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數除法練習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選擇正確的單詞填空
(who, where, when)
1._____ is that pretty girl? She is my sister.
2._____ are Jack and Tom? They are behind you.
3._____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
4._____ has a beautiful flower?
John has a beautiful flower.
5._____ are they? They are my parents.
6._____ is my mother? She is in the living room.
7._____ are you going?
We are going to the bakery(面包坊).
8._____ do Jim and Wendy play ball?
They play ball in the afternoon.
9._____ does he jog? He jogs in the park.
10._____ are you from? I'm from Changchun city.
二、就畫線部分提問
1.He is my father.
2.They are under the tree.
3.I often watch TV after dinner.(晚飯后)
4.Lily swims in the swimming pool.(游泳池)
5.Superman flies in the sky.
6.I often brush my teeth in the evening.
7.Alan likes to play with Bill.
8.Joe's father plays badminton every weekend.
9.The supermarket is near the school.
10.The laptop(筆記本電腦) is on the table.
11.Jennifer has a pair of earrings(耳環).
12.The flowers are in the flower pot(花盆).
13.My grandpa took us to the zoo.
14.I put the gold fish(金魚) into the fish tank(魚缸) 15.The monkey sleeps at night.
特殊疑問句練習(二)
一.用what time, what color, what day, what填空。
1. A: ______ _______ is it? B: It is nine o’clock.
2. A: ______ _______ does your mother get up?
B: My mother gets up at 6:30.
3. A: ______ _______ do you go to bed?
B: I go to bed at 10:00.
4. A: ____ _____ do Diana and Fiona have supper?
B: Diana and Fiona have supper at 18:00.
5. A: ______ _______is it? B: It is purple.
6. A: ______ _______ is the sky? B: The sky is blue.
7. A: ____ _______ is your coat? B: My coat is black.
8. A: ______ _______ is the dog? B: The dog is white.
9. A: ______ _______ is today? B: Today is Monday.
10. A: __ ____ is tomorrow? B: Tomorrow is Tuesday.
11. A: ______ _______ was yesterday(昨天)?
B: Yesterday was Sunday.
12. A: ______ _______ do you like? B: I like red.
13. A: ______ is this? This is a computer(電腦).
14. A: ______ are you doing?
B: We are playing basketball.
15. A: ______ does your mother do?
B: My mother is a policewoman.
16. A: ______ are those? B: Those are peppers(辣椒).
17. A: ___ is in the box? B: A lovely doll is in the box. 18. A: __ is on the table? B: The apple is on the table.
19. A: ______ is in the classroom?
B:The blackboard is in the classroom.
20. A: ______ ______ ______? B: Mary is hungry.
21. A: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B: My favorite color is pink.
22. A: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B: Nick is playing table tennis.
二.連線:(Match)
1. What’s on the chair? There is a book in the bag.
2. How is your father? These are apples.
3. What are these? I go to school by bus.
4. What is in the bag? The radio is on the chair.
5.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My father is fine.
6. How much is it? I wash my face in the morning.
7. What time is it? I have two hands.
8. When do you wash your face? It is four o’clock.
教師在設計數學計算練習課時,必須注重兩個方面:一是要重視計算練習題的設計;二是在數學計算練習課的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計算策略、方法的形成。下面筆者就以“小數乘、除法簡便計算練習課”為例,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多種形式練習題,體現不同計算方式的內在聯系
口算、筆算、估算是小數乘、除計算的主要計算方式,不同的計算方式,有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小數乘、除計算的過程和方法。為此,本課一開始,筆者就結合最近學習的內容,專門設置了幾組口算題,讓學生重溫小數乘、除計算的方法。筆者是如此安排這八道口算練習題的:
0.24×5 0.2×0.5 0.72÷0.9 0.64÷0.08 2.7×0.5 2.5×0.4 12.5×0.8 3.2÷1.6
在每位學生都完成了這八道題的口算練習后,筆者并不是讓學生直接報出口算答案就結束了,而是在學生回答之后,對這些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進行了一定的回顧。例如,0.24×5這一題,筆者讓學生來說一說自己的計算方法。學生回答:先按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得出答案,再根據兩個因數中的小數位數來點上小數點。同樣,筆者也讓學生根據0.72÷9這一題,回顧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看起來,這一組口算練習題跟簡便計算方法沒有多大的聯系,其實不然,這一環節的設計正潤物細無聲地幫助學生復習了小數乘、除法的簡便計算方法。
又如在12.5×0.8這一道口算題目中,有的學生得出的結果為100。于是,筆者就請其他學生來判斷答案是否正確,而其他學生則根據“一個不為零的數乘上一個比1小的數,所得的積比原來的數小”這一規律,來進行簡單的估算,發現“12.5×0.8”的乘積肯定比12.5小。可見,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將口算和估算相融合,從而提高了計算的正確率。同時,該方法也向學生滲透了數感的培養。
在口算練習后,筆者又出示了下面這一組題:
0.25×1.2×4,0.45÷0.6÷0.5,1.6×3.2-0.6×3.2
筆者先讓學生審題,說一說這些練習題有什么特點,在計算上又有什么方法可以借鑒。引導學生嘗試應用整數乘、除法運算中的運算定律和性質,看看其能否使上述運算更簡便。學生通過把原有的計算方式和方法與新的計算策略有機聯系,形成了新的計算策略,從而讓小數乘、除法運算更為簡便了。這時,學生也領悟到:整數的運算定律和性質對小數的計算同樣適用。
接著,筆者又馬上為學生提供了一次自主選擇計算方式的機會,出示了下面一組題:
1.25×17×0.8,2.3×0.6+2.3×0.4,7.8÷0.05÷3.9
對于這三道例題,筆者改變了練習的方式:讓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在反饋時說說自己是運用什么定律或性質進行的簡便計算。通過這樣的計算練習,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了:不同類型小數乘、除混合計算中,我們到底應該運用哪種計算策略,才能使計算更為簡便。同時,也讓學生總結出不同計算方式的特點,領會不同計算策略的價值,感受不同計算方式的內在關聯,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計算水平。
二、運用對比性題組。
增進對計算原理、方法的理解
運用對比性題組,是教師在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它是通過比較來確定客觀事物、現象之異同的思維過程和邏輯方法。操作過程中,讓學生對一些相關或者相似的題目進行比較,便可以體會到這些題目內在的聯系和區別。因此,在計算練習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做一些對比練習,幫助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理解計算的原理和方法,在計算過程中感悟計算策略的巧妙性,并學會將這些計算策略在不同的情況下進行靈活應用。
如在“小數乘、除法簡便計算練習課”中,筆者對7.8÷0.05÷3.9這一題展開了三道變式練習:
7.8÷(0.05×3.9),7.8÷(0.05+3.9),7.8×0.05÷3.9
筆者出示這三道特別容易混淆的練習題,目的是:提醒學生在做題之前,要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鼓勵學生用語言敘述題目的意思;思考運算過程;觀察數據是否能湊整;根據已經學過的定律法則來進行簡算。
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了認真審題的重要性,并逐步養成了認真審題的習慣。而且,在認真審題后,他們也能根據題目的特點來選擇正確的計算方法,感受到了不同計算方法對不同題目的針對性和適用性,避免了不必要的計算錯誤。同時,通過對題組中不同形式計算題以及相應計算方法和策略的比較,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相關運算順序的理解,使其體會到了運算順序對運算過程的重大意義。
緊接著,筆者又出示了這樣三組題:
由于以前練習過類似題目,對于這三組題中的第一道題,學生基本上都能夠順利解答出來。而對于每組題目下面的兩道題,由于它們都與第一道題相似,學生根據第一道題的提示,也可輕松完成其簡便運算。接下來,筆者就通過“比一比、找關系”,找出一組題中前后三道題的聯系,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共性。
一、圍繞教學重點,精心設計有針對性的基本練習
練習的設計不僅目的性要明確,而且針對性要強、有的放矢,尤其要緊緊圍繞教學的重難點和學生的實際這兩方面來考慮。
首先,要從教學的重難點出發,設計突出重點、抓住難點的強化練習。如教學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教學重點是“一看”(看除數是幾位小數),“二移”(移動除數的小數點,使除數成為整數,再相應地移動被除數的小數點位置)。這樣把練習的重點放在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小數點的定位方法上,既增加了練習的密度、有很強的針對性,同時也提高了練習的效率、突破了教學難點。
其次,練習的設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在疑難處、易錯處安排一些針對性的練習,以幫助學生少走彎路。通過這樣有針對性的練習,能有效地使學生在比較中溝通知識的聯系,進一步完善認知結構。
二、練習形式靈活多樣,有效激發練習興趣
設計課堂練習,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靈活的形式進行,引起學生的興趣,且使學生都有練的機會,又便于教師及時檢查,我采取了多種練習形式。如在“有余數的除法”練習時,我設計了三道題目并提出要求:自由選擇一道進行解答,先做完的可以繼續選擇第二道或第三道:(1)老師拿來37本書分發給6個同學,平均每人得到幾本?(2)27只小動物來到森林餐廳,發現只有6張桌子,每張桌子可以坐3人,小動物們坐得下嗎?(3)44個小朋友來到游樂園,準備劃船,每5人租一條船,請你幫忙安排船。這樣的練習題設計,一是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性,使他們有選擇性地去做自己喜歡的練習,使他們樂于做、善于想。二是考慮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學習差異,針對不同學生的基礎和練習速度,教師既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又滿足了學有余力學生的需要,可以解答更多的題目,從而使不同的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適時引入游戲,有效鞏固新知
在課始,我經常用不同的游戲或多媒體動畫出示習題,來吸引學生的視聽,讓學生進行口算,以引起他們的求知欲,然后通過改變練習形式,使學生對新內容產生興趣,引起他們的注意,并有節奏地交替活動。必要時讓學生休息一會兒,或做做游戲,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超市購物”。把全班學生分成6個組分別扮演顧客和營業員,看哪位營業員收款,找錢的速度既準又快,哪位顧客最會計劃用錢,買到自己需要的物品(事先準備好各種商品及標價和學習用具“人民幣”)。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來,熟悉人民幣的面值及商品的標價,讓學生把已有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而且,可以很好地鞏固人民幣的認識、了解人民幣之間的單位換算等,從而調節他們的大腦活動,增強記憶的效果,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識,熟練地完成各種計算。
四、適當綜合練習,開拓思路、發展思維
綜合練習是數學知識系統的集中練習,是新舊知識的有機結合,是各類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它可以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擴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形成縱橫聯系的知識網絡,還可以啟動學生解題思維富有創造性。因此,綜合練習:一定要由易到難,由基本到比較復雜,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發展,并且能夠綜合地、靈活地運用所學生知識,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二要因材施教,形式多樣化。對程度較差的學生除了完成必做的習題之外,針對他們在某一方面存在的問題,出一些重復性的習題,以此達到糾正問題和鞏固知識的目的;對程度較好的學生,在完成必做的習題之外,還可增加習題難度,既能加深理解,又能開拓思路,發展思維能力。這樣做可大面積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教學內容:教材P24例1及練習六第1、2、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比較容易的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用這種方法計算相應的小數除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學方法:利用知識遷移,明確轉化原理,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計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84÷4=引導學生回憶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先看除數是幾位,然后看被除數的前幾位,前幾位不夠除時,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寫在那位上面,不夠商1,O占位。
二、創設情境
1.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鍛煉嗎?經常鍛煉對我們的身體有益,瞧,王鵬就堅持每天晨跑,身體可棒呢!(出示教材第24頁情境圖)讓學生先說一說從圖上都看到了哪些信息,然后根據圖上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已知條件和問題:王鵬堅持晨練。他計劃4周跑步22.4千米,他平均每周應跑多少千米?
思路分析
2.師引導學生思考:求平均每周應跑多少千米,怎樣列式?
學生列出算式:22.4÷4。
讓學生觀察,這道算式和前面學習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通過觀察,學生會看出這道算式的被除數是小數。
3.揭題:那么被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怎么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的知識——小數除法。(板書課題: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
三、互動新授
1.想一想,被除數是小數該怎么除呢?
組織小組討論。分組交流討論情況,展示各種算法:
生1:22.4km=22400m,22400÷4=5600m.5600m=5.6km。22.4÷4=5.6。
生2:可以把小數除法轉化成整數除法來計算。
生3:還可以列豎式來計算。
2.師引導學生思想討論:怎樣把小數除法轉化成整數除法?
小組交流后匯報:先把被除數22.4擴大10倍,轉化成224÷4=56,所得的商再縮小到原來的
,所以22.4÷4=5.6。
3.引導用豎式計算:如果不轉化成整數除法,直接用22.4÷4,你會怎么做?請同學們試著用豎式計算。計算完后,交流自己計算的方法。
讓幾名學生將自己計算的豎式在黑板上展示出來,并說說是怎樣算的。
教師根據學生豎式,演示(見板書設計豎式):
根據學生的豎式追問:24表示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24表示24個0.1,再用24個0.1除以4就是6個0.l,所以要在5的后面點上小數點來表示。
4.提問:同學們觀察一下,商的小數點位置與被除數小數點的位置有什么關系?(理解后回答:因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上面,也就是說,被除數和商的相同數位是對齊了的,只要把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才對齊了,所以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5.歸納總結:怎樣計算小數除以整數?
(按整數除法的方法除,計算時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四、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24頁“做一做”。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獨立完成練習題,完成后組織學生集體訂正,并說一說你是怎么計算的。
教師要注意學生處理商中小數點的情況,學生在寫商時可能會漏掉小數點或點錯小數點位置。
2.完成教材第26頁“練習六”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除法算式,集體訂正。提問:比一比你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通過整數除法和被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對比,讓學生理解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和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商的小數點的處理問題。
3.完成教材第26頁“練習六”第2、5題。
先把題目的要求讀一讀,然后同桌互說,再指名說一說。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學生反饋)
作業:教材第26頁第1、2、3題。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課堂練習設計 新授課 單元復習課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練習設計應努力克服隨意、機械或盲目現象,立足教學目標,靈活處理好教材資源開發與拓展之間的關系,精心設計適應不同程度學生發展需要的習題,突出習題的層次性、針對性、思考性和開放性。
要使課堂練習“高效低耗”,練習的內容和形式是必須考慮的兩個主要因素。因此,教師在練習設計時不僅要考慮內容的設置,而且應根據內容設計多樣的形式,以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因此,我從兩個方面談一談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
一、新授課之后的練習設計
(一)鞏固新知,整合教材,突出重點。
練習活動設計首先要從教學目標入手進行整體構思,要為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服務。如在《噸的認識》教學中,通過解讀教材,我認為幫助學生建立對“噸”的感性認識,形成1噸的豐富表象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在教學中,當學生知道“1噸=1000千克”后,我沒有淺嘗輒止,而是整合教材,通過三個層次的練習設計,幫助學生豐富1噸的表象。第一層次:讓學生了解三年級小朋友體重一般約為25千克,并讓學生互相抱一抱進行感受;追問10個、20個小朋友的體重是多少千克;請學生思考多少個這樣的同學的體重加起來約是1000千克,學生得出40個這樣的同學的體重加起來約是1噸。此時,我讓班上40個學生同時起立,讓學生親自觀察、感悟。第二層次:出示電梯載客信息“載重1噸,定員13人”,讓學生交流,認為此處定員是指13個成人。第三層次:請學生看看右邊物體是什么?各有幾個共重1噸?并追問80袋水泥有多重。此處練習教學整合了教材資源,重點落在幫助學生建構1噸的豐富表象,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激活思維,感悟思想。
現行教材中的數學問題一般結構較為簡單,多是封閉性的問題,對于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訓練學生思維的作用并不十分明顯。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富有挑戰性的。這種挑戰性更多體現在教師為學生提供的數學學習素材或給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具有一定的開放度。在教學中,要多給學生提供自主思考、獨立探索、動手實踐的機會,引領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初步形成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用數學的頭腦分析問題、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學習《小數大小的比較》并進行基本練習后,我設計了“抽卡片擺小數比大小”的游戲活動。首先,把學生分成“歡歡隊”與“迎迎隊”,每組先各派一名代表到臺前的兩個袋中(分別裝有0―9的數字卡片)任意抽二張卡片,并將各自第一次抽到的數放在小數部分,第二次抽到的數放在整數部分(所抽數字一旦放在某個位置上就不能改動),并引導比較組成的數誰大誰小,哪組組成的數大即為獲勝隊。接著,請兩組代表再次分別抽兩張卡片,要求把抽到的兩張卡片依次放在整數與小數部分后比大小。最后,每組各派一名代表仍然任抽兩張卡片,共同商量把卡片先放在哪個位置上后比較大小。抽數比大小的游戲,需要學生靈活運用小數的意義和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進行思考。雖然只有學生代表抽數字、擺小數,但是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投入到了比賽當中,為同組的選手出謀劃策,為自己的小組歡呼或遺憾。學生在這種開放性、趣味性的活動中,既鞏固了知識,增強了數感,又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
二、單元復習課的練習設計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其學習注意不能靈活分配,注意力容易轉移。為提高學生參與練習活動的專注程度與積極性,教師需考慮練習材料呈現方式的多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著重使舊的學習知識有新的拓展,讓復習課也精彩紛呈。下面以二年級“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用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這一單元復習為例,談一談復習課的練習設計。
(一)舊內容,新呈現。
教學時將已經學過的知識編成新穎有趣的例題或習題。讓學生覺得有新意,以免產生“舊”而無趣,從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最大限度地增強復習效果。這一點體現在本課教學的第二環節,復法的意義。
如:課件出示小熊分蘋果圖,我買了12個蘋果,要分給三只小熊,你能幫我分分嗎?有兩種分法:一種是不平均分――老大分5個,老二分4個,老三分3個;老大分3個,老二分6個,老三分3個……另一種是平均分――老大分4個,老二分4個,老三分4個。
課件出示把12個蘋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4個。由此你能說一說平均分的含義嗎――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讓同學們動腦思考,動流列出算式:12÷3=4(個)。再進一步說出這個除法算式中各個部分的名稱。
接下來復法的另一個含義,出示變式題,同樣是12個蘋果,平均每只小熊分得2個,可以分給幾只小熊?12÷2=6(只),進一步引導同學們理解,把一些物品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是除法的另一種含義。
(二)舊習題,新練法。
復習課中的練習題既要有一定數量的基本題和專項練習題,又要有一些變式題、綜合題和實踐題。并且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練習,幫助學生在設計習題的過程中整理知識。這一點體現在本課教學的第三環節。復習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首先,課件出示課本35頁第2題“比一比誰算得快”,把它設計為“看誰能順利放飛氣球”的活動。如果你答對了,氣球就被你放飛。課件出示在氣球上,答對了并說出正確的口訣氣球就飛走了。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這種形式的練習更能提高學生們注意力的集中,激發學生的課堂表現欲。
其次,讓同學們來出題。規定出題要求――被除數和除數相同的算式,每組5題,同桌一人出題一人答題。活動完之后,請一小組來匯報并展示:6÷6=1、3÷3=1、4÷4=1、2÷2=1、5÷5=1,引導同學們觀察總結:被除數和除數相同的算式,商是1。
最后,再出示一組題:5÷1=5、4÷1=4、2÷1=2、3÷1=3、6÷1=6。從這些算式里,你發現了什么?總結:在除法算式里,除數是1,商是本身。這樣一層一層呈現口算習題,能有效鞏固本單元用2―6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提高孩子們的口算能力。
(三)重差異,新發展。
人與人之間是有差異的,學習數學、解答習題的能力是不同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我設計有層次的題型,讓孩子們循序漸進地練習。這一點體現在本課教學的第四環節,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如:課件先出示3堆南瓜,每堆6個,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一共有多少個?這是上學期學過的知識,同學們很快就能列出算式:3×6=18(個)、6×3=18(個)。這時注重讓學困生表現自己,適時地提問他們,讓他們來回答這些較簡單、基礎的題目。
緊接著,再出示:把18個南瓜平均分成3份,提問每份是幾個?學生列出算式:18÷3=6(個)。
最后出示:18個南瓜,每6個為一堆,平均分成幾堆?學生列出算式:18÷6=3(堆)。這些練習循序漸進地出現之后,再出示一幅圖能列出兩道乘法算式、兩道除法算式,讓孩子們更進一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系。
在這一環節,我還設計了一道拓展題:一根繩長16米,對折再對折,每折長幾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計算方法嗎?)讓學生小組交流,把答案寫在本子上。再進一步講解,幫助學困生掌握解題策略。
第一種解法:先求出折了幾折,也就是平均分成了幾段――2×2=4(折),再求出每斷的長度――16÷4=4(米)。第二種解法:先求出第一次對折后的長度――16÷2=8(米),再求出第二次對折后的長度――8÷2=4(米)。
小學數學練習的設計既是技術,更是藝術。首先,在練習設計時要從研讀教材中的習題內容出發,充分理解教材編者意圖,從教學的目標入手進行整體設計。其次,數學練習活動設計應該立足于讓學生能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唯有如此,學生的數學素養才能不斷提升,數學教學才能真正實現高效。
參考文獻:
[1]薛榮利.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研究與探索.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20.
[2]項法元.小學數學課堂有效練習的設計策略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5-7.
[3]張芳平.數學課堂練習設計“三要點”.湖南教育:下旬,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