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餐禮儀要求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餐進餐禮儀體現一個“讓”的精神,這種“讓”的精神體現在整個進餐的過程中。宴席開始時,所有的人都會等待主人讓餐。只有當主人請大家用餐時,才表示宴會開始。而主人一般會先給主賓夾菜,請其先用,以示讓餐。在就餐過程中,新菜上臺,一般也讓主人、主賓或者年長者先用,而主人、主賓和年長者則可以視情況給其他人夾菜。給其他人夾菜,在中餐中是表示關愛、尊敬的意思,受禮人還應表示感謝。為了衛生,現在中餐一般都會預備一到多副專門用來給人夾菜的公用筷子,叫公筷。
正式宴會中,菜臺一般都可以旋轉,這樣方便就餐。但不管菜臺是否旋轉,要求就餐者就近夾菜,而不橫越整個餐桌去夾取遠端的菜品。在夾菜時,不能在菜盤中左挑右選,不能一次夾取很多。要注意不能讓菜湯、菜汁隨菜遺灑在桌面。必要時,可以用湯勺協助接汁,以免遺灑。如果有筷架,筷子應及時放回筷架,而不能插放在公用的菜盤中,或者自己的餐盤上。
進食時,要注意細嚼慢咽,閉口嚼食。吃菜喝湯時,要避免發出太大的聲響。吃剩的魚骨、菜根等要吐放在餐盤的一角,而不能到處亂吐。喝湯吃主食時,可以端碗就食。
在海邊或者打漁為業的地區,吃魚時不能翻動魚身。認為這是不吉利,會引起翻船。因此,如果一定要翻動魚身,則應稱其為“調頭”、“轉舵”之類的話。而在另外一些地方,餐桌上的茶壺嘴不能對人,而應沖外。
進餐時,坐姿要端莊,衣著要整齊,不能隨意寬衣解帶。進餐過程中,要與客人主動攀談,要避免冷場。在祝酒、致詞時要停止進食,聆聽講話。
2、西餐進餐禮儀
西餐進餐禮儀傳達的是一種“美”的精神。這種“美”的精神要求整個的進餐過程中不但要美味,更要悅目、悅耳。
首先,西餐進餐的整個過程,不但要衣著整齊,往往還要求穿著禮服;不但要求坐姿要端莊,而且動作要規范、放松、自然。傳統的做法,甚至不能將肘部放在餐桌上,兩臂要盡量收緊。吃面包時,要注意不能用叉子將面包叉起來,然后送入嘴中,而應將面包撕成小塊,涂上黃油或者果醬再放入口中。喝酒喝咖啡時,要注意握杯、端杯的方法。而品菜、吃主食時,則不能將菜盤或者飯碗放到嘴邊然后將飯菜送入口中。飯菜殘渣要放在餐盤,而不能吐在餐桌上,污染餐布。在入席時還要幫助身邊的客人和女賓入席。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達到一個悅目的結果。
關鍵詞:舌尖;修養;個人;修為
作為一所剛開辦的公立小學,也作為唯一一個全部以插班生為生源的學校,第一次看到孩子們在教室吃飯時的情景,我真的十分驚訝:這哪里是在吃飯?這明明就是在搶食!平常那些讓孩子們敬而生畏的老師,此刻好像也無法讓這群孩子安靜下來好好吃飯,整個教室充斥著嬉鬧聲、叫喊聲,老師們的組織在這片聲海中變得那么無力與蒼白。
接下來,大家可想而知我們的重點該放在哪了,行政與班主任老師開會商討如何進行吃飯紀律的整頓。孩子們來自四面八方,很多是農村稍富裕一些的人們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直接把孩子從農村轉來的,他們原來大多是一些留守兒童,本來有些教育就缺失,又來到一個新環境,他們是一臉的迷茫。老師們面對的也都是一張張新面孔,新學校對于他們來說好像也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所以當務之急是在兩天之內把所有孩子的姓名記住,特點記住,并把那些最鬧騰的孩子記在心里,然后在班上反復強調用餐紀律。由于我們很多老師都是剛畢業的師范生,缺少實踐經驗,因此討論時具體到某個細小的環節我們都進行了預設與安排,比如行政親自幫低年級孩子提飯菜,給正副班主任老師更多的時間進行就餐紀律組織,前一個月所有行政下到各班分菜,并進行用餐情況匯總,班主任在這一個月當中放手采用各種適合本班孩子的形式進行中餐管理,這樣堅持了一個月左右,孩子們的用餐紀律明顯好多了。老師們把孩子分成了幾個小組,紀律最好的小組先打飯菜,對那些安靜等待打飯的同學及時加以表揚,并派上兩個得力的小干將共同組織紀律。吃飯時,一邊聽古典音樂,一邊細嚼慢咽;吃完飯后,學習垃圾分類知識、收拾餐具……學生的吃飯問題解決了,但我們發現,有的學生飲食習慣不好,吃飯時挑肥揀瘦。有的學生不懂就餐禮儀,吃飯時大聲喧嘩。而且,學生吃完飯后無事可做,便互相追逐打鬧。為此,我們在國旗下的講話儀式上,將文明就餐納入校本課程。這門課跟普通課程不一樣的是,上課沒有課本,吃飯的過程就是上課的過程。中午吃飯的時候,經過培訓的老師會利用十分鐘時間,給學生講授營養搭配知識,鼓勵學生不挑食、不剩飯,合理膳食。同時,老師還會講授文明就餐的禮儀,引導學生文明就餐。吃完飯后,老師會引導學生如何放餐具,如何處理飯菜垃圾,鍛煉學生的自理能力。
其實飯桌上更容易彰顯一個人的內涵、修養與人品。確實,飯品如人品。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一個人面對一桌子菜或一盤子菜,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用筷子在盤子里挑肥揀瘦,對想吃的總想滿盤子吞并,對不想吃的連筷子都不沾……這種吃相,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基本就可以判定他的內心屬于怎樣的一個人了。意識到這個問題,學校決定在吃飯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餐桌上的禮儀教育,要求孩子一手端著碗一手夾筷子,屁股做半個凳子,嚼起來不叭唧嘴,不挑食,速度適中細嚼慢咽,喝湯咀嚼時不發出聲音,口中含有食物時不說話,讓每個孩子在學校的午餐中獲得一些飲食修養和個人修為。
可以說,從開學到現在,也許我們的工作還無法看到那么明顯的效果,但從孩子們的餐桌紀律以及一些表現來說,我們還是很自豪的:吃飯時幾乎沒有聲音,在等待打飯的過程中,孩子們安靜地依次而行,曼妙的輕音樂讓孩子們胃口頓開,越來越多的孩子已經不再偏食了,在老師打給他們飯菜時,總會聽到孩子們“多打點”“少打點”“請給我每樣打一點”的稚嫩的溫情提醒;吃飯時,再也看不到哪個孩子高聲大叫,往常飯桌上到處是飯粒的情景也看不到了,飯后孩子們認真收拾餐具、及時處理垃圾的情景很讓老師們贊賞。
當然,我們也接到了很多家長的反饋,他們很興奮地告訴我們:原來孩子們最向往的是家長帶他們去肯德基、麥當勞,現在孩子們已經很少提出這樣的要求了,每天回家總要求家長盡量多地提供原生態的飯菜,最主要是不再挑食了,不僅如此,孩子們還會反過來勸家長們吃飯時少說話。那些平日里他們喜歡吃的菜再也不是一掃而光了,而是靜靜地在等待著每個家庭成員的“共賞”……
是的,人為生而食,非為食而生。一個人的長相可以不佳,但是他內在的氣質、修養與懂禮有節的品質卻是不能丟失的。作為現代教育下的孩子,不僅文化知識不能缺少,個人修養更是不可缺少的。而作為我們現代的教育,舌尖上的修養更是學校教育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我們在以后的實踐中,將更多地注重孩子們心靈上的熏陶、飲食文化修養的滲透,讓孩子們在形成好的習慣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參考文獻:
對任何一個人來說,能夠吃一餐標準意義上的法國大餐,如何都是令人期待的事。不過若想品嘗一頓完整的大餐,是一定要留足時間的。法國人吃飯不光為“吃”,也為了“談”,氛圍與美味同享,一頓飯吃上二三個小時甚至三四個小時可以說是一種常態。
標準意義上的正式法餐,都是分餐制,而且是每吃完一道菜,侍者才通知廚師烹制另一道菜,不有半點馬虎。Vincent說,法國人很利用吃飯的時間談事情,兩道菜之間的空隙時間,食客絕不催促廚房。這與中餐的吃法截然不同,盡管中餐的飯桌上也是大情小事的談論天地,但桌子上若擺不滿菜肴,定招來大大的不滿,就更別說有空桌子的場面出現了,那樣無論賓主估計都尷尬萬分的。
對此,Vincent講的一個故事或許能說明問題。他的一個朋友是國內一家較著名旅行社的導游,每次安排國內游客去法國游行時,在吃飯上都令他愁眉不展。而他的客戶里不乏所謂的“高端”客人,點名要吃“米其林”餐廳烹制的菜肴。殊不知,任何一家“米其林”餐廳都是要預約的,而且他們不遷就客人的“無理”要求,若你提出能否將所點的菜一起端上桌,那么只有一個答案,對不起,不能。如此,Vincent的那位朋友就常常遭遇中法兩邊的埋怨,法方餐廳埋怨他不該提無理要求,中方游客則抱怨,怎么連一餐飯都安排不好,一共玩不了幾天,總不能吃頓飯花半天時間啊。
如此說來,還是老話講得好:入鄉隨俗。依然是那句話,吃法餐其實吃的不僅是它的菜肴的美味,同時也是在吃它的文化。通常情況下,了解才是做成一件事的基礎,也只有了解了,才能更好的領悟。對法餐而言即是如此。
那么,就讓Vincent帶著我們,一起了解關于法餐餐桌周邊的種種吧。
若要在法國享受到舒適美味的一餐,首先得要預約。中高級餐廳須于兩天前預約,高級餐廳則要在一周前預約。至于“米其林”三星這樣的餐廳,甚至在一個月前預約都很難約到。預約時,務必要詳細說明用餐日期、時間、人數以及姓名,另外,如果能進一步告知餐廳的用餐目的,則獲得更佳的服務。當然,這些對于國內的法餐來說,似乎用不上,不過對于酒店內的法餐廳,還是先預約為妥。
對于就餐時的著裝,越高級的餐廳相對越有要求,男士穿西裝,打領帶,女士著套裝或晚禮服。有些高級的餐廳拒絕身著牛仔服和休閑服的人士入內。不過,到普通的法餐廳則不必受這些限制。
進入餐廳后,女士優先的法則切不可忘卻,同時不要自行尋找座位,應等侍者帶位,并告知是否有預約及用餐人數。隨身的大衣等貴重物品則可寄放在柜臺。落座時應由座位的左側入座,靜待侍者拿菜單來,而不可大聲呼喚侍者前來。
對于點菜,首先得先了解一下法餐的上菜次序。法國傳統菜單一般有13道菜可供選擇。第一道菜為凍開胃頭盤、第二道菜是湯、第三道菜為熱開胃頭盤、第四道菜是魚肉、第五道菜為主菜、第六道是熱盤、第七道菜是冷盤、第八道菜為雪葩、第九道菜是燒烤類及沙律、第十道菜是蔬菜,第十一道為甜點、第十二道為咸點,最后是甜品。不過,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餐館都將菜單編排簡化至3~5道菜,方便食客點選,五道菜的則包括凍開胃菜、湯、熱頭盤、主菜和甜品;三道菜一般是凍/熱開胃菜、主菜和甜品。
如此,拿到菜單后可以慢慢欣賞菜式來點菜,以想象的心情增進食欲。因為是分餐,所以個人點個人的,點菜時應先決定主菜(肉類或魚類),然后再選副菜和湯類。通常來說,每家餐廳都有套餐和其招牌菜,可向侍者詢問。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法餐里的套餐與招牌菜與中餐真的不同,客觀地說,人家的是實至名歸的,而中餐里的,尤其是套餐,有些真的不敢恭維。
同時,很多法餐廳也絕不隨波逐流,有些餐廳的菜式甚至多年不變。Vincent講,他從法國回來多年后,有次帶老婆一起去法國度假,請老婆去一家他認為最好吃的一家餐廳用餐,點菜時發現菜單依然還是他在法國時的那一本,算起來有十年來,一直沒有變化過。于是問侍者,你們怎么也不出幾道新菜呢?侍者是位長者,不緊不慢地問他,你為什么來我們餐廳用餐呢?Vincent答道,當然是為了我最愛吃的那道菜來的呀,它還在,真好。侍者說,那就對了嘛,既然你是為了它來我們餐廳,我們為什么要將它換掉呢?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中餐就有點太崇洋了。創新、融合沒錯,但那些傳統的菜肴,老祖宗留下來的經典菜肴絕對不能丟啊。
言歸正傳,下面該說餐巾(布)了。就餐時,餐巾可平攤在膝蓋上,不可將其夾于領子或扣在皮帶上。餐巾一般是用來擦嘴和手指的,因此不可用來擦桌面。若中途需離席片刻時,可將其置于座椅上,用餐完畢后則應折好放在餐桌上。
對于飲用的酒水來說,分飯前酒和餐酒。通常食客在點菜時,侍者便問是否要用餐前酒。餐前酒是在用餐前喝的酒,它具有促進食欲的效果。法國人有邊品飲餐前酒邊看菜單的習慣,這也被他們視為用餐的一種樂趣。
至于飲用水,因法國人平時很少喝大量的開水,因此在餐廳中也不附上飲用水,若叫飲用水則需計費。飲用水以礦泉水為主,又分加碳酸和不加碳酸兩種,不飲酒的人可在餐前點礦泉水以代替餐前酒。但果汁類的飲料則不建議選用,或影響菜肴的美味。
高級餐廳除了菜單之外,還附有葡萄酒單。一般是肉類菜肴配以紅酒,魚類菜肴配以白酒。點葡萄酒時,不妨請侍者推薦,因為法國各地都有其特產酒類。當然,這一點在國內則不必拘泥了,選你喜歡的酒就是了。特別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當侍者倒酒時,客人勿以手持酒杯,以免手溫影響酒的香味。用餐途中要喝酒時,應先以餐巾拭嘴,免得弄污酒杯和影響味道。
點菜后,侍者便送上一籃面包,一次以取用兩三片為宜。若需要更多面包,應將桌上的用完后再要。面包并不是主食,而是配合不同菜式以換口味的副食。吃面包時應先在面包籃里將面包撕成小塊取用,切不可在菜盤中撕面包,面包塊一般是涂些奶油食用。在一般的法餐廳將面包蘸湯吃是被允許的,而在高級餐廳中則應避免。
在所有用餐禮儀中,刀叉的使用禮儀相對更加重要。刀叉的放置有兩種情形,一是事先都排列好,一是每上一道菜時再擺放。刀置于盤的右側,叉則置于左側,若切好菜肴后,也可把叉換到右手持用。用餐途中停下休息時,應將叉柄朝下放,與刀成八字形。餐畢,則將刀置于盤中,刀刃向內。用餐時若刀叉掉落,應喚侍者另換副刀叉。
女性酒桌社交禮儀常識中西餐的禮儀
一、中餐的禮儀
要想成為人人稱贊的優雅女性,首先要知道入座的禮儀,圓桌正對大門即離入口最遠的座位是上座、主客位,而最靠近入口的座位是下座,右為上、左為下;其次要正確使用餐具,不要用筷子在菜湯中撈取食物,不可以舔筷子,說話交流時要放下,不用時不能豎插食物上。用勺喝湯不要灑落,不能用嘴吹,也不能把勺子塞進嘴里,或反復舔食,當眾剔牙是大忌,可用一只手遮掩口部,另一只手剔除異物。要明白餐前餐巾用作擦手,餐后餐巾用作擦嘴,不可隨意錯用。
二、西餐的禮儀
西餐長桌的座次有別于中餐。在西餐禮儀里,女士處處備受尊重,女賓的座位要比男賓的座位稍高,在排列位次時,女主人坐主位,男主人坐第二主位,男主賓坐女主人右側,女主賓坐男主人右側,其他男女應遵循交叉排列的原則就坐。當女性單獨與男士共進西餐時應坐男士右邊或靠墻而坐,當與丈夫及另一位男士共同時應坐其中間。
入座和離座都應從左側,坐姿端正,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兩腳不要交叉,雙手不要放桌子下面。在點完料理后打開餐巾,對折口朝外放于雙膝上;用餐中需暫時離席,應將餐巾放在座位上,用餐完畢將餐巾折好放餐桌上表示宴會結束。 使用餐具是右手拿刀,左手拿叉;不要用餐刀直接進食;餐中如想休息,呈八字形刀于右側、叉于左側并叉背朝上放于盤中;用餐完畢時,刀外叉內并列放于盤中表示用餐結束。
女性酒桌社交禮儀常識約會餐桌禮儀
第一關:接受約會至到達餐廳
答應對方的邀請后如果臨時有事要遲到甚至取消約會,必須事先通知對方。赴會時稍遲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過十五分鐘便會給對方留下不重視約會的壞印象。
來到座位后勿須第一時間拉椅就座,因為對方可能已準備好為你位開椅子,就給他一個表現紳士風度的機會吧。
坐在椅子上時應坐直,要緊靠在椅背上,雙眼正視前方,別只顧垂頭避對方的視線。手腕(不是手肘)可自然地放在桌子邊沿上。椅子與桌旁的距離不宜太遠。否則進餐時會增加身體移動的機會。
待對方拿起餐巾后,你便可把它放在大腿上。如果餐巾很大可對摺成長方形成或三角形,較小的則可直接把餐巾放在大腿上,以防用餐時汁液弄污衣服。
第二關:點菜時
自己應選定想吃的食物,如果看遍菜牌也沒有頭緒的話,可請侍應為你推介餐廳的招牌菜,但要給予明確的指示,如果想吃海鮮、不吃紅肉等,切記事事拿不定主意,只懂說隨便的人只會為同桌客人添麻煩。
通常侍應會站在主人家(在這情況下是男方)身旁,記下你點選取的菜式。如果想表達你對對方的尊重,可告訴男方你想點的菜,再由他向侍應落單。這樣強調了他主人家的角色,并暗示你對他的信賴。
第三關:用餐時
用餐要注意的細節甚多,但其實大部分也是日常的禮儀,只要保持冷靜,不做大動作,發出聲響或阻礙別人用餐的事已算合格。以下列出部分常犯和錯誤:
用餐前以餐巾角輕印嘴唇,可減淡唇膏留在杯上的痕跡。
若需要調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對方遞給你千萬不可站起來俯前去取。
喝湯時身要坐直,頭不能低下去就湯匙,而要把湯匙送到嘴邊。所以湯不要太熱,每匙也不要太滿,更重要是喝時不可發出聲響。喝到最后,可把碗子稍向外傾出,方便舀出剩下的湯。
口中有食物時不要說話,也不要含著食物喝水,因為用水將食物沖下是不禮貌的。
嘴角或手指上沾有污漬,可用餐巾的角落輕印幾下,但不要大力擦拭。如中途要離席,可將餐巾對摺兩下,整齊地放在椅子上,緊記弄污了一方應摺向內,以免別人看?quot;戰績斑斑的餐巾。
第四關:晚餐完結至離場
如有需要補妝,可選一道菜與另一道菜中間的空檔,向對方小聲說明便可。撥頭發、弄衣服和涂唇膏等動作只可在洗手間進行。
離席時,可將餐巾放在椅子或桌子上,同樣要將干凈的一面向外。到這里,晚餐考驗已告一段落。回想這一兩、三小時吃過的一頓飯,便明白只要保持心情輕松、談吐舉目自然,即使是元首級的晚宴,你也可從容應付。
女性酒桌社交禮儀常識禁忌
1、不宜涂過濃的香水,以免香水味蓋過菜肴味道。
2、女士出席隆重晚宴時避免戴帽子及穿高筒靴。
3、刀叉、餐巾掉在地上時別隨便趴到桌下撿回,應請服務員另外補給。
4、食物屑塞進牙縫時,別一股腦兒用牙簽把它弄出,應喝點水,試試情況能否改善。若不行,便該到洗手間處理一下。
5、菜肴中有異物時,切勿花容失色地告知鄰座的人,以免影響別人的食欲。應保持鎮定,趕緊用餐巾把它挑出來并棄之。
6、切忌在妙語連珠的時候不自覺地揮舞刀叉。
7、不應在用餐時吐東西,如遇太辣或太燙之食物,可趕快喝下冰水作調適,實在吃不下時便到洗手間處理。
8、女士用餐前應先將口紅擦掉,以免在杯或餐具上留下唇印,予人不潔之感。
女性酒桌社交禮儀常識注意事項
酒桌文化一直是咱們中國飲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幾千年來一直流傳至今,酒桌不僅是一個交際的地方,也是一個體現禮儀的地方,現在的社會,女人能頂半邊天,女性酒桌上的文化禮儀,也顯得特別的重要,下面,咱們就著重介紹一下吧!
第一點:對于女性來說,酒量可能天生不如男性好,而且,女性過多飲酒,對于身體也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對很多不善于飲酒的女性來說,千萬不要開口喝第一口酒,否則之后就無法婉拒了。
第二點:在酒桌上,很多人都將勸酒當做是一種規矩,一種流行,但是對于女性來說,勸酒卻不那么適宜,過多的勸酒可能會讓很多人不舒服。
第三點:有的女性可能擁有一定的酒量,但是在酒桌上,卻切忌不要充大,這也是咱們酒桌文化的一種,一定要等到領導互相喝完酒,才輪到咱們一般職員。
第四點:女性比較在酒桌上遵守的禮儀,是關于敬酒的,可以多人敬一個人,但是卻不能一個人去敬很多人。當然,如果你是領導的話,這樣就是可以的。
最后一點,咱們要說的,就是作為女性,你可以不懂喝酒,你也可以不碰酒,但是你一定要記得在適宜的時候為領導添酒,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禮儀哦。
女性酒桌社交禮儀常識喝酒的訣竅
訣竅一:
1、不要主動出擊,實行以守為攻戰略。
2、桌前放兩個大杯,一杯放白酒,一杯放礦泉水,拿小酒盅干杯,勤喝水,到酒桌上主客基本都喝8分醉時,可以以水代酒,主動出擊。(這條建議看情況而定)
3、干杯后,不要馬上咽下去,找機會用餐巾抹嘴,把酒吐餐巾里。
4、上座后先吃一些肥肉類、淀粉類食品墊底,喝酒不容易醉。
訣竅二:
5、掌握節奏,不要一下子喝得太猛。
6、不要幾種酒混著喝,特別容易醉。
7、領導夾菜時,千萬不要轉酒桌中間的圓盤,領導夾菜你轉盤是酒桌上大忌。
關鍵詞:高職英語;合作學習;策略;研究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高職院校的學生數量顯著增加,但大部分學生的入學英語成績欠佳,聽說能力、閱讀能力、詞匯量、語法知識、寫作能力等基本語言能力都很低。進入高職院校后,由于英語基礎不扎實,又缺乏良好的語言習慣,有些學生甚至出現了厭學情緒,而且大部分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強,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成為目前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體會,認為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是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一個有效策略。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由美國學者威廉?格拉塞等人首倡,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并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意與實效的新型教學理論。合作學習是一種旨在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互助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并以小組的總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當今這一策略已被應用于我國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之中,并取得了許多優秀的教學成果。
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合作學習采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原則,以小組為基本單位,以小組成員間合作互動為主體,以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為目的,最終以小組的總體成績為評價和獎勵依據。這種有效的學習方式能激發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的能力,并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一、合作學習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對職業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大,對人才的職業素質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社會不僅需要具有較強專業
知識的職業人才,同時更需要合作型的人才。因此,為了適應這一社會需求,高職院校的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與團隊合作
精神。高職院校的學習氛圍較為輕松,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學習的自主性強,而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能為學生創造多種機會,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與老師之間的英語交
流,營造師生共同學習、探索和研究問題的氛圍。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每個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目標全力以赴,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而且各學生之間必須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對于高職院校的大部分學生來說,學習英語的動機并不十分明確,學習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把英語學習看作是一種負擔,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他們的英語實際應用能
力,為社會培養新型的實用型人才,為學生的畢業與就業服務。
二、實施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
1.合理劃分小組,科學安排座位
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基本單位,要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合理劃分小組是關鍵。教師先把班級分成若干小組,確定每組的組長與記錄員,小組人數一般在2~6人。安排小組成員時要考慮到成員的性別、能力、英語基礎、性格特征、智力差異等因素,并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適時進行調整。各小組的總體水平要基本一致,從而保證小組間的公平競爭。
為了便于合作學習,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科學地安排座位,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U字形或者叫馬蹄形座位排列方式,這種座位方式縮短了學生之間的距離,便于他們面對面地進行交流、合作與互動。同時學生獲得了展示自我的機會,從而積極參與合作學習,其自主性與合作性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
2.加強互動,提高課堂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高職學生的實際英語應用能力,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課型及教學對象,實施不同的教學策略。
(1)下面以《世紀英語聽說教程》第二冊Unit15 Interview一課為例,說明在聽說課中的具體操作。
課前,教師向學生提出“任務”(task-based activities)及完成任務的方法。要求每組組長帶頭到讀書館查閱《面試口語大全》《求職英語一本通》《大學生求職決勝寶典》《世界500強面試實錄》等相關書籍,或上網查詢與面試相關的資料,然后集體討論并回答問題:
How to prepare for an Interview?
What factors will influence interviewers’ decision during an
interview?
課堂上,首先由2~3個小組分別派代表回答上述問題,教師及時加以點評。第二步觀看視頻A Job Interview,并引導學生練習與拓展課件中所學的語言框架,然后學習Task 1 中有關面試的常用表達方式,此時可以讓學生和自己的搭檔做小對話,反復操練,直到每個學生都能脫口而出。第三步學習Task 2中的對話,然后小組討論問題:What kinds of questions are likely to be asked about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during an interview?由各小組派代表回答,接著讓學生反復操練后請兩組同學上臺表演這個對話。第四步進行聽力練習,并從中歸納出一些面試的建議。然后繼續小組討論:What kinds of questions are likely to be asked about your work experience and personal qualifications during an interview?繼續由小組代表發言。接著,總結整個面試過程 (Step one: introduce yourself.
Step two: exchange information about education,work experience, qualifications,etc.Step three:thank the interviewer and close the interview.),并根據不同的專業,模擬招聘不同的崗位(如,文員、技術員、物流師、會計、報關員等),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以小組為單位模擬面試全過程。最后各小組派2~3個學生(面試官,應聘者,可加上秘書)上臺展示,決出勝負。學生全員參與,學習熱情空前
高漲。
(2)情景對話、角色表演、小組討論無疑是合作學習的重頭戲,占據了聽說課的大部分時間,這些小組活動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語言環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圍繞課文內容進行開放式討論,特別是對一些深層次問題的理解,經常會出現精彩的爭辯局面。比如,在教閱讀材料Dining Etiquette for the Fast
Food Generation一課時,筆者首先向學生說明由于經濟的全球化,將來他們很可能到外企工作,接觸外籍員工的機會較多,因此,有必要學習一些西餐禮儀,要求學生首先預習課文,并上網查詢有關西餐與中餐禮儀,然后小組討論問題: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estern dining etiquette and Chinese dining etiquette?Which do you prefer?各組長帶頭并認真做好記錄。課堂上,首先觀看視頻Proper Table Manners Etiquette詳細介紹了西餐禮儀。接著仔細學習課文內容,深入理解西餐禮儀。然后請兩位同學上臺表演“吃西餐”,一位扮演服務生,另一位表演顧客,服務生要注意餐具的擺放以及上菜順序,顧客要注意吃西餐的禮儀。(課前筆者特地準備了蝸牛、烤面包、牛排、蔬菜沙拉、水果、咖啡等食物以及餐巾、桌布、刀、叉、盆子、酒杯、玻璃碗等西餐具)同學們搶著要求表演,表演完畢,小組討論問題:
What are the problems during their show?And how should we correct them?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estern dining etiquette and Chinese dining etiquette?Which do you prefer?
各個小組都發表了各自的觀點,大家討論熱烈,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唇槍舌劍。由于課前準備充分,學生都有話可說,有理可據,場面熱烈,此刻音樂聲想起,不知不覺中45分鐘已過去,同學們意欲未盡。
(3)加強合作,拓展課外活動。課外的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內完成小組活動的前提,而課內的合作學習為學生英語課外實踐活動打下了基礎。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課外目標組成小組,進行多主題的實踐活動,學生的語言技能在交際中不斷活用,不斷提高。筆者要求學生以“我的青春我做主”為主題,以小組為單位用手機拍視頻,每周由一個小組匯報展示,經過各小組打分及教師打分來評定成績,并且記入平時成績。另外,每個期末都舉辦一次第二課堂成果展示,有朗誦英文詩、唱英文歌、演英語短劇、PPT展示、自拍視頻展示,還有Cosplay show等,形式多樣,活動中各小組成員相互幫助,相互學習,資源共享,共同提高,把合作、競爭與個人行為融為一體,活動結束后筆者就對各個小組成員和集體所取得的成果及時進行評價和獎勵,鼓勵他們在今后的學習活動中進一步加強
合作。
(4)合理評價,保證學習成效。及時、合理的評價對于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起著重要作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多方位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如,學生自評、小組成員之間互評、教師對小組的評價、教師對小組成員的評價和小組合作技能的評價等。要堅持以評價小組為主、評價個人為輔的原則和過程評價為主、結果評價為輔的原則,達到組內合作、組際競爭的結果。在評價中,教師應注意多使用表揚與鼓勵性的話語,多欣賞自己的學生,讓學生在教師欣賞的目光中,在平等的學習環境中積極參與合作學習,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和興趣,全面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筆者所在的健雄職業技術學院從2008年下半年起,大力推進大學英語課程改革,適當調整教學評估指標,在全院非英語專業范圍內實行英語期末口語考試,英語期末成績口試
與筆試各占50%,促進了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的發展。
三、對有效合作學習的幾點反思
1.分組時必須注意個別特殊學生
學生的個性、文化差異對合作學習方式的選用有著制約作用,對于一些思想感情內向、膽小和害怕受到別人拒絕的學生,并不適合在小組中學習。所以,分組時不能簡單化和隨意化,教師要在仔細分析了學生狀況后再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
2.在選擇合作學習策略時要注意針對性與適用性
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為了合作學習而合作學習。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主要是鼓勵小組成員相互交流,拓寬知識面,學會思維碰撞,并提升人際溝通能力。如實用英語寫作時,在審題、構思等階段,可以運用合作學習策略,促使學生借鑒互補,共同提高。但是在寫作時,學生應該獨立完成。
3.注意開展合作學習的相應物質條件
班級條件和規模會限制合作學習的運用。用來開展合作學習的教室空間要大,合作學習時小組間的干擾就會相應減少,教師指導也更為方便。而教室空間太小,學生人數較多,噪音太大,合作學習則很難開展。
總之,高職英語教學中采用有效的合作學習,可以改變以往過于重視知識傳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有效的合作學習,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與人合作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品質。
參考文獻:
王坦.合作學習:一種值得借鑒的教學理論.普教研究,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