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二物理練習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用水平作用力F把物體壓在豎直墻面上,物體處于靜止狀態.當力F增大一些,物體仍保持靜止,則
A.物體所受的重力增大 B.物體所受的摩擦力增大
C.物體對墻面的壓強增大 D.物體所受的合力增大
2.一只底面積為S的箱子,當放在面積為2 S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時,箱子對桌面的壓強為p;當放在面積為S/2的水平凳面上時(凳面被箱子全部蓋住),箱子對凳面的壓強是
A.0.5p B.p C.2p D.4p
3.一個人在公園結冰的湖面上行走,壓破冰面掉進了冰窟窿.工作人員需要接近冰窟窿去營救他.旁邊有長、寬都差不多的梯子和木板,為了救人,應該
A.立即跑向冰窟窿 B.將木板鋪在冰上,從上面爬過去救落水者
C.將梯子鋪在冰面上,從上面爬過去救落水 D.從冰面上爬過去救落水者
4.如圖2所示,水平桌面上放著甲、乙、丙三個底面積相同的容器,若在三個容器中裝入質量相等的水,三個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壓力
A.甲 B.乙 C.丙 D.一樣大
5.如圖4所示,兩只容器分別盛有相同高度的酒精和水在A、B、C三點中,液體產生的壓強分別為pA、pB、pC ,則下列有關pA、pB、pC的大小的關系,正確的是( )
A.pA>pB>pC B.pA
C.pA=pB>pC D.pA=pB
6.如圖5所示,甲、乙兩容器間有一斜管相通,中間有閥門K控制,容器中裝有水,且兩容器中水面相平,則( )
A.打開閥門K后,由于水受重力作用,水將從甲流到乙
B.打開閥門K后,由于b處的壓強大于a處的壓強,水將從乙流到甲
C.打開閥門K后,因為甲、乙兩容器中液面高度相等,所以水不會流動
D.打開閥門K后,因為乙中的水多,所以從乙流到甲
7.關于壓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壓力的大小總是等于物體的重力;
B. 任何情況下壓力的大小都不等于物重的大小。
C. 壓力的方向總是向下 D. 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
8.如圖6所示的鞋底、輪胎上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紋,這主要是為了
A.增大受力面積,減少壓強 B.減少受力面積,增大壓強
C.使接觸面粗糙,增大摩擦 D.增強產品的美觀
9.圖7所示的各事例中,為了增大壓強的是:
A B C D
10.下列事例中,其目的是為了增大壓強的是
A.把書包帶做得寬些 B.在鐵道的鋼軌下鋪設枕木
C.在坦克的輪子上安裝履帶 D .剪刀、斧頭等用具的刀刃都要磨得很薄
11.下列幾種關于液體壓強應用的實例正確的是 ( )
A.連通器里的液體靜止時,液面總是在同一高度
B.液壓千斤頂產生的力一定是5000N
C.在實際工作中利用液壓機舉起重物比直接用手舉起同一重物用的力小得多
D.在實際工作中利用液壓機舉起重物比直接用手舉起同一重物做的力多得多
12.人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有很多物理知識的應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鐵軌下面鋪設枕木,是為了減小對地面的壓力
B.滑雪板一般都有較大的面積,是為了增大壓力
C.菜刀鈍了磨一磨,是為了減小對被切物的壓強
D.把書包帶做得寬些,是為了減小書包對人體的壓強
13.某同學用壓強計研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時,將壓強計的金屬盒放入水中同一深度,并將金屬盒朝向不同方向,實驗結果如圖8所示。那么,該實驗能得出的結論是
A.在水中深度越大,壓強越大 B.不同液體同一深度,壓強不相等
C.在水中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D.在水中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不相等
14.在盛滿水的杯子里,輕輕放入重1N的木塊,則杯底所受的:
A. 壓強增大,壓力增大。 B. 壓強、壓力都不變。
C. 壓強減小,壓力增大。 D. 壓強不變,壓力增大
二、填空題
1.課本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雖然壓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但重力并不是壓力,因為重力作用在____上,施力物體是____。而壓力作用在____,施力物體是___。
2.用50牛的壓力作用在1cm2的面積上所產生的壓強是_______,如果保持壓力不變,要產生5×103Pa的壓強應使受力面積變為_____,壓力的方向總是______。
3.如圖9,甲、乙、丙三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別盛有等高的酒精、水、水銀,則比較各容器底部所受壓強p甲__p乙__p丙。(選填“大于”、“小于”和“等于”)
4.一張報紙平攤在桌面上,它對桌面的壓強約為0.5Pa,這句話的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個水池的深度為2m,池底有一個面積為10cm2的孔,用塞子塞住,塞子所受水的壓強大小為 Pa,塞子所受水的壓力大小為 N.(g取10N/kg)
6.如圖10所示,放在桌面上的一個瓶子,內部剩有飲料,瓶口塞緊倒過來時,液體對瓶塞的壓強比對瓶底的要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瓶子對桌面的壓強也增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7.光纜通信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通信方式.1997年,我國首條海底通信光纜(上海崇明——橫沙島)鋪設成功.如果該光纜在水下17m深處,則光纜外邊的包裹材料至少應能承受 帕的壓強.(海水的密度為1.03×103kg/m3,g取10N/kg)
8.一艘小船船底離水面0.5m,水對船底的壓強為________________Pa;若船底有一面積為2cm2的小洞被一木塞堵住,水對該木塞的壓力為____________N。
9.長江三峽大壩高170m,根據最近報導,現蓄水深度已達到139m,則壩底所受水的壓強為 Pg(10N/kg)。
10.如圖11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側壁上有一開口彎管,彎管內的液面高度h1=O.8m;其頂部和底部的面積均為0.1m2,頂部到底部的高度h2=0.6m,容器中的液體密度為1.2×103kg/m3,則液體對容器頂部的壓力為 N。(g取10N/kg)
11.一臺液壓機小活塞與大活塞面積之比為1:20,如果在小活塞上加15N的力,則在大活塞上可以產生 N的力。
12.在世界最深的太平洋馬利亞納海溝,深潛到104m的海底時,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一條長約30cm的扁魚在海底游動.證實了世界最深處也有高度發達的脊椎動物,這條魚受到的海水壓強是 Pa.(海水的密度1.03 ×103kg/m3,g取10N/kg)
13.上世紀中葉,深水潛艇“的里亞斯特2號”在馬利來納海溝潛到至104m深處時,受到海水的壓強是________Pa.潛水艇浮出水面后,發現潛艇的直徑竟被壓縮了1.5mm,這一事實說明力可以產生____________ 的作用效果(ρ海水=1.03×103kg/m3,g=10N/kg)
三、實驗與探究題:
35.為了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某同學用若干個同種材料制成的不同物體放在同一水平細沙面上,進行了三組實驗,并記錄有關數據分別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實驗時,他仔細觀察細沙的凹陷程度,并通過比較,發現每一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種組卻不同,第一組凹陷程度,第二組其次,第三組最小.
實驗序號 壓力/N 受力面積/cm2
7 3.0 20
8 4.5 30
9 6.0 40
表一 表二 表三
實驗序號 壓力/N 受力面積/cm2
1 6.0 10
2 9.0 15
3 12 20
實驗序號 壓力/N 受力面積/cm2
4 3.0 10
5 4.5 15
6 6.0 20
(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與4(或2與5、3與6)及觀察到的現象,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
(2)分析比較 及觀察到的現象,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顯著.
(3)請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數據及觀察到現象,并歸納得出結論.
( a)分析比較 ;
(b)分析比較 .
36.某小組同學研究圓柱體上(或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大小與液體的深度、密度的關系。實驗時,該小組同學把一個高為0.1米的實心圓柱體先后浸沒在甲、乙兩種液體中(液體甲的密度大于液體乙的密度),如圖14所示,并不斷改變它所處的深度。他們利用儀器測得液面到圓柱體上表面的距離及圓柱體上、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強,并利用公式求得上、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記錄數據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體甲
液面到上表面的距離h(米) 0 0.02 0.04 0.06 0.08 0.10
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牛) 0 0.20 0.40 0.60 0.80 1.00
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牛)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表二液體乙
液面到上表面的距離h(米) 0 0.02 0.04 0.06 0.08 0.10
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牛) 0 0.16 0.32 0.48 0.64 0.80
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牛) 0.80 0.96 1.12 1.28 1.44 1.60
(1)分析條件_________________ _,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同種液體中,圓柱體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與深度成正比。
(2)分析比較表—和表二中的第三列(或第四列、或第五列……)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并歸納得出結論。
A.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二行與第三行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 ;
B.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二行與第三行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 _ 。
四、計算題
37.海峽西岸,英雄東塑。為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誕辰380周年,在泉州市區大坪山頂修建了鄭成功塑像,它的總質量是5×105㎏,底坐由長,寬5m的花崗巖制成。請問⑴:塑像所受的總重力是多少?⑵塑像對水平地面的壓力是多少?⑶地面受到塑像對它的壓強是多少?(g=10N/㎏)
39.芭蕾舞演員體重為475N,兩只腳掌面積為150cm2,表演時足尖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9.5cm2;大象的體重6×104N,每只腳掌面積600cm2.求:
一、根據不同層次、階段的學生,區別對待
初中物理教學分為初二、初三兩個不同的教學層次,這兩個層次中,無論是在教學目標與任務、教學內容與要求上,還是在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能力上,都存在這明顯的差距,所以,應該區別對待。同時,依據學生認知發展特點進行循序漸進的練習:在不同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應依據學生不同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不同難度的練習題。比如,新授課的練習題和課后作業要選擇相對基礎一些的,以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章末或者期中期末復習中要安排一些具有難度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靈活性。
二、從物理基礎知識入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礎的知識,要求學生從公式名稱、公式、適用條件、各字母表示的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單位及符號這五個方面復習,引導學生根據認知規律靈活運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并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基礎知識,掌握應用定律和公式解題的基本方法,統一單位,進而形成解題的基本模式,培養學生掌握解題規范與程序,為進一步深化做準備。
三、精選精編練習題目
教師出示的題目應該是精選精編的題目,應具有針對性、典型性和靈活性。即能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和考點,能起到示范引路,方法指導的作用,還應便于從情境、設問、立意等方面作多種變化,從不同角度使學生對知識與方法有更深的理解。題目若能用實驗做出來或與實際聯系得比較密切,則盡可能安排實驗演示或實際動手操作,以增強直觀程度。習題課的核心任務是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礎之上提高學生的思維和解題的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對習題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不僅可以啟迪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還是活躍課堂氣氛的一種重要方法。尤其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有趣的物理習題。
四、幫助學生不斷搜集整理典型題目和解題方法
有些學生不能獨自總結典型題目和解題方法,老師要幫助學生掌握一些解題技巧。首先根據學生情況特點,選例題時要堅持以下原則:一是加強基礎,即通過這些題目,加深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理解、掌握;二是加強針對性訓練,克服缺點。即選用足以暴露其缺點的各種題目,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門訓練;三是拓寬視野,增強適應性。即選題不僅內容上力求齊全,而且盡可能涉及不同形式、提問角度乃至敘述方法的各類題目,使學生課后遇到各類題目時,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就可降低題目的難度,增強解題的自信心。
五、習題課應該由易到難,逐層遞進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都想盡可能得讓學生做更多的習題、講更多的習題,但是顯然學生并不象老師想象的那樣能接受那么多,特別是中差的學生,有時老師講中等難度的題目時他們就有可能聽不懂,這樣老師講再多也是無用功。因此在講解例題和習題時應該從知識的基本應用題開始,許多老師以為這類題不重要,可以忽略,直接講解難度更高的例題,這樣對學生掌握解題技巧事倍功半,基本應用題是通往更高階梯的臺階,一定要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才能更進一步,因此習題教學一定要由易到難,逐層遞進。提問時,教師要善于把題目分解為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問題,按思維的進程面向全體學生依次提出,分別由不同的學生作答,由審題尋找突破口,依次展開過程分析、規律選用、方程列出、結果討論等。這時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既講正確也講誤區,既講常規方法也講技巧捷徑。
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初中的學生在小學的學習中已經養成了牢固的定向思難。定向思維在小學學習中很有用,只要記住公式和規律,記住老師講解的套路,就能夠解決問題,但對于初中物理的學習,定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解題思路。因些在習題課上除了分析解題思路外,要留給學生獨自思考的時間,時間允許的話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講一些他的解題思路,再由老師點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我在教學中有時讓學生講題,如果他會要講某一個題,他必須把這個題做透徹,這樣才能講明白,其他同學才能聽得懂。經過不斷地鍛煉和積累,學生才能養成較好的思考習慣且掌握一些解題思路。
七、布置好課后習題,讓學生鞏固解題方法和技巧
在課堂上通過例題的分析和講解,讓學生初步掌握了某些解題方法和技巧,如果在課后不加強和鞏固,僅憑課上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如何布置課后作業是很關鍵的。教師要精心挑選極具典型與知識技能緊扣的習題,還要注意層次性,即習題要有難有易。另外,我們還應該注意適當地使用一些“非常規題”去培養學生非常規的思維方式,像:有多余已知條件的題型;有多個答案的題型;答案是不確定模糊解的題型;松弛約束可以求出許多物理量的題型;對實驗數據進行歸納總結的題型;設計實驗方案的題型;根據平時生活積累進行估算的題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題型;跨學科結合型題目等。
八、及時反饋練習結果
一、目前學生自我能力培養上的主要障礙
一些高中生當前在物理學習上較大的問題是學習方法的問題。這是能力培養的最大障礙,他們一般是上課急于抄筆記,回家急于完成作業,解題時急于對得數、湊答案,并不從中總結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規律。正確答案得出了,而錯誤思路卻被掩蓋了。這些學生的作業,日常都還整齊無誤,一旦考試,就“六神無主”,原本會的也因為緊張而出現失誤。他們的考試成績總是不理想,長此以往,惡性循環,所以總覺得高中物理“難”,擺脫不了學習被動的境地。這種不良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形成,大多是長期依賴老師、套公式、套例題的結果,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必須首先從教法的改革入手。
二、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方法
1.提高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首先,高中生無論是升學還是就業,需要的是抽象邏輯思維。同時,高中物理是一門嚴密的、有著公理化邏輯體系的科學理論,對于高中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較初中物理有了一個很大的飛躍,這就是當前所謂初、高中物理“臺階問題”的實質。另外,從高中學生心理的年齡特征來看,從初二年級開始的抽象邏輯思維由經驗型向理論型水平的轉化,在高二年級將初步完成,這意味著他們的思維趨向成熟,可塑性將變小。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級教師不失時機地提高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以順利地完成從經驗型向理論型水平的轉化是必須的。
其次,從生理上看,學生在16歲時已能完成人腦總重量的96%的發育過程,有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在心理上,從初二開始了向理論型抽象邏輯思維水平的轉化,也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的基礎。同時,經過初中階段的學習,他們在語言、文字、數學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識基礎,為在高中著重提高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提供了可能。
2.鼓勵學生“班門弄斧”
教學的宗旨是,在能力培養方面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首先應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敢于在老師面前“班門弄斧”是難得的好事,只有這樣學生的真實想法才能展現出來,誤區才能暴露出來。例如對一些選擇題,按常規填寫出選項符號就行了。但有的任課老師卻沒有簡單處理,也沒有因為某道題有一定的難度,舉一個類似的例題,教會學生解這道題了事。而是鼓勵學生對問題首先進行解析,要求學生做到“根據在前,結論在后”,鼓勵學生在老師面前當“老師”。這樣從學生的思維活動中,不僅可以了解他們知識掌握的情況和漏洞,而且可以找到他們學法上的問題所在,以便對他們進行有的放矢的點撥、疏導和教育。對選擇題、填空題不僅進行解析,我們在試點班中還讓學生“自己當老師”,讓他們始終堅持對選擇題、填空題寫出求解的思路和根據,學生從中嘗到了甜頭,考試成績得到了提高。“班門弄斧”的實質,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更應該體現出這一特點來。要讓學生成為名符其實的主體,其成功的秘訣,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最佳匹配。這種最佳匹配的保證是搞好課堂教學設計。
3.搞好課堂教學設計
自我學習的能力,是一項綜合能力,它包括觀察、思維等多方面的能力。自學不僅僅是一般地獨立閱讀和課內看書,它還是課前設計好的一系列有序啟動的各種環節的實施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實施的主體是學生。
重在能力培養的課堂設計,主要由以下幾個環節構成:(1)設問質疑。(2)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習。(3)檢測和小結。下面以電磁感應課堂教學設計為例,說明設計思想。
為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每節課前教師都要把啟動順序、知識結構等寫在教學材料上。從表面看有點像程序教學,實質上它有更多的靈活性。其中操作上有“分”有“合”,時間上可長可短,運行中有序也交替。總之,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的訓練要求,避免“一刀切”。
一是“設問質疑”的設計思想。
(1)用學過的磁通量ф來回答ф、ф/t,重點突出針對性很強的預備知識ф=?。
(2)3人一組進行實驗操作和觀察。
深化ф是否“零”現象和條件,為E∞ф/t做準備。
(3)由實驗導出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以上內容不需老師講述,也不用抄筆記,一般學生都能獨立填好教學材料上要求填寫的內容。基礎好的學生把實驗結果和小結寫在反饋式投影片上,放在投影儀上進行公布。多余的時間回答有關這部分的練習題。
這樣的設計,上課之始就會使每個學生都能做到全身心地投入。他們在主動想問題,而不是旁觀的聽眾。其結果就可避免死記硬背,因每一步都有科學的邏輯推理,每一步都能緊扣教學目標。
二是“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習”的設計思想能力的培養總是伴隨著知識的內化進行的。內化的外因又總是寓于問題的解決過程之中。電磁感應這節課由ф、ф、ф/t出發,重點解決E(感)的產生,突破“動勢”這一難點。感應電動勢是在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的過程之中出現的。在此過程中學生把低位經驗(電動勢等同為電壓)概括納入到高位結構中去。
由于問題提出的順序符合學習的同化和順應的邏輯關系,因此其能夠順利進行。由此學生的心理結構得以改變和更新,對知識結構和認知結構進行了優化,能力的孕育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得到落實。
1、在考試前我并沒有深入復習,只不過是看了看書。
2、臨陣磨槍,突擊,平時不善于積累。
3、復習沒有重點。
主要拉分的是數學和思品兩科。數學其實,一直是我這八科中最不理想的科目,我對此也非常的著急,所以我在今后的學習中會更加重視學習。英語一直是我的強項,可這次發揮的也不是很令自己滿意,但也沒有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自己思想上的問題,我總認為沒什么,靠自己的功底完全可以應付,但是事實與自己所想的是完全相反的。
經過這次考試,我也明白了,隨著年級的升高,我們所需要掌握的知識也在不斷的增多我以前學的那些知識已經遠遠不夠,所以,既是自己的強項,就更不能落下,就更應該跟著老師好好的學。說到,我認為我比以前認真了,但解題的技巧掌握的還不是很好,以后在這方面還應加強。在物理的學習上,和數學有一些相同,都是解題方法。在語文方面,我還應該加強閱讀訓練,使自己的閱讀能力有所提高。
努力,是我們熟得不能再熟的字眼,但這兩個字就夠一個人做一輩子的了,而且它是永遠做不完的。所以我更應該珍惜時光,為自己的目標而奮斗!好的成績是靠良好的學習方法。許多教育專家認為,將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一些沒有學會如何獲取知識,不會自己鉆研問題,沒有預見力的人。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必須學會如何學習。
學習的方法因人而異,因學科而異,正如醫生用藥,不能千人一方。我應當從實際出發,根據自己的情況,發揮特長,摸索適合自己特點的有效方法。但良好的學習方法絕對離不開預習、認真聽課和課后復習。
然而在這三點中,我認為聽講是最重要的,或許這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但是,只有聽講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認真聽老師的講課,甚至比做10道練習題還要好。
預習,不僅僅是簡單的看書,對于語文,應該畫一些重點字詞、概念和一些重要的知識點;數學則要著重地看例題和定理、概念。看完書以后,可以試著做一下課后的練習題。這樣可以幫助你知道你是否已經基本了解了這些新知識。英語只要了解基本的句型構成,再多背幾個單詞就可以了。
人長得越大,記憶力就越是遞減。因此,常常復習很重要。我應把學的知識積累下來,利用周末的時間復習。每周都是這樣,一個月后,來一次總的復習,把前四周的內容再鞏固一下。如果一個月后我記住了這些新知識,那么,以后,只要我有空的時候再看看,就一定可以牢牢記住了。
除了這三點,還有三個“必須”。
1、學習必須循序漸進。只有地基打牢固了,高樓大廈才不會傾斜;只有走穩了,才會輕松地跑。學習任何知識,必須注重基本訓練,要一步一個腳印,由易到難,扎扎實實地練好基本功,不要前面的內容沒有學懂,就急著去學習后面的知識;更不能基本的習題沒有做好,就一味去鉆偏題、難題。這是十分有害的。比如學習數學時,我就先做那些基礎題,熟練的掌握公式,之后再去做那些比較難的題。這樣,我就能打好基礎,學習成績自然而然的就上來了。
2、學習必須勤于思考。中學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在這個期間要注意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要防止死記硬背。學習中要多問幾個為什么。比如學英語,一個句子可以用多種方法去做,舉一反三,靈活運用,要使我的大腦思維更加活躍。
3、學習必須一絲不茍。學習切忌似懂非懂。例如,習題做錯了,這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能自己發現錯誤并改正它。這就要求我們對解題中的每一步推導能說出正確的理由,每一步都要有根據,不能想當然,馬馬虎虎。
只要做到了這些,再加上一些你認為自己適合的學習方法,我相信我的學習成績一定會提高的,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下學期我將面臨我人生中的第一場大考——地生會考,我應將全力以赴,考到自己滿意的成績,為自己的總分多掙幾分。
法;原則;效果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07—0053—01
在新的時代環境和教學條件下,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是實施新課改的必然要求。“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就是適應這一趨勢的新的教學方法。
一、原因
對初中教學,由于受班級授課制的束縛,教師從備課、授課、作業、輔導、考查到評價,很少顧及好、中、差各類學生的知識水平差異,均采用“一刀切”、“一鍋煮”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得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當前,95%以上的小學生進入了初中,而初中畢業生大約只有1/3能進入高一級學校繼續學習,2/3的畢業生將直接進入社會的各個領域。即使升入高中的比例增大到1/2或4/5,仍然需要從義務教育的性質、任務上全面考慮初中教學的目的和任務,以便更主動積極地適應社會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而不應僅僅局限于適應升學的需要。因此,作為物理教師,我進行了初中物理“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實驗。
二、做法
所謂“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就是在班級教學中,從好、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給予不同層次的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使各類學生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域內”得到充分發展,圓滿地完成學習任務。具體做法如下:1.了解差異,分類建組。對全班學生進行全面調查了解,內容包括學生的智能、技能、心理、成績、在校表現、家庭環境等,并對所獲得的數據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分類歸檔。在此基礎上,將學生分成好、中、差層次的學習小組,讓師生知道每個學生在某一階段所處的層次。在實施分層教學時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在班級上公布好、中、差學生的名單,真正使學生在學校里處于主體地位,發揮其主動性和積極性。2.針對實際,分類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能力,合理地確定各層次學生,改變過去“一刀切”的做法。3.面向全體,因材施教。一種作業是拔尖提高題,即是根據優生學習水平設計的要求較高、難度較大的題目;另一類是鞏固練習題,即是根據中等生設計的,一般指教材后的習題;還有一類是放緩坡度題,也就是根據差生的學習水平,將難度較大的課后習題分解成幾個小題或給予具體提示。
三、原則
1.主體性原則。學習過程的主體是學生。實驗中,從各類學生的實際出發,承認差異,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他們自覺地學習,積極地思考,引導他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指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增強他們學習的內驅力。2.主導性原則。注意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們的知識能力,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并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區別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時期,及時靈活地調整自己的教學安排,使各類學生得到的幫助與他們的個別需要相適應。3.保底性原則。R·M·托馬斯的“掌握學習原則”認為每個學生都應有均等的機會去達到學習目標,盡管每位學生達標的速度不同,但只要提供適當的條件,世界上任何能夠學會的東西,幾乎所有人都能學會。所謂保底,即最終必須保證后進生達到大綱、教材的基本要求,促使中等生向優等生靠近,允許成績好的學生超大綱學習。
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