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房樹人測驗

房樹人測驗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房樹人測驗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房樹人測驗

房樹人測驗范文第1篇

關鍵詞 房樹人測驗 投射 繪畫測驗

中圖分類號:B841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投射測驗通過被試的心理活動產品(如聯想、回憶、繪畫、故事、筆跡、甚至夢、笑話、短文等),根據臨床經驗、實證資料進行推論,間接地評估被試的知覺、情緒、個性特征等,從而區別于問卷技術、情境測驗技術,占據三大測驗技術的重要一席。繪畫測驗是投射測驗的一種,是指借助繪畫本身及其創造性的自由表現, 喚醒受測者內心世界或人格特征的不同表現形式,從而在繪畫過程中投射出其內在的需要和愿望的一種測驗形式。①繪畫表達的信息量絲毫不亞于語言傳達,而且更細膩生動,可以將抽象的想法轉化為靈動的畫面。根據所繪內容,可分為畫人測驗、畫樹測驗等。畫人測驗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智力診斷工具,還用于兒童的性格和心理健康狀況的診斷。畫樹測驗是一種人格投射測驗工具(Koch,1952)。該測試通過分析被試所畫的樹木,了解被試的人格特征。房樹人測驗簡稱H.T.P,是前兩者的緣合產物,由美國心理學家Buck J.H(1948)在美國臨床心理學雜志上率先系統論述。②日本學者于六十年代引入以上幾種繪畫測驗,在長期實踐過程中發現:一次三畫使被測者的心理壓力較大,尤其不適于那些精力不足、不合作、注意力不集中的精神病患者。而將房、樹、人三項合畫于一紙,不僅可大大減輕被測者的負擔,而且能更有效地探測被測者的人格特征,提高成功率,擴大測驗對象。③于是,學者在實踐過程中將樹木,人,房子三種元素逐漸融合,演變發展成統合型房樹人測驗(Synthetic House -Tree-Person technique,簡稱SHTP)。

1 統合型房樹人測驗(SHTP)的理論基礎

統合型房樹人測驗(SHTP)的理論基礎是心理動力學,該理論的創始人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潛意識深藏于意識之后,包括個人的原始沖動、各種本能所產生的欲望,這些欲望和沖動因受到禁忌和法律等的控制而壓抑,潛意識里的各種形象會以夢,口誤,圖畫等多種形式得以宣泄表達。繪畫就是以圖畫形式表達我們潛意識的直接工具,能夠反映出人們潛意識層面的信息,是將潛意識的內容視覺化的過程。人們對繪畫的防御心理較低,潛意識信息(如動機、情緒、焦慮、沖突、價值觀等)可以投射在繪畫作品中。依據心理動力學觀點,SHTP認為房屋作為人居住的地方,代表生活的物質方面,可以引起對于家庭及親人的聯想,通過對屋頂、墻面、窗戶以及地面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被試在家庭以及社會成員中的自我形象。樹木代表生命能量和方向,Ramirez 認為在樹的繪畫中,樹根代表與現實的關系,樹干表示自我力量,樹枝和葉子代表與環境滿意互動的能力,樹結代表創傷性事件。人則反映被試的自我形象以及與人相處的情形。④

2 統合型房樹人測驗(SHTP)的研究與應用領域

2.1 SHTP的研究現狀

2.1.1 信度、效度研究

SHTP的文獻資料有較多證據表明該測驗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日本學者某研究顯示,相隔一段時間后重測SHTP,在指導語、環境等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前后兩次測試的結果保持較高的一致性,僅在細節上有所差異。⑤外國學者Bieliauskas和 Farragher(1983)的研究顯示測試用紙的大小對測試的結果并無顯著影響。⑥國內某研究采取房樹人測驗(SHTP)與癥狀自評量表(SCL-90)相結合的方式對大學新生進行心理普查,認為SHTP可與SCL-90,16PF,MMPI等人格量表組合使用,可以提高心理普查的信度和效度。⑦在認知能力評估方面的研究顯示,兒童SHTP的得分與兒童韋氏智力測驗的得分存在顯著相關性。⑧

2.1.2 標準化研究

標準化是測驗有效性和可比性的基礎。我國較早關于SHTP指導語,施測方法和分析方法進行闡述的文獻發表于中國心理衛生雜志(謝麗亞,1994),之后再沒有相關更新進展的文獻。目前SHTP的繪畫順序,無論國內或國外都普遍確定為房-樹-人。評分標準中用因子符號代替。投射測驗的標準化研究本身就是一個難題,SHTP具有兩個方面特點:(1)繪畫特征是非言語性,無結構性和創造性;(2)從言語的統覺角度體現構造性,與環境相關聯性和聯想性。故其標準化研究不可避免取決于某些投射意義,具有較大的主觀成分。如何合理科學的使用統計方法、相關研究、實驗設計等,對于促進房樹人測驗標準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2.2 SHTP的應用領域

2.2.1 臨床領域

SHTP在臨床實踐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特別是在創傷后心理和精神障礙的評估與診斷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謝麗亞(1994)的研究采用SHTP,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及正常人作配對研究,結果表明精神分裂癥患者具有顯著不同于常人的繪畫特征,某些表現具有特異性,如透明化、歪曲、奇妙等,與幼兒畫和精神發育遲滯者畫不同,這一結果與日本學者的研究一致。國內學者研究四川震區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青少年的房樹人繪畫特點,得出SHTP能夠作為評估和鑒別青少年PTSD的有效臨床工具的結論。⑨

2.2.2 心理咨詢領域

SHTP為心理咨詢提供有關人格方面的信息,繪畫本身也具備分析與治療意義。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多采用SHTP輔以了解被測者的人格特征,捕捉難以言表的心理沖突。梁煥萍(2007)運用繪畫測驗對一例母女溝通問題的家庭式咨詢的個案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通過繪畫與分析過程,改善了母女的溝通狀況,取得較好的家庭式咨詢效果。⑩SHTP既可單獨施測,也可用于團體心理輔導。郭建康,李晶(2010)在團體心理輔導中應用SHTP,發現該測驗在提高自我意識水平,促進人格整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2.3 企業領域

企業在選拔人才過程中,不僅重視員工能力,更重視員工人格特征與素養。人才應聘時,出于求職動機會隱藏自身不符合求職要求的特征。此時,可以依據崗位需求與實際情況,應用SHTP,幫助企業更全面了解人才個性特點。另外,在員工培訓和EAP項目內容方面,SHTP也可以為員工培訓提供新的探索方式。

3 統合型房樹人測驗(SHTP)的評價與展望

與其他心理測驗技術相比,SHTP具備獨特的優勢,主要表現為:(1)施測對象廣泛,個體與團體均可使用。繪畫對言語表達要求低,對被試文化水平沒有限制,也較少受文化因素影響,因而可以在不同文化環境里施測。SHTP不受被試認知能力、年齡限制,在被試繪畫過程中體現被試潛意識信息、對自我角色的認知以及環境互動性等各方面要素,有效減弱了被試的主觀防御心理,較為真實地呈現自我。(2)測驗過程輕松,趣味性強。繪畫可以讓被試不受限制專心創造,降低阻抗,有效減輕了咨詢師無意識言語暗示的作用。施測者與被試討論繪畫作品,更是一個有效溝通,建立良好咨訪關系的過程。(3)SHTP可以反復施測,練習效應影響較弱。施測者可以根據需要,多次施測,追蹤觀察被試繪畫中的變化,系統性更強。(4)SHTP具有非言語性,低創傷性的特點。被試以繪畫為主,言語只需回答主試問題即可。繪畫可避免言語修飾和歪曲表達,更真實地洞察被測者的人格特征。 然而,SHTP被引入我國時間較短,研究者使用SHTP技術過程中時,發現了其局限性。究其不足有以下幾點:(1)信度效度難以保證。雖然有不少研究表明,SHTP信度效度較好,但缺少科學系統的研究來驗證SHTP的信度效度的準確范圍。(2)沒有與時俱進建立常模和測驗標準化。投射測驗普遍沒有建立自己的常模,SHTP在我國由于使用率較低,常模建立存在很大困難。相較其他投射測驗,SHTP標準化要求很高,對于繪畫內容、工具,位置都有規定,但國內缺少更新的標準化研究文獻。

隨著SHTP的逐漸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和心理學工作者開始研究和使用房樹人測驗。我們期待著今后國內學者能致力于SHTP測驗標準化的研究,如從常模建立,信效度研究等入手,提高該技術標準化水平,以期在各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注釋

① 蔡頠,湯永隆.投射測驗體系中的樹木意象[J].心理科學進展,2012.20(5):782.

② 謝麗亞.SHTP測驗[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4.8(2):91.

③ 郭建康,李晶.房樹人測驗在團體心理輔導中的應用[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32(4):131.

④ 孔祥娜.投射測驗的研究與應用現狀[J].河西學院學報,2007.23(6):96.

⑤ Bieliauskas,V.J.&Farragher.The effect of change of the size of the drawing sheet on the H-T-P IQ scores[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83.39:1033-1034.

⑥ 梁馨月,林玉華.房樹人投射繪畫測驗計分初探—以憂郁情緒困擾兒童例[J].輔仁醫學期刊,2009.7:75-83.

⑦ 張燕.房樹人投射測驗在新生心理普查中的應用價值[J].思想理論教育,2010(5).

⑧ 陳琨,邊霞.繪畫投射技術在攻擊性兒童心理分析中的運用及其效果[J].學前教育研究,2010.192(12):17.

房樹人測驗范文第2篇

關鍵詞:像素統計 人群數量估計 混合高斯模型 最小二乘算法

中圖分類號:TP39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6)10-0129-02

近年來,隨著如演唱會,球賽等大型集會的增多,公共安全成了人們日益關注的問題。而大多數的發生往往伴隨著人群數量的增加,所以,對人群數量進行實時的監控會有效的預防的發生或將造成的損失降到最小。傳統對人群數量的檢測主要還是通過人工目測的方式,這種方式不僅浪費人力,而且由于監控人員由于長時間工作可能出現疲勞等原因,往往可能導致檢測的不準確,不及時等問題的出現。而利用計算機實現對視頻監控中的人群數量的實時統計,就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更加省時省力。

像素統計的方法是根據人群數量和前景像素成正比例關系來統計人群數量的,這種方法的計算量較小,所以實時性比較好,但前景圖像的質量對檢測結果影響較大。現階段提取前景圖像的方法主要分為背景建模法和幀間差分法。幀間差分法是利用相鄰兩幀之間的關系,并將兩針圖像進行差分運算,來得到前景的運動圖像的,這種方法雖然能滿足實時性要求,但在人群前景目標區域內容易出現空洞,差分效果不夠穩定。

針對上述一些問題,本文將采用通過混合高斯模型背景建模的方法來分離前景圖像,得到圖像序列的前景像素數量后,對前景圖像像素數量和人群人數進行樣本訓練,再通過最小二乘直線擬合的方法得到人數和前景像素數的直線關系方程,再利用方程計算出相應時刻的人群人數,從而實現對人群數量的檢測。

1 混合高斯模型背景建模

1.1 混合高斯模型原理

混合高斯模型是由若干個高斯概率密度函數組成的模型。將混合高斯模型用于背景建模,是對像素點統計信息的背景描述方法,通過像素點在一定時間段內樣本值的概率密度及其他統計信息來表示背景,然后使用像素點匹配的方法來對目標像素進行判定,從而實現對視頻中的動態背景進行建模,分離出前景圖像。

混合高斯背景模型一般可以分為單模態(單峰)和多模態認(多峰)。混合高斯模型對各個像素點進行獨立處理,并認為各個像素之間的顏色信息不存在相互關系。利用高斯分布,可以描述視頻圖像中各像素點的特征值在圖像序列中的變化規律。

多模態的高斯分布模型中,對圖像中的像素點可以由不同權值的高斯分布來進行建模,同時通過對均值,方差和權值的更新來完成對高斯分布的更新。在對視頻圖像進行處理時,應用混合高斯模型原理,假定圖像中各像素點的R、G、B值為三個獨立的分量,分別建立模型。則當處于t時刻時,對于圖像中的像素點的顏色It可以用k個高斯分布來描述,則可以表示It的觀測值的高斯分布概率密度函數如公式(1):

其中k(k≥2)為高斯模型數量,η表示t時刻的第i個高斯模型,ω為高斯模型的權值,μ為高斯模型的均值,σ為高斯模型的方差。

1.2 混合高斯模型背景建模算法流程

通過已建立的混合高斯模型就可以判斷單幀圖像中各個像素點是否屬于背景區域。判定特征值為It的像素點是否屬于背景的公式如公式(2):

其中D為置信參數,其值通常取2.5。如果(2)式的值為1,則判定該像素點與之前所建立的混合高斯模型相匹配,即該點屬于背景區域像素點,同時更新均值,方差和權值;如果(2)式的值為0,則判定該像素點屬于前景區域像素點,同時更新權值,均值和方差保持不變。

當像素點被判定為背景區域時,分別按照(3)式更新權值,(4)式更新均值,(5)式更新方差:

其中α表示模型的學習速率,ρ表示模型更新速率,ρ的取值可以由(6)式得到:

當像素點被判定為前景區域時,權值按照(7)式更新:

在利用混合高斯模型進行匹配判定時,如果某一像素點的特征值與現有的任何一個模型都無法匹配,就建立一個新的高斯模型。如果所有新建模型的數量達到規定的最大值,則淘汰模型中ω值最小的模型。按ω/α2的值由大到小排列所有高斯模型,并且背景模型由前B個高斯模型確定,即B為作為背景的最大高斯模型數,B的取值滿足公式(8):

其中T為權值閾值。

利用上述方法對測試視頻中的一幀圖像處理后的到的前景二值圖像,如圖1、圖2所示。

2 最小二乘M合直線計算人數

根據Davies等人提出的像素統計原理,圖像的前景像素數與人群人數成正比例關系。提取測試視頻中的100幀人群圖像作為訓練樣本,對其做前期訓練,計算人群前景圖像的像素數,并人工統計其對應的人數,得到兩組數據后,采用最小二乘的方法擬合相應的直線關系,得到對應的直線方程。

對測試視頻進行最小二乘擬合得到的前景像素數與人數的關系直線方程為公式(9):

在計算出當前幀的前景像素數后,代入直線方程中,就可以近似估計出當前視頻中的人群人數。

測試結果平均正確率為89.2%,可以較為準確的統計人群數量。

3 結語

本文是基于像素統計的基礎上,利用混合高斯模型來對視頻圖像進行背景建模,采用均值和方差兩項數據作為高斯模型的匹配依據,并同時更新高斯模型的各項參數,提取前景二值圖像。由人群人數和前景像素數量的正比例關系來對數據進行最小二乘直線擬合,從而得到人群人數和前景像素數的直線方程,進而通過方程計算出視頻中實時的人群數量。同時優化了相關算法,兼顧了實時性,為視頻監控中對人群人數的實時監測提供了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崇信毅.基于視頻監控數據的人群行為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12.

[2]齊玉娟,王延江,李永平.基于記憶的混合高斯背景建模[J].自動化學報,2010(11):1520-1526.

[3]丁克良,沈云中,歐吉坤.整體最小二乘法直線擬合[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44-47.

[4]魏曉慧,李良福,錢鈞.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運動目標檢測方法研究[J].應用光學,2010(4):574-578.

[5]Davies A C,Yin J H,Velastin S A. Crowd monitoring using image processing[J]. Electronics &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Journal,1995,7(1):37-47.

[6]王永忠,梁彥,潘泉,程詠梅,趙春暉.基于自適應混合高斯模型的時空背景建模[J].自動化學報,2009(4):371-378.

房樹人測驗范文第3篇

關鍵詞 人防通信警報;技術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3)13-0108-01

1 人防通信警報建設存在的主要技術問題

1.1 人防通信警報信號覆蓋率評估存在問題

人防通信警報信號覆蓋率,是衡量城市與地區內人防通信警報建設質量及完備程度的主要標準,信號覆蓋率的多少,不能是憑借個人工作經驗來進行評估,而是需要進行大量的科學測試,在科學測試數據的基礎上,評估人防通信警報信號覆蓋率。根據國家文件規定,人們能夠分辨清楚并可以達到最大范圍的警報器音響信號,稱之為報警器音響覆蓋率,并規定出警報音響信號電平需要高于收聽點噪音電平5分貝,并將這種規定作為信號覆蓋標準。然而,設置5分貝強度差,屬于弱聲差,在實際收聽過程中效果較差。加上在警報信號傳輸過程中,會受到較多的因素影響,如環境、天氣狀態、時間等,為此,在測試收聽點標準時,以7分貝聲壓級差為標準較好。隨著科學技術及多媒體的發展普及,人防通信警報信號傳播,除了聽覺傳播之外,還可以通過視覺來傳播。進行測試人防通信警報信號的有效覆蓋率,除了進行設備測試之外,還需要對信號的接收狀況進行研究。這個過程工作量較大,卻是不能忽略的部分。

1.2 人防通信警報終端產品質量存在問題

人防通信警報終端產品存在質量問題,主要是由于我國缺乏人防警報產品生產的行業標準。當前,應用于我國人防通信警報建設的警報終端產品存在著多種型號及品牌,產品質量出現較大差異。由于行業中沒有明確的規范及標準,導致通信警報產品缺乏統一的監督與指導工作,從而在警報終端產品的控制方式、性能標準及規格上存在著很大差別,加上這些產品有些是正規國營企業生產,有些則是無執照個體小作坊生產,有些警報終端產品經過人防技術鑒定,而部分產品則沒有經過鑒定,這也就導致了警報產品的質量問題。

在市場份額一定的情況下,眾多的警報生產廠家,為提高市場占有率,進行壓價競爭,壓縮了企業生產利潤空間,企業不得不降低生產工藝、設備材料及技術等標準。如電聲警報器超過200 w的有效聲壓級,在5 m處1000 Hz時,警報信號為126分貝,而對企業生產的電聲警報器進行技術檢測,則會發現很多產品技術指標不合格。

1.3 人防通信警報建設不平衡,布局不合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防通信警報建設發現了布局不合理,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在警報規劃建設過程中,對警報安裝的認知程度較低,在布局中,出現了較多不科學的問題,甚至一些城市的人防通信警報建設,沒有結合現代戰爭的特點進行科學布局。在我國,通信警報布局定點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通信警報布局以重點經濟區、老城區、金融商貿、行政機關為主要設置點,設點較多,而對于居民小區、新城區、生產企業及校園等設點交少。這種不科學不合理的現象,必須做出改變。近年來,城市發展速度很快,而人防通信警報設計卻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速度,更不能滿足戰備要求。

2 推動建立完善人防通信警報建設的主要對策

2.1 擴大人防通信警報信號覆蓋率,優化音響覆蓋效果

衡量城市人防通信警報系統建設的主要指標是人防通信警報的覆蓋率。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面貌發生了極大變化,尤其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筑與城市的環境變化,對信號的傳播帶來了嚴重干擾。為此,在人防通信警報建設中,設計有效覆蓋半徑時,需要重點考慮以下幾種因素:警報器有效升聲壓級的確定,也就是通信信號在傳播過程中的疏密程度與信號強度;考慮環境噪音,確定警報音響聲壓級差;選擇人防警報信號傳輸的方式;信號接收者獲取信號的主要途徑等。為此,需要擴大警報信號覆蓋區域,綜合考慮城市環境,進行警報密度安排。優化警報音響覆蓋效果,采取多種模式設置通信警報:1)采取固定布點模式,將電聲警報器與電動警報器搭配布點,合理安排報警器安裝高度;2)采取手搖配點模式,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將手搖報警器作為固定報警器的補充,有計劃配發在居民點、經濟目標區等;3)采取機動模式,在政府、軍隊及人防等相關部門的車輛中安裝警報器,在特別時期,還可以在城市出租車輛中增裝警報器,優化音響覆蓋效果;4)采取多媒體聯動模式,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的進步,尤其是網絡的普及,對多媒體投放防控警報信號進行防控預警。采取多種措施,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人防通信警報系統,從而發揮最大效用。

2.2 提高人防通信警報產品質量

現代戰爭特點下,要求人防通信警報系統能夠具備良好的通信能力及抗毀能力。當前,我國缺乏明確的人防通信警報產品生產標準,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建立明確的產品性能指標,提高產品質量勢在必行。傳統的人防通信信號容易受到干擾,導致人防通信設備難以發揮效用,尤其是在現代戰爭的要求下,提高人防通信抗毀能力十分重要。在人防通信中,應用短波通信電臺,可以提高通信質量。

2.3 科學規劃人防通信警報建設,合理布局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防通信警報建設逐漸走上規范化道路,做好人防通信警報建設的合理布局與科學規劃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城市建筑物密度較大,遮擋物較多,極大影響了警報音響傳播效果。為此,需要充分研究城市環境,合理布置警報器布點。如在建筑群增設警報器數目,并以六邊形網絡的形式布置警報器,增加信號覆蓋率。

2.4 提高人防警報系統可靠性

人防警報系統可靠性主要包括三個指標,分別為警報系統的統控率、信號覆蓋率和警報終端產品鳴響率。為提高人防警報系統可靠性,需要提高警報產品性能,確保其質量;進行警報終端設備儲備,在緊急情況下應用;提高警報產品抗干擾及抗毀能力;增強警報試鳴針對性與目的性等。

3 結束語

人防通信警報系建設,在戰時負責防控行動警報報知任務,在平時則可以作為突發事件救災的重要手段。當前,人防通信警報建設中存在著信號覆蓋率評估不準確、人防通信警報終端產品質量不高、人防通信警報建設不平衡不合理等問題,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措施,綜合提高人防通信警報系統的可靠性,才可以增強其實際效用,使其經受住實戰的檢驗。

參考文獻

[1]劉廣濤.淺談加快人防通信警報建設的重要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11):14.

[2]劉廣濤.人防警報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14):114.

房樹人測驗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房樹人投射測驗 心理咨詢 應用領域 優勢與不足

中圖分類號:B841.7 文獻標識碼:A

1 房樹人投射測驗簡介

房樹人投射測驗(HTP projective test,house tree person projective test)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治療方式,被廣泛應用于心理咨詢與治療領域,并取得良好效果。

房樹人投射測驗是投射測驗(projective test)的一種,常見的施測方式是讓來訪者使用鉛筆和橡皮,在白紙上描繪一幅畫,畫中必須包含房子、樹木、人三樣。

透過畫作的整體印象、繪畫的過程及畫作內容,咨詢師可在來訪者人格整合維度及潛意識層面做出相應分析和解釋。房樹人投射測驗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巴克(Buck J.N.)于1948年提出,率先在美國《臨床心理學》雜志中進行全面敘述。房樹人投射測驗傳入日本后,研究人員在應用實踐過程中發現,分三次作畫,每次只畫房子、樹木或人中的一個,會對被測者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對那些精力不足、情感冷漠、注意力難以集中的來訪者十分不利,因而將房子、樹木、人三者合畫在一張紙上,這便是統合型HTP測驗,后便發展成為今天我們看到的房樹人投射測驗。除房樹人投射測驗外,比較常用的還包括:畫樹測驗、畫人測驗、動態家庭測驗和鐘表繪畫測驗。

房樹人投射測驗的理論基礎主要是心理動力學,另融合了知覺理論和人格的刺激-反應理論中部分理論假設。房樹人投射測驗的三個組成部分 ――房子、樹木、人可以作為評估的三個重要維度:(1)“房子”作為個體居住場所,投射了來訪者對家庭或重要他人的聯想。透過對畫作中房屋構成部分(如房頂、煙囪、窗戶、房門等)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來訪者與家人親戚之間的關系狀況及來訪者對家庭中自我地位及自我形象的感知。(2)“樹木”是生命力及情緒情感的代表,透過樹冠可以了解到來訪者是否過分關注個人的精神世界,而樹干更多的是代表來訪者的個人能量,樹結可能暗示來訪者曾遭受過創傷性事件。(3)“人”則反映了來訪者自我意象及與他人人際關系的狀況。

2 房樹人投射測驗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房樹人投射測驗,較之傳統心理測驗具有獨特的優勢,因而適用范圍更廣。既可適用于個體施測,也可適用于團體施測;不僅可以作為群體中心理健康普查篩選工具,也可用于醫院患者的心理咨詢與治療,作為其它心理技術的輔助工具,提供有關個個體人格特點等方面的信息;此外在人力資源管理、創傷后應激障礙、心理危機干預及犯罪人員轉化等領域房樹人投射測驗也逐漸顯示出其特定優勢。

2.1 在心理健康普查篩選方面的應用

國內關于房樹人投射測驗在心理健康普查篩選方面的研究很多,但在普查篩選中并非將房樹人投射測驗作為唯一的判斷標準,往往會將房樹人投射測驗與問卷及訪談法結合起來,共同對來訪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做出合理的推斷。張燕在大學新生中采用房樹人投射測驗與SCL-90量表相結合的普查方式對290名新生進行了心理普查。結果顯示,通過房樹人投射測驗篩選出18名陽性癥狀學生,其中A類學生(符合神經癥和精神疾病診斷標準者稱為A類學生)4名,占22.22%;CL-90測驗篩選出11名陽性癥狀學生,A類學生3名,占27.27%。從結果來看,在大學新生心理普查與篩選中房樹人投射測驗與SCL-90作用相差無幾,但在A類學生的檢出方面房樹人投射測驗更為有效。

2.2 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

投射測驗在國外盛極一時,但在我國目前還并不算十分流行。隨著我國人力資源管理的科學化及投射技術發展的多學科化,投射技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應用到人力資源管理中去,包括對員工的選拔、崗位匹配、考核等方面。唐儷等人將房樹人投射測驗指導語進行了相應改動后,使用房樹人投射測驗來考察員工的忠誠度、職業倦怠度及在公司中人際關系等方面,發現:在選拔員工過程中,可以利用房樹人投射測驗對員工人格特點及行事風格進行相應了解,進而對員工進行更好的職位分配與調整;在管理人員培訓中,可引入房樹人測驗的培訓,讓公司管理層了解到房樹人測驗的理論基礎、操作程序及測驗解釋,并在員工管理中勤加練習,使公司管理更加富于人性化、科學化,提升企業競爭力。而在員工培訓方面,可通過對比一定時段前后房樹人畫作的變化來了解員工內心的變化以及企業內部氛圍的變化。

2.3 在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中的應用

關于房樹人投射測驗在PTSD方面的研究呈分散狀態,并未成系統。但從部分研究者的積極探索可以看出,房樹人投射測驗在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的評估上也有著相當的有效性。朱繪霖、申荷永等人以創傷后應激障礙檢查表(PCL-C)量表、一般健康量表(GHQ-28)和生活事件清單(Life events checklist)三個量表為篩選工具,以四川震區創傷后應激障礙青少年為被試,用房樹人投射測驗為工具研究了不同被試的繪畫特征。結果發現,房樹人繪畫中“屋頂有瓦”、“房子很小”、“房子從底端畫出”、“房子傾斜”、“圈狀疤痕”、“樹干筆直平行”、“樹底有草”有可能和創傷經歷有關,但不一定與PTSD癥狀有關。“面部豐富”、“底端不封口”、“樹冠空白”、“樹冠線條較輕”、“大頭”、“表情快樂”可能與無創傷應激癥狀和治愈的人格特征有關。

2.4 在心理危機干預中的應用

同在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中的應用一樣,房樹人投射測驗在心理危機干預方面的研究也處于發展應用的初期階段,但房樹人投射測驗在心理危機干預中發揮著獨特的功用。王求是等人運用心理分析式的訪談方法對30名自殺未遂者的兒時創傷和自我概念進行了個體式訪談。通過收集分析自殺未遂者與父母的居住歷史、最初的記憶、自殺前的夢境、房樹人的投射測驗等資料發現:與對照比相比,自殺未遂者較多與父母分離生活、夢境中存在恐怖場景、房樹人測驗中表現出較多的創傷和低自我意象。以上發現表明自殺未遂者在情感上的被棄創傷明顯多于正常個體,其自我概念明顯低于正常個體。

2.5 在犯罪人員矯治中的應用

房樹人投射測驗在犯罪人員矯治中的應用,主要是由監獄系統的工作人員在進行積極探索與嘗試。例如李銳通過對女性罪犯的房樹人投射測驗繪畫的特征進行分析,得到女性罪犯測驗中有關房屋、樹木、人物的主要特征,而這些主要特征顯現出其深層人格特征及心理狀態。通過分析女性罪犯的房樹人繪畫作品發現普遍存在以下問題:認知層面:模糊的自我認知、低自我評價;情緒層面:普遍存在焦慮、緊張情緒;行為層面:當內心的矛盾無法解決時,習慣于采用沖動性攻擊行為;家庭關系層面:家在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希望擁有快樂而溫馨的家庭。基于以上特征對監獄中的女性罪犯采取相應的干預,及時防范,及時跟蹤研究,相信可得到很好的矯正效果。

3 房樹人投射測驗的優勢與不足

房樹人投射測驗的優勢:房樹人投射測驗是投射測驗的一種,主要在潛意識層面做工作。房樹人投射測驗可將來訪者的無意識行為和潛意識歷程投射于畫作之中,引發來訪者廣泛而多種反應,并能克服傳統測驗社會贊許性、好惡度傾向等作答取向,使被測者察覺不到測驗的真實目的。房樹人投射測驗因其簡潔、不具威脅性及便于管理等特點使其被臨床心理學家頻繁應用。其實來訪者進行房樹人投射測驗繪畫這一過程本身就具備治療意義,通過繪畫來訪者的潛意識得以表達,那些被無意識壓抑的情緒得以間接宣泄,意識與潛意識更好地進行雙向溝通,自我更加趨于整合,新的行為方式潛移默化中趨于完善。

房樹人投射測驗的不足之處:(1)信效度問題:房樹人測驗屬于投射測驗,而投射測驗信效度一直備受詬病。針對同一畫作中的某一方面,不同的主試可做出不同甚至相反的解釋,因而房樹人測驗能否測出來訪者的真實情況同樣存疑。(2)房樹人測驗使用的普遍性問題:房樹人測驗在心理咨詢中的使用的機會并不是很多,并集中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神經癥等的心理咨詢中,在人力資源管理和PTSD治療等領域雖有起步,但仍處于初級探索階段,總體來講使用得并不廣泛。這可能是因房樹人測驗是一項專業化較強的投射測驗,對咨詢師的專業知識要求較高,很多咨詢師對此并不擅長。(3)測驗標準化問題:就目前而言,房樹人投射測驗從測驗的實施、計分到解釋,都缺乏標準化的程序;測驗的使用也不夠規范,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測驗濫用現象。另外,在實踐應用中缺乏針對不同人群和不同病癥的房樹人投射測驗常模。(4)測驗中無關因素的控制問題:研究發現來訪者繪畫水平、年齡變化及經驗增加是影響房樹人測驗評定的幾個重要因素,但在房樹人投射測驗結果解釋中幾乎不考慮這些因素,因此很難說這些無關因素沒有影響到對房樹人投射測驗的結果解釋。

參考文獻

[1] 熊猛,葉一舵.房樹人測驗在心理咨詢中的應用[J].集美大學學報,2012(1):28-32.

[2] 王求是、項錦晶、劉建新.對自殺未遂者的兒時創傷和自我概念的訪談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7.21(6):407-410.

[3] 陳曦,趙玉平.房樹人測驗(HTP)的研究及應用[J].社會心理科學,2012(27):80-85.

[4] 李瑞.房樹人繪畫測驗在女性罪犯中的應用[J].警官文苑,2012(1):76-78.

[5] 張燕.房樹人投射測驗在新生心理普查中的應用價值[J].思想理論教育,2010(5):70-73.

[6] 唐儷,胥明.房樹人測驗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運用[J].今日科苑,2011(10):62.

[7] 朱繪霖,項錦晶,陳雯瑾,申荷永,高嵐,四川震區創傷后應激障礙青少年的房樹人繪畫特點[J].教育導刊,2011(6):39-42.

房樹人測驗范文第5篇

關鍵詞:殘疾人 繪畫特點 心理狀態

由于殘疾人的特殊性,殘疾情況也不一樣,針對該群體的心理健康輔導研究還非常少。近年來,保山市殘疾人聯合會除了注重對殘疾人給予物質幫助、生活指導外,尤其重視分類團體建設,搭建心理健康支持平臺。研究者利用一次殘疾人團體活動的機會,對30名對象進行了房樹人繪畫測試,其中26名為肢體殘疾人,4名為聽說障礙殘疾人。

一、前人研究

朱本浩(2005年)以及宓淑芳,曹華(2009年)均認為殘疾人普遍的心理特征有:自卑、孤獨;敏感多疑、自尊心強;抱怨心理;情緒不穩定、富有同情心。李靜璇,李圣剛(2012年)認為殘疾人的主要有自卑感、孤獨感、焦慮抑郁、敏感多疑等心理特征。此外,崔靜靜,魏謹等(2009年)以及楊竹潔、薛晶晶(2012年)通過團體心理輔導,均證明團體心理干預對殘疾人的心理康復有積極作用。

二、測試結果

(一)測試的可操作性

實踐證明,房樹人繪畫測試在肢體殘疾人對象上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實施過程與正常人并無特異性困難。在聽說障礙及視力障礙等殘疾人對象上運用,存在不同程度困難。聽說障礙殘疾人對象需要有專業的手語翻譯,視力障礙殘疾人對象則難以實施。

(二)測試結果分析

通過對繪畫作品進行分析,結果與前人的研究存在互證性。畫作整體上,房屋門窗多緊閉或沒有門窗;樹木較小、樹干細,甚至有單線條的樹木、盆栽花木;人物較小、面部五官不清楚、四肢不協調,較多地存在殘缺、長短不一、粗細不一的情況;繪畫線條偏輕柔、凌亂、短促、彎曲。83%的繪畫作品較為明顯地提示畫作者在殘缺感、生命活力弱、負性情緒、不自信、安全感缺失等方面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問題。具體頻次見表1。

表1:畫作呈現問題頻次表

從結果來看,僅有5人的繪畫作品相對正常,另外25人的畫作則不同程度存在以上問題。頻次最高的是殘缺感、生命活力弱和負性情緒。不自信和安全感缺失也較為廣泛存在。其中,負性情緒按出現頻次高低排列依次是:抑郁(失落)、焦慮、緊張、沖動。

30幅作品中,有16人為畫作起了名字,其中有9幅起的名字帶“家”字,涉及“家”、“家園”、“幸福的家”、“鄉村小家”等等。而且有11人畫的是自己與家人在一起的畫面。所以,繪畫作品也體現除了殘疾人對生活的熱愛、期待,對愛與溫暖的渴求,對家庭的依賴。

(三)個別案例

圖1的作者是一名38歲的男性,單腿殘疾。其畫作中,房子沒有門窗,且墻體用線條縱橫加固,說明不愿與人溝通交流,安全感極度缺乏。樹和人的線條彎曲輕柔,說明作者性格猶豫、不自信。人物五官不清,肢體畫得隨意,有幾處涂抹,說明作者對自我不認可,情緒低落。

圖2的作者是一名50歲的男性,單腿嚴重小兒麻痹。畫作整體結構合理,但房屋煙囪冒出了濃煙,大樹的樹干上有一個“傷疤”,說明作者家庭關系緊張,曾經的創傷仍舊對自己現在的生活有深刻的影響。

圖3的作者是一名41歲女性,單腿殘疾。畫中人物為一家三口,整體上積極樂觀。窗子呈“井”字形,大門緊閉且上鎖,門前有臺階,說明個人防御較高,內心拒絕與人交流。畫了一盆單線條的花代替樹,說明作者有不安定感,需要支持和保護,生命活力弱。

三、原因分析

此次房樹人繪畫測試結果在自卑、負性情緒等方面與前人的研究是一致的。殘缺感、安全感、生命活力則恰好體現了繪畫測試在殘疾人心理狀態測查方面的特殊意義。殘缺,意思是不完整,部分缺失。而殘缺感就是對這種殘缺的認知感受。由于測試對象大多數屬于肢體殘疾人,所以在社交活動及日常生活中,對殘缺感有最直觀、最直接的感受和體驗,所以可能在繪畫中反映較明顯。一方面,殘缺感的存在,說明測試對象對自己的身體缺陷是難以釋懷的,內在的潛意識仍然沒放過那個“殘缺”的自己。這也正是自卑、不自信以及安全感缺失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殘疾人因為某方面缺陷,活動半徑、交流圈子、需要滿足受限,長期下來,會形成一些不良情緒,也會導致生命活力弱,生命缺少必要的生理保障和精神支撐。通過與殘聯工作人員、活動志愿者以及殘疾人進行交流探討,研究者認為以上分析總結能夠較好地概括繪畫作品所呈現問題的原因。

四、小結與展望

殘疾人在問卷調查或測評時,警惕性較高,常常不愿參與;有的因為文化層次不高,導致難以完成測評或對部分文字表述理解不到位;一次測試,探查到的信息有限,不能全方位了解殘疾人的心理狀態。此次研究證明:用房樹人繪畫的方式,能夠較為真實全面地反映出殘疾人的心理狀態,但由于視力障礙、智力障礙、精神障礙等殘疾人群體的特殊性,此次研究沒有涉及。今后的研究,一是增大被試的數量和涉及的測試對象類別,收集更多的基礎數據,為社區或殘疾人機構做好殘疾人心理狀態測查打下基礎。二是可以嘗試以繪畫團體輔導的形式,對肢體以及聽說障礙殘疾人存在的殘缺感、不安全感、不自信、負性情緒、生命活力弱等方面進行干預,進一步探究其干預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洪偉,吳迪.心理畫-繪畫心理分析圖典[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2]Lisa B.Moschini著.陳侃譯.繪畫心理治療――對困難來訪者的藝術治療[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

[3]陳侃著.繪畫心理測驗與心理分析[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朱本浩.殘疾人的心理特征[J].中國社區醫師,2005,(10).

[5]宓淑芳,曹華.殘疾人心理問題研究[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6).

[6]李靜璇,李圣剛.社區殘疾人的心理社會問題調查與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22).

[7]崔靜靜,魏謹等.1例提高殘疾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團體咨詢[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1).

相關期刊更多

中華整形外科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華心血管病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華心律失常學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中旗| 安泽县| 云和县| 清流县| 武隆县| 石林| 确山县| 交口县| 栖霞市| 改则县| 共和县| 南阳市| 沙洋县| 平江县| 炎陵县| 唐河县| 凉城县| 四子王旗| 巴彦淖尔市| 永德县| 墨脱县| 威海市| 含山县| 伊金霍洛旗| 汝州市| 曲阜市| 横峰县| 长岛县| 化德县| 凤翔县| 饶平县| 宁南县| 广东省| 黑山县| 天津市| 奎屯市| 惠水县| 普宁市| 汪清县| 禄劝| 威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