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班幼兒游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游戲是兒童的第二生命,是促進兒童智力、體力發展發展的重要手段,那么關于幼兒園中班游戲開展總結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游戲開展總結_幼兒園游戲活動總結與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關于“幼兒園游戲活動總結”內容請點擊() 幼兒園游戲活動總結4篇
幼兒園體育游戲總結
幼兒園活動總結5篇范文
幼兒園活動總結范文五篇
幼兒園各項活動總結
幼兒園中班游戲開展總結范文一游戲是為了尋求快樂而自愿參加的一種活動。但幼兒游戲決不是單純感覺上的快樂,而是伴有生命充實感的快樂。游戲是幼兒的活動,與學習活動,勞動活動有著不少的區別。它有這樣的一些特點:第一:游戲是幼兒主動自愿的活動,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游戲不是在外強制的情況下進行的,而是幼兒出于自己的興趣與愿望自發自愿主動進行的活動。幼兒游戲的類型很多,而我就對以下幾種游戲進行一下總結。
一、角色游戲
在角色游戲中,角色是游戲的中心。幼兒在游戲中的通過扮演某一種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頭腦中已有的想法重新組合,從而反映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并參與成人的社會生活。幼兒在游戲中,經常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并為之爭吵不休,對于大班的孩子,不僅要進行品德教育,讓他們懂得互相謙讓,同時在本學期著重對幼兒協作意識進行培養。
第一,利用游戲規則誘發幼兒的協作行為。規則的提出,不僅是為幼兒的活動提出要求,也是對幼兒行為及其游戲開展一種暗示。要求幼兒能提出自己想要擔任的角色,并相互協商。用“一家人”將他們間關系明確,暗示他們在行為上要有協作。
第二,教師主動加入幼兒游戲。老師加入幼兒的活動中,可以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也能為幼兒做出良好的榜樣。
此外,由于幼兒年齡小,他們參與角色的主要動力是興趣和好動性。因此本學期在組織角色游戲時,在設置情景,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的基礎上,注意引導和鼓勵幼兒去大膽嘗試獲取經驗,從親身體驗中逐步認識自己。這樣才能逐步變自發的好動為主動的活動,有利于幼兒自身潛力的發展。例如,在“小老鼠面包房”這一角色游戲中,我們的小朋友能選擇、利用各種材料制作他們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們在游戲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隨意選用材料制成心中所想的東西,大家都玩得十分開心。由此可見,在游戲中,幼兒通過自身的體驗從中獲取了經驗,選擇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這樣使他們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時,更增強了他們對角色游戲的興趣和信心。
三、晨間自選活動
晨間自選活動也是幼兒在園游戲的一部分。它是幼兒園一日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始,因而要精心組織每日的晨間活動,做到有目的、有計劃,讓每個孩子都能積極愉快地參加,每天都有新收獲。為了讓幼兒輕松愉快的進行晨間活動,我們采取了讓幼兒自由組合、自由選擇。如:有的幼兒愿意畫畫,就讓他自由的想象涂畫;喜歡玩積木的幼兒可任意搭建高樓。因此,我們會提前做好準備,對幼兒的興趣愛好做到心中有數,在幼兒來園之前準備好各種活動材料,使幼兒一到幼兒園就能投入到活動之中去。在活動過程中,我們注意觀察每個幼兒表現出的興趣,個性語言發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能力,便于因人施教,幫助幼兒解決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使活動順利進行。
不論是角色游戲、還是晨間自選活動,我們都應該在活動結束后進行總結評價。評價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全班進行,可以是分組討論,也可以讓幼兒自己評價,由老師指點迷津等。幼兒的自主評價主要是鼓勵幼兒把自己在游戲中的所見所聞、感受體驗表達出來,與同伴交流分享,由幼兒主動評價的“我發現了什么問題?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們還應該做些什么?我覺得誰玩得好,誰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師的全面評價為主的“今天哪一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發現有的小朋友在更換游戲的時候,沒有將原來的游戲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個游戲去,下次活動中不能再出現這種情況了等等。
當然,在本學期的游戲活動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游戲角色、游戲任務時,我會指定幾個能力強的幼兒為負責人,負責人再去邀請其他人。我發現,負責人在班上走動召喚伙伴時,大多數的幼兒兩眼緊張地注視著他們,小手舉得高高,嘴里不停地說著:“我,我!”可是,每次被叫的總是那么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規習慣較差,或者是能力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師另行安排:去看圖書吧,。沮喪、難過、不滿,種.種表情立即會出現在這些孩子們的臉上,而那些被召喚的孩子對教師或小負責人指定的角色也不一定滿意。
在實踐中我體會到,是游戲激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增長了幼兒的生活知識。在以后的游戲活動中,我們會加強對幼兒游戲的觀察和指導,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地成長和學習。
幼兒園中班游戲開展總結范文二手指精細、靈活的動作,能促進大腦的發育。把手指充分利用一下,定會發現妙用無窮。
1、利用手指講故事。
爸爸媽媽可先為孩子的十個手指分派上不同的角色(稍大的孩子可自行分派角色),小貓、小狗、小兔等,也可直接在手指上畫上有關故事內容的動物、人物的形象,然后編出不同內容的故事,由十個能屈能伸、能搖頭晃腦的手指分別上場,可使故得生動有趣。這種游戲的參與性極強,有利于發展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及想象能力。
2、學會比較。
家長可在孩子的手指中挑出最長的,讓孩子挑出最短的;或是家長指出最粗的,讓孩子挑出最細的。利用手指的不同“形體”,孩子可學會理解高矮、胖瘦、長短、粗細等對應關系。
3、手指頂鍋。
該游戲可訓練孩子反應的靈敏性。具體玩法是:成人用一只手伸出,手心向下,孩子伸出右手食指,頂在成人手心中,大家齊聲說:“手指頂鍋,淘米下鍋,一把抓住哪一個?”成人單獨說三聲“嗨!”“嗨!”當說完第三個“嗨”時,孩子迅速把手抽回,如抽得慢就被成人夾住,游戲重新開始。
4、藏手指。
該游戲可鍛煉孩子的手指活動能力,發展手指活動的協調性。玩法是:兩人一組,一個把兩只手合掌交叉相握在胸前,并藏一個手指在掌內,請另一個人來看,找出哪個手指藏起來了。找對了,兩人交換進行。
5、配合兒歌內容進行的手指游戲。
如“五個好娃娃”。玩法是左手握拳,念兒歌:“五個好娃娃,乖乖睡著啦,公雞喔喔啼,叫醒五娃娃,拇指姐姐起床了,食指哥哥起床了,中指哥哥起床了,四指弟弟起床了,五指妹妹起床了?!睆摹澳粗附憬闫鸫擦恕遍_始,一邊念一邊用右手把左手的五個手指依次扳起,從而使孩子在游戲中記住五個手指的名稱。
幼兒園中班游戲開展總結范文三時間過得很快,一個學期又將結束,回顧一學期的工作,我們能認真貫徹貫徹新《綱要》精神,在教育活動中突出以游戲為主,盡可能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游戲氛圍,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獲得知識,培養交往、合作等能力,以促進幼兒綜合能力與個性的和諧發展。
開學初,我們認真制訂了自主性游戲計劃,做到游戲與主題的結合,每周有觀察的側重點,并且注重集體教育與個別輔導的有機結合,真正達到通過游戲促進幼兒在體、智、德、美各方面和諧全面的發展。
一、結合主題,不斷深化游戲內容
游戲的開展是建立在幼兒所掌握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的,幼兒掌握和積累的知識經驗愈豐富,游戲的內容也就愈生動,所以隨著主題開展,我們也會引發孩子開展相應的游戲活動。如:在“送你一封信”的主題活動中開展后,引發孩子開展了“郵局”游戲,他們自己設計信封、信紙、郵票等,老師只是幫助做了一個郵筒,一個新的游戲就轟轟烈烈的開展起來了,有的去郵局買信封、有的去買郵票、還有的去給好朋友寄信等等,一到時間,郵局的工作人員就開始忙碌的送起信來,收到信的孩子就會非常興奮,給這個看,拿那個瞧,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交流和友誼。
雖然主題活動是從幼兒中來,但仍需教師有序的組織。在師幼互動中,教師決不是簡單的管理者、指揮者或裁決者,而是良好師幼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往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幼互動的組織者,因此幼兒活動前,教師必須做好與主題活動相關的知識與材料的準備工作,為幼兒活動提供充分的材料,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另外,教師支持幼兒活動也不是簡單地表現為傳授、解惑,而是要不斷地引導、鼓勵,使幼兒主動去探索,去發現,點燃幼兒的探索欲望,喚醒幼兒的創造潛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傘”主題活動開展時,為了讓幼兒對“傘”的基本構造有系統感知,我制作了一張表格:把“傘”特點分成:傘面的形狀、傘面的顏色、傘柄的款式、撐開的大小幾部分。幼兒能結合已有經驗準確記錄,記錄結束后幼兒不僅能說出自己“傘”的特征,還能根據標記說出同伴的“傘”的特征。我還在區角中投放了許多手工制作的材料,小朋友很感興趣,陸續做了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傘”但是,放在哪里好呢?如果堆在桌子上,會影響小朋友的活動,這時,小朋友說“傘”有美化作用,提出可以把它們掛起來。把活動室的角落形成了一個“傘的世界”,小朋友可以隨時將自己制作的美工作品和家里帶來的“小傘”玩具擺放到“傘的世界”里面去,在“傘的世界”主題開展中,我們還結合孩子們自制的各種傘的情況開展了“傘店”游戲,在發現孩子們特別喜歡拿著傘玩的情況引導孩子組成了表演隊在“小舞臺”上表演,既滿足了孩子們的需要又豐富了“小舞臺”的內容。同時能結合學到的知識不斷的深化游戲,環境也逐步豐富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小朋友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自主地與材料產生互動,與同伴產生互動,與環境產生互動,他們始終積極地參與。如在“我喜歡”主題開展過程中,結合“我喜歡和朋友玩”、“就是喜歡你”等活動,引發幼兒在幼兒園、娃娃家等游戲中增添了和好朋友逛街、請好朋友做客、和喜歡的人一起去購物等等游戲情節。
二、善于觀察幼兒感興趣的事,有效開展預成活動和生成活動
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觀察者,善于捕捉隨機的契機,并能把教師的主題變為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從而把幼兒的探索興趣引向教師要求的方向,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預成活動”?!斑^生日”是孩子們最開心、最感興趣的一件事,常常會看見他們在建構或捏塑游戲中做一個“大蛋糕”,插上許多蠟燭,然后呼朋引伴地招呼同伴參加“生日會”,但由于孩子們年齡較小,只知道單純地“過生日”,并不知道自己和同伴具體的生日時間。在“我喜歡”的主題活動中我就抓住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向家長了解自己生日的時間,搜集從小到大過生日時拍的照片,了解過生日簡單的習俗……根據該主題內容和幼兒一起制作“生日樹”,每種水果代表一個月的標志,然后把幼兒的照片張貼在相應的月份中,孩子們許下生日愿望掛在樹上,這樣一來,常會看見許多幼兒圍著“生日樹”討論:“原來你是_月份生日?”“你的生日愿望是什么?”孩子們喜歡這類活動才能使主題活動更充實,更好地體現活動的價值。
三、優化游戲環境,注重材料的多樣性
創設游戲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本學期我們在活動室里開設的游戲區域有娃娃家、加工廠、超市、銀行等,根據孩子的興趣,在教室外的走廊開設了建構區、幼兒園、小超市等,孩子們可以充分利用這游戲場地去活動,去建構自己心目中的公園、學校等。除了優化物質環境的同時,我們也注重創設心理環境,首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尊重孩子的選擇和作出決定的權利,建立安全、溫暖、信任的環境氣氛,以寬容的態度看待孩子的錯誤,并做出必要的引導。其次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同時我們注重在游戲活動中的材料的提供,注重材料的多樣性,多提供一些半成品,鼓勵孩子創造性的使用材料。如在“小舞臺”游戲中,除了讓演員到服裝店去購買衣服道具外,還鼓勵他們利用各種材料來裝扮自己,和孩子們一起收集了報紙、塑料袋等,鼓勵孩子在舊報紙、舊袋子上設計出美麗的服裝。在“傘店”的游戲中,提供了各種紙如牛皮紙、塑料吸管、彩紙、白紙等,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去制作美麗的傘。在“小吃店”游戲中,除了泥工的提供,我們還收集了各種材料如:塑料泡沫、海綿紙、吸管、水果網袋等,讓孩子們嘗試用各種材料做出各種小吃來
主題“感官總動員”中有一個活動叫做“香香袋”,主要是讓幼兒用針線縫制香香袋。由于幼兒平時沒有接觸過針線,再加上班級人數較多,考慮到活動的安全性,在這個活動開展時,我提供一些香料和絲線,然后請幼兒將香料放入自己的手帕中,再用絲線捆扎,孩子們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達到了教學要求。
為了讓主題活動更貼進幼兒園實際,應將班級特色融入活動?!案泄倏倓訂T”中讓幼兒以歌表演和音樂游戲的形式尋找自己身上的各種器官,使每個孩子都得到鍛煉的機會,內向的孩子更大膽,外向的孩子更活潑。
四、注重評價,講究游戲的指導策略
游戲的評價也是游戲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會讓孩子在每次活動結束后把自己在活動中有創意的想法、做法等講出來,讓其他的孩子能分享他的經驗,促進游戲的發展,同時也鼓勵他們把自己在游戲中碰到的問題。困惑說出來,讓其他小朋友一起來想想有什么更好的辦法來解決。記得有一次游戲結束后,王盛說:銀行的錢一直要被人拿走,我就把問題拋給了其他孩子,“你們覺得該怎么辦呢?”孩子們議論紛紛,最后不知是誰說:“找警察幫忙抓小偷”大家覺得不錯就一致通過了,在以后的游戲中,就會出現警察在巡邏了,治安也好了許多。當然,孩子游戲水平的發展、提高是離不開老師在游戲中的觀察、指導。如:在“醫院”游戲剛開始時,在醫院里的小朋友不管是醫生還是護士都搶著給病人看病、不管什么毛病都要打針等現象經常發生,隨著老師的介入和指導,醫院游戲逐漸走上正規,醫院里有掛號、配藥的、有開刀、打針的,有了分工也有了各自的職責,隨著游戲的深入,外出就診等服務項目,服務的質量也不斷的提高了。老師的指導加強了游戲的連貫性與邏輯性,游戲的水平也就提高了。
總的來說,通過一學期的游戲活動,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游戲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當然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還有一部分幼兒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差,碰到問題急著找老師解決,還有的經常游離在游戲之外,在游戲活動中對游戲規則的遵守、活動結束后物品的整理也需要進一步的加強。
幼兒園中班游戲開展總結范文四結合主題活動開展自主游戲,為幼兒提供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松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區域游戲是體現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育于游戲中的形式好之一。
本學期,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開設了娃娃家、數學區、超市、閱讀區、表演區,堅持每天開展游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現將半年來的活動情況作一簡單總結。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動區內提供的材料難度相同,對于一部分幼兒可能過于簡單,容易完成,這樣就會使其失去興趣,不利于其進一步發展。而對于另一些幼兒可能又太難,通過努力卻達不到,這樣也會使其失去興趣。因此,我們在了解每個幼兒發展水平的基礎上,考慮個體和個性差異,在活動區內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兒選擇。如:在美工區投放折紙材料,讓幼兒練習能折雙三角物體時。教師就可以投放利用雙三角原理折疊的難易程度不同的多種物體,讓幼兒自由選擇。這樣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就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
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搜集。比如瓶子、種子、絨線、蛋殼等等,都來自幼兒和家長的共同收集。幼兒對各自帶來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我們投放以后,都紛紛去嘗試著玩。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系也進一步緊密。
3、區域材料能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
我班能把區域活動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環節,及時地把主題活動進行過后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們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相關的主題探索與操作活動。美工區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題活動開展后投放的,這樣幼兒基本都了解了怎樣操作,也更感興趣了。
二、幼兒在活動中的發展
1、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
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盡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
2、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
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發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們在數學區設計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動,能力較好的幼兒既能按照規則玩一個一個比,還能自己創出兩個兩個或三個三個比;但是有幾個幼兒不會玩,還有對活動不感興趣。于是我們就針對這樣的差異性作出調整。我們把“比大小”該成了“排小魚”的游戲,當牌排到相同的點數時,就可將相同點數之間的牌全部吃掉。更改游戲規則后,能力差的幼兒也都想到數學區游戲了,還自己比起誰贏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師幼互動
1、隨時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況,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助,滿足幼兒的需要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
2、用兒化的評價語言促進區域活動更好地開展。
如果有必要,我們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間去,了解他們的玩法、規則意識等,我們還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兒化的語言對幼兒進行評價,并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通過努力,我班的區域活動在受到家長領導的好評,雖然孩子的游戲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著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語言還欠缺;在表演區域中,我們準備的道具還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學期的游戲開展過程中,我要對這些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計劃和方案,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幼兒園中班游戲開展總結范文五幼兒游戲的類型很多,本學期,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開設了美工區、科學區、數學區、建構區、圖書區、表演區等,并給相同的活動區起不同的名字,如:“我型我秀”、“天空之城概念書屋”等,并堅持每天開展游戲活動,引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幼兒活動的興趣很高。下面對我們班本學期的游戲活動,作一總結。
1、區域游戲為幼兒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由于是幼兒自選活動,所以兒童的意愿、興趣可以獲得的滿足,他們可以輕松地投入到自己所喜歡的活動中去。
2、區域游戲內容的設計必須符合每個班兒童的年齡特征,與教育目標相適應。
大班注意加強智力訓練,不同的活動內容都有相對穩定的活動區,投入相應的材料。每個區角根據孩子活動的效果不斷補充或更新內容。
3、在區域的創設中,我們考慮到軟硬材料的搭配。
如軟材料,圖書區,都鋪上了墊子,當幼兒進入圖書區時,真有一種舒服的感覺。硬材料的投放要科學,美觀、合理,富有教育意義,如我班的建構材料。
4、區域活動一開展,我們便把區域中活動的常規培養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我們結合班級風格為孩子設置了“區角牌”,每個孩子可以根據自己興趣來選擇游戲,此外,我們逐漸培養幼兒愛惜玩具材料,玩完了,會收起來放回原處。不僅做到整潔有序,而且學會合作、分享、輪流、等待、不爭搶……
豐富多彩的區角活動在培養幼兒語言交流能力、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力等方面發揮了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建構區”,孩子們在小小的區域內,每天可隨心所欲地搭出自己最滿意的建筑,如“高層飯店”、“城堡”等。在每一次的搭建后,孩子們對自己的作品很在意,幾天后我發現,很少有人去建構區了。我在想,是什么原因讓壘高區遭受到孩子們的冷落?我反思后覺得,孩子們之間的比較產生不了長久的興趣,孩子希望得到別人的贊揚,于是,我用數碼相機拍出幼兒每一次活動的作品,作為孩子的搭建記錄,且在游戲后進行點評,這樣,建構區又出現了孩子們興致勃勃的身影、開心爽朗的笑聲,每天,也有孩子在向新的搭建形式進行挑戰。
關鍵詞:中班;混齡游戲;交往能力
中班幼兒作為幼兒園這個集體中的“老二”,是幼兒三年學期教育中承上啟下的階段,也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身上有著特有的年齡特點。隨著環境的變化,中班幼兒的角色也在不斷變化。在大班幼兒面前是弟弟妹妹,在小班幼兒面前是哥哥姐姐,這樣的變化促使他們不斷地適應和接受新的角色。這樣的特殊地位也為中班幼兒在混齡游戲中發展交往能力提供了有利條件。
一、混齡游戲中中班幼兒交往能力的優勢
中班幼兒作為年長者與小班幼兒開展混齡時,他們出于榮譽感、責任心,會表現出較高水平的自覺性和意志行為。在混齡游戲中,面對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中班幼兒更愿意與他們分享玩具,在產生沖突時更愿意謙讓,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幫助他人和包容低能力年幼同伴的機會。
中班幼兒作為年幼者與大班幼兒開展混齡活動時,通過與年長者的交往,他們通過模仿和觀察學班幼兒的行為來發展自身的社會能力,其領會能力、觀察能力及模仿能力均能得到增強,最終產生親社會行為?;忑g教育為中班幼兒創造了一個較為復雜、動態的小型“社會環境”,為中班幼兒社會性發展提供了動力和源泉。
二、混齡游戲的開展,滿足幼兒的交往需要
在游戲活動中,異齡玩伴在一起活動可以促進新的社會行為的發展,使他們在跨年齡的游戲情境中整合自己的行為,年長的幼兒一般處于游戲組織和計劃者的地位,可以增強游戲中的自主性,形成責任心;年幼幼兒則能從年長幼兒那里學會交往技能和豐富的游戲經驗。
我們觀察到,在《我愛我家》的小中大混齡區域游戲中,大班幼兒會進行角色分配,組織計劃整個游戲,中班幼兒則會扮演“爸爸”“媽媽”帶領小班幼兒扮演“寶寶”,開展一系列的生活情景模擬活動。在大班幼兒規則意識的提醒下,中班幼兒增強了游戲中的規則意識,也知道了如何進行游戲。在帶領小班幼兒進行游戲中,又增強了社會責任感,通過游戲情景構成了一個“家”的感覺,讓幼兒體驗與人交往、與人合作的愉快。充分體現了混齡游戲的價值,不僅促進了中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增強了規則意識的形成,而且還促進了交往能力的發展。
三、混齡游戲中中班幼兒交往能力培養策略
1.提供交往機會
教師有意識為幼兒創設各種有利于幼兒交往和交流的機會,讓中班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與大年齡幼兒和小年齡幼兒學習、互動的機會,得到向大年齡幼兒學習、模仿的機會,給予他們向小年齡幼兒提供幫助和照料的機會,讓幼兒體驗學習、幫助、合作的快樂。
2.傳授交往技能
讓中班幼兒在與大年齡幼兒交往的過程中學習到交往技能,也可以由教師向幼兒傳授交往技能;也可以讓中班幼兒在向小年齡幼兒傳授交往技能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自己與人交往的一些技能。引導中班幼兒在學習和傳授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自己的交往技能。
3.擴大交往范圍
提供更多交往的對象和范圍。從小年齡跨度的混齡交往到大年齡跨度的混齡,給予幼兒更廣泛的交往空間,讓中班幼兒適應各種不同的交往環境,給予中班幼兒更大的挑戰空間,相信對于中班幼兒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的促進會有更進一步的成效。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音樂 游戲 中班幼兒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1中班幼兒的特點
中班幼兒在整個幼兒期處于承上啟下的階段,也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中班幼兒與小班幼兒相比,有其顯著的年齡特征。
(1)中班幼兒以無意注意占優勢,有意注意在逐步發展,呈現出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轉化的趨勢。因此在設計音樂教學活動時,教師應選擇有動感、節奏明朗的音樂,選擇色彩明艷、能吸引幼兒目光的教具以及生動有趣的活動情節,采用故事或游戲的形式,寓教于樂,使幼兒能夠集中注意,并要多采用正面教育,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2)中班幼兒的觀察是隨自身的興趣產生或結束的。中班幼兒由于見識不多,對事物的理解有限,因此觀察過程十分依賴成人,結論也脫離不了成人的幫助。因此教師在講解活動內容時,要做詳細的說明,在活動過程中也要做好示范引導工作,讓幼兒學會仔細觀察老師的動作、語言,在模仿中學會,但又不能過猶不及,完全主導,忽略了幼兒的主體地位。
(3)想象是幼兒的一種創造性表現。中班幼兒的想象,常常是在游戲、觀察活動中有所發現而產生的突發奇想。但如果給他們定下主題,讓他們想象創作,就有困難了。到中班后期,一般的幼兒能大膽想象,獨立創作了。因此,在設計游戲活動內容時,要充分考慮這一點,不要什么都由老師定好,可以留出很多空間,讓幼兒發揮想象。例如,在讓幼兒根據音樂表現不同動物的姿態時,不要限制一種動物,而要讓幼兒運用豐富的聯想,設計自己的動作,這樣不僅能夠豐富課堂內容和趣味性,更能促進幼兒想象力的發展。
(4)中班幼兒記憶是能學會忘。如要他們學一首兒歌,他們反復朗誦幾遍就記下了,但如果長時間不復習,會忘得一干二凈。當然,這與幼兒學兒歌時對兒歌的理解程度有關,如果不理解,只是機械地背誦,那么背的快,但短時間里就會忘記了,如果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記憶,那么他們記的時間就會長一些,但也必須重新鞏固,否則也會忘記。因此如果幼兒聽的懂教師活動的內容和游戲規則,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高了,學習能力增強,記憶效果也會明顯提高。
2 班幼兒音樂教學游戲案例
2.1案例描述
中班幼兒正在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活動開始,教師先請幼兒欣賞手偶表演,在第二遍表演時注意表現猴子痛苦的表情及猴媽媽著急的表情。接著,用兩個拳頭和頭扮三只猴子演唱一遍,并邀請兩個幼兒合作表演。表演結束后,讓全體幼兒表演,接著進行分組表演,幼兒每三人一組,自由分配角色表演,同時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三只猴子跌下了床,現在(唱)“你們看床上靜悄悄,猴子們不知跑到哪兒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 他們去哪兒了呢?”(幼兒猜測)同時出示醫院圖片?!艾F在你最想對他們說什么?(幼兒討論)我們能不能像他們一樣在高的地方跳?。浚ú荒埽┛磥?,在床上、沙發上亂蹦亂跳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以后,你們不要在床上、沙發上跳來跳去?;丶乙院?,你們可以邀請爸爸媽媽一起來做三只小猴子的游戲,好嗎?”教他們邊唱邊做。
2.2案例評析
《三只猴子》是一首簡單、有趣、又有教育意義的歌曲,它表現了小猴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這種情形與幼兒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很容易引起共鳴?!度缓镒印坊顒幽繕硕閷W唱歌曲,初步體會歌曲詼諧、幽默的風格;在傾聽和做動作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逐步學唱歌曲;讓幼兒培養初步的安全意識,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亂跳,一旦這樣,十分危險。和傳統的歌唱教學相比較,這樣的教法不帶任何灌輸性質,重視的是幼兒音樂情趣的培養,并且在活動中幼兒也有自由協商、充分想象的空間。同時通過小猴的這種行為,讓幼兒真切地領悟到后果,潛移默化地教育了他們,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孩子們的安全意識。
2.3游戲建議
以往的音樂活動的組織過程中,主要的教學方式就是用非常傳統的方法教幼兒,大多數是以跟唱為主,卻忽略了幼兒的興趣。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增加激勵性語言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用簡單而又體現角色的行為肢體動作表現歌曲讓整個活動首尾呼應。選擇活潑可愛的形象、在游戲中學習歌曲的過程,一定能讓幼兒感到歌唱的快樂,從而萌發出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在任何一個教學活動中,我們都要以幼兒的發展為主體,從幼兒的心理和生理年齡特點發展為目的,挖掘領域的特征,切透教材,精心準備每個環節,正如綱要中所提到: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那樣才能夠使活動效果更佳。
參考文獻
[1] 丁海東主編.學前游戲論[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 幼兒園游戲教學論[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
[3] 樂游戲的幾點體會[J].山東教育,1999(18).
關鍵詞:幼兒園;晨間戶外;游戲化
人們常說:“一日之計在于晨?!痹绯康年柟膺m宜,空氣涼爽、清新,在此時進行適當的晨間鍛煉,可以使幼兒精力充沛、強壯體質,擁有健康、陽光、開朗活潑的個性,以便于一日活動的有效開展。我園是一所鄉鎮幼兒園,地處農村,有綠茵茵的草地,平整的戶外活動場所,環境優美,空氣清新,陽光充足,為幼兒進行晨間戶外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條件。戶外活動是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尤其是鍛煉幼兒的體能,晨間戶外活動是首選的途徑。優化幼兒園晨間戶外鍛煉活動,消除戶外鍛煉機械重復練習的學習模式,我將民間游戲、傳統游戲、情境游戲等貫穿于晨間戶外活動之中,以游戲化學習方式激發幼兒晨間戶外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推動幼兒園課程實施游戲化的進程,充分發揮戶外活動的整體功能,促使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一、民間體育游戲促進了幼兒身體健康發展
民間體育游戲種類繁多,且大多是在自然環境中進行的,有很大一部分是練習跑、跳的動作。對孩子的身體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能促進他們機體健康和諧的發展,從而增強了他們的體質。如:“撈魚”“跳皮筋”“老狼老狼幾點了”“撞拐”等游戲有跳躍,平衡的活動,可增強孩子各器官的生理機能,“打鴨子”“踢毽子”“跳房子”等活動使孩子手、腳動作靈活、協調。這些活動不僅促進了孩子骨骼肌肉的發展,鍛煉了他們的動作技能和技巧,也有利于孩子內臟和神經系統的發育。民間游戲的各種動作發展,促進孩子機體健康和諧地發展,從而增強了他們的體質。
二、情境性游戲促進幼兒情感發展
陳鶴琴先生說:“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我們要充分利用戶外的物質與我們的游戲相結合,創設合適的戶外環境可以刺激幼兒的感官,能讓孩子自由的玩?!睉敉馇榫承杂螒蚴亲層變旱綉敉鈱嵉貙Ω惺苡螒虻目鞓?,一切的自然景觀和材料都可能成為幼兒情境的對象,同時可以利用周邊田野開展一些體育活動。如三只蝴蝶場地直接在花圃中,既節省時間又節省材料,體能訓練,動物王國設在游樂場,孩子們爬過小山坡,走過腳印路,這些真實場景的利用,使孩子們意猶未盡。
在實際的游戲活動中,我們發現幼兒在戶外情境性游戲活動中不僅得到了情境體驗,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在幼兒園及社區環境的培養熏陶中,在游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發展了幼兒良好的個性,快樂成功地獲得了體驗。我們班本學期新來個叫尤××的小朋友,剛來的時候不愛說話,早上來園不愿意與我們老師打招呼,也不愿意與其他孩子交流,于是我就經常想辦法鼓勵他參加戶外的情境性角色游戲,通過耐心引導他感知戶外情境中的事物,鼓勵他多說,學習用具體、生動和形象的語言有條理地進行講述,以此來壯大他的膽子與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中班幼兒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而且敢于想象,敢于表現,在活動中教師要遵循孩子的認知規律,開展一些“情境性”的活動,將故事融入游戲,創設運動情境,讓孩子體驗其中的樂趣。如“我當”游戲,幼兒戴上軍帽,伴隨著音樂,投入到部隊訓練的相關“運動”中,孩子們在這個特定的環境中自由活動著,爬、跳、跑、鉆、平衡等綜合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幼兒在活動中收獲很多,動作協調性得到了發展,同時也培養了克服困難的精神意志,充分體驗了運動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三、傳統游戲促進幼兒認知發展
傳統游戲雖然在形式上有些“古老”,如,跳房子、跳繩子、拈石子、滾鐵環、捉迷藏、挑小棒、折紙、七巧板、頂鍋蓋、剪紙、跳皮筋、丟手絹等,但可以給它增加新內容,“比如跳皮筋的歌謠,就可以進行改編,可以用三字經,也可以創造新的歌謠。這樣孩子們就會更加感興趣。家長和老師可以根據孩子喜歡的動畫片,自創改編,豐富傳統游戲的內容。有規則、有競爭、有目的的游戲活動更利于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傳統游戲大都是群體游戲,孩子們在這種群體游戲中學會寬容、理解;有規則、有競爭、有目的的傳統游戲,還能讓孩子掌握現實規則,從而切身理解什么是自由、什么是限制、怎樣適應現實規則等;游戲的競技性,讓孩子學會了努力,也學會了怎么樣與人和諧相處,如何與人溝通。
游戲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要求的快樂而自主的實踐活動,以游戲的方式進行晨間戶外活動,使晨間戶外鍛煉的目標組織、內容組織、活動形式、活動評價科學合理化,兒童奔跑追逐,攀爬跳躍,使大肌肉得到鍛煉,肌體的協調性、平衡性、靈活性都得到增強,在愉快自主的活動中達到鍛煉的目的。晨間戶外活動游戲化使幼兒擁有健康強壯的體質,更陽光、開朗、活潑的個性。
關鍵詞:中班幼兒教育;游戲和角色游戲;體驗;安全意識
教育部頒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提出:“要為幼兒創設安全的生活環境,提供必要的保護措施;結合生活實際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幫助幼兒了解周圍環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險的事;幫助幼兒認識常見的安全標識,教給幼兒簡單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遇到火災或其他緊急情況時,知道撥打110﹑119﹑120等求救電話;可利用圖書﹑音像等材料和求救方面的教育,并運用游戲方式模擬練習;幼兒園應定期進行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的逃生演習?!蹦敲慈绾胃鶕镜貐^民族習慣以及中班幼兒特點進行消防安全意識和能力的強化和提高呢?
一、冕寧地區習俗
冕寧縣地處四川涼山地區,彝、漢、藏多民族雜居,其中彝族和漢族占據了較大比例,而彝族是一個崇拜火的民族,他們祖祖輩輩崇拜火、迷戀火,認為火是生命的起點,也是生命的終結。在這種特殊的社會環境下,對于生活在這里的各族幼兒來說對火的認識最多的就來源于彝族的各種民俗活動,如火把節狂歡、篝火和畢摩文化等,他們在享受火帶來的溫暖和歡樂時對火的危害卻一無所知,然而他們又有著驚人的模仿能力,大人們的一舉一動都能在短時間內模仿得惟妙惟肖。由于年齡的限制和生活經驗的缺乏,他們不了解防火知識,不懂得安全用火,常常因為好奇和貪玩致使小火成大災,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悲劇的發生確實讓人心痛,其實如果懂得防患于未然,做好孩子的防火教育工作,大部分的悲劇是可以避免的。
二、中班幼兒在游戲中的特點
中班兒童由于認識范圍的擴大,游戲內容、情節要比小班兒童豐富的多,處于聯合游戲階段,想嘗試所有的游戲主題;有了與別人交往的愿望,但還不具備交往的技能,常常與同伴發生糾紛。中班兒童在游戲中有較強的角色意識,有了角色的歸屬感,他們首先會給自己找到一個角色,然后帶著這個角色去做所有想做的事。表現出游戲情節豐富,但游戲主題不穩定,兒童在游戲中頻繁換場的現象。教師應針對中班兒童的特點,根據兒童的需要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鼓勵兒童玩多種主題或相同主題的游戲;在游戲中注意觀察兒童游戲的情節及發生糾紛的原因,以平行游戲或合作游戲的方式指導游戲;通過講評游戲引導兒童分享游戲的經驗,以豐富游戲的主題和內容;指導兒童在實際操作中,學會并掌握交往的技能及相應的規范,以便幫助兒童進一步與同伴交往,學會在游戲中解決簡單的問題。
三、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幫助幼兒通過參予、體驗游戲角色加深感性認識,提高防范能力
1.將消防安全教育內容與各領域課程相結合,通過近距離接觸,在充分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讓他們親自體驗大火的灼熱感,這種不良刺激可以有效加深他們對于火的恐懼和敬畏從而遠離火場,還可以通過扮演、模仿角色讓幼兒認識認識一些常見的安全標識,故事、圖片、視頻讓幼兒了解火對人類的益處與害處、火災的成因及危害。有條件的社區還可以利用社區、家庭資源開展消防教育。組織幼兒參觀消防隊,了解消防設施有哪些,觀看消防隊員訓練,并邀請他們到幼兒園來和幼兒一起進行模擬演習。還可以通過故事《火苗弟弟》及動畫視頻形象生動的讓幼兒認識火,了解火對人類的作用與危害;通過故事《迷路的熊大》和角色游戲教幼兒認識常見的安全標識,并能按照標識提醒尋找安全出口;通過故事《美麗的家》和角色游戲《找朋友》教幼兒了解安全用電是預防火災的方法之一。2.通過角色游戲引導幼兒認識火的作用與危害,了解安全用火的重要性。比如創設“我是小小消防宣傳員”游戲情景,請幼兒扮演游戲角色,向其他幼兒宣傳森林防火、家庭防火知識,讓幼兒知道在家中和野外不能亂玩電、亂玩火,初步形成防火意識。3.在角色游戲中,通過扮演和模仿,讓幼兒了解火災發生的各種途徑,知道怎樣預防火災發生,防患于未然。例如通過圖片和角色游戲《滅火小英雄》教幼兒認識幾種常見的消防工具;通過兒歌和角色游戲《聰明的熊二》教會幼兒如何在濃煙中保護自己并迅速逃生;通過角色游戲《報警》學習如何撥打火警電話。并能區分119與110的不同;通過故事《長頸鹿的房子》和角色游戲《高樓逃生》中學習、演練如何在高樓著火中逃生;通過故事《森林超市里的故事》和角色游戲《超市大營救》學習、演練如何在公共場所著火中逃生。4.通過開展角色游戲培養幼兒消防安全自救意識,提高幼兒消防安全自救能力。設計消防角色游戲——“我是小小消防員”、“尋找安全出口”、“火場自救”等,讓幼兒通過游戲活動認識消防標志,模擬火場互助逃生,模擬消防演習,在游戲中增強幼兒消防安全自救能力,培養團隊互助意識。5.進行現場模擬演習,讓幼兒將自己所獲取的生活經驗轉化為自覺的現實行為。如:在模擬著火的場景中,教師投放電話、毛巾、毛毯、繩子、滅火器等材料,當火警警報響起的時候,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所處的位置,以及當時火勢的情況,分別選擇了不同的逃生和求救的辦法:有的幼兒迅速選擇有安全標志的出口,用毛巾捂住鼻子彎腰離開“火場”;有的幼兒則站在陽臺揮動毛巾呼救……當現場的演習結束時,教師組織幼兒一起互相交流和評價,使那些在現場中沒有找到正確逃生方法的幼兒獲得了正確的經驗。通過現場的模擬演習,使幼兒正確的生活經驗得到了進一步鞏固,而且有助于幼兒將自己的感性認識付諸行動,從而取得安全教育的實際效果
四、在家園密切配合下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