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鄉村醫生惠民服務工作計劃

鄉村醫生惠民服務工作計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鄉村醫生惠民服務工作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鄉村醫生惠民服務工作計劃

鄉村醫生惠民服務工作計劃范文第1篇

近年來,合作市深入貫徹落精準扶貧工作,緊盯“全市2015年實現基本脫貧,2016年實現整體脫貧,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步走”戰略目標,舉全市之力,集各方智慧,堅決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切實做到對象、目標、內容、方式、考評、保障“六個精準”,真扶貧、扶真貧,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

在教育精準扶貧方面,合作市教育局根據《合作市“1+17+1”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和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統一部署和要求,精心安排,狠抓落實,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改善辦學條件 推進均衡發展

“以前學校很簡陋,小平房,土操場,下雨天泥濘不堪,經過這幾年改薄項目建設,我們的校園真的變成了花園,環境優美,教室寬敞明亮,各種輔助設施齊全。”合作市佐蓋多瑪鄉中心小學校長華爾貢說出了全市鄉村學校廣大師生的心聲。

近年來,根據《合作市精準扶貧教育支持計劃實施方案》安排,市教育局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則,科學布局,爭取項目,把工作重點放在建好、辦好義務教育階段學校。

2016年,全市精準扶貧義務教育階段建設項目為17個,總投資1.1706億元,其中包含校舍新建、校舍續建、操場、圍墻等項目;同時,為14所中小學和教學點購置了學生床、課桌凳、食堂設備、安保設備及音體美教學器材和圖書;全市農牧村學生宿舍全部實現鍋爐、電暖供暖。

2016年,全市投入1762萬元新建4所雙語幼兒園,通過全省招教等項目招錄幼兒教師15名,轉崗16名,舉辦新幼兒教師崗前培訓8期236人次,緩解了農牧村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短缺問題。據了解,2013以來,該市累計投入6147萬元建成“雙語”幼兒園18所,在建幼兒園7所,全市鄉鎮幼兒園覆蓋率達到100%。

同時,合作以實施“全面改薄”項目為契機,加快中小學教育信息化“三通兩平臺”建設。2016年,投資590萬元為全市14所鄉村學校和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建設教育信息采集共享室14間和“班班通”資源共享平臺;投資302萬元為中小學配備“班班通”設備54套,計算機200臺,實現了農村中小學“班班通”和計算機教室全覆蓋。

完善資助工作 幫助學子圓夢

“我家的經濟條件差,以前父母為交不起學費發愁,現在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學校管吃管住,我們可以無憂無慮地上學了”。合作市第四小學學生卓瑪草說。2016年新學期開學前,合作市開展了“金秋助學”活動,為考上大學的梁寧、包士維、當子吉等30名特困家庭學生每人發放助學金2000元,為拉毛才讓等10名學生每人發放700元路費補助。而這已是合作市完善學生資助工作的常態。

據了解,從2013年開始,合作市在全市開展農牧村貧困家庭學生建檔立卡工作,市教育局督促、指導各鄉(街道)完成了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臺教育扶貧信息的采集和系統錄入工作,建立了貧困學生的電子信息檔案,構建了從學前教育到大學教育到戶、到人的教育精準資助體系,進一步明確了資助項目及標準,確保所有貧困家庭子女不因經濟困難而失學。

同時,將全市農牧村幼兒園營養餐經費納入市級財政保障范圍,足額落實;提高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補助標準,并持續發放家庭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繼續實行12年全免費教育,將高中免費教育經費列入年初財政預算,按照生均1000元/年標準落實公用經費96萬元,同時對合作戶籍家庭困難的高中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標準發放國家助學金,減輕了廣大農牧民群眾送子女入學的負擔。

在充分落實現行資助政策的基礎上,該市持續開展捐資助學活動,積極倡導社會團體和愛心人士設立特困學生救助基金,采取優惠政策疊加的方式加大對特困學生的資助力度,確保貧困家庭孩子的正常學習。以此,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同等對待,享受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同等政策,對城市低保家庭學生享受免學雜費和貧困寄宿生生活費補助。

做好招生工作 落實優惠政策

在實施貧困地區高校招生專項計劃方面,合作市不斷完善“制度公開、群眾監督”招生工作機制,高考前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網站、致家長的公開信、招生咨詢電話等渠道積極宣傳各項招生政策,特別是國家和省上出臺的貧困專項計劃、精準扶貧專項計劃、藏區專項計劃等政策。

市招生辦嚴把考生資格審查關,全方位為考生填報志愿提供指導服務,為農牧民子女上大學創造了更多機會。2014年以來,全市通過貧困地區專項計劃、精準扶貧專項計劃、藏區專項計劃共錄取貧困家庭學生205名,計劃推免和單招錄取534人。

2015年以來,合作市積極推行甘肅省內藏區“9+3”免費中等職業教育政策,讓未被普通高中錄取的初中畢業生繼續接受3年免費中等職業教育,絕不讓一個貧困生掉隊。目前,全市有152名學生在高職院校學習,136名學生在外地企業就業。

壯大師資隊伍 關愛鄉村教師

隨著教育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實,合作市農牧民送子女入學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在校學生人數持續增加,各學校學科教師結構性矛盾突出,為應對新情況,合作市按照“缺啥補啥”的原則,借助全省招教、事業單位招考、特崗計劃等項目,通過“培、招、轉、聘”等方式,進行了“分層、分崗、分類”培訓和招聘,壯大了師資隊伍,提升了師資水平,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奠定了基礎。

隨著教師隊伍不斷壯大,新上崗教師人數不斷增加,各中小學、幼兒園,尤其是鄉村學校教師住宿成為一個突出問題,新來的教師多半未婚,遠離父母,要讓他們安心教書,必須提供基本的吃住條件。

2014年以來,合作市將鄉村教師周轉房建設納入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積極協調,爭取項目,做好教師生活保障工作。目前,佐蓋多瑪鄉中心小學等鄉村學校的教師周轉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確保了這些教師住有所居,安心從教;2008年以來,合作市將包括鄉村教師在內的全體教師納入全市干部職工每年一次的免費體檢之列,市教育局組織全市各學校教師按時參加體檢,體檢結束后為受檢教師建立健康檔案,醫生當面講解體檢結果,提出飲食、運動等方面的改善建議,幫助他們提高身體素質,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

“近幾年,市政府對教育上的投資力度很大,辦了許多民生實事,免費體檢就是一件很好的事。以前,老師們患了病之后才去醫院,現在免費體檢讓我們能及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早期預防和治療,增強了基層老師的自我保健意識,有了一個好身體,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合作市勒秀鄉中心小學教師道吉才讓感慨地說。

另外,合作市在教師晉升職務(職稱)和評優選先時,也向農牧村學校、薄弱學校、一線教師、長期扎根基層的教師傾斜。將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納入高級教師職稱評聘范圍,激發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同時,想方設法籌措資金,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貼和班主任崗位補助等。

落實“三區”計劃 強化引領作用

根據教育部等五部委印發的《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實施方案》,2013年開始,省教育廳已連續三年為合作市選派“三區”支教教師65人,教師參與到各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等工作中。

支教期間,他們用豐富的知識、先進的理念為受援學校傳送經驗,讓更多的老師觀摩了支教老師的示范課,開闊了視野,更新了教育理念,改進了教學方法,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使支教活動起到了真正示范引領作用。

從2014年秋季學期開始,西北師范大學、河西學院、隴東學院、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等高校先后選派學前教育本科專業學生80人到合作市鄉村幼兒園開展精準扶貧幫扶支教(頂崗實習)工作。

“在支教老師們的幫助下,學校創辦了各種社團組織,體育課、舞蹈課、音樂課都也開設起來了。支教老師還利用課余時間輔導留守兒童學習,給這些孩子們帶來了精神關愛,促進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支教老師們都年輕,學生們不僅喜歡聽他們的課,平時也喜歡和他們一起玩。他們開展的各類活動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給學校工作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也促使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走向正規化邁進。”合作市加茂貢中心小學校長丹真貢保介紹道。

深入開展“雙聯” 幫助農民致富

合作市佐蓋曼瑪鄉地瑞村是合作市教育局的聯系點,自2012年“雙聯”行動開展以來,市教育局成立了“雙聯”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合作市教育局“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實施方案》,局機關全體干部與該村36戶貧困戶結成了幫扶對子。

根據“實施方案”及“干部個人幫扶計劃”,市教育局充分發揮教育行業優勢,緊密結合地瑞行政村的重點工作,通過政策宣傳、科技培訓、文化引領、智力扶貧等方式,全面實施幫扶計劃。局領導帶頭進村入戶了解村情民意,及時了解掌握幫扶村的動態信息和村民的個人信息,共同制定了扶貧工作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力求做到精準定位扶貧,不脫貧不脫鉤。

同時,市教育局選派專門人員駐村,配合鄉村開展扶貧對象建檔立卡、精準扶貧大數據采集等各項工作,為聯系村扶貧工作精準聚焦,為真扶貧、扶真貧奠定了基礎。2015年底,市教育局幫扶的36戶貧困戶中已有25戶實現了脫貧,其余11戶有望2016年底脫貧。

鄉村醫生惠民服務工作計劃范文第2篇

縣衛生計生局

全縣現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61個,其中縣直4個,鄉鎮衛生院12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9個,村衛生室431個,民營醫院2個,診所4個,門診部2個,惠民醫院1個。共開放床位數2035張,每千人口床位數3.20張,執業護士980人,每千人口執業護士1.47人,執業醫師1008人,每千人口執業醫師1.54人,村醫506人。我縣作為全省第一批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縣,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的原則,抓重點、促難點,抓協作、形合力,著力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扎實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全面助力深化醫改,取得了一定成效。5月9日,英山縣衛計局局長胡安仁一行34人來我縣考察交流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等醫改工作。

一、加強基層能力建設,保障群眾基層首診

實現基層首診是分級診療制度的核心,加強基層能力建設是關鍵。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緊抓衛生項目建設,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新醫改實施來,共爭取縣級醫院、縣衛生監督機構、急救中心建設、衛生信息系統建設、鄉鎮衛生院新改擴和污水處理系統及周轉房建設、村衛生室建設等各類衛生建設項目27個,共爭取資金2.9億元,建筑面積9.3萬平方米。新改擴建縣級醫療衛生單位5個,鄉鎮衛生院12個,衛生服務中心1個,村衛生室260個。通過近幾年的建設和發展我縣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面貌煥然一新,布局漸趨合理,已形成15分鐘就醫圈,醫療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服務能力和水平明顯提高,群眾看病就醫更加方便快捷。

二是強化服務能力建設。深入開展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實施新一輪改善醫療服務3年行動計劃,聚焦規范診療和用藥行為,加強合理用藥、不良反應監測。已按要求建設三醫監管平臺,對醫療機構執業行為實時網上監控,加強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的事中事后監管,落實醫療機構主體責任。成功創建3家衛生院為群眾滿意的醫療衛生機構,9個鄉鎮衛生院為“四化”鄉鎮衛生院,406個村衛生室為“五化”村衛生室。自去年1月起,對符合條件的到齡離崗鄉村醫生463人按240元、270元和300元/人/月的標準予以補助,進一步筑牢了全縣醫療衛生“網底”。全面推廣醫療廢物回收集中處置措施,全縣17個醫療機構全部設置了醫療廢物暫存間和建設完成污水處理系統,實現轄區內醫療廢物和污水集中處置率達到100%。縣、鄉、村醫療責任險全覆蓋。繼續實施名醫、名科、名院“三名“戰略,12個鄉鎮衛生院中醫國藥堂順利通過省級考核驗收命名。強化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積極開展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促進工作。

三是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每年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具備執業資格人員45人進編,充實到各單位醫療一線工作。有計劃地委托培養28名一批農村緊缺專業全科醫生和42名新型鄉村醫生,畢業后統一調配至基層衛生機構工作。每年到省內醫學院校參加招聘會,引進15名以上本地高校畢業生回原籍創業。堅持繼續教育制度,突出骨干人才的培養。實施全員輪訓和免費進修,提高臨床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術水不。每年組織開展巡回授課80余次,提高理論知識水平,開展專家咨詢30余次,提高臨床急救處置能力,實施崗位練兵比武2-4次,增長臨床操作技能。實施績效工資制度,獎勵性績效向優秀人才、重點崗位、一線工作人員傾斜,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工資激勵機制。

四是強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縣衛計局聯合相關部門印發《**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施方案》,多次召開會議強力推進簽約服務工作。全縣所有鄉鎮衛生院參與了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并建立專家指導團隊14支56人。400家村衛生室開展了簽約服務工作,覆蓋率100%。截止到10月底,全縣簽約服務總人數41.5萬人,簽約服務率69.8%,重點人群簽約服務率74.5%,貧困人口簽約服務率74.8%。

二、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完善分級診療體系

為構建分級診療體系,從根本上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我縣把醫療聯合體建設作為改革的重點和突破口。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縣委辦印發《**縣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重點工作項目清單》,將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選入重點改革項目,并制定改革督察工作計劃。縣醫改辦下發《2018年**縣深化醫改工作要點》,將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納入改革工作要點。在分管縣長的帶領下,我縣組織考察團到安微天長、江蘇無錫學習當地組建醫共體,推進分級診療制度等先進醫改工作經驗。縣衛計局組織人員到我省枝江、勛西兩地學習當地醫聯體建設先進經驗。縣政府召開醫聯體建設推進工作會議,出臺《**縣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實施方案》;縣衛計局下發《推進**縣醫療聯合體的實施意見》,強力推進醫聯體建設工作。縣衛計局率先在全市聯合縣物價、人社、財政等部門印發《關于委托縣內醫聯體各醫院增設相關輔助檢查收費項目及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9大項350多個醫療服務小項目可在當地衛生院計費,在牽頭醫院實施,并納入城鄉居民醫保報銷范圍。目前,我縣以縣一醫院為龍頭的縣域內醫共體,以縣中醫院為龍頭的中醫專科聯盟,以縣婦幼保健院為龍頭的婦幼保健專科聯盟已組建完成。醫共體牽頭醫院和成員醫院成立了工作小組,設置了專門的醫共體辦公室,負責醫共體建設及運行相關工作。醫共體內各醫療機構實行人員柔性流動,實現醫共體內信息互通、檢查結果互認、遠程會診協作。

二是加強對上聯系。縣一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分別積極爭取省梨園醫院、市中醫院、省婦幼保健院和省兒童醫院長期對口支援,省新華醫院、協和醫院、中南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長期對縣一醫院開展技術協作支持。縣一醫院與市中心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肺科醫院簽訂醫療聯合體協議書。

三是加強對下支援。縣衛計局下發《**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印發關于扶持鄉鎮衛生院發展的通知》,明確由縣級醫療機構對各鄉鎮衛生院提供資金、人才和技術支持,三家縣級醫療機構領導班子成員包保鄉鎮衛生院,同時每年下派擬晉升高級職稱的縣級醫療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到鄉鎮衛生院服務一年。出臺醫師多點執業管理辦法,開展醫師多點執業,實行執業資質縣域內通制,鼓勵縣級醫療衛生機構符合條件的醫師到民營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村衛生室、個體診所多點執業。牽頭醫院組織12支共50人的醫療專家團隊每周定期到成員單位醫院開展帶教和坐診,成員單位醫技人員免費到牽頭醫院進修培訓學習。縣級公立醫院對上接受上級醫院對口支援、建立醫聯體、專科聯盟和技術協作關系,對下建立醫共體內管理微信群、雙向轉診微信群和專科聯盟專業交流群等,不斷提升全縣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引導患者首診在基層,合理就醫。縣醫共體運行以來,縣級專家團隊累計下鄉幫扶263人次,查房1300余人次,診療門診病人1600人次,開展手術60余人次,教學講座35次,上轉病人165人次,下轉病人67人次,委托檢查收費項目CT1102人次,核磁共振221人次,其他項目187人次,患者雙向轉診通道得以打通,極大地方便了患者就診。

四是探索專科對接。為建設緊密型醫共體,引導優質醫療資源合理下沉,9月12日,副縣長張麗萍一行到花園鎮衛生院調研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試點工作。會議要求,加快推進縣第一人民醫院與花園鎮衛生院醫共體建設,逐步實施實現“六統一”(統一運行模式、統一財務管理、統一績效工資、統一后勤管理、統一業務管理、統一信息管理),為最終建設縣域內大醫療集團打好基礎。縣第一人民醫院根據花園鎮衛生院的實際需求,選派兩名善管理、懂業務的科主任掛職該院任副院長,參與醫院的集體決策、運行管理。選派一名護理專業人員任該院血液透析室任護士長,指導協助開展血液透析。花園鎮衛生院與縣一醫院簽訂建設緊密型醫共體協議書,成立縣一醫院花園分院,投資300萬元改建完成面積達320㎡的全市鄉鎮衛生院一流的血液透析室投入使用,每周可為36人次患者提供服務,有效緩解了我縣血液透析供求嚴重不足問題。

通過醫聯體建設,參保城鄉居民縣域內住院率達86%,鄉鎮衛生院門診、住院人次較去年分別提高14%、8%。全縣基層醫療機構門急診人達到56.7%,遠遠超過全國水平,縣域內就診率達到86%,達到規定要求,城鄉居民住院例均費用4256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強化三醫聯動,構建分級診療新格局

建立合理有序的有序的分級診療制度,發揮醫藥、醫保、醫療三醫聯動的疊加作用是關鍵。

一是發揮醫保政策杠桿撬動作用。對同一種病在不同醫院實行差別化支付,按醫院等級逐級降低住院起付線,報銷比例向基層醫療機構傾斜。同時,實施醫保基金總額預付和100個單病種付費等支付方式改革,引導患者合理就診。出臺城鄉居民住院雙向技術轉診管理辦法,實行分級就診,轉診審批制度。患者因病就診應首選基層醫療機構初診,依病情、病種等情形逐級轉診,未經轉診審批到上一級醫療機構住院就診,補償比例下降10%,下轉到基層住院康復治療的,出院結算不扣除起付線,且在規定補償比例基礎上提高5%。目前,患者在基層就診首診率達65%以上。

二是建立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全縣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100%實施基本藥物制度,100%實行零差率銷售。制定**縣補充藥物目錄和低價藥目錄,增補了110個品規,對12645種常用低價藥進行了精減。探索成立直接掛網藥品帶量采購工作小組,制定直接掛網藥品目錄,開展直接掛網藥品聯合議價統一配送。通過建立和鞏固完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我縣醫療機構藥品供應得到優化和保障,人民群眾就醫負擔進一步減輕。

三是持續推進公立綜合改革。按照全省統一部署,全縣3家縣級公立醫院都先后都實施綜合改革。縣衛計局下發《**縣公立醫院2018年度控費目標任務的通知》,明確控費目標任務,并對改革公立醫院的醫療費用控制監測指標進行統計、定期公示監測,將公立醫院控費目標實現情況與改革資金分配直接掛鉤。縣級公立醫院全面實施藥品采購“兩票制”和醫用耗材網上集中采購,使用的耗材100%實行集中網上采購。醫院嚴格按照改革工作方案要求,100種臨床路徑管理有效開展,100個單病種付費正式實施,實現電子病歷管理和遠程會診,優質護理服務在臨床科室全部實行,醫院信息化系統全面改造升級,醫療服務收費智能監管系統正式啟用,臨床重點建設專科不斷加強。重新聘任中層干部185人,繼續引進和招聘人才36名,自主招聘的編外50名護理人員也正在進行中。民營醫院更一步發展。在前期興辦2家民營醫院的基礎上,又成功引進2家民營醫院落戶我縣,預計年底投入運營。通過各項改革工作全面推進,我縣公立醫院改革取得了醫院業務增長、能力提升、職工積極性提高,群眾看病方便、社會滿意度上升的良好效果。

四、工作中存在問題及下一步打算

我縣在分級診療工作中,盡管邁出了第一步,做了一些有益嘗試,但目前仍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

一是基層人才不足問題。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短缺,且結構不合理,學歷層次低,缺少全科醫生,缺乏學科帶頭人,是制約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主要瓶頸。

二是醫保資金困難問題。受健康扶貧醫保政策影響,精準扶貧對象報銷占資金比例較大,醫保資金不堪重負,導致醫療機構,特別是鄉鎮衛生院不敢大膽收治病人,給基層首診造成了困擾。

三是人員待遇偏低問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工作量大,待遇偏低,導致人員引進難、留住難,人才短缺,服務水平不高,給基層首診帶來了困難。 

鄉村醫生惠民服務工作計劃范文第3篇

一、基本情況

(一)全縣七鄉三鎮共衛生院10個,70個行政村衛生室,70名村醫(其中有女村醫12人,,男村醫58人);各衛生院設有防保科,各有一名分管領導和一名婦幼專干,負責本轄區內的婦幼保健工作。

(二)縣婦幼保健院是全縣婦幼保健工作的技術指導中心,在職職工31人,其中業務人員27人,(大專22人,中專5人)財務后勤人員4人。中級職稱9人,初級職稱21人,年內無退休人員,年末在職人數為31人。院內設有兒保科、婦保科、統計科、基層指導科、婚姻保健科、醫技科、藥劑科、財務后勤、院辦公室等職能科室,全院全年出勤率為100%,派出縣駐鄉專家5人。一年來,全縣婦幼專干人員基本穩定。團結協作,積極努力的開展婦幼保健工作。

二、全縣婦幼保健工作開展情況

1、加強管理,規范業務

(1)根據年初衛生部、省衛生廳等各級領導、項目專家對我縣“降消”項目工作及婦幼衛生工作的檢查督導意見和全縣的“降消”項目專題工作會議相關要求,加強對全縣各項婦幼衛生工作規范管理,在做好常規婦幼保健業務管理的基礎上,嚴格按照各項婦幼保健工作規范和制度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加強全縣婦幼衛生業務管理工作。

(2)加強對鄉、村的婦幼保健業務指導,責任到人。縣保健院抽出近20個產兒科人員分片包干到7鄉3鎮,加強業務指導。從09年5月份起,每月按各鄉衛生院定時、定點的工作安排,在院內醫生十分緊張的情況,堅持每月到各鄉協助村級婦幼保健服務工作。全年共下鄉協助、指導工作111人次,共784天。縣、鄉婦幼保健工作人員共同完成孕產婦產前檢查1073人次,兒童健康檢查7262人次。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村級婦幼保健服務工作的開展。

(3)根據考察學習到的經驗,借鑒人家的先進做法結合工作實際,重新編制了全縣婦幼衛生信息統計表、卡、冊,對全縣婦幼衛生基礎數據進行月報管理,進一步加強和規范了婦幼衛生數據檔案。

2、落實措施、加大項目業務技術指導和培訓力度

(1)以鄉為單位,集中各鄉村醫和農家衛生員進行縣、鄉、村婦幼保健管理操作規范、“降消”項目的運作程序和新的婦幼衛生信息月報表應用進行全面培訓;全年共辦培訓班15期,培訓村醫及農家衛生員2094人次,通過不斷的加深培訓,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村醫及農家衛生員對婦幼保健工作的理解和認識。明確了村級婦幼保健的工作任務和職責;幫助鄉衛生院明確和理順了每月鄉對村婦幼保健工作的指導、督查管理機制。基本理順了縣、鄉、村婦幼衛生三級網的工作規范和操作規程。

(2)每月協助鄉衛生院定時、定點進村衛生室培訓和協助工作,對鄉婦幼人員和村醫進行實地面對面、手把手的孕產婦保健、高危孕產婦篩查及高危管理,兒童保健、健康咨詢、健康體檢等婦幼保健技術培訓,使村醫和農家衛生員的婦幼保健服務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全年共進村衛生室指導協助工作 111人次,指導村醫和農家衛生員 1255人次。通過邊指導邊培訓,進一步促進和提高了鄉婦幼保健人員的業務技術服務能力和對村婦幼保健工作的指導能力。

3、加大“降消” 項目和“新農合”政策宣傳和婦幼保健知識健康教育。縣、鄉、村婦幼保健工作人員在進行孕產婦保健、產前檢查的同時,向孕產婦及其家庭和家屬充分宣傳“降消” 項目和“新農合”中國家對貧困孕產婦住院分娩的優惠政策、限價住院分娩、貧困救助、住院分娩的好處等。全年共集中培訓、宣傳“降消” 項目和“新農合”政策宣傳和婦幼保健知識 19 批次,共有1925人接受培訓;對多少2268個孕婦家庭發放“降消” 項目和“新農合”政策宣傳;全縣共發放“降消” 項目和“新農合”政策婦幼保健知識健康教育宣傳處方30248張,約有 60000多人接受了健康教育。在全縣衛生工作會議和婦幼衛生工作例會上政府分管領導、衛生局領導、縣婦幼保健院相關科室又進一步安排強調了“降消”項目工作,重新對“降消”項目的運作程序進行全面培訓。

共3頁,當前第1頁1

4、2009年全縣各項婦幼保健工作指標完成情況:

(1)孕產婦死亡率:2009年全縣共有孕產婦總數1672 人,活產數有1672人,有孕產婦死亡2例,孕產婦死亡率為119.62/10萬。與上年相比下降了159.71個十萬分點(XX年年孕產婦死亡率為279.33/10萬);按上級下達的指標要求(150/10萬),控制在要求指標以內。

(2)孕產婦保健:2009年共有孕產婦1672人,共進行孕產婦產前檢查1073人,孕產婦保健覆蓋率為64.17%,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8.51個百分點(XX年年孕產婦保健覆蓋率為55.66%);系統管理327人,系統管理率為19.56%,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   4.97個百分點(XX年年孕產婦管理率為14.59%)

(3)高危孕產婦篩查和高危住院分娩:2009年共篩查出高危孕產婦116人,篩查率為6.94%,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個2.48 百分點(XX年年高危孕產婦篩查率為4.46%)。高危管理116人,高危管理率為100%。高危產婦住院分娩96人。高危產婦住院分娩率為82.76%,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4.12個百分點(XX年年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率為96.88%)。

(4)住院分娩率:2009年全縣共有孕產婦總數1672人,活產數有1672人,其中:住院分娩837人,住院分娩率為50.03%,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0.52個百分點(XX年年住院分娩率為29.54%),按上級下達的指標要求(40%),完成指標要求。

(5)新法接生:2009年共有107人,新法接生率為64.47%,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7.95個百分點(XX年年新法接生率為36.52%)。

(6) 兒童保健:2009年共有0——6歲兒童10664人,5歲以下兒童7558人,3歲以下兒童4853人,年內共進行7歲以下兒童健康體檢7262人,兒童保健覆蓋率為68.1 %;系統管理966人,系統管理率為19.91 %;篩查出高危和體弱兒童219人,體弱兒管理率為100%。

(7) 嬰兒死亡率:2009年全縣共有嬰兒死亡37人,死亡率為:  22.13 ‰;與上年相比下降了6.5 個千分點(XX年年嬰兒死亡率為28.63‰);按上級下達的指標要求(25‰),控制在指標要求內。

(8)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2009年全縣共有5歲以下兒童死亡 43 人,死亡率為 25.72 ‰。與上年相比下降了9.89個千分點(XX年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35.61‰)。

(9)新生兒破傷風監測:年內無新生兒破傷風發生,新生兒破傷風發生率為0‰;無出生缺陷兒。

(10)母乳喂養實查人數為1329 人,母乳喂養1319人,母乳喂養率99.25%,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0.16個百分點(XX年母乳喂養率為99.09%)。

(11)2009年度出生死亡漏報調查:按照兩個死亡監測方案的相關,對全縣三分之一的鄉、三分之一的村進行本年度的出生死亡漏報調查,全縣共抽查了葉枝、白濟訊、維登三個鄉,抽查了三個鄉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共10個村,三個鄉共上報活產數534人,漏報調查后實際有出生數569人,漏報35人(葉枝鎮5人、白濟訊19人、維登鄉11人),漏報率為6.15%;上報死亡人數17人,漏報調查后實際死亡18人,漏報1人,漏報率為 5.56%;上報孕產婦死亡數2人,漏報調查后實際死亡2人,無孕產婦死亡漏報。從上述漏報調查中可以看出,全縣的鄉村婦幼保健工作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特別是在孕產婦、出生、死亡等情況方面,還存在很多漏洞甚至是空白點,如何加強對村級婦幼保健服務,加強孕情況跟蹤,盡量或減少漏報,是我們下一年度工作中應著重加強的重點。

(12)、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

維西縣2009年的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按省、州(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實施方案)的相關要求,制定了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防治艾滋病相關成員單位領導為成員的《2009年維西縣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實施方案》,并按“實施方案”要求因地制宜的緊緊圍繞所有孕婦、產婦及婚前保健人群等目標人群,開展了如下工作:

①健康教育工作

利用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咨詢活動。配合“三八”婦女節、“六一”兒童節、“艾滋病日”等節日,開展圍繞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的各種宣傳活動。大力宣傳“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發放各種宣傳冊、畫報、宣傳單等資料,通過縣、鄉各助產服務單位分放到婚前保健人群和孕產婦手中,向孕產婦傳遞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和信息。

 ②提供自愿咨詢與檢測服務

——縣婦幼保健院為婚前保健的男女雙方免費提供有關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的咨詢,傳遞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信息;進行危險行為評估;介紹并建議進行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在充分告知和保密的原則下,填寫《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知情同意書》后提供檢測服務。對檢驗結果為陰性或陽性者均要進行檢測后咨詢,進行有效的避孕指導。

——以縣醫院為主,對所有孕產婦提供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前咨詢,咨詢內容包括艾滋病母嬰傳播的危害,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相關信息;幫助評估危險行為;解釋檢測的意義和利弊及等待結果時的預防措施;介紹并建議進行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在充分告知和保密的原則下,填寫《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知情同意書》,免費進行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

——為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結果為陽性孕產婦提供檢測后咨詢;為其提供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相關信息,幫助其分析感染狀況,由本人及其家屬知情選擇妊娠結局,填寫《選擇妊娠結局知情同意書》。并為決定終止妊娠的陽性孕產婦提供服務,給予有效的避孕指導。對選擇繼續妊娠者,加強孕期保健,動員其住院分娩。共3頁,當前第2頁2

——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婦的配偶接受相關的咨詢和檢測。

——2009年共完成孕期hiv抗體檢測313人,產時hiv抗體檢測510人, hiv陽性孕婦3例, 2例在檢測后咨詢,自愿終止妊娠,另一例從縣疾控中心轉介到縣保健院。

——2009年共收到上級分發下來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試劑、藥品17種191件,發放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試劑、藥品17種191件,均按要求及時發放到各鄉鎮衛生院。

三、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困難

㈠各級黨委政府對“降消”項目工作的領導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特別是鄉黨委政府是鄉村級衛生工作的直接領導管理部門,應將轄區內的“降消”項目工作與一切“惠農、惠民”政策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抓共管,切實加大宣傳、發動全鄉孕產婦住院分娩,確保母嬰安全,努力降低兩個死亡率。

㈡三級婦幼保健網的網底極度薄弱,由于缺乏村級婦幼保健女村醫,導致使居住在農村的孕產婦保健服務難以開展,甚至是無開展.這是導致我縣的孕產婦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難以控制的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

㈢縣、鄉、村對孕產婦住院分娩的宣傳、發動工作力度不夠深入, 個別鄉鎮還存在孕產婦宣傳發動的盲點和空白點。是導致孕產婦漏報、住院分娩空白的重要原因。

㈣社區健康教育活動力度亟待加強,目前社區的健康教育還不夠深入,宣傳面還不夠廣泛;應廣泛發動社區群眾,多部門協作,積極開展社區衛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全面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的開展,發動和引導社區居民樹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規劃的實施,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和方式,提高社區居民的自我保健能為和健康水平,不斷提高社區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識,逐步提高社區居民利用健康保健技術服務的能力。以此促進社區各項衛生服務工作(包括醫療服務、疾病預防、婦幼保健等)的全面開展。

㈤從全縣婦幼衛生工作考核中可以看出,考核的結果普遍上升,但是離上級要求的工作指標相差還甚遠,需要不懈的努力,不斷加強工作力度,使全縣婦幼衛生工作得以長足發展。

㈥鄉衛生院對村醫的管理力度,村醫對婦幼保健工作的責任心有待進一步加強,通過近半年來加強了對鄉、村級婦幼保健的指導督促檢查工作力度,村醫對婦幼衛生信息臺帳的規范有所提高,但出生死亡漏報問題仍然十分突出,這說明村醫對轄區內孕產婦信息的掌握不透,問題還是在村級,有個別村醫甚至將婦幼衛生信息統計臺帳丟失。嚴重影響到全縣婦幼衛生信息統計工作的完整性。

㈦各鄉鎮衛生院需要進一步提高對婦幼保健工作的重要性的認識,明確鄉本級對婦幼衛生工作的職責任務,加強婦幼衛生工作管理力度。應本著全面服務于本轄區所有服務對象的原則,認真研究,如何提高本轄區婦幼保健技術服務的對策,逐步提高本鄉的婦幼保健技術服務能力,為切實保障本轄區婦女、兒童,這一社會弱勢人群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積極主動、認真負責的優質服務。

(八)婚前醫學檢查工作局面難以打開。新婚姻登記條例出臺后,強制婚檢被取消,婚前人群hiv檢測工作難度較大。

五、下一年度工作計劃

㈠進一步加大縣、鄉、村各級政府對全縣“降消”項目和婦幼衛生工作的領導與管理,加大政府責任目標的執行力度,將孕產婦住院分娩宣傳發動工作融入“三農、惠農”工作中,切實提高住院分娩率;

㈡加強縣、鄉、村三級防保網的建設,加強對鄉村婦幼保健人員培訓,強化對基層的監督和管理,不斷拓展工作內容和范圍,不斷提高基層的婦幼保健服務能力;全面開展婦幼保健技術服務,加強兩個系統管理,繼續做好孕產婦住院分娩宣傳發動工作,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兩個死亡率。

㈢繼續加強鄉、村兩級婦幼人員的培訓,進一步加大婦幼保健網絡建設力度,建立健全婦幼保健網底職能,提高農村婦幼保健技術的服務能力。

㈣加大健康保健知識的宣傳力度,增強全民健康意識,提高人民群眾的自我保健意識和利用健康保健服務的能力,加強婦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努力降低婦女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病率。

㈤加大《母嬰保健法》的執法力度,開展婚前保健和產前診斷技術服務,加強做好pmtct(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積極做好三級預防措施,提高婚前健康檢查率,降低出生缺陷兒的發生率,規范《出生醫學證明》的管理和發放。

㈥對全縣托幼機構進行衛生保健管理,有計劃的對幼兒進行健康檢查,發現疾病及時矯治,治療效果評價分析,加強兒童“四病”的防治、宣傳,提倡母乳喂養。

㈦加強縣、鄉、村婦幼衛生統計臺帳的管理及運作。及時、準確、完整的做好每一個臺帳的登記統計工作。力求各項婦幼衛生統計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科學性。避免和杜絕各種數據的漏報、缺報和瞞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齐哈尔市| 天峻县| 新密市| 郁南县| 阿合奇县| 新昌县| 湖南省| 田阳县| 镇沅| 库伦旗| 波密县| 威远县| 曲沃县| 固安县| 达拉特旗| 淳安县| 温州市| 巴林右旗| 滁州市| 舞阳县| 珠海市| 江口县| 武宣县| 齐河县| 灵宝市| 余庆县| 汶川县| 含山县| 眉山市| 广宁县| 深水埗区| 大名县| 左贡县| 息烽县| 仙游县| 大理市| 新田县| 莱西市| 叙永县| 堆龙德庆县| 合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