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國勵志教育片,這部片子的起因是來自于一個寄宿學校,里面到處都是問題孩子,體罰在這里是司空見慣,校長為了自己的前途,殘暴高壓。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看完《放牛班的春天》我深有感觸。故事講的是一位音樂家在一所充滿了仇恨、叛逆與暴力的學校里,教孩子們學習音樂,凈化學生們心靈的故事。
起初觀看電影的同學們都在笑,但到最后大家竟然都哭了。他是一位多么優秀、多么仁慈的教師啊!他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了孩子們,他是一位音樂家,更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當學生們調皮搗蛋,惡搞老師的禿頂形象時,他用漫畫自畫像諷刺了那位同學;當學生們犯錯誤的時候,他懂得原諒,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我們自己在遇到他人詆毀時,多半會狠狠回擊,而缺少寬廣的胸懷,我們要向這位老師學習。
我不僅認為主人公是一個善良的人,我更認為他是一個負責人的老師,是一個真心想讓同學們變好的人。他反對校長的暴力教學,用音樂凈化他們的心靈,堅信學生們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故事結尾處校長遷怒于他,并辭退了他,同學們用紙飛機的形式將愛和感激傳遞給了他,看到此時的我感到一股暖流直擊我的心房,我被這濃濃的師生情感動了,默默流下了眼淚。
通過觀賞這部電影,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心,經過契而不舍的努力,就沒有無法戰勝的難關。在入學教育的訓練中,不能怕苦喊累。我決定,從今以后學習他的精神,擁有一顆強大的心!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2《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了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著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著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凈化他們的心靈,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赐旰笠沧屛蚁萑肓顺了迹?/p>
每個孩子都是能教育好的,沒有所謂的壞學生。池塘之底的孩子被以前所在學校辭退,被認為是問題學生,被現在學校老師用殘暴的方式壓制,被貼上“極壞”的標簽,這些學生真的差嗎?不是。馬修老師不這樣認為,并在他的教育下改變了他們,成就了他們。我們也埋怨過孩子調皮,不聽話,但我們是否思考過我們的方法是否有問題?是否靜靜思考過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沒有壞學生,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都有自己的長處,需要你去發現。遇到問題多找方法,用不求人人最好,但求每個孩子都不斷進步的心態去對待每一個孩子,教育孩子,做到無愧于心。
用老師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池塘之底的校長用暴力壓制孩子,孩子看似聽話了,但很明顯作用是極短的,并且是表層的,孩子內心不服,內心出現了叛逆,出現了反抗現象。相反馬修老師用他的愛心耐心教育愛護孩子,最終換得了孩子的認可與尊敬,改變了孩子的一生。孩子們是單純的是最懂愛的人,誰對他們好他們是能感覺到的,愿我們用自己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讓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希望自己也能想馬修老師那樣去對待孩子。做像他那樣的老師。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3《放牛班的春天》是我接觸的第一部法國電影,這部電影雖然沒有華麗的服飾和背景,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場面,沒有和《愛情公寓》一樣的爆笑鏡頭,也沒有特別叫人難以接受的痛苦悲情,卻讓人看了之后深受感動。
《放牛班的春天》中的孩子是一群不把老師放在眼里、調皮搗蛋的學生,學校的老師對這些孩子采取體罰、禁閉等處罰方式。而一名叫馬修的音樂老師,用愛心關懷他們。在偶然的機會中,他發現這些孩子喜愛音樂,于是他費盡心思組建了一個合唱團,孩子們在音樂中找到了自我的價值,學會了欣賞美好的事物,懂得了相互尊重,信任和友愛,激起了幼小心靈中對于美好未來的向往,最終給孩子們帶來了春天。
我覺得馬修是一位落魄、懷才不遇的音樂家,作為一位老師,他是杰出的、成功的,因為他有一顆博愛的心,懂得平等地愛學生,知曉如何“教化”學生!課堂上他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的鏡頭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一小小的舉動包涵著對學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師生關系,而現實中又有多少人能這樣。
但愿普天下所有的老師都能用尊重、用溫和、用愛心、用情感去感動學生,都能得到學生的認可,都能收到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在三尺講臺前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4假如有人說出某一本書的某一頁的某一句話,我們不一定能猜出書名來;然而,電影涵蓋了文字、音樂、影像,只要看到電影中的其中一小段情景,便能猜是出自哪一部電影。
還記得有一個學期的音樂課,我們每一堂課都去視聽教室看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內容說明有一間學校,大多是被父母棄養的小孩或是有問題的學生,這些學生與老師、校長的關系都不好,甚至還有學生存心要陷害老師。因為師長們的理念是:“犯錯,就處罰!”這時,一位反對這種理念的老師出現了,并為這些孩子組了一個聲名遠播的合唱團。
“犯錯,就處罰!”我也反對這種理念,正如馬修老師一樣。因為,每個人一定都會有犯錯的時候,并不一定要第一次犯錯就處罰。然而,令我深受感動的并非“理念”,而是馬修老師和學生們之間的濃厚情誼。原本頑皮固執的學生們和老師的感情很差,但是在馬修老師真心的感化下,這些學生們不再調皮搗蛋,甚至在馬修老師被校長開除時,每一位學生都很傷心;于是,每個人都做了一個載著滿滿祝福的紙飛機。等到馬修老師走到校門口時,大家都把紙飛機丟下去,象征著每一位學生對老師離開的依依不舍。
電影里有主角的悲歡離合,也有配角的襯托。在電影里,我們看見希望潛藏在每個演員的瞳孔里;在電影里,我們心靈的空虛被填滿了;因為有了這份感動,才讓我們的生命不孤單。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5在這周星期二的選修課上,熊老師讓我們看了一部著名的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落魄的音樂家馬修作為代課教師來到了一所專門收留問題少年的學校,馬修遇到了不少麻煩,學生的尊師重教狀況與網上流傳的北京某藝校的視頻片斷差不多。不過,學校有一間禁閉室,有一位善于體罰的校長,影片情節顯示,學生被關禁閉最長時間至少為15天,這對學生有一定的震懾作用。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一名正處于人生低谷的法國音樂家馬修,從一個個“壞孩子”身上,領悟到這樣一個真理。
法國的一個冬天,馬修,曾經的大音樂家,此時正站在“池塘之底”學校的大門前,即將成為一名代課老師。在這里,馬修隊校長處罰式的教育極為不滿,通過對孩子的觀察,馬修決定成為一名“布道者”,用音樂救贖孩子。晚上作曲,白天教唱歌,成立了一個合唱團。與此同時,他還發現一個很有音樂天賦的男孩皮埃爾,一邊努力教導,一邊與家長溝通。然而,馬修也并非一切順利――蒙丹,一個心理變態、有暴力傾向的男孩,就不止一次的制造麻煩。最后,因孟丹縱火,馬修最終丟掉了工作。
這部電影有兩個情節引人思索,一是蒙丹被帶走的情節。那時蒙丹私自逃學,又恰好學校的經費不翼而飛于是他便認為是作案者。在即將被警察帶走的那一刻,他轉過身來,對著默送他離開的馬修令人匪夷所思的一笑,然后才一邊掙扎,一邊被警察帶走,馬修也喃喃說道:“再見了,男中音……”這一段中,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或許就是蒙丹的笑容吧,那笑容或許是對馬修的肯定,也許是對馬修的猜疑,也許是在告訴馬修:“我還會回來的。”
最讓我深思的是結尾那時馬修正欲登車離開,最小的孩子,佩皮諾小跑著叫住了馬修,央求著馬修帶著他一同離開。佩皮諾從小就沒有父母,可他總是堅信父親會在星期六帶他離開,馬修與他離開的那天,正是星期六。沒錯,馬修并沒有兒女,可對于“放牛班”,他就是“放牛班”60個孩子真正的父親。
曾經,六十個孩子也許是池底的污泥,而馬修卻如一束陽光,把池塘之底變成最純潔的流云。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2
我們先從電影的名字談起,放牛班,就是指很糟糕的一個班。放牛班的“春天”又是怎樣的呢?我便帶著這樣的好奇觀看了這部影片。
影片剛開始時,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翰奇重回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貝比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這本日記是當年他們的馬修老師留下的。
皮埃爾小心翼翼地翻開這本日記,回憶起當年的一幕幕……
在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私立學校里,有著格外調皮搗蛋的學生和嚴厲的老師。還有著“一犯錯,就處罰”的教育方式。體罰更是司空見慣。
就在這時,一位來自鄉村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了這所學校當代課老師。他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閑暇時也會創作一些小歌曲。
馬修老師用愛和溫暖感化著一個個看似調皮,甚至邪惡的孩子們的心。他時刻保護著孩子們,即使犯了錯,馬修老師也盡量避免孩子們受到關禁閉,甚至被打罵。而其他老師卻認為對于一群無藥可救的學生最好的辦法就是體罰。
馬修老師利用空閑的時間來教孩子們唱歌。令他驚奇的是班上有著一位“天籟之音”——皮埃爾莫翰奇。馬修老師又在這幾乎不可能的環境下成立了一支合唱團!
因為火災的事情,馬修老師被學校開除了,嚴厲的校長不讓馬修老師和孩子們告別。突然窗口飛出一架架寫滿話語的紙飛機。淚水模糊了馬修老師的雙眼!
假如沒有遇到馬修老師,貝比諾還是每個星期六到校門口等父母來接的孤兒;假如沒有馬修老師,也就沒有指揮家皮埃爾莫翰奇。他們是多么的幸運呀!能遇到一位改變了他們人生的老師!
是馬修老師為放牛班帶來了“春天”,讓這個班里的學生懂得了“愛”是什么。這部影片給教育工作者作了一個榜樣,也讓我們懂得了愛!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3
今天,我們觀看了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通過特殊的日記形式,向我們展示了1949年俄國發生的事情。這部影片講述了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重回法國家鄉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留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回味著老師當年的心情,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的記憶中……。
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所男子寄宿學校的代課教師,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犯過罪的、難纏的問題兒童。到那后,克萊門特發現校長以殘暴的手段管治這般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變這種狀況,他知道學校沒有音樂課,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他利用晚上睡覺的時間創作一些合唱曲,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組織合唱團,但事情進展得并不順利,最大的麻煩就是皮埃爾,皮埃爾擁有動聽歌喉,卻有令人頭疼的調皮性格,在克萊門特慢慢教導下,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合唱團越辦越好。而他卻被校長踢出了學校。不讓與孩子們再見。
只要你的心還在跳動,只要你的血還在流動。
就請為自己造一個夢,執著的活下去吧。
青春里無論荒唐,時光里無畏選擇;
每一個夢都會有一片天堂;
每一個孩子都會是一個天使;
你的起點或是云層之巔,或是池塘之底;
總會有一個人給你前進的動力;
總會有一個夢在歲月盡頭等你;
觀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后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這是一部讓人感動的影片。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所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剛來到這個學校時,就看到一個孤兒——貝比諾。貝比諾是一個孤兒,他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但他堅信他的父母在星期六一定會來接他。
馬修用自己執著的心,建立了合唱團,還發現了一個擁有非凡的嗓音的人——莫朗奇。他的嗓音與眾不同,這也讓他獲得了馬修的信任,馬修也讓他在合唱團中獨唱。經過了長時間的努力,馬修贏得了學生們的愛戴,可最后被解雇了,但在他走出校門的那一刻,曾今無惡不作、行為極差的那些學生,向他扔紙飛機,飛機上寫了學生對他的看法和告別,看到這里,我潸然淚下。
在這部電影中,校長受這所學校的制度和學生的行為所影響,常常虐待學生,但在后來,在馬修的勸說下,他還嘗試著折紙飛機;還有一次,他被學生們用球擊中了頭,不但沒有去責罵學生們,反而和他們一起踢球,校長也逐漸變得善良了,但他還是太注重于名利,最后被上級開除了。
馬修老師雖然僅僅是一個學監,而且他做的事也沒有什么驚天動地,也沒有創造什么完整的教育理論,但他卻是一個偉大的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不管什么時候,馬修老師都是尊重、相信、理解、寬容他們的。的確,馬修老師真正站在了孩子的角度上,所以,孩子們犯的一切錯誤都是可以容忍的,都應該相信他們,給他們證明自己的機會。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余,我也得到了啟示:在我們的教學當中,應該看到學生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關鍵要看怎么去教育,怎么去挖掘孩子的天賦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的成長起來。
觀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從一開始的捉弄嘲笑與不屑一顧,到后來的愛戴支持與敬之如父。馬修以海納百川的胸襟一再忍讓,憑潤物無聲的關愛潛移默化,用動人心弦的音樂循循善誘,將一群放蕩不羈的少年引回正路。
構成全片的主要是對比。校長與馬修大相徑庭的教學,學生前后翻天覆地的改變,孩子們對校長和馬修截然相反的態度,無疑,造成這一切不同的,是愛。青少年常是“吃軟不吃硬”,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一味地鎮壓,迎來的不是第一個蒙東在沉默中的滅亡。就是第二個蒙東在沉默中的爆發???ldquo;以暴制暴”求取正義,雖然看似痛痛快快地解決了一時一地的小問題,但卻義言傳身教地教會了很多人不文明的表達方式,更可能激化問題雙方的矛盾,甚至挑起更惡劣的對抗情緒。綜上,以暴制暴的本質就是拳頭大就是硬道理,力量大就是正確。
然而縱然大家都懂以暴制暴只能招致以牙還牙,但還是少有人能做到以德報怨,仁愛待人。因為愛,是要付代價的。當選擇了愛,就必然招來傷害。校長的不理解與施壓,學生的懷疑和叛逆,不錯,愛可以帶來令人心顫的美麗,但隨之而來的必然是讓人心碎的過程。若那句泰戈爾的詩:“沒有經過地獄般的磨練,就沒有可以鍛造出天堂的力量。”一切痛苦不僅在奮斗中,其實更在愛與恨的抉擇中。選擇恨是一種本能,而選擇愛是一種本事。選擇恨帶來一時的滿足,選擇愛帶來長久的心安。
影片更是十分真實地展示了現實的殘酷。“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馬修,最后居然被辭退了,而兩面三刀的校長則將合唱團的功勞全部包攬。甚至差點獲得額外的獎金。我不由地想起那個恪盡職守的鞋匠格拉斯,他孜孜不倦地工作,對劣質鞋深惡痛疾,追求鞋子結實耐用,但,卻餓死了。難道是他的品質讓他死了嗎,斷乎不是,叫他死的乃是黑暗,但這黑暗的社會借著那良善的品格叫人無路可走,便更顯出了那黑暗真是黑暗!無疑,這兩者都批判了社會的黑暗,現實的殘酷,但我更看到,這是他們面對黑暗勢力發出的戰斗的檄文!“雖千萬人吾往矣!”若我幸運生于光明的社會,那便隨這皓月之輝散發我的米粒光華,默默無聞獻上一點愛:若我不幸生于黑暗的世界,也要“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絕,散發縱然只是將殘燈火的一點光亮。縱然星火不能燎原,縱然一點微光終將被歷史的車輪軋碾,我也愿做那被辭退的馬修,做那餓死的格拉斯。
我盼望這世界是美好,但我更知現實是殘酷。愛是一種立場,不是盲目不知后果地奮斗,而是終知必死而不后退的抗爭。
觀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今天,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叫《放牛班的春天》,里面寫了一群不守規矩,沒有教養的孩子,在一位失意的音樂家馬修的耐心指導下,脫胎換骨,變成了一個個乖巧懂事的可人兒。
電影中的校長,對孩子不僅沒有耐心,而且往往對犯了錯的孩子處以嚴酷的體罰,例如:將小孩關在密室里,無視這些孩子們的害怕,而新調來的馬修老師則完全不同,他對孩子充滿了愛心,對犯錯的孩子,也不是一位偏袒,而是給予他們一次又一次的機會。
在這部電影里,有許多感動人心的鏡頭。
鏡頭一馬修老師剛進這所學校時,很多同學都不服氣,花招百出地捉弄他,每到上課時間,同學們都吵吵鬧鬧的,在馬修老師去校長辦公室的時候,有一位同學,畫了一個馬修老師的頭像,給他的禿頭來了個特寫,正巧馬修老師回到了教師,他不但沒生氣,而且也給那位同學畫了一幅畫,因為那位同學鼻子上有一顆紅痣,所以馬修老師也給這顆紅痣來了一個特寫,變成了小丑頭像,惹得同學們哄堂大笑。
鏡頭二:在影片快結束時,馬修老師指揮全班合唱一曲,那個最有天賦的男孩因為犯了錯而晾在一邊,神情顯得十分寂寞。第一節音樂快結束時,馬修老師突然轉向那個男孩,那個男孩很驚訝,但更多的是驚喜,他出色成功地完成了這次演唱。如果是換成任何一位別的老師,同學們犯了錯誤,一定會不相信他們,而馬修老師卻給了他們許多機會。
我真想去那所學校里,成為馬修老師的一名學生。
一、不同階段放映不同的電影
事實上,不是每一部電影在給學生視覺享受的同時都能夠帶給學生心靈的震撼或者思考,因此,發揮電影在班級建設中的作用,首先要認真研究選取什么樣的電影。
一個新的班級,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剛組建班級的時候,通常需要他們思考這樣幾個問題:為什么我在這里,而不是在這座城市最好的學校里?現在,我在這里了,我要做什么?我要和我的老師及同學們建立一種什么樣的關系?事實上,提出這些問題是希望學生明白這么幾點:1.我所處的位置。勇敢面對我的過去,承認自己在過去的學習中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不要對自己有過分、盲目的自信。2.現在,我們有了一個全新的集體,我們要建立一個有凝聚力的集體。它能夠給我們信心,能夠讓我們為之奮斗,讓我們在這個集體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3.過去在學習上的失意,不代表將來的失敗,我們要在現實水平的基礎上,重建信心,為將來奮斗,絕不會為了一點點小小的困難就放棄。
因此,在新的班集體組建的初期,我們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重振球風》。在學生觀看完電影之后,再要求學生回憶電影中讓他們記憶最深刻的幾句臺詞。讓我們驚訝的是,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找到了老師希望他們重視的那幾句話。后來,學校要求每個班都要有一句班訓,學生竟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電影中的那句話:WE ARE MUSTANG.每當其他班的同學問起這句話的意思時,學生都會相視一笑,因為他們明白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它首先代表了一個集體,其次這個集體中的每一個人在最初的時候并不成功,最后在集體成員的堅持中,每個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體驗了成功。電影的結局讓每一位學生的血液沸騰:我們都可以成功,但是我們要奮斗,我們要在一個有戰斗力的集體中奮斗!于是,在最初組建新的班集體的過程中,學生比較快地進入角色,很快地融入集體當中,并且初步具備了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
高一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很快這個新集體迎來了學校的體育節以及年級籃球聯賽。在各種比賽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一些同學在參與集體活動的同時,更多的是為了展現自己的個人魅力,以至于在一些必須依靠集體才能完成的比賽中,班級并沒有取得預想的效果;而有一些同學,并不善于展現自己的能力,即使參加了一些活動,也沒有很積極地參與其中。針對這樣的現象,在活動期間,我們組織學生觀看電影《冰上奇跡》。這部電影為我們展示的就是一個集體真正成為團結的集體的過程。在看電影之前,我們并沒有說明為什么要組織大家看這場電影。電影結束之后,先讓學生思考幾分鐘,然后讓他們說說看到了什么。這部電影又一次讓師生的思想發生了碰撞,學生都記住了這句話:你胸前的那個名字遠遠比你背上的那個名字重要,因為胸前的名字代表集體,而背上的名字只是你自己。不用教師做過多的解釋,學生在電影和實踐中理解了團隊、合作的真正含義。這遠遠比僅僅依靠一個或者幾個同學的個人魅力贏得比賽更激動人心。
考試,是學校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而誠信,是學生正視考試的體現,也體現了學生的道德品質。學生都知道考試作弊的后果,但是有一些學生為了自己面子上過得去,或者是為了給家長一個交代,仍然在考試中作弊。為了讓學生真正體會作弊會給自己帶來什么,會給集體帶來什么,在舉行了相關的班會課并讓學生進行討論之后,我們還組織學生觀看電影《美少女拉拉隊》。觀看這部電影的目的很明確,就是作弊之后,你是否也會得到電影中那樣的讓人失落的結果?如果你曾經在某次或者某些考試中作弊,你是否有勇氣向電影中的主人翁那樣,有足夠的勇氣,面對自己的過失,勇于改正?在學生看完電影之后,再用其他教育方式加以輔助,讓電影中有教育意義的內容,真正內化到學生的內心。
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很緊張,因此,張弛有度的學習方式就很重要。在一段緊張的學習過后,可以選取一些以少年為主題的輕松喜劇給學生看,比如電影《小豬寶貝》《夏洛蒂的網》《搖滾青春》。而在看這些電影的過程中,有時能讓我們收獲一些意想不到的信息。比如,在看電影《搖滾青春》的時候,電影中的男女主角并沒有像學生想的那樣戀愛,學生就提出了疑問:為什么他們沒有相愛?這個提問讓我們意識到學生對純真的愛情是有很深的向往的,這就提示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要更關注學生的一些其實很簡單的、很純潔的想法,從而進行正確的引導。通過這部電影,學生感受到,高中生活中同學間的友誼比兩個人之間的愛情更讓人溫暖。而這樣的收獲是我們放電影之前所未曾預想到的。
高三的學習是艱苦的,在這個階段學生容易產生放棄的念頭,這個時候班主任工作的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宜選擇一些還原生活真實的電影,讓學生在電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也看到電影主人公艱辛的奮斗過程和成功結果。如《奔騰年代》《鐵拳男人》《足球女將》……它們都向學生講述了個人成功的例證。同時,電影中的故事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勵了學生,不少學生在看了電影之后都有了改變,變得堅忍。
為了讓學生學會做人、更具個人魅力,師生關系更加融洽,學習氛圍更和諧,有時候可以給學生看一些蘊含有為人處世內容的電影,或者在假期來臨的時候向學生推薦一些電影,如Take the Lead,《茜茜公主》《放牛班的春天》《心靈捕手》等。
二、選擇電影進行班級建設的一些注意事項
1.放映的時間。電影的放映時間應該選取典型的有教育性的時機,例如剛組建一個班集體的時候,校運會、藝術節、年級籃排球聯賽,各種大型考試之后等,能讓學生更好地把電影情節和現實生活對照起來,從而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
2.放映的內容和地點。在放映電影的時候,應盡可能選擇故事本身是有教育意義的,選擇能從各方面展示電影的各種特點的多媒體廳或者是多媒體教室。
3.老師在其中的作用。老師必須首先對要放映的電影有體會和想法,不能只想到這部電影是否對學生有教育作用;要選擇那些能感動老師、能引發老師思考的,才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其次,老師必須和學生一起看電影,不能因為老師事前看過了,而去做別的事情。因為在看電影的過程中,老師會發現與學生有共鳴的地方,更多的是發現學生的思考角度,從而能讓老師更好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最后,老師必須指導學生看電影。并不是每一部電影的每一個鏡頭和情節都是我們需要的,老師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有導向作用,或者在電影結束后有一個總結,把電影還原到現實生活中來。
4.適當地向學生介紹一些好電影??梢岳眉倨诘臅r間,向學生介紹一些好電影,更好地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