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犯罪心理學故事

犯罪心理學故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犯罪心理學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犯罪心理學故事

犯罪心理學故事范文第1篇

>> 女性犯罪的形成\特征及其預防 淺析女性犯罪及其預防對策 現代女性犯罪的特征剖析及預防控制 探析女性犯罪的原因及其預防 女性犯罪的預防建議 淺析女性犯罪 淺析女性犯罪問題 淺析女性犯罪的特征、原因及防控對策 女性性犯罪的心理成因及預防 淺議女性犯罪的預防與對策 農村女性犯罪的現狀、成因及預防 女性犯罪預防對策探析 女性犯罪的個體原因探析 關于女性犯罪的問題 我國女性性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及矯治對策 法律視角下的女性犯罪原因及預防對策 預防女性犯罪 構建和諧社會 青少年女性犯罪及其社會化的研究 白領女性犯罪研究 淺談當前女性犯罪的原因及對策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那些“凋零玫瑰”的故事2013年女性犯罪案例盤點

vi羅大華,劉邦惠.犯罪心理學新編[M].群眾出版社,2000:204.

vii邱國梁,等.女性違法犯罪[M].群眾出版社,1992:189.

viii:《論女性犯罪的原因及心理矯治》

ix李友霞:《論女性犯罪原因及預防》

x高銘暄,趙秉志.犯罪總論比較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94.

【參考文獻】

[1]高銘暄,趙秉志.犯罪總論比較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羅大華,劉邦惠.犯罪心理學新編[M].群眾出版社,2000.

[3]邱國梁,等.女性違法犯罪[M].群眾出版社,1992.

[4]吳滿峰.當代女性犯罪的社會學思考[D].福州大學,2002.

[5]謝亞平.論女性激情犯罪的社會學原因[D].曲阜師范大學,2011.

[6]王秋芙.女性犯罪若干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

犯罪心理學故事范文第2篇

美國一名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在全美選出50名成功人士,這些人都是在各自的行業中的精英、獲得過卓越的成就,同時又選出50個有犯罪記錄的人,心理學家分別給他們寫信,請他們談談母親的教育對自己的影響。

半個月后,心理學家收到大量回信,其中的兩封信很有意思,都是講述母親小時候給他們分蘋果的故事。一位來自加州鵜鶘灣監獄的囚犯,在信中這樣寫道:“小時候,有一次過圣誕節,媽媽拿來幾個蘋果,大小各不相同。我第一眼就看見中間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而且非常想要得到它。這時,媽媽卻把蘋果放在桌上,問我和弟弟約翰:你們想要哪一個?我剛想說自己想要那個大蘋果,這時約翰卻搶先說出了我想說的話。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p>

“于是,為了得到媽媽的表揚,我靈機一動,改口說道:‘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把大蘋果留給約翰吧!’媽媽聽了,果然非常高興,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勵給了我,約翰卻只拿到一個小蘋果。從此以后,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我會偽裝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不斷說謊。上中學時,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滿足自己的私欲,我會不擇手段,之后又學會打架、偷竊、吸毒、搶劫、殺人,直到現在,我被關進監獄終身監禁?!?/p>

一位來自白宮的著名人士是這樣寫的:“小時候,父親過生日,媽媽拿來幾個蘋果。我和弟弟們都爭著要大的,媽媽卻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說:‘很好,孩子們,你們都說了真心話,這個蘋果最大最紅也最好吃,誰都想得到它??蛇@個大蘋果只有一個,讓我們來做個比賽吧,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每人一塊,負責把它修剪好,誰干得最快最好,誰就有資格得到它!’”

“結果,我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我非常感謝媽媽,她讓我明白了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她一直這樣教育我們,在我們家,你想要什么好東西就要通過比賽來贏得,這很公平,你想得到什么,就必須為此付出努力和代價!”

犯罪心理學故事范文第3篇

關鍵詞:心理學教學;游戲法;故事法;案例分析法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一門學科,由于心理現象的復雜性與神秘性,心理學理論較抽象,難點較多。一方面,學生的好奇心強烈,迫切希望能了解這個“黑箱子”的內部機制;另一方面,學生更看重心理學的實用性,希望能運用課上所學知識來解決內心的困惑。

一.學情分析

一方面,小學教育班的學生對心理學產生極大的興趣,試圖通過系統的學習,揭開心理學的神秘面紗;一小部分學生希望了解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大部分學生對心理學有濃厚的興趣,也喜歡閱讀相關的心理學書籍,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然而,大部分的是非專業的心理學書籍,所獲得的知識是零散的、片面的,容易走進心理學的誤區。

另一方面,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個性開朗,性格活躍,學習積極性高,學習氣氛比較濃厚,課堂紀律良好。

二.教法分析

針對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現狀,我的課堂教學組織如下:

(一)激發學習興趣

一方面,講述一些心理學家的故事,譬如弗洛伊德、阿德勒、華生等科學家的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領略心理學的魅力;另一方面,講述一些心理學的理論應用來激發學生學習心理學的興趣,譬如,犯罪心理學、廣告心理學、消費心理學等分支學科在生活中的應用。通過初步的介紹,消除學生對心理學的一些認識誤區,譬如“學了心理學就能看穿別人的心理”、“心理學是偽科學”、“心理有問題的人才需要去心理咨詢”等。使其樹立對正確的心理學觀念,通過正反面對比,使學生對心理學產生更大的興趣。

(二)寓教于樂

如果把教學比作一曲樂章,那么 “起調”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勝、“終曲”余音繞梁的旋律是一種享受。我力求讓學生愉快地學習。我堅持“讓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而不是枯燥地死記硬背” 這種教學理念。

1.“起調”扣人心弦

課堂引入有時會做一些心理測試或者一些趣味測試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其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有時會講一些心理學家的故事,引入主題,既能讓學生提起學習興趣,也能讓學生了解心理學家的故事,擴展知識面;有時還會做一些腦筋急轉彎的題目,活躍其思維,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2.“主旋律”引人入勝

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一般來說,我會根據注意的規律來組織教學,通過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緊接著就是充分利用學生的有意注意來組織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采用游戲法、故事法、案例分析法等方式來組織教學。

我采用游戲法分析記憶技巧。通過記憶接力游戲,我采用小組競賽的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的參與感強,每個同學都為自己小組的榮譽而戰,使盡渾身解數,課堂氣氛活躍。游戲之后,參訪獲勝與戰敗的學生,向同學傳授記憶經驗,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之間交流經驗,讓學生進行總結,得出記憶的技巧。最后,由我進行補充、總結。這種教學形式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生的學習熱情高,學習效果顯著。

氣質類型理論抽象,氣質類型的特點也容易混淆,這就加大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因此,我采用故事法來突破這個難點。我繪聲繪色地描述了沖動魯莽的魯達、靈活多變的孫悟空、深思熟慮的林沖、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四個故事,結合故事講解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郁質四種氣質類型,讓學生通過故事中的人物特點來記憶四種氣質類型的特點,并把它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讓學生根據氣質類型特點來評選出本班的四種氣質類型的代表人物,從而加深學生對氣質類型的理解與記憶。

我通過“心理熱線”、“馬加爵事件”、“異往恐怖癥”、“強迫洗手癥”等案例以及“我怕貓貓狗狗”的視頻來組織教學,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案例來分析心理健康與心理異常的標準,采用觀看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初步了解心理咨詢的程序。通過案例分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案例分析,深入淺出,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易于學生理解。

3.“終曲”余音繞梁

通過游戲法、故事法、案例分析法來講解心理學的知識,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意猶未盡。平時,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我進行補充、完善的方法,讓學生回顧課堂的主要內容,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有時,我也采用小組競賽的形式,讓學生來復述課堂的主要內容,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樂在課外

我在課堂中穿插了一些有趣的心理學知識,譬如“羅森塔爾效應”、“首印效應”、“德西效應”、“酸葡萄心理等趣味心理學知識,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應用,既能讓學生親身體驗心理學的優越之處,也能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舉一反三,通過理解記憶,快樂地應用心理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小問題,真正做到樂在課外。

三、初見成效

犯罪心理學故事范文第4篇

(The Apartment)

導演:比利?懷爾德

主演:杰克?萊蒙/雪莉?麥克雷恩

出品:1960年

一個一心向上爬的公司職員為了巴結老板,不惜把自己居住的單身公寓借給老板用于,直至他發現與上司幽會的女孩子竟然是他愛上的電梯女郎之后,才重新思考到自己的人生尊嚴。影片受“黑色幽默”文藝思潮的影響,通過一個小職員的眼睛,揭示了當時美國社會的種種現象。男女主角把小人物的喜怒哀樂表演得惟妙惟肖。本片榮獲第3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5項大獎。

日落大道

(Sunset Boulevard)

導演:比利?威爾德

主演:威廉?霍爾登/葛洛麗亞?斯旺森

出品:1950年

好萊塢的日落大道邊,一個荒廢的豪宅的游泳池里發現了創作家卓伊利斯的尸體,故事就此展開,描寫了一位女明星,在電影默片時代過渡到有聲之后仍處在深深自戀之中,最后殺掉自己的“情夫”并瘋掉。影片由當時真的已過時的早期紅星葛洛麗亞?斯旺森主演,夸張中帶有辛辣,用冷酷的眼光徹底描寫人心丑陋的一面,是一部具有獨特風格的作品。后由韋伯改編成舞臺音樂劇。

我們的街道

導演:鄭吉永

主演:吳萬錫/

李善均/柳德煥

出品:2007年

連環殺人魔一般有模仿其他殺人魔的傾向,而且他們希望自己殺人的方式比原來的殺人者更加殘酷以此證明其優越感。按照犯罪心理學專家的說法,現在的殺人似乎不帶有目的,其殺人本身就是一個目的。本片講述一個村莊里有兩個殺人魔,一個是連環殺人魔,另一個是模仿他的殺人魔,通過他們之間的對決帶給觀眾一種緊張和恐怖的刺激。影片發展到后半部隨著兩個殺人魔之間關系的顯露,迎來一個觀眾無法想像的反轉。

魔法奇緣(Enchanted)

導演:凱文?利瑪

主演:艾米?亞當斯/帕特里克?德姆西

出品:2007年

經典的迪斯尼童話世界遭遇現代的紐約市。對于美麗可愛的吉塞爾公主來說,出生在動畫國度安大拉西亞的她,擁有一個完美公主應該具備的一切:美麗的容貌、純潔無瑕的心靈、動聽的嗓音、能夠與小動物交流的奇特本領。純真的她一如既往地相信美好的愛情才是生活的一切,再殘酷的現實,也不能折損她的信仰。雖然影片還是以那句童話故事最廣為人知的一句話結尾:從此以后,王子和公主過上幸福的生活,但是現實生活遠比邪惡的皇后復雜得多。

7天 (7days)

導演:元信延

主演:金允珍/金美淑/樸熙順

出品:2007年

勝率100%的冷血律師智妍,雖然以精湛的辯護實力備受矚目,但是作為女兒的媽媽卻顯得手忙腳亂。像其他父母一樣去參加女兒運動會的智妍,就在眨眼的工夫失去了女兒,女兒遭到了綁架。為救女兒智妍必須7天內把殺人犯鄭哲進救出來。7天流逝的時間對智妍來說仿佛定時炸彈,同時也讓觀眾屏住了呼吸。限時設定帶來的極度緊張和刺激以及結局的反轉都讓觀眾感受到了本片的最高魅力。

血腥巧克力

(Blood and Chocolate)

導演:卡特亞?馮?加尼爾

主演:安吉斯?布魯克納/休?丹希

出品:2007年

10年前,在遙遠偏僻的科羅拉多山脈,無助的小女孩薇薇安目睹了一伙兇殘的暴徒殺害了自己的家人。幸運的是,薇薇安神奇般地被一只狼救下并被帶到了叢林深處……長大成人的她已經是傳說中繁衍生息于中歐神秘地區的狼人家族中的一員,過著半人半獸般的生活。白日里,薇薇安在一家巧克力商店里上班,到了晚上,她則不得不在城里四處尋找各種午夜俱樂部來藏身以躲避狼人家族的騷擾……

追風箏的人

(The Kite Runner)

導演:馬克?福斯特

主演:克哈立德?阿布達拉/

艾哈邁德?可罕

出品:2007年

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仆人哈桑情同手足,兩人斗風箏也都是行家里手。在一次盛大的風箏大會上,他們一路過關斬將奪得冠軍。但是隨之而來的是阿米爾目睹了哈桑被一伙不良少年卻沒有勇氣站出來保護,再也無法面對哈桑的他找個借口把哈桑父子倆趕出了自家大門……許多年過去,阿米爾始終無法擺脫對哈桑的歉疚,于是回到故土贖罪,卻發現了一個驚天的謊言。兒時的噩夢再度上演,這一次阿米爾毅然選擇了勇敢。

荒野生存

(Into the Wild)

導演:西恩?潘

主演:埃米爾?赫斯基/

瑪西婭?蓋伊?哈登

出品:2007年

影片故事靈感來源于一起真實事件:1992年,品學兼優、身為運動健將的美國大學生克里斯托弗從艾默利大學畢業,面對前途無量的事業機會,他卻選擇了一條令身邊人匪夷所思的人生道路―拋家棄業,將自己兩萬四千美元的存款全部捐給慈善機構,離開一切現代文明,遠足阿拉斯加的荒蠻之地體驗生活,經歷了一段驚世駭俗的自我放逐過程。

初雪 (First Snow)

導演:韓相熙

主演:李俊基/宮崎葵

犯罪心理學故事范文第5篇

病理性說謊是一種長期頻繁說謊的行為,謊言內容具有幻想性且個體缺乏明顯的利益動機,目前它的診斷標準還未達成一致。病理性說謊者的神經生理和心理機制存在異常,目前還未見有效的藥物或心理治療方法。病理性說謊與某些精神障礙中的說謊行為容易混淆,需要進行謹慎區分。病理性說謊涉及違法犯罪時,給司法實踐帶來了挑戰,應予以更多關注。

【關鍵詞】

病理性說謊;幻想性謊語癖;精神障礙;人格障礙

說謊是一種與道德意義有關的行為,也是生活中常見的行為。說謊一方面具有某種社會功能,例如使人際交往更順利,另一方面也會產生負面效果,例如導致信譽喪失、甚至違法犯罪。病理性說謊是一種不同于一般說謊的精神障礙,病理性說謊者包括普通人,也不乏社會精英,但病理性說謊同樣給他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高風險,例如與親友、同事或雇主的關系破裂,使經濟狀況陷入困境,甚至與法律或有關行政部門發生沖突。在偵查、、審理和刑罰執行等司法實踐過程中,病理性說謊給案件偵查、司法精神鑒定、證人證言認定、罪犯矯正等方面帶來了困擾,因此值得我們給與更多關注。

1病理性說謊的定義和特點

1.1病理性說謊的定義

早在一個多世紀以前,精神病學文獻中就有關于病理性說謊的記錄。德國醫生Anton Delbruck于1891年第一次描述了該現象,他發現自己的某些病人說謊異常頻繁并建議將其劃分為特殊的類別,他使用幻想性謊語癖這一術語來定義這類病人。病理性說謊、幻想性謊語癖、謊言癖和病態說謊這些術語在現有文獻中會交替使用,但是所描述的是否為同一現象仍存在爭議。其中病理性說謊和幻想性謊語癖最常使用,已被視為同義詞。病理性說謊的定義目前未達成一致,最多被接受的定義由Healy和Hraly于1915年提出,即病理性說謊是指不能確診為精神病、智力低下或者癲癇的個體,頻繁、反復地持續多年(甚至終生)的說謊行為,他們的謊言內容廣泛而復雜,缺乏明顯的自身利益動機。

1.2病理性說謊的特點

精神醫生們通過臨床觀察和個案研究發現,病理性說謊與一般的說謊行為在說謊的動機、程度、頻率和內容等方面存在差異,核心差異是對謊言的辨認和控制能力。病理性說謊具有強迫性和沖動性,缺乏控制能力是其關鍵特征。例如病人報告說有種不得不說謊的感受,聽到謊言從自己嘴里冒出來后,才意識到自己說了謊。一般說謊有明確的動機,例如獲得經濟利益、增加人際吸引,或者避免擔責任、受懲罰等。病理性說謊的動機則非常模糊,沒有顯而易見的個人利益,似乎說謊本身就是目的。一般說謊涉及特定場合與事件,而病理性說謊涉及生活瑣事和重大事件,他們在任何場合都會說謊且異常頻繁。但過多說謊并不是診斷的必要標準,關鍵在于個體對說謊的覺察和控制能力。病理性說謊的內容雖具有一定現實基礎,但通常包含夸張、傳奇的情節,內容復雜而廣泛,其精心編排程度已遠超過所能獲利的必要程度。他們常把自己編排成出身名門、高學歷、受追捧的角色,或者編造一些不尋常的經歷,例如身患絕癥、家人慘死、曾經環游世界或殺人等。精神醫生從病人的親友、同事、雇主等處充分收集信息后,一般都能驗證這些故事并非屬實。

2病理性說謊與精神障礙的關系

病理性說謊在疾病的診斷和分類方面爭議最多,它是一種癥狀還是一種疾病,隸屬于某種精神障礙還是可以獨立分類,精神病學家尚未達成一致意見。病理性說謊容易和那些與欺騙行為有關的精神疾病和做作產生混淆,需進行謹慎區分。

2.1病理性說謊與妄想

病理性說謊與妄想應做嚴格區分。妄想不是故意欺騙,而是對錯誤感知的頑固信念,即呈現客觀證據也無法動搖或扭轉該信念,妄想常被視為精神分裂的一項癥狀。目前對病理性說謊者的現實檢驗能力存在分歧:一種觀點認為,患者存在現實檢驗能力的損傷,臨床觀察中他們對自己謊言的相信程度已近乎于妄想。另一種觀點認為,病人具有辨認能力,說謊行為是故意的;根據臨床經驗,若排除因使用酒精或其他精神活性物質引發的妄想,當病理性說謊者面對精神醫生反復、強烈的質疑和面質時,他們至少能夠部分承認自己所言非真,或者經常更改說過的話,而且他們在日常事務上具有良好的判斷力,甚至能夠擁有成功的事業,這表明他們具有相當程度的現實檢驗能力。

2.2病理性說謊與做作

做作,也稱為孟喬森綜合征,是指個體有意識地虛假報告、偽裝或者故意導致自己或他人(通常是其照顧對象,如兒童)出現某些疾病癥狀,并異常反復求醫的行為。而病理性說謊的內容更廣泛,不限于裝病和求醫方面。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V),已將它從做作的診斷標準中移除。

2.3病理性說謊與人格障礙

病理性說謊與人格障的關系探討最多,因為某些人格障礙的癥狀會涉及說謊行為,但也不一定具有病理性。病理性說謊可能單獨發生,也可能與某些人格障礙共病。病理性說謊與精神病態和人格障礙的關系最為密切,是其核心的臨床特征之一。精神病態屬于嚴重的人格障礙,主要表現在人際關系、情感、生活方式和行為這4個方面,特點包括自我中心、浮夸、欺詐、操縱他人、情感膚淺、沖動和感覺尋求等,患者容易違規則,且缺乏羞恥、內疚和懊悔感。ASPD與精神病態的區別在于,前者更注重行為,而后者尤其強調個體在情感和人際上的異常。雖然ASPD患者反復、持續說謊的部分原因是滿足某種內在需求,但主要目的是獲取外部利益。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自我同一性不穩定,對自己、他人、事物的態度極端且經常變動,具有情緒調節異常和慢性自殺的問題。自我同一性不成熟的狀態容易加深孤獨感,患者會因極度擔心被拋棄而對現實進行歪曲解釋。病理性說謊也有缺乏沖動控制的特點,但病因不符合上述解釋,也沒有慢性自殺癥狀。但是BPD患者為滿足自戀需求和提升自尊而說謊,是病理性說謊發展的關鍵,患者否認過去、理想化、價值貶低等防御機制,可能成為滋生病理性說謊的溫床。表演型人格障礙患者富于幻想、言行夸張且過分感情用事,他們極度想要得到關注,有時會以不切實際的想象補充事實。嚴重的個案中,說謊頻繁程度類似于病理性說謊。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為了獲得他人的贊賞和仰慕,也會經常編造一些自我膨脹的虛假故事。病理性說謊可能也存在類似動機,但在說謊目的明確程度上與二者有異。綜上所述,在評估說謊是否具有病理性質時,需要仔細考察患者對說謊的辨認和控制能力、說謊動機、社會功能損傷程度等。Dike等人建議將病理性說謊劃分為主型和亞型兩種,劃分依據是先前是否存在某些精神障礙導致頻繁說謊;或者根據它沖動性和強迫性的特點,將其相應地劃分到沖動控制障礙或強迫癥診斷分類中。雖然病理性說謊在診斷分類方面還有很多爭議,但獨立的分類會提升其研究關注度,對制定治療方案、評估治療效果也會更有利。

3病理性說謊的神經生理機制

目前對病理性說謊的神經生理機制的研究還很少,但此類研究十分重要,可以為鑒別診斷提供科學依據,也可為后續治療予以指導。現有研究表明,病理性說謊與生理因素有關,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King等人對72例幻想性謊語癖的研究發現,至少40%的個案存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異常,例如癲癇、異常腦電波、頭部外傷和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但是病理性說謊者不存在智力缺陷,其智商可達到或略低于正常人水平,言語智商顯著高于操作智商。病理性說謊者的大腦結構可能存在異常。Yang等人使用結構磁共振成像對10名病理性說謊者的研究結果發現,與人格障礙組(14人)和正常人對照組(20人)相比,病理性說謊者前額葉的眶額皮層、額下回和內側額葉皮層的白質體積增多了22%~36%,前額葉白質和灰質比值與對照組相比降低了36%~42%。研究者強調,說謊的神經生物學基礎非常復雜,還應考慮到神經回路,可能患者反復使用前額葉神經回路,形成了一種練習效應,最終導致腦形態的永久性改變。而前額葉區域白質的增多(灰質未減少),提升了前額皮層回路信息交換的速度,可能使個體傾向于維持病理性說謊的生活方式。因此,白質增多也許可以預測病理性說謊的傾向。病理性說謊者的腦功能可能存在異常。Pletti等人的研究發現,病理性說謊者的前額葉功能失調,他們具有認知神經方面的缺陷。Modell等人使用單光子發射斷層掃描技術,對一例病理性說謊者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與左側丘腦相比,患者右側丘腦的示蹤劑攝取比率顯著低于正常值,右側額下回的示蹤劑攝取比率也表現出一致性的降低。示蹤劑的顯著性降低表明血流量的相應減少,很可能致使右側丘腦半球的激活功能受損,從而引起部分傳入神經阻滯,影響它與同側前額葉的聯系。丘腦在情緒和行為調節方面具有廣泛作用,右側丘腦和右側前額葉激活水平降低,導致二者間的積極反饋回路不受抑制,也許可以解釋患者說謊行為的強迫性和沖動性癥狀,以及對刺激不恰當的行為和認知反應。雖然上述研究強調了前額葉的重要性,但應謹慎對待這些研究結果。因為目前對病理性說謊的定義還未達成一致,這會影響研究樣本的入組標準,可能使不同研究結果無法進行直接比較。而且現有研究數量較少,還不能提供充分的證據,來確定腦結構或腦功能的改變與病理性說謊之間的因果關系,這還需未來研究的繼續探索。

4病理性說謊的心理機制

目前對病理性說謊心理機制的實證研究不足,研究者們嘗試從不同的心理學理論視角來進行解釋。在人格方面,善于說謊的人具有自我中心、操縱性、喜愛交際的特點,但他們的社會化水平比常人低。病理性說謊具有神經質的特性。高神經質個體的負性情緒容易被激活,且難以進行自我調節。神經質還促進了“虛偽”這一人格特性的發展,Wiersma在臨床觀察中發現,幻想性謊語癖與神經質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極度的虛榮心、自負和自我中心主義。他的1項調查結果顯示,幻想性謊語癖和神經質個體,比正常人更多地表現出懶惰(活力低)、偶爾勤勉、情緒化、暴力、喜歡變化和經常更換職業的特點。King等人認為,病理性說謊背后的心理缺陷會影響認知功能,導致個體對“真實”這種抽象概念的信息加工存在缺陷;而缺乏“內疚”這種與說謊有關的負面情感,會致使個體形成冷酷、操縱他人、沖動甚至精神病態這些具有性的人格特質,造成人際功能的損傷。但也有證據表明,病理性說謊者在測謊測驗中,對說謊會表現出正常的內疚反應。病理性說謊的精神動力學解釋包括,心理防御策略、自我認同、早期親子關系不和諧等。病理性說謊可能是“心愿的精神障礙”,為了幫助個體逃避壓力情境,或對過去創傷、身體缺陷予以彌補?;孟胄灾e語癖常會出現在那些自我感脆弱和低自尊的個體中,也許是保護自我認同的一種策略,也避免低自尊帶來的不愉受。低自尊個體則傾向于采用退避、幻想、自責、合理化的消極應對方式。他們可能形成了假自體這種防御形式,其特點是理想化、追求完美、自感非凡、操縱性等,這與病理性說謊的部分癥狀十分吻合。假自體會導致低自尊、絕望、抑郁、自我隔離等消極后果,使個體難以發展出成熟的自我認同和良好的人際關系,其形成與個體童年早期過度卷入式的親子關系有關,兒童為了討好母親而屈從真實自我,這在青春期更為凸顯。

5病理性說謊的治療

病理性說謊一般被認為可以治療,但它給精神醫生和心理治療師帶來了挑戰,雙方在建立治療聯盟方面尤其困難。因為患者一般能夠進行正常生活,因此很少主動求醫、就診率低,多是在家人或法律的強制下被動開始治療;面對習慣性說謊的病人時,治療者也容易產生消極的反移情。病理性說謊治療模式的探討包括心理療法,例如精神動力學和認知行為療法;也包括藥物治療,例如建議使用抗抑郁藥物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治療說謊的強迫性,使用抗驚厥藥物治療說謊的沖動性。在治療效果上,仍缺乏實證數據的充分支持,雖然多數研究者提倡將心理和藥物治療方法相結合,但在具體使用哪些藥物和哪種治療方法上仍不明確。Modell等人曾嘗試用氟西汀、鋰和認知行為療法治療病理性說謊,但無顯著效果,不過這僅是1項研究的結果,整個治療過程的報告也不夠詳細。

6病理性說謊對司法實踐的影響

病理性說謊與犯罪行為之間具有相當程度的聯系,與之有關的犯罪通常包括詐騙、盜竊、偽造和剽竊等。與病理性說謊關系密切的精神病態、AS-PD和BPD,在罪犯群體中的患病率較高。在一般人群中精神病態者約占1%,而在罪犯中占15%~25%。精神病態型罪犯常涉及嚴重和殘忍的暴力犯罪,他們再犯率高、矯正效果差。根據美國康乃狄克州五所監獄的調查結果,39.5%的男犯和27.0%的女犯符合ASPD的診斷,12.9%的男犯和23.2%的女犯符合BPD的診斷。但是對病理性說謊的流行病學研究非常少,在普通人中的患病率還是未知。然而,有1項對1000例再犯青少年的研究結果表明,15%的男性和26%的女性青少年具有頻繁說謊的歷史,據保守估計,其中符合病理性說謊的有8~10人,即患病率接近1%。另外,25%的男性或女性患者會假裝生病,男性患者更可能觸及法律問題。病理性說謊涉及司法實踐時,對司法系統的工作人員影響廣泛,包括偵查人員、法官、精神衛生工作者、罪犯矯正工作者等,因此應予以重視。在案件偵查階段,病理性說謊可能影響偵查機關對犯罪事實的確認,消耗更多的人力和時間。他們供述的違法事件數量和嚴重程度,可能會遠超過客觀事實。例如,被司法精神鑒定為病理性說謊的一例盜竊犯嫌疑人,生動地描述了多次盜竊、打傷他人的行為等,但警察多方求證后,發現有些內容屬完全虛構。在案件審理階段,病理性說謊會給法官和律師帶來困擾。病理性說謊者可能會控告他人沒有實施過的罪行,或編排虛假信息作為證人證言。此時法官在判決其是否構成誣告罪或偽證罪之前,需要求助于司法精神鑒定專家。他們的受審能力也存在爭議,判斷受審能力的標準之一是,被告人能否與辯護律師充分合作以得到利己的辯護。病理性的說謊模式,使律師難以得到可靠的資料以采取恰當的辯護策略。在司法精神鑒定中,病理性說謊給鑒定專家帶來了挑戰。精神疾病司法鑒定的技術包括精神檢查、體格檢查、神經系統檢查、心理學檢查和其他輔助檢查方法。鑒定內容包括刑事責任能力、受審能力、服刑能力和性自衛能力等。精神檢查時,精神醫生可能因缺乏對病理性說謊的認知,而無法做出準確的診斷。心理檢查時,即使采用信效度較好的測量工具,也很難通過自陳量表獲得病理性說謊者的實情,因此可考慮他評方式。對病理性說謊者刑事責任能力的鑒定是重點,需要對其在實施犯罪時的辨認和控制能力進行判斷。病理性說謊者在受到強烈的質疑時,能夠部分承認自己的謊言,對日常生活事務有良好的判斷力,因此不能說他們完全喪失了辨認能力。但病理性說謊的強迫性和沖動性,可能使其自控能力減弱。病理性說謊很可能是一種人格障礙,而人格障礙在司法精神鑒定中,多數被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少數因明顯偏離正常而評定為限制責任能力,但民事行為能力、受審能力、服刑能力等一般無顯著影響。在刑罰執行階段,他們也是棘手的矯正或治療對象。在監獄服刑的病理性說謊者,其反復說謊的行為容易激怒他人,也使矯正工作者難以判斷實情,無法采取恰當的矯正措施,影響改造效果。若在醫院中,他們廣泛的謊言會影響病情診斷,由于缺乏治療動機、難以建立治療聯盟,也使治療進程控制和效果評估變得更加困難,因此他們的住院時間可能更長,占用更多司法領域的醫療資源。

7局限和展望

目前國內外對病理性說謊的研究還不充分,主要是個案報告和理論分析,實證數據不足。但現有研究表明,病理性說謊者前額葉的結構和功能,以及右側丘腦功能存在異常;其人格結構發生了更深刻的改變,認知和情感功能也存在異常,他們常使用不成熟的心理防御策略;在治療方面則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案。病理性說謊涉及違法犯罪時,給司法實踐帶來了困擾,尤其給司法精神鑒定專家帶來了挑戰。未來應加強相關病因學研究,亟需對病理性說謊達成統一的診斷標準。應增加病理性說謊的神經生理機制的研究,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科學依據。未來還要重視開發針對病理性說謊的測量工具,其中應包含測謊方式。Hare的精神病態檢核表(修訂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中就包含病理性說謊的條目。因此,PCL-R中的病理性說謊或詐騙/操控分數,常被研究者作為病理性說謊的篩選標準;或者使用DSM中人格障礙的不誠實/詐病條目作為診斷標準。但這些篩選標準畢竟不是有針對性的,可能與臨床觀察的病理性說謊癥狀存在差異。未來研究還應進一步明確病理性說謊與詐騙、盜竊、偽造和剽竊等犯罪行為的關聯程度,也許它可以作為風險因素之一,為此類犯罪的再犯風險評估做出貢獻。在治療方面,還需收集更多系統的實證數據,探討具體的治療方案,對可用藥物的種類、劑量也應進行更細致的研究。未來神經影像技術的新發現,也可能促進相應干預措施的發展。總之,我們在司法實踐中對病理性說謊的認識還太少,期待將來能夠在司法工作人員,尤其是司法精神鑒定專家的培訓中加入此方面內容,以期在司法實踐中提高病理性說謊的識別率、促進未來研究并幫助司法公正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林馳.論病理性謊言的司法精神病學鑒定[C].第五次全國法醫學術交流會論文集,1996:261-263

[2]馬娜,吳濤,王庫,等.大學生親子親和與自我同一性:孤獨感的中介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5(1):83-87

[3]周鑫.精神疾病與司法鑒定[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159-159

[4]陳曉,丁玲,高鑫.父母控制與初中生抑郁,危險行為的關系:神經質的中介效應[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5):780-784

[5]李崗,常向東.企業員工自尊水平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11):1650-1654

[6]王紹坤,楊波.國外精神病態罪犯的腦機制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11,19(2):202-208

[7]鄭瞻培.精神疾病司法鑒定實務[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41-45

[8]霍憲丹.司法鑒定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233-23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觉县| 依安县| 大化| 梁河县| 清水河县| 彭阳县| 高阳县| 文安县| 泽州县| 喀喇沁旗| 房山区| 安新县| 吴旗县| 靖边县| 察隅县| 正安县| 沙坪坝区| 岫岩| 达日县| 昂仁县| 乐业县| 疏附县| 庆阳市| 荥经县| 红安县| 乐安县| 方正县| 藁城市| 云梦县| 石河子市| 沾益县| 天门市| 尉犁县| 绍兴市| 乌兰浩特市| 广平县| 蒙自县| 高碑店市| 竹溪县| 高阳县| 巩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