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九年級歷史復習資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測試的目的:
9年級第一輪復習結束,為檢查復習情況,在4月26日進行了4月份月考,通過測試查漏補缺。以便進行第二輪復習。
二、試卷結構
⑴。試卷內容比例:中國近代史占45%左右,現代史占55%左右。
⑵。試卷題型比例:客觀性試題占40%,主觀性試題占 60 %.
⑶。試卷難易程度比例:
試卷容易題、中等難度題、較難題的比例6:3:1.下面我對9
三、數據統計分析
1.成績分析:
參考人數:11、 最高分: 55、 最低分:10、優秀率:27% 、 良好率:9% 及格率:46% 、平均分:37.2
2.試題難易程度分析
本試卷題量適中,難易程度適中,所用時間適中,符合歷史科考試標準,教材中的圖、表知識和探研性問題,滲透到選擇、材料分析和問答題中進行了考查。在注重考察歷史知識點的同時,也注重考察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試卷分析
第一題選擇題。本題的得分率為80%左右,出錯較多的是第2小題,出錯的原因是分析能力差。第5小題和第9小題。出錯的原因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記憶能力差。
非選題中的識圖題的得分率約為75%,出錯較多的是第14題。此題出錯的原因是學生缺乏思維拓展能力差。
第三題是材料解析題,本題得分率較低,約為50%左右,造成失分的重要原因是學生表達能力差。對于題目的理解存在問題。從答題情況看,多數同學都不能正確**誤的回答,或是回答比較片面。以后應該加強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五、改進措施
1、優秀學生的復習方法。
優秀學生的復習方法就是要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復習,形成自覺復習、主動復習、有效復習的習慣。在復習過程中,以教材為基礎,以基礎訓練及自主復習資料為復習陣地,進行系統地復習,同時要求學生按照課程標準的重點進行復習,提高復習效率。
2、強化學生的考試意識。強化學生考試意識目的在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考試習慣。讓學生形成審題、作答、檢查的考試模試,消除考試緊張心理,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鐘。
3、作好考前心理輔導。考試前,上一堂考試輔導課,講清考試的一般要求、消除緊張的一般方法、應試的一般方法、復習的一般方法等。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重教育教學質量。認真落實好教體局的各項工作任務,認真落實好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緊緊圍繞我校教學工作的奮斗目標,以教書育人為本,本著“夯實基礎,全面提高”的原則,全心全意抓好教育教學質量,認真開展好新課改教育教學深化工作,在做好七、八年級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狠抓九年級畢業班的教學與管理,強化九年級畢業生的學習意識。特制定本學期如下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1. 加強理論學習,認真落實好《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重師德師風建設;組織教師集中學習并重點落實《口口二中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口口二中課時、作業管理辦法》,《口口二中教師課堂常規》,《口口二中考試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進一步強化教師工作責任意識。
2. 加強業務知識學習,不失時機地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努力落實好新課改教學工作。青年教師要認真做好業務學習筆記,把提高自身業務能力放在首位。
3. 加強集體備課,重在新課改教學研究上下功夫。教導處適時組織優質課、示范課比賽活動,全校教師要認真評課,充分利用教研時間,反復探討我校新課改教學中的有效途徑,更好地為教學工作服務。
4. 學期中、學期末對教師的優秀教案、學生作業的批改、聽課記錄、教研組長活動記錄等進行評比,好的給予表揚獎勵并計入考核檔案。
5. 繼續強化上課六不準:①不準無教案上課;②不準帶手機上課;③不準課上課下吸煙;④不準坐著講課;⑤不準侮辱、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⑥不準課中隨便出入教室。教導處隨時對“六不準”進行檢查,并將檢查情況填入教師業務檔案。
6. 堅決制止亂辦班、亂訂學習資料,如有發現,學校按規定將嚴肅處理。
7. 適時組織教師到外地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通過學習找到自身的不足,同時也將開闊教師的教學視野,以利于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8.本學期要充分調動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班主任工作積極性,群策群力,發揮各階層合作精神,集中優勢完成好本學期教學工作。
二、主要工作及目標
1. 學期初(8月18日),教務處將適時組織召開年級組長、備課組長會議,安排部署學期教學工作。
2. 開學前,各教研組長依據教務處教學工作計劃,制定出本組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各備課組長根據本學科特點制定出學進度。年級組工作計劃、各備課組教學工作計劃及進度于8月22日(星期一)前上交到教務處。
3. 加強各教研組辦公秩序。要保證各辦公室有一個良好的辦公環境,辦公期間不許閑談,更不能大聲喧嘩,各組長要以身作則,更要做好組內的管理工作。學期末,評選優秀教研組長、優秀教研組時,各教研組的辦公秩序或好或差將作為重要的考核條件。
4. 加強各年級組、備課組隊伍的建設,活動要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各備課組長對本組的教研活動工作要有新思路、新突破,發揮組內成員的合作精神。
5. 七、八、九年級各任課教師,要重視對本班尖子生的培養與選拔,在教學中逐步明確目標,使其在班級中起到領頭雁的作用,乃至在全縣真正處于領先地位;同時,各班重后進生的思想教育,不歧視、不撒手,不遺余力地提高后進生成績。
6.七、八年級班主任,科任教師,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各學科進度在兩周內不要過快,讓學生跟得上,聽得懂,學得會;認真組織課堂紀律,重視思想教育工作;穩定好班級秩序,防止學生流失,每位教師一切服務于學生,讓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學習。
7.杜絕教師中“三亂”現象,即:亂收費、亂補課、亂訂復習資料。對違規教師實行一票否決,凡因此受到處理的教師,不參加任何形式的先進評選,情節嚴重的上報教體局。
8.在開足、開好各類課程的基礎上,認真組織“三課”、“兩操”活動,狠抓各種活動類課程的開展,為一年一次縣教研室舉辦的“中小學各類活動課大賽”活動奠定堅實基礎。
9. 認真落實好“備、講、輔、批、考”教學工作,各教研組切實做到“五統一”(即統一備課、統一進度、統一學案、統一作業、統一考試)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發揚相互團結協作精神,切不可單打獨斗。
10. 本學期加大對教案、作業的檢查力度。教案書寫工整、清楚,各欄目填寫齊全,決不能先講后補;作業布置適量、批改要及時,難易適中,教務處將隨時進行抽檢,一并和期中、期末的檢查做出總結。
11.各班級課前、課后繼續做好文明禮儀工作,上課前喊“上課、立、禮、坐”,或:“上課、同學們好、老師們好、坐”,課后喊“下課、老師再見”。
12、配合好縣教研室開展縣級以上的各學科競賽活動,期中考試后,我校在七、八、九三個年級開展學科競賽活動,通過舉辦競賽活動,培養和選拔尖子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參加縣教研室組織舉辦的各類學科的競賽奠定堅實基礎。
13. 向45分鐘要成績,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好45分鐘,課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是向導,課上不僅傳授給學生知識,更要傳授給學生學習方法,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注重培養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內容安排要科學合理,不能課內損失課外補,無度地給學生增加課外負擔,教師把所傳授的知識講精講透,減輕學生不必要的重復性學習,更好地發揮45分鐘效益。
14.組織安排好七、八、九年級的月考工作。七年級語文、數學、英語、八年級語文、數學、英語、物理由各備課組每兩周組織一次考試,通過考試來強化學生的學習意識。
15.本學期在期中考試后將進行教案、作業評比活動。
16. 任課教師要加強管理意識,強化對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任課教師對班級秩序負責,不能推卸給班主任,記好班級日志。
17. 畢業生工作。教育教學工作是我校的中心工作,而畢業生的升學工作又是我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體畢業班教師牢固樹立主人翁責任感,團結協作,目標一致,全心全意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畢業生升學工作是一項整體工程,每一位任課教師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做旁觀者。要竭盡全力做好畢業生教育教學工作。對于畢業生我們努力遵循“讓尖子生更尖,讓偏科生不偏”的原則。即:重點抓兩類學生,一是尖子生,一是邊緣上的偏科生。對尖子生要采取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課外輔導,可給他們補充一些有難度的題型;邊緣生是升學或多或少的關鍵,班主任及任課教師要相互配合,建立一整套的補救方法與措施。加大對各類學生的管理力度,爭取明年升學提到一個歷史新高度。
18. 堅決杜絕體罰和變相體罰現象,上課期間不許把犯錯誤的學生放在教室外,對待學生態度要和謁,工作要講方法,耐心細致地做好學生思想工作。
19. 本學期認真細致做好七、八、九年級的期中、期末考試工作,加強考試管理。每次考試有組織、有計劃,嚴肅考風考紀,統一排學生大榜。同時每次試后對各學科成績進行對比分析;適時召開家長座談會,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動態及學習情況。
20. 音、體、美三門課程是深受學生熱愛的學科,因此各任課教師按著學校的要求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教師課前5分鐘進入場地,課前、課后必須要清點人數。下課要聽鈴聲,不能出現在上課中教師隨意回辦公室、學生在操場自由活動的現象。決不能擅自把課推給班主任或讓學生自由活動,否則按漏課處理。按著教學進度寫好教案,教案內容要具體詳盡,不能粗枝大葉,教務處隨時組織聽課。
21. 教務處要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氛圍。待人和睦,處事公正。體現“多勞多酬、優勞優酬”的原則,充分發揮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
22. 教務處要健全和完善教學常規制度,規范檢查制度、考核制度和獎勵制度。
23. 各年級、各學科要加強質量分析工作,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一方面要做好各年級、各學科期中、期末教學質量分析,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師生問卷、座談等形式做好常態下教學質量的分析,為學校領導科學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
24. 加強對薄弱學科、薄弱教師和青年教師的指導和管理,要多聽課、多調研,以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為主,幫助尋找問題的癥結,從課堂教學入手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要求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每人每學期聽課不少于18節,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每人每學期聽課不少于15節,其他教師每人每學期聽課不少于12節。考核分取平均值,計入教師考核工作中。
25. 各備課組在辦公秩序、教研活動、教案書寫、作業批改、臨時性指派工作、響應學校號召等方面教務處有詳實的記錄,對表現突出的備課組進行表彰獎勵,并對各個成員給予加分,記入個人量化管理檔案。
26.備課組長做好病、事假教師的調課、代課工作,維護正常教學秩序。
27.減輕學生家庭作業負擔,作業要適量,數學、英語、語文不得超過25分鐘,物理化學不超過20分鐘,政治、歷史、地理、生物每科不得超過15分鐘,要留給學生自主支配鞏固知識的時間。
28.認真上好課間操,同時做好隊形隊列及跳繩、踢毽等有益于師生健康活動。
三、其它方面
1. 做好學籍管理、作息時間表、課程的編排及圖書室、實驗室
電教室、語音室、微機室的有關工作。
2. 組織安排學生的體育、衛生和生活管理工作。
在許多人看來歷史課教學一般就是教師講課時要求學生在書中勾出重點,考前印發復習資料,學生突擊記憶就可以得高分。這是應試教育的短視行為,是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行為。歷史新課程標準指出“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于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近年來教科書改革使課本內容更豐富,增加了大量原始資料,圖片,地圖等,使教科書閱讀更進一步增大,并且對閱讀的要求也進一步深化。如何引導學生閱讀已成為提高歷史課堂效率與效果的重要步驟。初中歷史閱讀教學不同于語文閱讀教學,它側重于對已閱讀的內容進行歸納和綜合,認識歷史事件的本質和前因后果,進行縱向和橫向比較,將知識各部分按一定邏輯順序歸納成系統的有機整體。基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歷史閱讀的重要性,我就歷史課內的閱讀教學談一些淺薄的看法。
一、整體感知,系統閱讀
1、指導學生認識和掌握歷史課本知識結構。每學期上新課之前就要引導學生讀目錄,了解課本有多少個主題,每一主題有哪幾課構成。從章節目錄閱讀到子目錄,弄清主題,章,節,目之間的關系,整體把握知識結構,找出問題的關鍵詞句、段落。每一節歷史課教學引導學生認識主欄中的“大字”是學習主要內容,必須反復閱讀,認真領會;“小字”是對大字內容的展開或補充,具體生動,也應該認真閱讀。此外,教材中的圖像,圖表和地圖,為“再現”歷史提供了一些形象資料,應加以注意。輔欄中的讀、看、寫、記、想、說、議等方面要結合實際,指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以優化學習過程。如世界歷史九年級(上)第四學習主題古代文明的交融,由兩課組成。這兩課標題正是點明了古代文明交融的兩種方式,一是掠奪戰爭,二是和平友好交流。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達到一定深度,除了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外,還要指導學生進一步分析和指出歷史事實、歷史現象或歷史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
2、指導學生認識和掌握歷史知識結構的基本特征。在講授歷史課中一定要教會學生認識歷史事件是由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結果五大要素構成,要在閱讀課文時注意把握這五要素,注意事件的主要內容或經過,注意事件的意義、性質、作用、影響、經驗教訓、成敗原因、評價等。要指導學生抓住歷史事件的原因、經過和結果,從經濟、政治、軍事、文化、民族問題、對外關系等多方面去分析解決問題。如講授《英國的新生》,指導學生抓住英國新生即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在閱讀課文時注意把握革命的原因、革命的經過和革命的結果三大版塊。再具體閱讀革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革命開始的標志是什么?從革命經過中又認識到革命的長期性和反復性。
二、方法多樣,形式靈活
學生在閱讀時容易胡子眉毛一把抓,閱讀紛繁雜亂,毫無重點。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和幫助,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激發閱讀的興趣,循序漸進。使學生從愿讀到會讀,最后上升到樂讀,真正享閱讀于一生。我認為初中歷史閱讀教學中可以采用以下四種方法指導閱讀:
1、略讀與速讀:通讀課文,大體感知教學內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篩選信息。
2、精讀與細讀:體會和推敲主要詞句的含義和作用,學習從多角度引導深入解讀課文,進行研究性閱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精讀細讀才能讀通讀透,否則就好比隔靴搔癢,徒勞無益。
3、.默讀與朗讀:對簡單的可以讓學生默讀。重要的段落可以讓學生朗讀。既可集體朗讀,又可分角色朗讀。對于難懂的詞,不認識的字可以及時指出和糾正。這兩種讀法相結合,既有學生活動,又有教師抽查,能使學生注意力集中。
4、提問與討論:在閱讀之前,適當創設一些難度適中的問題情景,可以誘發和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假如問題設計不當,就顯得呆板、直白,索然無味,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探究的熱情。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更要讓學生讀出問題。教師提問之后又可將學生前后四人組合分小組進行討論。通過相互交流,質疑啟發,深化理解。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要適時、適度地參與,要鼓勵思維的多向性和結論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多元的思維習慣。
閱讀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同時也是閱讀教學的主導者,要能動地有效點撥和開掘,要善于用自己的教學智慧點燃學生的智慧。“讀無定法”,“讀貴有法”。在歷史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閱讀內容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以達到閱讀的目的。在閱讀教學中應注意一下幾點:a讓學生養成勤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最淡的墨水勝過最強的記憶”法國思想家布韋認為“讀書不做記號等于不讀書。”初中學生不會作記號,有的是一字不勾畫,有的是全書勾畫。教師進行閱讀教學首先要指導學生作好課堂筆記。課堂筆記由三部分構成:即書上劃符號,書旁寫批注,本上寫筆記。要求學生備有紅筆或彩色筆專門用在課本上勾畫各種符號,備有作業本記一記板書,理清線索,抓住重點。b重視課前導語的閱讀指導,合理安排時間,控制閱讀進程。時間太長影響教學,也不利于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時間太短,來不及思考,閱讀只能流于形式。c注意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將歷史事件與現實熱點相結合,提高學生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