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紅樓夢賈母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要賈母是坐在賈氏家族的金字塔尖上,作為賈氏家族的標志性人物而存在的。賈母作為賈氏集團的代表,她不僅兒孫滿堂,福壽齊全,見多識廣,還應當在精神層面上代表著百年老號的賈氏集團的文化積淀和智慧風貌,所以出現于曹雪芹筆下的賈母是一個多才多藝的老太太,特別是《紅樓夢》中多次提到的賈母的養生之道,更充分表現出賈母的知識修養。
關鍵詞:《紅樓夢》 賈母 養生之道
中圖分類號:I206.2文獻標識碼:A
誠如紅學家王昆侖在《紅樓夢人物》中所言:“《紅樓夢》的確無愧于為集中反映中國封建社會上層組織的一部‘百科全書’。它能把古代中國封建社會核心――高級的宗法家庭的組織機構、變化情況、諸種矛盾,通過男女老少各種人物作具體而深刻的描寫,使人們看出它全部的真實面貌。”而在這眾多的紅樓人物之中,賈母是坐在賈氏家族的金字塔尖上,作為賈氏家族的標志性人物而存在的。賈母作為賈氏集團的代表,她不僅兒孫滿堂,福壽齊全,見多識廣,還應當在精神層面上代表著百年老號的賈氏集團的文化積淀和智慧風貌。因此,出現于曹雪芹筆下的賈母是一個多才多藝的老太太,她不但善于處理大家族長達八代人之間的人際關系,具有統領大家族的政治素質,還具備了飲食、音樂、繪畫、服裝等多方面的才能。特別是《紅樓夢》中多次提到的賈母的養生之道,更充分地表現出賈母的知識和才干。
賈母是榮國公長子賈代善的妻子,金陵世家史侯之女,賈赦與賈政之母。80歲的賈母在與賈家八代人的共同生活里,親眼見證了賈氏集團“金陵接駕”的榮耀,體會過“元妃省親”的顯赫,更深刻感受了賈氏集團世代積累的處世哲學和生活經驗。她所總結出來的養生之道是全面的、細致的、實用的,總括起來,分為如下四個方面:
一 飲食調理
專家一致認為《紅樓夢》是一本百科全書,是因為《紅樓夢》里的確有多方面的知識,僅就《紅樓夢》里的飲食來說,就夠讓人大開眼界的了:在賈家的食譜里,糕有“藕粉桂糖糕”“松穰鵝油卷”,羹有“蓮葉羹”,菜有“茄鲞”“糟鵝掌”“糟鵪鶉”,露有“木樨清露”和“玫瑰清露”,在這錦繡般的菜肴里,賈母卻保持著她的飲食原則:既不多吃、也不吃太油膩太甜膩的東西,如第四十一回云:
“丫鬟便去抬了兩張幾來,又端了兩個小捧盒。揭開看時,每個盒內兩樣:這盒內一樣是藕粉桂糖糕,一樣是松穰鵝油卷,那盒內一樣是一寸來大的小餃兒……賈母因問什么餡兒,婆子們忙回是螃蟹的。賈母聽了,皺眉說:‘這油膩膩的,誰吃這個!’那一樣是奶油炸的各色小面果,也不喜歡。”
又在第五十四回里,賈母看到元宵夜里預備下的夜宵,也說:
賈母笑道:“不是油膩膩的就是甜的。”鳳姐兒又忙道:“還有杏仁茶,只怕也甜。”賈母道:“倒是這個還罷了。”
賈母不吃那些“油膩膩的就是甜的”粥和糕點,而選擇了杏仁茶,說明她喜歡吃清淡的食物。杏仁茶又稱“杏酪”,顏色潔白,甜潤細膩,具有滋氣止咳的功效,杏仁本身又含有大量的各種脂類和微量元素,還有維生素E,可以很好養護人的肌膚,是當時清代宮廷和貴族家庭著名的養顏食物,所以賈母才選擇了它。而當賈母聽說鄉下貧窮的劉姥姥帶來了自家田里產的“棗子倭瓜并些野菜”時,非常高興地說:“我正想個地里現擷的瓜兒菜兒吃,外頭買的,不象你們田地里的好吃。”用現代人的健康標準來看,老年人的飲食應當清淡,少吃高脂、高鹽、高糖的食物,以避免對心腦血管造成的不良影響。所以賈母的不吃油膩和甜食、喜歡吃地里出的新鮮瓜菜、以杏仁茶為宵夜的飲食原則,可以有效地避開那些不良食物,并應合了《黃帝內經》中的“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的傳統飲食理論,完全符合中華傳統的養生之道。
賈母對飲茶也有講究,她不喝六安茶,只喝老君眉茶。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老君眉茶是新鮮的嫩茶芽尖,嫩葉上布滿毫毛,香氣沁人。老年人飲用這樣的茶,可以降低血液里的膽固醇,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對健康極為有利。而相對來說,六安茶是由春天生成的茶葉片制成,其中不含茶葉的嫩芽,味道也更濃郁,雖然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極強的助消化作用,但對于老年人來說,六安茶也許對胃腸會有一點刺激,老年人會感到不適,所以出于養生目的來說,老年人還是不吃這種茶的好,看來,賈母是具有茶葉的知識并深知六安茶和老君茶的區別,所以她選擇了適合于老年人的老君茶,而堅決不飲品性比較強硬的六安茶。
另外,賈母早晨要吃上貢的紅米熬成的細粥,吃酒時只“撕一兩點腿子來”,或就著“希嫩的野雞”下酒,她還認為“晚上吃面會窩心”,還不食生冷瓜果,不吃冷酒,不在外面風地里吃東西,這些飲食知識都表明賈母是一個注重飲食細節的人。從今天的養生學角度來看,賈母的這些見解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二 娛樂養生
賈母就是賈氏集團的軸心,也是這個大家族里最有凝聚力的人物,因為賈母喜歡熱鬧,“悶了時和這些孫子孫女兒頑笑一回”,所以王熙鳳時時記得給她安排各種各樣的借口聚會:比如生日、節日、來客、慶典等日子里,賈家的女眷都要在賈母身邊聚會,自由行樂,也自有一番歡樂情趣。所以在《紅樓夢》里,多次提到賈母參加的娛樂活動:有講故事、聽書、聽戲、行酒令、打牌、猜燈謎、游園、踏雪、賞花、逛廟等,如五十四回里有賈母聽書的場面:
“便有婆子帶了兩個門下常走的女先生兒進來,放兩張杌子在那一邊命他坐了”……賈母便問:“近來可有添些什么新書?”那兩個女先生兒回說道:“倒有一段新書,是殘唐五代的故事。”賈母問是何名,女先兒道:“叫做《鳳求鸞》。”賈母道:“這一個名字倒好。”
第四十一回里又有賈母聽戲的場面:
“只聽得簫管悠揚,笙笛并發,正值風清氣爽之時,那樂聲穿林度水而來,自然使人神怡心曠。寶玉先禁不住,拿起壺來斟了一杯,一口飲盡。”
從上面的情景可以看出,賈母對說書這種藝術形式是非常精通的,她熟知很多說書的故事版本,并知道寫故事腳本的套路。賈母也了解音樂對于人的健康的作用,她在行樂時都要求有音樂為伴。從古代的音樂養生理論來看,音樂確實具有明顯的調解人心情的作用,關于這一點,古人早就有了“五臟相音”學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將音樂的五音“角、徵、宮、商、羽”分屬于木、火、土、金、水,使五音與五臟相通,每一種韻律都對人體的一個臟器產生影響。賈母深知這個道理,所以她在宴會時常常要音樂相伴,以增添歡樂氣氛,如在第七十六回里寫出賈母月下聞笛的情景,這一首悠揚的笛聲飛揚在“明月清風,天空地凈”之下,“大家都肅然危坐,默默相賞”,果然帶來了“真令人煩心頓解,萬慮齊除”“開出心胸”的效果,讓聽者“稱贊不已”。看來賈母不但懂得音樂可以愉悅人心的道理,她還通曉音律,常常安排一些出奇不意的音樂演奏方式給大家聽。她懂得吃酒時的音樂要“隔著水聲才動聽”,還要“須得揀那曲譜越慢的吹來越好”,又在第五十四回的新春夜里“叫芳官唱一出《尋夢》,只提琴至管簫合,笙笛一概不用。”“叫葵官唱一出《惠明下書》,也不用抹臉,只用這兩出叫他們聽個疏異罷了。”這一曲清唱的效果一定是極好的,所以“眾人都鴉雀無聞”,薛姨媽忍不住夸稱道:“戲也看過幾百班,從沒見用簫管的。”就連最挑剔的黛玉也為老太太的音樂設計喝彩:“這笛子吹的有趣,到是助咱們的興趣了。”在如此的輕歌妙曲中生活著的賈母,身心整天浸泡于音樂的滋養之中,自然是延年益壽的了。
三 情緒調節
賈母雖然是賈氏集團的老壽星,是賈氏集團里最受追捧的人物,但生活里的賈母也會有難以排解的痛苦和煩惱,如林黛玉的母親賈敏的去世、迎春的去世、黛玉的去世、探春的遠嫁,都會讓這顆垂老的心生出悲傷,但賈母并沒有一直沉浸于悲傷之中,她哭過之后,還要過正常的生活,還在去尋找她的生活樂趣。所以在《紅樓夢》里,賈母生活里更多的是歡笑,是自得其樂的生活情趣,如在第五十回里,她突然冒雪來到大觀園里,興致勃勃地參觀孫兒們的賞梅詩會:
“賈母來至室中,先笑道:‘好俊梅花!你們也會樂,我來著了。’說著,李紈早命拿了一個大狼皮褥來鋪在當中。賈母坐了,因笑道:‘你們只管頑笑吃喝,我因為天短了,不敢睡中覺,抹了一回牌想起你們來了,我也來湊個趣兒。’”
賈母還在秋天桂花開的時候,“帶了王夫人鳳姐兼請薛姨媽等進園來”欣賞桂花,欣賞“河里的水又碧清”的風光,剝吃新出籠的大螃蟹;又在劉姥姥來探親的時候,說“我正想個積古的老人家說話兒,請了來我見一見”,和劉姥姥風趣對話,還在宴席上親自與劉姥姥劃酒令取樂。賈母這種好熱鬧好交往的性格說明她是性情豁達的人,她不像他的兒子賈赦那樣吃齋念佛,清心靜養,把自己封閉起來,而是懂得在與人的交往之中尋求歡樂,調節情緒,以求得安度晚年的養生效果。
四 藝術情調
同時,賈母還具有特別的藝術品位,她注重自己的生活環境,認真地布置自己的居室,讓自己的生活環境充滿了藝術情調:如在她的臥房里掛著色彩鮮艷的“仇十洲畫的《雙艷圖》”,她的花廳里擺設著珍貴的“慧繡”精品,清新脫俗,讓人稱贊不已:
“一色皆是紫檀透雕,嵌著大紅紗透繡花卉并草字詩詞的瓔珞。原來繡這瓔珞的也是個姑蘇女子,名喚慧娘。因他亦是書香宦門之家,他原精于書畫,不過偶然繡一兩件針線作耍,并非市賣之物。凡這屏上所繡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從雅,本來非一味濃艷匠工可比,每一枝花側皆用古人題此花之舊句,或詩詞歌賦不一,皆用黑絨繡出草字來,且字跡勾踢,轉折,輕重,連斷皆與筆草無異……賈母愛如珍寶,不入在請客各色陳設之內,只留在自己這邊,高興擺酒時賞玩。”
賈母也自稱“我最會收拾屋子的,”“如今讓我替你收拾,包管又大方又素凈”,特別是賈母關于“軟煙羅”的那段議論,更是清新脫俗:
賈母笑道:“那個軟煙羅只有四樣顏色:一樣雨過天晴,一樣秋香色,一樣松綠的,一樣就是銀紅的,若是做了帳子,糊了窗屜,遠遠的看著,就似煙霧一樣,所以叫作‘軟煙羅’。那銀紅的又叫作‘霞影紗’。”(四十回)
因看到黛玉的院子里都是竹影,賈母便讓選銀紅色的霞影紗來糊窗子:“這院子里又沒有個桃杏樹,這竹子已是綠的,再拿這綠紗糊上反不配。”
同時在第四十回里,賈母看到薛寶釵房間里“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土定瓶中供著數枝”,“床上只吊著青紗帳幔,衾褥也十分樸素”的太過素雅的擺設,也表示了一番頗有藝術品位的見解:“年輕的姑娘們,房里這樣素凈,也忌諱”,她讓鳳姐“你把那石頭盆景兒和那架紗桌屏,還有個墨煙凍石鼎,這三樣擺在這案上就夠了,再把那水墨字畫白綾帳子拿來,把這帳子也換了。”這說明賈母不但會按照人的性情來設計房中的擺設裝飾,更考慮到房里的擺設與心情的關系,認為太過素凈的擺設會給人造成一定的心理上的不良暗示,對人的健康有妨礙,所以才給薛寶釵換了帳子,添了擺設,以沖淡那太過素凈的氣氛。這種精細的用心,連窗紗的顏色與院子里的植物的顏色搭配都考慮到了,可見賈母的藝術情調之高,藝術修養之深,與她的生于侯門世家、嫁與金陵望族的身份十分相襯,也可以看出清代望族女性的修養。
綜上所述,可見這位生于盛世、長于末世的大家族女性家長的氣派和見識,她對政局洞若觀火,對人情了如指掌,她說話軟中帶剛,她處事練達得體,她懂得從天倫之樂里獲得健康之道,也懂得從大自然中獲取養生之法,更懂得通過飲食、音樂、說笑等方式保持心情的和諧,所以她的養生之道滲透著她對人生的參悟和她多年積累的文化品位。具有這樣全面的人生智慧的老人,是中國古代小說中惟一的典型,難怪專家要稱她為“古今中外一祖母”了。
參考文獻:
[1] 王榮泰:《名人養生》,杭州出版社,1997年版。
[2] 高語罕:《紅樓夢寶藏》,四川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3] 盧子龍:《中醫養生論》,香港盧氏中國針炙學院,2001年版。
這是賈、王情與恨情節的開端,也可謂他們情恨對陣的第一回合:賈是一見生情,心溢于言表,既以言語調戲,又有眼神勾留。王則明知對方邪念,隨機假意應付,心生厭惡,從容周旋。簡而言之,賈瑞有情,鳳姐無意。賈瑞是主動進攻,鳳姐是被動招架。
開弓沒有回頭箭。接下來,賈瑞便多次直奔榮府,偏都沒能遇見鳳姐,于是又派人去打聽鳳姐在家沒有。鳳姐聽到這個消息是怎樣反應的呢?她說:“這個畜生合該作死,看他來了怎么樣”。平兒也說:“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沒人倫的混仗東西。”鳳姐和平兒的話,反映出他倆對賈瑞的厭惡和痛恨。第11回便到此結束。
第12回開章,賈瑞第一個登場,直奔賈府而來,再次找到鳳姐。見面之后,“滿臉陪笑,連連問好”。在對鳳姐的說話中,不時語帶調戲,而聽了鳳姐的答話則又是幾乎“酥倒”,又是“喜的抓耳撓腮”,又是感到“越發撞到心坎上”。于是進而“由不得又往前湊了湊”,拉近兩人之間的距離。同時“覷眼看鳳姐的荷包”,又問“戴的什么戒指”,幾乎到了動手動腳的地步。于是鳳姐趁勢來了個“人約黃昏后”的設局。賈瑞聽了“如獲至寶,喜之不禁”,“忙忙的告辭而去,心內以為得手。”結果,自然是撲了個空。“一夜幾乎不曾凍死,”之后還被祖父打了三四十板,又罰餓著肚子跪在風里讀書,“其苦萬狀”。
這是賈王情與恨情節的發展,也是叔嫂情恨對陣的第二回合。賈是窮追不舍,意在必得。王在婉拒無效之后,無奈設下捉弄騙局。示以顏色,給予警告。
然而,此時的賈瑞,心依然未改,并沒有想到鳳姐在捉弄他。過了幾日,得了空,仍來找鳳姐兒,情更急,意更切。“鳳姐因見他自投羅網,少不得再尋別計,令他知改”,這才下了狠手,設局懲戒,然仍有望賈過而能改之意。
這一次,等待賈瑞的是“臊得無地可入”,嚇得“魂不附體”。寫了欠下一百兩銀的文契,“滿頭滿臉渾身皆是尿糞”。“自此雖滿心想著鳳姐,只不敢往榮府去了”。
這是賈王情和恨情節的,也是他們叔嫂情恨對陣的第三回合:賈不思悔改,繼續糾纏;王終出狠手,設局嚴懲。
以上是賈王叔嫂情與恨糾葛的全過程。至此,這個情恨糾葛是怎樣的性質,當事雙方誰是誰非,應該不難作出結論。根據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來評判,這是一樁典型性騷擾案例。賈主動調情,不到黃河心不死,王被動回避,樹欲靜而風不止。過錯責任全在賈瑞一方,鳳姐言語舉止并無疵瑕。王面對賈的步步緊逼,得寸進尺,雖再三婉拒仍不能解脫,這才設下首次捉弄騙局。而賈雖受苦楚,仍不思改,依舊三番五次打上門去,必欲得手而后快。王這時才狠下心來,再設懲戒圈套。由此可見,王對賈調戲騷擾的卑劣行徑的防守反應和對策,應該說還是有禮有節,把握有度。在他們對陣的三個回合中,王先是猜透了賈的邪念,虛意周旋,隨即借故脫身,給賈保留了顏面,望其自我收斂。次則見賈更加放肆,騷擾不止,這才設下約會騙局,給予輕微懲戒,令其回心轉意。最后見賈堅不悔改,死心踏地,這才狠出重拳,布置懲戒圈套,斷其癡心忘想。
事實是賈之相思在前,且騷擾舉止步步升級;而王之設局在后,其懲戒力度相應遞增。王之設局非為引賈相思,而是懲賈邪念。前因后果,是非分明。賈的騷擾行為既違背人倫,又觸犯刑律。王的應對舉措則屬自我保護,正當防衛。且不說生活在男女授受不親嚴格道德規范的大清王朝,即使處于寬容開放有加的當今社會,這種小叔子對嫂嫂的非分之念,騷擾之行,也是人情世理所不容的。賈的行為不僅應受到道德層面的譴責,也合宜追究法律責任。
因此,回目之“王熙鳳毒設相思局”這句話明顯顛倒了因果,混淆了是非,違背事實,有失公允,有偏坦賈瑞之嫌,苛責鳳姐之弊。王熙鳳固然生性狠毒,劣跡不少,但在這件事上,板子不該打在她的屁股上。除非你以她逆來順受,屈從就范,滿足賈瑞要求,叔嫂勾搭通奸為愿也。
再說,賈瑞受此作弄懲戒,挨凍、受驚、丟臉、欠債,那是怎樣的狼狽不堪,又是怎樣的精神煎熬。所以回去以后,“不覺得了一病。心內發膨脹,口內無滋味,腳下如綿,眼中似醋,黑夜發燒,白晝常倦,下溺連精,嗽痰帶血。”但仍相思難禁,念念不忘鳳姐。這就引出了下邊跛足道人帶來風月寶鑒給賈瑞治病,賈瑞思無度,終致身亡的情節。賈之死也,乃自做自受的結果罷了。
回目之“賈天祥王熙鳳風月鑒”這句話,僅看字面,不明就里,不如直言賈思其行與其果,直快而了然。
劉姥姥和賈母是《紅樓夢》中一對鮮活生動、獨具個性的藝術形象,在小說布局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賈母在賈家至高無上的地位、劉姥姥的幾進榮國府都使得這兩個人物成為了貫穿全書的重要線索。賈母,又稱史太君,娘家姓史,也是四大家族之一。賈母是賈府的最高權位者。她是賈寶玉的祖母,也是林黛玉的外祖母。劉姥姥藏精于拙,裝傻扮愚,見風使舵,插科打諢,博得賈府上下的歡心,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不過她還有中國普通老百姓所與生俱來的處世美德。兩個藝術形象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一、賈母生活的奢華富貴與劉姥姥生活的艱苦貧窮
賈母是賈氏家族的“寶塔尖”,她地位尊貴,身世顯赫,并且對于所擁有的權威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同時她又慈祥、通達、有遠見、有理性。她是賈府這一封建家族的“龍頭拐杖”,既代表著家族的最高權力,也維護著家族的存亡發展,在賈府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賈母福壽雙全,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她有滿堂的兒子、媳婦、孫子、孫女、重孫女、重孫媳婦孝敬她;有數不完認不清的丫環、婆子、小廝服侍她。特別是掌家的孫媳婦王熙鳳千方百計地孝順她、迎合她,使賈母盡情享樂。賈母的八十壽辰,正日子是八月初三,從七月二十八就開始在榮、寧兩府齊開筵宴,直到八月初五,整整七日。熱鬧豪華,非往日家慶活動所比,顯示了這位太夫人的尊榮。
劉姥姥是《紅樓夢》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劉姥姥的形象特征可用三個字來概括,即智、義、樸。她心地善良、頭腦靈活、大智若愚、風趣幽默、隨機應變、見義勇為,善于應酬又不失質樸,知恩圖報而不辭勞苦。她的言談舉止,始終不脫自己的本色,是個閱歷豐富、聰明機智的莊稼人。劉姥姥是貧窮的鄉村老嫗,她始終以貧窮莊稼人的身份出現。她三進榮國府,其言談舉止都明顯地帶著貧窮農民樸實的特征。作者通過她的眼睛,從儉樸的角度出發,以她所熟悉的農家田舍,對比賈家的雕梁畫棟,富麗堂皇,襯托出封建貴族家庭的豪華,顯示出天壤之別的貧富懸殊!她在生活拮據的情況下來到賈府,將“乞討”式的探親展現得淋漓盡致。賈母與劉姥姥的生活水平可謂是天上豪華奢侈的宴會與地下忍饑挨餓的旱區。兩個高齡的老人最不同的其實就是她們兩人的“命運”。
二、賈母的德才兼備與劉姥姥的知理識趣
賈母是一個詩禮簪纓之族的貴夫人。她見多識廣,很有修養。她初嫁到賈府時,正是榮國府的鼎盛之時,曾躬逢幾次金陵接駕的盛典。元宵節,賈母點戲,一出《尋夢》、一出《下書》,吩咐只用簫和笙笛。同是貴夫人的薛姨媽甚為驚奇,說:“實在戲也看過幾百班,從沒見過只用簫管的。”賈母卻認為沒什么稀奇,只是在個人講究罷了。可見賈母對藝術的賞鑒,是很清雅脫俗的。
劉姥姥第一次出場是在《紅樓夢》第六回。一開始曹雪芹就說她是“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個人家。”劉姥姥久經世故,知理識趣,頗知眉眼高低,見識自好,又善于辭令,隨機應變,大智若愚,著實有一番機智。劉姥姥一出場就顯得見識不凡,比那務農為業只會唉聲嘆氣的女婿狗兒強得多了。劉姥姥由于慧眼識人,走出了一條有特色的“求生”之路。她與鳳姐、鴛鴦合謀出“洋相”,主動扮演逗人開心的滑稽角色。體現了她的機智幽默。劉姥姥心里明白,這只不過是逢場作戲,沒有什么可丟臉的,既然能給大家帶來愉快,并因而獲得賈府上下的好感,又何樂而不為呢?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劉姥姥才識之高妙。賈母和劉姥姥身份地位上的差別注定了兩位經歷豐富的老人有各自的生存智慧。大家高貴和鄉村老婦之間智慧的不同不可以說誰高誰低,只是她們都在用一生的經歷詮釋自己的智慧。
三、賈母與劉姥姥形象比較
賈母是一個懂世故而不弄世故的一家之主形象。劉姥姥是一個閱歷豐富、聰明機智的莊稼人的形象。兩者無論在性格特點還是身份背景,文化背景上都有一定的差別。但賈母的富貴老祖宗形象和劉姥姥的鄉下人形象看似毫無相似,但其實在巨大差異的背后仍有著互證互照。劉姥姥與賈母互證互照,全在于從貧、富兩面照應中國傳統女性。也就是說劉姥姥之于巧姐,是對賈母視寶玉為“命根子”的詮釋和展開,即:賈母并非只是一種祖母對后世子孫的溺愛,就其現實性而言,是對母性的極端抽象,使人們看到母性舔犢的極致。而賈母這種極致又從劉姥姥救巧姐的行為里寫出。劉姥姥祖孫起于社會底層,賈母祖孫起于貴族階層,從社會現實上、下兩方面,演示出母性襟懷。之所以如此,兩者形象也為人們津津樂道。
綜上所述,《紅樓夢》中賈母與劉姥姥的形象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紅樓夢》之前的敘事文學給我們提供的較有影響的女性形象基本上是少女或。然而,劉姥姥和賈母《紅樓夢》中是一對鮮活生動、獨具個性的藝術形象,不僅在小說布局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還豐富了文學中老年女性的形象。兩個高齡的老人從一群年輕的子孫中成功出挑,引人注目,這是兩個形象的成功,也是名著《紅樓夢》形象塑造成功的另一個展現。
參考文獻:
[1]曹雪芹.紅樓夢[M].濟南:齊魯書社,1994.
[2]何紅梅.紅樓女性[M].北京:中華書局,2006.
[3]王昆侖.紅樓夢人物論[M].長沙:岳麓書社,2010.
事難求全,人們做事總喜歡追求完美,這不是錯,但現實總給我們瑕疵的存在。《紅樓夢》中就常有這樣的場景。賈母中秋賞月,不見子女,回想起往年中秋節,老爺們不在家,請姨太太賞月倒也熱鬧。今年老爺們都在,可李紈、寶琴、鳳姐她們卻不在。想想每年不是這個不在就是那個不在。真是月圓人不圓。夜深了,只有探春一個人陪伴在身邊。可一想明年探春遠嫁。這中秋團圓夜,何時能全呀?其實,花月全開月未圓的時候,往往是最美的時候。人也一樣,不要去苛求完美。正所謂:士若求全何所樂?
感恩,《紅樓夢》中感恩的例子太多了。賈母就曾說過“在咱們家,奶過爺兒、哥兒的媽媽們,可是比主子都體面呢”一個封建官僚家庭,能夠如此的對待下人,提倡感恩,確實是難能可貴。然而,更可貴的是劉姥姥感恩賈府,賈府落難時伸出援助之手。榮寧二府被抄,劉姥姥帶著板兒探監。得知巧姐被拐賣到秦淮河,劉姥姥豁出老命,把省吃儉用一輩子的的積蓄都拿出來。一個老太太,帶著個半大不小的孩子。一路上饑餐渴飲,風塵仆仆。劉姥姥的感恩,不是強者對弱者的投桃報李。而是弱者對弱者的結草銜環。這份感恩更感人,這便是人性的偉大。賈母感恩襲人,給她加工錢,王夫人感恩金釧兒,提攜了她妹妹。可是今天,這種大義少有,處處是忘恩負義,見風使舵。真是人心不古!
懺悔,《紅樓夢》包含懺悔精神。如鳳姐誤解平兒,將其怒打。可事后感念平兒平日里的好,心生懺悔。尤三姐被二姐調侃嫁給寶玉時,也自愧過去的不檢點,并且自此改邪歸正,書中說:“真真是換了個人”。在湘蓮索要定婚信物時,尤三姐自刎而死,這復雜情感的背后,更多的是對愛情的忠貞和自己過去的懺悔。呆霸王薛蟠曾戲弄柳湘蓮,一波三折后與賈璉、湘蓮同桌吃飯時,也悔過自己酒后戲弄湘蓮實屬不該,在湘蓮出家時哭的淚如雨下。今天,我們對日本懷著很復雜的心態,痛恨他,卻不得不敬佩他。的確,福島核事故,日本首相菅直人敢于懺悔,并引咎辭職。一個沒有懺悔精神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同時一個有懺悔精神的民族也是可怕的民族。
重孝,《紅樓夢》中一直倡導孝道,借寶琴描寫賈家隆重祭祖的場景。而且賈家全家都很尊重賈母,外出遠門回來都要去拜見賈母。節日或平常時不時都要給賈母請安。就連賈珍、賈蓉這些品行敗壞的人,對賈母也是畢恭畢敬。賈政便是個大孝子,除夕節猜燈謎。他煞費苦心,賈母出的謎,他假裝猜不出。他出的謎,暗示給寶玉,由寶玉告訴賈母。這樣一來,眾人連連夸賈母聰慧,更讓賈母歡心。為人子女,真是用心良苦!探春為人精明強干,改革大觀園,打破“大鍋飯”承包給個人,足見她能力超群。但在對待生母上,他竟當著趙姨娘的面說自己眼中只有老爺、太太,不認趙姨娘。這當中雖說有封建禮教影響,但卻成了詬病探春不孝。
關懷,《紅樓夢》中,處處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懷。上元節寶玉找丫鬟,結果鴛鴦、襲人榻上聊天沒去打擾。賈母關心唱戲的累,讓歇會吃碗元宵。黛玉、湘云關懷岫煙,岫煙當棉衣,生活不容易。紫鵑關懷黛玉,不止一次為她和寶玉的事盡力。芳官關心,為五兒找活。蔣玉菡關心寶玉,冒著危險搭救寶玉。鳳姐千秋,賈璉通奸被抓卻累及平兒。平兒挨了打,她本是個收作“房內人”的丫鬟,但李紈、寶釵、賈母等先后都來關懷。主仆之間、奴仆之間相互關心的例子不勝枚舉。可是我們今天,人與人之間缺乏關懷,別說是噓寒問暖,已然見死不救了,廣州小悅悅事件,太湖游船事件。社會的冷漠正在殺死每個活著的中國人的心。
聽父輩說,君山銀針就是“老君眉”。所以每年春天都要買幾兩喝。隨意翻看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紅樓夢鑒賞辭典》說:“老君眉”即湖南洞庭湖的君山所產的毛尖茶。光緒《巴陵縣志》卷七《輿地志?物產》:“巴陵君山產茶,嫩綠似蓮心,歲以充貢。君山貢茶自國朝乾隆四十六年始,每歲貢十八斤,谷雨前知縣遣人監山僧采制一旗一槍,白毛茸然,俗稱白毛尖。”由于這種毛尖茶是君山所產,外形如老人的長眉,帶有增壽之意,特別受到老人們的喜愛。
多年前,看到美食家、史學家逯耀東在《茶香滿紙》的《賈母不吃六安茶妙玉更奉老君眉》說:“至于老君眉,莊晚芳《中國名茶》認為即君山銀針……1988年我游洞庭湖登岳陽樓,曾于君山飲此茶。”所以,茶友們問我“老君眉”時,就告訴他們這些。
可是,86版的《紅樓夢》電視劇民俗指導、民俗學家、紅學家鄧云鄉先生,對“老君眉”又有兩種說法:其一,在《紅樓識小錄》的《吃茶》說:“妙玉說是‘老君眉’。此名不見《茶譜》,似即‘珍眉’中之極細者,名‘銀毫’,乃婺源、屯溪綠茶中之最細者。”其二。在《云鄉叢稿》的《紅樓茶事》說:“‘老君眉’是紅茶的一種,近人徐珂《清稗類鈔》‘茶肆品茶’條云:茶肆所售之茶,有紅茶、綠茶兩大別。紅者日烏龍、日壽眉、日紅梅i綠者日雨前、日明前、日本山……所說紅茶中的‘壽眉’。就是‘老君眉’。”
鄧先生把一個“老君眉”說成兩種茶,一紅一綠、又紅又綠的,我想一定有鄧先生的道理。從此,改弦更張,我又改喝鄧先生說的其一,買鄧先生說的綠茶銀毫(即老君眉?),想起賈母在“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櫳翠庵品的茶,喝綠茶挺好的;看到鄧先生其二,就又跑到北京馬連道茶城,貢眉、壽眉都有,我都買了幾兩。熟識的賣茶人邊拿邊笑,好像知道我是受了《紅樓夢》的“病”了!
2005年馮其庸先生在畢生研究《紅樓夢》的集大成之作《瓜飯樓重校評批》中說:“‘老君眉’,亦安徽名茶,產于六安,葉細長,有白毫,今尚產,予曾喝過。”馮先生不僅是紅學名宿,還是我心儀已久的紫砂壺收藏、鑒賞大家,品茶鑒茶當不在話下。我又托六安茶友,按馮老說的“老君眉”買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