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新材料產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新材料,是指新近發展的或正在研發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傳統材料更為優異的性能和特殊功能;或采用新技術(工藝、裝備),使傳統材料性能有明顯提高或產生新功能的材料;一般認為滿足高技術產業發展需要的一些關鍵材料也屬于新材料的范疇?!靶虏牧袭a業”,包括新材料及其相關產品和技術裝備,具體涵蓋新材料本身形成的產業、新材料技術及其裝備制造業、傳統材料技術提升的產業等。與傳統材料產業相比,新材料產業具有技術高度密集、研究與開發投入高、產品的附加值高、生產與市場的國際性強以及應用范圍廣、發展前景好等特點,其研發水平及產業化規模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實力的重要標志,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新材料產業的發展。
21世紀科技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新材料的研制和應用。新材料的研究,是人類對物質性質認識和應用向更深層次的進軍。新材料主要有傳統材料革新和新型材料的推出構成,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新材料與傳統材料產業結合日益緊密,產業結構呈現出橫向擴散的特點。按照應用領域來分,一般把新材料歸為以下幾大類:信息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汽車材料、超導材料與技術、稀土材料、新型鋼鐵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生態環境材料。世界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飛速發展,對新材料需求日益增長,新材料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先導產業,是各國產業競爭的焦點。
新材料產業是江蘇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領域。近年來,全省新材料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09年,江蘇新材料產業產值增長22%,擁有江陰、蘇州、無錫、南京、南通、揚州、連云港等18個新材料產業基地。目前省內新材料企業數、產品數和產業基地數均居全國第一;且新材料產業規模快速增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集聚開始呈現,創新體系逐步形成。但從總體上看,江蘇新材料產業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規模化生產程度不高,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不多。面對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嚴峻挑戰,必須加快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推動新材料產業的快速發展,提高新材料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一是加強自主創新平臺建設。圍繞新材料重點產業基地和園區以及重點領域,依托現有的共性技術平臺等研究機構,建立新材料產業培訓、性能設計與分析、產品測試等公共服務平臺,推動新材料產業基地建設和企業技術創新。二是加快提升產業基地水平。充分發揮基地的集聚、孵化和輻射作用,有效地整合資本、人才、技術等要素,建立垂直分工、合理布局的集群化產業體系。三是積極發展壯大優勢企業。培育行業首企,壯大產業規模。四是努力構筑人才高地。提升引才層次,擴大引才規模,2009年,江蘇開展“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劃”,共有265名高層次人才引入資助名單,資助個人總金額達2.3億元,其中包括新材料產業領域的人才,我們優化創業氛圍,給他們提供良好的環境。五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運用新材料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促進新材料領域的課題研究。鼓勵優先使用新材料,推動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
[關鍵詞] 新材料產業;SWOT分析;建議
[中圖分類號] F40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0037(2017)4-24-3
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aterials Industry in Jilin Province
Wang Lei Yang Chunli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7)
Abstract: The world p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technological industry oriented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new materials industry occupies a pivotal position in emerging insudtry.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new materials industry in Jilin Province was analyzed in the form of SWOT analysis, and relate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It is hoped that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produces certain realistic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ment acceleration of new materials industry in Jilin Province.
Key words: new material industry; SWOT analysis; suggestions
新材料a業的發展已經成為衡量各地區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吉林省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省、工業大省,為實現經濟的振興,就必須重視新材料產業的發展,結合本省省情,充分發揮資源豐富的優勢,采取行之有效的對策與措施,促進吉林省的經濟發展。
1 我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自1956年新材料的奠基開始,在我國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新材料產業邁入正軌,逐步成熟。
自2010年以來,我國新材料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圖1展示了在這段期間我國新材料產業規模的發展情況。“十一五”期間,我國新材料產業處于初級階段,我國政府積極投入資金并進行政策的扶持對新材料產業進行拓建,新材料產業的市場規模發展迅速[1]。“十二五”期間,我國的光伏材料、超硬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產業產能居世界前列。半導體照明產業初步形成了從上游外延材料生產與芯片制造、中游器件封裝到下游集成應用的比較完整的研發與產業體系?!笆濉币詠?,我國高度重視新材料產業的發展,著力解決鋼鐵、石化等基礎材料存在的產能過剩、產業結構不合理、產品低端等問題,并積極引導高端材料發展。
表1表明我國新材料產業基地為“東部沿海集聚,中西部特色發展”的空間格局。具體如下:新材料基地占總體最多的為江蘇省,其次為河北、山東、浙江、廣東、四川等,東北地區屬于新材料產業基地數量相對較少地區。
2 吉林省新材料產業的發展現狀SWOT分析
吉林省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市場需求,然而吉林省的科研人才、研發資金、企業管理經驗等重要因素相對其它相對成熟省份而言還有提升空間?!笆濉币詠?,吉林省政府緊跟國家的政策,依托自身優勢,積極進行產業轉型[2]。
2.1 優勢分析
第一,工業產業為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建立基礎。吉林省工業在“投資拉動”等戰略的推動下,工業企業盈利能力不斷增強,如表2,工業企業在五項主要經濟指標中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強大的工業企業為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奠基了良好的產業基礎。第二,高校資源豐富。吉林省擁有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長春工業大學等一系列教育高校,為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培養了大量的人才。第三,新材料產業的成果轉換率有效提高。吉林省一部分新材料龍頭企業擁有自主的先進的科研力量,技術轉化為產品的時間大大縮減,技術轉化效率得到提高,企業獲得更大的盈利。
2.2 劣勢分析
第一,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吉林省新材料產業企業的生產規模較小、布局不夠集中,不能形成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聯動作用。第二,企業與科研院所聯系不夠密切。吉林省新材料產業存在科技成果與市場的緊密度較低的問題,研究成果不能達到預期的企業盈利。而且,由于吉林省高校對人才的培養側重點不同,使得適應新材料產業需求的人才仍存在一定的缺口。第三,配套政策尚有提升空間。目前,吉林省在新材料產業企業方面提供的配套政策已然很多,但仍待完善,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資金籌集、人才吸收等方面,影響了新材料產業的發展。
2.3 機遇分析
第一,位置優越。吉林省地理位置優越,礦產資源豐富,為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提了豐厚的原料,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第二,吉林省產業轉型時期亟需新材料產業的支持。第三,我國出臺相關政策扶持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在當今“大眾創業,全民創新”的背景下,政府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推動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新材料產業得到創新與發展。
2.4 威脅分析
第一,成本較高。吉林省新材料a業當前的發展階段,各項成本還有下降空間,例如由于市場知名度不足,可能導致尋找市場方面成本較高等。第二,資源分配需進一步合理化。吉林省新材料產業發展資金投入應當因地制宜,避免出現產業同構化現象,加劇各區域間的惡性競爭。第三,人才吸引力待增強。吉林省的經濟實力、就業環境與北上廣等發達地區有所差距,這使得吉林省在吸引、留住高技術人才方面有相對的壓力。
3 促進吉林省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當前,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發展老東北工業基地的扶持政策,對于吉林省的新材料產業是一個機遇。吉林省應正視威脅與劣勢,抓住機遇,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推動已經形成競爭優勢的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形成規模性的產業基地,并結合本省的省情,開發具有高科技含量、廣闊市場前景的新材料產業,實現吉林省經濟的更好發展。
3.1 發揮政府的支持作用,營造新材料產業發展的良好條件
高新技術的發展不僅需要高資金投入,更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因此,政府政策的支持必不可少。對新材料產業的引導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提供扶持政策。例如創業門檻方面,為符合條件的創業者提供支持資金、政策支持。此外,加大創業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第二,推動法律服務、技術咨詢、產權交易等中介機構的建立。吉林省可以與其他先進省份及城市相互交流,互通有無,共同提高,運用中介機構助推新材料產業的發展。第三,政府積極推動擁有高科技含量、廣闊市場潛力的新材料的發展。加大投資,合理分配資源,提高對優勢新材料產業的資金投入[3]。
3.2 加強與國內外大公司、大集團的合作
目前,經濟的發展趨向于全球化,因此,實現吉林省新材料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需要加強與國內大公司、大集團的合作,更應該積極吸引外資,獲得更多的創新、發展資金[4]。在引進戰略投資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工作:明確合作項目、突出優勢企業、突出重點區域。
3.3 加強基地建設,形成企業集群效應。
吉林省新材料產業應當走資源轉化型集群發展的道路[5]。例如,吉林省的碳纖維產業集群較其他產業集群而言發展較成熟,可以依托目前的產業基礎,開發大項目,發展產業基地,最后形成產業集群。
3.4 產學研緊密結合,提升成果轉化率。
建立科研、高等院校、企業三位一體的橫向聯合,是科研成果迅速轉化商品的最有效途徑。具體措施如下:一是要鼓勵科研、高等院校、企業三體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術開發中心,使研究成果更有效的轉化為企業的經濟效益;二是要在合理的情況下支持科研人員持科研成果創立新材料產業企業,加快產學研一體化建設進程;三是要鼓勵建設新材料科研成果轉化平臺,提高成果轉化率。
3.5 注重人才培養、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
新材料產業的發展需要進行人才的培養與吸收。吉林省新材料產業應當引導積極發揮其高校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強相關人才的培養。具體措施如下:一方面,可以采取激勵政策,吸引國內外相關的高層次人才,為相關人才提供深造的機會,學習先進的新材料技術。另一方面,從企業自身角度出發,將人才的培育模式與企業需求相聯系,培育更適應企業需求的人才。
4 結論
目前吉林省新材料產業逐漸集聚化,各方面已經步入正軌,但是,仍存在整體規模和企業規模偏小,技術創新能力待增強弱等問題。本文就這些問題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希望能夠促進吉林省新材料產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占國.我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J].求是,2005(20):54-56.
[2] 李守波.高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當代經濟,2006(3):61-62.
[3] 劉家慶.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財政政策研究―以甘肅省為例[J].財政研究,2011(4):31-34.
竹林是一種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資源,中國擁有竹類植物約40屬400多種,現有竹林總面積440多萬公頃,約占世界竹林總面積的1/4,竹林總蓄積量為1.15億噸。竹林種類、面積和蓄積量均居世界前列,素有“竹子王國”之稱。中國在竹材加工利用方面的某些領域(如竹材的化學利用領域)具有國際領先地位,但總體來說中國竹材資源利用仍處于高消耗、低產出階段,傳統的竹產業還不能適應中國林業地區經濟發展的需求。
竹質新材料產業現狀及前景
過去在國家指導的高科技領域中,不包含竹類資源的研究開發成果,因此,就在人們的心目中產生了一個誤區,即:竹類資源的經營似乎與國家的尖端產業毫無關系。但許多研究者的實驗結果表明,竹類資源的開發利用方向中,有相當多的部分跟尖端產業的新型材料尤其是復合材料有關,這些新型復合材料將成為21世紀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材料之一。比如,竹炭可以成為高級炭素材料,竹焦油可以成為高功能活性炭、繼而成為超級電容器(雙電層電容器)的電極材料,而超級電容器又是21世紀中儲能和能量轉換的有效裝置;竹纖維和竹紡織纖維,可以成為新型復合材料中不可多得的增強體;竹材的過熱水抽提物中可以提煉出抗癌藥物(作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癌細胞Jurkat、Molt4的增殖阻礙劑);而竹醋可以成為有機農業領域中最具發展前景的可施材料(即取代化肥和化學農藥)。這些都足以說明,竹質新材料是我國高新技術領域的一部分,而且是21世紀中最為活躍的一部分。
竹產業發展滯后的成因
竹產業是一個起步較晚而且進展緩慢的產業,但卻關聯著全球至少25億人的生活。在這個產業中的經營創新成果,將會是具有歷史意義的。而把竹質新材料產業導入到全球的竹產業中,會為世界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示范。竹林資源的生態作用和可持續成長的特性,為竹質新材料產業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是在過去的產業經營實踐中有一個明顯的事實,就是竹產業中創造生態效益的生產者收益低,缺乏擴大竹林資源的積極性,而擁有巨大市場前景的尖端產業雖然收益性高,卻不能擁有可持續發展的作為基礎材料的資源。這樣的矛盾一直束縛著產業之間的平衡發展。
以農山村為第一產業現場的基礎原材料經營者是林農,只有當他們經營的竹林經濟利益不斷增長、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得到評價和認可時,竹林及其他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增長才可能實現,因此產業利益分配必須優先保證竹林資源經營者的份額。而基礎材料的加工業者(如林業企業)作為中間生產者,他們的利益最終是從終端產品的銷售利益中取得份額的,所以如何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包括為尖端產業提供原材料)就成為利益談判能力的關鍵,采用自營(或直銷)的方式可以淡化利益分配的談判色彩,但是需要有相當規模的經營能力(或行業合作能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看不見的手”左右著傳統生產者的經營,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林農和林業企業都是市場經濟的弱者。而尖端產業生產者具有政治和科技的雙重優勢,擁有著具有壟斷地位的“看得見的手”,所以相對利益的談判能力強,具有行業的領導地位,因此成為產業鏈的金字塔頂。
竹質新材料產業發展思路與經營模式
尖端產業的高利益如何才能轉讓部分給第一產業?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總結了多年實踐的戰略經營經驗和業績,積累了竹質新材料產業發展所需要的產業先見、經營戰略和產業設計思想。我們認為資源載體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以竹質新材料為例,核心技術誘導產生技術群、技術群誘導產生核心產業、核心產業誘導產生產業群。但產業群的形成還需要新的互助合作化運動(商業中樞型產業公社―以農產品連鎖超市為背景,知識經濟中樞型產業公社―以大學科技產業園區為背景)―這是一種基于長治久安哲學原理的合作化戰略。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為竹質新材料產業領域提供的經營模式是:尖端產業企業的后方統合一體化戰略。中國的炭素材料產業,在某些領域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如C/C復合材料的應用等),但高性能的基礎炭素材料仍未達到產業化的階段。以石油、煤炭為基礎的炭素材料依然占主流,這在相當程度上受到不可再生資源的經濟衰退性影響,會阻礙尖端材料產業的進程。而竹質新材料的基本條件與該尖端產業技術的方向具有一致性,其技術融合研究具有可行性。
竹質新材料是一種“以農林加工剩余物(尤其是竹材剩余物)為主要資源、以高度復合技術為載體、用于環境和尖端產業所需的基礎材料”,竹質新材料產業是一個將第一產業與尖端產業相結合的產業。有了這樣的材料和這樣的產業,就為生態效益的源頭和經濟效益的源頭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從而為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戰略和文明和諧的社會發展戰略提供了載體。
產業設計理念的方法與實踐
綜觀當今的農林業技術發展,許多技術都是以單一的體系而存在的,產業化的進程經常伴隨著“從宏觀到微觀,再到宏觀”的多次重復開發,提高了成本之后才進入市場,產業的廢棄物不能重新得到利用,因此技術壽命短、社會成本高、產業的成長率低,且第一產業能得到的經濟利益很少,其結果是資源培育者的積極性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形成大產業的機會就大大下降。產業設計的理論和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從哲學上去理解“物盡其用”的妙處。從微觀上進行技術統合,可以使多種生態資源在同一平臺上得到有效利用,大大減少資源培育的成本和風險,從宏觀上進行商品開發,可以最大限度地取得經濟利益,而復合材料的終極歸宿依然是微觀原料,成為可再生的循環機制。
竹質新材料產業不是一開始就能得到人們的認同,它在發展進程中要解決的難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層次:1.資源特性是優勢還是劣勢;2.現有的技術能否綜合解決產業中的轉化問題;3.文化和哲學要素如何跟大產業形成有關;4.資源共享平臺和產業融合的依據;5.世界性的市場如何形成。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已經在竹質新材料上找到解決上述難題的鑰匙。
對微觀進行技術統合的主要途徑有:纖維化加工,粉末化加工,干餾,熱解,過熱水抽提,水解加工,賦活(活化),木工(竹工)工藝,人造板工藝,粉末冶金/陶瓷工藝,成型,復合材料工藝等。這種技術統合可以使不同來源的生物原料進入一個規模生產的經濟系統中,并且得到均一的材料性能,便于成為產業的具有比較優勢的基礎材料。同時,大量的資源可以有效利用,而且可以實現在微觀領域的循環利用。
微觀技術統合的社會意義在于可以將部分工藝放在林農的居住現場進行,通過公司+農戶(林農)+基地+科技+市場的基本模式實現公平受益,從而確保竹林(森林)資源的經營投入水平,穩定產業源頭。
在宏觀上進行商品開發,是基于社會和經濟需求,利用現代工業技術手段,生產出高附加價值的商品(主要是環保型、可循環利用型的生活用品和建筑材料等)和高科技材料(性能特異的醫療、電子和能源材料等)。這樣的宏觀開發,能使基礎材料產業(包括林業在內)與尖端產業(通常人們認為高利潤的產業)有機地結合起來,改善商品價值鏈的性質,形成可持續高速發展的產業經濟格局。
寒意漸退,“三新”產業開出“報春花”
2009年的第一個月份,揚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320.3億元,同比增長20.3%。復蘇的氣息讓人倍感振奮。
更讓人矚目的是,在其他企業海外訂單稀缺之時,以順大公司為代表的揚州“三新”產業顯示出了成功越冬的能力。順大公司生產的多晶硅供不應求,春節期間也加班加點組織生產。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倪云達自信地表示,2009年公司預計銷售額將超100億元,利稅20億元,分別是上年的4倍和7倍。
為何“三新”產業能領銜發力?“三新”產業的生命力是“新”,立足要“快”,搶占須“高”,在關鍵技術、關鍵環節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是其逆市飄紅的根本原因。
去年11月份,隨著高純度多晶硅的量產,順大一舉改寫了我國高純度多晶硅材料主要依靠進口的歷史:幾乎同時,超導電纜車間在寶勝集團撩開面紗,中歐合作研發的“人造太陽”所需超導電纜在這里下線,寶勝隨即拿下了11億元的歐洲市場訂單。
到目前,包括世界太陽能光伏產業前四強在內的產業巨頭紛紛到揚州“安營扎寨”:晶澳太陽能項目一期12條生產線已投產,年產300兆瓦太陽能電池;總投資10億美元的揚州尚德太陽能公司在建,未來將形成3000兆瓦太陽能電池的年生產能力,成為亞洲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
牛年新春,揚州市工業發展大會上,總投資32.2億元的11個“三新”產業項目集中開工建設。揚州市市長王燕文說,對于傳統產業而言,“?!钡某煞指嘁恍?,而對“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新興產業來說,發展的機遇反而更多。
據了解,去年揚州“三新”產業共實現產值213.7億元,同比增長38.4%,增速高于全市工業發展水平2.9個百分點。“三新”產業已經成為應對金融危機的“揚州力量”,支撐起未來發展的“揚州信心”。
種、引結合,“三新”產業“草根”變“大樹”
跳出粗放發展、低質增長的“套路”,突破與先發地區同業競爭、同構發展的“熟路”。不走以浪費資源和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彎路”,揚州將發展“三新”產業的決心轉化為搶抓機遇的行動,通過“招引”與“培植”并重,上演了一個個精彩的財富傳奇。
2006年,是揚州“三新”產業的規劃年、突破年。這一年里,《揚州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規劃》、《太陽能光伏和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扶持政策》、《揚州市新興產業發展工作意見》、《揚州市千億元光伏產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先后出臺。
同時,揚州將近150平方公里的揚州經濟開發區規劃為發展“三新”產業的主戰場,并提出,不管項目來自國內國外,不管是民資還是外資。不管是科研單位還是企業,只要你能補齊拉長“三新”產業鏈,都能坐下來談一談。
為了攀上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這個“高枝”,揚州規劃建設了占地近2平方公里的新光源產業園,出資4500萬元,而對方不花一分錢,以技術和人才人股。
通過這種方式,近幾年揚州牽出一個個高新技術合作的“姻緣”,先后引進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中科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等國內一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國家級光電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揚州一南京大學光電研究院、中科院半導體研究中心等公共技術平臺,大大提升了“三新”產業持續創新發展能力。
與此同時,創造合適的生長環境,大力培植本地企業就地轉型升級,如順大公司,從一家做箱包的民營企業,成長為擁有近10家企業的光伏業領軍企業,向人們展示了一個“草根變大樹”式的奇跡。
據統計,從2006年到2008年,揚州“三新”產業年均增幅40%,太陽能光伏產業和半導體照明產業兩條產業鏈日趨完整,比翼齊飛,已在國內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
人才戰略,集聚發展新優勢
陳鵬,揚州一南京大學光電研究院院長,是揚州“柔性”引進的海歸博士,因為他的到來,揚州半導體照明產業在突破上游方面取得進展,他也獲得了江蘇省創業創新人才百萬元獎勵。
去年底,臺灣人劉思誠登上了揚州科技創新最高獎的領獎臺。他所領導的川奇光電公司成為索尼公司電子書產品全球惟一供應商。
在揚州“三新”產業中,像陳鵬、劉思誠這樣的高端人才、領軍人物早已儲備了一批。在寶勝集團博士后流動站工作的清華大學博士王巧娥說:“我們正從事電纜新材料的研究,這些成果可能決定著電纜業發展的方向。可以講,是20年后的寶勝在為我們發工資?!?/p>
人才,無疑是揚州“三新”產業競爭的法寶。為了掌握某項產業世界領先的技術內核,揚州曾以人均100萬美元的高薪,從美國“打包”引進了一支由18名世界太陽能光伏領域內頂級專家組成的技術團隊。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王建華感嘆道:過去只看到“拜政府”、“拜企業”,像揚州政府這樣“拜高校院所”、“拜科研人才”、“拜科研項目”著實令人驚喜。
產業發展駛上快車道的同時,揚州并未忽視責任意識。在“三新”產業規劃之初,就注意將擁有廢棄物回收和轉化技術的企業納入整體布局,以環保節能集聚發展的后發優勢。
多晶硅生產最大的副產品是劇毒的四氯化硅。揚州在整體規劃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時,就掌握了國家重點技術攻關項目四氯化硅的轉化技術,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的同時,每噸生產成本也降低了20多萬元。
項目一:年產3萬噸石油樹脂項目
石油樹脂是制造高檔涂料(尤其是路標漆)的理想樹脂,也是制造輪胎、橡膠加工的理想助劑,還廣泛用于多種膠牯劑、印刷油墨、紙張施膠劑、地質勘探、光學記錄材料等領域。
市場需求預測:2007年我國石油樹脂生產能力約為20萬噸/年,產量為12萬噸,其中C5和C9石油樹脂各占一半,凈進口1.5萬噸,表觀消費量為13.5萬噸。2007年用于熱熔膠和壓敏膠的消費量約30%;在橡膠加工領域的消費量約25%,在油墨、造紙領域的消費量約26%{用于路標漆的消費量約19%。預計2015年我國表觀消費量將達到25萬噸,2020年表觀消費量將達到36萬噸。
產品方案及規模:C5/C9類加氫石油樹脂生產規模3萬噸/年;副產溶劑油約5.1萬噸/年,作為商品外售。年操作時間8000小時。
工藝技術方案:石油樹脂合成采用混合C5/C9共聚生產工藝,加氫擬采用固定床一段加氫工藝。
主要原材料及供應:3萬噸/年石油樹脂年需主要原料為C5/C9組份82200噸、氫氣1380噸,園區供。
投資估算及靜態效益指標:3萬噸/年石油樹脂項目總投資為48597萬元,其中建設投資為39200萬元,項目建成后??蓪崿F年銷售收入53310萬元,年利稅額13100萬元,年利潤額9211萬元。項目投資利稅率27.0%,投資利潤率19.0%,投資回收期7.3年(含2年建設期)
項目二:年產2萬噸SIS彈性體項目
苯乙烯一異戊二烯一苯乙烯熱塑性嵌段共聚物(SIS)主要用于制造壓敏膠和熱熔膠,用在醫療、電絕緣、包裝、保護和掩蔽、標志、粘接固定以及復合袋的層間粘合等。
市場需求預測。2008年我國SIS生產能力為3.5萬噸/年,產量為1.5萬噸,凈進口1.5萬噸,表觀消費量為3萬噸。對外依存度為50%。目前主要用于粘合劑。預計2015年我國SIS消費量將達到5萬噸,2020年消費量將達到6.2萬噸。
產品方案及規模:建設規模確定為2萬噸/年SIS。年操作時間8000小時。
工藝技術方案:推薦巴陵石化、燕山石化、Shell公司的聚合工藝技術。
主要原材料及供應:異戊二烯14800噸/年,苯乙烯7000噸/年。園區內供應或國內市場采購。
投資估算及靜態效益指標.2萬噸/年SIS彈性體項目總投資為35000萬元,其中建設投資為31000萬元。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40000萬元,年利稅額8295萬元,年利潤額5740萬元。項目投資利稅率23.7%,投資利潤率16.4%,投資回收期65年(含2年建設期)。
項目三:年產8萬噸乙丙橡膠項目
乙丙橡膠(EPDM)主要用于汽車部件、電線電纜、單層防水卷材、聚合物改性劑、石油添加劑、膠管、儀表等領域。
市場需求預測:2008年,國內EPDM生產能力2.2萬噸/年,產量1.9萬噸,進口量35.1萬噸,出口量0,6萬噸,表觀消費量達到36.4萬噸,對外依存度94.8%。2008年,國內汽車部件領域EPDM消費量約占總消費量的37.1%;油品改性劑領域EPDM消費量約占17.3%;防水卷材領域EPDM消費量約占12.9%;電線電纜領域EPDM消費量約占11.0%;聚烯烴改性劑領域EPDM消費量約占5盤%;其它領域EPDM消費量約占15.9%。預計2015年國內EPDM需求量將達到58萬噸左右,2020年將達到72萬噸左右。
產品方案及規模;本項目EPDM裝置規模確定為8萬噸/年。年操作時間8000小時。
工藝技術方案.本項目推薦采用溶液聚合法。技術來源有DSM、Exxon、DDE、Bayer等公司。
主要原材料及供應:本項目生產所需主要原料為乙烯46960噸/年和丙烯34240噸/年等,可來自中石化燕山石化公司。
投資估算及靜態效益指標:8萬噸/年乙丙橡膠項目總投資為160900萬元,其中建設投資為146000萬元。項目建成后,可實現銷售收入144000萬元,年利稅額35970萬元,年利潤額25660萬元。項目投資利稅率22.4%,投資利潤率15.9%,投資回收期7.6年(含2年建設期)。
項目四:年產1萬噸EVoH項目
乙烯-乙烯醇(EVOH)廣泛用于生產各類包裝材料、紡織織物的熱熔粘合、中空纖維膜等。
市場需求預測:目前國內尚無EVOH樹脂工業化生產裝置。2008年,國內EVOH消費量約2300噸。預計2015年國內EVOH需求量將達到6500噸左右,2020年需求量將達到1.3萬噸左右。
產品方案及規模:本項目EVOH生產裝置確定為1萬噸/年。年操作時間為8000小時。
工藝技術方案一技術來源從日本可樂麗公司和日本合成化學公司進行技術探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