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第一部神話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合作生產 瓶頸 市場機制
合作生產是專賣制度下煙草行業深化市場化取向改革,有效統籌行業生產要素資源合理流動與優化配置,實現共同發展、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通過多年探索實踐特別是近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合作生產解決了煙草企業有品牌沒計劃、有計劃沒市場之間的矛盾。輸出企業做大了品牌,提升了市場占有率,增強了品牌影響力;輸入企業提高了效益,盤活了計劃資源,學習了先進經驗,最終實現了行業的共同發展。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煙草行業產銷規模、稅利總量等經濟指標已處于高位運行,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行業合作生產的進一步發展遇到了瓶頸。空間問題、能力問題、意愿問題或多或少也造成了當前合作生產增減兩難的境地。但國家煙草專賣局推進合作生產,并以此推動品牌發展、共同發展的決心與信心堅定不移。下面就如何破解這一難題,談一些意見和建議。
一、強化產銷銜接的市場機制
合作生產是行業市場化取向改革的產物,是“按訂單組織貨源”的有效途徑,有市場缺計劃和貨源,通過合作生產來補充貨源,根據當前實際操作來看,應該進一步推進“按訂單組織生產”(包括合作生產)。具體兩點建議:
(一)改變現有的交易流程
先工商銜接確定有效訂單,后工工銜接確定合作貨源。合作協議和工商交易,一個是銜接貨源,一個是銜接訂單,時間上的先后,決定了是“以產定銷”還是“以銷定產”。目前,合作協議在前,工商交易在后,銷以產為前提,使真實訂單得不到充分反映。如果掉頭,先表達需求,后平衡生產,需求大于計劃和計劃大于需求的矛盾就能充分反映出來,這將推動整個行業按訂單組織自產和合作生產。
(二)允許工業放開銜接
商業嚴格按照下達的銷售計劃,不能多訂突破籠子,但允許少訂留有機動;工業根據市場需求,可以超出自身的計劃進行銜接,比如從6%擴大到10%或20%,甚至徹底放開。核心是工業生產按計劃組織,但銜接可以超計劃接單,以打破計劃對需求的制約,推動工業企業進一步走向市場。
二、鼓勵政策期待更多更實
國家煙草專賣局持續推進品牌合作生產,出臺過一系列鼓勵政策,讓基層企業的貨源瓶頸問題、訂單響應問題以及品牌發展問題迎刃而解,在行業范圍內初現“按訂單組織貨源”的良好局面。特別是今年以來,《國家煙草專賣局關于加強2015年經濟運行調控工作的通知》、《段鐵力副局長在2015年行業經濟運行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等都提到“計劃資源傾斜”、“財務政策保障”、“落實落地銷售”、“加大考核激勵”、“提前進度,滿足需求”、“注資鼓勵,提升效益”、“優化流程,提高效率”等卓有成效的配套措施。這些政策措施,不僅是對合作生產的有效推動,也是行業產業鏈的進一步貫通、資源配置的進一步優化及資源效率進一步提升的必要保障,我們期待全面實施、持續推進,不斷加強力度,更加突顯效果。
三、合作協同期待更為深入
建議行業強調在年度協議框架內的按需生產、按需交付,強化合作雙方在年度協議框架內的協議調整、交貨進度調整、合作生產點的生產和質量管控等方面的對等協同地位。
(一)常態的貨源銜接能更加順暢
輸出企業需要自產與合作兩塊貨源的高效匹配,輸入企業需要自產與合作兩塊計劃的最優平衡,雙方的平衡點聚集于合作。排產、交付、庫存各環節都積累著一定矛盾,對于合作比重接近50%的浙江中煙工業公司而言,溝通與平衡成了合作生產日常的關鍵詞,為了使貨源銜接更為順暢,希望國家局在三方面繼續給予支持:提高自產碼段的機動能力,合作貨源的按需生產和按需交付,合作協議框架內的機動調整。
(二)全程的質量管控能更加嚴格
產品質量是合作雙方共同的利益與責任,這是共識。我們希望進一步強化合作產品的質量管控,以及質量標準體系的覆蓋,讓質量管理實現閉環、持續改進。同時希望進一步推進定點工廠建設,各個企業由于原來品牌的風格不盡相同,工藝線路、裝備水平和過程控制方法也不盡相同,合作生產品牌多點生產存在一定的質量管控風險。推進定點工廠建設可有效支撐合作品牌的同質化生產,也有利于合作雙方的質量控制理念和質量文化的深度融合,既提高定點工廠的產品制造質量,也推動輸入方的管理進步。
(三)合作生產能更集中和規模化
目前合作生產的布局比較分散,輸出企業的合作生產點比較多,輸入企業的輸入品牌也比較多,從質量管控、規模效益、長遠發展等方面考慮,合作生產的布局應該更加集中和規模化,建議由國家煙草專賣局主導,從全局考慮,匹配輸入輸出方的合作關系,在確保各輸入、輸出企業合作規模基本穩定的前提下,精簡輸入輸出企業各自合作方的數量。
(四)積極探索更高效的合作模式
在雙方共同意愿基礎上,建議國家局或合作企業考慮劃定專業品牌生產廠,工廠權屬不變,輸出方派員參與生產制造管控,使松散的“合作生產”向專業化的“合作經營”轉變(或者稱之為“讓渡經營”、“授權經營”),進一步提高雙方協同的效率,實現按訂單組織合作生產,提高合作貨源對市場的響應速度。
與此同時,行業在制定合作生產的“十三五”專項規劃時,對“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內合作生產的定位、發展方向和發展路徑要有更深入的頂層設計。推動改革和創新,系統研討深化合作生產的更有效模式,為今后推進更深層次的合作奠定基礎,破解合作生產難題,不斷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S?卡利斯?莫瑞斯.《管理經濟學》.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年版.
[2]威廉J?史蒂文森.《生產與運作管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年版.
經部
1、《大學》 儒家“修齊治平”理論大綱。
2、《中庸》 儒家推崇的處世哲學。
3、《論語》 儒家創始人孔子言論集。
4、《詩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史部
1、《山海經》我國最古老的地理學著作,最古的博物書、最古的神話小說故事。
2、《國語》我國最早的國別史。
3、《戰國策》戰國時期謀臣策士游說和辯論的策略書。
4、《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開創紀傳體史學、傳記文學之先河。
子部
1、《老子》道家最精要之書。
2、《莊子》先秦最有文彩的哲學著作。
3、《公孫龍子》戰國時期名家的代表作,創建了我國最早的邏輯學。
4、《韓非子》戰國時期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的著作
集部
1、《楚辭》我國最早的辭賦總集,浪漫主義文學之濫觴。
2、《六朝文絜》我國最杰出的駢文作品選。
3、《唐詩三百首》清代以來流傳最為廣泛的唐詩選集。
南都娛樂:你是第一次來中國內地,對上海的感覺如何?
邁克爾?貝:在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曾經學過4個月中國歷史,那時候我就知道,中國是一個很博大精深的國家,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后來,我曾經去過香港。這的確是我第一次到中國內地來,看到外灘的這些建筑,非常讓人震撼、感慨。同時,我也發現中國這些年的發展和變化速度真的非常驚人。
南都娛樂:你拍了3部《變形金剛》系列電影,你個人最喜歡哪一部?
邁克爾?貝:第一部《變形金剛》顯然更加純真,尤其是大黃蜂、擎天柱和薩姆之間的感情,這些都很能打動人,所以我很喜歡第一部的純情。同時,我覺得第三部也不錯,畢竟嘗試了新的技術,讓整個故事、畫面更加復雜,有挑戰。
南都娛樂:女主角從原來的梅根?福克斯換成現在的羅茜,為什么有這樣的改變?你個人覺得這2人之間有什么變化嗎?
邁克爾?貝:電影拍到第三部,本來就需要有新鮮、與眾不同的女孩面孔出現。就梅根?福克斯而言,她已經完成了她的使命。在第一集的時候,她是這個男孩子的初戀,包含了很多大家青春期的各種幻想。到了第二集,這個男孩子已經擁有了她。到了第三集,這個男孩子已經22歲了,他大學畢業,開始找工作,難道你們希望他那么快就結婚,步入婚姻殿堂? 這個時候的薩姆需要認識一個新的女孩子。
南都娛樂:電影里出現了一個中國牛奶品牌的植入廣告,在拍攝這部分的時候,你是否會意料到中國觀眾會對此很敏感,很關注?
邁克爾?貝:其實生活中到處都充滿了商品。這個牛奶也是商品之一。對我來說,它們只是我電影里的一個道具,不是廣告,就是一個喜劇道具。在美國公映的時候,美國人看到這個演員喝牛奶的時候,就會笑,難道你們就不覺得好笑嗎?如果他在喝可樂,可能就不如喝牛奶這么好笑。
男主角希安?拉博夫:需要新面孔的女孩子
南都娛樂:你怎么看待你的女朋友更換這這件事情?
希安?拉博夫: 一切都很自然。第一集的時候,我就是和這個女孩子很純真地戀愛,我總是努力去保護梅根?福克斯。第二集的時候,我已經和她一起并肩戰斗了。到了第三集,其實男主角也需要成長,他需要新面孔的女孩子,來保護她,并且和她一起成長。 其實羅茜也相當不容易,她在這部電影里,要跟著穿高跟鞋,不斷地跑啊、跳啊。你們不要以為她只會走臺步,她還會表演。
女主角羅茜?惠婷頓?惠特尼:我也不知道他為什么選我
南都娛樂:電影里,你要穿著高跟鞋跑來跑去,是不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羅茜?惠婷頓?惠特尼:我一直跟導演開玩笑說:我這雙腳已經被你毀了!大家能看得到,我就一直穿著高跟鞋在片場里跑來跑去,真的很要命。
南都娛樂:你是怎么打動了導演邁克爾?貝,爭取到了這個角色?
羅茜?惠婷頓?惠特尼:坦白說,我也不知道他為什么選我。我就是在幾年前和導演合作過一個維多利亞的秘密內衣的廣告拍攝,可能他想有一個新鮮面孔出現。
“系統”史詩片展現人類自身極限
《變形金剛》三集落幕,完美或缺憾,經典或過客,這都是影評人要下的定義,在觀眾心目中恐怕早已成為史上的又一樁奇跡。這奇跡跟所謂的史詩、三部曲、自造系統……有關,《變形金剛》將一種自說自話而又刻意營造出來的敘事系統,灌輸于無數觀影者的腦海中,像此前獲得巔峰成功的《黑客帝國》、《指環王》等片一樣,用虛構的邏輯和歷史以及并非一人完成的藝術創作,在先擁有無數狂熱粉絲的情況下,最終通過銀幕故事將自己送入人類譜寫的這個文明史冊中。
跟《指環王》先存在歌劇、神話傳說、小說等形式龐雜的敘事體不同,“變形金剛”作為一個固定詞組的存在時間不到30年,從玩具、動漫、游戲,最終才到今天浩大的大銀幕作品。有一個現實是,《變形金剛》雖然與其他“自成系統”的史詩片一樣,創造了票房紀錄和成為不朽經典,但“變形金剛”幾個字顯然還需要一點知識才能會意,這也是很多人奔著爆米花電影心情來到影院卻發現有點了然無味的原因。《變心金剛》需要點對電影里沒有展現出來的邏輯有所了解,也需要點能對博派、狂派區分的能力和執著表達出喜惡感,或許還需要點長久的迷戀。所以有人會對瘋狂的變形金剛迷感到不解,這種不解其實只是無緣。即便對于一個泛泛而論意義上的變形金剛迷來說,從容地欣賞《變形金剛》也并非都能做到,所以網上才會有《你應該知道的變形金剛歷史》這種普及性文章。從另外星球而來的這種機器人,背后同樣擁有一個邏輯強大、系統嚴密的故事之根,像《指環王》的神話傳說、《黑客帝國》的科學哲學一樣,為了將變形金剛的外衣做得更亮更讓人著迷,發明者、講故事的人、編劇,甚至每一個玩過這種玩具的孩子,都成了變形金剛史書的編撰者。
對于南方作家福克納的創作,芬克爾斯坦曾指出,“他(指福克納)是第一個把主要文學才華用于精心制作這種神話的作家。他不是從歷史上加以表現,而主要是通過舊南方的蓄奴顯貴留下來的當今后代的心靈和思想加以表現。”[2]芬克爾斯坦指的是福氏對于舊南方的歪曲和夸張而提出了批評,上述這段話更多的是指福氏對南北方戰爭的態度。但具體的創作手段在神話原型方面的具體運用都談及較少。這里,筆者以福氏的代表作《喧嘩與騷動》中的具體細節描寫,總括他在這個理論領域的涉獵。
意象、象征可以說是原型的主要結構因素。原型的根源既是社會心理的,又是歷史文化的。這兩種手法在《喧嘩與騷動》中運用得十分突出。凱蒂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福氏自己曾聲稱,《喧嘩與騷動》是凱蒂的故事。在講述她的故事的時候,整個康普生家族,乃至整個南方的衰落史也構列了出來。凱蒂對每個人都意味著“過去”。從班吉和昆丁所失去愛的具體化身的意義上說,凱蒂意味著“過去”。康普生夫婦不允許凱蒂回家,也不允許提及她的名字,她像死去一樣,這樣,她本人也變成了“過去”。杰生肆無忌憚地虐待凱蒂的女兒小昆丁,因為凱蒂對杰生而言,也意味著“過去”。她的“過去”亦即她形式上和審美上都是“業已不存在”。凱蒂之所以是“過去”,無論她肉體上和道德上都意味著“失落”――純潔的失落,歷史的失落和人格的失落――這也是作者所洞察到的問題的癥結中心,亦即貞潔主題的藝術設計;所有這一切的中心就是因為凱蒂不是通過正常的道德方式而失貞的。福克納的文學設計,或許還沒有像凱蒂這么一個占全部比例如此之小的人物,而影響卻如此重大的人物。
因為凱蒂失貞這件事是整個故事的中心事件,作者費心地設計了兩個復雜的意象來突出此事的重要:“臟褲子”和“忍冬香”,兩者分別代表“墮落”和“性”。作者創作此書之前,自己就有了這種意象。例如,福克納在弗吉尼亞大學被人問起《喧嘩與騷動》這本小說的成因時,他回答說:“我是從描寫這幅畫開始的,那個小姑娘(指凱蒂)穿著她的泥褲子,爬上樹看屋子里發生了什么事,但她的兄弟們則不敢這么做。”[3]這個故事,寫進了小說的第一部分,凱蒂和幾個小伙伴玩耍,凱蒂的衣服弄濕了,黑小孩威爾許說,“你把衣服弄濕了,回頭媽要抽你了。”[4]凱蒂說,她要逃走,“而且永遠也不回來。”[4]
“衣服弄濕”和“逃走”就是伏筆。這個伏筆隨后展開;例如,昆丁想象凱蒂與他人的性關系發生在野溝里。這毫無疑問是骯臟的地方,弄濕衣服的地方。凱蒂失貞后,給昆丁留下的深刻印象是“臟褲子”意象仍在繼續:“沙灘上水沒到她的腰腿間在那里拍動著水里還有一絲微光她的裙子已經一半浸透”。[4]這樣,“臟褲子”的意象自凱蒂還是個小姑娘時出現,一直到她成年,失貞,這種典型反復出現的意象,即形成原型。
而且,作者還有意識地借助于凱蒂的癡呆弟弟繼續發展這種意象。在兒時的游戲里,班吉提到凱蒂身上弄臟了,就哭起來;后來,長大以后,凱蒂屢次與男人幽會班吉碰上就大哭大鬧,而在凱蒂結婚走時,班吉又是大哭大叫。……這一切,都在給讀者一種暗示,暗示這個意象的內在含意。
“忍冬”香味的出現,暗示性。在小說中,借班吉之口說,凱蒂身上有忍冬香味。[4]因為班吉是個癡呆,他對凱蒂身上所帶的這種味道,說不來具體的名字,但指的就是忍冬香。在班吉的意識里,這種香味就是凱蒂的一部分,隨著情節的發展,這個意象一再重復,于是“香味”就成了凱蒂貞潔的象征。
對班吉來說,唯一能把他拉回現實的,就是她對姐姐的信賴,因為他知道她愛他并保護他。所以,班吉對凱蒂的無意識回憶更給讀者一種真實的感染力。下面的例子表明凱蒂的“貞潔”對班吉的影響:第一次,是凱蒂跟一男孩子查理,在后院接吻,恰被班吉碰上;第二次是凱蒂失貞的那天晚上,因受家人斥責,站在門口的時候;第三次是凱蒂將要出嫁,穿上她的婚服的時候,班吉都是吼叫不已,都是因為她身上“不再有樹的香味”。在處理這些情節時,作者似乎在暗示讀者,班吉不是一個癡呆兒,他思想上有一種既定的社會道德價值觀,由此,悲劇更是被烘托到一定高度。
在昆丁的意識里,“忍冬香”和凱蒂的“貞潔”不像班吉的無意識那樣,以一種含蓄的方法暗示出來,而是更直接明了地表達出來。例如,凱蒂失貞后,昆丁跟凱蒂在河邊進行了一次痛心的交談,昆丁這樣回憶凱蒂:“特別是那忍冬的香味它進入了我的呼吸……我得使勁呼吸才能把空氣勉強吸到肺里,周圍都是濃的化不開的灰色的忍冬香味”。[4]
再如,在昆丁自殺的那一天,他的情緒達到了一種狂亂的程度,他回憶過去時,他是這樣想象凱蒂與別人的性關系的:“那里彌漫著該死的忍冬香,為盡量不去想那秋季那雪杉那神秘的起伏那攪混在一起的呼吸吮吸著狂野的呼吸那一聲‘是的 是的 是的’”。[4]
在設計服務于女主人公“貞潔”這一主題意象,以及這一主題意象對其兄弟昆丁、班吉乃至整個康普生家庭的影響的時候,福克納精心設計了一個女性神話。女性神話是美國南方貴族從中世紀歐洲那里繼承來的一個固定社會標準偶像,女性貞潔就是他們的偶像。以女性貞潔為社會道德中心的社會模式作為一種傳統代代相傳。當南方的體制價值觀衰落的時候,這種“貞潔價值”就變成了舊世界維護者的唯一希望,昆丁就是這么一個人。
《喧嘩與騷動》還與基督教和基督精神緊密相聯。在表現這些聯系的時候,“象征主義”這一手法被反復地運用。象征,就是用來回想、預示或表現某一事物,某一品性或某種思想的具體符號或物體。小說的許多象征來自《圣經》,這些象征在情節和人物的描寫中具體體現或被暗示出來。N?弗萊說,“這種神話的和抽象的文學影響了小說的方方面面。用先兆的手法,或在其初給予一種預示的手法,以完成整個故事就是這方面一個典型的例子。這種手法以存在的形象化方式,暗示出一種必然發生的命運或暗藏的一種全能意志。實際上它就是一種純文學的設計”。[5]在小說的第一部分,有這么一個情節,凱蒂在大姆娣死的那天晚上爬上靠房子的一棵樹,想知道屋子發生了什么,于是讓黑小孩威爾許推他上樹,看個究竟;而威爾許說,她這樣會挨父親的鞭子。[4]在這段里,讀者應注意這樣兩句,“你爹關照過叫你別爬樹的”,“以后挨鞭子的可是你呀”。
再如:“蛇從屋子底下爬了出來。杰生說他不怕蛇,凱蒂說他肯定怕,她倒是不怕,威爾許說,他們倆都怕,凱蒂就說都給我住嘴,他的口氣很像父親。”[4]當蛇,樹和女孩子這些都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就使得我們想起神話中伊甸園的知識之樹的故事。 隨著故事的展開,這個象征的原型也隨之發展。正像夏娃受到了上帝的懲罰離開了伊甸園一樣,凱蒂因“不服訓教”,以及隨后的失貞,也受到父母的懲罰而被迫離開家。凱蒂隨后遇到的種種苦難也正是人類祖先從天真到經驗的神話故事的翻版。而且,人類祖先的“原罪”禍及子孫,而凱蒂的“墮落”也影響到其女兒小昆丁。
另一個象征是水。水在基督教里是用來洗禮的圣物。洗禮是基督教的一種方式,用此來與上帝聯系在一起;它本身就是使靈魂純凈的。凱蒂失貞的那天晚上,連她的傻子弟弟也意識到她的“罪惡”,把她推到洗澡間洗身。[4]
還有更多用水洗身的其他例子。昆丁最終是跳入查爾斯河自殺的,這似乎也在暗示,他最終被“圣洗”而得到上帝的拯救。
小說的結構也是奇特的,也與基督教緊密相聯。小說的主要情節發生在復活節周末的三天內。班吉三十三歲的生日也在那個周末。而基督是三十三歲受難、復活的。小說從開始到結尾恰是從圣誕節到復活節,象征基督生到死和復活。這樣,班吉就是死去的基督的象征。基督復活那天和班吉的生日安排在一個時間,基督的睿智與班吉的形成鮮明對照。可悲的是,班吉最終也未被上帝拯救,而是被送到了杰克遜瘋人院。
小說的第四部分發生在復活節。《圣經?穌路加福音》第24章說,耶穌的十二門徒之一皮特,去耶穌墓地看望耶穌,但耶穌已經復活離去,只留下亞麻布;在《喧嘩與騷動》的第四部分,也是最后的一天,康普生家同樣也是空空如也。小昆丁的房間只留下凌亂的衣服,小昆丁逃走了。耶穌臨死,撇下遺教,“你們要彼此相愛”;而康普生家的成員之間都充滿了仇恨。福克納對當代社會基督精神的毀滅的悲痛感由此可見一斑了。
但小說的格調并不是全由死去的基督格調所左右。福氏在微弱的光線之中尋找了人類希望所在,這個希望寄托在黑奴迪爾西這個形象之中。迪爾西比她侍候的人更高貴,因為她最有能力在衰落的環境中,挺起腰板堅強生活。迪爾西的力量源于她基督的人道主義源泉:在復活節的早晨,杰生去追找他“丟失”的錢財;康普生夫人病臥在床上,身旁擱著沒有打開的《圣經》;而迪爾西卻帶著女兒弗洛尼,外孫勒斯特和班吉去黑人教堂聽布道。作者對教堂的描寫,是“一點點升高”[4]。這又是一種象征的手法。迪爾西的精神游離在一個“萬丈深淵之前”的“平坦的空地”更為高遠的地方,她找到了基督精神庇護她的棲息地。在聽牧師的布道中,“迪爾西脊背挺得筆直地坐著,……兩顆淚珠順著凹陷的臉頰往下流,在犧牲,克己和時光所造成的千百個反光的皺折進進出出。”[4]了解了迪爾西的人格,讀者才可能對福氏在接受諾貝爾文學獎時所說的,人類之所以是不朽的,正是他們有忍耐、犧牲的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
參考文獻:
[1]葉淑寬.神話――原型與批評[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
關鍵詞:濟慈 《拉米亞》 希臘神話 顛覆性改寫
基金項目:本文系遼寧省社科聯2017年度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立項課題(2017lslktyb-061)和遼寧省教育廳2016年人文社科一般項目(2016JYT15)的部分研究成果;項目主持人:逯陽
一、引言
文藝復興標志著歐洲人對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重新認識。伴隨著英國文藝復興,許多古典著作被譯成英文,比如賈蒲曼翻譯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就頗具影響;18世紀詩人蒲柏用13年時間重新翻譯了《荷馬史詩》,還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神話故事。18世紀中葉,神話研究在英國悄然興起。浪漫主義詩人認識到神話的藝術價值,開始有意識地從古典神話中吸取靈感,寫出了眾多以希臘神話為題材的優秀作品。在浪漫主義詩人中,濟慈對希臘文化和希臘精神的崇拜最為虔誠,可以說希臘神話是“濟慈詩歌中神靈的第一個源泉”[1]。濟慈從少年時期開始就與希臘神話結下了不解之緣。當他在蓋氏醫院學醫時,閱讀了賈蒲曼翻譯的荷馬著作,并開始自己的詩歌創作。他的第一首重要詩歌“初讀賈蒲曼英譯荷馬有感”就是這時寫的。這首彼特拉克體十四行詩揭示了包括《荷馬史詩》在內的詩歌王國所蘊含的藝術寶藏。在分析該詩時,王佐良先生曾這樣評價濟慈:“不僅詩寫得清新,而且對希臘恢宏氣概的體會超過了許多希臘研究者。”[2]
濟慈重視長詩創作,曾說“長詩是一個人創造力的測驗,我把創造力看成是詩歌的北斗,猶如幻想是船的帆,想象力則是船的舵。”[3]《拉米亞》是濟慈運用希臘神話進行長詩創作的成功之作,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內容上同我國民間故事《白蛇傳》頗具相似性,但故事相對簡單,沒有白娘子懸壺濟世,許仙遁入佛門,以及許仕林高中魁元、拜塔救母等情節。《拉米亞》取材于17世紀作家羅伯特?伯頓的代表作《憂郁的剖析》。在該詩中濟慈對原神話做了顛覆性的改寫,展現了獨特的風格。蘭姆在《新時代》雜志上對該詩大加贊賞,雪萊在意大利溺水身亡時,口袋里也裝著《拉米亞》的手抄本,甚至連批評過濟慈的《布拉克伍德》雜志都認為該詩有很多優點。
二、《拉米亞》的內容概要
全詩共708行,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寫赫爾墨斯來到克里特島尋找愛戀的仙女,卻不見仙女的蹤跡。這時,他遇見了拉米亞,拉米亞說出了赫爾墨斯來島的目的,并承認是自己將仙女隱藏起來的。二人達成交易,拉米亞幫助赫爾墨斯找到仙女,赫爾墨斯則幫助拉米亞變為女身。拉米亞吹了赫爾墨斯的雙眼,讓他見到了自己追求的仙女,遵照約定,赫爾墨斯用魔杖向拉米亞施展了魔力。赫爾墨斯與仙女離開,拉米亞經過痛苦的蛻變變成了美麗的少女。第二部分描寫拉米亞在里修斯祭祀歸來的必經之路上等待里修斯。里修斯沒能經住美女的誘惑,決定與拉米亞結婚并堅持要舉辦盛大的婚禮。婚禮上里修斯的老師哲人阿波羅尼突然造訪,他憑推測,認定拉米亞是一條蛇,所有的房屋和家具也都是幻象。拉米亞乞求阿波羅尼不要揭穿,但阿波羅尼不答應。于是,一切都化為了烏有……這天夜里,里修斯也死了。
三、濟慈對《拉米亞》的顛覆性改寫
除了借鑒《憂郁的剖析》中拉米亞與里修斯的愛情悲劇外,濟慈還以奧維德的《變形記》為原型加入了拉米亞與赫爾墨斯的交易、赫爾墨斯和仙女的愛戀等情節。在神話演繹之外,濟慈也為詩歌加入了林中神靈的更迭、使天使折翼的哲學等表達個人觀點的內容。
(一)林中神靈的更迭
拉米亞藏身的森林里住著許多神仙,比如潘神、農牧神、山林水澤女神、森林女神等。林中的男神們都為赫爾墨斯所追求的仙女而神魂顛倒。在赫爾墨斯抱得美人歸、拉米亞慘死之后,克里特島的森林發生了神靈的更迭――小神仙家族取代了希臘神族成為森林的新主人。濟慈借用這一情節想表達的是:英國詩人筆下的希臘神話故事超越了希臘神話本身,莎士比亞最終代替了荷馬,成為“文林”新的主人。正如濟慈在《恩底彌翁》第四卷開頭所歌頌的“我的祖國的繆斯!/最崇高的詩神![4]”在古希臘的繆斯獲得榮耀的時刻,英國的繆斯還蟄伏在北方的洞穴里。而從莎士比亞開始,英國的繆斯已獲得了全面的成功。遠古那美妙動人的希臘神話現在是由英國詩人娓娓道來,成了英國詩人筆下的素材。濟慈對英國詩歌輝煌成就的歌頌和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此表露無遺。
(二)蛇女形象的改寫
拉米亞的原型也來自希臘神話,她本是一位美麗的女王,因宙斯的愛慕而遭到赫拉的迫害。為了報仇,拉米亞吃掉了許多兒童,變成了專門引誘異性、殘害兒童的蛇妖形象。在伯頓的《憂郁的剖析》中,拉米亞已超越了這個形象;而濟慈則更進一步,把拉米亞傳統的反面形象徹底顛覆。在濟慈筆下,拉米亞一方面是一個城府極深、精于算計的蛇女形象。這與《失樂園》中的撒旦有幾分相似。濟慈在塑造拉米亞形象時,很可能受到了彌爾頓作品的影響。而另一方面,當她墜入愛河時,則變得溫柔體貼、賢惠善良。她知道感恩,“對美、對生命、對愛情、對一切,都感到歡樂” [5]。
(三)赫爾墨斯求愛原型
濟慈對赫爾墨斯的愛情故事的描寫明顯是受到了奧維德《變形記》的影響。在原神話中赫爾墨斯希望赫耳塞的姐姐阿格勞洛斯能夠幫助他追求妹妹,阿格勞洛斯卻向赫爾墨斯索要錢財,而且還因嫉妒而阻撓赫爾墨斯和赫耳塞見面,結果被赫爾墨斯變成了石頭。《拉米亞》中赫爾墨斯求愛的一幕與《變形記》中的相關情節有很多相似。比如拉米亞提出與赫爾墨斯交易,并在交易^程中盡顯心計都可以在《變形記》的相關篇章中找到對應。濟慈在恩菲爾德學校讀書時就曾閱讀過《變形記》,可以確定赫爾墨斯求愛這段插曲一定是受到了《變形記》的啟發。
(四)使天使折翼的哲學
在《拉米亞》中濟慈提到了“使天使折翼”的哲學,借此表達了對藝術與科學關系的理解:“是不是所有的魔法一旦/觸及冷峻的哲理就煙消云散?/一次,可畏的彩虹在天上升起:/我們知道彩虹的密度和質地;/她列在平凡事物可厭的編目里。/哲學將會剪去天使的羽翼,/會精密準確地征服一切奧秘,/掃蕩那精怪出沒的天空和地底――/會拆開彩虹,正像它不久前曾經/使身體柔弱的拉米亞化為一道虛影。”[6]1817年12月,在畫家海登家的晚宴上,蘭姆曾“諷刺”海登竟把牛頓也放在其畫作“耶穌勝利進入耶路撒冷”的人群中,因為牛頓用科學毀掉了“彩虹詩”。[7]《拉米亞》中濟慈再次提到這一點,認為牛D對光的分析讓彩虹失去了詩意。濟慈并不排斥科學,他是在指出藝術家與科學家的不同。科學家總是急于用簡單的邏輯去探究事物,使一切都變得冰冷僵硬;而藝術家則具有一種“消極能力”,即“一個人有能力停留在不確定的、神秘與疑惑的境地,而不急于去弄清事實與原委。”[3]
四、《拉米亞》神話改寫的目的
同拜倫、雪萊不同,濟慈總愛探討小人物在追求理想與幸福過程中的挫折、困頓與自省。《拉米亞》是美女蛇愛上美少年的故事,也是一個帶有自傳色彩的美麗幻想。在愛情的作用下,里修斯變得情緒化,他因拉米亞而或喜或悲。現實生活中的濟慈又何嘗不是這樣呢?1818年9月,濟慈與芳妮?布勞恩一見鐘情。如果不是因為疾病,他倆也許會步入婚姻的殿堂。愛情激發了濟慈的創造力,讓他在1819年如火山噴發般地寫出許多不朽的詩篇。愛情也讓他感到矛盾和痛苦。長詩中人物的愛情經歷正是詩人對自己愛情心理的寫照。他曾對芳妮說:“我所做,所說,所想的只是成為我愛情源泉的東西,它們長久地使我享受歡樂和備受折磨。”[8]濟慈一方面享受著真摯的愛情,另一方面,這種愛情又是無望的,濟慈甚至在信中表現出了對芳妮的懷疑:“自從我認識你以來我的最大的痛苦就是擔心你有點傾心于克萊錫德。”[8]當里修斯陷入愛情后,表現出了孤獨和迷惘。對于濟慈來說,詩歌還沒有被廣泛認可卻墜入了無望的愛情,這種幸福和痛苦正是他愛情中獨特的情感體驗。在《恩底彌翁》中我們看到的是年輕詩人對愛情的美麗幻想,在《拉米亞》中我們則看到了愛情的破壞力。同樣是愛情故事,《拉米亞》更多了幾分憂傷。
五、結語
雪萊在《阿童尼》中寫道:“他本是‘美’的一部分,而這‘美’啊,/曾經被他體現得更加可愛。”[9]自雪萊以后,人們提起濟慈就會把他同“美”聯系起來。但除了“美”以外,還應加上“憂郁”和“孤獨”。肉體與精神的雙重痛苦使濟慈的情感總是游走在絕望的情緒、對死亡的預感,以及對美好夢境的向往之間。他在《夜鶯頌》中抒發了內心渴求的樂土,力圖忘記現實的痛苦。詩歌對濟慈來說是脫離現實、進入夢幻之境的階梯。在詩歌中他盡情抒寫自己渴望卻不可及的美好。而濟慈對《拉米亞》的改寫卻反映出他在生命后期對感性和理性的重新思考。表明濟慈在人生的末段逐漸意識到了藝術理想同客觀現實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如果說《恩底彌翁》體現了詩人早期對感性構思的依賴,那么《拉米亞》則體現了濟慈后期不斷增強的理性思維。由于不能通過想象力來調和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濟慈的命運只能以悲劇而告終。
參考文獻
[1] 柳志英.濟慈的宗教與詩[D].天津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2] 王佐良.英國詩史[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8:316.
[3] 濟慈.濟慈書信集[M].傅修延,譯.上海:東方出版社,2002:37,59.
[4] 濟慈.濟慈詩選[M].屠岸,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404.
[5] 濟慈.濟慈詩選[M].屠岸,譯.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12:160.
[6] 濟慈.夜鶯與古甕:濟慈詩歌精粹[M].屠岸,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229.
[7] Susan J.Wolfso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Keats[J].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