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老年人活動

老年人活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活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老年人活動

老年人活動范文第1篇

【關鍵詞】老年人;城鎮;健身

一、前言

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志,也是世界人口發展的必然趨勢。預計到“十二五”期末,全國老年人口將增加4300多萬,達到2.21億。屆時,中國將成為一個老年型國家,針對我國人口老齡化所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黨和政府提出了“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的奮斗目標,特別是1995年頒布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體育法》都已將老年體育工作列入了議事日程。而城市老年人擁有大量的閑暇時間和經濟條件,對老年人健身活動展開調查很有必要。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本文通過對零陵區200名60-75歲的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采用問卷調查法,對零陵區不同行業200名老年人進行體育鍛煉狀況的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20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196份,有效率為98%。經效度和信度檢驗均合格。采用文獻資料法,查閱與本研究有關的國內文獻資料10余部(篇),并對其進行分析和研究。還采用數理統計法,運用Excel軟件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整理。

三、結果與分析

1.零陵區老年人參加體育健身動機的統計與分析

表1表明:零陵區不同性別老年人的體育健身的目的相對集中,主要以增強體質為主要目的。說明他(她)們能充分認識到體育健身活動對健康的重要作用,并樂于參加體育健身活動;女性老年人將交際交往作為體育健身活動的主要目的的比例明顯高于男性;他(她)們將治療疾病作為參加體育健身動機的人數為零,體弱不宜運動和有疾病的老年人對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意識不強。

2.零陵區老年人每周健身次數和每次健身時間的統計與分析

表2表明:零陵區男、女性老年人每周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次數在三次或三次以上的比例都超過了60%,表明零陵區老年人對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和參與的程度達到較高水平,已經充分認識到年齡與健康、健身息息相關。這一結果同時也說明我市在推行“全民健身計劃”是卓有成效的。

3.零陵區老年人體育健身內容的統計與分析

表3表明:跑步/健身走項目成為零陵區男性老年人首選健身內容,原因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衰老所帶來的生理功能的衰退,使老年人在選擇健身活動項目上受到很大限制;女性老年人首選健身項目則是舞蹈,原因是舞蹈項目是集體性活動項目,能滿足老年人的交際交往的需要;其次舞蹈能夠強身健體,陶冶情操,展現了老年人形與美的追求,舞蹈項目可以自行決定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再者,舞蹈項目所需場地器材簡單,經濟負擔小,這也是其成為老年人體育健身首選內容的主要原因。

4.零陵區老年人對體育健身場所選擇的統計與分析

表4表明:零陵區男、女性老年人所去體育健身場所排名前三的是:廣場、公共體育場所、居所附近,選擇收費場館和其他場所作為健身場所排在所有場所的后兩位。這一調查結果提示了有關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在加大體育場館開放力度的同時,還應當加大公共健身設施的建設,給從事健身活動的老年人提供有利的健身條件。

5.零陵區老年人體育健身形式的統計與分析

表5表明:零陵區男性和女性老年人自發組織的健身活動的比例都較高;而社會協會組織的集體鍛煉的體育健身形式的比例相對較低;和親人朋友一起鍛煉和獨自鍛煉的體育健身形式男性老年人的比重要低于女性老年人的比重,說明女性老年人更希望通過鍛煉,不僅可以達到增強體質的作用,還有交際交往的作用。我們發現老年人更渴望通過社會協會組織的集體鍛煉的形式進行鍛煉。

四、制約零陵區老年人參加體育健身的因素

表6表明:在影響零陵區老年人體育健身的主觀因素中,沒時間選項男性老年人的比例明顯低于女性老年人,可能的原因是女性老年人家務比較繁重,年青人應該注意多給老年人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在影響零陵區老年人體育健身的客觀因素中男、女老年人均選擇缺乏指導作為第一影響因素,對此我們應加強宣傳和教育,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形式加強老年體育的指導,使鍛煉更有科學性;另外鍛煉場地問題也是他們比較關心的問題,應當引起各級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五、結論與建議

通過以上對零陵區城鎮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與結果分析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證老年人有機會參加體育鍛煉:利用大眾傳播媒介,廣泛深入持久地宣傳老年人參與體育健身的重要意義。在全社會營建一個崇尚健身,參與健身的氛圍;向老年群眾免費或低費開放一切可供鍛煉的公共場所。國家還要加大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力度,同時提高現有體育資源的利用率,減少體育資源的閑置與浪費;加強老年人健身工程相關軟件與硬件的同步建設。加強城市社區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力度,經常組織和開展適合老年人的群體性活動,積極引導老年人科學健身,讓他們體育健身活動更加科學、合理、有效;多成立一些中底檔次體育健身俱樂部、業余俱樂部。逐漸提高老年體育人口數量,提高鍛煉數量和質量;完善全民健身配套的法規制度,認真執行體育法規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

參考文獻:

老年人活動范文第2篇

關鍵字:城市公園,老年人

Abstract: In the ageing of the population growing conditions, design of the city park to bear more activities of old people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start status from the domestic status of aging population and the city park for the elderly planning, analysis of elderly in satisfy the desire for spiritualdemand demand of material, and through analysis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research status of city park,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he comprehensivesystem of city park space theory of the elderly.

Keywords: City Park, the elderly

中圖分類號: TU986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從1982年開始, 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在這一社會背景下, 學者看待城市綠地的視角發生了顯著變化。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問題也逐漸備受社會關注。公園是退休老人消磨時光的最好地方,如何使城市公園發揮更大的作用,需要建設者和使用者在很多方面達成共識。需要建設者從老年人的角度去如何創造一個真正適合他們的空間。

1國內人口老齡化情況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口老齡化問題漸漸凸顯,成為了世界性的重大社會問題之一。中國以建設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為宗旨,在計劃生育政策的引領下,我國原有的家庭組合模式在悄然發生變化,“人口老齡化”、“空巢家庭”的比重在不斷上升[1]。

2008年2月21日,記者從全國老齡委辦公室主辦的《關于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和《我國城市居家養老服務研究》新聞會上獲悉,日前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經超過1.49億,,總人口的11%以上[2]。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老年人超過一億的國家,也是發展中國家出現人口老齡化最為嚴峻的國家。根據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更是上升2.9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個百分點。我國老年人急劇增加,也使得社會要不斷關愛和重視老年群體[3]。

如上所述,21世紀的中國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老齡社會。根據聯合國提供的數據分析,“到2050年,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總數將達到3. 32億,也就是相當于1990年全世界的老年人總人口”(The Global Retirement Crisis, 2002)[4]。且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也指出,從2001年2100年,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發展將經歷快速老齡化、加速老齡化和重度老齡化三個階段。我國將繼續面臨老齡化帶來的種種考驗(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N(研究報告.2006.2.24).

2.城市公園現狀

建設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徐宗威于2007年9月在長沙舉行的首屆養老事業發展論壇上強調:我國城市規劃建設還比較粗放,沒有考慮到特殊人群的人文關懷。在公園建設中,對日益擴大的老年人群的需求也關注不夠[5]。

現代社會己經進入一個老年人越來越多的社會。在我國現有的綜合性公園設計的領域里,有專屬于兒童的主題公園,但專門為老年人的公園規劃設計卻很缺乏,從調查的情況看,中老年人使用公園的頻率要高于青年人。社會上的娛樂場所、項目盡管很多,但適合老人的幾乎沒有,大家很需要一個能相聚在一起有說有笑的戶外公共空間,于是,城市公園綠地就會成為老人們自發活動的場合。城市公園綠地的位置、管理、交通、環境狀況對發揮其在改善人們生活質量中的作用影響很大。而目前我國很多公園綠地并沒有達到老齡化的建設要求[6]。

3.老年人對城市公園的需求

從80年代初開始,國內一些學者開始在人口學、社會學、心理學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研究老年問題,其研究成果在較全面地反映了我國老年人的生活現狀和現實問題的同時,也反映出日漸嚴重的老齡安居環境問題。在許多發達城市,綜合性公園中老年活動區域也在逐漸增加。同時,隨著物質條件的不斷提升以及老年群體的知識水平不斷提高,在衣食住行基本得到保障的同時,為了提高老年生話的質量,大多老年人開始著重生活品質的提高以及精神層面的追求。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都相對單調,所以他們在精神方而的裔求就顯得尤為重要[7]。

但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超前,呈現“未富先老”的局面,而相關的老年人社會福利制度尚不健全。老年人從工作崗位退休后的休閑生活完全依賴于自身,使許多老年人出現消極情緒,對于社會交往持回避態度,不利于身心健康,影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因此,老年人的生活應當受到社會的關注,創造適宜老年人的城市公園環境將有效緩解這一矛盾[8]。

老年人每天有6-8小時的閑暇時間可供自主安排,隨著科學和醫療水平的進步,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水平大大提高,大多數可以自主參加活動且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他們通常喜歡戶外活動,這時城市公園成為滿足老年人休閑健身活動和交往需求的重要場所。綜合性公園華的交往和娛樂設施,為老人提供了交流和活動的地方,滿足了他們的精神需求。

中國在老年人公園環境適應性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且受到如資金投入不足,對老年人需求的重視程度不夠等條件的制約,存在著空間布局和尺度不合理、設施少、活動內容少,管理不到位等方面問題,離老年人對公園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導致老年人對公園現狀常有不滿意的情況,亞待改善。

4.國內外研究現狀

4.1國外相關研究概況

西方國家對老齡化問題的研究起步較早,并且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然而,一早期關于老年人的設計研究主要局限在室內的設計,如1972年拜爾茨和康韋發表的報告《老年住宅的行為要求》,1982年(Seagle)、切里斯(Chellis)和西格爾發表的亥老人集中住宅:20世紀80年代的解決途徑》以及1985年霍格倫(Hoglund)出版的書籍《老年住宅:私密性和獨立性》和《老年住宅》。

早期關于老年人戶外空間設計的相關內容也只是在一些文獻里略有提及,如1975年格林等人的《老年住宅:開發與設計過程(Housing for the Elderly: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Process)》,蔡賽爾、埃普和迪莫斯在1977年出版的書籍《低層老年住宅:用于設計的行為標準(Low Rise Housing for Older People: Behavioral Criteria for Design)》和1981年發表的《多層老年住宅(Midrise Housing For the Elderly)》.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諸多問題也越來越引起普遍的關注。關于老年人戶外空間的研究也開始越來越深入。學者開始研究老年住宅戶外空間的使用模式,并有研究成果發表。總的來說國外相關研究特點為涉及面廣、量化、細致。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環境心理學的適應水平理論和環境應激等理論對影響老年人戶外活動的各項因子進行分析研究。

4.2國內相關研究概況

在我國,對綜合性公園內設計老人活動區域是從上世紀80年代末才真正開始涉及,最初的設計主要是為方便老年開展文化文娛內活動提供場所及設施,這一措施,滿足了老年群體活動的基本要求,得到了社會的一致好評。

但是由于出現時間短,且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所以現在大多數的綜合性公園內老年人活動區域并沒有真正考慮到老年人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缺陷。城市公園作為一項社會福利設施,應該面向社會各層次、各年齡段的人群服務。但目前園林的規劃設計更多地考慮了中、青年和少年兒童的不同需求(孫英,陳田,韓英,2001)[9],迎合老年人的公園設計卻鳳毛麟角。在《中日韓三國老年人對公園利用的比較》中,有關老年人對公園利用的滿意程度的調查結果來看,滿意度僅占39-61%,這也正說明了現在的公園設施和公園空間等條件離老年人對公園的要求有一定的距離。公園內的一設施及環境,大多上是按照成人的標難來考慮的。在對待老年人的方而,沒有人多考慮老年人的需求,對他們的活動造成一定的不使。長期如此,對于老年人戶外活動時生理、心理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在老齡化社會下,綜合性公園的設計還是需要突出“老年”這兩個字,滿足老年人的需要,首先在設計的理念當中就要根據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的舒適程度來設計[10]。

5.小結

中國作為一個正在跑步進入老年化的國家,老年人數量急劇上升,同時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都需要更多的活動空間,所以我們應該把更多的關懷放在這一人群上,但是現在針對老年人的活動場所并不是很豐富。城市公園環境在老年人生活中提供了大量戶外活動的可能性,承擔著滿足老人休閑游憩活動需求的主要職能,。但是目前園林規劃設計更多地重視中、青年和少年兒童的不同需求,而忽視了老年人的需求,因此導致老人對公園利用的滿意程度普遍較低。

所以我們可以一方面在理論的角度從老年人生理特征、心理特征、行為特征等方面清楚老年人對綠地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們更應該從不同方面的分析和調查,找出老年人對公園環境的認同點和不滿意見,解決存在的一些缺陷,比如:活動空間布局不合理、活動空間設施缺乏、場地環境狀態不理想和公共空間植物配置不合理等。然后將研究的結論反饋于設計和管理,探尋如何在城市公園建設中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并形成關于城市公園老年人活動空間的理論的較全面的體系,希望在老齡社會環境下的城市公園中,老年人不僅能“老有所為”,還能“老有所樂”。

參考文獻

[1]田雪原.21世紀中國發展:關注來自人口老齡化的影響[J].學習論壇,2006 (11): 2528.

[2]中國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1.

[3]陳衛.全球人口:跨世紀的挑戰[N].中國人口報,1999 (10): 11.

[4]聯合國:老齡問題研究,老齡問題世界大會資料輯錄[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3.

[5] cdll. gov. cn/成都老齡網

[6]李鴻烈.老年居住環境設計研究[D].重慶大學,2002.11.

[7]范靜.老年族居住行為與室外環境設計[D].天津:天津大學,2005.

[8]周紹斌.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及其社會政策意義[J].市場與人口分析, 2005, 11(6): 6870.

老年人活動范文第3篇

【單位老年人重陽節活動策劃】

一、活動說明

活動主題:重陽節敬老,大潤發宜年 備選主題:

大潤發店開期年,長壽鄉喜迎重陽 敬老、愛老、護老,健康、快樂、長壽 活動目的:

1、重陽節作為中國傳統的節日,又是敬老節。同時,如皋大潤發賣場開業將近一年。這是我們以情感紐帶維護客戶關系和開發顧客的最好時機。借助節日機會,把握合理主題,聚集人氣,聯絡感情,擴大銷售。

2、通過賣場系列活動,倡導尊老愛幼、人心向善、社會和諧,引發消費者享受美好生活,重視身體健康。

3、為店慶一周年鋪墊,提升企業形象,推動顧客升級。

二、活動時間

201x年10月23日之前(10月09日重陽節)

三、活動組織

邀約如城鎮(或長壽研究會、老齡委)、文化局、文聯、如城文化館、市人民醫院等部門、單位和團體為活動提供支持。成立臨時組委會,根據活動要求,分項實施。

四、活動重點環節、賣點及亮點

1、根據店堂內空間布局的可能,安排為老年顧客義診、書寫壽聯、在休憩區品嘗重陽糕、贈飲茶等活動;

2、向60歲以上顧客增送大潤發店慶周年,為顧客祝福添壽字樣的蛋糕一盒,3名攝影師為子女陪同老人的客戶免費在賣場內留影;

3、邀請5名百歲老人逛大潤發活動,安排敬老宴,送每位壽星禮品一份;

4、這一天老年顧客購物袋免費贈送;

5、現場促銷備敬老套餐,優惠價格;

6、撞星活動,請老齡委和長壽研究會人員在固定時段,現場尋覓與老人一起購物的家庭3戶,設敬老明星家庭獎3個,現場頒獎;現場尋找金婚夫婦3對,免費入住潤宏商務酒店一宿。

7、店堂前老年武術、舞蹈表演;

8、提高晚間店堂前健身舞活動的組織程度。

五、相關布置

1、在賣場外懸掛中秋節條幅: 人間百善孝為先九九重陽享健康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孝敬天下父母,大潤發共同的義務

2、店堂內由美工策劃、設計、制作和相關布置;

3、店堂前為表演提供舞臺和音響; 4、店堂前租放壽星一對。

六、活動流程:

全天候:在休憩區品嘗重陽糕、贈飲茶活動; 全天候:向老年顧客免費贈送購物袋; 全天候:現場促銷備敬老套餐,優惠價格; 9:00-11:00:為老年人義診、書寫壽聯;

9:00-12:00:邀請5名百歲老人逛大潤發活動,安排敬老宴;

9:00-12:00:向60歲以上顧客贈送潤發一周年,祝您無限壽字樣的蛋糕一盒,3名攝影師為子女陪同老人免費在賣場內留影;

14:00-18:00:星探活動;

15:30-17:00:店堂前老年武術、舞蹈表演; 19:30以后:廣場健身操。

七、活動注意事項

1、設專人陪同邀請單位、部門人員;

2、車輛接送百歲老人,配專門醫務人員;

3、有專門后勤人員準備桌凳、筆墨紙張、獎品;

4、上午的活動***,為邀請5名百歲老人逛大潤發和贈送蛋糕、免費留影;要備足人手;

5、下午的活動***,為店堂前老年武術、舞蹈表演,要與交警、城管聯系,做好安全工作;

6、免費贈送的和優惠套餐要數量準備充足,防止不能始終,以免造成不良影響;

7、備輪椅5輛;

8、邀請新聞單位人員。

【附】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游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老年人活動范文第4篇

【關鍵詞】 老年人;體育活動;參與現狀;平邑縣

人口老齡化關系到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亟待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老年人參加體育現狀調查,對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進行系統、全面、深入研究,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通過了解平邑縣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規律、特點,以及存在的問題和制約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因素,為相關部門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使平邑縣老年體育活動朝著健康、科學的、完善的方向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一、平邑縣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現狀

按照國際規定,65周歲以上的人確定為老年;在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老年人是指60周歲以上的公民”。為了保證問卷樣本的代表性以及問卷的回收率,同時考慮到部分老年人的閱讀能力以及視力問題,本次調查采用當場發放當場回收的方式,同時配合現場解答以確保問卷的質量。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收回490份,回收率為98%。其中有效問卷475份,有效率為96.93%。

1、平邑縣老年人的性別情況

在被調查的老年人中,男性老年人有207人,占總數的43.6%,女性老年人有268人,占總數的56.4%。女性多于男性,這主要取決于男女的飲食習慣和生活規律。從調查數據可看出,參與體育活動的女性老年人多于男性,一是因為廣場舞的迅速崛起,成為一種時尚健康的運動,深受女性老年人喜愛;另一個也表明女性老年人相對于男性老年人更渴望與他人接觸,通過社交,獲得更多的朋友。

2、平邑縣老年人的學歷情況

通過調查得知,平邑縣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的未受過教育200人,占總數的42.1%的;受過小學教育的老年人126人,占總數的26.5%,初中69人,占總數的14.5%;高中或中專55人,占總數的11.6%;本科或大專以上25人,占總數的5.3%。其中未受過教育的老年人參與體育運動的較多,更注重追求健康,喜歡熱鬧。學歷問題主要由于時代的原因,教育不是很普及,學歷高的人較少。

3、平邑縣老年人的職業情況

不同的職業,對體育鍛煉的認識不同,參與體育活動的人數也不同。從退休前的職業來看,主要以工人為主,占37.1%;其次,個體戶占20.6%,由于我國國情,可以看出其他職業相對較少。職業人數較多的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人數相對也比較多。也反映出,相同的職業,會有更多共同的認知,更容易交流,可以一起結伴鍛煉身體。所以,根據職業不同來組織不同種類的活動,更有利于老年人進行體育鍛煉。

4、平邑縣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調查結果與分析

在被調查的參與體育活動的老年人中,37.1%的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原因是強身健體;14.9%的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原因是休閑娛樂;13.4%的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原因是交往的需要;20.6%的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原因是興趣愛好;4.3%的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原因是調節精神;6.4%的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原因是不服老;3.3%的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原因是其他。其他原因中有疾病導致、減肥等。數據表明,平邑縣參與體育活動的老年人目的明確,消遣娛樂、豐富生活、獲得參與的樂趣和團體歸屬感是多數老年人的追求。

5、平邑縣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調查結果與分析

在被調查的參與體育活動的老年人中,26.5%的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態度是積極;42.1%的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態度是比較積極;14.5%的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態度是非常積極;11.6%的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態度是不積極;5.3%的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態度是非常不積極。從調查可看出,平邑縣老年人對體育鍛煉的態度比較積極的多,非常積極次之。老年人都向往健康的身體,體育鍛煉既能強身健體,又能減輕家人的擔憂,因此深受平邑縣老年人的重視。

6、平邑縣老年人每次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狀況

調查得知,平邑縣老年人每次進行體育活動的時間較短,10分鐘以下占42.1%,10-20分鐘占30.7%,20-30分鐘占16.4%,30分鐘以上占10.8%。多數老年人運動時間較短,這是由老年人特有的身體機能決定的,選擇運動量適中的體育活動對于身體健康狀況有幫助。

7、平邑縣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選擇的項目

隨著廣場舞已經成為一種時尚,老年人的體育活動項目種類更加齊全,以廣場舞為主流,各種體育活動迅速發展。調查顯示,選擇舞蹈類的最多,有176人,占37.1%,因為這些活動內容簡單易學,且氣氛輕松,較適合女性特點,所以深受喜愛。其次是散步,有98人,占20.6%;主要是男性選擇的較多。根據男女性別的不同,可以看出對體育活動項目喜愛的不同。隨著年齡的增大,年紀越大的老年人,選擇的運動越舒緩。

二、影響平邑縣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因素分析

人的所有活動是由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老年人參加或不參加體育活動都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結果。內因主要指老年人自身的特點、老年人的體育觀念等主觀因素;外因主要是指社會環境、現實情況、住區環境等客觀因素。

1、主觀因素

由于家庭原因,許多老人需要帶孩子,導致缺乏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還有克服不了惰性、對體育活動沒有興趣、家務負擔重,身心疲勞或者因為身體不適等原因都制約了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從訪談數據看,平邑縣老年人的體育態度和體育觀念相對滯后于他們的體育行為。

2、客觀因素

缺乏專業人士的指導或指導水平不高、天氣和季節因素、沒有人陪伴、缺乏或沒有適合老年人的體育場地設施,這些在調查過程中問題尤為突出。由此可見,影響平邑縣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的原因主要是體育健身配套設施的匱乏,其次是自然原因、經濟狀況等。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在被調查的平邑縣老年人中,參與體育活動的女性老年人多于男性;未受過教育的和受過小學教育的老年人,參與體育運動的較多;不同的職業,對體育鍛煉的認識不同。平邑縣老年人⒂胩逵活動主要是為了強身健體,其次是興趣愛好。平邑縣老年人體育活動時間較短,體育活動項目以廣場舞為主流,高年齡的老年人以散步和慢跑為主。

2、建議

加強宣傳力度,培養平邑縣老年人的體育意識,引導老年人更新觀念,改變不良的老年生活方式,改變對體育價值觀念的認識。老年人應該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自己合適的運動項目,進行適度的運動。加強醫務監督和體質監測,使老年人能更好認識到健身的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1] 國家統計局.http:///.

[2] 張厚臣.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大連市區老年人體育活動現狀與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06.

[3] 李智.江西省贛州市城區老年人體育活動現狀調查與分析[D].成都體育學院.2013.05.

[4] 顧小敏.浙江省臨海市城區老年人體育活動的現狀調查與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8.01.

[5] 李文川.上海市老年人體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1.06.

[6] 武琳昭.安陽市老年人體育鍛煉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D].河南大學.2014.05.

[7] 田志偉.東北三省農村中老年體育健身認知觀念研究[D].吉林體育,2014.03.

老年人活動范文第5篇

關鍵詞:既有住區;老年人;無障礙;適老改造

1引言

在當前人口老齡化趨勢的社會背景下,早期設計的居住區由于建成年代久遠,確少維護,大多數陳舊不堪,內部空間及公共設備已經不能適應當下老年人對室外活動空間的要求。 既有住區的陳舊現狀的確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老年人在住區內部的日常活動常常遇到障礙,并因此受傷摔倒等現象屢見不鮮。加之老年人的兒女由于工作的原因,不能隨時陪在老年人的身邊,使他們為了自身的安全只能在獨自停留于住宅的內部,在缺少與外界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的接觸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的孤獨感,從而意志消沉。因此,將既有住區中存在的眾多不利因素加以適老改造,使不適合老年人生活的不利條件轉變為頤養天年的居住環境,對比經濟、勞動力大量消耗的新建、重建工程,更加能夠得到普遍的認可。

一、老年人活動行為的界定

活動行為是指行為主體根據自身主觀意識預先設想行為目標,在通過外部條件的支持轉化成行為活動結果。不同老年人的活動行為是多樣的,包括體育運動、散步、曬太陽、下棋、打牌、聊天交友等。大部分的活動行為的發生基于老年人的自愿性,同時受到室外場地吸引力、時間、天氣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對住區的外部環境的要求是極高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對既有住區的公共空間、綠化空間和復合空間加以組織和完善,更好的服務于老年人,達到活動行為的無障礙。

二、老年人活動行為的適老改造策略

1.激活公共空間增強參與意識

通過對既有住區的調研發現,住區內活動人群最多的時間段為9~11時和15~17時,老年人是該時間段最主要的使用者。在既有住區內,老年人的活動范圍收到的環境極大的影響,這是由于住區內公共空間與其活動行為的要求存在差距引起的。因此,良好的住區公共空間應作為老年人走出家門,進入室外活動的積極影響因子,改變他們對既有住區的負面觀念,以增強老年人的參與意識。

1)修護老化的閑置空間。由于既有住區建成時間較久,曾經老年人喜歡聚集的空間會因為設施老化,缺少維護等問題使空間利用率大大降低,整潔是修護閑置空間的前提,只有在這樣的空間老年人才能做較長時間的停留,而不是側目而過。對這類陳舊老化的閑置空間的改造方法,首先,應對閑置空間中居民私建亂建的建筑物、構筑物等進行統一拆除,消除其對不利影響,解放空間的擁擠現狀。其次,對居民堆砌的廢棄物品加以整理回收,還空間明亮、整潔的視覺感受,重塑空間活力,使其吸引老年人的參與參與意識。

2)積極因子的介入。空間在功能方面設計不合理等外界客觀條件存在不可變性,往往制約了空間的活力。積極因子的介入,將會重新發掘其內在潛力,吸引更多的老年人來此空間進行聚集活動。可在這類空間中安排兒童游樂空間,兒童的玩耍常常需要老年人的看護,增加空間的兒童使用率就會相應的提高老年人對空間的使用率,并且兒童的嬉笑聲與老年人的交談聲都會為閑置空間產生積極的影響,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參與其中。

2.組織綠化空間培養審美情趣

綠化空間往往承載著觀賞、游覽、種植園藝等老年人的活動行為,并兼備微調氣候、降低噪聲、風速和純凈空氣等優點。老年人的活動行為的完成需要住區內綠化空間的組織完善,對其改造應以既有住區的綠地形態現狀為基礎,通過增補與劃分等手法重新組織綠化,避免大面積過度的調整。

1)增加不足的綠化面積

既有住區建造初期,在實用、經濟、美觀的指導原則下,往往以建筑為設計主體,并沒有過多的考慮綠化空間對老年人行為、心理的積極影響,綠地面積也大多作為填補性要素,散落布置在零散的角落,不能滿足現狀的要求,并存在被建筑、交通所割裂的問題。對此問題,改造方法可將既有住區內的綠地空間以組團為單位重新的統籌安排,整合零散的綠地空間,綠化閑置的空間,有效的提高既有住區的綠化面積。

2)綠化的“可游性”

“可游性”主要體現在既有住區的綠化空間能夠與住區中的廣場、花園、步行道等休憩空間融會貫通,使整個公共空間環境保持連續性和整體性。改造方法可將綠化空間與休憩空間統一思量,不與之脫節、獨立,也可以將綠化空間作為各個空間的過渡,通過綠化的劃分使各空間的序列劃分更加明確,并達到隔而不斷的室外活動場所的空間狀態,更好的服務于老年人的活動。

3)綠化的“可用性”

綠化空間的“可用性”是指在綠化的觀賞基礎上,能有被有所利用于老年人的園藝活動中,這需要從綠地中提取出相對集中的部分作為園藝場地。老年人在室外的活動中,更愿意親力親為的去近距離的親近自然,園藝場地能夠幫助老年人開展花卉、蔬菜等植物的種植活動,在對植物栽種與照料的過程中體會播種與收獲的喜悅,使他們對室外活動的參與意識大大提高。

3.營造復合空間滿足多元選擇

老年人由于性格、年齡、經歷、社會地位及受教育文化程度的不同,對室外活動場地的選擇與喜好是多元化的,存在個體的差異。既有住區的室外活動場地為老年人提供多元選擇首先應具備豐富多樣的空間形式與基礎設施,滿足不同的活動要求。其次,使老年人和不同年齡人群都能夠共享住區內公共環境的權力,平等的參與其中。要保證空間能夠滿足住區內不同人群的多元選擇,就要追本溯源,使公共空間具有多樣性和功能復合性。

1)尺度的多樣性

住區中應配置不同尺度的室外活動空間,如供老年人扭秧歌、練太極等集體活動的大尺度空間,和滿足老年人聊天、下棋等私密活動的小尺度空間。上文提到對既有住區綠化空間劃分出園藝場所就可以在尺度上設置不同高度的種植臺,同時滿足行走方便的老年人和使用輪椅的老年人能夠共同在園藝場所內體驗種植的喜悅。

2)功能的多樣性

功能單一的住區空間會使其在非功能使用時間閑置,缺乏活動場景與氛圍的填充,容易使空間看上去空蕩,沒有人情味。空間的功能上多樣性和復合性的要求首先要增強空間的適應性,使其在統一時間段內容納的功能行為增加。其次,復合空間也應允許不同時間段進行不同的空間活動,做到不被閑置。

既有住區空間的復合功能涵蓋了聚會、運動、學習、游戲和展覽等,為了達到住區空間功能復合的目的,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一功能空間的拼湊或設施的重組達到。例如將兒童的游戲空間與老年人的休憩空間統一規劃安排,游戲設施往往對兒童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需要家長或老年人的仔細看護,功能的復合多樣恰巧能夠解決這一問題,在避免公共空間閑置的同時更能促進親情的互動。

三、結語

時光的變遷讓我國的城市建筑經歷著翻天覆地變化,老年人對住區的要求也不僅僅停留在實用經濟的層面,而對公共空間提出了精神層面的需求。日漸陳舊的既有住區已不能適應老齡時代的步伐,并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因此,既有住區內針對老年人活動行為的適老改造的任務迫在眉睫,后續的研究道路也是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揚?蓋爾(丹麥).交往與空間.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边| 卫辉市| 淮阳县| 昂仁县| 夹江县| 淮安市| 韶关市| 丘北县| 武夷山市| 湘乡市| 勃利县| 桑植县| 盐池县| 道真| 长宁区| 信宜市| 白玉县| 凤阳县| 荔波县| 白朗县| 大渡口区| 浦北县| 化州市| 郑州市| 霞浦县| 农安县| 安阳市| 溧水县| 横山县| 永昌县| 安多县| 灌阳县| 抚州市| 磐安县| 鄂托克前旗| 松潘县| 自治县| 南康市| 运城市| 水城县| 当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