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推薦一本好書的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有趣的書,書名叫《窗邊的小豆豆》。這里講述了一段真實的故事。作者黑柳砌子小時候名叫小豆豆,她因淘氣被學校退學后,來到了巴學院,在小林總作校長的關懷和呵護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夠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翻開第一頁,我就感到眼前一亮,書中的小豆豆太淘氣了,但這也是好奇心重引起的,這不,好奇心惹出了大笑話。一天,小豆豆在學校里看見了一張報紙蓋在地上,好奇的往那一跳,“噗通”,小豆豆掉了下去原來那是一個廁所的掏口,可能是校工叔叔臨時有事走開了,用報紙擋住臭氣。這是還只是其中之一。還有一件事,小豆豆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堆沙子,小豆豆高興地大叫一聲,跳進去才發現這是用來糊墻的水泥。為這件事媽媽告誡過她好幾次了。
書中的小林宗作先生是一位值得尊敬、信任的人。他的教育方法很是新奇,他讓身體有缺陷的孩子找回了自信。什么游泳啊、運動會、尾巴。如果一個老師指責孩子或是跟孩子開個玩笑也不行,不然他會生氣。
為了小朋友們的快樂,小林宗作先生可真謂絞盡了腦汁,他總會帶學生們去泡溫泉、野炊,旅游。我最喜歡他們的教學方式,你自己想上什么課就上什么課,不懂的問題就問老師,下午還去散步。一天中,有許多新奇的事都在發生,令你打開眼界,要想開懷大笑的話,就請看《窗邊的小豆豆》!
一、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
1、扎實推進社區少先隊活動,為少先隊員健康成長創造廣闊空間。積極整合社區資源,組織少先隊員以“雛鷹假日小隊”等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少先隊活動。學校少先隊要組織少先隊員到社區報到,社區要認真做好登記工作,組織少先隊員開展實踐體驗活動,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和社區公益服務。積極參加鄉鎮、街道辦事處組織的各項活動,讓少先隊員不僅要從自己做起,要從小事做起,踴躍投入“創建綠色環保家庭”、“手拉手紅領巾書屋”行動,人人爭做小宣傳員、小監督員、小戰斗員,走向社會、深入居民區,制止一切不文明、不合法的言行,做一個學法、懂法、守法的現代好少年,同時共同倡導文明、科學、衛生、健康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2、深入開展“做新世紀小主人”讀書活動。引導少年兒童積極參與讀書活動,養成讀書學習的習慣,樹立做新世紀主人的理想信念。學校部將組織全市少先隊員在假期繼續開展“做新世紀小主人”讀書活動,分高、低年級分別向少年兒童推薦一批精品圖書,可以由少年兒童自主選擇閱讀,或以假日小隊為單位共同組織閱讀,并通過寫讀后感(讀后感不要抄襲,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如有抄襲稿件不報送團市委)、演講比賽等形式進行交流,開學后中心校將開展相應的評比。(推薦書目見附件)
二、深化“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主題活動
在XX年奧運會一步步向我們走近之時,各村小積極開展小學生綠色環保宣傳教育活動。在假期組織小學生了解奧運歷史,收集奧運故事,傳唱奧運歌曲,讓廣大小學生增進對中國體育健兒為國拼搏、自強不息精神的認識,增進對奧林匹克理想的理解,培育愛國主義情感和偉大民族精神。
三、加強少年兒童自護教育宣傳
積極加強小學生暑期安全防范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交通、食品衛生、用水用電、游泳、自然災害防范、消防等安全教育和演練,培養學生良好衛生習慣,掌握避險逃生、自救方法,提高安全意識和自護能力。要利用小學生暑期時間,參加政府、街道、社區組織的少年兒童自我保護知識講座,加強少年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認真學習“兩法”,以“兩法”知識競賽、少年模擬法庭等形式,切實提高少年兒童的法律意識。
四、組織開展“心系災區,奉獻愛心”行動
組織全鎮小學生學習抗震救災英雄人物先進事跡,開展“給參加抗震救災的部隊和武警官兵寄慰問信”、“致地震災區少年兒童的一封信”、“牽手災區小伙伴,共筑美好新家園”等系列教育活動,引導廣大中小學生以實際行動為抗震救災盡一份心、出一份力。激發學生愛國之情,樹立多難興邦之志,堅定理想信念,培養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眾志成城、開拓進取的精神。
五、有關要求
1、各學校要認真貫徹暑期工作意見,結合本學校實際制訂相應工作計劃,周密部署、認真落實。
2、在開展各項活動時,要充分體現青少年的特點和時代氣息,注重發揮少年兒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保證青少年度過一個健康、愉快、安全的假期。
3、要注重加強對活動的宣傳報道,做好各類活動資料的收集、整理、上報和保存工作,努力營造良好的暑期活動氛圍。
4、各校開學后第一周把讀后感用a4紙打印并上交中心校。(中心、鹽場至少20分,其他各村小至少10份);同時各少先隊大隊輔導員把假期中開展的各項活動以總結(詳細具體)的形式上交中心校。
------------
親愛的少先隊員們:
經過一學期忙碌緊張的學習,我們即將迎來輕松愉快的暑假生活。暑期既是我們少先隊員體驗實踐的好時機,也是充實自我的最好時機。圍繞高新教育局和學校的暑期工作要點,結合寶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要求,我們要學會過一個文明、有益的暑假,要合理安排時間,在感受暑期帶來的快樂的同時努力養成良好習慣,提高自我綜合能力,度過一個“文明、健康、有益、愉快、安全”的暑期。為此,學校少先隊大隊部對暑期活動建議如下:
一、活動主題: 文明假日 快樂實踐
二、活動內容:
分年段開展四個“一”活動。
(一)、一、二年級具體內容為:堅持一個文明習慣、學會一項生活本領、游覽一處家鄉景觀、親子共讀一本好書。
堅持一個文明習慣是指在寶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大好機遇下,堅持文明出行,在公眾場合文明活動,堅持一個文明舉動,并把它內化成自己的習慣,樹立一小學子溫文爾雅的良好形象,
學會一項生活本領是指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學會一項生活技能,可以學習洗衣服、洗碗筷、整理房間、掃地、拖地等等,并請爸爸媽媽評價。
游覽一個家鄉景觀是指和爸爸媽媽一起選擇家鄉的一處旅游景觀去游覽,并以照片、ppt、繪畫作品、旅游日記等等多樣的方式記錄自己游覽中的所見所聞和感受,樹立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親子共讀一本好書是指和爸爸媽媽一起共讀一本好書,摘錄好詞好句,寫出個人感想和收獲,爸爸媽媽寫出他們的讀書感受,并對你的讀書情況和讀書收獲做出點評。
(二)、三、四、五年級的具體內容為:參加一次公益活動、
開展一項社會調查、觀看一場愛國主義教育影片、親子共讀一本好書。
參加一次公益活動是指在學校的安排下,與社區相協助,以“自覺維護社區環境、義務清掃”、“張貼垃圾分類溫馨提示”“文明禮儀知識宣傳”等方式開展進社區的公益活動,并以照片、ppt、小作文等方式記錄自己參與活動的情況。
開展一項社會調查是指選擇“家鄉的變化”、“城市居民用水調查”、“小區的衛生狀況、綠化狀況”、“寶雞的歷史名人”“社區的文化生活”等等為調查題目開展調查,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自發組成小組完成調查,寫出調查報告。
觀看一場愛國主義教育影片是指在家庭或者影院觀看一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寫出觀后感。
親子共讀一本好書是指和爸爸媽媽一起共讀一本好書,摘錄好詞好句,寫出個人感想和收獲,爸爸媽媽寫出他們的讀書感受,并對你的讀書情況和讀書收獲做出點評,四五年級同學要完成好書推介的ppt。
一、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分析
由于觀念的落后,很多農村家長和小學生認為,讀書只要把課本知識學好就行了,以至于一聽說要買課外書,便要考慮是否對學習課本知識有用,百分之八十的家長、學生買的是優秀作文之類的書籍,從而形成了優秀作文等同于課外書籍這樣一種狹隘的概念。因此,課外閱讀極少涉及古今中外的優秀名著、民間傳說、科幻讀物等。除此之外,學校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外閱讀的氛圍。雖說每所學校都有圖書館、閱覽室,但學校書報的數量、質量都不盡人意。
小學階段,受到年齡和個性的影響,他們的課外閱讀往往也缺乏良好的習慣和方法,囫圇吞棗,粗粗地瀏覽一遍。即是閱讀,也有的學生圖新鮮,一味求奇求快,只看一些逗趣逗樂的書籍。有時,雖然拿了一本好書,卻缺乏一種良好的閱讀心理,只是挑出其中的一些片斷一讀而過。此外,在閱讀時,很少做讀書筆記,即便是做了筆記,也無非是幾個好詞,幾句好句。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看似讀得不少,但真正得益微乎其微。
二、課外閱讀指導策略
在農村小學,開展大量的、有效的課外閱讀,確實存在著許多困難,但我們必須通過多種途徑,解決困難,加強課外閱讀指導,切實提高農村小學課外閱讀的實效性。
1.激發興趣,增強學生課外閱讀的動力
“興趣是需求的內驅力,是最好的老師。”④只有讓學生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培養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學生才會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這種興趣就要靠老師來培養,我們可以從多方面入手。
(1)做一個注意引導的教師。莎士比亞曾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讀一本好書,猶如交上了一位良師益友。為了讓孩子從優秀的作品中汲取營養,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說話、習作、或給自己書寫座右銘、給同學贈言時學會運用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名人名言等,在習作講評中,注意對孩子們運用課外閱讀知識的點評,激勵孩子們在課外閱讀上一比高下,讓學生踏上課外閱讀的快樂之旅,品嘗到作品中的“美味佳肴”。
(2)做一個精于策劃的教師。開展多種活動,激發讀書興趣,持之以恒,養成習慣。為了穩定和保持學生被激起的課外閱讀興趣,可以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能力和水平,開展“故事會、朗讀比賽、成語接龍、古詩朗誦”等活動;還可以形成固定的每日活動內容,如:“一天一個故事”、“一人一條新聞”、“早間3分鐘”等;利用板報,開辟“每日一句格言”、“推薦一本好書”、“讀書一得”等欄目。讓學生把課外閱讀中所見的大事要聞、奇事怪事、民情風俗、自然風光、歷史故事、名人名言及心得體會等講出來,寫出來,向大家展示自己讀書的成果,真正營造一個人人喜歡讀書,人人學會讀書的氛圍。
2.轉變觀念,正確認識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作為教師,我們不應把學生局限在課堂里自我封閉,要乘改革之機改變觀念,著眼于學生綜合素質,著眼于學生的長遠利益,正確認識課外閱讀的重要性,營造寬松的環境,留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學生放下心來,走進課外閱讀的繽紛世界,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
閱讀是一項反映個性和人格的活動,而讀物的選擇是個性的表現。但是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選擇讀物時往往帶有盲目性、隨意性,這樣就不能提高閱讀的質量。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的過程中既要注意激發和尊重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現象。這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有益于身心發展的讀物。在這個前提下,一般向低年級學生推薦童話類讀物,向中年級學生可增加推薦戰斗故事、科幻作品類讀物,向高年級學生又可增加推薦偉人的故事、中外名著、地理歷史類讀物。這樣不同年級的學生均能讀到最適合自身需要同時又最有利于自身健康發展的課外讀物。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必要盡量尋找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的結合點。具體做法有:由文及人,即到課外去尋找介紹課文作者的生平事跡的文章來閱讀;引導學生閱讀與自身生活緊密相關的讀物。作為學校教育延伸出去的“生活課程”和“環境課程”,輔之以適當的實踐活動,有效地促使學生努力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
3.尊重學生,溝通學生
學生的課外閱讀大多數是以個體的形式來進行的,因此,教師應允許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對學生閱讀的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因人而宜。開設的課外閱讀課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要,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讀物,自由閱讀,自由寫筆記。筆記形式不求統一,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起學生閱讀動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課外閱讀。
尊重學生還要讓學生學會自主選擇讀書材料。因為閱讀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放松,學生只有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讀物,才能達到放松的目的,如:有些同學喜歡想像,喜歡幻想,愿意讀一讀情節跌宕的科幻讀物;有些同學喜歡讀一些節奏明快的、富有刺激性的故事、幽默、笑話、五俠小說也未嘗不可。而且,由于年齡的差異、性別的不同,閱讀的興趣也是不一樣的,這都是早就被證明了的,所以,課外閱讀是自由的閱讀。一定讀什么或一定不讀什么,不該由教師或別人去決定,應該由學生的興趣去決定。
關鍵詞:課外閱讀;意義;方法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初中階段課外閱讀的要求是:“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通過課外閱讀,可以豐富知識,開闊視野,積累語言,鍛煉能力,陶冶情操;學生在閱讀中進行反復體味、咀嚼,從中不斷發現、豐富、完善、超越自我。
一、課外閱讀的意義
(一)在讀中積累語言
“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少”字的含義有二:一是讀的少,二是記住的少。所以說話、作文時便沒詞兒了。如果讓學生多讀點,多積累些,天長日久,待到自己說話作文時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左右逢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言積累的一條重要途徑是課外閱讀。學生通過讀課標規定的或老師推薦的整本書,經過心智、感官加工的語音、語義、圖像、情境、事件整合,體驗語言材料和多層面的語感經驗,能牢固將文學語言、語感、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結合,提升語言能力和人格魅力。
(二)在讀中提高個人修養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通過讀書學習,可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怡情養性,提升境界,過濾出沁人心脾的靈新之氣,甚至還可以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嫻靜氛圍。平時,人們常說某某人有儒雅之氣,“儒”從何來?從書卷中來。學生從保爾身上學會了堅強,為正義而獻身;從阿廖沙身上學會了善良,為理想而努力……讀書多了,見識廣了,胸懷自然寬闊了。
(三)在讀中培養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愛讀的書籍,本身就是尊重學生個性的表現。而學生由封閉式讀書轉為開放式閱讀,本身又極大地激發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大力推動課外閱讀,讓學生自己去獲取,去探求、去尋覓、去掌握,從而感受讀書的樂趣,激發更強烈的讀書欲望,最終形成習慣。課外閱讀把追求學問變成學生自覺自愿的行動,有助于實現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的目的。
二、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
(一)要給學生推薦優秀的作品
讀一本好書,猶如交上一個好朋友;反之,讀書不加選擇,去讀一些不適合學生讀的書,往往事與愿違,學生的閱讀不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會帶來不良影響。
1.要落實課程標準規定的名著閱讀。初中階段必讀的《朝花夕拾》《駱駝祥子》等十二部中外名著要制訂計劃,檢查落實。每學期一定要完成名著閱讀任務,將名著閱讀落到實處。
2.要創造條件,營造氛圍,正確引導。動員家長為學生訂閱《課外閱讀》《語文報》《青年文摘》《讀者》等;還應要求學生將感觸最深或最喜歡的文章摘抄下來,并寫寫自己的感想,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閱讀的深度,而且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習慣。
(二)要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1.由淺入深,循循善誘,激發興趣。先不要急著向學生推薦巨著,而是推薦一些易于學生接受的文章。立足于課本,延伸到課外。
2.學會做閱讀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動筆墨不讀書”。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做閱讀筆記是增長知識積累,儲備語言積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辦法。怎樣做閱讀筆記呢?(1)讓學生用筆記本摘抄所讀文章的各種要點,內容包括:佳詞、佳句、警句、精彩片斷、重要段落等。(2)鼓勵學生自制規格相同的卡片,把文章的要點、精辟句、優美句、精彩段摘錄在卡片上,采取單項形式,一張卡片記一個內容,儲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
3.及時給予閱讀評價。這種評價不僅體現在課外閱讀的量上,也體現在課外閱讀的質上;不僅體現在對學生個體的課外閱讀評價上,也體現在對學生集體的課外閱讀評價上。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并以此形成良好的習慣。
我也是一個愛讀書的人,我對好書,似乎有一份特殊的感情,雖然我們不能像人一樣面對面進行交流,但我覺得它是我最親密的朋友。我想,如果沒有它,可能也就沒有今天這個堅強的自我。
記得那是我讀五年級的第一學期,在一次數學考試中,我的成績竟出乎意料的差,面對從未有過的打擊,我心灰了,氣餒了,信心也喪失了,從此,我失去了臉上的微笑……這樣,我的成績便開始從“優”到“良”,從“良”到“中”,從“中”到“差”……平時總是受表揚,在快樂中成長的我一遇到這些挫折就“不堪一擊”地倒下了……
此后的每天,我生活在黑暗、孤獨里,父母的責罵聲,同學們的異樣目光,老師的不理解,讓我痛苦萬分……在無意中,我閱讀了一本好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翻開扉頁,里面寫著這樣一行字:“生命在于奮斗!”這句話雖短,但它卻又那么的有道理。是啊,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上,挫折是難以避免的,可是只要去奮斗、去拼搏,那么將會為自己的人生增添上輝煌的一頁。在不知又不覺中,這句平凡的話語竟讓我重新找回了自信。
幾個星期過去了,我的努力換來了我渴望得到的成績……我深深的知道,是好書給了我無窮的力量,是好書給了我自信。這樣我才能重新站起來,才會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才會讓自己達到成功的彼岸。
鳥兒們愛遼闊的藍天,魚兒們愛無邊無際的大海,而我,愛好書。如果人生是夜空,那么好書是夜空上的一輪明月;如果人生是天平,那么好書是一枚凝重的砝碼;如果人生是一座高山,那么好書是高山之巔的水。它,猶如一股清泉,滋潤著我。我的眼睛因好書而明亮;心靈因好書而澄清;品德因好書而高尚;靈魂因好書而純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