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繁星巴金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網狀纖維;非霍奇金淋巴瘤;反應性增生;鑒別診斷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085-02
惡性淋巴瘤病理診斷的難度居臨床病理診斷之冠。主要原因是淋巴網狀組織由免疫活性細胞組成,組織結構與功能特殊,抗原性刺激引起的反應性增生病理改變復雜多樣,很易與惡性淋巴瘤混淆,誤診率很高。對惡性淋巴瘤與反應性增生進行病理診斷及鑒別診斷時常常需輔助以免疫組織化學及分子生物學技術,而一般基層醫院病理科由于條件所限,未能開展這兩項檢測技術。常規HE制片及網狀纖維染色是幾乎所有基層醫院病理科都能進行的,再者非霍奇金淋巴瘤有其自身的形態學特點。故本文試圖通過回顧復習觀察70例淋巴組織切片,找出一種適合基層醫院病理診斷鑒別診斷非霍奇金淋巴瘤與反應性增生的診斷方法。現總結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本文所有病例材料均取自本科室2011年5月――2013年5月外科活檢組織標本,共70例,均為淋巴結及結外相關淋巴組織。其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齡4-80歲,平均40.3歲。反應性增生41例(男性21例,女性2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9例(男性16例,女性13例)。組織活檢部位包括淋巴結(頭頸部39例、腋窩7例、腹股溝9例、腸系膜1例)、胃1例、回/結腸8例、鼻腔3例、乳腺1例、脾1例等部位。
1.2 方法 所有外科活檢組織均10%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切片,HE染色,同時每例對應均做網狀纖維染色。淋巴組織反應性增生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HE片及網狀纖維染色片互為對照進行光鏡觀察。
1.3 診斷指標 ①淋巴組織組成細胞成分(單或多克隆增生);②淋巴濾泡(存在或消失);③淋巴組織網狀纖維分布(區域性或均勻性分布)。
2 結 果
2.1 通過分別及聯合運用上述3個診斷指標,對70例淋巴組織中41例反應性增生(RH)及2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進行組織切片觀察,統計RH及NHL對于3個診斷指標的病例數比例,具體如下表示:
2.2 統計學方法采用Х2檢驗。對上表中的數據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組成細胞成分指標:Х2=70,P
3 討 論
3.1 根據Lukes和Collins的觀點,惡性淋巴瘤的發生是由于淋巴細胞發育分化及成熟小淋巴細胞化增殖到某一階段上的阻斷,停留在某階段的淋巴細胞發生克隆性增殖,不能分化成成熟淋巴細胞。這種異常增生是由于淋巴細胞基因發生變異所致。這種增生表現為單克隆性的,失控的腫瘤性增生。而反應性增生是淋巴組織對抗原刺激所起的免疫反應性增生,這種增生具有自限性,一旦抗原物質清除,反應性增生即停止,并恢復原組織結構,這種增生與惡性淋巴瘤的失控性、不可逆性增生有本質的區別。盡管反應性增生組織象復雜多變,但它始終是對抗原的免疫反應,淋巴細胞保持正常的發育、分化及轉化的演變過程,即在組織切片上可見到從免疫母細胞成熟小淋巴細胞的各發育階段細胞的增殖衍化現象,呈整個細胞系列的連續性,表現為一種多克隆性增生,組織學背景“雜”,組成細胞成分呈量變過程。惡性淋巴瘤時,淋巴細胞正常的發育分化成熟過程受阻,停留在某一階段發生克隆性增生,失去了淋巴細胞發育增殖衍化系列現象,組織學表現為組成細胞成分相對單一,呈彌漫成片增生浸潤,構成了“青一色”的組織學背景。組成細胞為一種單克隆性增生,淋巴細胞發生質變過程。從上述表中可看到,41例RH均為多克隆增生,29例NHL均為單克隆增生。因此組成細胞的單克隆增生或多克隆增生是鑒別NHL或RH的本質所在。
3.2 淋巴濾泡是B淋巴細胞正常發育、分化及轉化的場所。正常情況下,淋巴結中典型淋巴濾泡由生發中心和外套層構成,生發中心靠近被膜的部分較淡染,稱為明區,靠近髓質的部分較深染,稱暗區,這就構成了生發中心的極性。淋巴結或結外淋巴組織在RH中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淋巴濾泡增生,在數量上最多可達淋巴結的大部分,完全失去皮質與髓質之分。重要的是淋巴濾泡保持正常結構,沒有質的改變。而惡性淋巴瘤時,各型NHL中除早期T區淋巴瘤、套細胞淋巴瘤、邊緣區淋巴瘤等,在瘤區可以殘留淋巴濾泡或生發中心外,一般腫瘤區不可能出現正常淋巴濾泡或生發中心。這是由于B淋巴瘤細胞失去了形成淋巴濾泡的能力。濾泡型淋巴瘤呈濾泡樣排列而已。要注意的是在新生兒、年老體衰、免疫反應低下或應用免疫抑制劑時淋巴結內濾泡亦不見。本組病例中,41例RH均見淋巴濾泡存在,29例NHL中,淋巴濾泡1例存在,28例消失,淋巴濾泡存在的這一例為濾泡型淋巴瘤,濾泡為腫瘤性濾泡。淋巴濾泡消失與否反應了淋巴組織結構破壞與否,因此淋巴濾泡可作為RH與NHL的輔助鑒別診斷指標。
3.3 網狀纖維是淋巴網狀組織重要的支架結構,其分布有助于識別淋巴網狀組織正常結構的變異和破壞。正常情況下,網狀纖維分布在淋巴濾泡周圍、淋巴竇壁、血管周圍及小梁內,生發中心稀少,在皮質、髓質內呈不連續的網狀分布。RH時,網狀纖維分布產生不同程度的變異,呈竇隙疏網型、濾泡竇隙疏網型等分布型表現,但RH畢竟反應的是淋巴網狀組織淋巴細胞和淋巴濾泡的量變過程,因此網狀纖維的分布仍能不同程度地顯示淋巴組織的正常組織結構跡象。總的來說,RH網狀纖維分布呈區域性、不均勻性及不連續性的特點。NHL瘤細胞發生質變,單克隆性增生,破壞淋巴組織正常組織結構也必然破壞其網狀纖維的分布。瘤細胞似有誘導間質產生新的腫瘤性間質與之相適應的能力,在破壞正常網狀纖維分布之后,誘導“重建”新生的網狀纖維分布。雖然NHL網狀纖維分布可有多種分型,但總的特點是網狀纖維是新生的,呈均勻性分布,失去區域性分布的特點。組織切片表現為網狀纖維均勻圍繞瘤細胞間呈網格樣排列。該組病例中41例RH網狀纖維呈區域性分布,29例NHL中28例網狀纖維呈均勻性分布,1例為區域性分布,因該例為濾泡性淋巴瘤濾泡內型,瘤細胞位于濾泡內,網狀纖維圍繞濾泡呈區域性分布。由此可見,RH與NHL的網狀纖維分布是有區別的,它對識別淋巴組織正常組織結構的變異與破壞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應把網狀纖維染色作為淋巴組織診斷的常規染色。
從上述統計表可看出,單個診斷指標對區分RH與NHL有其片面性,局限性。而多項診斷指標的綜合聯合運用能避免單項診斷指標帶來的片面性及局限,同時也更能反映疾病的本質特征。淋巴組織組成細胞成分的多克隆或單克隆性增生反映了量變或質變。淋巴濾泡和網狀纖維則反映淋巴組織正常組織結構破壞與否。這兩方面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聯合應用于鑒別淋巴組織RH與NHL是比較合理的。對絕大多數淋巴組織病例而言,若淋巴組織組成細胞成分多克隆性增生、淋巴濾泡存在增生且網狀纖維區域性分布,則應考慮RH;若淋巴組織組成細胞成分單克隆性增生、淋巴濾泡消失且網狀纖維均勻性分布,則應考慮NHL。鑒于基層醫院病理科由于條件所限,未能進行免疫組化及分子生物學技術,而HE制片及網狀纖維染色是一般病理科都能進行的。因此,綜合聯合應用淋巴組織組成細胞成分、淋巴濾泡及網狀纖維三項診斷指標,是基層醫院病理鑒別淋巴組織RH與NHL的比較實用、簡便、易于掌握的診斷方法。
參考文獻
[1] 朱梅剛.惡性淋巴瘤病理診斷學.廣東科技出版社,2003:49-53.
關鍵詞: 翻譯標準 專八漢英翻譯 自評估
翻譯標準歷來是翻譯理論中的核心問題,古今中外的翻譯大家都對翻譯標準提出過各自的見解,比如嚴復的“信、達、雅”三字標準,魯迅先生的“兼顧兩面”論,錢鐘書先生的“化境”說,茅盾先生的“忠實”、“通順”準則,英國人泰特勒的三原則和美國的奈達博士的“動態對等”標準等。對于漢英的翻譯標準,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制訂的工作條例中強調兩點:①譯文必須忠實于原文,也就是把中文的內容用外文正確地表達出來。②譯文必須是流暢的外文,必須合乎譯入外文的語言習慣,讓使用這種民族語言的讀者正確了解原意。作為英語專業的本科生,漢英翻譯八級要求為:能將我國報刊、雜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學作品譯成英語,速度為每小時250―300個英文單詞。譯文要求忠實原意,語言流暢。評分標準分為5個檔次,從拼寫、選詞、句法、篇章理解和風格傳達幾個方面綜合評定。
由上可見,翻譯標準既有一定的規范性又體現了較高的靈活性,譯者需要根據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內容嚴格而又靈活地掌握。但是,這種多樣性和靈活性也讓學生對自己的翻譯水平沒有概念,不知道自己處于什么水平。而且高校的任課教師也不可能對每個學生的每次作業出現的不同問題都一一評估。為了探索出學生可以操作的評估標準,本文基于教學實踐探索的基礎上,以專八漢英翻譯考試2001真題為例進行詳細分析,概括說明可執行的譯文評估的三個層面、八個方面,并結合學生的譯文進行詳述,以引導學生對專八漢英翻譯進行自評估。
一、選詞層面
專八漢英翻譯中,漢語原文總會有幾處需要學生進行詞義斟酌,考慮選詞從字面意義上是否正確,在正確的基礎上是否準確地表達了蘊含意義,以及用在此處是否符合語境意義。下文結合學生對于特定詞匯的翻譯,對照優秀譯文,說明翻譯在詞匯層面的評估標準和處理方法。
1.用詞的正確性
例文:第三階段主要是釣趣,面對一池碧水,將憂心煩惱全部拋到一邊。(2001)
對劃線部分的翻譯,學生高頻選用的詞匯為:depression,disturbance,annoyance,frustration,sadness。很明顯,depression,disturbance,sadness和frustration的詞義和此處差異較大,屬于選詞不正確。所以學生在處理譯文時,應該緊摳原文詞義,而不能天馬行空,隨意發揮。
2.用詞的準確性
例文:釣魚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吃魚;第二階段是吃魚和情趣兼而有之;第三階段主要是釣趣。(2001)
對劃線部分的翻譯,學生高頻選用的詞匯為:stage,level,step,part,type,state。例文的“階段”主要指釣魚逐步達到的一種境界,所以用state一詞能準確表達釣魚的三個不同層次的狀態,而其他選詞失去了這種意義。所以學生在考慮詞面意義的同時,應該考慮選詞是否準確表達了原文的蘊含意義。
3.用詞的得體性
例文:晚年的喬羽喜愛垂釣。釣魚是一項能夠陶冶情操的運動。(2001)
對劃線部分的翻譯,學生高頻選用的詞匯為:“垂釣”譯為fishing和angling;“陶冶情操”譯為cultivate one’s mind和mold one’s temperament。因為原文屬于口語化較強的一段文字,所以在全文的選詞上,都要符合口語化的要求。相比兩種譯法,第一種選詞更得體,符合全文語境,用詞不顯突兀做作。
二、句子層面
漢語的句子屬于意合型,所以應正確理解原文的邏輯關系,并把句子中修飾成分的位置、句子主次關系的確定和句間邏輯關系處理好。下文結合學生對2001年專八譯文的處理進行統計,并對照優秀譯文,以說明翻譯在句子層面的評估標準和處理方法。
1.句子修飾成分的理解
例文:有水有魚的地方大都是有好環境的。(2001)
對劃線部分的處理,學生直譯為:A place with water and fish is almost(always,generally) a place with good environment.譯文表達的概念是有水有魚的地方“幾乎”是個有好環境的地方。而句中的“大都是”體現了“一般來說”、“多說情況下”這樣一個概念,所以應譯為“mostly speaking”副詞的用法置句首。學生在翻譯時,對于修飾性成分的含義要基于對全文把握的基礎上進行推敲,而不是按照習慣處處順譯。
2.句子主從關系的處理
例文:釣魚是一項能夠陶冶情操的運動,有益于身心健康。(2001)
學生譯文:Fishing is an outdoor sport which can cultivate your temperament and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and mind.首先,譯文中的and一詞是全句的并列連接詞還是從句中的并列連接詞,容易引起歧義。其次,temperament,health和mind的并列關系讓人感覺有些牽強。如果譯為:Fishing is an outdoor sport that can help cultivate your mind and it is beneficial for our health phys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這樣能避免歧義問題,并且身(physically)、心(psychologically)、智(mind)三個層面表達清楚準確。
3.句間關系的處理
例文:釣魚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吃魚;第二階段是吃魚和情趣兼而有之;第三階段主要是釣趣。(2001)
學生譯文:Fishing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eps:the first step is for eating fishes;the second is for eating fishes and entertainment;the third step is mainly for enjoying fishing.我們仔細理解這個句群的關系,就是從“為魚”到“為趣”的一個自然過渡過程。如上的譯文選詞沒有體現這種過渡。優秀譯文處理為:There are three states for fishing.The first state is for fish only.The second state is both for fish and for the pleasure of fishing.The third state is just for the pleasure of fishing.通過對詞匯的重復對應,達到了三種狀態的自然過渡。句間關系的處理是保證句間語義連貫的重要方面。
三、文化層面
1.社會規范的理解
例文:這一點頗像在餐館里用餐的經驗。開始吃頭盤和冷碟時,印象很好。吃頭兩個主菜時,也是贊口不絕。(2004)
我們中國的用餐習慣和用餐標準和西方差異較大。中國按照涼菜、熱菜、湯菜和主食的順序上菜。西方則有開胃菜、湯、副菜(starter)、主菜(main course)、色拉、甜點、咖啡七道程序。所以在翻譯劃線部分時,準確詞義較難確定,可以對應為“starter”和“the first two main courses”。對句子中隱含社會規范的處理,需要學生結合文化課多作積累。
2.文化特色詞匯的處理
例文:一旦隔離,拘禁在花園山坡上的一幢小房子里,頓感被打入冷宮,十分郁郁不得志起來。(2003)
“冷宮”這種詞匯單純用直譯,可能會造成理解難點甚至誤解。對于文化特色詞匯的處理,翻譯時最好的處理方法為直譯加注:“cold palace(restrained to a small place from freedom)”。一方面保留了中國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避免讀者曲解原意。
總之,如上的譯文評估方法是對學生常犯錯誤的統計并結合優秀譯文的對比闡釋,有利于學生接受、體會和實踐、應用。當然,所選例子多數出自于2001年專八漢英翻譯短篇,原因有二:①經統計發現,學生在此篇文章所犯錯誤比較典型。②以篇章為單位進行翻譯技巧和翻譯評估解析,有更大的普適性。不是所有的翻譯都需要進行這八個方面的評估,但是總體都需要在選詞、句子和文化層面全面考慮。
參考文獻:
[1]http://jpkc.xmu.省略/hyfy/doc/jx3.htm.
[2]黃娟.英語專業8級考試翻譯指南.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8.
[3]周仁華.英語專業八級考試漢譯英常見問題解析.中國翻譯,2001,(1).
[4]王佐良.翻譯:思考與試筆[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5]劉慶元.語篇翻譯中的銜接與連貫[J].山東外語教學,2004.
您好!
捧著你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從您給家鄉孩子的信中,我看到了您對他們的愛。您是一位安詳的老人,從您那蒼白的頭發和憔悴的面容,我看到了您經歷的滄桑與坎坷,從您平靜的眼神,我又看到了您的智慧與感情。
巴金爺爺,您安詳地坐在小院里,雖然,您表面看似十分孤獨,但您的內心卻在燃燒,因為您面前的那疊信就是您最好的陪伴,這些信就像小鳥從四面八方飛來,它們給您帶來了溫暖,讓您的心中充滿希望,把您的生活裝扮地多姿多彩,因為它們都是用愛寫成的。
我這個人呀,有一頭刺猬似的頭發,一雙不太大的眼睛,一只小小的鼻子,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雖然其貌不揚,但是同學們都和我關系不錯,他們都說我很怪,與眾不同。
我這個人呀,怪在興趣愛好。往往,女同學的Hoppy是唱歌畫畫跳舞之類的。男同學則是體育電腦動畫片之類的。我愛數學,我愛數學,我愛一切與數字有關的東西。同學們給我一個綽號:數學。我愛F1,為了看F1大賽獎,我常常“開夜車”到10點鐘。那一個個速度,一個個積分,那一個個排名,讓我心動神移。F1使我與眾不同。我愛奧數,我感到做奧數是我人生一大樂趣,我競爭,我努力,我勝利。奧數使我與眾不同。我愛股市,那上上下下的曲線圖,那大大小小的漲跌幅……全是數字。“寶鋼股份”上漲了我高興,“蘭花科創”下跌了我傷心。股市使我與眾不同。還有天文,生物,化學……都是我的最愛。
我這個人呀,怪在學習。我看書怪,媽媽總是說我一直在看書、看書,都成書呆子了。有一次,老師教了巴金寫的《繁星》,順便講了巴金的著作《激流》。頓時,班級里掀起了《家》、《春》、《秋》熱。我也想方設法地買了這三本書,一連幾個晚上不知疲倦地讀。從鳴鳳自殺到覺慧出走,到覺民抗婚,到周報成立……跌宕起伏的情節讓我迫不及待地讀下去。讀到幾個處,我情不自禁地流淚了。我為舊社會對女子不公而憤怒,我為鳴鳳投湖自盡而惋惜。看完了,和其他同學談談心得,互相傳看讀后感……我讀得很快,幾天幾夜就讀完了。我常常為一本好書而不能自己,讀了一遍又一遍。讀書使我與眾不同。
我這個人呀,怪而與眾不同,與眾不同而怪。
我愛讀書,包括小說,雜文,散文,古詩等等。讀書,她磨礪著我的心智;她陶冶著我的情操;她給了我一雙明眸,讓我了解了世間的善與惡,她給了我廣闊的胸懷,讓我包容了一切瑣屑之事所帶來的煩惱。
讀書之趣在于小說,我多少次曾為小說中的曲折情節廢寢忘食,牽腸掛肚。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讓我為這一機智,勇敢,善良的簡而吶喊:“雖然我不美麗,貧窮,但當我們的靈魂穿過墳墓時,我們是平等的。”
讀書這趣在于古詩。我喜歡讀委婉派的詩,也喜歡讀豪放派的詩。李煜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讓我感到一種郁悶,孤獨的傷感,為李煜的不幸而同情。李清照的“花自飄零水自流”的一種曠達的心境,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一種豁達,愉悅的心情,為我所理解。
讀書之趣在于散文。散文那獨有的字詞的絢麗,心境的超脫,為我所愛。魯迅的《朝花夕拾》,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細細品味了好多遍,味越來越濃,越發地甘甜清?I。我漸漸地認識人生所獨特的魅力,意義所在。我漸漸地重視到人身上的虛偽,貪慕虛榮等等的劣根性,我漸漸地嘗到了思想的超脫和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