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超幸福鞋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開場歌伴舞《走向復興》略
C:生命的活力盡情綻放,追求的光芒無限閃光。
D:今天的食品學院鮮花燦爛,紅色成功學的密碼被師生們反復解讀。 C:今天的食品學院的校園盡顯紅色
D:此刻的食品學院充滿了璀璨的動感!請欣賞——《璀璨的動感》 2、啦啦操《璀璨的動感》 A:有一種溫暖永遠留在心上 B:有一種憧憬永遠召喚前方! 3、歌曲《光輝歲月》
C:讓我深情的說一聲:你好!春天!
D:是你涂綠了所有的枝丫,春風告訴我,這不是花開, 合:這是《山鄉春來早》
4、原生態民俗歌舞《山鄉春來早》
A:唱響紅色成功之歌,我們信心滿懷的走向未來!
B:以夢想、勵志、修身、奮斗、成功等紅色文化為主線,求證紅色模式,傾力求解決勝未來的紅色方程式。
A:今天,學院為大家請到了漯河市著名歌唱演員辛海生,他給大家帶來了一朵可愛的玫瑰花,聞著花香,我們和他一起去探尋那遙遠的地方!
B:有請辛海生老師!
5、歌曲《可愛的一朵玫瑰花》《在那遙遠的地方》 A:有人想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談一場溫暖的戀愛。 B:有人在這寒冷的冬天缺乏的是一雙幸福的鞋墊。
A:什么?!還缺鞋墊?!我給你介紹一個賣鞋墊的,你看看人家的鞋墊怎么樣!
B:請欣賞小品《超幸福鞋墊》 6、小品《超幸福鞋墊》
C:春天在招手,我們聽到了相似的鼓樂聲和歡呼聲! D:春天在招手,我們又將駛向生活的爛漫。 C:因為我們對希望有著別樣的迷戀! 7、《校園搖滾》
B:夢想著云的衣裳,奉獻著愛的力量。
A:教育的光輝在基礎部的老師身上盡情綻放!
B:請欣賞由基礎部主任陳紅麗和食工系副主任李林萍掛帥的青春舞蹈——《云裳》
8、青春舞蹈《云裳》 C:有你的地方是天堂 D:有你的地方有希望
C:下面是由我院幼師專業的學生帶來的歌曲《有你的地方是天堂》,請欣賞!
9、歌曲《有你的地方是天堂》
A:這是一群帥氣的書生,求學在他鄉;
B:這是一群未來的棟梁,當月亮凝成霜時,故鄉哪能忘! A:請欣賞——《床前明月光》 10、舞蹈《床前明月光》
C:民族的振興在青年,國家職業教育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食品學院的發展速度令世人驚嘆。
D:沿著正確的辦學思路,我們即將走進新時代!請欣賞中國市場營銷大賽獲獎集體帶來的音詩畫表演《在燦爛的陽光下》 11、音詩畫《在燦爛的陽光下》 12、街舞《音樂游戲》
C:俗話說的好,獅子滾繡球,好戲在后頭! D:現在請大家欣賞時裝——SHOW 13、時裝SHOW
A:歡快的日子里天天好運來,我們的生活笑口常開!
B:紅色成功理念的浸潤下,我們歡暢的唱響——《好運來》 14、歌伴舞《好運來》A:大家都知道劉謙吧。
B:今天,我把比劉謙——的徒弟,——的更精彩的表演送給大家! A:請大家欣賞魔術表演! 15、《魔術表演》
C:逃課是令人頭疼的問題。 D:但是,我們拒絕逃課! C:請欣賞小品《拒絕逃課》 16、小品《拒絕逃課》
A: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 B: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A:計算機藝術系的王黎主任帶領全體老師們盡情揮灑對教育的熱愛,副主任劉剛也帶來好聽的——《青花瓷》!請欣賞! 17、歌伴舞《青花瓷》
C:今夜星光燦爛,漯河到處都洋溢著如火的熱情。
D:今夜禮花滿天,食品學院綻放著燦爛的心情,見證了拼搏的奇跡,鑄造了榮耀的顛峰。
C:現在,讓我們一起把沸騰的熱血、飛揚的青春、跳動的心房都融入今天歡樂的海洋!請欣賞現代舞! 18、《現代舞》
A:我們的同學是多才多藝的,請欣賞歌曲《清明上河圖》 19、歌曲《清明上河圖》
B:下面請欣賞李昂老師帶來的民族風情舞蹈《贊哈》 20、舞蹈《贊哈》
A:此刻的沙河很安靜,藍天白云傾訴著神奇。 B:此刻的漯河很安靜,可愛的家園充滿著和諧。
A:食品學院奔向了歡樂的海洋,到處洋溢著追求的芬芳。
B:食品學院奔向了歡樂的海洋,心中的歌啊,化作舞步一起流淌! A:我們是天使,都有會飛的翅膀 B:我們是天使,都有會飛的夢想 A:請欣賞歌伴舞《天使的翅膀》 21、歌伴舞《天使的翅膀》
C:我們的莘莘學子,沐浴著和諧的春風,表達著對未來的愛! D:奔放的舞步表達了食品學院最豁達的感情。請欣賞《自由舞者》 22、《自由舞者》
A:我們祝福祖國永遠吉祥。
B:我們祝福學院發展健康!請欣賞《吉祥頌》 23、《吉祥頌》
C:食品學院匯集四方學子,我們快樂生活,相親相愛。
D:計算機藝術系副主任劉剛老師和我們可愛的同學共同唱響我們心中的歌——《相親相愛》 24、歌曲《相親相愛》
A:一座青春學府的紅色宣言,正在以卓爾不群的另類探索,開啟中國成功學教育的紅色紀元。
2.我做你的影子好不好,我也想像影子一樣,有光就有你。
3.我走遍了學校的每個地方,都有我們的影子。
4.你是我在跑一千五前一直注視的人;你是我在跑一千五時聽到的吶喊聲;你是我跑完一千五時想要擁抱的人。
5.你得到的越多,讓你產生滿足感的事情就越少。于是你又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得到其他讓你產生滿足感的事情。
6.有人白日里推杯換盞觥籌交錯,夜晚卻只能拖著影子兀自往前走。
7.做你的影子太累了,只能相隨,卻不能擁抱。
8.陌生的環境最能讓一個人冷靜下來,去思考更多,那些在心里珍藏卻最終失去的人最值得懷念啊。
9.我必須一直一直往前走,因為我什么都沒有,他們說我一事無成,可有什么事必須要完成。
10.那時的煩惱多簡單。不過是讀文還是讀理,選前途還是選你。
11.即使漸行漸遠,還是想追逐你的步伐。
12.小時候我以為影子會丟,所以總是小心翼翼的,害怕它會丟,可后來我發現這是假的,你也會像影子一樣,對我都是假的嗎?
13.我們彼此瘋狂,笨拙,不顧體面,萬分痛苦的相愛了,而且我還應當補充說,根本沒希望,因為那種相互占有的狂熱,只有憑借我們實際吸收,融合彼此全部的靈魂和肉體,才能得到緩解。
14.想起你在深夜里抱著我說過的溫柔的話。你在那天說我們的婚禮你要穿很高的增高鞋墊,你一定小心翼翼牽著我的手,然而事到如今,你連微信都拉黑了我。
15.我的世界很小,小到仍然有好多地方叫遠方。所以我的生活總是很安穩,安穩到不能在平淡,而你,卻是我安穩生活的節外生枝,你是我黑白生活中的一抹天青色,所以,你很美,我喜歡你。
自從2010年1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廣播電視網、電信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進程后,一個老話題在2010年春天發了新芽。兩會上,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說,“三網融合”方案有望于今年5月中通過并付諸實施,從現在開始到2012年,都是試點階段。
三網融合是什么?把家里的電話線、有線電視線和網線擰成一根繩?還是在電視上打魔獸世界、在手機上看新聞聯播、在電腦上玩飛信?
2009年12月29日,馬云到長沙說了一句話:“如果只會種自己的田,這是農民;只會種別人的田,是打工仔;能把別人請來種田,收獲自己的果實,這是地主。”那一天,淘寶網跟湖南衛視投資一億元組建“快樂淘寶”。
也許在三網融合后,我們在快樂大本營看何炅老師推銷“超幸福鞋墊”時,可以直接點擊遙控器在淘寶網上拍下鞋墊,并支付宅付款。
實際上,當綜藝節目與購物網站的互動還只是一種設想時,電視劇已經走到了三網融合的最前沿。
電視劇,三網融合先鋒
優酷網總編輯朱向陽在接受采訪的前一天剛就40多部劇集的版權向酷6網提訟,而不久前優酷網與土豆網卻共同被酷6網推上了被告席。
視頻網站之問錯綜復雜的版權訴訟始于2008年,伴隨著版權糾紛,電視劇已經成為視頻網站最重要的播出產品。
在優酷網上,累計播放次數排在榜首的《蝸居》的數據是150672872次,有1.5億人次在電視上看過《蝸居》嗎?
朱向陽說:“優酷在版權建設上已經投入過億,接下來的投入肯定還是億級。影視劇、綜藝節目、新聞資訊三大類內容占優酷全部內容播放量的60%到70%,其中電視劇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綜藝節目和新聞資訊。不光是優酷網,對于整個互聯網的視頻領域,電視劇都是最主要的播放量來源。”
在互聯網上,電視劇已經形成了一個播放、討論以及評價的體系。去年,朱向陽推出了優酷指數,通過網絡的播放量等數據評出十大年度電視劇。這樣的做法在視頻網站中很流行。
“當一個電視劇在網上火了的時候,不但沒有影響到電視平臺的播出,反而收視率更高了。這個電視劇好看不好看,訪問量就是一個核心的要素。”朱向陽說,這種評判電視劇的體系不僅僅有播放量,還有評論數和轉發量,“很多評價并不是由發行方發放問卷調查出來的,是觀眾看完以后自己有感而發。他們還會分享到開心網或者博客。如果大家都沉默,那這部劇就沒什么可說了。”
電視劇“一時紙貴”。有視頻網站從業人員透露,一部普通非獨播電視劇去年年初報價是每集1000元,現在已經普遍漲到每集5000元,而《紅樓夢》等四大名著題材的電視劇報價則上升到數萬元一集。
無論是清晰度、收視率還是收入,電視劇都已經成功地躋身互聯網,成為廣電系統最早完成三網融合使命的殺手級應用。甚至互聯網還有取電視而代之的勢頭。
電視臺:未融合先布局
與電視劇等娛樂性內容相比,新聞評論等嚴肅內容走的是另一條路。
與電視劇不同,新聞評論節目基本來自電視臺,這也是鳳凰網不需要通過電視劇突破的原因――事實上,鳳凰網從來沒有把自己定位為一個轉發電視節目的網站。雖然,對于收看不到鳳凰衛視的很多中國人來說,鳳凰網是最好的替代品。
“來自鳳凰衛視的內容占到整個鳳凰網視頻內容的50%。”鳳凰網CEO李亞說,這些節目會進行重新的包裝,“30分鐘的節目,可能拆成3分鐘一段,一共10段,每段提煉出一個小標題,更利于加關鍵字。”
鳳凰網副總編輯黃曉燕把節目形態變化過程叫“拆包”和重新“組包”:“我們不按欄目,而是根據資訊、財經、娛樂、體育、時尚、軍事、歷史的分類,把鳳凰衛視所有的節目拆開,做成小視頻,然后從網絡熱點話題的角度進行組織。比如說劉德華的采訪,《名人而對面》里有,《魯豫有約》里有,新聞節目里有,我們會根據目前的熱點,把這些節日里有關劉德華的內容提取出來,組成一個小專題。”
“鳳凰網上最受歡迎的視頻是新聞評論、軍事和歷史。《鏘鏘三人行》、《軍情觀察室》都比較靠前,基本上跟鳳凰衛視受歡迎的欄目相關,因為兩者的目標群體是比較一致的。”手機鳳凰網還參加了中移動的視頻基地,運營一個軍事頻道,黃曉燕說,這個提供一分鐘以內視頻內容的頻道,“是基地里收視最好的頻道。”
最近鳳凰網在海量招聘,以擴展科技、娛樂、體育、星座等門戶網站不能少的頻道。鳳凰衛視在三網融合中走在了各大廣電勢力的前面。很少有人上央視網找央視的新聞看,但很多人上鳳凰網找鳳凰衛視的新聞,感受一種“異域風情”。挾鳳凰衛視之聲勢,鳳凰網已經偷偷躋身第五大互聯網門戶。
“我們從來不認為央視網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大家的角色和定位都是不一樣的。”李亞說。言下之意,央視和鳳凰衛視在新聞方面的競爭,并不能延續到互聯網上。
自從去年12月28日,國家網絡電視臺開辦以來,的確沒有聽說過央視網要做成一個互聯網門戶,他們要做的還是一個電視臺,只是換了一個地方。
與央視相比,湖南廣電是要換一個地方娛樂。去年年底與盛大的合資,以及金鷹推出網絡游戲,都是湖南廣電希望通過資本層面運作尋求“制播分離”。制播分離是廣電改革的核心,也是三網融合的基礎。央視、鳳凰、湖南三巨頭,在這一點上都沒有另一巨頭上海文廣走得遠。去年10月,上海文廣拆分成上海廣播電視臺和E海東方傳媒,后者囊括上海文廣除新聞以外的全部制作資源,并按市場化運營。這是內地首家獲準實施制播分離的傳媒集團。
說到這里,我們已經觸及三網融合的核心――我們看到的全是廣電系進入互聯網或者電信網,但從來沒有看到電信系資本進入廣電領域。
電視內容,始終是香餑餑
傳說中,廣電總局要成立國家有線網絡公司。國家有線網絡公司之于廣電總局,有點像中國電信之于工信部。現在我們只見央視在中國電信上開網絡電視臺,不見中國電信在地方臺開IPTV。
開過,但“進入2月份以來,廣西電信公司未經廣電部門審批擅自在全區范圍內開展IP電視業務”的行為,還是被叫停了。就在一個月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還說要加快三網融合。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司長張峰說,三網融合在技術和設備上已經不存在障礙了。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說,根本不存在三網,因為只有電信網和廣電網兩個網,分別控制在工信部和廣電總局之下。互聯網只不過是電信網的一個延伸業務。
既然不存在三網,當然也不存在三網融合。那是兩網融合?闞凱力說了,融合也不對,應該是電信、廣電業務的雙向進入,即電信網絡可傳送廣播電視節目,廣電網絡可從事傳統電信業務。
事實上,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上海文廣、湖南衛視,甚至連電視劇制作企業,都已經成為電信網絡上的重要力量了。傳說中的三網融合就是讓廣電網給電信網開門放行。闞凱力說,廣電系要進行徹底的“網臺分離”,把傳輸和內容制作分開。這對于電視臺而言,就是“制播分離”。
李亞看好制播分離以后電視內容的品質。
“三網融合可以讓互聯網去影響傳統的電視媒體生產的流程和機制。在內容生產和經營領域都應該國退民進,才能提高品質。”李亞說,“三網融合最后帶來的,是渠道的進一步泛濫。當渠道變得泛濫以后,高品質內容就變得更有價值。這就是去年以來熱播電視劇的價格節節上升的原因。”
由此李亞推論,與上一輪資訊傳播的互聯網化使平面媒體的價值被轉移到門戶網站中去不一樣,“電視機構在這個過程中的競爭力是可以保有的,在中國,好的視頻內容不是個草根能做出來的。必須要有專業化策劃和大量的投入才能做出來”。
與這種觀點相反的是,有人擔心三網融合之后互聯網的開放精神都會被廣電網吞沒。甚至有北京的電信業分析師推測,谷歌退出中國的鬧劇點燃了國務院常務會議對三網融合的態度,并希望三網融合以后互聯網和電信網的內容都能有效地得到監管。
(一)
難以想象的貧窮,是我青春中最深刻的印象,這種貧窮是我們這些來自大別山腳下的孩子們所共有的,雖然當時的我們并不覺得有多么的艱苦。我們會在周一的一大清早,背上一個星期的大米和咸菜往離家八里之外的鎮上中學趕,個子高點,身體強壯點的同學背上一周的口糧倒也不算什么,對當時身材矮小,先天發育不良的我來說,這周一背著糧食上學就無異于一種煎熬,我經常是走一段歇一會,再走一會,歇兩會,八里的山路在我眼中如同一百里地那么遙遠,即便是我望穿雙眼也總是難以盼到盡頭。父親或哥哥閑暇的時候,就會送我到學校,不用背米菜的我,跟隨在父親或哥哥的身后,那跑得是叫一個歡,精力充沛的我還不時吼幾嗓子,反正是清楚大山里是很少碰到人的,也不管唱的歌著不著調,就那么肆意瞎吼亂唱。
來到學校,把米菜放進自帶的木箱,就趕緊把裝米的瓦缽拿出來,往瓦缽里裝進一餐的大米,簡單清洗大米后,裝上大半缽的涼水,就一路跑著送到學校食堂的蒸飯的大甑中,甑中擺滿先來的同學的瓦缽。放好瓦缽后就火速跑到教學樓開始上午的四節課,當第四節課的下課鈴一響,我們就以百米沖刺的速度沖向食堂,如果速度太慢,我們的中餐就有可能被那些飯量過大或者忘記蒸飯的同學搶跑,而我們就得餓上一餐再去繼續下午的四節課程。那時的我們,荷包里是不會有零花錢的,瓦缽被搶,只有讓肚子唱一回“空城計”了事。我們有時也會在瓦缽里添加點“花樣”,比如一個紅薯,比如一個雞蛋……,當然這一個紅薯,這一個雞蛋會讓我們惦記一個上午或下午的,經常會在上課時開小差,擔心哪個討厭鬼會提前去搶走我的“美餐”。當自己成功拿到帶有“美味”的瓦缽時,那將是過年般的欣喜!就著帶來的咸菜,吃著加有“美味”的瓦缽飯,感覺幸福極了!我們帶的咸菜是要吃一個星期的,冬天倒也罷了,吃一周的咸菜,了不起就是嚴重缺乏維生素,自己的舌頭會多一些裂口,疼上一段時間;夏天吃那一周的咸菜可就慘了,經常是因為天氣太熱,咸菜罐里會生出許多白色的霉菌,眼里看著惡心,就閉著眼睛在咸菜罐里快速攪動幾下,霉菌似乎少了許多(當然這只是自己阿Q一回而已)趕緊往瓦缽中夾幾筷子咸菜,就著瓦缽飯吃下去,如果倒掉發霉的咸菜的話,每天就只能吃白飯了。鎮上的同學是不需要過我們這樣的生活的,他們下課后不慌不忙地回家,吃著父母給他們準備好的可口的熱飯熱菜,再慢悠悠地回到學校。鎮上這些同學每天回家吃父母做的飯菜的這種神仙似的生活,是每天吃瓦缽飯吃咸菜的我們極羨慕的,特別是當滿舌頭的裂口一碰到咸菜后更加疼痛時,心里也曾偷偷奢望過要是能過幾天鎮上同學的這種幸福生活該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二)
除了吃得極差外,我們住宿條件也是異常糟糕。幾個年級的女生擠在一間大房子里,一張單人床上是安排睡兩個女生的。晚上下自習后,宿舍里人頭攢動,比肩接踵,大家走過道時非得側著身子才行。下自習后的一個小時左右,宿舍處于沸騰狀態:有洗漱的,有探討習題的,有辯論時事的,有談班上帥哥的,有評價老師的……現在想想真覺得不可思議,每天吃幾乎沒什么營養的飯菜,怎么每天還那么好的精神?當然也有肚子鬧“抗議”的時候,雖然不想讓別人知道,可是肚子就是不爭氣“咕咕”地大聲吶喊,被聽到“吶喊”聲的同學善意地取笑一回后,趕緊找點水灌進腸胃,讓肚子得以暫時的消停,然后快速鉆進被子里,這樣就不會有饑餓感。我們那時是很少有開水喝的,大部分是從水井里提一桶水,渴了就舀幾口喝喝,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就去找老師討點開水喝,那時我的膽子特別小,每次找老師討水時,會在老師門前徘徊猶豫半天才敢去敲門,有幾次聽到老師在里面問“誰”時,我居然嚇跑了。
在宿舍里聽同學們討論習題時,我或許還能插上一兩句嘴,一說到男生的話題時,我就基本只有聽的份了,而且還聽不上癮,聽幾句就想撤離。我屬于心智晚熟的類型,與男同學是“老死不相往來”的,即便跟男生同桌,也是絕對不說話的,見了男生從來就是低頭而過,不予搭理。對那些早熟的涉身早戀的女同學,我是敬而遠之的,那時是不愿意與這些“另類”走近的,似乎與她們為伍,就會讓自己也變壞一樣。時至今日,中學時期的男同學除了學習極好的或者極有個性的幾個我能記住一點外,大部分男同學是完全沒有印象的。當步入中年的我,碰到一個自稱是我同學的男性時,我就只有尷尬到傻笑的份了,想破腦袋也想不起這個同學是哪個時段的同學,只有在說起一些相關的老師時才能恍然大悟起來。
在我求學過程中,教過我的老師我是基本都記得的,雖然不知道老師的全名是什么!清楚地記得一個教英語的秦姓老師,當時是有點小恨他的,如今每次寫英語句子時就會慣性般的想起他,對他總是一種深深的感激!那時初學英語,總是習慣將英語的句號與中文等同,秦老師跟我單獨說過幾次,可我就是改不了那惡習,有一次秦老師點我上臺演板,我又不自覺地犯同樣的錯誤,當時秦老師很是生氣,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了我,自那以后,我就再也沒將英語的句號寫錯,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中我對秦老師是心存芥蒂的,心里記恨他當著那么多同學的面讓我難堪,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能理解秦老師的一番良苦用心,對秦老師有更多的思念與感激!教過我的老師中有一位喜歡留大胡子的數學陳老師,當時是非常崇拜他的,別看他外形放縱不羈,可是他的數學思辨能力是超強的,再復雜的數學知識經他一講解就變得異常簡單,再枯燥的數學問題一經他的分析就變得趣味十足。還有一位熊姓語文老師也是很讓極我喜歡的,這位老師除了具有英俊瀟灑的外形外,最重要的是他講課極具感染力,多年之后,他那深情并茂地講析《我的叔叔于勒》的授課方式還在我腦海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前幾年去拜見過這位才華橫溢的老師,老師還是那么風采依舊,儀表堂堂,只是他不再是一名普通的教師,而是一位教育部門的局級領導了,老師的成就印證了一句老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在教過我的老師中,有許多讓我一輩子都值得學習與感激的老師,如;寫信到我家力勸我上學的張老師,主動幫我聯系學校的陳老師,……是老師的無私的愛心,全心的付出讓當時我那個其貌不揚的黃毛丫頭能走出大山,去看大山外更廣闊的天空;也正是因為他們身上的品質影響著現在的我,讓我甘愿并樂意做一個為他人做嫁衣的普通教師,讓我也愿意為我的學生去創造讓他們得以欣賞更美風景的機會!
(三)
雖然那時的生活極其艱苦,但是年少懵懂的我并沒有覺得日子特別難過,每天的極大部分時間是樂呵呵的,那時的我會因為學習上的一點點進步而欣喜,會因為得到老師的一個表揚而自得,會有因為擁有一兩個可以交心的同學而興奮……那時的精神食糧是相對貧乏的,沒有如今生活中的各種紛繁蕪雜的電子產品充斥眼球,給我帶來無限快樂和填補精神空白的則是臺灣女作家瓊瑤與香港女作家亦舒的小說。
那時的我是瓊瑤的超極fans,只要知道哪個同學有瓊瑤的小說,就纏著同學借給我看,我平時給人的印象是寡言少語的,可是一看到同學手中有瓊瑤的小說,就眼冒綠光,一改常態,極盡糾纏之功去討那讓我魂牽夢縈的瓊瑤的作品。有時為了能看到小說,我只能在老師上課時偷偷搞小動作,因為同學要聽課,在上課的時候小說是可以借給我的。那時的我個子很小,一般是坐在第一排,我明白越是危險的地方就越安全,所以我經常在老師上課時,從事“間諜”活動,一邊快速掃描老師的動向,一邊抓緊看小說中的故事情節,整整一堂課下來,累癱了,雖然老師講授的知識我什么也沒聽見:我的三分之一的精力在監督老師的動靜,三分之一的時間在與小說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克制自己的眼淚(瓊瑤的小說是超能賺取我的眼淚的)。除了在上課時間“干私活”外,更絕的是晚上與同學相約分別看上下半夜,假如是讓我在上半夜看小說倒還不錯,至少下半夜我還可以安心入睡;如果安排我在下半夜看小說的話,那就悲催了,因為我在整個上半夜也是無法進入夢鄉,心中似乎有千萬只貓抓,盼望著同學趕緊看完,這樣我就能夠與小說的主人公同喜同悲了。時至今日,我還能羅列出瓊瑤的一大堆作品:《窗外》、《幾度夕陽紅》、《船》、《海鷗飛處》、《菟絲草》、《月朦朧鳥朦朧》、《一簾幽夢》、《庭院深深》等等。那時的我是極佩服瓊瑤的,她的詩詞功底極為深厚,在她的小說中經常可以看到唐詩宋詞被恰倒好處地引用著,讀她的小說能給我詩情畫意般的享受。瓊瑤的小說大多描寫唯美的愛情:男主人公英俊瀟灑,風流倜儻,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女主人公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溫柔賢淑,楚楚動人,男女主人公從相識到相愛會遇到社會的乃至家庭的各種障礙,男女主人公最終一定會沖破重重羈絆,收獲美麗的愛情……當然也有讓我極遺憾的故事結尾,諸如《窗外》中的師生戀最后是以分手告終,那時就對瓊瑤非常不滿,干嗎不讓這兩個人成功走到一起呢?在無法要求瓊瑤改動故事結局后,我會自己替男女主人公設計各種再次相見的情景,雖然也是荊棘叢生,但是最終的結局一定還是讓他們走到一起……如今回憶起這些,還是非常感激那些有過瓊瑤小說的同學的,是她們給我了無生趣的學生時代帶去一些瑰麗的色彩,讓我枯燥的生活中增添許多靚麗的成分,讓我對生活充滿憧憬,讓我對未來充滿幻想,讓我有力量去追求更絢爛更廣闊的天空!
此外,我還很感激我的父母親,在那么困窘的狀態下,我的父母親會幫我買一些我喜歡看的書籍,讓我的精神世界不是那么的貧窮,讓我的生活多一些五顏六色的“彩虹”!
(四)
假期的生活也是讓我終生難忘的,一到寒暑假,就特別容易勾起對往事的回憶……
我們假期是絕對沒有現在孩子們的各種培優的,即便是學費都是一拖再拖的,又哪里有什么多余的錢花在培優上呢
一放假,我就跟村里沒上學的伙伴沒什么兩樣,她們能做的事,我也基本能做,只是動作沒有她們那么麻利而已。暑假時期,正是插二季稻的季節,有時天不作美,在需要下雨時不下雨,秧苗就無法順利田間。這時我就會和二姐一起,去從水塘中往田中舀水,那時家里沒有水車,只能依靠人工灌水了。我和二姐站在水塘中,用臉盆將水舀起,往自家田間潑,一上午下來,腰都直不起來了,回家吃完飯后,下午又繼續這樣的活兒。這樁看似繁重的農活,我倒不怕,那時年輕,再怎么累,只要美美睡一個晚上,第二天又是好漢一條。最讓我害怕的是插秧,因為插秧時會遇上螞蝗!從我一下到田里的那一刻開始,我的心就開始懸了起來,插一會就瞄瞄我的小腿,沒瞄到螞蝗時,我就如釋重負,長舒一口氣,心里得到暫時的放松;只要是看到我的小腿上附著一條或多條螞蝗時,我就立馬扔掉手中的秧苗,在水田中尖叫狂跳,不停地用手在腿上拍打,螞蝗吸附在腿上是不能硬扯的,越是硬扯,它會吸附得更緊。在拍打螞蝗后,我的心半天不得安寧,我就跑到田埂上坐半天,等心情稍微平靜點再去繼續插秧,這樣的鏡頭會在整個插秧過程中反復出現,直到家中的秧苗全部插完。一到晚上我就噩夢連連,夢到很多螞蝗纏到我的身上,我經常會被嚇醒,從床上跳起來到處找那可恨的“魔鬼”。也正是因為這個可怕的“魔鬼”,讓那時的我痛下決心,一定要走出大山,遠離這讓我身心備受摧殘的”家伙”!直到今日,我一看到螞蝗,就情不自禁地汗毛直豎,全身發憷,神啊,千萬別讓我再看見那刺激我神經的“妖魔”啊!
當然,暑假的生活并不完全是夢魘,快樂有趣的生活還是占據大部分的記憶。在有月亮的晚上,我們就會捉迷藏,有時為了不讓同伴找到自己,會從稻場上堆砌的稻草堆里挖一個洞鉆進去,聽到同伴從自己面前走來走去,始終沒發現自己時,就死捂嘴巴,生怕自己笑出聲來,直到同伴認輸時才從稻草堆里爬出來,不過身上已經癢得不行了。那時為了成功躲藏起來,真是窮盡“高招”,甚至會鉆進“陽溝”,雖然臭氣熏人,可是還是拼命忍耐到最大極限。我們還會在七夕的一大早,結伴到大河里去洗頭,在清澈的河水中嬉戲玩耍;在七夕的晚上邀上幾個知心的伙伴,找一個清凈的地方,靜靜地等著牛郎織女的相聚,直到深夜仍一無所獲也不覺得遺憾,第二年還會繼續那個美好的期盼。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與伙伴一起上山挖草藥的那一幕幕,時至今日,每每想起就會溫馨陣陣,很是溫暖。暑假期間,正是挖草藥的好季節,我們經常結伴而行,扛上一把鋤頭,帶著一個小竹籃,向山上“進軍”。附近的山上的草藥被我們“掃蕩”干凈后,我們就會往更遠的山上尋找“獵物”,七八月的山上是遍布灌木與荊棘,一到山上,我們很容易走散,我們隔一小會就會大聲呼喊同伴,大家又很快聚到附近。我們實行步步為營的“戰術”,一座座的山進行突破,如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一般在灌木叢中到處掃描,當掃描到一株草藥時,內心一陣狂喜,趕緊沖過去,放下竹籃,揮動鋤頭,使出全身力氣挖起草藥來。聽村里的老人說,那似人形的桔梗,是修煉多年的神仙變成的,其藥性等同于天上老君的靈丹妙藥,所以每次碰到桔梗苗時,就會心存期盼,希望自己能遇上一位神仙,不過我一直沒挖出如村中老人所說的那種桔梗來,可能是我沒有“仙緣”罷。在挖草藥時要是碰到野果是極開心的事,不管是誰先發現的野果,一定會喊來所有的伙伴一起分享,絕無獨吞美食的貪念。有時因為走得太遠,會出現肚子餓的情況,這時就有人主動跑到附近的地里挖來一個紅薯給饑餓的同伴充饑,在回家的路上也會主動幫忙那些特別疲乏的同伴拎竹籃扛鋤頭。回到家后就趕緊把草藥晾曬起來,等草藥干后就賣到合作社,當拿到賣掉草藥后的幾元錢時,心中是超級具有成就感,那份喜悅是無以言表的,手中緊緊攥住那幾元錢,火速跑回家,把捏得滾燙的錢交給母親,自己是一分錢都不舍得花的。
寒假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因為天氣太冷,我們大部分時間是在家里度過的,我們幾個玩得好的伙伴會圍在火爐邊,一邊聊天,一邊繡著鞋墊,有時會在火爐中燒點花生或紅薯,當花生或紅薯燒熟時,我們就開始吃起來,看著對方臉上黑黢黢的爐灰,哈哈大笑,有時故意往對方臉上抹爐灰,然后就開始一場你追我趕的抹灰大戰。下雪后,會在空地上堆起雪人來,偷偷拿出家中的胡蘿卜給雪人做一個醒目的鼻子;在天寒地凍時,就跑到結滿冰的池塘中滑起來,當然經常會發生伙伴掉進冰窟窿中的事故來,然后一身濕地沖回家,被父母罵得狗血淋頭;我們還會拿著一根長竹竿,從屋檐上戳那些長長的餾餾,冰餾餾落地后就搶著往嘴里塞,那些冰餾餾大概就是我們想象中的“冰激凌”吧?……
我們的假期,雖然物質困乏,但是開心滿滿的,不像如今的孩子們,每天就是往各種培訓班中趕場,不知道這些孩子們在將來回憶起自己的青春時會不會把各種培訓班也視為我眼中的“螞蝗”?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