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框架圖

框架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框架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框架圖

框架圖范文第1篇

中國是世界蠶絲業的起源地,栽桑養蠶已有5000多年歷史,“絲綢之路”曾是中華民族智慧和文明的象征之一。目前以現代科技為核心,以基因組研究為平臺,從家蠶入手,找到并構筑一條以突破蠶業技術、根治鱗翅目類農林害蟲、開發生物藥品為主要內容的“21世紀絲綢之路”,已成為各國蠶業科學家的共識,并為此展開了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國家蠶基因組計劃項目主持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向仲懷說:“我國率先向世界公布第一個家蠶基因組‘框架圖’,標志著我國在家蠶基因組研究方面已居世界領先地位。也是建立21世紀‘絲綢之路’的起點和里程碑。”

家蠶基因組“框架圖”的繪制完成,對闡明家蠶生物學的遺傳基礎,進一步認識與蠶絲產量、質量密切相關性狀的分子機制,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將使應用現代科技手段改造傳統的蠶絲產業,開發新的高技術產業成為可能。家蠶是鱗翅目昆蟲的典型代表,是農林害蟲防治研究的不可替代的生物模型。通過對家蠶生理、病理、發育、行為和遺傳致死基因的研究,可找到它的致死基因,然后通過技術手段讓危害農業的鱗翅目昆蟲在蟲卵期就自動死亡,從害蟲自身入手開發根治害蟲技術,從根本上消除蟲害的威脅。家蠶在基礎生命體系、物質代謝、能量代謝和遺傳方式上與人類有很大的相似性,通過研究家蠶的遺傳模型,對解決人類疾病、壽命等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此外,此項研究能促進我國生物反應器的實用性開發,推動生物藥業的長遠發展;通過家蠶基因組研究,徹底揭示蠶絲生產的調控機理,可讓家蠶高效地生產對人類健康有益的高純度藥用蛋白質。

有關專家介紹,“框架圖”的完成只是家蠶基因組研究和開發計劃的第一步,其“精細圖”預計在明年完成??蒲腥藛T將利用生物信息學的最新方法,對家蠶所擁有的所有基因進行注釋,開展重要功能基因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并聯合國內科研單位,組成攻關隊伍,開展蠶絲產業化應用和模式昆蟲、醫學模式和生物工廠研究。

探究練習

1.下列對“絲綢之路”的理解,最正確的一項是( )

A.“絲綢之路”是一條以現代科技為核心,以基因組研究為平臺,從家蠶入手,找到并構筑的突破蠶業技術、根治鱗翅目類農林害蟲、開發生物藥品為主的理想之路。

B.家蠶基因組“框架圖”的完成標志著21世紀“絲綢之路”的終結。

C.我國是桑蠶大國,是蠶絲生產的發源地,“絲綢之路”是古代中華民族智慧和文明的唯一象征。

D.開拓以家蠶研究為對象的“21世紀絲綢之路”已成為中外蠶業科學家的共識。

2.下列對家蠶基因組“框架圖”的意義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家蠶基因組“框架圖”可以幫助人類改造傳統的蠶絲產業、開發新的高技術產業。

B.家蠶基因組“框架圖”有防治農業蟲害的重大價值。

C.家蠶基因組“框架圖”對解決人類疾病、壽命等重大問題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D.家蠶基因組“框架圖”能促進生物反應器的實用性開發和推動生物藥業的長遠發展。

3.下列哪一項不屬于我國向人類貢獻的基因研究成果(?。?/p>

A.家蠶基因組“框架圖”

B.人類基因組1%測序工作

C.人類基因組1%“框架圖”

D.水稻基因組“框架圖”和“精細圖”

4.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p>

A.家蠶基因組“框架圖”是目前我國科學家利用霰彈法測試完成的最具難度的生物種基因組。

B.家蠶基因組“框架圖”的所有工作包括構建cDNA文庫、基因組測序和組裝“框架圖”工作。

C.家蠶基因組“框架圖”共注釋獲得了16948個完整基因,7285個基因片斷,其余基因預計將在明年完成的“精細圖”中得到全部注釋。

D.家蠶基因組“框架圖”的完成,確立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使我國在鱗翅目昆蟲基因組研究的國際合作與競爭中居于有利位置。

參考答案

1.D(A項“絲綢之路”應為“21世紀絲綢之路”;B項,見原文第二自然段,不是“終結”,而是“起點和里程碑”;C項,不是“唯一象征”,而是“象征之一”。)

框架圖范文第2篇

關鍵詞:戰略地圖;平衡計分卡;預算框架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3890(2009)09-0056-04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制訂全面預算并實施嚴格的預算管理是企業贏得競爭勝利的法寶之一。實踐證明,預算管理是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有效手段。然而隨著企業管理環境的巨大變化,現行預算管理的有效性正受到挑戰,一方面企業外部無規律變化使得預算很難瞄準變化節拍;而另一方面企業內部流程化管理和適時控制要求又使得預算無法有效適應。因此,對現行預算管理進行改革已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20世紀末,卡普蘭和諾頓在戰略聚焦組織理論基礎上提出了戰略地圖的概念,它可以有力地支持企業的戰略實施和全面改善預算管理運用質量。本文嘗試把戰略地圖的思想融入預算管理,對預算框架進行重新構建。

一、現行預算管理的局限性

現行預算管理主要針對企業的內部環境,一個封閉的內部系統進行的。在現今所倡導的以變應變的市場觀念下,企業的經營和管理都要適應動態市場的需要。它要求預算管理過程的開放性,以縮小企業經營管理和實際環境之間的差距。由此,現行預算管理已經表現出諸多局限:

(一)現行預算管理缺少戰略導向

創造和保持競爭優勢是維系企業生存與發展之道的首選,而提出成功的戰略并使之成為貫穿于企業管理全過程的實際行動,則是企業邁向成功的關鍵。由于現行預算管理以企業外部環境相對平穩、市場競爭不很激烈、企業單純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邏輯為基礎,它較多地關注于短期財務目標的實現,而不是企業長期戰略的執行。而且,企業多數員工也并不知道其作業是否支持企業整體戰略。由于不知道如何將預算目標體現在預算和作業中,導致了戰略與預算的分離,這種分離通常會導致企業戰略無法真正地貫徹。

(二)現行預算編制內容片面,難以適應適時調控的需要

現行預算主要通過財務指標來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規劃,并且將財務指標作為日常經營活動控制的依據和考核的標準。由于預算指標局限于單一的財務指標,依據的是長期銷售預測或目標利潤,未考慮驅動企業價值增值的非財務因素。從當今企業競爭環境來看,這是非常片面的。在實踐中會使企業預算管理滯后于企業發展,預算管理淪為一種事后的考評工具,進而引發企業短期行為,不利于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的培育和維護。并且,預算體系只能反映結果,無法發現導致結果產生的原因,不能及時發現價值增減變化的力量,不利于適時調控。

(三)現行預算阻礙了企業內部部門之間和業務單位之間的溝通和協調

現行預算是以部門為基本單位來編制的,因而預算管理更多關注單一部門的運作,預算總目標也通過層層分解到每個部門,預算鼓勵責任單位為自己的目標而奮斗,因為業績評價與考核是以實際部門目標和單位目標為基礎的。因此,現行預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紐帶將各部門聯系在一起。

(四)現行預算管理難以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

由于現行預算通常利用成本會計系統提供的信息,考慮到預算期內的各種因素的變動,相應增加或減少有關資源的預算金額,以確定未來一定時期的預算。這種方法不改變數量基礎成本計算方法的資源消耗假設,掩蓋了以往資源使用的浪費和低效,使資源得不到最優配置。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在高級制造系統下,以數量基礎成本計算方法計算的資源消耗明顯失真,以此為基礎編制的預算也就難以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

二、基于戰略地圖的預算管理模式的提出

(一)戰略地圖的原理介紹

20世紀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對業績評價的研究迅速升溫,由卡普蘭和諾頓創建的平衡計分卡成為平衡模式中的杰出代表,其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就是在評價指標體系中引入了非財務指標,突破了傳統僅僅依靠財務評價的單一局面。平衡計分卡作為一種戰略執行工具認為:組織經營業績的提升不單單局限于財務運作,財務的結果來自于組織滿足客戶的能力、組織的學習和成長以及組織內部流程的改進,財務目標是這些目標因素的結果,同時財務目標是實現組織發展戰略的核心要素。平衡計分卡提供了一種全面的評價體系,它從財務、客戶、內部流程以及學習和成長這四個層面向組織內各層次的人員傳遞公司的戰略以及每一步驟中他們各自的使命,最終幫助組織達成其目標,從而有效地解決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

隨著平衡計分卡的應用和發展,出現了戰略地圖。它是在平衡計分卡的理論體系上進行的豐富和完善。戰略地圖其實就是一種可視化的戰略描述工具,它將組織戰略可視地、清晰地在平衡計分卡上表現出來。在闡述平衡記分卡的四個層面時,把各層面集合起來,以戰略地圖的形式來表達。戰略地圖已超越了一個業績測量體系而成為一種戰略管理體系的組織框架和戰略執行工具,它成功地將組織戰略分解為具體的目標值和行動方案,直至每個人的目標和行動,不僅豐富和完善了平衡記分卡理論體系,而且還與平衡記分卡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戰略執行體。

(二)基于戰略地圖的預算管理模式的可行性

從上述可知,戰略地圖就是將一個平衡計分卡上的不同項目納入一條因果鏈內,從而使組織希望達到的結果與這些結果的驅動因素聯系起來,使員工能很好地理解企業的戰略。它可以讓員工清楚地看到他們的工作與組織的總體目標有何聯系,并能使他們在工作中協調合作,朝著企業的既定目標前進。戰略地圖能夠描繪出許多內容,以顯示特定改善措施與理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從更廣的視角來看,戰略地圖可以展示一個組織如何把它的戰略規劃與各種資源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果?;趹鹇缘貓D的預算管理模式結合了全面預算管理和戰略地圖,在新的條件下顯現出其可行性:

1. 利于體現全局思想,更好地實現預算管理的協調職能。從戰略地圖看來,企業要想取得良好的業績,就必然要求各部門的通力合作,否則企業戰略目標就無從實現。一方面,通過在不同部門之間建立相互關聯、相互支持的目標以及通過改進業務流程,加強跨部門的信息交流來幫助加強部門的協調溝通;另一方面,通過鏈接公司、部門、個人三個層面的預算目標于一體,在這一部門完成自身目標的同時,也因目標之間天然的聯系推動了其他部門目標的完成,部門之間達到了良好的協調和平衡。戰略地圖的預算管理模式為部門之間協調矛盾和消除壁壘提供了劑。

2. 可體現戰略管理的思想。戰略地圖是把公司的戰略和一套財務性與非財務性的評估手段聯系在一起的一種工具,它突出強調指標體系的戰略相關性,要求部門和個人業績指標要與組織的整體戰略密切關聯,從而超越了一般業績評價系統而成為一個綜合的戰略實施系統?;趹鹇缘貓D的預算以企業戰略為編制起點,根據平衡計分卡所分解的企業主要戰略目標及相應確定的行動計劃,針對執行計劃所需的資源對企業資源進行預算管理,是戰略目標的數字化形式。

3. 能針對戰略行動計劃編制確保戰略行動開展所需資源的預算。由于戰略地圖可很好地將企業的整體戰略與日常經營行動結合起來,將戰略地圖引入預算管理,可以實現企業戰略目標與經營目標的結合,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的結合。利用戰略地圖,企業制定預算目標以戰略為出發點,以戰略為基礎進行預算管理,其本質上是對未來的一種管理,通過規劃未來的發展指導現在的實踐,對企業戰略起全方位的支持作用。企業預算方案能體現企業的戰略目標和經營思想,是企業最高管理層對未來一定期間經營思想、經營目標、經營決策和經濟責任的約束依據,是企業整體的經營管理方案和作業目標。而具體目標的制定也就體現了資源的有效配置。

4. 將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相結合,提高管理效率。戰略地圖將平衡計分卡上的財務與非財務項目納入一條因果鏈內,使希望達到的結果與這些結果的驅動因素相聯系起來?;趹鹇缘貓D編制的預算將不僅能夠關注企業整體經營的財務結果,還能關注非財務層面的發展,很好地解決了現行預算的不足。由于驅動因素的優化也就預示最終希望達到的結果的實現,從而使企業管理關注相關驅動因素,及時發現相關驅動因素的變化并進行調控,使管理更具有針對性,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基于戰略地圖的預算框架構建

(一)基于戰略地圖的預算框架構建思路

1. 以平衡計分卡為依據,與戰略地圖相融合。戰略地圖不僅豐富和完善了平衡計分卡理論體系,而且還與平衡計分卡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戰略執行體,將組織戰略可視地、清晰地在平衡計分卡上表現出來?;趹鹇缘貓D的預算框架構建首先要體現平衡計分卡的優勢,以平衡計分卡為依據。只有以平衡計分卡為依據,才能通過對從過程到結果的整個價值創造過程進行全方位的管理,使企業避免短期行為和次優化行為,確保了企業的長遠和整體的利益;才能有助于企業一方面通過財務視角保持對企業短期業績的關注,另一方面又通過非財務視角明確揭示企業如何實現其長期的戰略發展目標;才能幫助企業尋找其成功的關鍵因素和相應的關鍵績效指標,通過因果關系鏈,將其長期目標層層分解為短期目標,從而確定企業付諸行動的長期戰略目標。

2. 以戰略為導向。一個企業的成敗關鍵看企業有無正確的戰略。企業內部經營管理要以戰略為導向,而戰略的執行需要通過預算對資源進行合理的規劃和通過預算對戰略執行的財務結果實施控制?;趹鹇缘貓D的預算框架構建必須以戰略為導向才能對戰略起到支持作用。它要為企業的戰略管理與績效考核之間建立系統的聯系提供思路和方法。通過與企業關鍵成功因素和關鍵績效指標相結合建立起自己的管理體系,描述企業的戰略框架,并通過財務、客戶、內部經營過程、學習與成長四個方面指標之間的相互作用來表現組織的戰略管理軌跡,將公司的戰略付諸于行動,從而實現預算計劃、實施、控制、考核、改進以及企業戰略實施、戰略修正的目的。

運用戰略地圖的思想,我們可以將企業的戰略分解為一系列戰略主題,畫出其戰略地圖并形成不同層面的戰略目標;然后,運用平衡計分卡將戰略地圖目標轉化為指標和目標值;最后,為實現特定指標的目標值,制定戰略行動方案并落實預算。戰略地圖為企業明確目標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它提供了一個戰略的可視化表示方法,顯示了結構適當的平衡計分卡中的多個指標如何為單個戰略提供使用工具。如何根據企業戰略制定科學合理的預算目標并進行衡量控制是預算管理的一個難點?;趹鹇缘貓D的預算框架下每一個分預算的完成情況,都可以通過總戰略預算中相應的一些指標預以衡量和控制,使得預算和控制能夠得到較好的結合。

3. 以作業為基礎?,F今預算體系中存在兩大缺陷:首先,僅僅關注財務方面的指標,而沒有衡量那些驅動未來財務業績的非財務指標;其次,標準成本體系在將間接成本和支持成本(管理費用)分攤到單個的產品、服務和客戶時難以發揮作用。平衡計分卡解決了第一個缺陷,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能夠將公司實力、為客戶創造的價值和由此帶來的未來財務業績建立聯系的衡量框架。作業成本計算則要解決第二個缺陷,即現行的成本計算方法導致的失真成本信息在對單個產品和客戶的利潤水平進行衡量時造成嚴重偏差。

在作業成本法下,成本分配的基本路徑是:企業資源按照資源動因分配到各個作業,各作業中心費用再按照作業動因最終分配計入產品、服務、顧客。以作業成本計算提供的信息為基礎,可編制作業為基礎的預算(稱作業基礎預算)。作業基礎預算是以產品或勞務的需求量為起點,以作業為核心,預測作業需求量與資源配置的一種模型。使用作業分析法,作業基礎預算可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增值作業和增值作業的低效部分消除,降低作業成本,優化作業鏈―價值鏈,培育競爭優勢,從而在增值高效的基礎上配置未來經營期間的資源,提高企業的經營業績?;趹鹇缘貓D的預算,需要對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徹底的再設計,從而獲得以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指標來衡量的經營業績顯著提升,但它必須要以作業為基礎。

(二)基于戰略地圖的預算框架的構建

戰略地圖包括一系列相關的目標和指標,運用因果關系說明企業組織的戰略,各業務部門、責任中心、企業員工圍繞著企業的戰略地圖來建立自己的計分卡,說明他們是如何影響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與此對應,基于戰略地圖的預算框架構建如下:

1. 確定戰略目標并進行溝通。企業必須根據其愿景和使命,在SWOT分析、市場定位以及生命周期分析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戰略目標。企業在確定公司戰略時,通過對企業面臨外部的各種機會和挑戰以及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和劣勢分析(即SWOT分析),以進行準確的戰略定位。通過企業的SWOT分析確定戰略目標之后,在管理層內進行溝通,征求大家的意見,使大家對戰略目標達成共識。

2. 運用戰略地圖,化戰略為預算目標。戰略目標轉化為具體預算目標是將企業戰略與預算規劃相聯系的關鍵環節。它通過對戰略的描述形成戰略地圖,并將戰略地圖轉換成平衡計分卡的目標和指標。戰略地圖就是企業需要的交流戰略和執行戰略的過程和系統,它不僅使企業的關鍵關系可視化,而且明晰了創造預期結果的因果聯系,包括企業如何將人員積極性和資源(包括無形資產)轉變成有形產出。更重要的是戰略地圖可以讓員工明了其工作和企業戰略間的聯系,使員工在企業目標下的協同工作成為可能。在實踐中,企業管理者通常會為不同的戰略目標繪制不同的戰略地圖模式。戰略地圖的繪制就是從企業總體戰略目標開始找出能夠到達目標的平衡計分卡路線的過程。

3. 運用平衡計分卡,化預算目標為預算,確定預算的框架。企業組織確定平衡計分卡之后,各業務經營單位、責任中心、企業員工運用上級平衡計分卡來確立自己的平衡計分卡,分級平衡計分卡要能夠展示他們如何影響企業戰略的實現,并提供清晰的資源需求。即在平衡計分卡的基礎上,將預算目標轉化為預算指標和指標值,構建企業的預算。

總之,在全球市場競爭中,企業由于缺乏一種強有力的戰略實施機制,經營管理常常顯得力不從心。企業如能構建基于戰略地圖的預算框架,就能夠克服現行預算管理的缺陷,有力地支持企業戰略的實現,提高企業的管理控制能力,應對國際國內激烈的市場競爭。因此,基于戰略地圖的預算框架構建不僅從理論上來說具有可行性,而且從實踐的角度來看,它也將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劉俊勇.化戰略為預算――基于戰略地圖的預算編制[J].中國總會計師,2006,(6).

[2]汪家常,韓偉偉.戰略預算管理問題研究[J].管理世界,2002,(2).

[3]吳文婕,陳.我國預算管理理論和實踐綜述[J].價值工程,2007,(10).

[4]張宇蕊,陳紀瑜.績效預算管理改革實踐――一個國際比較的分析框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11).

[5]黎明,王秋紅.基于平衡記分卡的預算框架構建探討[J].中國農業會計,2006,(8).

框架圖范文第3篇

一、軟件工程

1軟件工程簡介

軟件工程屬于工程類的學科,主要側重于實踐應用,即是將軟件工程理論和知識應用于實際的軟件設計開發中。軟件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設計出高質量的軟件系統,它借鑒了數學建模、計算機科學、管理科學和傳統工程科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利用工程科學設計范型、評估成本、權衡風險,應用數學建模和計算機科學構造軟件系統的模型及算法,使用管理科學制定計劃、分配資源、管理質量、控制成本。

2軟件工程的組成

一般來說,軟件工程分為三大部分,即軟件工程包含下列三大過程[5]:1)項目開發過程,是指系統開發人員設計并開發軟件的過程,主要包括客戶需求分析、軟件系統設計、編碼、系統測試等幾大內容,類比于傳統機械加工中產品在車間的生產過程;2)項目管理過程,是指項目負責人或產品經理在開發過程初期對軟件開發過程的規劃,并在開發過程中控制開發進度的過程,類比于傳統機械加工中對車間加工過程的管理過程;3)項目改進過程,即是對上述項目開發過程和項目管理過程的管理和改進,包括對開發過程和項目管理過程的定義與改進,保證高質量產品的生產過程??梢哉f,軟件工程包含的三大過程構成了一個系統工程,成為軟件行業的必備基礎。但在現今的軟件項目中,項目開發過程往往受到大家更多的關注,而項目管理過程和項目改進過程經常得到忽視,根據實踐經驗,其實后面兩個過程十分重要,在某些時候其重要性甚至超過項目開發過程。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對軟件產品的要求也不斷發展,軟件規模越來越龐大,軟件開發也會逐步由個人作坊式開發向工廠流水線化變化,整個軟件項目的開發過程也逐漸向傳統的機械加工行業的生成過程進化,產品內容、產品質量、生產時間、生產成本等都成為項目管理的工作內容,軟件工程逐步向規范化、工程化、工藝化、機械化發展。

3軟件工程的開發方法

結構化開發方法由Yourdon和Constantine提出,也被稱為面向數據流的開發方法。結構化開發方法是80年代使用最廣泛的軟件開發方法,它首先用對軟件的需求利用結構化分析法進行需求分析,然后利用結構化設計方法對整個軟件進行總體設計,最后利用結構化編程方法實現系統。它給出的變換型和事務型兩類典型的軟件結構,使得軟件開發的成功率大大提高。面向數據結構的開發方法是把問題分解為可由三種基本結構形式表示的各部分的層次結構,最典型的代表即Jackson方法。三種基本的結構形式包括順序、選擇和重復,這三種基本數據結構可以進行任意組合,最終形成各種形式的復雜結構體系。該方法從系統的輸入、輸出數據結構入手,得到整個程序框架結構,再補充細節,最終得到完整的程序結構圖。該方法對輸入、輸出數據結構明確的中小型系統特別有效。面向對象和分布式、并行組成了當前計算機業界最流行術語,面向對象開發方法位于當今計算機業主導地位。面向對象技術是一次軟件開發技術的革命,在軟件開發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該方法包括面向對象編程、面向對象設計和面向對象分析三個步驟,采用了自底向上歸納與自頂向下分解的相結合方法,以對象為開發基礎,不僅考慮了輸入、輸出數據結構,同時也包含了所有對象的數據結構。該方法通過對象模型的建立,實現基于用戶的需求,同時大大改善系統的可維護性。

二、圖書管理系統的分析與設計

1系統管理需求

系統需求分析是系統開發的基礎,它將客戶的需求抽象為模型,為軟件系統的開發打下基礎。本文中需要實現圖書館管理系統主要針面對普通讀者借閱和管理員管理兩部分:1)普通讀者:可以登錄系統時不需要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可直接查閱圖書信息,也可以通過書名、作者、出版社、ISBN編號等多個選項進行查詢,了解所需借閱圖書的在庫情況,但普通讀者無權修改庫中的數據信息。2)管理員:登陸時需要輸入管理員密碼,以此保證圖書管理系統的安全,管理員擁有對圖書信息庫數據庫進行操作的權限,系統應該為管理員提供了較完善的數據庫維護功能,可以是管理員方便的進行圖書管理,包括新書入庫、圖書借還、修改圖書信息、圖書信息管理等。通過這些功能,管理員可以對圖書館中所有圖書以及圖書借閱情況進行統一管理。另外,為了保證整個系統的安全保密性,系統還為管理員提供了修改密碼的權利,這樣是的整個系統的安全保密性得到提高。

2系統模塊設計

本系統主要實現對圖書信息及其借閱情況的管理,根據上述系統管理需求進行分析,本系統大體分為以下幾個模塊:登陸模塊、管理模塊、維護模塊和設置模塊。系統功能模塊圖如圖1所示。

3系統數據庫設計

本系統采用微軟公司的.NET開發,開發語言選擇C#。C#是集合了JAVA、VB等多種高級編程語言的優點的完全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C#語法優雅,代碼較健壯,結合VisualStudio集成開發環境,使得調試過程較為簡單。.NET平臺包含了微軟最新的數據庫技術——LINQ(LanguageIntegratedQuery)。LINQ是一組技術的總稱,使用LINQ的查詢語法,可以讓開發者便捷的對數據源執行復雜的操作,和傳統的SQL語句相比,LINQ查詢語法在語義或性能上沒有區別,但比用SQL語句編寫的等效表達式更易讀。從安全保密性角度考慮,遠程數據庫比本地數據庫更能夠保證數據的安全,且便于集中管理,存儲的數據也較多。本系統設計為三層構架,客戶端通過服務器的WebService服務訪問數據庫,不與數據庫直接通訊,服務器提供WebService服務作為數據交換中心,提供數據的存儲、查詢、維護等功能接口。采用三層構架的設計可以保證訪問數據庫過程的安全性,所有訪問數據庫的代碼都運行在服務器端,客戶端只是通過服務器端的程序訪問數據,使得客戶端無法對數據庫進行非法操作。

框架圖范文第4篇

關鍵詞: 移動互聯網;Android;操作系統;照相機

中圖分類號:TP31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1)1210092-02

1 課題研究背景

隨著Web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PC終端。以3G技術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技術正在迅速發展。這要求移動終端必須更加智能化、網絡化。目前,移動終端平臺主要有iPhone OS、Symbian、BlackBerry OS。在2008年,Google公司推出了新的移動終端平臺――Android。Android與上述三款系統有很大不同:iPhone OS只為蘋果的iPhone所用,并由蘋果嚴格控制;諾基亞、索愛各自運維著與自家硬件緊密結合的Symbian辦辦,而BlackBerry OS是RIM專用的操作系統。Android則采用了聯盟的方式,包括Google、HTC、摩托羅拉、三星、LG、聯想、華為等知名企業都加入到了Android的陣營[1]。Android作為一款完全開放的移動操作系統。不僅手機上可以使用這款操作系統,Android同時也支持各種移動設備。Android系統底層采用C語言進行編寫,因此具備更好的移植性與兼容性。應用層則采用目前非常流行的JAVA語言進行開發。正是由于Android的開放性與可定制性,因此Android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圖像識別與處理技術作為人工智能的一個重要領域,通過對復雜圖像的識別與處理,可從其中提取出所需要的信息。近幾年來,隨著移動平臺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圖像識別與處理技術被應用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上,如諾基亞公司推出的圖片瀏覽器支持臉部識別搜索,多普達公司推出的來電圖像識別軟件。因此,在Android平臺上搭建一個圖像處理軟件框架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意義。

本文通過對Android體系結構的探討,欲在Android平臺上搭建一個可逐幀獲取預覽圖像的軟件框架。在未來的研究工作中,將利用該軟件框架并借助圖像匹配算法最終在Android平臺上實現一個手勢控制的照相系統。

2 Android系統及其開發環境搭建方法

圖1為Android的體系架構,Android操作系統的體系架構分為四層,由下而上依次是Linux內核、類庫(包括運行時環境)、應用程序框架和應用程序。

圖1

Android操作系統中包含一整套C/C++庫,提供給Android系統的各個應用層框架調用并通過應用層框架分發給開發者,包括系統C庫、媒體庫、界面管理、LibWebCore、SGL、3D庫、SQLite。其中,SQLite為編寫應用程序提供了數據庫接口,使得Android操作系統中的所有應用程序都可以使用該數據庫[2]。

Android開發環境的搭建流程是這樣的:下載Android SDK、下載安裝JDK、下載Eclipse、下載安裝ADT。在Android SDK中有一個tools目錄,該目錄中包含了Android中的常用工具。另外,在platforms目錄下針對不同的版本也有一個tools文件夾,該文件夾下面也有一些工具。例如AATP、DX等。其中,Android模擬器幾乎提供了大多數物理硬件設備的硬件和軟件特性。本文通過該模擬器來進行開發和測試Android應用程序。

3 圖像處理軟件基本構建

3.1 Camera架構

Camera作為Android的子系統,從物理結構的角度來看,Camera可以分為主控制器和攝像頭設備。從具體功能來看,Camera已經默認提供了一個拍照和錄制視頻的框架。這個框架可以滿足基本的功能需求。當所需要的功能框架無法滿足時,可通過編寫自定義的功能代碼,利用Android自帶的Camera類庫來實現所需要的功能。

Camera的體系架構自下而上可以分為內核層、庫層、應用框架層和應用層。內核層是Camera與物理設備聯系的橋梁。它負責將Camera的各種操作命令轉化為物理設備可以接受的命令。庫層作為Camera與物理設備的通信接口,封裝了底層的硬件接口。其與應用框架層之間的通訊主要采用Binder機制,即為每一個進程保留一個可用的線程池,用來處理IPC以及執行本地消息。應用框架層則整合了Android自帶的各種控件和類,為應用開發提供高效、便捷的API。應用框架層為應用層統一了接口,同時也方便了各種類庫的導入。應用層位于Camera的最頂層,開發人員可以基于Android SDK所提供API完成各種開發任務,最終生成可在用戶機器上直接安裝的APK包。由于本文所要搭建的圖像處理軟件框架并不需要涉及內核層和庫層,因此這里不再深入探討它們相關的體系架構。

Camera應用層的代碼位于\android\packages\apps\Camere下,主要封裝了android.hardware.camera類。若要使用該類,則需首先獲得相關權限。獲得權限的方法是通過在Manifest文件中添加相關聲明,如果需要設置自動對焦等功能則需另外添加一些元素。

Camera應用框架層為應用層提供了統一的接口。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使應用開發人員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到應用開發上,而不是關心庫層和內核層是如何實現功能的。對于應用層,Camera應用框架層以android.hardware.Camera類的形式提供調用;對于庫層及內核層,Camera應用框架層則以CameraHardwareInterface.h頭文件的形式,為其提供了相關接口,使其繼承后得以使用。Camera應用框架層在整個Camera架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承接作用。使得Camera不受底層硬件驅動改變的影響,有利于在不同平臺上移植代碼,而不對上層的代碼產生影響。

3.2 Camera功能實現

本文所要搭建的圖像處理框架實現的主要功能是通過編寫相關代碼,自定義Camera的功能,使其能夠逐幀提取圖像信息并與事先存儲在數據庫中的模板圖像信息進行匹配。一旦匹配成功則立刻調用攝像頭自動將該幀圖像捕獲。在這個逐幀匹配的過程中,匹配的算法非常關鍵與復雜,對其的研究工作將放在下一階段進行。本文的研究重點放在除匹配算法之外的部分,為最終完成對手勢控制照相機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礎。

Camera的功能實現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Android中調用攝像頭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通過Intent直接調用系統默認的攝像頭。本文采用的是第二種,即先實例化一個Surfaceholder類。在Surfaceholder類中有一個CallBack接口,通過該接口可以實現三個方法:SurfaceCreated、SurfaceChanged、SurfaceDestroyed。這三種方法分別是在Surface被創建后調用,SurfaceView發生改變時調用和SurfaceView銷毀時調用。之后實例化SurfaceView類,通過SurfaceView.

GetHolder方法來獲取SurfaceHolder對象。SurfaceHolder對象的作用主要是用來控制Surface。為了顯示預覽圖像,首先調用SurfaceCreated方法,來實例化Camera對象。

通過調用Camera對象中的Parameters類,可以對攝像頭的各種參數進行設置。這些參數包括預覽幀收到的速率,預覽圖像的圖片格式,圖片大小等。由于移動終端的處理機性能有限,實現真正的逐幀匹配將會占用系統大量的資源,并且這樣做是沒有必要的。因此,合理地設置預覽幀收到的速率對于后續的性能優化有著重要的影響。由于Android系統默認的預覽圖像的圖片格式為YUV420。YUV420格式的圖片與硬件有很大的相關性。此外,YUV值存在著負值以及取值范圍上下限之差不為255等問題,不利于計算機處理[3]。為了便于對預覽圖像進行處理,因此在通過PictureCall

Back方法獲取到圖像的字節數組后,有必要將其轉換為RGB格式。

本文作者已經實現了在MATLAB平臺上對RGB格式圖片的識別功能,可與模板圖片進行匹配。在完成以上設置之后,調用Camera.setParameter()方法使之生效。最后通過Camera基類中提供的StartPreview和StopPreview方法來達到控制預覽功能的開啟與關閉。

至此,已完成了預覽圖像的獲取工作。接下來,是通過圖像匹配算法對獲取到的每一幀預覽圖像進行匹配。匹配的方法是對預覽圖像的字節數組進行處理,提取出特征值后與數據庫中的模板圖像的特征值進行匹配。如前文所述,該部分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這里不再贅述。本文假設該部分的研究工作已完成,即預覽圖像與模板圖像相匹配之后,系統將調用Camera.autoFocus方法實現自動對焦功能。最后自動調用Camera.takePicture

方法完成拍照功能。

軟件模擬運行效果如圖3所示:

圖3

4 結束語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1)對Android系統及其開發環境搭建方法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包括Android內核,Android運行時,Andorid庫和Android的應用程序框架,并重點分析了系統軟件開發環境的搭建過。

2)對Camera的接口與架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重點對利用Camera捕獲圖像進行了分析,完整描述了逐幀捕獲圖像的功能實現過程。

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1)通過手勢識別算法對Camera捕獲的圖像進行分析。

2)優化手勢識別算法的效率。

3)按照項目計劃對各項功能進行優化與改進。

基金項目:浙江省新苗人才計劃

參考文獻:

[1]熊剛,基于Android的智能手機的設計與實現,武漢理工大學,2010.

[2]和凌志、郭世平,手機軟件平臺架構解析,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3]劉旭暉,Camera圖像處理原理及實例分析.

框架圖范文第5篇

關鍵詞: 流程圖:N-S流程圖:非結構化流程圖:等價變換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422(2010)06-0103-02

1 通用轉換框架

(1)將每一步的具體的計算過程抽象、簡化,并用不同的編號表示不同的過程,簡化的傳統流程圖如圖1所示。

(2)將流程圖看成圖論中的圖。將流程圖中的每個操作,每個判斷“是”,“否”均看成圖的頂點,流向箭頭看成有向圖中的有向邊,則可將傳統的流程圖看成一個有向圖。根據需要,也可將其視為無向圖,則循環結構中有圈、分支結構或不同的出口最終匯總時,也會出現圈。

(3)將簡單的循環結構或分支結構用一個編號表示,并記錄該編號的含義,從而進一步簡化流程圖。

如果流程圖中出現圖2中的三種情形,都可以簡化。圖2(a)和圖2(c)中可用一個編號表示虛線框住的部分,對圖2(b)需要先通過重復書寫語句的等價變換變成類似圖2(a)的樣子。

有了上面的理解,從而一般的框架可抽象為:找出當前頂點個數最小的圈,依次對圈中每個頂點的度進行判斷。如果只有一個頂點的度大于等于3,并且該頂點的度等于4,則為圖2中(a)中的情形;如果只有兩個頂點的度大于等于3,并且這兩個頂點的度都等于3,進一步若該圈在原有向圖中,也是一個有向圈,則為圖2中(b)的情形,否則為圖2中(c)的情形。重復上述過程直到沒有圈可以簡化。

(4)將流程圖分成一系列順序執行的子塊。不包含在任意圈中的頂點自身為一個子塊。對于任意的兩個圈,如果這兩個圈有一個相同的頂點,則這兩個圈中包含的所有頂點屬于同一個子塊;對于上述子塊,若包含滿足下面性質的頂點一所有指向該頂點的有向邊所在的圈所包含的頂點與所有從該頂點出發的有向邊所在的圈所包含的頂點的交集只有這個頂點,則可在該頂點處將該子塊分成兩個子塊,該頂點包含在后面的子塊里。經過上述過程,可將流程圖分成一系列順序執行的子塊。該實例可以分為三個子塊,A、E分別為兩個子塊,其余的屬于同一個子塊。

(5)對每個包含多個圈的子塊,通過逐分支遍歷。動態調整建立其N-S流程圖。如果只有分支結構,即該子塊中雖然有圈,但沒有有向圈,則總可以通過重復書寫語句將其轉化為N-S流程圖。如果最外層的條件為分支條件,則可以通過重復書寫語句得到該條件的每個分支,然后利用第(4)步將每個分支分解為一系列順序執行的子塊。根據上面的分析,設計以下抽象的算法:

①如果該子塊不包含圈,結束;否則,執行第②步。

⑦從子塊的入口,順著箭頭的方向,逐分支遍歷,找到第一個條件,判斷條件是否包含于任意一個有向圈中。如果不包含于任何一個有向圈中,則采用重復書寫語句的方法得到該條件的每一個分支,并將每一個分支分成一系列順序執行的子塊,對每一個子塊遞歸(轉第①步);如果包含于一個有向圈中,則轉第⑤步。

③將該條件作為當前子塊的最外層的循環條件,和該條件位于同一個有向圈中的其他條件均作為分支條件。按一定的順序遍歷所有分支,通過動態調整,得到結構化的循環體和退出循環后的操作,從而得到相應的N-S流程圖。

圖3中的5個有向圈包含了子塊所有的頂點,為全部可能的遍歷路徑。從子塊的入口,順著箭頭的方向,逐分支遍歷,找到第一個條件C1,且C1包含在有向圈內見圖3(a)和圖3(b),選擇將C1作為外層循環條件。由圖1可以看出退出循環后,在子塊內,什么也不做;繼續找出條件C1不成立時的循環體。從包含C1的最簡單的有向圈圖3(a),通過重復書寫語句得到圖4(a),其中畫問號的地方有待于進一步完善,下面繼續遍歷其他的路徑將其不斷完善。

繼續找包含條件C1的當前最簡單的路徑,對該實例還只有一個有向圈見圖3(b)包含c1,將該圈包含的內容融入4(a),得到圈4(b),其中兩個畫問號的分支需要確定。

從剩下的路徑中選擇一個簡單的見圖3(c)。圖3(c)表示當條件C3不成立時,無條件執行循環;當c3成立時,退出循環。引入輔助變量flag1,給其賦初值O,當flag1=0時,執行循環;當flag1=1時,退出循環。當C3不成立時,不修改flag1的值,從而繼續執行循環;當c3成立時。修改flag1的值為1,從而退出循環。所以將圖3(c)進一步融入已有的N-S流程圖,得到圖4(c)。進一步融入圖3(d)(該圖表示當c3成立時,c4不成立時,C5不成立時,無條件執行操作H、G),得圖4(d)。

對最后的有向圈圖3(e),表示當C2和C3成立,C4不成立,C5成立,退出內層的循環,執行完操作J后,無條件進入條件C1的循環體,對應圖4(d)中畫問號的部分的內容。引入輔助變量flag2,賦初值O,修改外層循環的條件為“當c1不成立或flag2==1”,為了使其他分支仍與原來等價,在外層循環體內的開始部分,增加語句flag2=0;所以4(d)中畫問號部分的操作為J;flag1=1(跳出內層循環);flag2=1(無條件執行條件c1的循環體)。結果見圖5。

算法框架中所有的其他操作,都是為了將流程圖轉換為類似圖1的情形,核心的問題就是處理類似上面的問題。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體會到如何決定遍歷的順序,如何決定條件類型,以及如何逐分支將當前的結果融入已有的框架,修正得到與已有框架相容的新的框架,最終得到N-S流程圖的過程。上述過程還有待于進一步抽象、細化、完善。要解決上下文的語義識別、邏輯關系的理解及其等價變形。圖4不斷修正得到N-S流程圖的中間過程

(6)將各個層級的子塊組裝,將第(3)步中得到的各個中間編號,根據相應的記錄逐級展開還原,得到相應的N-S流程圖。對本例只有一個子塊有圈,并且第一個條件即為循環條件,且沒有第(3)步中的簡化,所以組裝非常簡單,最終的結果如圖5所示。

2 結束語

結合具體的實例,給出了由非結構化的流程圖轉化為與之等價的N-S流程圖的宏觀算法框架,僅是一種可行的方法,可用于指導一般問題的轉換。

參考文獻

[1]鄧德祥.結構化流程圖的回顧與改進意見[J].北京:北方工業大學學報,1992,4(3):81-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川县| 常宁市| 开江县| 长乐市| 绥滨县| 印江| 哈尔滨市| 清苑县| 安丘市| 大理市| 鄯善县| 宣武区| 新昌县| 通城县| 利川市| 莒南县| 延津县| 菏泽市| 许昌县| 玉环县| 南平市| 宜城市| 湛江市| 泗水县| 漳浦县| 白沙| 延川县| 孟州市| 南宫市| 荃湾区| 波密县| 资溪县| 惠州市| 平山县| 梓潼县| 阳谷县| 桃园市| 兴海县| 沂南县| 札达县| 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