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抗旱簡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康熙六年(1667年),戶部題準各省爐座鑄錢,并添設寶蘇局、寶犟局、寶昌局等處鑄錢廠局,仍按部頒康熙樣錢鑄錢。康熙九年(1670年)又令停止江寧、蘇州、江西、湖廣、福建、山東、山西、河南、陜西、甘肅、四川(寶川局康熙錢迄今未發現實物)、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寶貴局康熙錢迄今仍未發現實物)鑄錢廠局鑄錢??滴跏暝倭钔KE、密(北京密云錢局)、宣三家鑄錢廠局,康熙十三年令停浙江鑄錢廠局,十四年令停清(清江錢局)臨兩局。
康熙十八年(1679年),經戶部議準,復令湖廣設爐開鑄??滴跏拍暧肿h準令福建漳州府設爐開鑄,背鑄以“漳”字??滴醵迥陸舨款}準令湖北、湖南、肇慶、云南開爐鼓鑄??滴醵吣?1688年)福建巡撫張仲舉以臺灣所用明桂王偽號錢文甚多,若一時驟行全禁流通,恐貧民無以為資疏,奏請開爐設局鼓鑄,收買偽錢銷毀改鑄新幣(即寶臺局“康熙通寶”平錢),經戶部議準設爐開鑄。
康熙朝鑄錢局除戶部寶泉局、工部寶源局外,前后斷斷續續共設二十一鑄錢廠局,即:同(山西大同局)、福(福建廠局)、寧(甘肅寧夏局)、東(山東省局)、江(江蘇江寧局)、宣(直棣宣府局)、原(山西太原局)、蘇(江蘇蘇州局)、薊(直棣薊州局)、昌(江西南昌局)、南(湖南省局)、河(河南省局)、臨(山東臨清局)、廣(廣東省局)、浙(浙江省局)、臺(臺灣府局)、桂(廣西省局)、陜(陜西省局)、云(云南省局)、漳(福建漳州府局)、犟(甘肅犟昌局)。有關“康熙通寶”背“西”字錢,泉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多數錢幣資料將康熙鑄錢局定為22局(即包括“西”字)。其實“西”字錢并未在鑄錢局之內,丁福保所著的《歷代古錢圖說》第176頁,據泉界前輩馬定祥批注,考證“背滿漢文西字,系吳三桂封平西王時所鑄,非地名?!北疚南旅娼榻B的康熙羅漢錢樹,亦是最好的例證,可證馬定祥先生考證甚確。
2007年初夏,四川內江地區天氣持續干旱,位于內江市中區梅家山廣場附近的一居民住宅小區內,民工在淘洗一古井尋找水源時,從井底淤泥中淘出一株康熙搖錢樹,輾轉歸內江市收藏品市場一店家所得。初時因店家索價奇高,此樹閑置柜臺數月無人問津,幾經反復與店主磋商,筆者最終還是以不菲的價格將此錢樹購藏?,F將此錢樹作以下淺述,與藏界同好共賞。
錢樹系半生坑、半水坑品。由于長年累月沉睡在井底之下,埋藏于井底深淺不一的淤泥、砂石之中,長期處于高壓缺氧、與空氣隔絕的狀態,極少受到有害物質、有害氣體的浸氧化和人為的搓磨損。錢樹出土(水)后的品相極為精美,整個錢樹完整無缺,面背除褐綠色(間雜少許棗皮銹斑)的銹層包漿外,錢樹表層還緊附著不少井底泥沙(水垢),其堅硬如石,入骨生根,即使用硬器也不容輕易刮除掉,經筆者輕微除垢后,仍保持出土(水)時的原狀。
這株康熙羅漢錢樹的整體造型,給人的直觀感覺,儼然就是一棵結滿錢幣碩果的參天大樹。錢樹干呈多枝彎曲狀,樹形老態龍鐘,包裹樹干的樹皮凹槽深陷而錯落有致,七彎八繞,充分顯現出錢樹久遠的年輪。
錢樹高252.5毫米,寬178.8毫米(以落地最高處及水平面最寬處實測),錢樹座與樹干、樹枝連成整體成型,樹座呈橢圓形三角架狀,以其三角作支撐點,樹座中心呈弧形狀,寬46毫米,長48毫米,樹重為652,6克。經筆者用高倍放大鏡詳細查看,錢樹銅材的色質呈金黃色,質地細滑精細,其材質的細密度極佳,屬精煉黃銅所鑄。
錢樹的各個枝頭皆掛滿“康熙通寶”小平錢,總計二十一枚??滴蹊T錢局前后總計二十一局(亦不包括“西”字錢,可證馬定祥之考證甚為準確),錢樹所掛的二十一枚康熙錢之寓意不言自明,即有二十一鑄錢局之寓意。
錢樹所掛的二十一枚康熙錢,全部為康熙羅漢式小平錢,即泉界俗稱的“臣”熙錢或羅漢錢。所謂之羅漢錢,即康熙的“熙”字左側少一豎撇,與常品康熙錢之“熙”字寫法明顯有別。民間傳說這種版式的康熙錢,是因滇銅運京不暢受滯,為毀寺廟佛像及京城舊有銅器所鑄,傳佛像含金而色質金黃(實際為精煉黃銅所鑄),與常品行用的康熙錢銅色有著明顯的不同,頗受世人的喜愛。后世人們往往挑取其錢熔之以打造器物,顯得明亮而有寶色,故流傳至今的康熙羅漢錢較為少見。
錢樹所掛的二十一枚康熙羅漢錢,經筆者逐一實測,其直徑大小不一,共有七種,分別為:24毫米、24.5毫米、25毫米、25.5毫米、26毫米、26.5毫米,直徑最大的兩枚為27.2毫米。各錢的厚度均在1.2至1.4毫米之間(亦無法測重),除“熙”字的寫法與常品有別外,余與行用錢無大的差異。
錢樹面的左側下方,以兩枚羅漢錢的邊輪作支撐點,鑄一只朝上沖天直飛的蝙蝠。右側上方仍以兩枚羅漢錢邊輪作支撐點,鑄一只朝下斜飛的蝙蝠。兩只蝙蝠的形象鮮活,棱角分明,其神態栩栩如生。錢樹右側下方的樹枝上,鑄一人跨步撐腰,站在兩枚羅漢錢之間的樹枝上,另一只手撐錢樹干,作搖錢狀時的情景。人物面額的細部、服飾及全身各個部位的線條,均刻畫得惟妙惟肖,人物的立體感、動感十足,生動而有趣。
蝙蝠為“變富”(福)的諧音,歷來為上古先民求財祈富的吉祥之物。
錢樹背面除蝙蝠、人物背景外,其中二十枚羅漢錢背的鑄錢局名均為戶部寶泉局。另一枚羅漢錢背為龍鳳圖案,鑄于樹座上方正中,龍頭朝上,鳳頭朝下,呈相互嬉戲追逐狀,神態、動感十足傳神,此錢為兩枚直徑最大者其中的一枚(見龍鳳圖案細部圖)。
以筆者收藏的數枚康熙羅漢錢與錢樹所掛的羅漢錢逐一對照比較,其錢文、局名的書寫風格完全一致,不差毫厘,除直徑大小有別外,錢文的書寫當出自一人之手筆。
搖錢樹最早出現的時間,可追溯到上古的兩漢時期。錢樹的鑄造工藝,與當時的民風民俗有著密不可分的直接因果關系。明代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一書中,就有鑄錢工匠從錢樹上摘取錢幣進行銼磨加工的真實記載。沿至近代,民國時期的四川官銀號(民國十二年)一元券紙幣上,其背圖即為一孩童站在錢樹上搖摘錢幣,一孩童則在錢樹下拾取錢幣的生動場景。
從現有的搖錢樹實物資料分析,有的錢樹當系鑄錢局在鑄幣工藝流程中的未完成品(半成品)加工而成,有的錢樹則為鑄錢局在開爐鑄錢、喜慶或重大盛事時所特鑄的呈樣品或紀念品之類。錢樹的用途則多用于賞賜、饋贈等,它的功能就是達官顯貴的裝飾物、擺件。兩漢時期的搖錢樹多呈彎曲多枝狀,樹身、樹枝往往附鑄有吉祥物之類的附件,如朱雀、蝙蝠、青龍、玄武、如意萬年青及人物圖案等等。
傳世的搖錢樹則多見于明清兩代,其樹形長短不一。清代的錢樹樹干多呈垂直線型,樹身所掛錢幣有單排、雙排、多排狀的,呈彎曲多枝狀的錢樹,在清代錢樹中則極為罕見,尤其是清代早中期的錢樹更為罕見。
清代各朝中的錢樹又以咸豐錢樹較為多見,其大部分錢樹多呈雙排狀(成豐錢樹中有的就屬鑄錢工藝流程中的未完成品加工而成),極少有多排狀的。錢樹頂端或左右往往附有含吉祥寓意的裝飾物件,如鑄以蝙蝠、鳳鳥、壽桃圖案等等。
昔時北京王稀賢曾從瑞府購得清代各年號錢樹260余枝(瑞家祖上曾是清廷戶部掌管鑄錢局的官員),這批錢樹中以成豐錢樹者居多,除戶部寶泉局所鑄的咸豐小平錢樹外,尚有當十、當五十、當百者錢樹,其中還有一株為當十之“參”寶鐵錢錢樹。最為奇特者為一株“七世同堂”的寶泉局錢樹,其頂端鑄一只朝下飛翔的蝙蝠,錢樹干兩側各鑄有數量不等的成豐小平錢,當五、當十、當五十、當百、當五百、當千大錢的七個咸豐錢品種。錢樹的銅材質地精細金黃,鑄工極為精湛,據傳此錢樹已經王逸民之手流失于海外。
“康熙通寶”羅漢錢樹前所未聞,據康熙朝各省鑄錢局史料記載分析,有關這株羅漢錢樹的鑄造年代,筆者認為應是在康熙二十七午(1688年)以后,即各省鑄錢局均題準設爐開鑄康熙錢之后,由戶部寶泉局所特鑄,帶有特殊紀念性質的錢樹。
【關鍵詞】職業危害因素;分布;職業病防治; 調查
根據國家衛生部等九部委《關于開展職業健康狀況調查的通知》的要求,宣漢縣結合本縣實際,制訂了《宣漢縣職業健康狀況調查實施方案》。由縣安監局牽頭,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從2011年7月初開始按照統一的調查表對轄區企業的職業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于7月底調查結束?,F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宣漢縣轄區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企業,內容包括:從業人數、接觸危害因素人群及行業分布情況、存在或產生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用人單位的職業健康監護情況、勞動合同的簽訂和參加工傷保險的情況等。
1.2方法:
使用《全國職業健康狀況調查表》,按照統一的方法、統一標準,統一控制、統一進度的原則實施。
2 結果
2.1基本情況:
宣漢縣有常住人口129.5萬人,其中男性68.9萬人。女性60.6萬人,城鎮人口29.3萬人,鄉村100.2萬人,勞動力人口73.1萬人;以采煤、建筑、制造業為主導工業,轄區內企業總數為1450個,本次調查了存在職業危害的企業68個,職業病危害因素以粉塵為主,存在粉塵危害的企業59個,占(59/68)86.76%;接塵人數為3307人,占接害人數的(3307/3406)97.09%,化學毒物99人,占接害人數的(99/3406)2.91%。
2.2 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點分布情況:
本次調查的68家企業,有114個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點,其分布情況祥見表1.
從表中可以看出,宣漢縣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點114個,有害作業點以粉塵危害因素為主,粉塵作業點99個,占總數的86.84%,接害人數以接觸粉塵的最多,占97.09%,充分說明宣漢縣職業病危害因素以粉塵為主。
2.3 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企業分布:
本次調查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企業分布情況詳見表2,從表中看出,宣漢縣職業病危害因素分布在煤炭、制磚、木材加工、加油等行業,但以煤炭行業為主,調查68家企業中煤礦30家,占44.12%。接觸有害因素的工人總數為3406人,煤礦占了3015人,占88.52%(3015/3406)。說明宣漢縣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分布在煤礦企業。
2.4 勞動合同簽訂、工傷保險、職業健康檢查情況(2010年)
表1 職業危害因素作業點的分布情況(2010)
表2 職業危害因素的企業分布情況(2010)
從表3得知調查的4297名工人中簽訂勞動合同的3167人,占73.70%,工傷保險的3635人,占84.59%,參加職業健康檢查的1688人,占39.28%,接觸有害因素的3406人,占79.26%。參加工保險的比例最高占84.59%,企業以煤礦企業最高占86.30%,職業健康檢查的比例最低僅占39.28%,且只有煤礦企業組織工人參加了職業健康檢查,但比例不高,只占44.17%。
3討論
3.1 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筆者認為,宣漢縣職業危害因素以粉塵為主,主要分布在煤炭行業。用人單位重視的是工傷保險和勞動合同的簽訂,對職業健康檢視不夠,說明用工單位法律意識淡薄,對職業健康監護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能積極配合職業病防治機構搞好職業健康監護工作。同時,勞動者職業衛生知識水平較低,法律意識淡薄,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3.2對策
3.2.1 安監部門應與相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建立高效、迅捷的聯動機制,加大執法力度。
3.2.2 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大力宣傳職業病防治的有關法律、法規和職業衛生知識,提高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做好職業病防治的自覺性,讓用人單位由“要我檢查”變為“我要檢查”。[1]
3.2.3 規范管理職業健康服務機構,承擔職業健康檢查的機構必須按照“職業健康檢查應當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機構承擔”[2]的規定,取得“職業健康檢查批準證書”,并按批準的項目開展工作。
3.2.4 注重職業健康服務機構建設,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更新設備,提高科技含量,不斷提高職業健康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參考文獻
一、基本情況
(一)抗旱救災款的接收情況
1.20__年接收上級下達民政抗旱救災款536萬元。其中:財政安排資金227萬元,社會捐款資金229萬元(含省、市慈善會和香港捐款),黨員特別捐獻80萬元。
2.20__年縣級接收抗旱捐款74.06076萬元。其中:社會捐款37.28716萬元,黨員特別捐獻36.7736萬元。
(二)抗旱救災款物的使用、發放情況
20__年已支出抗旱救災資金524.466萬元。其中:
1.用于災民生活口糧救濟支出172.8萬元(采購大米53.1萬公斤),救濟災民困難群眾4365戶19596人。
2.用于飲水應急救助45萬元,解決飲水困難人口1445戶6500人。
3.用于劃撥給縣水利局架設飲水管和愛心水窖建設79萬元。
4.下撥七鄉鎮農作物抗旱保苗資金23萬元。
5.用于城鄉低保和五保戶51939人旱災救助2個月158.6,!16萬元。
6.用于關愛五保資金發放31.05萬元,救濟621戶703人。
7.用于解決鳳尾鎮95戶民房受風災急需修復與重建3萬元。
8.撥上級意向捐款12萬元,其中勐堆鄉蚌孔村4萬元、南傘鎮甘塘村4萬元、南傘鎮紅巖村刺樹丫口組4萬元,正在撥付。
(三)款物管理情況
這些救災款物的發放,各鄉鎮普遍能夠做到有申請,有村委會意見,有鄉鎮審批意見,領取款物時有發放名冊,有本人簽字;部分鄉鎮的民政助理員和村組干部不僅能做到底子清、情況明,而且對一些有特殊困難的救濟對象做到親自將款物送上門;對救災款物的發放管理制定出臺了具體的《救災款物發放管理登記制度》。調查結果表明,救災款物的使用、發放符合“??顚S?、重點使用”的原則。在具體使用救災款物時,能夠按要求規范使用,救災款物救助范圍和對象符合有關規定,而且制定了較為科學合理的救災救濟款物分配方案,發放救災款物的過程符合規定程序,救助對象準確、重點突出,未發現擠占、私分、冒領等問題,有效保障了災民和特困群眾的基本生活權益。
縣級財政對上級下達的指標款,均能及時、足額撥付并發放到災區和災民手中;在資金的運作管理過程中,領導重視,責任明確,工作到位,撥付、接收手續健全,帳目清楚。
(四)救災款物公開發放與監督情況
通過隨機抽查和走訪,發現資金的發放管理基礎工作扎實,救助對象的受災情況、家庭困難程度符合救助條件;各鄉鎮開展救助工作均能夠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基本做到了發放對象公開、發放金額和物資數量公開,并及時向社會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同時,救助對象都能如數領取或受到相應的救災救濟款物資助。
二、存在問題
(一)部分鄉鎮救助對象住所偏僻,交通不便,鄉級民政辦在撥付款物時存在著發放困難和不夠及時的問題。
(二)在救災救濟款物的發放環節上,存在手續不夠完備的現象。發放花名冊上一人代多人簽字的問題突出,雖然經核實未發現冒領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勢必帶來“說不清”的嫌疑。
(三)大多數鄉鎮未按救災工作分級負責,救災資金分級負擔的救災管理體制要求,配套相應的救災經費。
(四)救災款物的管理欠規范。部分鄉鎮不注重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原始憑證、發放名冊等資料不全,沒有形成完備檔案進行系統化管理。救災款物的發放張榜公布制度堅持不夠好,有一定的隨意性。
為奪取抗旱澆麥工作的勝利,確保夏糧生產和社會穩定,20__年×月×日全省抗旱澆麥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之后,我鄉立即召開了動員大會,結合我鄉實際,布署安排此項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嚴格責任追究。
成立了以鄉黨委書記為政委,鄉長為指揮長的抗旱澆麥工作指揮部,從政治的高度以對廣大百姓負責的態度,把抗旱澆麥工作做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切實擺上位置。實行黨政班子成員包片,機關干部包村工作責任制。專門成立了專項督查組,跟綜督查各村抗旱工作進度。鄉黨政班子成員一天一個碰頭會,兩天一期工作簡報,及時通報進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研究解決。同時為確??购蹈黜椚蝿章涞綄嵦帲〉脤嵭?,實行了嚴格的責任追究機制。對組織得力、行動迅速、效果明顯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文秘站:],對消極應付貽誤戰機,造成不良后果甚至惡劣影響的,堅決依照有關規定予以從嚴從快查處。
二、廣泛宣傳發動,形成全社會參與支持的工作氛圍。
一是如實通報旱情嚴重情況,讓百姓真正了解當前面臨的嚴峻形勢,積極參與,自力更生,抗旱保苗。二是充分用足用活上級扶持及優惠政策。如購買水泵補貼×%,灌溉費用超過×元/畝,自行修復病壞水利設施用于抗旱的給予補貼等等,緩解資金壓力,增加灌溉面積。三是積極努力,把上級相關部門支持和幫扶的資金和物資真正用于抗旱,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益。由于宣傳到位,全鄉抗旱工作進展過程中涌現出了許多先進單位和模范個人。市太平洋保險公司聽說荒坡村深井水泵損壞,飲水困難的情況后,從經費支出中擠出×元,立即送到村干部手中,解燃眉之急;市勞動局派出兩名骨干,吃住在鄉,同老百姓一道奮戰在抗旱一線,縣電業局也免費捐助潛水泵一臺,__村支部書記__同志,不顧自家麥地,帶領村組干部,搶修水利設施,修復提灌站,為全村新增×畝灌溉面積,自家的地卻沒澆一分;縣電業局職工__同志,心系家鄉群眾,個人捐獻水泵兩臺,價值×余元。這些先進單位和個人的典型事跡,不斷激勵全鄉干群抗旱澆麥奪豐收的信心和決心。
三、加大投入,恢復、新建灌溉設施,千方百計增加可灌溉面積。
經過普查,我鄉原有的水利設施,只有×畝的可灌溉面積。為增加灌溉面積,在新年尹始,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多方籌措資金×.×萬余元,購買提灌設備用于壞病水利設施的修復和新水源的發掘利用。共修復提灌站×處,購買水泵×臺,電纜×米,修復渠道×米,新增灌溉面積×畝。同時精心組織,大員上陣,搶抓有利時機做好抗旱澆麥工作。目前,全鄉日出動勞力×人,灌溉機械×臺,日均澆地×余畝。全鄉已灌溉小麥×畝,預計再有×天左右具備灌溉條件的地塊可全部澆完。
1 合理布點,確保全縣大田作物全覆蓋。
喀左縣位于遼寧省西部地區,屬于“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低山丘陵區,全縣耕地面積68萬畝,種植作物以玉米為主,其次是小麥、大豆、花生、蔬菜等。縣域內共涉及棕壤、褐土、草甸土三個土壤類型,九個亞類,三十三個土屬,六十三個土種,并且山地較多,地形錯綜復雜??ψ罂h土肥站在年初綜合全縣情況,實地認真查看,篩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地塊及作物分布,按照全縣的區域布局,從東南西北中23個鄉、鎮(農場、園區)中遴選出10個土壤墑情監測點,并且按照山地與平地結合,確保大田作物全覆蓋,為保質、保量完成2013年土壤墑情監測,指導農業生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2 專人負責,確保監測方法規范,保證監測質量。
縣土肥站指定專人負責土壤墑情監測工作,對監測用儀器設備的使用和管理也實行專人負責,保證專用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轉和使用。其他人員積極配合,專人取土、烘干、監測,保證監測數據科學、準確、可靠。
2.1 監測時間
從2013年3—10月份開始月每月9日、24日取樣測定土壤含水量,其中4月、5月、8月每月16日增加一次墑情監測。取樣日遇降雨時,日降雨量小于25mm,雨后3 天取樣測定;日降雨量大于25mm,雨后5 天取樣測定;取樣日前后遇連續降雨則不取樣測定,并上報降雨情況。
2.2 采樣層次
0—20cm、20—40cm為必測層。
2.3 測定方法
采用烘干法。上報監測結果要求全部采用相對含水量。
2.4 上報數據
于每月10日、17日、25日對全縣10個監測點的數據進行整理,在“全國土壤墑情監測系統”中進行上報。根據當前生產情況,結合農業氣象信息對監測點墑情進行分析,按照“土壤墑情簡報”格式要求墑情信息簡報,并及時上報省站。
3 廣泛宣傳,確保墑情信息準確,指導農業生產
縣土肥站將土樣測定后認真審核監測結果,將墑情監測結果與作物生長情況緊密結合認真分析研究,并結合氣象信息,對墑情、旱情進行科學的預測預報。2013年墑情簡報14期,共計4200多份(條),獲取有效數據280個,全年共監測14次,通過農信通手機短信500條,郵寄鄉鎮農業部門及技術人員3500多份,重要時期電視廣播報道2次,報刊登載信息2次。信息使我縣各級農業部門領導、技術員、示范戶直接受益,并通過他們直接輻射廣大農民近萬人。舉辦培訓班2期,培訓技術員100余人,農民1200人次,使廣大農民在農業生產中根據土壤墑情狀況及時解決生產中的相關問題,及時為指導農業生產服務,深受歡迎。
4 喀左縣主栽作物土壤墑情動態分析。
4.1 降雨情況
2013年1月末到9月末喀左縣累計降雨量452.3mm,比歷年平均降雨量高出12.8mm,降雨主要集中在6、7、8月份,降水量為347.5mm,占此階段降水量的76.83%,而作物需水的4、5月份降雨量為25mm,占此階段降水量的5.53%,作物生長必需的土壤墑情靠降雨來保障,降雨對土壤墑情影響很大。
4.2 溫度情況
4月中旬氣溫日漸回升,根據我縣的實際,4、5月份平均氣溫為13.65℃,6月~9月份平均氣溫為22.5℃。
4.3 土壤墑情
2013年我縣春季4、5月份0~20cm土壤相對含水量平均為80.08%,20~40cm土壤相對含水量平均為82.37%;6月至9月份0~20cm土壤相對含水量平均為66.13%,20~40cm土壤相對含水量平均為69.47%。之所以春季墑情較高,是由于去年冬季降雪較多,氣溫較低的緣故。
4.4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