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外國詩兩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吸收外資情況
8月當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262家,同比增長21.16%,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6.02億美元,同比增長1.38%。2010年1-8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6721家,同比增長18.33%,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59.56億美元,同比增長18.06%。主要有以下特點:
西部地區外資吸引力繼續增強,東中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保持較快增長。1-8月,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46.21億美元,同比增長30.93%,比前7個月增幅加快11.69個百分點,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總額的比重為7.01%。東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71.07億美元,同比增長17.02%,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總額的比重為86.58%。中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2.27億美元,同比增長19.5%,分別占全國總額的6.41%。
服務業吸收外資保持大幅增長,利用外資結構趨于優化。1-8月,全國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97.41億美元,同比增長36.75%,占同期全國總量的45.09%。8月當月,服務業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163家,同比增長25.46%,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4.27億美元,同比增長30.56%。1-8月,外商投資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14.91億美元,同比增長1.46%,占同期全國總量的47.75%,較上年同期相應比重下降7.81個百分點。
亞洲十國/地區及歐美對華投資均實現增長。1-8月,亞洲十國/地區(香港、澳門、臺灣省、日本、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韓國)實際投入外資金額543.97億美元,同比增長20.68%。美國對華投資實際投入外資金額25.45億美元,同比增長9.05%。歐盟二十七國對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44.17億美元,同比增長18.91%。其中,對華投資前十位國家/地區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 89.5%。
記者:我們注意到8月吸收外資的數據依然是在增長但是同比的增幅出現大幅下滑,請您解釋一下是什么原因?具體來說是哪一個行業吸收外資的下滑比較明顯?您能不能具體介紹一下外商直接投資在房地產領域的大體情況?
姚堅:關于外資企業數據,總的看,雖然這個月增長1.38%,比例不高,但是它延續了從去年8月份以來的持續增長,總體態勢是不錯的,我們對中國吸收外資的發展潛力是充滿信心的。在中國吸收外資的結構分析中,服務業占到45%,幾個主要省份有關的數據均顯示,商業服務占主要地位,增長速度也非常快。比如上海、深圳、北京幾個主要城市,服務業吸收外資占到70%,高于全國的平均比例,而且以商業服務業為主,當然也包括會計師、律師等專業服務。房地產行業利用外資有相當的量,但是總體不會占到很大的比例,最近也沒有明顯的變化。外資司前不久舉行過一個專題會,提供了權威、詳細的資料。
高中6冊語文課本(必修),共42個單元,現代新詩僅4首,加上兩首外國詩歌,算1個單元。只教這幾首詩就想讀寫過關,是極為困難的。怎么辦?我的辦法是,排除障礙,強化讀寫。
首先,創設誘因。在高二上學期,我擠出5課時,讓學生閱讀郭沫若、卞之琳、舒婷、顧城等人的6首新詩(包括朦朧詩),旨在為下學期講授新詩奠定基矗新詩反映的雖然是新生活、新思想、新感情,但理解難度并不亞于古詩。所以有些新詩學生讀后常常茫然不知所云。這時,我于疑難處給學生一一點撥,竭力培養他們的悟性,幫助他們找到理解的門徑。
學生由迷惘朦朧到清晰明白,這是一大進步。他們學到以前沒有學到的知識,自然就產生了求知欲望和濃厚興趣。我趁熱打鐵,介紹一些詩刊、詩報和新詩集讓他們在課余閱讀。這么一來,學生讀詩抄詩,便蔚然成風。
其次,運用淺易詩歌原理,幫助學生排除閱讀障礙。(一)區分物象與意象。物象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現實。意象是詩人在知覺基礎上形成的、融入主觀情趣和美學理想的客觀物象的映象;它是詩人構思中最活躍、最基本的因素,是讀詩寫詩入門的向導。比如,自然界里的“凌霄花”、“鳥兒”、“泉源”、“險峰”、“橡樹”、“木棉”等是物象,但在詩歌《致橡樹》里,“凌霄花”、“橡樹”、“木棉”等就是意象,二者不可等同。(二)區分意境與意象。意境與意象是相互關聯而又有區別的兩個概念。意境通常指整首詩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而意象只不過是構成意境的一些具體的細小單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構成建筑的磚石、沙子、水泥。意境虛,意象實,二者不可混淆。例如,《礁石》里的意象是“礁石”和“海浪”;而詩中的意境則是表現一個不屈的民族或一個求生存的人的不畏的剛強性格和斗爭精神。(三)理清抒情脈絡。詩歌抒情絲縷與感情發展是一致的。如《就是那一只蟋蟀》,詩人的抒情是由外在到內在、從宏觀到微觀、由民族感受到個人感受,逐層向前發展。把握了感情的起伏變化,抒情脈絡便顯豁分明。(四)熟悉新詩語言。新詩的語言具有多義性、跳躍性、音樂性等特征,講讀時必須闡明。馮文炳的《理發店》,全詩八句,跳躍性大,容量也大。乍一看,詩意似乎凌亂,但補出省略部分詩意就明晰了。“胰子沫”、“人類的理想”、“無線電”是這首詩的意象系統。“胰子沫”是“匠人”用“剃刀”勞動的產物;“人類的理想”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無線電”凈化人們的靈魂。可見,這首詩是勞動的頌歌,表明詩人對真善美的呼喚與追求,暗示心靈美比外觀美更重要。學生懂得了一點淺易的詩歌原理,猶如獵人獲得一支獵槍,漁人獲得一張魚網,再讀其他詩作,就不覺得特別困難了。
開學第一天,中午我正在看《飛鳥集》,一個孩子悄悄地探過腦袋問我:“管老師,你在讀什么書啊?”也就是從那一刻起,我決定實施我的班級語文建設計劃——“每日一誦”。其實,幾年前我就帶學生進行過誦讀,只可惜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兩個星期的熱情漸漸就會被時間淹沒,被繁雜的工作吞噬。回頭想想,其實都是自己堅持不住的托辭罷了。
“每日一誦”,誦什么呢?我想到古詩、散文、諺語、歇后語、成語故事……也許是現代詩的音樂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緣故吧,最后,我決定誦讀現代詩。
那天中午,我轉身在黑板上的語文角里寫下泰戈爾的第一首詩:
海水呀,你說的是什么?是永恒的疑問。天空呀,你回答的話是什么?是永恒的沉默。
或許,泰戈爾詩歌賦予自然萬物生命的擬人技巧很高超;或許,他的詩歌植入文字里的象征手法很精妙;或許,他的詩歌洋溢在詩行里的道理很深邃……但這一切都不影響我和同學們一遍遍地誦讀。我和他們沉浸其中,以至于直到現在還有學生在習作中提及:“那個誦讀詩歌的午后,我的心靈有一扇窗戶打開了,悄悄地,吹進一股清涼的風。”
從那一天起,我時常范讀,把我對詩歌的理解溶解在我的朗誦里,傳遞給同學們;他們也在一遍遍地誦讀中學著掌握節奏,學著突出詩歌里最關鍵的那一個詞語,那一個句子——我和同學們稱其為“詩魂”。
有一天,有個學生跑到我面前背誦他喜歡的兩首泰戈爾的詩歌,速度奇快,可見他背得很熟,可是我有幾個詞甚至沒聽清。我笑著說:“原來我寫在黑板上的詩歌,你都背誦的啊,真好。不過,老師建議你背詩要像讀詩那樣,需要節奏與韻味。”在一次語文課上,因為一個問題,他引用泰戈爾的一首詩作答,抑揚頓挫,字字圓潤,贏得喝彩一片。那天是三月十日,星期二,我清楚地記得,我滿心喜悅!
開始的那段日子,我怕他們不懂,只是單純地誦讀。漸漸地,我開始尋找生活、學習,甚至班級里的例子來詮釋其詩歌里的意思。我相信學生們的智慧——他們從開始的誦讀、傾聽,到誦讀、表達、傾聽,到誦讀、表達、傾聽、討論,到誦讀、表達、傾聽、討論、交流、運用……我越來越深刻地感悟著“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這句話的內蘊。首先重要的一點是:作為教師,一定要將兒童當做學習者,而不是容器。
此時,他們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除了泰戈爾的詩,我還放眼《外國兒童詩精選》《新經典日日誦》《汪國真詩集》,在里面尋找適合學生誦讀的詩。記得,我跟同學們一起誦讀加拿大詩人但尼斯·李的小詩《進城怎么走法》:“進城怎么走法/左腳提起/右腳放下/右腳提起/左腳放下/進城就是這么個走法。”單純、淺顯、質樸、平常……所有樸實無華的詞語似乎都可以用來形容它給人的感受。品析中我說:“進城”是這么個走法,做人做事、工作學習,不也是“這么個走法”嗎?也就在那一刻,我突然間頓悟兒童文學里深與淺的辯證,看兒童文學作品的目光也在不知不覺間開始變得深邃起來。或許,在教材里、在游戲里、在兒童文學里、在班級語文建設中就存在著諸多這樣的的兒童哲學,需要我們去思考、實踐、探索。
每節語文課的前五分鐘都是我和同學們在讀詩、聊詩,這已經成為我們的習慣,從五年級到六年級,從未間斷。想起村上春樹所說:“無論何等微不足道的舉動,只要日日堅持,從中總會產生出某些類似觀念的東西來。”也就是在這樣的日日堅持中,我的學生的胸膛漸漸氤氳起詩的氣質,我的目光里開始癡迷搜索詩的內涵、詩與兒童之間的關系、詩與寫作的關系。我想,這也是“學習共同體”的一種真實呈現吧!
一、根據具體篇目的內容不同,所采用的導入語內涵不同。
如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共分“吟哦自然詩語”、“感受精英思想”、“透視世間百態”、“探索求知道路”、“解讀古典名著”、“歷數千古風流”六個單元,根據編排內容的不同,所采用的導入語風格也應不同,根據具體篇目的內容不同,所采用的導入語內涵也應不同。
示例一:
吟哦自然詩語:“對大自然的贊頌,是詩歌永恒的主題。詩人從自然中獲得靈感,受到啟示,用美妙的詩行,彈奏出自然的樂音,抒寫心中的情感,可以喚起我們更好的體味自然的詩意,人生的情趣。”這一單元的導入語就要求用描述自然類和敘事抒情類的優美語言導入。
如,《沁園春•雪》導入:“萬里江山,風景優美如畫,有多少文人墨客留戀其間、樂而忘返;有多少英雄人物,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這樣一位詩國驕子,革命前輩以一首《沁園春•雪》攪動山城風云文化……”氣勢磅礴的描述,自然能開啟學生寬闊的胸襟。
如,《雨說》導入:“關于雨,李白說:‘野涼疏雨歇,春色遍萋萋。’韓愈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蘇軾說:‘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陸游說:‘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志南和尚說:‘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精彩紛呈的雨景詩句自然能調動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如,《外國詩兩首》導入:“生命在大自然中周而復始的運動著,他們或靜悄悄的如花兒般燦爛開放,或鳴聲如蟈蟈、蛐蛐般演奏出美妙的天籟之音……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生命以各種形式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展示著她的永恒美麗……”小動物的聲音有如天籟之音,自然能喚起他們身臨自然的美好記憶。
示例二:
歷數千古風流:“學習古代歷史著作,不但能增長歷史的知識,還可以受到古人智慧、勇氣和節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勵,下面我們將跨越時空的界限,觸摸古人的心境和情趣,與他們達成一種心靈的契合。”這一單元的導入如果用敘說故事一般的語言或讓學生講述歷史故事則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如,《唐雎不辱使命》導入,用名人語錄敲擊學生的心靈:“宋代大文豪蘇軾有言‘古之謂豪杰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者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大詩人李白也有詩云:‘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樣一位古代英雄……”。
二、以“詠唱故園情詩”和“感悟生命內涵”為例談導入語的切情切境問題
又如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共分“詠唱故園情詩”、“觸摸人間百態”、“感悟生命內涵”、“走進戲劇舞臺”、“傾聽諸子華章”、“撿拾先輩睿智”六個單元。下面以“詠唱故園情詩”和“感悟生命內涵”單元為例說說導入語的切情切境問題。
示例一:
《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用詩歌導入,給學生開辟一條語言的清流:“在古典詩歌的觀園里,熱戀故土、思鄉思親是永恒的主旋律。‘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是崔顥的故園詩情;‘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是李白的故土戀情;‘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這是劉禹錫的故國豪情。古代詩苑里,這一串串水晶珠子,晶瑩剔透,美不勝收。其實,就是現代詩歌它仍然是一個歷久彌新的主題。讓我們隨著‘土地歌者’──艾青和臺灣詩人余光中一道去吟唱對祖國、對家鄉深情柔美的戀歌。”
示例二:
《祖國啊,親愛的祖國》用文化背景導入,讓知與情自然融合:“20世紀70年代后期,一批年輕的詩人以新穎獨特的表達方式引起了詩壇的矚目。他們大膽開拓詩歌的藝術領域,用非傳統的新的審美觀念和表現手法來抒發感情。他們強調詩人主觀的感覺世界,大量采用虛寫法,使詩由具體變得抽象,追求詩的內在旋律;他們的一些詩作選擇奇特的形象,打破時空的秩序,捕捉瞬間感受,運用跳躍性的結構,用象征和隱喻的手法,讀起來不再那么明晰易懂,這種詩被稱為‘朦朧詩’。在一般人的眼中,一提起祖國,人們往往會想起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四大發明、地大物博……以一種貌似豪放實則空洞的虛假,去歌頌祖國的強盛偉大。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反其道而為之,獨辟蹊徑,直面祖國災難深重的古老歷史及其嚴峻的現實,選取大量新鮮活潑、意義雋永的意象,以蒙太奇的方式剪輯組合成一幅幅流動而凝重的畫面,配之以舒緩深沉的節奏,實實在在的唱出對祖國的款款深情。”
示例三:
《談生命》用恢弘的排比導入,本身就是一個創造美的范例:“生命偉大而神秘,豐富而奇妙,樸素而美麗。生命,猶如一只萬花筒,它的形態和色彩變幻多端;面對這一瑰麗的世界,作為生命高級形式的人,我們必然會有說不完、道不盡的生命話題,觀不盡、賞不完的生命花朵,彈不盡、唱不完的生命曲調。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欣賞一曲韻律悠遠的生命詠嘆調吧……”。
詩歌是生命中的鹽。人生如果沒有詩歌就顯得索然無味。閱讀詩歌,可以豐富我們的想象,升華我們的情感,激發我們創作的熱情。贊頌母親,是文學作品永恒的主題。用詩歌的形式來歌頌母親,用美好純潔的心靈來表達對母親的思念。回憶生活中與母親相處的點點滴滴,讓愛化作涓涓細流,流入心田,流入骨髓,流入亙古的時空……
【美文閱讀】
致我的母親
歌 德
盡管長時間沒有向你問安,
沒給你寫信,可是,別讓你心里
產生懷疑,好像你兒子應有的
對你的深愛已經從我的胸中
消失。決非如此,就像那巖石,
在水底深深扎下永遠的萬年根,
它決不離開原處,哪怕是流水,
時而用風浪,時而用柔波從它
上面流過,使人們看不到它,
我對你的愛,也是如此離不開
我的胸中,盡管人生的長河,
時而受痛苦鞭笞,洶涌地卷過,
時而受歡樂的靜靜的撫愛,
遭到覆蓋和阻攔,使它不能
向太陽露面,不能映著四周圍
返照的陽光,在你這慈母的眼前
向你顯示你兒子是怎樣崇敬你。
――選自《外國題贈詩精選》
獻給母親蓓?海涅
海 涅
我慣于昂首闊步,兩眼朝天,
我的性情也有點執拗倔強;
即使國王跟我面對面相望,
我也不會低垂下我的眼簾。
可是,慈母啊,我要對你直言:
盡管我的傲氣是如此剛強,
一到你的幸福的親切的身旁,
我常常感到自卑而畏縮不前。
你有滲透一切的、崇高的精神,
光芒四射,直飄向日月星辰,
是這種精神暗暗地征服了我?
回憶往事真使我感到難過,
我做錯許多事情,傷你的心,
那樣萬分愛我的慈母的好心!
――選自《外國題贈詩精選》
啊,母親
舒 婷
你蒼白的指尖理著我的雙鬢,
我禁不住像兒時一樣
緊緊拉住你的衣襟。
啊,母親,
為了留住你漸漸隱去的身影,
雖然晨曦已把夢剪成煙縷,
我還是久久不敢睜開眼睛。
我依舊珍藏著那鮮紅的圍巾,
生怕浣洗會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溫馨。
啊,母親,
歲月的流水不也同樣無情?
生怕記憶也一樣褪色啊,
我怎敢輕易打開它的畫屏?
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著荊冠,我不敢,
一聲也不敢。
啊,母親,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縱然呼喚能夠穿透黃土,
我怎敢驚動你的安眠?
我還不敢這樣陳列愛的禮品,
雖然我寫了許多支歌
給花、給海、給黎明。
啊,母親,
我的甜柔深謐的懷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聲的古井。
――選自《舒婷的詩》
【閱讀體會】
三篇都是表現和歌頌母愛的詩歌。前兩首詩歌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寫法,用傾訴和對白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將對母親的眷念和關心化入詩行,讀來給人一種很親切,很地道的生活味道。后一首詩歌寫得比較委婉和含蓄,借用夢幻和意象,通過“慈母淚,珍藏的紅圍巾,童年幼稚的哭喊,成年后的不敢”等,表達出失去母愛的孤苦無依。詩人以“古井”形容“懷念”,起到了無聲勝有聲的作用。讀后讓人感到情濃、意切,難以忘懷。
【寫作探究】
表現“母愛”唯有用最真摯的情感,最體貼的語言和對母親愛的回饋來抒發,來歌頌。母親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凡寫此類詩歌,都要從文中抒發對母親的偉大,無私的贊美。手法上,可以運用生活細節,用特寫突顯出母親的光輝形象。在感情上,可以用淚水與歡笑來宣泄,來灌溉。以情動人,對母親的感恩之心才會顯得真誠。試看下面一首詩歌。
【佳作展示】
獻給媽媽的歌
湖北一考生
小小的我,
有一個小小的心愿:
我想用稚嫩的小手,
捧一把月光,
陪伴媽媽無數個夜晚。
我想用稚嫩的小手,
化作天使的魔杖,
撫去媽媽眼角的皺紋。
當一雙襪子織成愛的鳥巢,
當一滴淚滑落在我的床邊。
我知道――
燈光下,
媽媽又是一夜的辛苦。
我身上的毛衣,
是媽媽親手織的,
還有我嶄新的小熊襪子。
當我打過雪仗之后,
我便把小手伸進您的心窩,
不再冰涼的小手,
感受您心的鏗鏘與火熱。
我學會了一首古詩,
背誦給您聽,
您專注的眼神全是希望呵!
我被您打扮成小天使,
我們對著鏡子一起嬉戲,
講述成長的故事!
我想唱一首
獻給媽媽的歌――
是媽媽給了我生命與歡樂!
【佳作點評】
小作者細心觀察生活,善于選取生活中的小片段來表現媽媽的愛的無私境界。這首詩最大的優點是:小作者能夠用童年的生活,用童稚的筆調,用童心來關照與媽媽相處的快樂。同時,抒發出了對媽媽最真摯的喜愛。
【教師練筆】
在安排學生寫作文的時候,我們教師不妨也和學生一起,沉浸其中,享受寫作的快樂。同時,語文教師在寫作中也能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形成生動的教學范例。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作文水平。
懂 你
湖北省孝感市芳畈中學 楊曉明
日子如漣漪一般散去,
一根銀絲牽出了太多的情。
您把黃昏縫補進雞啼的天明,
燈光閃爍著故鄉的暮色。
虛掩的窗戶引渡了冰冷的月光,
您還不放下手中的活計。
當月光爬上您的面龐,
拂去了縱橫的歲月刻下的印痕。
您如皓潔的月,
一起綻放燦然而執著的微笑。
一張鞋墊繡紅了您的雙眸,
像一樣盛開。
我看見了您如神的靜默,
把期望一針一線地隱藏。
多少次在夢里,您牽著我的小手,
我的童年就有了安穩與溫熱的回憶。
現在您牽著的是我孩子的手,
又給他們捎去同樣地溫柔與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