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競爭力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醫院;品牌;競爭力;經營策略
[中圖分類號] R197.32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4-4721(2011)08(a)-137-02
Argument of hospital brand competitive strength
SUN Gang
School of Humanity & Management,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515, China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new reform in medical and health cause, the adjustment of operational management tactics is key factor to hospital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Hospital managers should attach special importance to the brand effect of their hospital and step up hospital brand building, the focus of which lies in brand position, advertisement, market competition strategy and hospital culture, etc..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y constantly create advantages and put their hospital in an invincible position amidst market competition.
[Key words] Hospital; Brand; Competitive strength; Business strategy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當道的時代[1],依托品牌取勝,積極開展誠信服務,建立患者和社會一致認可的品牌醫院乃當今醫院管理者的法寶之一[2]。
1 強化醫院品牌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開展醫院品牌管理、提升醫院品牌競爭力,可從如下四個方面入手:醫院的品牌定位、廣告宣傳、市場競爭和醫院文化(圖1)。
1.1 醫院品牌定位
所謂醫院品牌定位是指通過對醫療市場的分析,并充分結合醫院的優劣勢并確定了目標醫療市場之后,建立一個與目標醫療市場相適應的品牌形象的過程與結果。醫院品牌定位是醫院在公眾中確立品牌形象與其提供價值的行為,以此使得細分市場中的患者理解并認識醫院品牌的特征和與其他醫院的差異。醫院在進行品牌定位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醫院品牌定位并非一勞永逸,持久不變的,而應該依據醫療市場的變化而不斷的進行調整,這樣才會使醫院品牌永葆活力,獲得持久的競爭力[3]。
1.2 廣告宣傳
廣告宣傳在品牌建設中是必不可少的,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有一個假設是不言而喻的:廣告+產品=品牌。當前,除去食品之外,中國廣告的第二大戶為醫藥廣告,醫院廣告在地方媒體中的變化更加顯著。伴隨醫藥價格的激烈競爭、醫藥利潤急劇下降,各種類型的醫院都會走到媒體前臺,很多老字號的大醫院也紛紛一改從前而積極參與廣告活動,其根本目標都是為了搶先進入患者心理[4]。醫院還能夠適當借助一些有利于醫院正面宣傳的新聞、突發事件等來提升自己的公眾形象[5]。
1.3 市場競爭戰略
全球競爭力的研究權威邁克爾?波特認為要想在競爭戰略上獲得明顯的優勢,就應該特別注意差異化。在醫療服務行業之中,大型醫院的差異化戰略在于充分發揮綜合實力強的優勢,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疑難、復雜以及多種疾病并發的診療上來。在配置硬件資源的時候,應該集中配置使用頻率非常高的硬件,人才培養上應高度重視大學科、寬視野,經常進行跨學科會診和病例討論等各種類型的學術活動,年輕住院醫師要經常進行學科輪轉[6]。
1.4 醫院文化
健康的醫院文化是打造醫院品牌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優良的醫院文化是品牌競爭力長久不衰的根本。醫院文化的本質就是人的文化。因此,在當前新形勢下醫院獲得競爭優勢的基礎是要充分重視人的因素。要努力提升全體醫務人員的綜合素質,使他們不但具有精湛的醫術水平,而且具有優良的道德水準。醫院文化尤其是醫療道德是醫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醫院應該經常進行醫德醫風等教育活動,創造以救死扶傷為中心的文化氛圍[7]。
2 結束語
醫療行業在未來的競爭不但是服務與技術的競爭,更是醫療品牌之間地競爭[8]。怎樣持續的增強醫院品牌競爭力,在新一輪醫療服務競爭中獲得優勢,是每一個醫院管理者應當高度重視和認真對待的一個極其關鍵的問題[9]。
[參考文獻]
[1]崔俊曄,王舵,于瑞花,等.牢固樹立人才觀念 努力打造醫院品牌[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3,19(1):18-19.
[2]朱士俊,劉翔.醫院品牌建設理論與實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6, 22(1):11-13.
[3]張英.品牌戰略―現代醫院營銷利器[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5,11(11):51-52.
[4]蹇興文.打造醫院品牌內涵及對策研討[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4,10(7):45-47.
[5]栗宏蓮,安娜,李超.醫院服務營銷模式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05,24(7):56-58.
[6]李程.打造國有醫院的品牌競爭力[J].醫院管理論壇,2004,(96):8-10.
[7]徐一平,楊慕真,謝俊明.打造醫院核心競爭力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J].中國衛生經濟,2003,22(5):48.
[8]彭立學,劉禹宏.應對WTO,呼喚醫院管理者思維方式的轉換[J].中國衛生經濟,2002,21(7):46.
[9]張福征,陰宏,朱慧芳.對大型醫院戰略管理幾個維度的思考[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21(11):725-728.
關鍵詞:產業集群;產業集群競爭力;GEM模型;鎂質材料產業
中圖分類號:F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7)12-0029-02
1 引言
地處遼寧南部的營口大石橋市依托其豐富的鎂質資源,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一個以青花集團、新型集團等為代表的區域影響力大的企業為核心,中小企業為補充的有較強競爭力遼寧鎂質材料產業集群。目前,集群內各類鎂產品企業已發展到500多家,年產各種鎂制品700多萬噸,占全國的62%;鎂制品年產值實現160億元,占全國的44%。2003年,大石橋市被國家科技部確定為國家鎂質材料產業化基地,2005年,又被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確立為全國鎂質耐火材料生產和出口基地。因此,對遼寧鎂質材料產業集群進行競爭力分析,以全面提升集群競爭力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2 分析區域競爭力的有效工具-GEM模型
本文所運用的GEM模型,確定了影響企業集群競爭力的6大因素,包括“資源”、“設施”、“供應商和相關輔助產業”、“企業的結構,戰略和競爭”、“本地市場”、“外部市場”。這6個因素又被分為3對:其中“資源”和“設施”,合稱為“因素對I”-基礎(Groundings);“供應商與相關輔助行業”和“企業的結構、戰略和競爭”合稱為“因素對II”-企業(Enterprises);“本地市場”和“外部市場”合稱為“因素對III”-市場(Markets);而GEM 模型正是這3“因素對”名稱第一個字母的縮寫。
在GEM 模型中,“因素對Ⅰ”――基礎:其實質是企業集群的供給要素,它是指企業集群外部為集群內部企業的生產過程所提供的要素。其中“資源”―― 是指當地自然的、歷史繼承的或者通過發展形成的資源。而“設施”――主要指當地的硬件設施和制度安排,這些設施和制度安排支持該集群的企業得到資源,開展經營活動。
“因素對Ⅱ”――企業:其實質是企業集群的結構因素,它決定了集群的生產效率,其中“供應商與相關輔助行業”――指集群中企業購買區域中別的企業的商品和服務。而“企業的結構、戰略和競爭”――是指集群內企業的數量和規模、企業之間組織產品生產的方式、企業的管理模式、各個企業的產權結構等。
“因素對Ⅲ”――市場:其實質是企業集群的需求因素,它包括最終市場需求、中間需求以及集群中企業的需求。其中“本地市場”――指本區域的市場,它可以是一個省(或者區域)的市場,也可以是本國市場。而“外部市場”――指除了本地市場之外的更廣闊的區域,如省外市場甚至是國際市場。
3 遼寧鎂質材料產業集群競爭力評價
本文通過大量的文獻閱讀分析,并結合遼寧鎂質材料產業集群的特點最終篩選出25個指標,并根據GEM模型的分類原則,構建了遼寧鎂質材料產業集群競爭力評價表(見下表1)。
3.1 樣本構成及權重的確定
樣本的收集主要是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的對象為遼寧省大石橋市的50家鎂質材料企業,包括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三資企業。問卷發放對象均為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問卷采用1-10打分法,共發放問卷60份,回收有效問卷54份。
本文采用兩因素重要性比值代替專家打分,構筑判斷矩陣,計算得到評價指標的權重(見下表1)。在集群六大影響因素各指標權重的確定中,本文應用了層次分析法。在具體計算中,是通過MATLAB應用算法來計算指標權重的。
3.2 基于GEM的模型的遼寧鎂質材料產業集群競爭力評價
GEM模型認為,集群競爭力的各“因素對”中的兩個因素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所以先要在表1中所示的各因素得分的基礎上, 進行“因素對”計算和轉換,計算“因素對分值”:
最后還需要再做兩次轉換,第一次轉換是將集群線性分值(L INEAR CLUSTER SCORE) 轉換為各個“因素對分值”相乘,這樣轉換表現了“因素對”之間的相互關聯性,也就是說只要有一個或者兩個“因素對分值”較低,就有可能使整個集群競爭力最終的分值較低。第二次轉換只是一個比例上的轉換,目的是使得最后得分的滿分為1000。GEM模型集群競爭力的最終量化表達式為:
如果一個集群6個因素的得分都在5分左右,那么它的GEM得分為250左右,說明此集群的競爭力達到國內平均水平;而當6個因素的得分都達到8分左右,GEM模型得分會在640分左右,說明該地區集群競爭力在國內是相當高的;當所有因素的得分接近10分,則此產業集群競爭力的GEM得分會接近2000,說明該集群的競爭力相當高,有可能是世界級,以此類推。
通過計算可以看出,遼寧鎂質材料產業集群競爭力的GEM模型得分為426,該集群中的資源、供應商與本地輔助行業、內部市場、外部市場等4個指標均超過6.5分,說明在上述4個方面遼寧鎂質材料產業集群在全國范圍內已經有一定的競爭力;但是在設施、企業結構、戰略和競爭等方面的得分都少于全國平均分,說明這兩方面的因素是該集群的弱項,已成為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因素。
4 遼寧鎂質材料產業集群競爭力提升對策建議
通過對遼寧鎂質材料產業集群三組“因素對”的具體分析可以看出:
(1) 在“基礎”因素對中, 物資資源規模、地理位置等因素得分較高,而行業協會協助、相關科研研發機構等軟件設施類指標就表現較弱,這些都與當地各級政府機構有關。大石橋市政府可以依托現有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大力開展產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公關與開發,為區域內企業特別是那些無力開展技術開發、工程實驗的中小企業提供創新服務平臺,促進產業技術整體水平提升。同時,政府要拓寬融資渠道,推進鎂質材料產業與資本市場的結合。
(2) 在“企業”因素對中,其中產權結構、治理結構、企業整體戰略發展規劃、企業家精神得分偏低。產業集群的總體管理水平、產權結構等因素將影響集群中企業的戰略是以成本領先還是以差異取勝,進而決定了本企業集群在市場上的競爭策略。因此,加強企業的產權結構和治理結構建設,制定長期的企業發展戰略對現代企業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培訓,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培養一批新型企業家隊伍將是目前提升遼寧鎂質材料產業集群競爭力的重中之重。
(3) 在“市場”因素對中,內部市場的得分為7.25分,外部市場得分為6.51,這說明遼寧鎂質材料產品在國內和國外市場都是有一定前景的。但是,由于產品以中低檔為主, 市場領域單一,內部惡性價格競爭激烈,十分不利于產業的持續發展。所以,政府應該加強市場服務體系建設。在市場開拓上,一方面要加強區域內市場信息網絡建設,另一方面要基于技術創新,開拓新的市場領域。另外,未來的競爭除了依托技術創新之外,還要依靠有聲望的品牌。打造與遼寧鎂質材料產業集群規模和競爭力相稱的系列品牌是區域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楊靜,楊建梅.企業集群競爭力GEM模型與鉆石模型的對比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10).
[2]陳繼祥,徐超,史占中.產業集群與復雜性[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一)旅游企業競爭力分析
從旅游企業競爭力的層面看,目前鄭州市旅游企業規模日益壯大,但市場競爭力較弱。鄭州的旅游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旅游企業的規模日益壯大。旅游企業雖然發展速度快但規模較小,旅游企業規模總體呈現“散、小、弱、差”的趨勢,沒有全國知名的旅游企業集團和旅游品牌,市場競爭力較弱。同時,由于與旅游相關的社會服務體系不健全,旅游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旅游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有待于迸一步增強。
(二)產業集群競爭力分析
從旅游產業集群競爭力來看,近年來鄭州市的旅游產業環境雖然得到明顯改善,初步形成了以“食、宿、行、游、購、娛”六要素為主體、其他關聯產業為支撐的旅游產業體系。但是,由于鄭州市的旅游產業目前仍面臨著諸多問題及挑戰。旅游產業結構相對簡單,各要素自身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資金投入不足,導致部分地區旅游環境長期得不到改善,市場營銷工作不到位;旅游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需要進一步加強;相關部門對旅游企業和景區的監管力度不夠等等。這些都成為了制約鄭州市旅游產業集群效應的因素。十五期間,旅游業總收入相當于全市GDP的5.45%,旅游業在鄭州市國民經濟發展中尚未充分體現和發揮其支柱產業的作用,旅游產業的集群尚不明顯,由此可見,“延伸產業鏈、擴大產業面、構建產業集群”是未來鄭州市旅游產業的發展趨勢。
二、鄭州市區域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不足的表現
鄭州市旅游業核心競爭力不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資源開發粗放、產品結構單一
旅游資源開發沒有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者的平衡,部分地區出現了旅游景觀退化、景區周邊生態環境惡化、旅游綜合效益降低等現象。現有的旅游產品在開發時沒有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缺乏從整體角度出發,保持景觀的審美特征的同時融合地域文化背景、歷史知識、游客參與程度為一體的多元化經典旅游產品。
(二)產業結構不合理、總體競爭力較弱
鄭州市旅游企業規模化、集團化、綜合化經營程度低,旅游規模經濟不顯著、企業組織結構不合理、產業內部競爭過度、外部競爭乏力。同時,旅游產業結構也還處于不完整、不深入、不對稱的初級化階段,產業內部各要素之間的整合力度不夠,難以產生綜合的經濟效益。
(三)品牌優勢不強、國際影響力不大
目前全國有5A級景區95個,其中鄭州只有2個,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19項,河南17項。無論是5A級景區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省內其他主要旅游城市(開封、洛陽、平頂山)都無法相比。除登封少林寺景區外,鄭州市大多數景區旅游創收能力并不突出,沒有形成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相對優勢品牌。雖然鄭州市在增強國際影響力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入境游仍是鄭州旅游市場的一大短板。在全國長期處于落后位置,例如,2012年鄭州市接待境外游客20多萬人次。國際旅游收入僅1億美元左右,在全國排名35位。說明鄭州市整體旅游產業在國際上知名度不高,影響力有限。
(四)旅游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
旅游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接待條件不完善、不配套,星級飯店、娛樂場所、文化活動場所、集會場所太少,滿足不了游客需求。產業、產品結構不夠合理,旅游業的相關鏈接也沒能很好地開發.還不能很好地適應旅游大眾化、個性化發展趨勢和需求。另外,城市規劃中沒有給旅游業發展留出充分空間,早期的城市規劃中沒有考慮到旅游業的發展,旅游集散中心、城市休閑游憩帶的建設不完善,不僅影響了游客的進入和退出,也無法滿足本市游客短期出游的需求。
三、鄭州市區域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路徑選擇
(一)借助交通優勢推進區域旅游一體化
交通是鄭州實現區域旅游發展的重要因素,構建一個方便、快捷的立體交通網絡是鄭州市能否突破限制與周邊地區實現區域旅游一體化的基礎和保障。逐步建成以鄭州為中心城市,集鐵路、公路主樞紐,銜接航空、通訊等的區域性綜合交通通訊樞紐,以此實現鄭州市區域旅游產業的服務力和協同能力的提升。
(二)結合區域文化特點整合旅游資源
鄭州市在提升區域旅游核心競爭力的過程中,可以嘗試結合區域文化特點,深度開發文化資源,發揮區域文化優勢,總體規劃,整合資源,培養戰略性支柱產業,走集團化發展道路。這樣做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旅游品牌,并為后期做大做強品牌打下良好基礎,形成自身的品牌優勢。鄭州市要打好文化這張牌,還應該在加強管理,優化旅游環境的基礎上,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深化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旅游組織等國際組織的交流合作,不斷提高鄭州的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極力拓展境外客源市場,把境外游客吸引到鄭州來,增強鄭州旅游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三)構建鄭州市區域旅游產業競合模型
鄭州市在提升區域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過程中,要善于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優勢,緊密結合河南省發展“大中原旅游圈”的概念,整合市內及周邊的旅游資源,走多層次、強核心、有特色的旅游發展道路。旅游圈通常以資源品味較高的旅游地或區域中心城市為核心,具有輻射、擴散的特點,是一個開放性的動態系統。鄭州地區及其周邊可以建設四個層次的旅游圈。第一個圈層為鄭州區域旅游圈,包括登封、新鄭、中牟、鞏義、滎陽等地區;第二個圈層為鄭西北地區區域旅游圈,主要包括新鄉、開封、焦作;第三個圈層為“晉焦”旅游圈,以焦作和山西晉城為主體;第四個圈層為豫西南旅游圈,包括洛陽、許昌、平頂山、漯河。四個旅游圈層次分明,以鄭州旅游圈為核心,形成輻射效應,同時又與大中原旅游圈形成了交叉。鄭州市在發展自身圈層的旅游產業時,應利用良好的區位條件及交通條件,著力打造好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在本區域內做出幾個精品,并根據各旅游市場需求的不同,進行單體營銷或整合營銷。與周邊的幾個圈層實現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以合作為主,促進旅游規模的擴大,效益的提高,樹立新型旅游區域關系。對主導旅游資源相異的進行“整合”,相似的則“競合”,以實現旅游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優勢互補。該競合模型是針對地域毗鄰的主導旅游資源相似而提出的,它強調競爭和合作相互激勵,在競爭中互促互動,使鄭州區域旅游資源的綜合競爭力螺旋上升。模型的實施是基于區域旅游資源的特色和共性賦存情況,通過客源市場的統一開發和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共建,行政監控、市場調控、細分和統一、產品互補等作用下,合力推出特色產品,最終實現區域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對相異的資源進行整合,相似的競合,形成一種在整體調控下的競爭合作動態系統,將區域旅游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和各利益主體的互利互惠為出發點和立足點,把推動和實現區域旅游可持續發展為目標。
(四)構建主題明確、層次分明的旅游系列產品
(一)農產品貿易迅速增長,結構穩定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農產品貿易增長迅速。農產品的進口與出口貿易額大幅增長。中國農產品的出口額從2005年的28711百萬美元增長到了2012年的66175百萬美元,占世界比重也從3.37%增長到了3.99%。而中國的農產品進口貿易額增幅更大,從45189百萬美元增長到了156823百萬美元,占世界比重從5.03%增長到了8.99%。盡管在2008、2009年進出口貿易額因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有所下降,但中國農產品貿易所占份額呈上升趨勢,說明我國的農產品貿易發展形勢良好。中國出口農產品主要集中在幾種農產品上,結構較為穩定。從中國主要出口的農產品種類來看,采集1996年、2000年、2005年、2009年和2010年5個時間樣本,排名前十的中國出口農產品種類中,有7種相同的品種,分別為HS3、HS7、HSl6、HSl2、HS20、HS5和HS9,由此判斷,十多年來中國的農產品出口結構較為穩定。因此,本文將主要分析這七類農產品的RCA指數來分析中國農產品貿易的競爭力。
(二)農產品貿易逆差持續擴大且發展不平衡
盡管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額不斷增長,但增速低于農產品進口。近年來,我國農產品貿易持續逆差,從2005年的16478百萬美元擴大到2012年的90648百萬美元。貿易逆差的持續擴大表明我國在農產品貿易上處于不利地位,并且,這種不利形勢仍在加劇。中國農產品貿易還存在一些其他的問題,如中國農產品貿易內部失衡,出口農產品主要集中在少數幾種產品上,且變化很小,其他農產品的貿易發展緩慢;農產品貿易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技術水平低等問題。
(三)小結
盡管我國農產品貿易近年來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也可以看到,我國的農產品貿易還存在持續逆差、技術含量低等問題。在過去二十年里,中國的農產品出口結構較為穩定,那么,這些具有出口優勢的農產品是建立在其競爭力優勢上,還是建立在低價格的不正當競爭上呢?下面,本文將從中國出口的主要農產品的RCA指數來分析中國農產品貿易的競爭力。
二、中國農業貿易的競爭力分析
可以看到,除HS3類農產品,其他幾種農產品的顯性比較優勢指數都呈下降趨勢,表明我國農產品競爭力在逐漸下降;HS3類農產品的顯性比較優勢指數緩慢上升,競爭力在加強;HS20類農產品RCA指數比較穩定,表明其競爭力變化不大。還可以看到,HS5、HS16兩類產品的RCA指數都在2.0上下波動,表明這兩類產品具有極強的競爭力,在世界貿易中處于有利地位;HS20的RCA指數大于1.25,表明此產品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在一段時期內其優勢還將持續下去;HS3、HS7這兩種產品的RCA指數處于0.8-1.25之間,表明其具有中等比較優勢,其競爭力處于中等水平,而HS7的RCA指數呈下降趨勢,表明其競爭力逐漸下降,隨著時間推移,其必然會處于競爭劣勢;HS9、HS12兩種產品的RCA指數處于0.8以下且呈下降趨勢,表明其處于競爭劣勢,且隨著時間推移這種不利形勢加劇。根據幾種主要的出口農產品的RCA指數可以推斷中國的農產品貿易的競爭力狀況。首先,表1表明我國農產品貿易的競爭力在逐漸減弱,這是由于我國農產品貿易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而資本技術含量較低;其次,在我國幾種主要的出口農產品中,有一半RCA指數大于1,一半小于1,表明我國農產品貿易中,一部分是基于比較優勢,即競爭力的,而另一部分則是基于低成本、低價格的,而基于低成本低價格的出口優勢是不可持續的,從這一點看,我國農產品貿易的總體競爭力還將下降。
三、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調整貿易結構
我國出口農產品主要集中于勞動密集型產品,而技術和資本密集產品很少,要提高我國農產品貿易的競爭力,我國必須調整貿易結構,提高出口農產品中資本、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的比重。同時,平衡貿易結構,我國農產品貿易主要集中在少數幾種產品上,其他農產品貿易份額較低,我國應該大力促進其他農產品貿易發展,實現農產品出口貿易結構的多元化,這對降低我國農產品貿易風險也有裨益。
(二)提高農產品貿易的技術水平
關鍵詞:國際旅游 貿易 競爭力 對策
中圖分類號:F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b)-0215-02
旅游服務貿易是指一國(地區)旅游從業人員向其它國家(地區)的旅游服務消費者提供旅游服務并獲得報酬的活動,既包括外國旅游者的入境游,即國際收入游,又包括本國旅游者的出境游,即國際支出游。按WTO服務貿易理事會國際服務貿易分類表,旅游及相關服務包括:賓館與飯店、旅行社及旅游經紀人服務社、導游服務以及其它。
1 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概況
1.1 世界旅游服務貿易的現狀
旅游業是當今世界服務業中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生活質量提升而獲得持續增長的產業;同時,旅游業的發展也帶來其國際交換范圍和程度的擴展,旅游服務貿易增長勢頭迅猛,在國際服務貿易中占有愈益重要的份額。據統計,2007年世界旅游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為8620億美元,占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為26.5%,比2006年下降1.3個百分點。旅游服務出口增長率為14%。旅游收入增長呈現停滯,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亞洲地區出口方面有所增長,但在進口方面,旅游支出的增長要低于運輸和其他商業服務。在北美洲地區,由于受美國經濟減速影響,刺激了加拿大人在美國的旅游支出。中南美洲地區,2007年服務進口增速快于出口,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該地區的旅游支出約增長了25%,是旅游收入增長的2倍。
據世界旅游組織的預測顯示,在未來幾年里國際旅游服務貿易任將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2010年全球國際旅游人次將達到10億人次,2015年12億人次,2020年16億人次,2020年全球國際旅游消費收入將達2萬億美元,屆時國際旅游人口將占世界總人口的3.5%,旅游服務貿易將在全球經濟結構中發揮重要作用。
1.2 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
2007年我國旅游業總收入為10957億元。其中,我國入境旅游人數達13187.3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5%。國際旅游(外匯)收入達419.1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5%。旅游服務貿易為我國的創匯增收做出了很大貢獻。與此同時,我國公民出境人數達到4095.4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6%。旅游花費約約372.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7%,增速放緩,是服務貿易出口增長最慢的行業,但仍為我國服務出口的第一大行業。
1.3 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研究
旅游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定義為:通過利用現有的旅游資源資產條件,不斷創新出更好的資產轉換過程,從而創選出更多的附加價值,為一國積累更多財富的能力。
無論是從盈利能力角度還是從市場占有率角度來看,進出口情況都是反映一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文章將以旅游服務貿易進出口數據為基礎,選取國際市場占有率、貿易競爭力指數、顯示性優勢指數三個指標對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進行測評。
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的競爭力的評價指標有以下幾方面。
(1)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標。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標是指一國出口總額占世界出口總額的比例。反映一國出口的整體競爭力,即:出口市場占有率=出口總額/世界出口總額。將該指標應用于旅游服務貿易產業,即一國旅游服務出口總額與世界旅游服務出口總額之比,反映該國旅游服務貿易出口占世界市場的比例。比例高說明出口競爭力強,也可以直接反映旅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現實狀態,以及各國競爭力或競爭地位的變化,經濟分析意義明顯。
從2000年至2006年,美國占據了大約世界15%左右的市場,其市場能力不容小覷,目前是最有絕對競爭優勢的國家。西班牙、意大利、法國的市場占有率均在5%以上,從中可以看出發達國家在旅游市場上占有優勢地位。
(2)貿易競爭指數。貿易競爭優勢指數。即TC指數,也稱為貿易專業化系數,表示一國進出口貿易的差額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TC指數又稱比較優勢指數或可比凈出口指數,是行業結構國際競爭力分析的一種有力工具,總體上能夠反映出計算對象的比較優勢狀況。因為它是一個剔除了各國通貨膨脹等宏觀總量方面波動的影響,也排除了因國家大小不同而使得國際間數據的不可比較性,因此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之間比較優勢指數具有相當的可比性。
其公式為TC指數=(出口-進口)/(出口+進口)。它的取值范圍是[-1,l],當指數越接近0時,說明競爭優勢接均水平,如果指數越接近1時就說明競爭優勢大,反之則說明行業競爭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