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周莊一日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廣州從化碧水灣一日游
推薦理由:四月大換季,去從化泡溫泉吧,驅驅臉上的痘痘,讓自己也像春天一樣美麗。從化碧水灣溫泉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療養勝地之,早在明清時代就被列為游覽勝地,世稱“嶺南第一泉”。
惠州象頭山巽寮灣自駕2日游
推薦理由:去哪拜山踏青?選擇惠州象頭山、巽寮灣自駕2日游吧!這是一條青山綠水,瓜果飄香的線路。開著愛車行駛在多問路上,困了,玩刺激的漂流,精神抖擻,餓了,親手采摘應節的鮮果,四月的枇杷、番石榴、楊桃任你采摘!游了山,再下海玩玩,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體驗漁民出海捕魚的樂趣,其樂無窮!
國外游日本本州島6日游
推薦理由:四月的日本櫻花飛舞,是旅游佳季。
日本本州島六日游嚴選大阪、京都、富士山及東京最佳賞櫻地點,可真正欣賞到日本櫻花的美艷!配臺賞櫻主題,還特別安排一餐櫻花宴。除此以外,還可游覽伊豆舞娘的發源地,體會伊豆醉人的櫻花美景!全程盡享豐富美食牛肉燒烤、和洋自助餐、轉壽、天婦羅、生魚片……回味無窮!
新西蘭南北島8日游
推薦理由四月的“皇后鎮尋金熱”是新西蘭著名的節慶日,其爬山大賽,很多好手都會云集皇后鎮一展身手。除了體驗當地節日的熱鬧,還可以乘坐古老的蒸汽船漫游華卡造普湖,體驗高原牧場悠閑的農莊生活:置身于“仙霧繚繞”的羅托路亞地熱噴泉區,感受土著毛利人的原始風情和純樸民風。新西蘭的冰川、湖泊、牛羊如一幅天然的油畫,帶給您獨特的旅游享受。
西塘鎮的百姓在元、明時代就沿河建屋,至今仍有很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例如西園是明朝大戶人家的后花園,而王宅則是清初所建的私人府第,兩者現在都已開放給人參觀。然而首先請問問自己,領略水鄉風情是否首要目標?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那大可以不必理會甚么景點,因為水鄉里到處都是美景。
建議行程
下午從上海出發,到西塘后先安頓好住宿,大約四點鐘過后,一日游的旅行團已盡散,古鎮回復寧靜,這時才買張地圖,施施然地漫步水鄉。
初抵達時,只見四周盡是三合土樓房,人來車往,哪有半點水鄉的蹤影?不過這只是城市化了的西塘新區,只要一走進郵電路旁的小巷,不消半分鐘,便像穿梭時空般返回明清時代,石板路兩旁全是以木條搭建而成的老宅民居,褪色的木紋散發出濃厚的古樸氣息,跟那些人工化的仿古樓閣完全是兩回事。
永寧橋位于南北與東西兩條河道的交匯點,亦是水鄉景色的精華所在,站在橋上眺望,左側土磚房臨河貼水,右側一道長廊直伸展至視線盡頭的環秀橋,猶如身在一個夢想中的國度。
西橋有三多,橋多、巷多、廊棚多,但104座橋加上122條弄,也及不上那道“煙雨長廊”般突出,木柱瓦頂的廊棚,原來目的是替過路人遮風擋雨,卻給河景添上立體的構圖。廊棚下經常坐著手搖蒲扇納涼的村民,哪管游客們來來往往,依然穿著街坊裝自顧地閑話家常,這份完全沒半點修飾的地道水鄉人生活面貌,正正是西塘最迷人的地方。
趁日落前不妨逛逛工藝品店,西塘不像周莊般家家戶戶都賣紀念品,不會弄得所有東西都是同一類貨色,在這個打烊時段之前,或許能夠講得一個好價錢。不過切勿忘了在黃昏五時半前回到永寧橋,因為太陽下山后河岸兩邊的紅燈籠便會紛紛點亮,襯以湛藍的暮色和河面上鏡子般的倒影,不用甚么花巧,便營造出一幅叫人贊嘆的超美夜景。
翌晨六時,是再出動的好時機,晨霧中,水鄉又別有凄美。接著續游鎮內另一邊的圣堂及胥塘橋等地,把握清晨的斜陽拍照,當到了上午九時,古鎮再度充斥游客之際,你已經可以帶著滿足的心情,向西塘告別了。
鎮內還有黃酒博物館等其它景點,各自收取門票,想一網打盡的話就要買一張套票較為劃算。
旅游備忘
交通:從上海旅游集散中心,逢星期六、日及假期有專線車往西塘,或從上海搭火車到嘉善,再轉中巴(¥3)或的士(約¥25)往西塘。
這也就我沒帶雨傘的緣由,夏天是個多雨季節,來西塘旅游,絕對是個佳話。
西塘地勢平坦,同烏鎮一樣,都是河流密布,自然環境十分幽靜。置身此地,彷如脫離了凡塵喧囂,在夢中,尋得一世外桃源。西塘也是被河道的區分為八個板塊,但河道上的眾多古橋又把水鄉連在一起,古稱“九龍捧珠”“八面來風”。看著錯綜交雜的橋梁在河道之間搭起,想必從上而望,就是一個密布的蜘蛛網。
把西塘千年的歷史與人文深深的接在了在一起。同烏鎮,西塘也具有晚晴時期的建筑風格,其風貌尚存完整,具有較高的藝術品賞和研究價值。鳥瞰全鎮,薄霧似紗,如春秋晨霧,必定黃昏夕照,也是另一番景韻。兩岸粉墻高聳,瓦屋倒影,幽幽沉沉,再是夕陽斜照,漁舟唱晚,燈火閃爍,同友人岸邊酒家小酌,看著月色朦朧,輕紗難掩古鎮羞澀。
一陣酒香飄溢,再興起酒令一番,唱說西塘,整座水鄉古鎮似詩如畫,人處其間,恍然桃源瓊瑤,不知是人在畫中游,還是畫在心中移。正愿了我夢中勾勒的詩畫,坐在水岸,廊棚燈火點點,翻閱著古詩詞,我想我必是游離在現實與畫當中,不能自拔。
江南讓我一度難忘的就是橋,一座橋記載了多少風雨的記憶,想當初烏鎮一日游,那密布的橋梁讓我至今難以忘懷,除了其貌美,它的文化精神的連接,人文歷史的連接,皆我如初向往。而西塘也是不負我望,在春夏秋冬,晴陰雨雪的長久年代里,始終呈現著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橋,橋上行人走,小舟行橋下,橋頭立商鋪,水中有倒影”的不斷變幻的水鄉風情畫。
如此靜謐小鎮,清晨薄霧也罷,傍晚夕陽西照也罷,如詩如畫的別具風格,在濃厚的文化背景下,也是令人神往的。我想江南四大古鎮中,每一個鎮都是具有相同的韻味,而其他二鎮韻味如何,還待我去感受。西塘坐落在水網之中,這里的居民稀土如金,所建筑的房屋商鋪都是挨個挨個的,其間距縮到最小化。
由此形成了120多條長長的,窄而深的弄堂,長的超過百米,短的不過一米,形成了多條的“一線天”,這是我在烏鎮沒有見到的,或許也有此處,只是我眼拙,沒能辨出。與此同時,街道弄堂的名稱也是均形象地體現出了古鎮商貿的繁榮和弄堂的特色,如燈燭街,油車弄,柴炭弄,等數十個稱號與當年的商貿,建筑等有直接的聯系。別看這些名字沒有現代新意,讀起來也有拗口的,但這正形象的代言了西塘的文化素養,大大小小的商鋪賣出的玩意兒也是比較古老,值得紀念的。走進西塘,就不要把自己看作是現代人,盡管穿越到這里,與這里的風情溶于一體。
臨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最為引人,走在這里,一邊看船家戲河,一邊猶聽老人唱曲,別是一番風味,若是手里再拿著小吃,更是覺得風韻十足。街道臨河而建,商鋪的生意也就在河邊做成。往昔,水鄉農家的出行都是以河代道,以舟代步,許多交易只能在船上岸邊進行,為此,一種連接河道與店鋪又可遮陽避雨的特殊建筑——廊棚便應運而生,并代代傳承,相沿成習。也不知道是誰發明了這個,造福了后世,但不管事是誰之舉,這也說明了西塘百姓的聰慧與質樸。而保存至今著廊棚已演變成現代人賞古,探幽的休閑一餐。
但難能可貴的是,西塘依舊是平民化的小鎮,隨著時代的變遷,它依舊保留著自身的風格,一切都是如此樸素,不及周莊繁華,沒有南潯的富甲之態,更是沒有濃厚的商業氛圍。但是西塘獨特魅力卻是令留宿者陶醉,如果說烏鎮讓我一夜未眠的話,那么西塘就是讓我魂牽夢繞。那夜,我學著人家,在河邊點燈放置河中,看著點點星火在河道輕流,船家的船只也是不敢肆意活動。
后來我問人家,才知道,無論在西塘還是烏鎮,凡是在江南水鄉一帶,都有在河里點燈的習慣。無非是寄思,是相思,或是美好的祝愿。看著小鎮在月色下,漸漸睡去,我不忍打擾,便把愛慕之心寄托在了這“燈船”上。
這西塘與烏鎮歷史相仿,都是魚米之鄉,絲綢之府,只能說是烏鎮更是勝一籌。但各自歷史也是有所差異。暫不筆墨二者歷史的區別,但就西塘而言,能將歷史間建筑保存的如此完美,延傳至今,也是相當不易的。記得有這么一說“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筑,現代的人”,僅僅四句短話,卻是對西塘恰到好處的評價。
國內外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研究
(一)國際鄉村旅游發展形式
1.休閑、觀光、度假旅游。歐美發達國家的旅游者喜歡到鄉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風景優美、闊別喧囂城市的農村甚至是比較偏僻的地方,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修養身心,體驗另外一種生活方式。很多旅游者住在當地農民的家里,和他們一起生活,吃著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農場里勞動。例如在美國西部的很多農場,都有為那些來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設施,這些旅游者還可以和農場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采集水果、農產品。在勞動中,他們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增加感性熟悉。
2.鄉村民俗文化旅游。這種模式下的鄉村旅游主要是將鄉村旅游與文化旅游緊密結合起來,使游人在欣賞美麗的田園風光的同時還體味著幾千年歷史積累下來的民族文化。參與這種旅游的消費者群體的文化水平比較高,他們來到鄉村主要是體驗和欣賞傳統的文化,而這些文化在產業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沒。來到鄉村的旅游者是要以發現的眼光往尋覓傳統的文化和古老的習俗。比如鄉村的民居、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流傳著的鄉村戲曲、武術、雜耍等。對于這些旅游者來講,到鄉村往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滿足,是獲取高層次生活的需要。鄉村旅游成為一種更高檔次的旅游方式。國際上開展鄉村民俗文化旅游最好的是匈牙利。匈牙利的鄉村旅游模式,即鄉村民俗文化旅游——已經成為很多國家發展鄉村旅游的范式。
3.農業旅游。“農業 旅游”式的鄉村旅游現在正成為很多地方和國家發展鄉村旅游的又一個模式。以旅游帶動農業,以旅游促進農業的發展,把農業生產和旅游活動結合起來,使農業和旅游業的相互促進,既能夠增加旅游業收進又帶動農業的發展,形成良性互動。據猜測,歐洲每年旅游總收進中農業旅游收進占5%~10%。僅法國鄉村旅游每年可給農民帶來700億法郎的收益,相當于法國全國旅游業收進的1/4。
4.生態鄉村旅游。把生態旅游和農業旅游相結合,建立生態農業園,用高科技手段來進行大規模的農業生產的種植與治理。旅游活動在生態農業園內進行,旅游者通過在農業園內生活,參與農業園的勞動。并且可以通過購買或者租賃的形式在農業園內選擇一塊土地,自己種植一些農作物。有的國家的生態農業園非常大,形成一個聯合體,鄉村旅游活動都在生態農業園內進行。進行生態農業旅游最具有代表性的國家是波蘭。波蘭的生態農業旅游區的面積超過了4000公頃。
(二)國內鄉村旅游發展模式
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最初是一種自發型的,沒有具體的模式和組織運做,是在探索中不斷發展。最初的鄉村旅游者主要是國際游客,這些旅游者不再到那些傳統的旅游熱門,而是到一些比較偏僻落后甚至是尚未開發的地方往旅游而且樂此不疲。他們喜歡到中國的內陸和邊遠地區,尤其是具有很強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方。都市里無法體會到那些原汁原味的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鄉土習俗,而在上述地方卻可以滿足他們的需要。隨著到鄉村旅游的人數越來越多,“鄉村旅游”這個新的旅游形式在中國得到迅速發展。并且逐漸形成了幾個大的鄉村旅游熱門地區。例如江蘇的周莊、同里、烏鎮等以江南的小鎮古色古香的建筑和水鄉生活方式吸引著眾多的旅游者。皖南黟縣的南屏、歙縣的鄭村(棠樾牌坊群)、徽州的湯口等村落生產紙、筆、墨等工藝品,以傳統的制作手藝和富有特色的民居建筑為吸引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幾個地方的鄉村旅游搞得紅紅火火以外,還有很多頗具特色的鄉村旅游地尚未開發,還是“養在深閨屈a href=//shici.7139.com/2654/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詞丁薄U廡┥形純⒌南绱迓糜蔚卮蠖嗍嘉揮諂У牡胤?尤其是在中國的西部以及那些老少邊窮的地方,那些地方農業經濟不發達、產業落后、交通不便,因而不為外界所知。但是當地的風景卻十分優美,并且得以保存了眾多原始奇異的自然景觀和古樸濃郁的民族文化,成為發展旅游業的后發上風。因此,發展鄉村旅游帶動經濟發展,以鄉村旅游帶動扶貧工作,是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模式。以貴州省為例,貴州省大約有85%的人口居住在農村,經濟水平比較低。貴州省少數民族眾多,大多村寨是珍稀民族文化的保存地。貴州省提出“以旅游促進對外開放和脫貧致富”的指導思想,創造出四個主要旅游扶貧模式:一是景區帶動,如黃果樹景區就帶動四周村寨的農民脫貧致富。二是發展村寨旅游。如郎德苗寨、石板寨、鎮山村等,旅游成了這些村寨經濟發展的支柱。三是企業加農戶生產旅游產品。如臺江民族刺繡廠,帶動千家萬戶在搞民族刺繡蠟染。四是把旅游當作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如荔波、施秉,縣域經濟的發展靠旅游。據不完全統計,到2002年底,貴州農村有53.2萬人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擺脫了貧困。
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的層次
鄉村旅游從發展層次上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面:
(一)基礎層次
以觀光度假休閑為主,吸引物主要是鄉村清幽的環境、秀麗的景色、淳樸的民風和較為緩慢的生活節奏。鄉村旅游是使城市居民體驗鄉村勞作、了解風土民俗、領略田園風光和回回自然的最佳方式。這種以觀光度假為目的的國外游客大多數是來自經濟發達的都市,收進水平比較高。因此基礎層次的鄉村旅游的客源十分穩定,游客的重游率比較高。根據法國的統計數據表明,有70%游客采取鄉村旅游度假的方式,更有超過15%的旅游者每年都住在同一地方。目前我國的鄉村旅游地大多數是以觀光為主。參加鄉村旅游的國內游客,盡大多數是為換個環境來度過假期生活。因此主要是往那些接近城市的四周農村旅游,出游的時間也都比較短,一般是利用雙休日或者其他假期一至兩天的時間。
(二)進步層次
注重鄉村旅游的內容和文化內涵。鄉村旅游內容要廣泛而富有特色。在國內客源市場上,很多游客對于農業生產活動很有愛好。“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和采摘各種農產品的旅游很受歡迎。
除了以在農田里耕種、采集等方式讓游客來體驗農村生活的樂趣之外,傳統的***完全可以作為一種強有力的吸引物加以發揚。天津楊柳青年畫、貴州蠟染、南通扎染、濰坊的鷂子、手工造紙以及各種刺繡、泥人、甚至是食品的加工,都可以成為鄉村旅游的文化依托。例如澳大利亞葡萄酒業生產制作就成為澳大利亞文化的重要組成,澳大利亞葡萄酒業已成為重要的鄉村產業。并且由此產生了澳大利亞葡萄酒業旅游。
在進步鄉村旅游層次的另外一個吸引物就是鄉村所保存下來的珍貴的傳統文化、風俗和完好的古代建筑。巍峨氣派的鄉村宗祠祠堂,高大挺拔的鎮村古塔,村邊的土地廟等等,是鄉村在歷史發展中的一面鏡子,折射出鄉村居民生活。還有一些民俗活動也有很高的旅游開發價值。一些鄉村風俗習慣像我國各地的鑼鼓戲、舞獅子、扭秧歌、祭奠谷神等,都可以成為鄉村旅游開發的引力點。
(三)可持續發展層次
鄉村旅游發展必須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可持續發展世界保護同盟(IUCN)以為,可持續發展是一種在不損耗或破壞資源的情況下所答應的開發過程。這些資源不僅包括自然資源還包括社會資源和人文資源。鄉村旅游的發展有的是依托美麗的自然風景,有的是獨特的民族風俗習慣和珍貴的傳統文化,有的是以生態農業園區來開展旅游活動。農村和城市相比是“守舊地帶”,因此才能夠保持一些原生態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但是這些也相對脆弱,而開發旅游,會不會給相對落后的農村帶來沖擊,從而導致農村生活模式發生巨大變化,農民模仿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導致一些傳統文化的解體?在貴州省早期開發的一些鄉村旅游地就曾經出現了這樣的情況。為了方便游客住宿,在青石寨外圍建立起洋樓,往日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耳邊到處可以聞聲山歌對唱。如今卻是卡拉OK在播放流行歌曲。那些淳樸的少數民族不在安于現狀,外出打工,剩下老弱婦孺……。長此下往,發展鄉村旅游的基礎就喪失了,鄉村旅游必定會走向衰退。因此,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自然資源、社會資源、人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在發展鄉村旅游的同時,不破壞資源,尤其是社會文化資源。不破壞少數民族文化、風俗習慣。如何在開發旅游的同時,又能夠有效的保護珍貴的文化?這就要求鄉村旅游的發展必須走新的路子,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必須按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和要求,追求旅游的生態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一。進步鄉村旅游質量,即追求旅游精品,不能亂開發,亂建設。要有同一的規劃,在政府和旅游治理部分的引導和指揮下,鄉村旅游地的群眾積極參與旅游中來,并且要引進市場機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運作,實現利益共享。既有效的調動農民開發旅游的積極性,又加強治理,避免出現一窩蜂亂開發搞亂市場最后嚇跑游客的現象。
結論
我國事個農業大國,各地農村風俗各異,鄉村旅游在我國發展有著良好的基礎和廣闊的遠景。因此,當前在鄉村旅游***中,應該牢牢捉住有利時機,進行精心預備,及時推出精品鄉村旅游線路,打造鄉村精品旅游地,重點是神奇的自然景觀、燦爛的多民族文化、古老而美麗的地方。在市場上尤其是國際旅游市場打造“中國—鄉村旅游勝地”的形象,使我國的旅游業發展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關鍵詞:青城古鎮;旅游;營銷
古鎮是城市的雛形,是文明的起源。榆中青城古鎮,又名一條城,被譽為“黃河千年古鎮”、“風雅青城,仁義之鄉”,位于甘肅蘭州黃河下游50km處,榆中縣北部,陸路距離蘭州市約100km,白銀市25km,是古絲綢之路上的水旱碼頭,唐宋元明時期的邊塞軍事重鎮,也是黃土高原上稀有的魚米之鄉、水煙之鄉。如何通過營銷策略引起社會對青城古鎮的廣泛關注?發揮青城古鎮的旅游資源優勢,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一個重要的課題。
1甘肅榆中青城古鎮旅游現狀
青城古鎮歷史文物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曾獲的國家及甘肅的多個榮譽。2004年青城古鎮的四合院古建筑被列為甘肅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試點)十大項目之一;2006年青城古鎮被甘肅省建設廳、甘肅省文物局批準公布為“甘肅歷史文化名鎮”;2007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10年入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村)”;2012年又被提名為“中國最美鄉村(小鎮)”50佳,并獲得“中國十佳最美風情小鎮”的稱號;2014年獲批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青城主要的旅游景點有:青城書院、圓明宮、青城隍廟、羅家大院、百畝荷塘、高家祠堂、碑林、二龍山戲樓、闖王墓、青城水煙、古烽火臺、秦長城、漢屯田和散落在古鎮核心區的45處古居民四合院等。其中高家祠堂被認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青城隍廟、青城書院、二龍山戲樓被認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青城還是中國“水煙”的發源地,青城古鎮被譽為“中國水煙之鄉”,水煙制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至今仍然保留著完整的制作水煙場地、工具和工藝。青城水煙制作技藝、道臺獅子、西廂調等已被列入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青城具有甘肅“影視城”的美稱青城古鎮古居民群和古建筑為許多電視劇的拍攝提供了景點,如:電視連續劇《老柿子樹》、《黃河浪》等先后在此選景,這使得青城逐漸成為一個具有鮮明黃河風情特色的影視拍攝基地。青城是闖王歸隱之地。近年,史學界提出“闖王李自成歸隱榆中青城”的觀點,使黃河古鎮青城再次引起了各方關注。并于2007年4月5日(清明節),由甘肅省明清史學會聯合李氏后人在青城鎮葦茨灣村龍頭堡子為“闖王之墓”立碑揭幕,并舉行首次公開祭奠儀式。此后即將建造的李自成陵園,將再一次提高青城古鎮的知名度,促進青城旅游業的發展。
2甘肅榆中青城古鎮旅游營銷存在的問題
青城古鎮雖然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但是長期以來由于沒有采取正確的營銷方式,導致青城古鎮在社會上并沒有很高的聲譽。目前青城古鎮在旅游營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2.1宣傳促銷方式單一、力度不夠
旅游促銷的實質就是要實現旅游營銷者與旅游產品潛在購買者之間的信息溝通。青城古鎮雖然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古鎮內的古建筑以及其他人文自然景觀優美,旅游資源豐富,具有一定的觀賞和保存價值。但是由于古鎮宣傳方式手段單一、力度不夠,仍存在著“先等當地旅游發展起來,再拿錢來宣傳促銷旅游"的落后觀念,導致知名度較低,旅游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造成了浪費。目前對古鎮的宣傳只有在網絡上能看到最簡單的介紹,但由于網頁的知名度有限,再加上信息量少、功能簡單等原因,還無法對青城古鎮旅游形成強有力的支撐。
2.2品牌意識淡薄,缺乏競爭優勢
品牌是產品和服務與消費者各種關系的總和。它既是某種標志、符號又是消費者消費某種產品的體驗和感受。而目前,旅游營銷者往往比較重視產品的推銷,而忽視對旅游品牌的塑造及推廣。青城古鎮雖然旅游資源豐富,但普遍缺乏品牌意識,如古鎮的省級文物保護單———高家祠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青城隍廟、青城書院、二龍山戲樓;保存的明清民宅四合院古建筑等等,這些旅游景點普遍知名度不高,缺少品牌,管理者也缺乏足夠的品牌意識。
2.3古鎮產品銷售渠道單一、沒有形成整體營銷
旅游營銷渠道在旅游市場開拓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通過結合旅游市場的中介力量,使自身的旅游優勢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從而形成較為穩定的營銷利益共同體,促使旅游產品在廣闊的空間為廣大的旅游消費者所知曉、理解、認可和購買。目前青城古鎮在旅游營銷方面渠道單一,沒有和周邊大城市的旅行社、附近的知名景區(點)建立密切的聯系,沒有形成整體營銷,所以造成了知名度低和營銷渠道單一之間的惡性循環。
2.4旅游產品老化、結構單一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而提高,人們對旅游產品的要求自然也有所提高,旅游產品不僅要滿足游客觀光旅游的需求,而且還要提供度假旅游和特種旅游,但是青城古鎮目前只提供觀光旅游,而且提供的旅游產品也只是普通品,沒有特品、絕品,更談不上精品,不僅如此,古鎮旅游產品的更新換代升級速度及慢,多年來沒有變化,沒有創新,沒有改進,嚴重制約了古鎮旅游業的發展。
3甘肅榆中青城古鎮旅游營銷對策
鄉村旅游是人類社會進入工業化以后發展起來的新興旅游業,是現代社會高度城市化導致人類追求自然、返樸歸真、尋根求源心態的具體體現。在設計青城古鎮旅游營銷的時候,應該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原則來設計,盡可能的發揮古鎮的優勢和特點。
3.1發展旅游網絡營銷
旅游網絡營銷是現代營銷理念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的綠色營銷方式,是旅游電子商務的主要模。旅游網絡營銷不但具有目標營銷、直接營銷、雙向營銷等優點,而且還具有高效率、信息量大、準確度高、成本低的優勢,成為眾多旅游企業主要的營銷模式。青城古鎮可通過建立網站,豐富網站資料,提供大量古鎮的圖文、生動形象的視頻立體化、全方位的傳遞古鎮的旅游資源信息,也可通過方便快捷的網上售票,吸引游客觀光旅游。
3.2樹立品牌,增強競爭優勢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今天,經濟的競爭就是品牌的競爭,在現代營銷理念當中品牌可以說是營銷的核心和靈魂。品牌策略是世界發達旅游目的地產品營銷的一個重要策略,也是很多旅游目的地借助大型活動品牌來創建自己新品牌的成功經驗。青城古鎮旅游要大力發展,必須樹立品牌意識,否則無法吸引游客來觀光旅游。樹立青城古鎮的品牌形象一方面要邀請專家對青城古鎮進行整體合理的規劃,規劃盡可能的體現前瞻性、可行性、實用性、高水平以及地方特色等特點,可以借鑒周莊、烏鎮等名鎮的成功經驗,全方位立體打造突出古鎮的優勢和特色;另一方面要提高導游、景區服務人員的素質,端莊的儀表、大方的言談都會給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讓游客有種賓至如歸的感覺。服務人員的素質和態度是影響游客旅游感覺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提升整個旅游景點的形象和氣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品牌形象的打造需要人和物共同努力!
3.3拓寬產品的營銷渠道,形成整體營銷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任何行業要想在某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都離不開合作。青城古鎮雖然歷史悠久、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但是長期以來由于政府不重視,不支持,導致旅游景區發展緩慢,已難以為繼。目前青城古鎮要發大力發展,首先要找到合作的伙伴———旅行社。古鎮可以通過聘請經驗豐富、社交廣泛的營銷人員,向選定的旅行社推銷,提高他們對新產品的支持度,吸引盡可能多的旅行社,通過定價優惠,結盟合作,互惠互利等方法與旅行社聯合促銷,打開市場,使銷售活動輻射范圍更廣,獲取充足的客源。
3.4更新產品,豐富品種
青城古鎮由于政府投入較少,目前產品老化,品種單一。今后要大力發展還需更新升級產品,豐富品種。要在保持古鎮原貌的基礎上增加一些項目如農家樂、具有北方特色的住宿———睡大炕、建立濕地公園、游泳池、滑冰場以及提供觀賞西北的特色劇種———秦腔等等,使古鎮真正具有集“休閑度假、回歸自然、文化體驗”于一體的主題特色和時代特征,營造人與自然的和諧氛圍,成為人們周末放松、休閑的最好選擇。此外,青城古鎮可通過一系列旅游品牌吸引游客,如“踏青尋春”、“金秋采摘節”、“好客黃金周”“一日游”等,豐富旅游品種。青城古鎮文化底蘊深厚、文化遺產豐富、自然景觀優美,但是由于旅游營銷措施不當,使青城古鎮的利用價值很低,造成資源的浪費,沒有很好的帶動起當地經濟。今后,青城古鎮的發展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使之成為廣大農村的一個經濟增長亮點,而且能夠可持續發展,從而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推動。
作者:張飛霞 單位:蘭州財經大學長青學院
參考文獻:
[1]劉建.古鎮文化旅游規劃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06.
[2]穆丹丹.青城古鎮旅游現狀及再次規劃開發[J].甘肅科技,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