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新版紅樓夢評價

新版紅樓夢評價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新版紅樓夢評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新版紅樓夢評價

新版紅樓夢評價范文第1篇

[關鍵詞]紅樓夢;文學;影視;再創作

明清時期是我國小說繁榮時期。長篇章回小說有羅貫中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施耐庵的英雄小說《水滸傳》、吳承恩的神魔小說《西游記》、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吳敬梓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曹雪芹的愛情小說《紅樓夢》;擬話本小說有馮夢龍的通俗小說《三言》、凌蒙初的通俗小說《二拍》;傳奇筆記小說有蒲松齡的神怪小說《聊齋志異》。西方影視技術引進中國,影視界就不斷將這些作品搬上銀幕,成就與名著不朽的夢想?!都t樓夢》是比較典型的例子。

一、影視紅樓夢創作及特點

1924年香港民新影片公司拍攝京劇黑白默片《黛玉葬花》,梅蘭芳演林黛玉。1927年上海復旦影片公司拍攝時裝黑白默片《紅樓夢》,周空空演劉姥姥。1928年上??兹赣捌九臄z古裝黑白默片《紅樓夢》。1936年上海大華影片公司拍攝古裝有聲歌唱片《黛玉葬花》,李雪芳演林黛玉。1939年上海新華影業公司拍攝《王熙鳳大鬧寧國府》,顧蘭君演王熙鳳。1944年上海中華聯合影片公司拍攝黑白有聲故事片《紅樓夢》,卜萬倉導演,周璇等人主演,演員陣容強大。1951年香港長城影片公司拍攝現代時裝片《新紅樓夢》,李萍倩導演,李麗華等人主演,是紅樓夢現代版。1961年香港邵氏影業公司拍攝黃梅調電影版《紅樓夢》,袁秋楓導演,是黃梅戲經典版。1962年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拍攝越劇電影版《紅樓夢》,岑范導演,徐玉蘭、王文娟主演,是越劇經典版。1975年香港無線電視臺拍攝電視劇《紅樓夢》,伍衛國等人主演。1976年香港麗的電視臺拍攝劇《紅樓夢》,林家聲等人主演。1977年香港邵氏影業公司拍攝古裝歌舞彩《金玉良緣紅樓夢》,李翰祥導演,林青霞等人主演,是香港十佳華語電影。1977年香港思遠影業公司拍攝《紅樓春上春》,金鑫導演,張國榮等人主演,是。1977年香港佳藝電視臺拍攝電視劇《紅樓夢》,伍衛國等人主演。1978年香港今日影業公司拍攝黃梅調電影《新紅樓夢》,金漢導演,李菁演等人主演,演員陣容豪華。1987年中央電視臺拍攝電視劇《紅樓夢》,王扶林導演,歐陽奮強、陳曉旭等人主演。是電視劇經典版,1989年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電影《紅樓夢》,謝鐵驪導演,夏欽、劉曉慶等人主演,票房不佳。20世紀90年代臺灣中華電視臺拍攝73集《紅樓夢》,張玉燕等人主演,收視率不高。2003年泰國正大集團、上海電視臺拍攝數字高清電視舞臺藝術片新版越劇《紅樓夢》,錢惠麗、單仰萍主演。

本人認為:“紅樓夢的多指向隱義結構決定了紅樓夢主題的無正解性。紅樓夢的未完成性更是促成了這個謎局的形成”。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藝術偏好,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藝術見解,重拍紅樓夢在理論上是成立的。綜觀紅樓夢影視史,概括出幾個特點。1 拍攝頻率高,在短短80年時間里,紅樓夢影視版有近20個版本。2 科技進步帶動影視發展。黑白到彩色,無聲到有聲,長鏡頭到蒙太奇,紅樓夢拍攝在不斷進步。3 篇幅越來越長。單本劇到多本劇,紅樓夢故事越來越完整。4 主題日趨復雜,從塑造人物形象,到敷演人物故事,最后是演繹全本紅樓夢。5 藝術形式多樣。戲劇片就有京劇、越劇、黃梅戲、粵劇之分。6 藝術風格多樣。有古裝、時裝,有傳統、現代,有高雅、低俗。7 演員多用明星。影視創作培養和成就了大批演職人員。8 橫向看,成敗參半;縱向看,失敗居多。

二、紅樓夢從文學到影視再創作風險

從紅樓夢影視史角度分析,紅樓夢從文學到影視的第一次創作風險較小。尊重原著,實現藝術形式轉變,基本上就會成功。紅樓夢影視版早期作品原創多,相對地位較高。如:京劇版、越劇版、黃梅戲版、粵劇版。

紅樓夢從文學到影視的第二次創作風險相對比較大。第二次創作往往是在第一次創作成功的基礎上進行的,第一次創作已經轉變了藝術形式,第二次創作如果不能在內涵上有所創新,失敗概率較大。新版如果要突破舊版的水平,必須從內涵的全、新、深、廣的某一個角度上做文章。

三、紅樓夢從文學到影視再創作程序

紅樓夢從文學到影視再創作分三個步驟,包括從文學到劇本的再創作,從劇本到影視的再創作,從影視到觀眾的再創作。

劇本是影視的靈魂,它關系到影視的藝術定位,非常關鍵。有兩種思路,一種是選擇角度小的某個特定主題進行創作,是單本劇創作。一種是采取多角度、多主題創作,是多本劇創作。這中間主要是新版對舊版的創新問題,如:2003年新版越劇是在1962年舊版越劇基礎上,只能在結構和臺詞上進行創新,就其藝術成就,即使不分伯仲,也是稍有遜色。新版電視劇要突破1987年央視版的高度,可以創新的是開頭和結尾,而開頭的神話故事是虛幻的思維性的哲理性的內容,對文學有意義,對影視則毫無意義,新版創新空間有限,唯一出路是撇開尊重原著的原則,拓寬創新空間。

劇本搭建故事框架,編寫人物臺詞,把文學紅樓夢重組為適合影視制作的影視紅樓夢,但它仍然是文字。從劇本到影視的再創作,是將語言文字轉化為聲音和畫面,這需要導演、編劇、攝影、演員、化妝、布景等通力合作。把富于想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具體可見的聲畫形象。影視是綜合藝術,某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到作品質量,所以,團隊建設很重要。

影視是遺憾的藝術,從影視到觀眾的再創作,才能最終實現它的價值。雖然影視在設置劇情時盡量考慮大多數觀眾的要求,但是,一部作品能完全滿足觀眾是不現實的。觀眾構成情況非常復雜,他們認知水平有高低之分,感悟能力有深淺之別,藝術趣味有雅俗之異,加上受前人創作成果的影響,部分觀眾挑剔在所難免。在觀眾實現再創作的時候,優秀作品被追捧,拙劣作品被鄙夷。上帝面前沒有光環,要想成功,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四、文學紅樓夢與影視紅樓夢的比較

許多人以文學紅樓夢為標準評價影視紅樓夢,把處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兩種藝術作比較,往往不會有結論。文學和影視彼此特征明顯,有很大的異質性,紅樓夢從文學到影視的再創作是一個質變的過程。

從創作角度分析文學紅樓夢與影視紅樓夢,兩者在創作目的、創作主體、創作客體、創作工具四方面存在差異。小說歷來都是野官稗史,曹雪芹花一生精力寫小說,以致“茅椽蓬牖,瓦灶繩床”,但他發揚古人發憤著書的優良傳統,用語言文字將自己的生命狀態呈現在讀者面前,記錄真實的社會人生,訴說自己對世界的看法,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其目的不 是留名青史。紅樓夢成為文學名著是歷史的選擇。影視選擇精品題材,選擇歷史,選擇紅樓夢,有功利目的。影視發揮群體創作優勢,綜合利用多種藝術元素,將抽象轉化為具象,將靜態轉化為動態,將間接轉化為直接,讓觀眾真切感受紅樓夢世界,但它不能完全復原紅樓夢。如果沒有新點或亮點,不能出彩,成敗也是變數。綜觀紅樓夢影視史,幾十部只有幾部精品,想拍精品不一定就是精品。其實,1962年越劇電影《紅樓夢》,如果沒有越劇演員千錘百煉的唱腔身段來發揮越劇長于抒情的特點,就不可能成功。好萊塢大片模式固然好,近年從功利出發而拍攝的形式創新內容空泛的只給評委看的作品,觀眾是不認可的。香港影視的地位,得益于香港影視界對影視的清醒認識:速度、產量、娛樂、大眾是影視的靈魂。

從作品角度分析文學紅樓夢與影視紅樓夢,兩者在作品內容、作品形式兩方面存在差異。文學紅樓夢具有隱性的特點,容量大,角度多,視野寬。透過文本,讀者憑借思維和想象,將紅樓夢的意義擴展到政治、經濟、文化、家庭、倫理、道德等層面,影視紅樓夢具有顯性的特點,容量小,角度小,視野窄。通過鏡頭,觀眾看到的是真實生活的有限畫面,流動的畫面不允許觀眾過多的停留和思考,如:文學用“爬灰”一詞交代秦可卿死因,抽象、含蓄、富有文化意味,影視則用真實畫面。如:寶玉的玉,文學用模糊概念,影視則具體到20個版本各不相同。一部具有恒久影響的文學因歷史產生距離而拓寬了審美空間,這是文字間接性造成的。一部具有大眾娛樂特點的影視將名著意義定格在某一個特定時代,滿足時尚需求,只能造成短期轟動效應。文學紅樓夢與影視紅樓夢的比較實際是中西方文化觀念的比較,文學紅樓夢符合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影視紅樓夢符合西方傳統美學思想。

從接受角度分析文學紅樓夢與影視紅樓夢,兩者在接受對象、接受方式兩方面存在差異。文學是精英藝術,需要讀者有較高的文化修養,調動他們的思維展開想象,它的受眾比較少,影視是大眾藝術,對觀眾沒有特殊要求,只要有視聽能力就可以欣賞,它的受眾就比較多。在這一點上,影視紅樓夢對普及紅樓夢做出重大貢獻,但是,對于許多沒有讀過文學紅樓夢的觀眾來說,影視大膽直露的鏡頭語言可能會造成誤導甚至是傷害。在改革開放發展振興的大背景下,影視紅樓夢應該改造文學紅樓夢,去除其封建糟粕,賦予其時代精神。

五、紅樓夢從文學到影視再創作的建議

1 影視紅樓夢的主題創新。

高鶚續書體現出20世紀反封建的時代精神,為紅樓夢增添不少色彩,但是,身處2l世紀就應該重新審視這個問題,高鶚筆下的丫鬟大多奴性十足,影視創作為什么不可以稍加潤色,使之更加合乎現代女性的要求呢?1987年央視版尊重原著這個缺陷,并且結尾倉促而悲觀,影視創作為什么不可以在賈蘭等人身上體現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使之更加符合人類成長模式呢?劇組可以先嘗試單主題小容量創新,檢驗一下能力和效果,再進行多主題大容量創新,走在時代前列。

2 影視紅樓夢的結構創新。

利用蒙太奇手法,調整文學敘事順序,使情節銜接更自然更生活化,使畫面構成更富有詩情畫意,符合觀眾的審美習慣,1987年央視版從甄士隱開始,引出賈雨村,再引出林黛玉,結構比較好。如果當時用電腦特技制作太虛幻,宣揚一些似懂非懂的大道理,反而會以辭害義,弄巧成拙。但1987年央視版在背景處理上有許多不足,江南景色不夠靈秀,北方景物不夠厚重,許多鏡頭借助花花草菜遮遮掩掩不夠大氣。

3 影視紅樓夢的人物創新。

影視是大眾普及型藝術,最好選擇全新面孔,給觀眾新鮮感,明星演技固然好,但受以往作品影響,觀眾不容易接受。選擇演員應該以內在氣質和外在演技為標準,優選藝術院校中的拔尖學生,挑選那些古典外形扮相鮮活的年輕演員,就能夠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傊?,應該從顯性和隱性兩個方面把握紅樓夢人物形象特點。

新版紅樓夢評價范文第2篇

馬曉燦性格直爽、大大咧咧、不拘小節,有時有點一根筋。生活中的她就像劇中的史湘云一樣很陽光、很快樂,活力四射,是劇組里的開心果,大家都很喜歡她。這一點和劇中人物史湘云非常像,馬曉燦自信的說:我就是史湘云!

被李少紅一眼相中

與其他《紅樓夢》演員的選秀經歷不同,當時,李少紅手下的幾個副導演到學校去選演員,幾乎給表演戲的所有同學都拍了照片。不久后即接到通知去見李少紅導演,等到第二次再見的時候就是進組培訓了。

說到為何被選中出演史湘云,馬曉燦說:“首先我們的家庭背景像,她的家庭很貧困,我的家庭也是一個工人家庭,我經歷的坎坷比較多;其次她是一個毫無顧忌、不耍心計、一根筋的人,我的性格也是外向開朗,有時有點一根筋;最后她的志向遠大,像男兒一樣志在四方,我也有很大的抱負和理想??傊?我就是很像史湘云。”

于是,能在新版《紅樓夢》中出演如此得觀眾緣的角色,讓馬曉燦感到非常榮幸。導演李少紅之所以選中馬曉燦來出演,也正是看中她本身的直爽性格,對于馬曉燦的表演,李少紅導演更是十分肯定,導演更笑稱馬曉燦笑點很低,一根筋的性格跟史湘云如出一轍。

被問及用一個詞形容導演李少紅的時候,馬曉燦說像媽媽,因為在拍戲的時候自己有很多不足,是李少紅導演給予的支持、鼓勵和教導才使她迅速成長,才有了今天的“史湘云”。在新《紅樓夢》百天倒計時活動中,馬曉燦當場飆淚,“少紅導演當時也差一點哭了,因為經歷了太多的事情。少紅導演不僅給了我一個角色,她也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

多才多藝為演技助力

土生土長的濟南姑娘馬曉燦從小多才多藝,“我家庭條件不好,爸爸媽媽都是普通工人,爸爸愛好文藝,從小就特別注重對我的才藝培養?!痹洬@得“中國美少女”大賽最佳上鏡獎、“全國華人風采”大賽最佳上鏡獎,她曾作為嘉賓參加了“成龍和他的朋友們”演唱會,和成龍以及眾多國內外頂尖藝人一起三度放歌鳥巢;是曾獲得央視《星光大道》冠軍的老牌選手;因為喜歡健美操,還是國家一級運動員;在主持、話劇方面均有不凡表現?!斑@些都會從性格和形體上對我自身有提升,技多不壓身嘛!不過在北電學習的過程對我在演戲上的幫助更大,教我懂得了更多理論以及實踐上的東西,可以更好地運用在自己表演的過程中?!?/p>

在劇組的日子里,每一天對馬曉燦來說都是美好的記憶,拍攝凹晶溪館那場戲,因為要表現原著中凹晶溪館的場景和氣氛,后期需要做很多特效,“所以我們演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在藍背景下演的,導演給我們講哪里有小溪、哪里有個山坡等等,我們要想象著真的在那個環境下,一邊想象著‘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這樣的場景和心情,一邊走位,完全不能走錯一點,否則后期特效就無法配合?!?/p>

《紅樓夢》書中描繪的“湘云”說話是咬咬舌的,這也是她的特點和可愛之處,是湘云最與眾不同的外在標志之一,“因為劇中需要說話的時候很自然,不能讓觀眾感覺是在刻意模仿,所以拍戲那陣子,不僅是在飾演的過程中我會咬舌說話,在平時生活中我也會像湘云一樣咬舌,演戲的時候就能手到擒來了?!?/p>

堅強而努力的山東妞

在馬曉燦看來,表演是理論和實踐結合的一門藝術,在理論上其實有很多值得研究學習的東西,并不像大家看起來那么簡單,“影視劇本身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對于影視表演我是永不滿足的,滿意就代表著不會進步。關于外界的評論,出現各種聲音是很正常的,只要是中肯的評價我都會認真接受。”

從北電表演系畢業的馬曉燦,并沒有立即全身心開始表演事業,而是選擇繼續在母校北電表演系讀研,為了考上北電表演系研究生,馬曉燦沒少付出時間和承受壓力,“我們讀藝術類院校,在校時間會比一般大學生少,而我們考研又跟其他專業考研一樣,不僅有專業方面的考試,也有英語、政治等公共科目的考試,所以對于考研,我們要復習的東西更多??荚嚽澳且欢螘r間,我幾乎是拼了命在讀書。”功夫不負有心人,馬曉燦最終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上北電表演系研究生。

新版紅樓夢評價范文第3篇

五十年來,越劇《紅樓夢》常演不衰,并曾出現三次演出。第一次是從1958年問世后至1962年,據檔案記載,在這五年中演出了335場,觀眾達616,000多人次;第二次始于70年代末期,在被封殺、禁演16年之后,它作為一朵“重放的鮮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熱烈追捧;第三次是在世紀之交,它被列為上海大劇院第一出為劇院“度身定做”的劇目,以現代審美意識的注入而華麗亮相,掀起了一股看新版“紅樓”的旋風,一時成為市民文化消費的熱點。越劇《紅樓夢》不僅高居上海越劇院演出場次的首位,還被外地不少劇團搬演,這出極最號召力的招牌戲、看家戲,是對經典文學的一次大普及、大傳播。

優秀藝術無疆界。越劇《紅樓夢》也吸引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觀眾。該劇在朝鮮、越南、日本、泰國、新加坡、法國等國演出時,語言并不能成為觀演雙方的障礙,它的優美弦歌深深打動了異域觀眾的心扉。朝鮮的藝術家還將它移植、改編成唱劇,這在國際文化交流史上被傳為佳話。

尤其是當越劇《紅樓夢》得到現代科技的支持,被搬上銀幕、灌制唱片后,它的受眾面和數量得到了極大的擴展。越劇電影《紅樓夢》在粉碎“”后重見天日,出現了全國城鄉男女老少爭相觀賞的盛況。該劇的唱片也不斷重版,發行總數已逾300萬套,在所有戲曲唱片的發行量中獨占鰲頭。

越劇《紅樓夢》的輝煌成就,固然是站在文學巨人曹雪芹的肩膀上鑄就的;但越劇《紅樓夢》的貢獻,是成功地讓小說走出書齋,通過舞臺與銀幕的藝術形象走遍天南海北、進入千家萬戶,讓那些沒有看過書的人、沒有閱讀能力的人也獲得了欣賞《紅樓夢》的機會。有人因此評價說,越劇《紅樓夢》“使得中國人破天荒地對紅樓故事予以全民性關注,曹雪芹的‘傷心淚’由此才真正在雅俗共賞的海洋中得到了群體性匯聚?!保ㄖx柏梁:《徐進及其越劇〈紅樓夢〉》)的確,越劇《紅樓夢》對經典文學向大眾文化幅射和滲透,無論廣度還是力度都是非常顯著的,為《紅樓夢》的普及與傳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曹雪芹在天之靈有知的話,我想,他也會說一聲“感謝越劇”的。

越劇《紅樓夢》對原著的改編創作,雖不是戲曲史上的創舉,但它超越了前人、創造了經典。小說對戲曲創作的影響頗大,從清傳奇直到近現代的京劇、錫劇、川劇等劇種,戲曲舞臺上曾出現過一大批的“紅樓戲”。其中,梅蘭芳的《黛玉葬花》、荀慧生的《紅樓二尤》、歐陽予倩的《黛玉焚稿》都赫然有名,為人津津樂道。大家名作在前,但越劇藝術家們并未膽怯退縮,嘆息“眼前有景題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而是鼓起了接受挑戰的勇氣,帶著“舍我其誰”的自信,以超強的藝術素質、既認真學習借鑒又大膽創新的精神鑄成了這部傳世妙作,依靠了前人、超越了前人,成為“我國舞臺上演《紅樓夢》的一個里程碑”。(張真:《看上海越劇院〈紅樓夢〉的演出》)

將文學名著的文字形象轉換為視覺形象,歷來存在很大爭議,這是因為“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眾口難調。在普遍的審美心理作用下,一部改編自經典的劇作想要取得集體認同感,真是危乎難哉。而越劇《紅樓夢》的成功,恰恰就在與此――盡管人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賈寶玉”、“林黛玉”,但大家對徐玉蘭、王文娟等所塑造的舞臺人物形象幾乎都欣然接受,非常喜愛,并長久地駐入了記憶之中,以至于他們中的許多人在欣賞別的“紅樓戲”時會發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感嘆。

值得一提的是,越劇《紅樓夢》之所以能煥發出如此耀眼的光彩,是編劇、導演、表演、音樂唱腔、舞臺美術等綜合整體的成功,而絕不是某個單項突進的“一枝獨秀”。這個戲集結了眾多一流藝術家,他們以無私奉獻、群體智慧和精心創造,將越劇的綜合藝術推向了一個新高度,使越劇的舞臺藝術呈現出通體之美、和諧之美、完整之美。這也是越劇藝術風格發展到成熟的一個歷史性標志。同時,越劇《紅樓夢》的無窮魅力也使很多人開始結緣越劇、親近越劇、喜愛越劇,極大地提升了這個劇種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五十年來,越劇《紅樓夢》在舞臺上始終保持著鮮活的生命力,并未隨著前輩演員的退役出現“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的后繼乏人的局面,而是薪火相傳、代有才人、弦歌不絕。遍觀此后各版本《紅樓夢》,筆者并不認為后輩的演繹都是前輩“范本”的翻版,她們中不乏在出色繼承中展現自身聲色音容神采的情況,由此還出現了兩種流派的演出版本、幾套演員的陣容組合,可謂亮點頻閃,因而有了“唱不完‘紅樓’、??闯P碌摹t樓’”之譽。戲劇發展史表明,由于“人走藝失”,導致經典往往無奈地與舞臺告別,從而失去生命。越劇《紅樓夢》擺脫了這種情形,在一代代的優秀演員走進它的同時,它也造就了一代代舞臺明星,良性互動,循環發展,永遠“保鮮”。

越劇《紅樓夢》在“紅樓戲”的創作演出中后來居上之后,“紅樓”題材倍受關注,不少劇種紛紛投入“紅樓戲”創作。像龍江劇《荒唐寶玉》、京劇《尤三姐》、《王熙鳳大鬧寧國府》、川劇《紅樓驚夢》等,或選材另辟蹊徑,或解讀顯露新意,或詮釋人物具有創見,或呈現樣式進行探求,展示出現代“紅樓戲”新的發展。而越劇似有解不開的“紅樓”情結,“上越”在80年代編演了寫十二伶官的《梨香院》、以司棋為主角的《風雨大觀園》,之后還推出《錦裳新曲》、《閬苑仙葩》等一大批小戲,使眾多“紅樓”人物走上舞臺。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則創作了《大觀園》、長篇越劇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等。這些新作瑕瑜互見,雖然總體影響不及越劇《紅樓夢》,但對“紅樓戲”的題材和樣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更多的期待,還在后面。

新版紅樓夢評價范文第4篇

悲劇:王熙鳳之死和

歷時四年的拍攝,新版《紅樓夢》終于要和觀眾見面了。姚笛既激動又忐忑,她不知道自己飾演的王熙鳳會得到觀眾怎樣的評價。

在風云變幻的演藝圈里,很難想象一個女演員將四年的青春都投入在一部戲中。從越劇中的黛玉,到紅樓選秀中的寶釵,再到新版《紅樓夢》最終飾演王熙鳳,姚笛游走于《紅樓夢》三位性格迥異的女性中。然而,與《紅樓夢》關系密切的姚笛卻從沒敢看經典的87版《紅樓夢》?!靶r候對寶黛的愛情不太感興趣,感覺節奏太慢了。直到參加紅樓選秀的比賽,我才想看看電視劇《紅樓夢》,畢竟看電視劇是一種捷徑,要比看書快得多?!焙髞砑t樓選秀的評委鄧婕告訴姚笛,如果以前沒看過,那就索性不要看了,免得對王熙鳳有先入為主的印象。

87版《紅樓夢》中鄧婕飾演的王熙鳳無疑是最成功的熒屏形象之一。而對于導演李少紅的決定,很多人都抱有疑問,一臉和善的姚笛能演毒辣的王熙鳳么?前有鄧婕的樣板,后有李少紅幾近苛刻的要求,姚笛頂著巨大的壓力走進紅樓。

“剛開始拍的時候我經???但又不敢在現場哭,不能讓大家泄了這股勁兒。但有時候在回家的路上,我一靜下來就會偷偷地流淚,壓力真的好大?!眲≈杏幸粓鰬蚴峭跷貘P受到趙姨娘的暗害,中邪發瘋,見人就砍。為了這場戲,姚笛醞釀了很久,直到感覺萬無一失才讓李少紅喊開機。姚笛在現場演得歇斯底里,喊到大腦缺氧。導演李少紅一喊“停”,姚笛就馬上癱倒在地上。每拍完一場,姚笛都要緩很久,直到副導演把她攙扶起來去拍下一條。拍到最后,姚笛已經神志不清,嗓子喊到發不出一點聲音。可是姚笛仍然感覺自己的表演不夠到位,“幾乎每天都在建立自信和摧毀自信中掙扎?!?/p>

《紅樓夢》最先拍攝的是賈府部分,其中集中了姚笛的所有重頭戲。賈府部分的拍攝時間跨度很大,有的時候演員們一天就要經歷一次家族的興衰。王熙鳳之死是姚笛最重要的一場戲。實拍的時候,姚笛還感嘆,早上她還在陪著賈母游覽大觀園,下午賈家就已經頹敗,晚上王熙鳳的死期就到了。不到12小時,姚笛就體會了王熙鳳盛極而衰的全過程。

在《紅樓夢》拍攝的四年中,姚笛錯過了很多拍攝電影的好機會。唯一一次,是在《紅樓夢》培訓期間,姚笛以每個月請假5天的零散時間,拍完了陸川執導的電影《南京!南京!》。其實在《南京!南京!》的原劇本中,基本沒有姚笛飾演的唐小妹的影子。姚笛記得,當時陸川還說,讓她看一下劇本,有什么問題一起溝通。可是姚笛讀了好幾遍劇本,只發現故事當中有一個妹妹,她有些無奈地對陸川說,都不知道和你溝通什么,我還沒找到自己的角色在哪呢。陸川說,看完劇本,你就可以把它扔了,我們不按劇本拍。至于后來片中呈現的唐小妹唱越劇等等戲份,都是導演陸川和姚笛商量出來的。姚笛說,唐小妹這個角色基本上是聊出來的。

姚笛總有好人有好報的想法,在她的印象里,電影里的好人且死不了呢。她一直認為,可愛又無辜的唐小妹在給日本兵唱完戲后,會撿回一條命。就算小妹最后死了,那也一定會死得很煽情。沒想到,簡簡單單的一聲槍響,就結束了唐小妹的性命。陸川說得很冷酷:戰爭中,不會因為你是好人就死得晚、死得戲劇性。唐小妹的死很突然,很殘忍,但是很真實。為了營造日本軍殺戮過后硝煙彌漫的場景,拍攝現場每天都要燒廢舊輪胎。汩汩的黑煙把每個人臉都熏得黢黑?,F場所有演職人員都把衣服換成了耐臟的黑色或灰色。姚笛每天一起床,眼前就是一個黑白的世界?!皼]有一點鮮亮的色彩,感覺離死亡特別近?!薄赌暇?南京!》殺青后,姚笛第一時間收拾好包裹,沒有和任何人打招呼,頭也不回地走了。返回到《紅樓夢》劇組好幾天,姚笛都沒說話?!安恢勒f什么,那個黑白的世界,那種殘酷的殺戮一直籠罩著我?!?/p>

喜劇:快樂德云社和秋香點伯虎

《紅樓夢》拍攝的四年時間里,姚笛全身心投入到王熙鳳的世界中,唯一的“開小差”卻遇到了的恐懼和血腥。整個四年姚笛幾乎是在壓抑和崩潰中度過的。

《紅樓夢》殺青后,姚笛如釋重負,本來打算徹底放松一下心情。沒想到第三天,郭德綱就打來電話,讓姚笛去給自己導演的喜劇《三笑之才子佳人》“救火”。電話那頭的郭德綱很急,說是讓姚笛第二天就過來,而且必須乘早班飛機,還不能晚點。

因為范冰冰的檔期問題,原定她飾演片中女一號秋香的計劃泡了湯。在沒有女主角秋香的情況下,飾演唐伯虎的郭德綱苦撐了半個月。如果再沒有女一號,郭德綱的《三笑之才子佳人》恐怕就只剩下《三笑之才子》了。其實選姚笛出演秋香并不是郭德綱一拍腦袋的決定?!度Α返闹鲃搨円黄痖_會討論了好幾個晚上,才從一個匯集了眾多明星和大腕兒的“秋香名單”中篩選出了三個人,其中就有姚笛。籌拍《三笑》的時候,郭德綱堅持秋香非大牌明星不用,可是后來想想,哪個大牌不是從新人成長起來的呢,也就釋然了。

姚笛從沒演過喜劇,但是一聽說《三笑》是郭德綱自導自演的,就馬上欣然前往。姚笛雖算不上鐵桿“鋼絲”,卻也算是老郭相聲的忠實聽眾了。在《紅樓夢》艱苦的訓練期間,郭德綱的相聲給“大觀園”的姐妹們帶來不少笑聲。來到《三笑》劇組,姚笛樂了,這里簡直就是一個德云社啊。郭德綱、老搭檔于謙、弟子李菁、何云偉、曹金云。這群人只要一張嘴,不用排練就是群口相聲。其中郭德綱最喜歡拿人開涮,逢人便問于謙的爸爸王老爺子最近怎么樣。姚笛剛一進組,就成了郭德綱開涮的對象,他上下打量姚笛一番,接著來了一句,請姚笛算是逮著了,這姑娘真是價廉物美吶。郭德綱話一出口,就感覺不對,姚笛是第一次拍喜劇,那里經得住他這么“逗”。后來于謙馬上出來解圍說,逗哏那就是郭德綱的職業病。

片中郭德綱扮演的唐伯虎沒有絲毫英俊瀟灑的氣質,剛出場就很“雷人”。肥頭大耳的唐伯虎化身古代版搖滾歌手,懷抱琵琶當作吉他彈奏。姚笛問郭德綱,你這個形象演風流倜儻的唐伯虎一定更有喜劇效果吧?郭德綱有些不悅:“我這次就是要正本清源,我翻查了很多關于唐伯虎的記錄和畫像,唐伯虎真人其實挺丑的,我覺得自己長得還比他好點?!眲倓傦椦萸锵?姚笛有點不適應,三天前她還是賈府的二奶奶王熙鳳,三天后,她就要變成整天裝可愛的秋香,還要倒追郭德綱這種長相的唐伯虎。而影片最有趣之處就在于,這回不再是唐伯虎點秋香,反倒是秋香點伯虎。秋香也不再是淑女,而是積極主動地對搖滾歌手唐伯虎展開追求。

新版紅樓夢評價范文第5篇

[關鍵詞] 文化傳播;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異同

面向新的世紀,文化已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更多地表現為國家軟實力,即文化實力的競爭。西方國家對具有濃郁中國特色的功夫、針灸、刮痧等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在我國,圣誕節、感恩節、肯德基等西方產物也隨處可見,究其根本原因,是中西方國家逐步尊重并認可對方的文化,其中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為推動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國一直奉行“引進來、走出去”的文化戰略,在積極引進西方優秀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同時,大力提倡并引導本土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提升我國文化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世界各地興建孔子學院,全球刮起學習漢語的熱潮,中國作家莫言榮獲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殊榮都是很好的例證。

一、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都可看作是文化藝術。人們需要文化藝術,是因為文化藝術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當代中國,民眾物質文化水平已較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享受物質文明的同時,也提升了對精神文明的要求。文化通過自身所存在的審美價值來感染人,啟迪人,對人的思想感情潛移默化的影響,然后進一步對人的實踐活動和社會生活發生作用。[1]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與途徑,對推廣文化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例如,經典小說《紅樓夢》,作者通過細致的描寫為讀者呈現了賈府的大觀園和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都t樓夢》實際上是中國封建社會處于沒落時期的一個縮影,讓讀者看到封建社會末期統治階級的腐敗以及封建王朝必然滅亡的客觀發展規律。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可以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段歷史的縮影,使讀者和觀者在較短時間內了解故事梗概,理解作者或是影視編劇的表達意圖。

二、文化視角下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的異同比較

(一)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的相似處

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徑,二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艾?菲茲利埃在《文學與電影的關系》一文中說,“不要忘記文學文化與電影文化極為相近;譬如,與哲學文學相比,兩者要接近得多。這也是非常自然的,因為文學始終就需要解決與電影面臨的幾乎相同的問題,具體來說,就是敘事藝術的問題?!盵2]弗雷里赫對電影和文學的關系有過這樣的論述:電影同文學的相近在于它能通過情節反映現實世界的一切聯系和關系。這個說法非常明確地說明了文學和電影的相似之處了。[3]

很多文學作品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如大家熟知的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不管是原著還是改編后的影視作品,都大受歡迎。經典的文學著作被改編,有利于大眾對創作的特定歷史時期的感悟。但一提到文學作品,人們很容易想到“文學性”,認為“文學性”是文學作品所特有的,而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作品則不需要“文學性”,這種想法很顯然是錯誤的。以《紅樓夢》為例,1987年版的電視劇以原著為依托,尊重原作者創作風格,遵循情節發展的客觀規律,無論是人物衣著還是氣質舉止都受到好評,雖時隔二十余年仍經久不衰。而新版的《紅樓夢》片面追求收視率,情節嚴重失實,尤其黛玉的裸死更是引起唏噓聲一片。正是新版作品缺乏必要的“文學性”,雖然場景華美,拍攝技術更為先進,但只能說新版體現的是“美學價值”,而不是“文學價值”。另一種形式是影視作品改編成書籍,不管是哪種形式,二者共同推動了文化的傳播。

(二)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的差異性

1.文學作品較抽象,影視作品較直觀

文學作品以語言文字為載體,通過文字描寫表現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地理特色、人文環境或是表達一種感情;而影視作品是通過拍攝畫面、角度、場景、光線、音效等手法來營造氛圍,表達作者意圖。以《西游記》為例,孫悟空大戰紅孩兒,悟空特地邀請觀音菩薩前來收服紅孩兒,紅孩兒不知天高地厚,與菩薩對陣。――紅孩兒:你就是菩薩?真搞不懂其他妖為什么要怕你,也不過只是坐在蓮花上而已,有什么好怕的?哼!――菩薩:不試試怎么知道?(微笑)――紅孩兒:那就來??!怕你不成?看我的,去吧!風火輪!――菩薩:金箍圈,去!書中雖然有具體的情節描寫,但讀者對風火輪、金箍圈沒有直觀印象,而電視劇《西游記》中運用特效、多次曝光等手法形象逼真地向觀眾展示了打斗場面。再如電影《紅高粱》,原著用寥寥數語描寫具有當地特色的“顛轎”風俗,而影片中卻用了5分鐘的時間展現了這一場景,讓觀眾真真實實感受到了何為“顛轎”。再如1937年,日本侵華,在中國土地上犯下了滔天罪行,尤其是,日本的殘虐令人發指,教科書、歷史紀念館都曾記錄了這一歷史。隨著時間推移,人們似乎淡忘了這一部分記憶。忘記歷史就是背叛,電影《南京!南京!》的上映又掀起了一股國人回顧歷史、勿忘國恥的浪潮。影片中,日本人那一聲聲的炮響,回蕩在空中,炮彈雨點般砸在南京的城墻上,也結結實實砸在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上。一群士兵鎮守南京城門,他們用僅存的力量抵抗著日本侵略者,捍衛著一個士兵、一個中國人的最后尊嚴。在和平年代,我們憶起這段歷史不是要讓國人生活在仇恨中,而是讓國人銘記落后就要挨打,在和平時代居安思危,努力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讓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2.影視作品受眾要多于文學作品受眾

電影是鏡頭拼接的藝術,在還原文學作品的同時要講究鏡頭的合理運用。與文學作品相比,電影更商業化,知道如何迎合觀眾的品味,如何獲取高收視率、高票房。如若提起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莫言,可能不少人對他知之甚少,但提起電影《紅高粱》,大多數人就耳熟能詳了。莫言1986年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反響強烈,曾榮獲第四屆全國中篇小說獎,而電影《紅高粱》就是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由張藝謀執導,鞏俐和姜文主演,并獲第38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不知是莫言的《紅高粱》捧紅了張藝謀的《紅高粱》,還是張藝謀的《紅高粱》成就了莫言的《紅高粱》?

快節奏的生活難以讓人們靜心讀書,即使是讀書也是盡可能閱讀精簡版,快餐文化應運而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最多的信息已然是現代都市人的便捷選擇。影視作品是敘事作品的一種,可以嘗試在小說的參照下,把敘事學中關于敘述者和敘述視角的討論向影視推進??傮w上看,影視作品的敘述者是一個看不見的“集體人”,采用外聚焦的方式敘述,同時可能出現敘述者(或聚焦者)的變化。[4]

文學創作只需要一個作者即可,而影視作品需要導演、制片、美工、演員以及后期制作。電影或是電視劇不是以虛構的場景來完成,而是要把原著以真實的場面呈現出來。文學作品的作者可能名不見經傳,但若是改編成影視作品,除了有好的劇本、高超拍攝技術外,演員的選用也是至關重要的。觀眾在欣賞影視作品前,首先會關注參演的演員,這也是影片不惜耗巨資邀請一線明星加盟的原因,更是以此為噱頭提高影片知名度和關注度,尤其是近幾年流行的偶像劇和宮廷劇,更是大打明星牌。因此,文學作品較影視作品在宣傳力度上稍遜一籌,從而導致影視作品的受眾要多于文學作品受眾。

3.文學作品較影視作品更能提供想象空間

文學作品描寫更為細膩,能夠深入地挖掘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情緒的起伏變化,細致刻畫人物動作、神態,文學作品更能為讀者提供想象空間。電影能用視覺、聽覺的效果表現人物形象、場景、氛圍等,但電影是直接將人物形象固定展示出來,限制了觀眾對心目中人物形象的想象。觀賞影視作品,一個觀眾只有一個哈姆雷特;而閱讀文學原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如原著《紅樓夢》中描寫劉姥姥進大觀園,鳳姐兒讓劉姥姥在飯桌上逗賈母笑這一章節時,曹雪芹描繪了一幅精彩畫面:湘云撐不住,一口飯都噴出來;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哎喲;寶玉早滾到賈母懷里,賈母笑得摟著寶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著鳳姐兒,只是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里茶水噴了探春一裙子……單是“笑”這一場景,有細描,有一筆帶過,詳略得當,讀者讀來可發揮想象,腦海中浮現這一場景。但在影視作品中,拍攝的角度以及演員的演技水平等限制條件,會把這一場景定格在某一刻,無法讓觀眾按照自己的理解來解讀劇情。

4.文學作品與影視作品的評價標準不同

俄國文藝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假使你要做一個徹底的人,那么就應該特別注意作品的價值,而不必拘泥于你以前覺得這同一位作家的作品是好還是壞?!保ā墩勁u中的坦率精神》)這就說明文學作品要評的是文學作品本身,要看看這部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是不是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是不是符合時展的需要,是不是有創新點。精擅兒童文學的我國當代著名作家曹文軒認為當下文學作品的評價標準單一化,更多的是偏重文學作品內容與思想的深度,嚴重缺失中國古典和藝術美,是否深刻幾乎成為評價文學作品的惟一標準;但我們中國人的價值體系主要是雅趣、意境等,因此他呼吁文學作品的評價標準應更具文學關懷和人文意識。

相比較而言,影視作品的評價涉及更多方面。除了電影內容及其文學性外,還要考慮畫面是否優美,場景設置是否真實,特效效果是否逼真,背景音樂是否協調,演員表演是否到位等。這正是一部電影可以有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視覺特效、最佳動作指導等多種獎項。

三、文化傳播過程中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的發展趨向 許多文學作品都被改編成了影視作品,有的在改編前就已經家喻戶曉,如我國古代四大名著;有的是在影視作品大紅大紫后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如莫言的《紅高粱》;有的是影視作品紅了以后被改編成暢銷的文學作品。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可以說影視作品成就了文學作品,因為影視傳媒更占有優勢,文學正越來越多地依靠影視傳媒在社會上傳播。[5]不管是哪種形式,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二者都應努力提高自身的審美素養,相輔相成,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傳播優秀文化,積極推動本土文化走向世界,促進世界文化大融合。

[參考文獻]

[1] 朱曉偉.文學藝術與社會的關系[J].科學大眾,2009(08).

[2] [法]艾?菲茲利埃.文學與電影的關系[J].世界電影,1984(02).

[3] 朱曉青.論文學與電影的關系[J].大眾文藝:理論,2009(04).

[4] 葉奕翔.影視作品的敘述者――兼及視角問題[J].電影文學,2008(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治县| 宝丰县| 诸暨市| 古丈县| 固镇县| 南华县| 宿迁市| 浙江省| 定西市| 子洲县| 镶黄旗| 罗田县| 津市市| 和平县| 蒲江县| 禹州市| 高台县| 丽江市| 北川| 富宁县| 玉田县| 两当县| 绥德县| 望城县| 周宁县| 山东| 资溪县| 宜昌市| 塔河县| 杂多县| 彰武县| 东阿县| 河曲县| 阿尔山市| 鹿邑县| 策勒县| 宣化县| 吉安县| 门源| 鄯善县| 灵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