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坎兒井英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英語師范生;少兒英語培訓機構;就業前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教師教育正呈現出高學歷化、教師來源多樣化、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一體化、教師職業專業化等新的發展趨勢。師范生就業逐漸告別了包分配時代,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激烈就業競爭中,師范生也面臨著異常嚴峻的就業形勢。除此之外,2003年前后,師范生真正開始市場化自主擇業。伴隨著教師資格證制度的實施,原本只屬于師范生的基礎教育就業市場迎來了多個群體的激烈競爭。教育適齡人口的減少直接導致基礎教育規模縮小,教師需求量相應減少。再者,近年來江蘇地區特別是蘇南地區經濟迅速發展,使得師資力量接近飽和,而每年畢業的師范生數量卻有增無減,在這種供過于求的情況下,師范生的就業更加不容樂觀。
一、在校生對少兒英語培訓機構的認識了解
為了使英語師范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更好得面對當下師范生就業困難的形勢,2014年五月至八月,本小組開展了關于在校英語師范生對少兒英語培訓機構的了解的調查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本次問卷調查隨機抽取常熟理工學院、蘇州科技學院和蘇州大學的英語師范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具體發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95份。內容主要涉及在校英語師范生對于在少兒教育機構就業的發展前景的看法、常熟理工學院在校英語師范生對是否前往少兒教育機構的意愿。
通過調查發現,24.24%的英語師范生認為在少兒教育機構工作有發展前景、18.18%認為沒有發展前景,大部分英語師范生無特別看法。(詳見表1)但是,愿意前往少兒英語教育機構工作的英語師范生只占20.16%,43.41%的英語師范生明確表示不愿意,其余36.43%表示無所謂。
從數據中不難發現,大部分英語師范生對少兒教育機構存在排斥心理,認為教育機構工作不穩定、發展前景小。由此可見,大部分英語師范生對在少兒培訓機構工作缺乏熱情、存在偏見。因此,我們應該對英語師范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之擁有正確的就業觀,及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表1在校英語師范生對于在少兒教育機構就業的發展前景的看法
在校英語師范生的看法頻數百分比/%
有發展前景1602424
無發展前景1201818
無特別看法3805758
二、英語師范生畢業后的就業發展情況
通過一系列的調查研究,不難發現超過66%的英語師范生畢業后仍然是選擇去公立學校擔任教師一職。在他們的觀點中,不管是對教師這一職業的崇拜還是別的原因,教師這一職位始終充滿了吸引力,雖然隨著時間的發展,教師崗位越來越趨于飽和且考編之路愈加艱辛。有21%左右的英語師范生選擇前往外資企業尋求工作。接近10%的英語師范生則另辟蹊徑,避開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教師考編,從而選擇了薪資不低,發展空間大的少兒教育機構。另外大約2%的英語師范生在認識到教師行業的激烈競爭后,選擇了更加自由,更加具有挑戰性的自主創業。還有不到1%的英語師范生則選擇了諸如考研,出國深造或者其他與英語專業無關的職業。
三、給在校英語師范生的建議
關于英語師范生就業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身就業觀念不當、自我定位不合理,就業時盲目擠往公辦學校,對民辦學校以及英語培訓機構不屑一顧。同時,也有許多英語師范生自身條件不足,卻一心只想在公辦學校就業。在此,我們想對在校英語師范生提一些建議。
1、正確的進行自我定位、擺正就業觀。許多在校生對現在的就業理念、體系、形式認識不清,對就業政策了解不足,就業概念過于狹窄,就業期望值過高、自身定位欠缺。英語師范生應該正確看待各種職業,職業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公辦學校就業并不是唯一選擇,在私立學校、教育機構、或者其他企業就業也許更加有發展前途。要靈活變通,正確的進行自我定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職業。
2、提高自身素質、培養扎實的專業技能。作為師范生,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是極其重要的。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各種新知識、新學科層出不窮,各學科又相互滲透。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基礎知識,又要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如果英語師范生既具有良好的自身素質,又有很強的專業技能,不論在學校還是培訓機構,都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來展示自己的才能并獲得不斷提高。所以在校英語師范生要對此有清醒的認識,及時了解本專業的發展,不斷擴大知識面,及早準備,以便畢業后快速適應教育教學的需要。
3、要有先進的教育觀念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師范生要具備先進的教育觀念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現代教育觀念要求教師在教學的觀念、內容、方法上都要進行革新,以適應新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思想道德素質包括崇高的職業理想,是做好事業的前提條件。作為一名教師,要有忠誠教育、熱愛教育、立志為教育事業奮斗終生的精神;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如果師范生對教育缺乏熱情,僅把教育教學當成一份職業而非事業,不如及早重新進行職業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
胡驚雨是一名90后女孩,來自寧波,7年前,她答應一位新西蘭支教老師,長大了到新疆給孩子們講外面的世界。2011年9月,剛大學畢業的她,辭去寧波的工作,只身來到新疆吐魯番地區鄯善縣,成了一名義務支教老師。
2005年,胡驚雨還是名高中生。當時,她爸在新疆塔什庫爾干工作。在那里,胡驚雨度過了—個暑假。
在一所中學門口,她看到一張單子,說新西蘭的司棣華老師在初中教暑假班英語。胡驚雨就去聽她的課,這名高中生從此認識了司棣華。
離開塔什庫爾干時,胡驚雨和司棣華交談。司棣華感慨道:“這里的孩子需要教育。需要英語老師。”
“那我大學畢業以后,就來這里支教。”胡驚雨說。
后來,胡驚雨考上了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國際商務管理專業。畢業后,她在寧波找了份工作,但她一直惦記著自己當年的承諾。
“我本來想去喀什的,給那邊教育局打電話,一直沒打通。而吐魯番聯系的學校給我回電話了,我就來到了這里。”談起為什么來吐魯番,胡驚雨是這么說的。
胡驚雨支教的學校,在都善縣達浪坎鄉,離縣城還有1個多小時車程。支教完全是義務的,既沒工資,也沒補助,連路費都是自己出的。
“與滿眼綠色的塔什庫爾干相比,這里顯得非常干燥,人們用水都是從坎兒井里打的。”胡驚雨說,她剛到學校,孩子們就從家里給她帶來了葡萄,還用自己的水瓶接水給她喝。
剛開始。胡驚雨住在宿舍,后來學校宿舍不夠了,就搬到一個學生家。
聽說胡驚雨要住到學生家里,很多學生都邀請她住到自家去。后來,她去了離校近一點的學生家里。
“那戶人家的父母對我也特別好,常做飯給我吃。我最愛吃他們做的拌面和南瓜羊肉包子了。”胡驚雨說。
去年古爾邦節,胡驚雨就是在一名女生家里過的。
“當天天氣特別冷,我凍得有點發抖了,看著我很冷的樣子,女生的媽媽連忙拉住我的手一直幫我暖手,一邊暖一邊還說,手怎么這么冷,你要好好照顧自己,暖了好一會兒,才去燒飯。”胡驚雨說,她當時特別感動,那天晚飯,也吃了很多新疆特產。
如今。胡驚雨的父母都在寧波,一個人跑到這么遠,她也會想家。“現在通信很方便,我可以常給我爸媽打電話。支教的這段經歷,是我最為寶貴的人生財富。”
胡驚雨也帶了很多浙江、上海的照片。課余,她會常把這些照片給孩子們欣賞。
“那天他們看了照片后,我說:如果有機會,老師一定會帶你們去海邊。孩子們非常興奮,都跑回家告訴了爸媽。”胡驚雨說,“后來我意識到,我這么一說,孩子們都會當真。既然已答應他們,那就一定要做到,像當初我答應司棣華一定要來新疆支教一樣。”
如今,在教書之余,胡驚雨還在籌備一個活動,就是“沙漠孩子尋海夢”。她打算今年7月同幾個孩子一起到浙江,帶他們看太海,看西湖,看江南與大漠截然不同的景色,還想帶他們去看看浙江大學、浙江省圖書館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