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國崛起中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甲型”從國外來到中國,在大陸引起了一陣又一陣恐慌:我們的體溫是早上測完中午測,中午測完晚上測,每天午休還要學預防知識,好不容易放假卻也因為這倒霉的甲流被否定了!咳!真是人心惶惶又“慌慌”啊。但是“甲流”高一尺,“中國”高一丈。我們的祖國成功進行了臨床試驗,用自己的實力與技術向國際證明了“甲流”疫苗的安全性與有效性,使中國成為了第一個可以應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國家。
簡單至極的新聞,但是意義非同小可。它向全世界證明:我們是一個正在崛起、發展、強大的泱泱大國;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中國在發展、在前進。與中國,“甲流”是一個困難,但是它更是一個可以解決的困難。對于可以把“嫦娥”送上月球,把奧運會舉辦在北京,把世博會安家在上海,把亞運會落戶在廣州的中國來說,又有什么困難可以阻擋我們崛起、前進、拼搏的步伐呢?
我們用自己的力量成為首個可應用“甲流”疫苗的國家;我們用自己的力量成為了一個讓全世界震驚的大國;我們用自己的力量成就了一個在崛起而進步的中國!
現在大家心態漸漸平和,讓我們回眸剛剛過去的這次危機,并力爭從中總結并學到些東西,為正在進入以金融-資本時代為代表的中國崛起的第三階段尋求鏡鑒,尋求智慧。
震蕩的原因探析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現代資本市場是超越會計概念的生存與運行方式,心理因素常常決定資金運作,從而引發非理性的上漲下落。當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已經清晰地證明這一點。
從亞洲金融危機的研究不難發現,金融危機中香港和新加坡的宏觀經濟面相當良好,在華裔經濟學家劉遵義的宏觀計量分析中,兩地的宏觀綜合得分幾乎為滿分,而且微觀面、監管面也都不錯,然而,即使這兩個好學生,也同樣未能幸免于危機的泥潭。很顯然,金融危機有著更加深刻的詭秘。經濟學家們后來提出了第三代貨幣危機的模型或理論來進行解釋,強調市場信心和預期對市場的影響。說白了,無論宏觀面和微觀面如何,信心崩潰足以導致市場崩潰。這里面,又有許多有趣的理論,比如“羊群效應”,指散戶容易跟風,容易受股市中大戶的影響。比如,像索羅斯這樣的“羊頭”,無論是在話語方面還是在資本運作方面,都容易引起散戶的跟風,其致命一擊,很容易成為市場的風向標,接下來出現“墻倒眾人推”的結局。
“5?30”后的股市暴跌,正在于信心的突然變化。眾所周知,這一輪的暴跌,導火索是印花稅。關鍵不是政策本身的力度,而是政策出臺的方式,讓市場感覺到一股決意要不擇手段打壓股市,不達目標決不罷休的決心。
占市場資金力量三分之二的散戶們首先害怕了,他們倉皇出逃,引發股市跳水。而散戶們的房子又是與機構(包括私募和公募)的房子連在一起的。當散戶的房子著火了,鄰居的房子豈有不著火之理?股市續跌的結果當然就是機構的房子也開始著火,于是本來行為就與散戶沒有明顯差異的機構也一樣開始了生死大逃亡。先是私募開始跑,而且跑得更加兇猛,進而帶動市場更加大跌。公募既不愿做被大狗熊咬著的倒霉蛋,同時又有贖回的壓力,于是也開始跑,結果導致成份股也開始崩潰。股指在“6?4”這一天的跌幅居然超過了“5?30”。全世界看到了在極其良好的宏觀經濟背景下,中國股市中所有的“房子”居然一齊熊熊燃燒起來的“奇觀”。
需要總結的教訓
這次股市震蕩,留給我們很多教訓,值得好好總結。
首先,管理層應啟動行政問責機制。面對股市暴跌,管理層習慣性想到的,往往是出臺重大利好政策來刺激股市。然而,用不當的方式“調控”與用不當的方式“托市”其實對于中國資本市場長遠發展都是危害。因此,管理層真正要做的是,真正建立起市場化的游戲規則,這才能長遠有利于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
想一想,在中國有時候犯錯誤的成本太低了。只要不“站錯隊、上錯床、拿錯包”,即令犯下數萬億人民幣的天價損失,也不會受到應有的懲處。這在產品時代也許社會還可以接受,因為損失相對比較小(比如就算關某個企業關錯了,也不過是一個企業的損失),然而,在中國進入金融-資本時代后,有時這樣的錯誤是致命的,是社會難以承受的。所以,追究決策失誤,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規范游戲規則,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從這一場股市危機,還可以想到的是,中國人尤其是這個國家的官員們現在太需要學習更多的東西了。以流動性開始過剩的那一天開始,中國就跨入了金融-資本的時代,而這個新的時代與產品時代的宏觀調控大不相同,它正成為中國崛起的嚴峻挑戰。
茲略舉出兩大不同。其一,在產品時代,政府調控的風險相對較小并且簡單。比如,政府如果認為投資過度,經濟過熱,可以采取簡單地關閉某個企業(想一想本輪宏觀調控的第一個標志性事件“整頓鐵本”)的做法。政府這樣做就算做錯了,損失也相對有限,一般不會讓其他企業受到致命的影響,并且可以讓其他的企業利潤更高。因為產品經濟的特性是經濟主體之間彼此獨立,互為競爭。然而,在金融-資本時代,市場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信心的崩潰很容易讓市場猶如多米諾骨牌一般倒坍,“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無數財富頃刻間煙消云散。
顯然,股市暴跌并非管理層“調控”的本意,管理層也許真的只是想點燃一個小小的煙頭,并且提醒蜂擁入市的投資者們要避免泡沫的損失。但問題在于,這個煙頭不曾想居然把房子燒著了,然后是令整個市場陷于火海,然后是數萬億的財富,無數人的血汗在中國經濟向好,在大國崛起的浪漫時光中消失了。所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在金融-資本時代可以說體現得最為明顯。
其二,在產品時代,各樣的競爭基本上都是以可見的方式發生。有人要搶別人的東西、土地、財富,都必須借助于有形的軍隊和各種兵器。然而,在金融-資本時代,掠人財富根本無需大興刀兵,只要善于使用金融武器,尤其是利用好全球一體化高能的信息平臺與金融平臺,就可在談笑之間,將競爭國毀于一旦,并且往往是以“閃電戰”的方式來劫掠對方財富。
有人在“想象”發生一場核子戰,然而,兵不血刃,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之上者,經濟戰也許是更現實的危險。其實,當今大國崛起第三時代的“全面包圍”也根本不是地緣政治上的地理空間的“硬包圍”,而是信息與金融的無所不在的“軟包圍”。有人也津津樂道“閃電戰”,然而大國崛起時代的“閃電戰”也根本不再是希特勒時代耗時數周乃至數月的所謂“閃電戰”,而是如我們在過去幾個交易日所看見的巨量毀滅財富的“閃電戰”。
也就是說,新的經濟戰的武器完全不是中國人所熟悉的武器,而是金融產品,是股票和鈔票以及股指期貨這樣的金融衍生工具。而上陣的戰士也完全不是荷槍實彈的軍人,而是經濟官員、經濟學家,業內泰斗等一干受人尊敬,溫文爾雅的人。他們的嘴吐出的話語完全可以具備子彈的力量,直擊市場最軟弱的“信心”部位。
20年前,如此經濟戰在美日之間發生過一次,它一舉摧毀了日本趕超美國的希望。10年前,如此經濟戰又在亞洲金融危機中再度上演,它一舉毀滅了亞洲崛起的夢想。這不是某個人的陰謀,也不是某個國家的陰謀,而是國際資本在利益驅使下各方面力量的必然合謀。
因此,當中國進入到“大國崛起”第三時代(第一是從農業中國到工業中國,第二是從農村中國到城市中國,第三是從產品中國到金融-資本中國)最危險的戰爭根本不是軍事戰爭,而是金融戰爭。
學國崛起的智慧
當前,中國經濟大好,股市也仍處方興未艾之期,但近期的暴跌顯然是一次預演,一次警告,而最大的益處則是讓方方面面吸取其教訓。中國的股民尤其是散戶從此要吸收亂炒作的教訓,更加慎重地入市,懂得股市的風險。而最大的教訓則是政府政策的教訓。當務之急,是我們應該自身趕緊補課,盡快熟悉現代金融與資本市場的規律,明白錯誤決策的風險,并且從此次小型股市危機中去學國崛起的智慧。
1、中國達人秀第六期挖掘機司機“哈哈歌”樂翻全場,樸實的挖掘機司機用他的原創歌聲登臺演唱,金星、沈騰等明星大腕坐鎮,現場觀眾直呼很有特點。
2、《中國達人秀》是東方衛視播出的一檔綜藝選秀節目。《中國達人秀》的宣傳詞是“相信夢想,相信奇跡”,用最真實的力量,觸及了每個熱愛中國達人秀的觀眾心靈。
(來源:文章屋網 )
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變革與創新步伐加快,近些年來全球范圍內的服務“外包”發展迅速。所謂外包(Outsourcing),是指企業為降低成本、保留核心業務和提高競爭力而將自己的部分業務委托給外部專業企業的一種商業行為。也就是發達國家發包給國外服務供應商的時候,發展中國家就會從中獲得新的商機和貿易 機會。
目前,在當今國際服務貿易日益成為熱點的趨勢下,軟件外包正成為“熱點”中的熱點。國際分析機構預測,中 國將逐步成為繼印度之后的全球第二大承包國。對政府而言,軟件外包是當前我國鼓勵重點發展的貿易形式,對于改善我國對外貿易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促進外貿整體結構的優化升級具有重要的意義。
――編者
軟件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直接關系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安全,在優化國民經濟結構,推進信息化建設和維護國家信息安全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促進和擴大軟件出口,有利于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帶動軟件產業的發展壯大,有利于提高我國信息產業國際競爭力,有利于促進外貿增長方式轉變,帶動我國新興服務貿易的發展。
軟件產業迅速崛起
隨著我國鼓勵軟件和集成電路發展的若干政策相繼出臺,軟件產業支持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極大地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推動了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的步伐。
產業規模穩步增長
全國軟件產業規模由1999年440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3900億元(484億美元),年均增速40%以上,占世界軟件產業份額由2000年的1.2%提高到5.9%(2005年全球軟件產業規模為8239億美元)。出口額在1999年為2.5億美元,到2005年達到35.9億美元,增長15倍。2005年度國家規劃布局重點軟件企業達到157家,北京、上海、大連等11個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和北京、深圳、大連等6個國家軟件出口基地發展迅速。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2005年我國軟件產業總收入中軟件產品所占比重下降,而軟件服務的比重有所上升。全年軟件產品銷售收入達到2066.5億元,同比增長35.2%,占全部收入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5%下降到53%;系統集成收入1329億元,同比增長40.1%;軟件服務收入504.9億元,同比增長66.5%,是軟件產業中增長最快的部分,上升了2個百分點。
技術創新不斷突破
國家有關部門設立軟件重大專項,支持軟件自主創新。一批創新型軟件企業迅速成長,LINUX操作系統、信息安全軟件、中間件、嵌入式軟件相繼取得了突破,網絡游戲軟件逐漸豐富。國家軟件和集成電路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取得新進展,鼓勵軟件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不斷健全。
軟件企業層次穩步提升
2005年,我國軟件產業最大規模前100家企業中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達到29家,5-10億元的企業有37家,1-5億元的企業有262家。截至2005年底,全國有237家軟件企業通過CMM3級以上評估,46家企業通過CMM4級以上評估,其中29家企業通過CMM5級(含CMMI5級)評估。到2005年底累計認證軟件企業12000家,登記軟件產品30000多件。稅收優惠政策得到較好落實,2005年認定的軟件企業和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享受到的稅收優惠約35億元,2000-2005年累計享受稅收優惠約160億元。
軟件產業區域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2005年全國軟件收入超過100億元的省市共有10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個,分別是北京、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山東、遼寧、陜西、福建和天津(最后3家為新增地區),10省市軟件收入合計達到3422億元,占全國軟件收入的87.7%,軟件產業的區域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從10個軟件收入過百億省市的地區分布來看,其中9個省市屬于東部地區,只有陜西一個省屬于西部地區,東西部軟件產業的差距繼續拉大。
中國軟件產業的發展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綜合實力不足、關鍵核心技術缺乏、軟件人才結構性失調等,今后政策的著力點就是要逐步解決這些困擾,推動軟件產業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
軟件出口蓬勃發展
近年來我國軟件產業的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軟件出口和軟件外包取得了快速增長。由于在成本、人力資源、產業發展環境、產業基礎等方面具備優勢,使當今國際軟件外包向中國轉移的趨勢日益明顯,軟件外包日益成為產業和企業關注的重點。
軟件出口規模不斷擴大
2005年我國軟件出口總額達到35.9億美元,同比增長28.2%。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以6大軟件產業出口基地為依托的軟件出口群體,軟件企業的國際市場拓展經驗不斷豐富,技術研發能力不斷提升,質量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對日外包仍占主要份額,歐美外包開始起步
目前我國軟件外包主要市場是在日本和歐美,由于文化背景的關系,對日本的軟件外包業務占主導地位,達到60%,另外15%來自美國,10%來自歐洲。2005年對歐美的出口取得了快速增長,占比達到20%,比2004年提高了4個百分點。
軟件出口方式多樣化
自主知識產權軟件產品開始進入國家市場。方正排版系統、永中集成Office、中望CAD產品、用友企業管理軟件、信息安全軟件等已經成功進入日本、美國、東南亞市場,成為軟件出口新的增長點。
軟件外包繼續蓬勃發展,并日益成為我國軟件出口的主導模式。據統計,2000-2003年,軟件外包年增長率平均達到了70.2%,中國已經成為新興的國際軟件外包中心。根據賽迪顧問的研究報告,2001年我國軟件外包服務的市場規模只有1.8億美元,2003年達到4.7億美元,2004年達到6.33億美元,2005年突破9億美元,年增長速度都在40%左右。
軟件出口區域集中度進一步增強
我國軟件出口相對集中在北京、上海、大連等地區。良好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配套基礎,當地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擁有一大批通曉外語的軟件人才,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等各方面優勢,推動了產業集聚,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并逐漸形成了自身的區域特色。
差距猶在
我國軟件出口企業在企業規模、管理水平、市場營銷、技術研發、國際化能力等各個方面,與軟件產業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不少差距,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企業規模小
我國軟件外包公司員工規模普遍偏小,大多數為數百人,上千人的很少。而印度已經擁有數家過萬人的外包公司,年營業額超過億美元的企業已經有數十家。印度已經有2家年出口總額超過20億美元的巨型軟件集團(TCS和INFOSYS),而中國最大外包企業東軟集團2005年國際外包收入為6270萬美元,兩者相差近20倍,承接外包項目的層次及利潤也有很大的差距。2005年我國軟件出口為35.9億美元,印度出口234億美元,為我國的6.5倍。
國際市場開拓能力低
受語言、市場營銷能力、資金等方面的制約,中國軟件出口企業缺乏一批熟悉國際規則的專業人員,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較低。在各大專業國際軟件外包論壇及展會上,很少看到中國公司的身影。另據一份調查顯示,英國的IT經理們每天都接到許多來自印度等國家的推銷電話,卻很少有人收到來自中國的企業的業務電話。
品牌知名度低
中國軟件企業主要面向日本市場,但總體上仍處于成本競爭階段,沒有形成依靠品牌賺取高額利潤的階段。歐美市場對中國軟件外包企業缺乏了解,美國本土的一些大型公司,除已在華成立合資或獨資公司的企業外,對中國的軟件外包公司也不了解,相反卻與印度的軟件企業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盡管近幾年,這些公司出于成本、風險等方面的考慮,有意向中國發包,但苦于相互不了解,不信任中國的軟件企業,導致雙方沒有合作機會。
產業鏈不完善
我國軟件產業總體上處于全球軟件產業價值鏈和產業格局中的下游。缺乏行業領軍企業,小規模企業較多。同類軟件的重復開發現象嚴重,存在惡性競爭狀況,軟件企業之間配合與合作的意識與能力較差,專業化分工尚未形成,軟件的標準化及工程化程度也不夠。
公共信息提供渠道少
有許多國外發包公司反映,通過因特網或其他媒體查找有關中國軟件出口外包企業的信息非常困難,尤其是英文資料。相比較印度政府支持組建了極有效的中介機構――全國軟件和服務公司協會(NASSCOM),免費為公司提供詳細分析可靠的信息,包括歷年的數據、市場分析報告、供應商的檔案等,極大地促進了歐美軟件開發公司與印度本土公司的相互了解與合作,極大的推動了印度軟件出口。而當前在中國卻沒有這樣一個組織提供類似的服務。
國際市場前景看好
隨著軟件工程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普及,軟件產業國際化特點日益突出,全球40%以上的軟件以外包方式完成。
國際市場前景廣闊
據GARTNER預測,近年來軟件外包年均增長率在30%以上,2008年全球軟件外包將達2000億美元,以美、英為主的英文軟件占80%以上。
根據賽迪顧問最新的研究報告,2005年中國承接軟件外包規模已經達到了9.2億美元,到2010年將達到70.28億美元的規模,年均增長超過50%。
我國軟件外包以日本市場為主。2005年中國承接日本軟件外包金額為5.58億美元,日本離岸外包增速達50%,估計50%以上將轉向中國,但同時說明,中日政治經濟關系的變化對軟件領域的不利影響將日漸顯現。
國際社會普遍看好中國
隨著印度人力成本的不斷上升,中國將成為印度最大的競爭者。芝加哥一家公司調查了全球210位大公司的信息高級主管,40%的企業表示今后3-5年將向中國外包軟件,并認為未來5年中國軟件外包將增長6倍,達到與印度相當的規模。“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為了規避外包風險,歐美企業選擇外包合作伙伴時,已經不再局限于印度、愛爾蘭,而是擴展到中國、菲律賓、俄羅斯等國家。
以硬件帶動軟件出口
2005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總額為38400億元,全年電子信息產品累計出口額為2681.7億美元。充分發揮制造業優勢,可有力帶動嵌入式軟件和應用軟件出口。2005年軟件出口占我國軟件產業總體規模比例僅為7.6%,是近5年來的最低點,發展空間巨大。以硬件帶動軟件出口,還有助于提高我國電子信息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提高制造業附加值。
開拓國際市場增勢明顯
對日軟件出口規模不斷擴大。我國承接日本軟件外包項目的地緣、文化優勢是印度等國難以超越的。雖然目前多數進入日本市場的中國企業在日本軟件市場處于三、四級接包地位,但最早進入日本市場的一些骨干企業,如中訊、華信等已經逐步積累經驗,開始向利潤更豐厚的高端項目發展,逐步與日本的總承包商一起面對客戶,從需求分析開始介入項目、參與系統設計、詳細設計與程序測試工作。
對歐美軟件外包快速增長。2005年對歐美軟件出口占出口總額比例達到20%,比2004年提高4個百分點。以北京文思創新、博彥科技、軟通動力為代表的一批軟件企業,通過與IBM、微軟等跨國公司在中國研發中心、分支機構進行合作,對歐美軟件出口率先取得突破。2004年文思創新營業收入達到1800萬美元,博彥科技的營業額達到1200萬美元。中軟、創智、神州數碼、浪潮等軟件企業與微軟結成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在軟件外包方面實現深入合作。
前景如何變“錢景”?
大力發展軟件出口和信息服務外包,要擺脫將軟件出口和外包當作貨物貿易來管理的傳統思維,要把軟件出口和外包作為我國發展新型服務貿易的重要突破口,在地位上提升,在政策上松綁,在投入上加大,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協調出臺促進政策
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關于發展軟件及相關信息服務出口的指導意見》,明確對軟件出口和外包企業的政策導向,將其納入對軟件產業的扶持政策體系,可比照軟件企業或者視同為軟件企業享受同等優惠政策;盡快明確軟件外包領域的開放范圍和程度,拓寬外包業務的發展空間;轉變軟件出口的傳統管理模式,會同海關、外匯管理局等有關單位,將軟件出口管理從以海關監管為核心轉向以出口收匯管理為核心,即承認軟件通過網上傳輸的出口方式,企業出口后無需到海關辦理形式上的報關手續,憑軟件出口合同登記證書和外匯指定銀行出具的收匯證明享受優惠政策。既解決目前軟件出口管理的不合理問題,也解決軟件出口和外包企業報關難的問題,為其享受政策扶持掃清操作層面的障礙。
繼續加強軟件出口基地的建設
積極推進“國家軟件出口基地”的認定,2006年在現有6家出口基地的基礎上再認定6家左右,爭取到2010年建成15家軟件出口基地,并在基地內扶持一批軟件出口和外包的優秀企業,建立重點企業聯系制度。依托國家軟件出口基地和各類軟件園區,發揮基地政策試點和示范作用,在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基礎電信設施建設、軟件人才培訓等方面擴大投入,實現軟件企業的資源整合,培育和延長產業鏈和價值鏈,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加強對軟件人才的教育培訓和管理
在現有教育資源的基礎上,牽頭組織協調高校、軟件出口基地、軟件企業開展外包人才培訓,在上海、蘇州、無錫、南京、大連、西安等地扶持建立“軟件人才培訓基地”,有效整合政府、軟件園區、用人企業、高校等各種資源,擴大適用軟件人才培訓規模,減輕企業人才培訓壓力,爭取解決軟件人才結構性失衡問題;鼓勵國內外相關外包服務培訓機構開展合作,引進國外先進的外包人才培訓模式;授權中介機構加強對軟件從業人員進行資信管理。
盡快完善軟件進出口和軟件外包統計體系
依據《對外貿易法》,進一步加強軟件進出口和軟件外包統計工作,在政府各管理部門之間實現數據共享,盡快擺脫軟件統計多頭管理的混亂狀況;結合建立我國服務貿易統計制度,會同有關部門細化軟件進出口和軟件外包統計標準,出臺嵌入式軟件出口和以互聯網傳輸方式進行的軟件出口的統計方法;將海關通關方式和網上傳輸方式的軟件出口均納入軟件出口合同登記范圍;商務部服務貿易司對統計數據按月匯總核查,通報有關部門,并反饋各地。依托統計分析數據,編制《中國軟件出口年度報告》,為企業、政府部門提供全面軟件出口綜合信息,客觀評價我國軟件出口國際競爭力,促進國外中介機構和跨國公司對我國軟件外包能力的了解。
現在很多車輛都安裝丁渦輪增壓器,比如帕薩特1.8T轎車,奧遙1.8T轎車等,這類車的駕駛方式與其他車輛沒有區別,這祥說對么?為什么?
答:錯誤。
1.安裝渦輪增壓器的車輛在啟動后不要立即起步走車,應讓發動機稍微運轉幾分鐘,以使渦輪增壓器得到充分。
2.車輛跑完高速停車后不要立即熄火,這樣做是為了讓增壓器得到充分的和冷卻,一般需等待三分鐘左右。這是因為發動機工作時,有一部分機油是供給渦輪增壓器轉子軸承用于和冷卻的,正在運行的發動機突然停機后,機油壓力下降為零,機油突然中斷,導致渦輪增壓器內的熱量無法被機油帶走,同時增壓器轉子仍在慣性作用下高速旋轉,這樣就容易造成渦輪增壓器轉軸與軸套之間“咬死”,最終損壞軸承和軸。渦輪增壓器轉速非常高,需要機油,一熄火,機油就停止供應了,而渦輪增壓器還在運轉,這樣渦輪增壓器就會處于“干燒”狀態,久而久之容易燒壞。此外.發動機突然熄火后,排氣歧管的溫度很高,其熱量會被吸收到渦輪增壓器殼體上,將停留在增壓器內部的機油形成積炭。積炭過多會阻塞進油口,導致軸套缺油,加速渦輪轉軸與軸套之間的磨損。
3.安裝渦輪增壓器的車輛,所選用的機油需適應渦輪增壓發動機高溫、高轉速、大功率、大扭矩、低排放的工作特點。
4.與普通發動機相比,渦輪增壓發動機對清潔的要求更高,所以應定期更換空氣濾芯。因為若雜質進入壓氣葉輪,會造成轉速不穩或軸套和密封件磨損加劇。
5.發動機機油和濾清器必須保持清潔,防止雜質進入,因為渦輪增壓器的轉軸與軸套之間配合間隙很小,如果機油能力下降,就會造成渦輪增壓器過早報廢。
在主機廠的維修手冊里標明制動液的使用周期是2年或4萬千米,對嗎?為什么?
答:錯誤。
1.制動液的更換周期由制動液的保質期決定,與行駛里程并無直接關聯。
2.通常合格制動液的保質期為3年(市面上某些經
濟型油液的保質期為2年左右),過期的制動液會漸漸發生乳化變質,乳化過程中產生的氣泡集聚于制動管路中無法釋放,形成氣阻,影響油液壓力的正常傳遞。造成制動不良,甚至失靈。
3.制動液具有親水性,一輛新車行駛1 2個月時,它的制動液吸入大約2%的水;18個月時,含水量達到3%,這些水足以使其沸點降低25%。
4.制動液的沸點大于205℃,冰點低于-40℃。
5.國標制動液的級別標準是HZY3、HZY4、HZY5,對應的國際標準是DOT3、DOT4、DOT5。級別越高,安全保障性越好。西方國家對DOT標準的制定很苛刻,國內市場上很多低價劣質制動液都標明符合DOT3標準,其實產品質量并不合格。
6.制動液的分類:醇型制動液、礦物制動液、合成型制動液,目前主要使用的是合成型制動液。
7.制動液的指標:①高溫抗氣阻性,包括平衡回流沸點和濕沸點兩項指標,分別控制制動液的高溫沸點和有水摻入后的濕沸點。②運動黏度,制動液在高溫或低溫氣候條件下都要求有適宜的黏度來滿足規定。
汽車加油時選擇的汽油是標號越高越好嗎?為什么?
答:錯誤。
1.燃油標號即辛烷值是一單調上升曲線,與壓縮比之間無函數對應關系。汽油標號只是標定汽油抗爆能力的參數,燃油標號越高,油的燃燒速度越慢,燃燒爆燃趨勢越低,越適合高壓縮比的發動機使用;反之,低標號燃油的燃燒速度較快,燃燒爆燃趨勢越高,適合于壓縮比較低的發動機使用。
2.低標號汽油燃燒速度快,點火角度要滯后;高標號燃油燃燒速度慢,點火角度要提前。
3.除說明書以外,主機廠會在汽車油箱蓋內側標注推薦使用的燃油標號。
4.主機廠推薦的燃油標號完全可以滿足發動機的使用要求。
5.如果在某些覺得燃油標號標準不高的地區加油,可以加高一級標號的燃油,避免低辛烷值燃油損害發動機。
車輛行駛中發生爆胎應該立即躁制動踏板進行緊總制動,這種說法對么?為什么?
答:錯誤。
1.行駛中爆胎尤其是前輪,立即踩制動踏板緊急制動會造成車輛方向無法控制,甚至會造成車輛側翻等危險情況。
2.正確的做法是:當意識到前輪胎爆裂時,應雙手緊握方向盤,松抬加速踏板,極力控制車輛直線行駛。前輪爆胎時,危險較大,一定要極力控制方向盤,采用掛低速擋的方式利用發動機(牽引阻力)制動使車輛緩慢減速,切忌慌亂中急踩制動踏板,以避免車輛橫甩發生更大的險情。前輪爆裂已出現轉向時,不要過度矯正,應在控制住方向的情況下,輕踩制動踏板,使車輛緩慢減速。
3.如何避免行駛中爆胎:①平時要注意輪胎的保養,經常檢查輪胎是否有扎傷、劃傷,是否有因斷線造成的突起;②關注輪胎壽命,輪胎到一定里程要視行駛路面和磨損狀況而確定是否更換;③養成檢查胎壓的好習慣,要經常檢查胎壓,每隔一個月要測量胎壓;④為防止 輪胎溫度過高盡量不要連續長時間跑高速,可適當在
休息區停車,使輪胎降溫;⑤應養成良好的駕駛習
慣,控制車速,盡量防止急起步、急制動和快速的汽車空調系統添加Rl2制冷劑也能制冷所以無須更換為R134a制冷劑,這樣說對么?為什么?
答:錯誤。
1.國內規定從2002年1月1日起出廠的乘用車必須加注R134a制冷劑,純度達到96%以上,不得使用含有R12、R22等的替代品。
2.R12的中文名是二氯二氟甲烷,該物質對大氣臭氧層有極強破壞力,同時是一種對心臟致毒作用強烈而叉迅速的物質,能引起動物心律不齊、室性心動過速、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急性心力衰竭、血壓降低等心血管系統的病變。
3.R134a的中文名是四氟乙烷,是一種新受制冷劑,屬于氫氟烴類(簡稱HFC),相比于R12,R134a的優越性在于以下幾個方面:①R134a不合氯原子,對大氣臭氧層沒有破壞作用;②R134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不易燃、不爆炸、無毒、無刺激、無腐蝕性);③R134a的傳熱性能比R12好,因此使制冷劑的用量大大減少。
過彎,因為這些不良動作都會加劇輪胎磨損和增加瞬間壓力;⑥不要碾壓路面上的堅硬物;⑦有條件的話可以給輪胎充氮氣,做為惰性氣體氮氣防止輪胎升溫的作用近年來被越來越被駕駛者認可。
4.總結:高速公路上發生爆胎,主要是受輪胎質量、氣體溫度、磨損、路面狀況及行駛操作等影響,原因比較復雜,有些輪胎質量問題是一般修理廠檢查不出來的。因此高速爆胎很難徹底杜絕。但隨時關注自己的愛胎、及時檢查和保養、養成好的駕駛習慣是有利無害的。一旦爆胎發生,切不可緊急制動,要握住方向盤,慢慢把車速降下來。(未完待續)
第二屆“中國汽車診斷師大賽”報名方法
1.登陸“中國汽車診斷師大賽”官網:qcwxzj.com。
2.填寫信息,注冊成為會員;點擊我要參賽,回答問題闖關成功后,彈出報名表。
3.在報名表中完整填寫相關信息并上傳原創維修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