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材料化學

材料化學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材料化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材料化學

材料化學范文第1篇

材料科學與工程各專業中,材料化學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情況還是比較不錯的。畢業生適宜到材料相關的企業、事業、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應用研究、科技開發、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適宜到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

就業前景分析據統計,材料化學專業就業前景最好的地區是上海。

畢業生首選城市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

(來源:文章屋網 )

材料化學范文第2篇

材料化學工程是由化學工程學科和材料學科交叉滲透所形成的一門分支學科,其研究方向主要有兩個:一是以新材料為基礎,不斷發展反應過程的反應技術,比如吸附過程、膜過程、催化過程等。該方向主要是通過材料的特征將其分離并進行反應,其目的是揭示材料微觀結構中物質進行傳遞和反應機理,進而總結出適用于材料設計和反應過程優化的理論方法和工藝技術。二是在材料制備的過程中,用化學工程的理論方法解決所遇到的關鍵問題,比如如何運用微結構的性能關系來實現對材料微觀結構和性能的控制,從而完成從材料制備到定向制備的轉化。新材料的開發是材料化學工程發展的關鍵和先導,直接可以衡量出國家的材料化學發達與否,因此,開發新材料對于材料化學工程的發展至關重要。材料化學包括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磁性材料、化學傳感材料、電子材料、超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催化和吸附材料和薄膜材料等,這些材料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材料化學工程的領域,對其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2新材料的開發

我國在新材料的開發領域取得了很多亮點,這些新材料的開發成為分離和反應過程的重要基石。一些研究所和大學正在開發一種非晶態的金催化材料,這種材料很有發展前途,因為它具有非常明顯的催化特性,而且其催化活性還具有特殊的選擇性,具有顯著的催化活性和特殊的選擇性。對這種材料進行流程綜合和技術集成,可以有助于我國新型石油化工技術的構建。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也開發出一種新型的鈦硅分子篩催化材料,這種材料具有定向氧化催化作用,可以實現“原子經濟”,使“零排放”工藝成為可能,而且也具備工業化生產的可能性。而在新材料的分離技術方面,我國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其中南京工業大學發展了以陶瓷膜材料為原料的新單元技術,同時加強了對集成單元技術的開發,這些研究不僅使我國陶瓷技術更加趨于成熟,而且還形成了陶瓷膜新產業,為我國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3材料化學工程技術的進展

材料化學主要是對產品微結構進行調控,其主要手段是在加工材料時,將化學方法引入進去,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宏觀條件來調控產品的微觀結構,從而為材料的加工和制備提供理論和技術指導。因此,化學工程技術的改進將直接促進材料化學工程的發展。我國在化學工程技術改進方面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清華大學在碳納米粉體材料的制備過程中,引入了傳統的流化床技術,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從而使此生產技術可以用于工業化生產,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北京化工大學則用超重力場技術來放大納米材料生產過程中的形貌控制問題,這樣就可以通過調節超重力場的強度來調節和改變產品的粒徑,。通過這種方法,我國已經成功制備出碳酸鋇、碳酸、碳酸鋰、氫氧化鋁和碳酸鍶等納米粉體,并且形成了工業化生產的技術體系,為我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4展望

材料化學工程作為一門交叉學科,不僅促進了材料工業的發展,而且也豐富了傳統化學工程學科的內容,因此,具有非常重大的研究意義。我國材料化學工程的研究已經取得很多可喜的成就,很多成果在世界上都位于領先水平。但是,材料化學工程中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解決,因此,我們需要再接再厲,爭取使材料化學工程的研究更加深入,使其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5結語

材料化學范文第3篇

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一個不可忽視的艱巨任務,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客觀要求。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我發現有些學生由于承受打擊的能力差,克服困難的意志薄弱,從而產生各種心理障礙。如與教師產生對立情緒,原因是他們成績差,經常遭到教師的批評訓斥,自尊心受到嚴重損傷。因此,教師如不注意教育方法,他們就很容易產生對立情緒。可見,如果一味地批評或說教,是行不通的,甚至適得其反。而應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身處地理解學困生的心理。教育的藝術就在于能否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架起一座通道,使教育的影響進入學生的心田,使學生清除心理障礙,心情舒暢,樹立信心。下面就后進生的轉化問題,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關心學困生,讓他們上進。

要求上進是每個學生的本質特點,學困生也不例外,在課堂上我注意觀察學困生,對轉化學困生抱有殷切的希望,對他們多一點溫柔、親切、慈祥,多一點關心;少一點批評,不僅關心他們的學習也關心他們的生活,讓師愛成為學生樂學的催化劑。實際上學生自己認為好,那就從好的方面鼓勵他,然后給他提出更高的要求,給他明確努力的方向。

二、讓學困生體會成功,少一些挫敗感。

學生思維上還存在過多的依賴性,他們很多時候不喜歡獨立思考,不積極主動思考,這就需要老師給他們創設問題的情境,引發他們的思考、點燃他們創新的火花,對于學困生來而言,我們可以設定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情景,讓他們體驗成功。我通過使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興趣、強化學習意志、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困生主動參與,使他們盡可能多的得到老師的肯定,表揚、和老師的贊許,讓他們體會到努力就會成功,增加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有成功的體驗、有同伴的認可,不讓他們喪失學習的信心。

三、立足于學困生的進步,著眼于學困生的提高

測驗作為檢測學生的一種手段,但是不能成為我們評價學生的尺度,而且對于不同的知識點也會有不同的體現,對學生的進步教師切記不能持否定的態度,要客觀。對于階段性的學困生,他們時而進步,時而后退,當他們進步時一定要給予鼓勵,同時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于長期性的學困生而言可能我們很難找到他們的進步,就連在課堂上也很難找到他們突出的表現,我對待這部分學生,在他們主動回答問題時,只要有一點點道理也不放過對他們的鼓勵。我班的鄧皓軒同學,他就是這樣的學生。但是,只要他有一點點進步,我也會把他放大了表揚。

四、多分析自己的教學,少埋怨學

在教學中我常常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哪些是這節課學生容易和教師溝通并共同掌握了的,哪些是大部分學生沒有掌握的,哪些是少數同學沒有理解的,分析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時的查缺補漏。

材料化學范文第4篇

關鍵詞:《材料電化學》;教學改革;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0-0154-02

一、引言

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材料科學的發展與突破可促進時代的變遷,推動人類物質文明和社會進步。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材料學和電化學交叉領域的研究越來越受到科技工作者的關注,例如化學電源中電極材料的表面修飾與改性、新型納米結構材料的電化學制備、電解質材料的研發、傳感材料與信息轉換材料的發展等。而現代電化學與材料科學相互交叉、滲透,也逐漸形成了新的分支――材料電化學。鑒于材料電化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越來越多的高校在材料學相關專業開設了電化學原理課程,并將其作為專業的重要基礎選修課程之一。與材料專業其他選修課相比,《材料電化學》是一門綜合性、專業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其內容涉及電化學、材料、物理、化學等領域,具有涵蓋范圍廣、知識點復雜以及知識更新快的特點。要清楚地教授課程內容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存在一定的難度,迫切需要在課程教學自身進行創新和改革。本文通過分析《材料電化學》課程的教學現狀,初步探討了如何結合功能材料專業特點和電化學基礎課程內容,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進行了探討,以期提高教學效果。

二、《材料電化學》課程的教學現狀

《材料電化學》課程的教學目標:(1)掌握電化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包括電化學熱力學和電化學動力學兩大方面的基礎理論。(2)熟悉材料電化學的研究方向和熱點,包括材料電化學制備和化學電源。通過這兩大內容的學習旨在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材料電化學的綜合知識,加深對應用于材料領域的電化學知識的理解,學會分析和解決材料電化學應用領域中的各種實際問題的能力,并著重培養學生多向思維能力,為后續金屬腐蝕與防護、電化學測試技術和能源材料等專業課程學習奠定基礎。

目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1)教學內容與教材的匹配。《材料電化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尚未見有與材料科學與基礎、材料力學性能和材料制備方法等基礎課所匹配的經典教材。(2)課程教學以教師在課堂中教授為主,學生非主動接受枯燥和豐富的知識,沒有相關實驗輔助,對許多抽象內容難以理解。(3)課程的考核方式以筆試為主,導致學生對于知識的綜合理解運用能力得不到鍛煉。以上3個典型問題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夠、教學效果差,因此《材料電化學》課程在功能材料專業本科教學中進行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課程教學策略

1.教學內容的構建。我校的功能材料專業主要是培養具有金屬功能材料、磁性材料、儲能材料和發光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專業背景,滿足能在新型功能材料制備、加工和測試等領域教學和技術開發的綜合性科學研究與工程技術人才。因而在教學內容實踐中要綜合考慮材料學與電化學兩門學科的特點,國內目前還沒有教材可以完全綜合了電化學基礎和材料電化學應用兩方面的知識。考慮到本科生在前期學習中掌握的電化學方面的知識有限,本課程教學以基礎教學為主,因此選用普通高校“十一五”規劃教材――李荻編著的《電化學原理》作為本課程中電化學的基礎知識教材,兼顧參考趙輝譯著的《納米材料電化學》作為本課程中材料電化學制備知識教材。

最后,教學內容分成基礎知識和實例應用兩大部分展開。(1)介紹概括性強的電化學基礎知識:①電化學熱力學知識,包括電解質溶液、相間電位、可逆電極、不可逆電極和平衡電極電位;②電化學動力學知識,包括電極/溶液界面的結構與性質、電極過程、液相傳遞步驟動力學和電子轉移步驟動力學。(2)按照電化學在材料科學的應用介紹實例部分:①電化學方法制備納米材料,以電沉積法制備半導體量子點薄膜為實例;②化學電源電極材料,以鋰離子電池為實例,闡述電池的工作原理及其電極材料的研發進展。通過實例介紹來引導學生將電化學基礎與材料學知識之間進行比較和整合,從而牢固地把握所學的材料電化學基礎知識,也為后繼其他專業課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形成良性循環。

2.教學方式的改革。目前,課堂教學中以多媒體教學為主,多媒體教學雖然可以節省教學板書時間,但是不容易讓學生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內容,尤其是重點知識點的分析需要獨立思考,難點知識的闡釋需要互動探討,所以有必要安排不同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從感性體驗走向理性分析,再開展批判性闡釋。在教學實踐中,講到一些重要知識點,例如關于平衡電極電位的計算,適當地使用板書,逐步寫出電極反應方程式,根據能斯特方程計算出電極電位,這種逐步講解的過程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思考時間,理解和消化講解內容。

《材料電化學》是一門與實踐結合緊密的課程,單一的理論知識的講解容易導致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不夠深入。由于該課程的教學課時十分緊張,沒有安排實驗與實踐環節,為了彌補實驗環節的缺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引入典型電化學實驗的視頻,例如銅鋅原電池的構建。通過視覺感受加深學生對原電池的構建,電極反應的現象和原電池電動勢的計算的理解和認識。

3.考核方式的設計。目前高校中,理論課程的考核方式仍以筆試為主,期末考試成績通常占總成績的70%以上,然而這種考核評價方式使得大多數學生對知識與技術的學習走進誤區,被動記住書本中相關知識點即可,從而忽略了自身的批判性獨立思考與深入理解,不利于認知結構的積極建構。在我們的課程中,期末考核采用開卷考試方式,最終成績由平時成績(20%)、課后作業(20%)及開卷考試成績(60%)構成最終成績。其中,平時成績主要包括課堂出勤、問答互雍屠礪壑識點隨堂測試等方面的考核;課后作業考察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開卷考試檢驗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采用這種考核機制,期望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結語

通過上述對《材料電化學》課程開設所采取的改革措施與實踐,明確了我校功能材料R翟詬每緯討械慕萄內容、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將抽象的電化學基礎知識與材料領域的實例應用緊密結合起來,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掌握材料電化學的基本理論,為將來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丹青,蘇軼坤,王雷.材料學專業《電化學原理》教學改革初探[J].廣東化工,2016,(43):122-124.

[2]王瑩,任玉榮,袁寧一.電化學基礎在新能源材料專業中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37):160-161.

[3]陳麗江,洪小平.探討應用化學專業《電化學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1,(29):43-45.

[4]李荻.電化學原理[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8.

[5]普利斯.材料電化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6]張勇,王力臻,張林森,李曉峰,張愛勤,宋延華.加強素質教育,深化電化學工程系列課程教學改革[J].河南化工,2010,(21):68-71.

[7]劉梅川,趙國華,吳梅芬,李明芳.分層次電化學實驗教學改革[J].大學化學,2009,(02):32-35,58.

[8]胡婕,黃浩.改革電化學實驗,培養高素質人才[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S1):282-283.

[9]吳旭冉,賈志軍,馬洪運,廖斯達,王保國.電化學基礎(Ⅲ)――雙電層模型及其發展[J].儲能科學與技術,2013,(02):78-82.

[10]邵艷群,彭開萍.加強課程改革提高專業碩士的職業性――以《電化學原理與測試技術》為例[J].高教學刊,2016,(02):63-64.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s Electrochemistry" Study and Practice

QIN Hai-ying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College of Material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Hangzhou,Zheijiang 310036,China)

材料化學范文第5篇

關鍵詞 材料專業 分析化學 創新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45

On Materials Analytical Chemistry Curriculum Innovative Teaching

HE Xiulan, ZHENG Wei, QI Shuyan, WANG Jihua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Abstract Aim at existing problem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course of materials maj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course is carried through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 and establishing experiment specifically on the basis of course content and subject characteristic. The student's interest is increased and teaching quality is improved with organic bonding course content and subject characteristic, and helpful reference and consult are provided for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course of materials major.

Key words Materials major; Analytical chemistry; creative teaching

分析化學是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是鑒定物質化學組成、測定組分含量、確定物質的結構及存在形態。①分析化學是哈爾濱理工大學材料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講述定性與定量分析、誤差與分析數據處理及各種滴定分析等內容。材料學專業是研究材料的組成與結構、工藝及使用性能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發展前景廣闊。②③分析化學是材料專業目前開設的課程體系中不可缺少的學科基礎課程之一,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與學生的畢業設計、生產實習及就業等方面都有重要聯系。因此該課程的學習對培養人才的思維模式及知識體系的構建起著重要的作用。④目前,我校材料類專業分析化學課程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1 分析化學課程目前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與人才培養需要脫節。目前分析化學的教學內容與不同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不適應。比如我校材料專業中有機高分子專業與無機非金屬專業,兩個專業分析化學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與開設的實驗基本相同,未能與各自的專業特點有機結合,學生“學”“用”明顯脫節,導致學生缺乏科學思維分析實際問題。

(2)實驗缺乏針對性。分析化學的實驗教學是整個課程教學中的重要環節,理論教學的大部分知識點及相關原理,在實驗內容中會有所體現。但目前所開設的分析化學實驗均是以完成教學為目的,未針對不同的專業特點開設不同實驗,學生做實驗積極性差,學生只是機械性地完成實驗,未認真思考實驗原理,甚至連實驗報告也不認真總結,只是完成這個學習任務而已。因此,目前開設的分析化學實驗對提高理論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也未能有所提高。

(3)教學方法枯燥。分析化學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基本理論較多,化學反應繁多,各類滴定曲線及滴定原理復雜,在授課過程中,與相關的材料專業知識很難融合。按傳統的授課方式,過分強調授課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課程的講解過程中會使學生感覺課程內容枯燥乏味,束縛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及趣味性,不但學生學習效果差、效率低,也降低了教師授課的積極性。

(4)評價方法單一。目前我校分析化學課程的考核基本上還是采用期末閉卷考試來評定學生學習效果,通過一張期末測試卷很難全面、公正、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部分學生在臨考前突擊背筆記、做練習題,即可僥幸過關,不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風。

為激發材料專業學生學習分析化學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該課程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針對分析化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專業特點,對該課程進行了創新性教學改革。

2 分析化學課程創新教學

2.1 根據專業特點優化教學內容

對于不同專業,分析化學的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及教學計劃學時的安排應有所不同。首先,針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學生,應先統一界定基本的理論教學內容(此部分占整體知識點的70%左右),這部分內容要求所有學生必須掌握,以保證該門課程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點的教學要求,也方便日后考核。其次,根據不同專業特點,教師可對部分教學內容實行自主性教學(占整體知識點的30%左右),結合各專業的特點界定教學側重點,精細安排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掌握基本原理與知識點的基礎上,能拓寬專業知識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第二章誤差、可疑值的處理這部分內容涉及計算,公式多且繁雜,單純依靠講解例題授課,學生會感覺枯燥。在授課過程中,可將相關專業知識引入。例如,學生將來做畢業設計及技能訓練等時,均會遇到數據處理,某些實驗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可疑數據。如在測量試樣的抗彎強度時,需要5~6個試樣進行測定并取平均值,某些存在缺陷的陶瓷樣品獲得較低的抗彎強度,此時可以利用分析化學的四倍法與Q值法進行可疑數據的處理,培養學生對實驗結果處理的能力,又提前了解部分專業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我校材料專業分析化學課程均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很多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方向了解很少,在此階段學生的思維模式、學習態度及今后的職業規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給這些學生授課時,結合分析化學課程內容及專業特點,給學生更多的專業指導是非常必要的。

2.2 有針對性地開設實驗

分析化學的基本原理與知識點可通過實驗來驗證和鞏固,在有限的學時內,不能將所有的分析化學實驗都開設。為提高學生專業素質培養效果,在分析化學教學改革中,根據專業特點,對開設的實驗進行了大膽改革。根據現有實驗室條件,有針對性地將所有的實驗項目與專業特點結合起來,盡可能地讓所開設的實驗與專業有聯系,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例如,吸光光度法這一章的分光光度計相關實驗對于無機非金屬專業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計測量無機非金屬光催化材料的吸光度。通過開設此類實驗,使學生掌握分光光度計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為學生將來做畢業設計奠定良好的理論與實踐基礎。配位滴定法涉及高分子專業的知識點較多,因此相關的實驗高分子專業一定要開設。通過有針對性地開設實驗,將分析化學知識與專業實踐有機結合,在豐富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對專業知識產生興趣,也提高了分析化學理論的授課效果。另外,在實驗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實驗數據的處理能力,比如在繪制標準曲線時,可教會學生利用Origin或Excel軟件進行曲線的線性擬合,提高學生微機應用能力及分析數據的準確性,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3 課堂教學方法革新

課堂教學方法創新不但可以提高教學效果,也有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分析化學教學方法的改革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首先,分析化學基本理論與原理在實際工業中的應用比較廣泛,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長,與生產實際相結合。⑤比如,提出無機非金屬專業學生分析陶瓷粉體質量檢測的問題,并列出解決方案,這里應用了沉淀滴定、氧化還原滴定等分析化學原理,采用學生分組討論形式,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師生課堂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其次,制作分析化學課程課件,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制作出分析化學課程的課件,利用多媒體進行該課程理論教學,通過圖片、動畫、音頻等豐富課程內容。通過多媒體上課,不但可以加大傳授知識的信息量,開拓學生的視野,還有利于教師及時更新授課內容,方便教師授課。

2.4 建立靈活多樣的綜合考評體系

分析化學課程的考查主要是通過期末考試閉卷方式進行考核(占總成績的60%)。另外,由于該課程的基本原理與知識點均可通過實驗來加深學生印象,因此該課程的實驗尤為重要,實驗成績根據實驗動手能力、實驗報告等進行考核(占總成績的20%)。另外,平時成績由任課老師給出(占總成績的20%),這部分成績主要包括出勤、作業、課堂討論三個方面,尤其是課堂討論部分,主要根據是學生查閱資料整理資料,在課堂上分組討論,理解知識,在討論中培養團隊精神、思考能力及綜合表達能力。通過以上幾方面的綜合成績,建立公平、合理的綜合考評體系。

3 結語

分析化學是非化學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基礎理論課程,是學生后續課程的基礎,學生掌握其基本原理與內容,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其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針對目前對材料類專業人才素質的要求,哈爾濱理工大學材料學科在分析目前的教學狀況及專業特點的前提下,對傳統的分析化學課程進行了創新性教學改革,注重專業知識與化學知識的有機結合,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分析化學基礎內容,而且使學生對本專業產生濃厚的興趣,為高等院校材料類專業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有益探索,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及借鑒。

基金項目:哈爾濱理工大學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C201300018)

注釋

① 黃昊文.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42-44.

② 顧佳麗,馬占玲.在分析化學實驗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中國電力教育,2011(213):147-148.

③ 趙明,白麗明,張文治.“Seminar”教學模式在本科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4(1):56-5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城县| 南木林县| 和田县| 竹溪县| 巢湖市| 桑植县| 抚远县| 镇巴县| 惠水县| 平安县| 苏州市| 蓬溪县| 买车| 芜湖市| 景宁| 大余县| 武胜县| 广宗县| 广东省| 沙坪坝区| 屏东市| 奈曼旗| 东至县| 双城市| 会同县| 息烽县| 荃湾区| 阜新市| 宿州市| 甘孜| 锦屏县| 保山市| 独山县| 新蔡县| 杭州市| 德江县| 舟山市| 丰城市| 镇康县| 邵东县| 弥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