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學雷鋒做好事的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聚焦概說
3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學雷鋒日”,每年的2月、3月,各地都會紛紛啟動一系列“學雷鋒,做好事”的活動,今年也不例外。2月22日,湖南長沙市舉行覆蓋千所學校、百萬學生“續寫雷鋒日記,爭當雷鋒傳人”活動;3月1日,河南鄭州市舉辦“弘揚雷鋒精神,做有道德的人”活動,社會各界5000余人參加;教育部提出方案,要將“學雷鋒”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提出要開展“雷鋒式學校”“雷鋒式班級”“雷鋒式青少年”創建和命名活動;而在2月份舉辦的中國公民道德論壇上指出,要把學雷鋒活動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之中……
雷鋒精神伴隨著70后、80后的成長,已經成為他們童年記憶的一部分。當時很多小學生寫作文都寫自己做的好人好事――面對別人的感謝,自豪地說出“我叫雷鋒”。而如今,“學雷鋒”似乎成了形式主義更加濃郁的事情,成了一個空洞的口號。在“學雷鋒”的熱潮過去之后,我們應該冷靜地思考一下:在當今的社會,談“雷鋒精神”過時了嗎?“雷鋒精神”有無必要傳承下去?如果有必要,需要做哪些調整,來適應時代進步的要求?
別把雷鋒當成雷電
文/莊 青
上學的時候,每至三月,學校總會組織大家去做好人好事。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大學時,班級集體去了敬老院,那是我們第一次去敬老院。敬老院里面冷冰冰的,那些老太太老爺爺疲憊虛弱,神情呆滯,坐著都要睡著了,連電視都不想看,根本無心和你聊天。我們帶去的水果,讓他們老化的牙口望而生畏。他們似乎知道這段時間會經常來人。院里院外都打掃得挺干凈,我們覺得無事可做,就在一塊幾近荒蕪的草坪上撿起垃圾來。回來的時候,門衛發了一張表揚證書,被貼到了班級后墻上。
那次學雷鋒活動,我覺得挺失敗的,不過隔壁班一位同學說她們更難過。她們去了孤兒院,帶去了很多很多好吃的,可那些衣著簡樸的孩子就是不吃。問:“你們為什么不吃啊?”孩子們說:“媽媽不讓吃,留著給媽媽吃。”他們嘴里的媽媽就是孤兒院的管理員,這其中的道理可想而知了。
我非常感動于一個故事,說一位朋友經常在周末開著車帶著一些文具禮物,到偏遠的地方分發給孩子。有人問他為什么會這樣做,他說自己小時候過得很貧窮,經常幻想能有一位從遠方來的叔叔帶些禮物給他,結果后來,他自己成了那位叔叔。
學習雷鋒,應該是一種真切的關懷――發現需要,進而補充,就這么簡單。
新浪網一直在推崇一位祈福女孩,可是我點開進去,看過幾次后,不禁大失所望。里面大多是一些煽情的文字和該女孩類似寫真的照片。此女不過十四五歲,卻離開校園,和團隊駕著車扛著攝像機一處一處祈福。說是祈福,卻更像是旅游觀光,每到一處,必定大擺pose,大秀深情,繼而傳至網上,推到首頁,成為明星式的展覽會。
我并沒有看到這種作秀式的行善給大家帶來多少好處,當然它肯定或多或少幫助了別人。但是我看到的是大批讀者對此種行為的質疑和不解,對女孩舍本逐末生活方式的否定。
是的,已經有太多人懂得名利雙收;有太多人利用慈善這一噱頭吸引大眾的目光,提轉自己的公眾形象。
大家可都還記得白芳禮老人嗎?那種發自內心的行善,那種長年累月的默默無聞,那種毫無保留的付出,才是一位真正有大愛的人應有的品質。太多的人需要的是實質性的幫助,把那些所謂的包裝費、贊助費、車馬費節省下來,你會發現那些比所謂的歌聲和安慰有價值得多。
別把雷鋒當成雷電,借著那閃耀的光芒微笑。一不小心,它有可能就劈到你了。
用發自內心的微笑來傳承雷鋒精神
文/黃 孟
接到了編輯的約稿,讓我談談雷鋒精神該不該傳承的話題。我的手指在鍵盤上躑躕――因為我在懷疑,如今90后的孩子有幾個真正知道雷鋒?有誰能將所謂的雷鋒精神娓娓道來?那一句“向雷鋒同志學習”還有幾人知道它的來歷?
出生于70年代的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團結互助,時刻弘揚雷鋒精神。我小學時的作文大致是幾個套路:我和小明是好朋友,有次考試我鋼筆沒水了,小明毅然地把自己鋼筆里的幾滴墨水灌進了我的鋼筆,啊,我好感動;我和同桌小花有了小誤會,桌子中間刻了一道深深的“三八線”,準備老死雞犬不相聞,有天我不慎遺失了早餐費,餓得前心貼后背,小花頓時動了惻隱之心,毅然把半個烤紅薯悄悄放在我手心,啊,我好感動。
在上世紀80年代初,我們是被要求學雷鋒的,也就是要日行一善。同學們都滿大街尋覓需要幫助的勞苦大眾,無奈那時社會主義形勢一片大好,改革春風沐浴神州,在奔小康的路上,沒有那么多苦主需要學生哥的幫助。為了完成日行一善的任務,大家經常胡謅幫老大娘挑水、撿錢包歸還失主等事件,賽著說謊。我有一次長時間在濕滑的馬路旁蹲守摔倒的老太太未果后,忍痛拿出了一毛零花錢當做失物交給了老師,強忍淚水完成了當天日行一善的艱巨任務。
關于雷鋒精神該不該傳承的爭論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就一直沒有停止過,這不是簡單的該與不該之間的爭論,這分明是目前國人在物質上的日漸豐足與精神上的日漸空虛之間的鴻溝。所以我個人認為,現在的時代是不適宜傳承雷鋒精神的時代,因為現在的孩子如果看了《雷鋒的故事》,打死也想不明白雷鋒為什么要穿補了幾十個補丁且重達兩斤的襪子;他們更不會明白,盡管雷鋒做好事不留名,卻為什么要寫日記大量出版發行呢?就我個人小時候的經歷而言,如果做好成了指定的任務,便會成為心里的負擔而物極必反。
過去的幾十年里,對雷鋒精神的過度弘揚,其實釀出了許多諸如反復救溺水者不幸犧牲的,為搶救公家財產獻出自己生命的,還有明知山有火卻偏向火山行的小英雄賴寧等悲劇。舍生取義的思想曾經深深烙印在許多人的心中。然而細想一下,提倡用寶貴的生命換來的所謂高尚的精神,本身就很虛偽,畢竟,人命大過天啊!
所謂助人者人恒助之,現今已不是定律。在我年少時,曾經和父親一起毫無顧忌地扶起過一個跌倒的老人。可是,現今還敢嗎?――前不久,網上說一個80多歲的老頭摔倒在路上卻無人敢扶,眾人只是圍觀之。有網友感慨:就算真的動了惻隱之心,在攙扶之前也需掏出手機攝像自證清白。因為新聞常說有好心人扶起老頭老太反倒被誣撞人,目擊證人幾乎都集體沉默,令助人者心寒。
當獻愛心變得蒼白無力的時候,空有一句“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口號顯得是多么滑稽尷尬。當然,如果一棍子將雷鋒精神打入冷宮,未免太過殘忍和有失偏頗。雷鋒精神其實就是所有人都認可的利他精神。一個時代需要有道德模范,雷鋒是個好人,一個苦孩子,急人之所急,有惻隱之心再加光榮之心,從個人的社會角色扮演來說也沒什么可指責的。如果真讓我談談雷鋒精神的可傳承之處,我建議你仔細看看雷鋒生前的照片――幾乎每一張都是面帶笑容,這樣的笑容毫無虛假,充滿了喜悅和富足。撫摸著自己那顆浮躁、永不滿足的心自問一下:這樣的笑容不正是現在的我們丟失已久、極力想找回的東西么?
把『雷鋒精神拉出形式主義的泥潭
文/李小撮
有這樣一個作文片段:一天,我扶一位老奶奶過馬路,老奶奶熱情地夸獎我:“小朋友,謝謝你,你叫什么名字?”我拍著胸脯回答:“我叫雷鋒。”然后低下頭,看到胸前的紅領巾更紅了……
這個作文片段很多人都知道,還有不少人都在作文里這么寫過,從某種意義上說,“扶老奶奶過馬路”就成了學雷鋒做好事的一個代表事件。小學生非常樂意這么做,以至于很多不需要過馬路的老奶奶在小朋友們的攙扶、簇擁之下被迫過了馬路,最后衍生出許多笑話。這個笑話的最新版本是:
3月5日這天,張老太氣喘吁吁地回到家,對家人說:“哎呀,今天差點就回不來了。”“怎么了?”“今天被很多人扶著過馬路,本來只需要過一次的,來來回回被纏著過了十多次!”“那你最后怎么回來了?”“我突然靈機一動,裝作暈倒在地,人們馬上四處逃竄了。我站起來撒腿就跑回來啦!”
很諷刺是不是?“學雷鋒”變成形式主義已然很久了,雖然在很多人的童年記憶里雷鋒的形象很親切,“學雷鋒”也沒什么危害,但所謂的“學雷鋒”應該休矣――如果想幫助人,何必以雷鋒的名義?“雷鋒精神”被各級政府、各種組織“推廣”了幾十年,雷鋒被塑造成了一個完人,一個神,一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現在我們必須要把雷鋒拉下神壇,才能還原出來一個真正的雷鋒――雷鋒除了熱心幫助人之外,其實是一個愛美的“潮男”:也年少輕狂,會偶爾向人炫耀一下他的軍功章;在部隊不太守紀律,脾氣還不是太好……但是很遺憾,雷鋒英年早逝,于是他的本真面目永遠不能被更多的人知道了,只剩下一個看似豐富實則空洞的“雷鋒精神”。
避開光環,以平常心去解讀,我們會發現他身上的純真、善良,有一種普世價值。他的利他行為、見義勇為、節約行善,在當下社會依然有著現實意義。但是,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人都是自私的,只有在能保證自身利益、自我安全的情況下去利他才是可持續的。如今,大家都不敢去做好事,不敢去“扶老太太”了,怕被訛詐,怕被誣賴,怕自己的善心受到傷害。
那么,就這個材料作文,可以分析命題者的匠心獨運,可以思考“以不變應萬變”的命題傾向,可以品味命題理念的精妙絕倫。
一、熱點話題隱含精妙
材料講述的是修船工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刷油漆外,還順手幫船主把船底的小洞補上了,從而挽救了船主孩子的故事。這是一則典型的材料作文,材料理解難度不大,但社會熱點話題隱含相當精妙。讀完材料,學生馬上就會想到三月份的“學雷鋒”活動,而明年又是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60周年,全社會都在學習雷鋒,都在學習雷鋒的精神,都在爭做雷鋒式的好人。可見材料雖然是一個非常簡常的故事,卻在其中隱含了十分豐富的社會熱點,充分體現了唐代詩人白居易提出的“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做”的主張。
二、思想傾向鮮明突出
材料中修船工不僅做好了本職工作,還順手做了一件小事。就是順手的一件小事,一個簡單的舉動,卻救人于水火之中。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可以說命題者匠心獨運,思想傾向鮮明。小事能成就大功績,從而引導人們應養成“順手”做小事、“順手”做好事的好習慣。可以聯想到陳賢妹“順手”救起小悅悅,最美女教師張麗莉“順手”將學生推離危險地帶,最美的司機吳文斌“順手”將車安全停靠。這種舉動,這樣的精神,大大激發了人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對他人、對社會的主人翁意識。
三、社會意義豐富深刻
宋金萍13歲時在北京王府井八面槽上小學,鐘炳堃是
他六年級時的班主任。鐘炳堃給了從小就失去母親的宋金
萍無限的母愛。宋金萍在北京體育學院讀書時,鐘老師常
去看他,并把平時積攢的22元錢和一些零零碎碎的糧票
都給了宋金萍,幫助他度過了人生最困難的階段。工作后
的宋金萍也在一所學校當老師,他常去看望鐘老師,為鐘
老師買好生活用品。在鐘炳堃70歲時,宋金萍擔心自己不
能每天去看望老師,便和妻子商量,將老師接回了家。就
這樣,鐘炳堃老人住進了宋金萍家中。2001年,鐘炳堃老
人雙目失明,大部分時間只能躺在床上度過。春去秋來
二十八載,鐘老師已是孩子的奶奶,自己的“母親”。有了
這位“母親”,宋金萍除了買菜要出趟門,大部分時間就在
家看書,陪伴老人。
這就是時代聚焦法。宋金萍是當代中國“孝行者”
的典型人物。一日為師,終身為母。宋金萍用自己的實際
行動履行了這一句話。時代聚焦宋金萍,目的是為了告訴
我們,別人曾經給予我們某些恩惠,大多數人雖能做到
感恩,但感恩容易,貴在堅持。在作文中運用具有時代意
義的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議論文
觀點的說服力,使文章真實可感,達到“讓事實說話”的
效果。
運用好時代聚焦法,主要掌握以下四個方面:
一、關心時事,聚焦時代
關注社會熱點是進行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我們應
走出教室,走進萬千社會,聆聽時代的脈搏,讀懂祖國的
發展。而有創意的作文就要折射出時代的鮮明色彩,體
現當代思潮。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化社會中,面對每日
更新的新聞資訊,我們的作文素材庫也應該不斷更新。
這些最新的素材就如鮮艷的花朵,因最新鮮而最吸引
人。有了高的見識,有了新的思想,在高考來臨時,梳理
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清點記憶中有價值的耀眼的亮點,思
考社會的熱點,讓自己的新思想、高見識之花欣然綻放。
這沁人心脾的花香定會吸引閱卷老師,使之怦然心動,由
衷地贊賞。如:
2011年,我們看到了各行各業這個“哥”、那個“哥”
的不尋常事跡。既有積水中執勤4小時的交通警察“標尺
哥”,又有臭水溝中裸身修電纜的電力職工“搶修哥”;既
有利用周末收垃圾資助藏族學童的大學生“麻袋哥”,又
有創辦反毒網站的80后“反毒哥”;既有堅持3年給農民
工送水的綠化公司老板“送水哥”,又有智勇逼停瘋狂酒
駕車的出租車司機“逼停哥”;既有突發腦溢血臨危一踩
救乘客的公交車司機“剎車哥”,又有演繹精彩自強人生
的貧寒大學生“收碗哥”……
他們或真或善或美地揮灑著人性之光,其實想想,
人生應該是這樣的,也必須是這樣的,因為只有這樣,
我們才會覺得生活有意義。面對平凡之中見偉大的感動
“哥”,有誰還會硬著脖子嚷嚷:中國人失掉道德感了?
魯迅先生的話自是明證:“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
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這兩段文字先是從整體上概述了感動我們的“哥”
們,作者在此基礎上做出了分析,包含真情,令人動容。
二、講究辯證分析,讓作文閃現出理性之光
講究辯證分析,就是在使用材料的過程中善于用辯
證的觀點,對事物、現象進行一分為二的分析,從而得
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具體運用時,應注意兩點:1.要分
清利和弊。對一件事的分析要分清利和弊,因為每一個
人、每一件事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如果不能做
辯證的分析,就會流于片面化和絕對化。2.準確把握好
“度”。分析利弊,要注意把握好“度”,因為“真理跨過
一步,就是謬誤”。對人對事的分析,以事實為準繩,不
夸大不縮小,這就是客觀公允的做法,也是辯證分析的
有力保證。如:
隨著網購的迅猛發展和城市租金的不斷提升,實體
書店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也是不爭的事實。光合作用書店面
臨倒閉,再加上此前第三極書局、五四書店、單向街、三聯
書店等知名實體書店或消失或收縮,全國實體書店似乎走
到了窮途末路。至于各地的新華書店,如果沒有教材的壟
斷、計劃經濟年代遺留下來的自有鋪面優勢,估計也好不
到哪里去。要徹底扭轉實體書店的衰勢,還需要從政策、
市場運作、閱讀氛圍培養等各方面對實體書店提供救助,
給實體書店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
要使實體書店活得更好,更需要公眾回歸到閱讀的本
質,重新認識傳統閱讀方式的價值。我們不否認網購、網
上閱讀的便利性,但是在一個一切都講究快速的時代里,
我們也需要一些慢的平臺,讓我們的心靈得到休憩,實體
書店就是這樣的平臺。
這兩段文字就實體書店如何生存作了辯證而客觀地
分析,觀點具有哲理性,有獨到見解。這也提醒我們,學
點哲學,懂些辯證法,會分析,不偏激,可讓作文閃現出理
性之光。如此,作文定會在思想內容上占領制高點,這樣
就會為滿分作文的實現創造有利條件,打開綠色通道。
三、要有高的識見力,提出遠見卓識
識見,即見識、審美情趣、思想境界。“我思故我
在”,沒有思想,作文就沒有靈魂。思想的含金量決定了
文章的品位,境界決定了文章高下。有人說,人是一支會
思考的蘆葦,那么,作文就是蘆笛的聲音——發表獨特
見解,抒寫獨特體驗,表達精辟言論,提出遠見卓識,張
揚自我風采。如:
每年3月5日前后,各地都會舉行一些學習紀念雷鋒
的活動,在當代,我們仍然需要雷鋒精神,她折射著人性
的真實需求與普遍的道德情感。
內涵豐富的雷鋒精神,曾在不同的年代獲得不同的
闡釋,并為不同的人們各取所需。雷鋒精神感人至深的地
方,正在于她體現了一個普通人可抵達的道德境界。雷鋒
不知疲倦、永不滿足地做好事,成為好人的代名詞和指南
針。“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此類形象的流
行語所指代的圖景,至今仍使人為之心馳神往。在世俗化
的層面,雷鋒精神實可化為永不停歇地向善、行善,而這
正是可以超越社會形態和人作為歷史性存在的道德精神
與道德實踐。因此,雷鋒精神無可置疑地具有當代性,而
人人皆應、皆可學雷鋒,不過是現實中人的內在需要與客
觀訴求。
然而,在今天,學雷鋒做好人好事卻仿佛會遭遇“道
德風險”,甚至被得到救助的人反咬一口,不得不尋求法
律來解決道德層面的問題。這自然不是雷鋒精神本身的
錯誤,不過是當下人們道德狀況的一種反應。所謂道德
風險,可能因個別公共事件被放大,卻未必是純然的想象
之物。古往今來,積德行善的人得到的回報并不總是鮮
花與掌聲。即以雷鋒而言,由于經常舍己為人,當時便有人
說他是“傻子”,但如果雷鋒不是“甘心愿意做這樣的‘傻
子’”,雷鋒也就不成其為雷鋒。也許,在雷鋒精神的燭照
下,現在的人們更需要的是審視自己的內心,改善對他人
的道德預期,不因喧嘩而動搖向善的意志。
這三段文字,就當代學雷鋒精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雷鋒精神具有當代性,人人皆應、皆可學雷鋒。”這一
見解是基于作者站得高、看得遠而提出的,見解自然不
同凡俗。
四、層層追問,質疑大眾觀點
在作文中選用多年來被大眾認同但隨著時代的變
遷、大眾認知水平的提高引發質疑的觀點,通過由淺入
深、由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思考,層層追問,逐層深入地揭
示問題的實質,從而給人以新的啟示。如:
這種現象令人疑惑的是,難道中央財政編制國家部
委公務支出預算時,沒有規定“三公”中各項支出的具體
金額?換句話說,對各部委的“三公”支出,難道沒有分項
約束和相關紀律要求嗎?
選段文字采用疑問追問,目的在于提示讀者,警醒
讀者,引發思考,在思考中體會作者觀點。
又如:
比如說紅十字會,說白了就是一“民間慈善組織”,管
理機制能不能先改起來,除掉官僚化?比如說故宮之類的
博物館機構,同樣不算一級政府部門,要不要賦予其如此
不受監督的特權?比如說中國體育的金牌模式,輿論一直
在反思,管理機制何以仍然紋絲未動?
一、讓豐富多彩的生活成為學生作文的材料
1.開展課外活動課外活動的形式很多,可根據作文的訓練要求,結合學校的各項活動,如班會、課外活動等,有目的地開展一些課外活動,使思想教育和作文訓練同步進行。如開展以“學雷鋒做好事”活動、講禮議講文明活動進行常規教育,舉行“讀介紹英雄的書籍”“講科學家的故事”“學習先進人物”等系列主題活動。同時要求學生閱讀有關書籍,并認真作好筆記。在故事會上人人講一個不同英雄或同一英雄不同內容的故事,力求做到脫離書本,聲情并茂。在作文《我最崇拜的人》中,很多學生講述了古今中外科學家刻苦攻關、努力鉆研的故事,還有學生寫最崇拜的人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寫出了他們很多感人的事。同學們不僅有內容可寫,還懂得了感恩,學會了尊師守紀,懂得了關心集體,知道在家中要尊老愛幼、勤儉樸素,學做家務,在社會上做好事。這些系列活動,加深了他們對生活的認識和體驗,增進了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向往,在作文中也有話可寫了。
2.組織參觀走訪可帶領學生實地參觀。例如:到學校附近的公園,其實這些學生都去過,可一旦寫有關這個公園的作文時,卻寫不出來、寫不清楚。可見他們平日對一些景物觀察沒有留心,對一些游樂設施了解不具體。所以在作文前就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重新游覽,回來再布置寫游記。在參觀時指導學生注意觀察園中的花草樹木,了解各種游樂設施的名稱和特點,認真觀賞園中懸掛的字牌,重點觀察幾處并作好筆記。回來后作文時稍作指點,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寫出內容具體的好文章。有個小學生寫道:滿山的花兒開了,我們好像走進了花的海洋。在假日,組織學生進行采訪,回來后就“值得我們敬佩的人”為題作文。采訪既讓學生們受到了思想教育,又豐富了寫作素材。
3.積累生活經驗這里的觀察,不是指一般的對事物即興觀察,而是從積累的角度進行較長時間的定向觀察。老師指導學生觀察積累要狠下功夫,要有意地鍛煉和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這才是解決學生寫作缺乏材料的“治本”措施。指導時,老師要培養兩種學習能力:一是學會從觀察中發現以前未發現的事物特點;二是學會記錄新的發現,并加以合理想象,通過整理、分析,轉化為作文材料。例如:在以“我愛吃的梨子”為題作文時,就指導學生對熟悉的梨子進行描寫。先總寫喜愛梨子,再抓住梨子的形狀、顏色、味道等進行分寫。在觀察過程中注意多種感官的參與,可以幫助學生抓住事物的特點,如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覺,用鼻子聞聞有什么氣味,用嘴嘗嘗有什么味道等等,事物的特點就會清晰而牢固地留在他們的腦海里。
二、用自己的親身體會表達獨特的感受
1.寫親身體會只有對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聽、親身經歷的東西有深刻體驗,才能寫出好作文。用自己想說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表達中展現個性。所以,應大力倡導“寫自己的生活經歷”,讓學生自由選擇,尊重學生的表達愿望,寬容其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讓他們在思考中成熟,這也讓個性在文章中日益張揚出來。例如:在作文《取綽號》中有個同學寫道:“班里有個同學長得很高,兩腿較長,跑起來像飛一樣,簡直帥呆了!大家都叫他“飛毛腿”,他聽了也很高興。”還有個同學寫道:“我的同桌是個膽小的女孩,一說話就臉紅。我在背地里叫她“紅牡丹”。她聽后撅起小嘴巴,說要告訴老師。我們相處得很好,學習上互相幫助。” 也許同學間取“綽號”是不禮貌的行為,但是有的并無惡意,這反而充滿情趣。
2.體驗現實生活帶領學生為尋找素材而參加實踐活動。如:栽植花草樹木,以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觀賞蟲魚鳥獸,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做家務勞動和參加公益勞動,體驗勞動的艱辛;觀察生態環境的變化,懂得保護環境重要性等。有實踐,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以黨的“十七大”和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樹立并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全面發展”的要求為指針,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以品牌活動為有效載體,圍繞黨的中心,圍繞時展,圍繞孩子生活,以建國、建隊60周年為切入點,既抓活動,又抓建設。加強督導評估,考核點面結合,保證我校少先隊工作文明、健康、持續、和諧發展,努力開拓我校少先隊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思路:
堅持“以童為本,實踐育童”的基本途徑,圍繞少工委20**年工作要點,繼續深化“雛鷹行動”和“手拉手”等品牌活動;重點抓好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強化少先隊陣地建設;推動《少先隊輔導員綱要(試行)》的普及落實,抓好少先隊輔導員業務培訓。
三、工作重點
1、全面加強少先隊自身建設。
20**年,要進一步做好《綱要》的學習和落實工作。我們要把學習《綱要》作為少先隊的一項重要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和考核措施,學校中隊輔導員要定期組織好輔導員的培訓學習,建立有效機制,保證各基層中隊輔導員對《綱要》的學以致用。
要重視發揮少先隊隊室、鼓號隊、紅領巾廣播站、紅領巾板報及隊報隊刊等陣地的作用。加強中隊少先隊文化建設,使之規范化、系統化。中隊陣地五項建設(中隊標志臺、中隊隊報(板報)、中隊隊角、爭章園地、一面旗幟兩條標語)。
2、深化“雛鷹爭章”活動。
結合《少先隊輔導員工作綱要(試行)》,組織開展“雛鷹爭章”活動。把雛鷹爭章活動同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相結合,以雛鷹爭章為載體,結合學校各類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使各項教育活動既有“章”可循又能自主創新。各輔導員在工作中,既要簡化和規范雛鷹爭章活動的操作順序,又要使雛鷹爭章活動落到實處,保持雛鷹爭章活動良性發展。
3、“手拉手”快樂共成長
各學校在與相應的學校結為手拉手友好學校的基礎上,繼續進行手拉手體驗活動。各手拉手學校之間要在隊室建設、鼓號隊組建與訓練、規范升旗儀式、主題隊會等少先隊工作上加強交流互助,
輔導員之間要經常溝通。本學期引導手拉手少先隊員之間開展“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向小伙伴學一種新知識(新本領)”的活動。通過學生之間的活動,切實使少先隊員在進城或下鄉的實踐過程中,接受鍛煉,改變觀念,更新思想。通過活動,相互了解和體驗對方學習和生活,互相鼓勵幫助,開闊手拉手小朋友的知識與生活視野,相互影響,培養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樂觀向上、積極開朗、助人為樂的品格,增強社會實踐能力。
四、工作要求:
1、圍繞局少先隊工作計劃制定校少先隊工作計劃,圍繞局少先隊工作重點組織安排校少先隊活動。
2、少先隊工作要形成長效機制,操作便捷,要有時效性,檔案材料及時收集,規范管理。
3、期末大隊輔導員以總結形式上報本校的少先隊工作,一定要突出學校的少先隊工作特色。
五、主題活動:
二月份:
1、制訂少先隊工作計劃、抓好新學期校園環境布置。
2、《新守則》、《新規范》養成教育。
3、制訂廣播臺工作計劃,廣播節目準時開播。
4、制訂雛鷹爭章計劃,布置雛鷹爭章活動。
三月份:
1、開展“綠色小天使行動”系列體驗教育活動。
2、扎實開展“學雷鋒、做好事”活動。
3、開展綠化、美化校園活動。
4、中隊會觀摩。
四月份:
1.清明節祭掃烈士陵園,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2、師德教育專題講座。
3、雛鷹爭章達標活動階段性考核。
4、世界地球日主題活動。
五月份:
1、輔導員工作經驗交流。
2、法制安全教育。
3、籌備慶六一活動。
4、中隊會觀摩。
六月份:
1、“六一”兒童節慶祝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