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穹頂之下紀錄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柴靜從央視離職后,花了一年時間,自費百萬,拍攝了一部關于霧霾的紀錄片《穹頂之下》,通過網絡,引起巨大轟動,一日之余,點擊量逾億次,成為中國環保史、中國新聞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在霧霾漫天、犬儒遍地的時候,一個女人,一個我們都知道的、名叫柴靜的女人站了出來!
幸好還有柴靜!柴靜的行動,是一個公益的行動,是一個公民的行動,是一個公共知識分子的行動。這是對霧霾成因的一次鉆研探索,這是對霧霾現象的一波大眾科普,這是對霧霾治理的一個強烈呼吁。
幸好還有柴靜!作為一個調查記者,作為一個普通公民,尤其是作為一個人,她沒有忘記初心。她的孩子未出生就得了腫瘤、她的家鄉山西臨汾在煤煙煤塵里的淪陷,都是她手持長矛向霧霾開戰的原動力。
幸好還有柴靜!柴靜振臂一呼,公眾觀者云集。這是在全國“兩會”前夕,《穹頂之下》在此刻,可以讓倒逼機制和功能最大化。治霾,治理大氣,治理環境,應該成為“兩會”熱點議題,并有所作為。
這一天是2015年2月28日,我正在臺灣自由行,恰遇臺灣“二二八”和平紀念日。在微信、微博以及Facebook上,我感慨地寫下了:“我在臺灣,正享受著有霧無霾的好時光。平時在家,我是無車族,騎車出行三十年。我愛柴靜,自始至終,至這個廢霾大片,此愛更甚。”比我小了整整十歲的柴靜,把《穹頂之下》這個楔子,打在她四十不惑的生命歷程中。
知識分子,站出來是可貴的;知識分子,動起來是重要的。在臺灣,也有一位柴靜式的人物。他叫齊柏林,是一位男士,原來是空拍(即航拍)攝影師,也辭職了,歷時3年、耗資新臺幣近1億元,拍了一部紀錄片《看見臺灣》。這是一部環保大片,全部都是空中拍攝的鏡頭,在臺灣引起巨大的轟動,獲得2013年第5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雖然《看見臺灣》更具藝術片的特色,但兩者目的都是一樣的:保護環境,保護自然生態,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因為女兒在臺灣讀大學,我近三年內已是第五次到臺灣。這回是正月初三晚上抵臺,第二天首站,就特別到訪臺灣北投垃圾焚化廠。那高聳入云的巨大煙囪的上頭,是景觀臺和旋轉餐廳――中午我特意留在這里吃了一頓西餐,顧客還不少;而觀景效果不亞于臺北的標志性建筑101大樓。垃圾焚化廠建設之時,回饋給市民一個文體公園,附設游泳館、籃球場、網球場、兒童樂園等。在這垃圾焚化廠旁邊漫步,感覺不出空氣有任何異樣。這里沒有霧霾。計程車司機告訴說,那個大煙囪上冒出的主要不是煙,而是水汽。嚴格按照科學標準和科學規程來操作,哪有管不住的煙塵?臺灣早已用實踐告訴你“怎么辦”。
臺灣有齊柏林這樣的公共知識分子,更有最廣大的呵護環境、積極參與行動的公民百姓。通過網絡的傳播,柴靜的《穹頂之下》在臺灣也引起熱烈反響,媒體和網民多有報道、轉發和評價,比如3月2日《聯合報》《中國時報》頭版頭條都是柴靜,通欄大標題分別是《霧霾紀錄片震撼大陸》、《〈穹頂之下〉撼動中國》,都有一個震撼的“撼”字。
如果以臺灣民眾喜歡的表達方式來說,會說成是“愛柴靜,保環境”。我們應該是“學習柴靜好榜樣”,而不是“辱罵柴靜做鳥樣”。可是很遺憾,又一次次聽見“砍柴黨”梆梆梆的“砍柴”聲。還不知道今后有多少權貴、既得利益者將會如何惡攻柴靜。我們有理由相信,歷史淘汰的一定是礦渣,留下的是金子。柴靜《看見》一書出版時不也是一樣嗎,而今書仍暢銷,那些砍者何在?
有些人為“砍柴”而“砍柴”,終究太過可笑。有人著有一文,標題竟是《請放過那朵霧霾》。“請放過那朵霧霾”,這里每一個關鍵詞都是錯的――“請放過”,能放過嗎?霧霾是你爹還是你媽啊?“那朵”,何止是“朵”,你沒看見那鋪天蓋地的黑暗嗎?你說的這個“霧霾”,難道是高天上纏云繞日的祥云?你碰到的霧霾難道是“西天的云彩”,揮一揮手就可以作別?
奇怪的是,好不容易有個孩子說出了“皇帝沒穿衣服”,有人卻在邊上狂扁這孩子:“尼瑪,你為什么不喊‘打倒皇帝’?”“你為什么不拿起石頭磚塊砸向皇帝?”“你為什么不把皇帝拎到絞刑架上、推到斷頭臺上?”哎喲媽呀,這算個什么事兒!
如果看不見柴靜的良知和情懷,那你是冷血的;如果看不見柴靜的努力和行動,那你是麻木的;如果看不見柴靜的睿智和分寸,那你是愚蠢的。
國泰君安證券指出,“2015年能夠看到的將會全面超預期的行業目前只有一個,就是環保。”光大證券表示,“環保是一個大級別的主題機會,行情會貫穿全年。”國信證券“對2015年環保行業持樂觀態度。”
目前A股市場上正宗的環保股共有39只,其市盈率普遍在30倍以上,最高的超過300倍。雖然估值并不算便宜,但由于行業有望保持25%以上的增速,且業績低于預期的可能性較小,同時2014年行業的大幅調整已經充分反映了市場的悲觀預期,今年隨著相關配套政策的相繼推出,行業迎來良好的投資機會。
環保設施投資加大
一年春又到,兩會進行時。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引發全民熱議,環保話題也成為兩會到來之際最熱門的話題。
事實上,環境保護問題一直是近年來高層重點關注的問題。眾所周知,我國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以消耗資源和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權重于保護財產權,中央高層也已經意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都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生態文明建設寫入了,成為了重要的執政理念。2014年以來,多次就環保問題作過重要講話和批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希望APEC藍能夠保持下去”。
新環保法已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實施,相比于舊環保法,新環保法特別強化了各級政府的環保責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因部門存在的多種違法行為而造成環境出現嚴重后果,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
值得注意的是,新任環保部部長陳吉寧也于近期上任。3月2日,剛剛履新的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北京與記者見面,他用“鐵腕治污”來形容即將展開的環保部的工作,重拳推進新環保法落地,對違法企業進行嚴肅查處和對地方政府啟動問責外,還會對“未批先建”的項目進行治理,同時還將對“紅頂中介”進行清理。
此外,2015年為十二五規劃末年,是十二五的考核之年,為全面完成“十二五”環境治理的目標任務,地方政府環保投資呈現加速趕工狀態,2015年或成為十二五環保設施建設招標的最高峰。此外,環保“十三五”規劃編制思路已擬定,將建立環境質量改善和污染物總量控制的雙重體系,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計劃,實現三大生態系統全要素指標管理,十三五期間環保投資將繼續大幅提高,未來五年環保需求將持續增加。
高層的環境治理決心、新環保法的實施、強大的輿論,都將給環保部門和地方政府環境保護工作帶來壓力,政府部門的監管和執法力度勢必將大幅加強,從而帶動環保設施投資加大,購買環保服務需求加大,利好環保股。
投資價值較為明顯
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A股環保股概念股共有46只,我們將其中主業與環保關系不是很密切的剔除掉,剩下了其中的39只正宗環保股(見表1)。
從上述股票可以看出,環保股的市盈率普遍都不低。但從業績增長來看,行業個股保持著較快的增幅。前三季度,環保行業收入同比增長18.68%,凈利潤同比增長22.06%。在環保五個子行業中,除節能行業的凈利潤同比下滑5.93%外,其余子行業的凈利潤均實現較快增長,依次為:固廢處理同比增長35.07%、環境監測同比增長29.8%、污水處理同比增長19.39%、大氣治理同比增長18.4%。在目前已經出現股價催化劑的情況下,我們認為,板塊的高估值承壓并不會太大,而且隨著業績的逐步釋放,板塊投資價值較為明顯。
具體到投資策略來看,中信證券對環保行業維持“強于大市”評級,基于混合所有制釋放活力、工業治污力度顯著加大、再生資源市場空間打開等因素,重點關注東江環保、碧水源、聚光科技、桑德環境、格林美,建議關注國企/水價改革方面的首創股份、瀚藍環境、重慶水務,以及并購彈性大的維爾利、天壕節能、中電環保等。
鳥兒渴望自由飛翔,我們渴望健康快樂。而現在我們的愿望是多么遙不可及。環境是大家的,人們的心里為何沒有愛,沒有良心,為何只有利益和金錢?法律的尊嚴在于執行,為什么環境保護法明明有規定,那些亂排亂放的企業依然存在?那些破壞環境的廠家企業,面對大眾的指責,為什么不僅不改正錯誤,反而強詞奪理,滿口胡言?我一次又一次感到悲傷向我襲來。但我們中華民族歷來是堅不可摧的,怎么就向霧霾低頭認輸了呢?不,我們要行動起來,抵抗霧霾,改善我們生存的環境。
我們到附近的地方去上班或購物,盡量不要開車,應選擇騎行或步行,既減少了尾氣排放量,又鍛煉了身體,還能增進家人之間的感情,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如果發現周圍的企業有污染環境的做法,我們應該勇敢地拿起電話,撥打12369,讓環保部門來干預。逢年過節,我們中國人喜歡用鞭炮禮花來增添節日熱鬧喜慶的氣氛,這也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原因之一。我們以后可以用電子炮來代替傳統的爆竹,既不產生大量煙霧,又能多次循環使用,節約成本的同時,又為美化環境做出了貢獻。
我們不能坐著等空氣質量改善,我們不能僅靠國家政府部門的努力。環境的改變需要的是你我這樣千千萬萬的普通人。霧霾是一個殺手,它如幽靈般把我們籠罩在黑暗的世界中,慢慢地蠶食我們人類。我們要團結起來,努力地去沖破黑暗,迎接光明的到來。
我相信這是一場噩夢,一場不過時間長了一點的噩夢,當我醒來時,天空仍然一碧如洗,小河依舊清澈見底。
永別了,霧霾!
關鍵詞:環境監測;霧霾;建設
0引言
隨著工業水平的不斷提高,帶來的不僅僅是國家的富強和社會的發展,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環境污染問題。環境污染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引起了人民群眾對環境問題的重視。環境監測是對人類和環境有影響的物質的含量、排放量的檢測,并且跟蹤其發展變化的一種現代技術手段。調查環境質量,為環境污染的治理工作提供基礎依據和保障,一言以蔽之,環境監測就是環境治理的前提和基礎。
1當前我國霧霾天氣的現狀
2015年初著名記者柴靜自費拍攝了一個長達100多分鐘的紀錄片—《穹頂之下》,掀起了公眾對霧霾的關注度,同時也喚醒了公眾關注環境污染問題的意識。2015年底大多數地區都被霧霾狂潮所席卷,能見度一降再降,引起了公眾的嘩然。對于當前我國所面臨的環境問題中,恐怕霧霾問題是當前最迫切的問題,也是當前社會最重視的問題。霧霾,霧與霾,本是兩種不同的物質,但是由于這兩個物質在形態中十分相似,就用霧霾加以統稱。2013年,很多人都知道霧,但是卻不知道霾是什么,但是近年來卻總在嘴邊,甚至在空氣中徘徊。從最初的鮮有人知再到如今的人盡皆知,這中間的過程,卻只有短短的幾年的時間。從2013年開始,霧霾從我國的中東部開始出現后,就再也沒有消失過,霧霾帶給人類的影響越來越大,對人類的身體健康也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威脅。隨著霧霾天氣的增多,感染呼吸道疾病的人越來越多,甚至霧霾對人的壽命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隨著霧霾天氣的出現和人類的重視,我國開始建設實時報道的環境監測,對空氣質量實時監測,在每天的天氣播報中,也增加了空氣質量等級,國家開始越來越重視環境空氣的監測。對環境空氣質量的監測是對環境進行治理的前提,同時也是空氣治理成效的顯示。PM2.5是造成空氣環境污染的主要物質,所以我國已經開始著手重點治理PM2.5,雖然時間較短,但也呈現出一定的效果。在治理PM2.5的道路上,仍然是“道阻且長”。
2加強環境監測社會化與能力建設的重要性
隨著空氣質量問題對人類的生活和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并且空氣質量狀況越演愈烈,社會對空氣質量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空氣質量問題。但是當前我國環境監測的社會化和能力建設不能滿足人們對環境質量信息的了解,這還是源于人們對當前我國的環境監測的不信任,這種不信任也是由于其環境監測的能力建設存在不足之處,多次的檢測不準確就直接影響到其可信任性,同時環境監測的結果也是環境治理的前提,如果環境監測不能夠保證其準確性時,那么對環境的治理也造成一定的偏差,對環境治理工作帶來困難。由于環境的不斷惡化,我國政府也在努力朝著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的方向發展,近年來在全國各地鋪開的監測站標準建設就是有力的證明。這不僅僅是對社會負責任的表現,同時也是對環境治理工作的支持,因此未來我國將會大力加強環境監測社會化和能力建設,為社會大眾和環境保護作出更好的服務。
3加強環境監測社會化與能力建設的措施
3.1建立市場化的環境監測體系
當前我國的環境檢測體系是從中央到地方或有關部門的檢測系統,這種檢測系統不利于環境監測的社會化,政府可以積極建立一種市場化體系的環境監測,多鼓勵我國社會中建立第三方環境監測公司,并且鼓勵行業之中進行競爭,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越的服務。從多個方面擴大環境監測的范圍,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加方便、準確的環境質量報告,提高社會公眾對環境監測的滿意程度。在建立市場化的環境監測體系的基礎之上,國家還應該建立一些環境監測體制,在制度上規范環境監測,提高環境監測的質量,并且明文規定環境監測結果的透明度,并且對從事環境監測的企業和公司進行統一管理和監督,可以對環境監測的企業進行資質認證,提高社會大眾對其的信任程度,同時也是為規范企業的檢測資格,是一種為社會大眾負責,為環境質量負責的表現。
3.2提高環境監測結果的透明與社會化
環境污染并不是由某個人、某個企業、某個國家造成的,環境污染的現狀是由每一個自然人的活動造成的,所以對于環境的保護,應該人人有責,增強環境監測結果的透明度和社會化不僅僅是滿足社會公眾的求知欲,更是為了讓每一個人都自覺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提高了環境監測結果的透明度,能讓公眾了解當前的環境質量狀況,了解當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公民保護環境的自覺性。檢測結果的透明與社會化不僅僅是社會公眾的需要,也是環境保護的需要,是環境保護的有效策略。
3.3加強環境監測的能力建設
加強環境監測的能力可以從多個方面著手,首先可以從擴大檢測范圍著手,不僅對空氣、噪音的檢測,可以把檢測范圍擴大到土壤、水質、生物等多方面,這些人們沒有注意到的領域,也存在著不少問題,我國應該加大對這些領域污染物的檢測,都有可能存在影響當前人類生存發展的問題。再者就是提高檢測技術能力,從檢測人員到檢測器材,都應該加以改善,提高檢測人員的技術能力和個人素質,定期對這些人員進行培訓,使他們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不斷提升個人技術水平。國家可以加大環境監測的資金投入,更換先進的環境監測器材,并且可以借鑒世界上其他國家中更為先進的檢測技術,增強我國的環境檢測能力,提高環境監測的應急應變能力。
4結語
片中多次提到的"洛杉磯煙霧",是人類歷史上著名的環境污染案例和治理教材。我社2014年熱銷圖書《洛杉磯霧霾啟示錄》,展示的便是污染事件發生時的眾生相,真實描述了相關政策和研究工作背后微妙的過程和來龍去脈。
《洛杉磯霧霾啟示錄》
本書英文原版于2008年在美國出版后,被譽為現代新聞經典(journalistic classic)之一、大氣環境領域的《寂靜的春天》
深入刻畫洛杉磯污染事件發生時的眾生相--科學與無知、責任和逃避、公益和唯利、遠見和短視等
以史為鑒,對我國治理霧霾等空氣污染的政策制定和實施具重要借鑒意義
譯者的感言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所長 曹軍驥
我是做空氣污染研究的,很早就聽說過洛杉磯的光化學污染,但對于其污染的產生、程度和防治等歷史細節的了解基本空白。我所翻譯的Chip Jacobs 和WilliamKelly 所著Smogtown: the Lung-Burning History of Pollution in Los Angeles一書(中文版名《洛杉磯霧霾啟示錄》),2008年在美國出版以來被認為是近年來環境生態領域最優秀的公眾讀物之一。隨著翻譯工作的進展,越來越覺得這本書思想的深刻性。
洛杉磯的昨天,我們的今天
兩位作者是文學記者,作為地道的洛杉磯人,從小就身受空氣污染之害。為了再現那段歷史,他們不辭勞苦,從舊故事中提煉出洛杉磯空氣污染史的濃縮版。每章、每段、每句話,都有深刻的含義和意義,作者的文字力透紙背,字里行間中揭示出污染現象后的思想本質,期望傳遞出空氣污染的共性特征。
掩卷深思,洛杉磯昨天的污染故事很多以驚人的方式在現今世界上許多城市活生生地上演著。如一位官員在1956年調侃道"我們花了35年來消除煙霧,其中的30年對抗政客,5年治理煙霧本身"。作為斗爭結果的環保法案、減排措施和方案控制住了洛杉磯的煙霧,但是新的問題在歷史長河中接踵而至:能源危機、CO2減排、全球變暖等。舒適但高能源消耗的現代生活方式帶來了嚴重的污染。
面對這一事實,多數人仍在妄想單純憑借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來治理污染,而不是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今天,地球上的人們互相影響,誰都不能獨善其身。這一系列故事的背后,往往都有利己主義者和科技至上論者的身影。猶如空氣污染領域的"寂靜的春天",作者提出深刻的反思:如果科技也對環境危機無能為力,人類該怎么辦?
兩位作者講述的是洛杉磯的故事,放眼的卻是整個人類的生存狀態。工業化進程中的我國也在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大氣污染。重讀這段洛杉磯煙霧污染治理歷史,反觀當今席卷大江南北的霧霾事件,經年治而不降的空氣污染,我覺得有如下幾點特別值得借鑒。
高度重視科學研究
20世紀40年代初洛杉磯發生光化學煙霧污染時,各界人士都茫然不知所措;經過大概10年的摸索,由加州理工學院斯米特教授率先發現機動車與工業尾氣的光化學反應產物是污染的肇因,之后的控制都是圍繞這個科學結論展開。沒有高水平科研成果做支撐,如盲人摸象,不僅污染控制的效果差,甚至污染控制的基本方向都是錯的,出現越治理越污染的局面。因此,洛杉磯很早就開始了空氣污染的科學研究,成立專門的機構進行高水平的科技攻關。如1968年成立的加州空氣資源局(CARB)第一屆主席就由斯米特教授擔任,幾十年來CARB引領與左右了美國空氣污染的科研水平、控制技術、標準制定、法規條例等進程。
對污染治理的長期性要有足夠認識
從1943年7月8日洛杉磯出現第一場有記錄的光化學煙霧事件開始,誰也沒想到這個污染治理工作持續70余年,時至今日還在繼續。煙霧污染發生的頭幾年里,政府官員、高級管理人員在公開場合信誓旦旦拍著胸脯承諾幾年內就要改善這種煙霧污染(盡管它是什么、如何形成都還不清楚)。從1943年算起,洛杉磯這個"美國空氣污染之都",盡管投入巨額資金、巨量資源、巨大努力,進行人類有史以來最長時間、最大規模的污染控制實踐活動,直至作者成書的2008年甚至今天,空氣質量雖得到翻天覆地的改變,但相比之下,洛杉磯的污染仍高居美國各大城市之首,由此可見污染控制的艱巨性。
多種方式、多種手段、多個部門共同治理
洛杉磯空氣質量改善,除了依賴科技進步,還要緊密依賴經濟分析、社會管理、產業替代等多種手段;不僅依賴環保單位,還要依賴研發機構、環保社團、產業部門等全社會的共同投入;上至州長、市長,下至販夫走卒,無論職業醫師還是社交名流,都對空氣污染控制做出過貢獻。空氣質量的改善不僅與污染源控制有關,也與能源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轉換、人民生活方式轉變等有關。需要吸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深刻教訓,對新上馬的高污染工程項目做嚴格的環境影響評估,防止在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產生新的污染。
霧霾的治理任重道遠,霧霾的危害關系到我們每個人。究竟霧霾有哪些危害、我們怎么防護?請將您的想法和建議,發送至《大眾醫學》微信公眾平臺參與討論,并有機會獲得《洛杉磯霧霾啟示錄》1本。
霧霾對健康的影響,已經不僅僅是呼吸系統。
網友:霧霾天,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特別容易生病。
白春學(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主任):建議大家應盡量減少外出,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孕婦,以及患有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疾病者。同時,還應緊閉門窗。外出回家以后,應及時清洗面部和雙手,清水漱口或刷牙,并及時更換外衣。必要時,可使用空氣凈化器,以改善室內空氣質量。
網友:我患有慢性過敏性鼻炎,每當遇到霧霾天就反復發作,要怎樣才能防護?
王輝(山東青島中西醫結合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醫師、教授):鼻塞、咳嗽加重,可能是接觸了霧霾中的過敏原,在盡量減少外出的同時,加大吸入藥物的劑量。若伴有流黃涕、咽痛或發燒提示可能合并呼吸道感染,可選用合適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治療。有黃濃涕時,加用左氧氟沙星眼藥水滴鼻,以及用生理性海水或生理鹽水沖洗鼻腔。由于霧霾可導致氣道高反應性和氣道狹窄以致吸藥困難,所以一定要慢而深地經鼻或經口吸入,以保證藥吸至肺內。
網友:我每天睜眼看到灰茫茫的天空就很失望,感覺活在一個沒有希望的世界,很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