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對教師的評價

對教師的評價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教師的評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對教師的評價

對教師的評價范文第1篇

一、內容范圍和難度要求是否符合學生實際

教師應當把設計教學程序當做一個創造性的活動。根據學生實際,充分考慮當時當地的教學資源,確定恰當的內容范圍和難度要求,方可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不考慮學生的學習實際,不分析和利用現有教學資源的課堂教學設計,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

二、是否能夠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一堂好的數學課,應當有寬松的、和諧的學習氣氛,學生在探索和學習過程中能夠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教師生動的語言、和藹的態度、富有情趣的問題、有探索性的活動等都可以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如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教師讓學生說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有這樣的特征――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找找教室里具有這樣特征的物體――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激發“找”的興趣,有的竟找出人體本身就具有軸對稱的特點;讓學生動手畫出或剪出軸對稱圖形(紅十字)――愛心體現,在探索和學習過程中能夠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用剪出的軸對稱圖形拼出一幅美麗的圖案――滲透美的教育,讓學生學會欣賞美和創造美。設計這樣一系列的活動,都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是否能為學生創設體驗數學學習過程的機會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教師要為學生提供體驗數學知識形成過程的機會。如對新概念或新方法的學習,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梳理、分析和探究中體會數學。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通過課件(車輪是三角形、四邊形和圓形的車子的運行)演示和學生對自己制作的小車子的擺弄,使學生明白車輪是圓形的道理,把握了“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的特征。學生在“擺弄”的過程中,既體會到圓的特征,也體驗了“學”數學的樂趣。

四、是否正確對待學生的差異,分層設計問題

學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教師要針對差異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問題,保護并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滿足不同學生在知識、能力、興趣等方面的需求。這才能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教學活動,才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獲。教師即使知道學生的回答可能是錯的,也應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也應讓他更好地表達出自己的見解,更讓學生明白,每一個回答都會對自己和別人帶來啟示,即便是反面的警示。

五、是否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開放式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個性充分“張揚”,給張揚個性提供一個展示的舞臺,將學生吸引到主動參與的場景中,是張揚個性的核心。如我在上二年級的《認圖形》一課時是這樣營造和設計課堂信息場的:請同學們用橡皮在釘子板上給小白兔圍一個多邊形的蘿卜地,看誰圍的與別人的不一樣。經過操作后,外向的小孩不等老師指名就站起來說:“我圍的這塊地(三角形),這邊是平平的,這邊是直直的?!边@個剛坐下,另一個又站起來說:“我給小白兔的這塊地(等腰三角形),這兩條邊都是一樣長的?!薄拔疫@塊地(正方形),它四條邊都一樣長!”“我圍的這一個(長方形),這兩邊一樣長,這兩邊也一樣長?!眻雒婧苁菬狒[。我看到有一個性格內向的小女孩,手欲舉不舉的樣子,就提問她:“你也一定幫助小白兔圍了一塊很不一般的地了吧?大膽地告訴小白兔和同學們,好嗎?”“我給小白兔圍的是一個六邊形的地,因為小蜜蜂的家是六邊形的,我希望小白兔能像小蜜蜂那樣勤勞!”在她的身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對教師的評價范文第2篇

摘要: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最關鍵的一環,通過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促進歷史新課程改革穩步開展。課堂教學評價是教育教學評價系統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評價應包括授課教師的自我評價、聽課教師對授課教師的評價、學生對授課教師的評價等三方面,這種評價方法能客觀地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能夠激發教師產生正確的工作動機和積極的情感,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充滿活力。

關鍵詞:教學評價及發展;課堂教學;歷史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1.教學評價與課堂教學

教學評價一詞在我國中學歷史教學界出現于20世紀后期,教學評價就是依據一定標準,運用科學方法系統地收集有關教學信息,對教學活動過程、結果及其有關因素。評價的對象是在教學領域,它主要對老師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課外改革、課外活動等工作,教學成果及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最重要的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各種素質和能力的主渠道。實現高中歷史新課標實驗教學的新理念的重要步驟: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根據歷史學科和歷史教學的特點,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尊重歷史,追求真實,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關愛人類的情操。通過歷史學習,使學生增強歷史意識,汲取歷史智慧,開闊視野,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大勢,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1]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于歷史教學評價的改進,形成以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的評價體系,全面實現歷史教學評價的功能。[2]

2.評價原則 中學歷史教學評價的原則有多樣性

2.1教學的系統性與素質教育要求并重的原則

課堂教學是一個準備――實施――目標達成的完整系統,評價指標要能夠反映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規律,必須符合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必須為更好地上課服務,更好地反映出上課的基本要求和教師的能力水平。同時,又要突出體現素質教育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強調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鼓勵發現、探究與質疑,以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2評教與評學相結合的原則

現代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是在體現學生主體性基礎上實現教學相長。教師的教學過程應是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過程,是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實現具體發展目標的過程。因此,評價課堂教學,既要“評教”也要“評學”。不僅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教”的評價體系,更要建立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 的評價體系,以此來促進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3]

2.3有利于教師教學特色彰顯的原則

課堂教學受制于學情、教師個性、課型、教學環境和條件,導致了不同風格、千變萬化的具體教學。確定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既要體現課堂教學的一般特征,又要為教學創新和發揮特色留有余地。要提倡創新,鼓勵個性化教學。

因此,探討歷史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希望通過評價促進教師的課堂教學,積極穩妥地開展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

3.對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的形式

新課程標準下課堂教學應如何開展?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首先,教學是一種涉及教師與學生雙方的活動過程,所以它一定是動態變化的過程,是一種交往實踐行為,是一種涉及兩個以上的活動。其次,它是一種學習的活動,本質上是學而不是教。因此,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沒有學生的學習活動,就沒有現代意義的教學。第三,教學是一種特殊的學習活動,它是由教師組織的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活動。第四,教師組織的活動,包括講解、講述、指導、輔導,也包括展示、演示等,教師利用這些方法、途徑、媒體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活動能夠真正進行下去,能夠收到切實的成效。因此,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評價應包括授課教師的自我評價、聽課教師對授課教師的評價、學生對授課教師的評價等三方面。[4]

3.1授課教師的自我評價是課堂教學自我完善的動力,教師前進的方向

課堂教學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活動,需要積累經驗。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實踐者,需要不斷地總結和反思中才能得到提高,逐漸成長。在實施新課程教學中,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學習+研究,因此教師必須通過自我評價,回顧教學的過程,既找出教學中的長處、優勢,又要找出不足和主要問題,分析原因,思考揚長補短的策略、途徑和方法,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適應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的需要。[5]

3.2聽課教師對授課教師的評價是課堂教學合理開展的前提,教師奮斗的目標

教師都是新課程的探索者和實施者,在教學方面,教師能就(1)三維目標;(2)文本教材于開發教學資源;(3)以學評教;(4)學生發現問題、質疑問題;(5)動靜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活而不亂;(6)教學過程與結果等新課程關注的六個視點,提出與教學相關的問題,與授課教師進行交流對話、聽取授課教師對所提問題的解答以及對課堂教學行為與效果的反思,然后根據評估要點、綜合聽課和對話中所獲得的信息,對課堂教學作出量化和質性的評價。聽課教師對授課教師的評價側重于評價教師對高中歷史新課程關注的六個視點的把握。

3.3對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的方法

對教師課堂教學評價采取授課教師的自我評價、聽課教師對授課教師的評價、學生對授課教師的評價等三方面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對教師課堂教學的綜合評價適宜每學期進行兩次,綜合評價=授課教師的自我評價30%+聽課教師對授課教師的評價30%+學生對授課教師的評價40%,這種評價方法能客觀地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7]

4.對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的運用

對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的導向功能主要是通過評價目標和指標體系實現的。教師通過對評價理念、評價目標及評價指標的學習與理解,可以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調整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行為更加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8]課堂教學評價結果應起到激勵教師不斷進步的作用。這就要求將課堂教學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被評價的教師,這樣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自己的教學狀況,明確不足,以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客觀地選定自己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課堂教學評價通過肯定教師的成績,指出缺點與不足,能夠激發教師產生正確的工作動機和積極的情感,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充滿活力。[9](貴州師范大學歷史與政治學院;貴州;貴陽;550000)

參考文獻

[1] 徐世貴.新課程實施難點與教學對策 [M].北京:開明出版社

[2] 杜芳主編《新理念歷史教學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3] 張靜《國外歷史學科學業評價的研究與發展》《歷史教學》2003(8)

[4] 湯敏《完善歷史學科評價體系,關注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督逃镄隆?006(6)

[5] 唐永康;《論新課程下的歷史教學評價方式》?!对诰€聚焦新課程》2008(10)

[6] 王財權:《歷史教學評價方法的探索與實踐》?!吨袑W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09(8)

對教師的評價范文第3篇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生評價 評價方式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2-0019-01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新課改對于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要改變過去那種單一的傳統的教育方式,要更加重視學生作為一個學習主體的存在,而不是一個學習的機器。這樣,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也就顯得日益重要。對于學生的評價是《國家數學課程標準》明確要求的,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在評價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發覺他們的心理活動,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意愿,還可以讓我們自己發現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和改進之處。那怎樣對學生進行評價呢?

對學生的評價應以表揚為主要原則。歡樂是每個人都會追求的方向,歡樂給人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它可以提升人們做某種事情的欲望。被認可就是一種歡樂,我們對學生的認可主要就表現在課堂對他們的認可――表揚,對于小學生來說則更是如此。小學生的情緒不像成人那樣被掩蓋,更容易表露出來,當我們對他們進行表揚時,他們的那種歡樂是溢于言表的,這對于他們學習數學來說,是一種不竭的動力。其實只要想一想,我們自己小時候不也是這樣嗎?當一堂中被某個教師表揚后,心里是非常高興的,在同學面前也是得意洋洋,感受那種被每個同學所贊揚、所佩服的心理。在這種成功的喜悅的推動下,我們在下一堂課就會更加認真的聽課,會更加想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因為我們渴望更多的表揚。久而久之,即使我們在開始時不喜歡這一科,后來也會慢慢喜歡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以后對于這一科我們也自然就不會厭煩,成績也會提高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學生們對于表揚表現的不那么強烈,至少表面上我們看不到他們像以前那樣興奮,但其實他們仍然是非常高興的,只是年齡讓他們學會了沉穩與掩藏,這并不表示他們不喜歡被表揚。好孩子、好成績是表揚出來的,這樣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與之相反的就是學生們普遍地不喜歡被批評。當學生被批評之后,情緒就會非常低落,會很在意其他學生,尤其是教師對自己的看法:我是不是被老師瞧不起呀?其他學生是不是也看不起我呀?他們就會無心學習或不愿學習。如若一個學生長期被批評,那他就會厭煩學習,成績自然是一落千丈。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孩子,他(她)對于教師的批評充耳不聞,我行我素,甚至是屢教不改。這此看似心如鐵石,其實他們是長期被批評、被壓抑而表現出來的對現實的不滿,這些學生更渴望被認可。

評價要有意義,這是對學生評價的另一個原則。我們認可對于學生進行表揚性評價,但要注意的是表揚并不是一味地說好,一味地濫表揚。我們對于學生的評價是要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或者我們自己在數學教學中存在什么問題,而這種一味地表揚則達不到這個目的。比如,我們在提出素質教育后,教學更注重學生的積極性,有的教師為了達到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或提升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即使學生在課堂上出現問題也是一味地表揚,而沒有一點批評,這其實犯了絕對性的錯誤,什么事情都有度,過猶不及,這樣的評價對學生來說沒有什么幫助,回答不出問題的同學也沒有壓力與改進,答的正確的同學則會因與沒有答出問題的同學一樣的“待遇”而不再愿意回答問題,而我們教師也看不到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我們的評價應該有目的性。在評價中我們教師在讓學生知道,在這次課堂上,學生們應該達到什么樣的水平與目標,能力培養要到達什么程度,他們與我們的要求還有什么差距,他們努力的方向等等。比如,我們在課堂上提問時,有的學生明明是掌握了這項技能,但想讓他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他則會詞不達意,說起來支支吾吾。這時我們就不能一味地表揚,我們的評價要對該學生提出要求。首先我們要肯定該生對于這項技能達到了我們教師的要求,這是肯定的,應該大力表揚,但我們也要及時指出,他對于這項技能不能深入透徹地理解,還沒有達到熟練的程度。當然,我們在表達這種意愿與要求時,可以采用恰當、委婉地語句和語氣,如你對于這項技能已經掌握的很好了,如果能再把它用自己的話說再來就更加完美了。這樣的評價讓學生明白了自己的優點,也知道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他們既沒有被批評的尷尬,也明白了教師的要求,這樣的評價正是我們要的。

對教師的評價范文第4篇

一、引言

開展對教師教學質量的科學評價,不僅是調動教師積極性的重要舉措,也是教育質量得以提高的堅實保障。本文就當前我國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系統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治理策略。

二、當前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重學生輕教師

學生是教師教學的直接參與者,他們對教師的教學質量享有優先的發言權。因此,許多高等學校都把學生評教的分數擺在了頭等重要的位置,認為學生評教的結果是最客觀、最值得信賴的,常常超過其他所有評價主體所作出的價值判斷。這種重學生輕教師的立場,嚴重制約著教師教研活動的開展和教學工作的改進。

2.重統一輕差異

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應該包含一些基本要素或者向度,但是并不存在唯一的標準,也不能用單一的標準來評價不同領域、不同學科、不同級別的教師。拿同一標準評價不同課程的任課教師往往難以觸及教學最本質的東西,亦無法真實地反映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因此,按同一標準不分課程類型及學科特點地對教師教學質量情況進行評價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3.重定量輕定性

考察教師教學工作無非從質量和數量兩方面進行。質的方面是通過學生評價,專家評價及管理者評價等來衡量。教學評價中量的統計是能夠將評價結果直接利用和外顯。在教師評價中被提起和被批評最多的是量化指標問題。教師的教學獎勵、職務晉升、經濟待遇、群體地位等都是通過定量來考核,而看不到定性評價的身影,完全體現了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取向。

4.重結果輕過程

大眾化教學質量評價應該是形成性的,注重動態評價,它所評價的應該是某一階段教學質量的結果,更應是這一階段教學質量的發展變化過程,因此它更注重對質量保障措施本身的分析和考核,也就是說,評價教學質量高低的最終目的是要檢查質量保障措施本身的有效性。

三、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治理的對策

1.徹底轉變評價觀念

我們要徹底更新評價觀念,樹立從終結性評價到形成性評價,從重量輕質到質量并重,從單一評價向多元評價的正確評價理念。首先,要從終結性評價向形成性評價轉變。其次,要從重視量的評價向重視質的評價轉變,實踐證明,為全面、客觀、準確地反映教師的實際工作狀態,必須采取量的評價與質的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這樣才能對高校教師工作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既體現對教師發展的關注,也使評價更為準確、科學,也有助于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最后,從單一評價向多元評價轉變。要想科學、客觀地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揭示教學的每一個側面,為教師提供正確的改進建議,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我們學習和參考。

2.構建完善科學、便于操作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不是單一單向的評價活動,而是一個立體化、網絡化、交互化的體系。這個體系包括教師自我評價、學生評教、同行聽課評課、教學檔案審查、課堂教學評價以及領導專家評價六個構成要件。

(1)教師自我評價。教師自我評價有五大輔助手段:自我評價量表、自我報告、自學材料、對同行的教學觀察以及對自身教學錄像的反饋、反思和質疑。這個過程可簡化為四步:發現問題、收集信息、反思和作出決定,最后把所獲得的信息應用到改進教學中。教師自我評價主要用途是教師自我反思,其結果因客觀性不強,故少用于人事決策,但可為教學管理決策作參考。

(2)學生評教。學生在連續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教學能力,因而是教師教學質量評估的核心主體。要注意學生評教三種不負責任傾向:一是利用學生評教機會公報私仇,打擊那些嚴格要求的教師;二是利用學生評教機會,搞虛假贊美,送人情;三是抱著敷衍了事態度,隨意評價。

(3)同行評價。同行評價是指同一專業或業務部門對口的單項評價,其特點是所有被評對象都具有相同的業務性質。這種評價內容深入,專業性強,評價結果往往能揭示本質。這種評價不是對學生評教的補充,而是一種更全面,更準確的評價方式。

(4)教學檔案評價。所謂教學檔案,是指指為實施教學管理和考評教師而分類保管的有關材料、資料等。它包括所有對該教師教學內容、質量、效果等方面進行評議的相關材料,建立教學檔案評價體系,不但可用于對教師進行教學評價和獎勵,還可為其他形式的教學評價提供相關的背景,并為教學研究提供研究平臺,為教師個人的教學反思和改進教學提供機會,而且能夠為評價人員檢查教師教學工作的成效呈現大量的文字素材。

(5)課堂教學評價。這是指教師利用網絡互動平臺、上課教的課程中開展持續的評價與自我評價活動,教師可隨時采用課堂評價來及時收集學生對每堂課的反饋,這些意見可幫助教師認清教與學之間的差異,及時調整自己教學的內容、速度、進度、方法等可能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以便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6)專家組聽課評課。專家評價是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環節。專家們在教學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對教學工作有深刻地認識,同時又相對獨立于利益關系之外,能夠較為公正、適宜的對每位教師的教學作出客觀評價。

3.改進評價方法

現行許多學校的教學質量評價流于形式,除了思想意識方面存在問題外,主要是方法上大有改進之處。

(1)改進學生評教方法。目前學生評教方法主要有:個別訪談、集體座談、問卷調查與網絡論壇等。應該說,這些途徑是全面的,但能否湊效,取決于教學管理部門在多大程度上動員學生參與評教的熱情與智慧,應該盡可能全面的征求學生意見,避免每次評教參與者相同。

(2)改進同行評價。以系或教研室為單位,定期開展聽課評課與教研活動,既是教師共同體形成發展的有效路徑,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機制。為杜絕不愿說真話和不敢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狀況,必須堅持不懈地營造寬松自由、坦誠相待的院系學術文化,其次是適當采用領導轉述的方式,避免不必要的人際矛盾。

(3)提高教師教學評價的及時性、交互性和隱私性。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媒體,提高教師教學評價的及時性、交互性和隱私性,形成既有利于改進教學,又有利于尊重個人、維護個人權益的個性化評價機制。

(4)以敘事研究的方法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大力倡導教師開展教學敘事,以敘事研究的方法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湯勁,羅兵.教學型師范院校教師評價實施方略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2010,(5).

[2]范華鳳,楊慶玲.發達國家高校教師教學評價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10,(2).

對教師的評價范文第5篇

1.引言

教學質量是高職院校的生命線,教師作為教學質量的核心要素,其教書育人的質量水準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通過組織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工作,全面客觀地反映教師教學水平、為教學主管部門提供決策參考,是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基本手段之一,也是當下高職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雖然對于高職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研究正不斷深化,大部分高職院?,F行的評價工作依然存在很多問題:1、沒有體現高職教育特色,多數院校都簡單沿用普通高等院校的評價模式。2、評價的科學性不足。一過性、結論代替過程、靜態多于動態的評價方式占主流。3、評價的全面性不足。重課堂教學評價、輕課下其他教學環節質量;為分數而評價的量化評價盛行,真實全面地反映教師教學質量的質性評價受到忽略;4、評價的激勵性不夠。偏重定量評價,促使教師盲目追求“分數”;評價標準機械單一,不利于形成多樣化教學風格,壓抑教學創新能力;5、評價相關的體制和機制不夠完善,影響教學評價的組織水平和結果運用等等。

種種問題的存在,從宏觀上看和高職教育發展的階段有關,我國高職教育仍處在的“以量的擴張為主”的初級階段,質的提高還在摸索起步中。然究其具體原因則和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管理現狀密不可分,本文將從管理效能角度對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實踐改革作出思考。

2. 教學質量評價管理的效能

學校教學管理的中心任務在于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是教學質量管理的重要環節,其評價結果為開展教學質量監控提供依據。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管理一般通過先期組織、過程協調來促使各類評價主體完成評價工作、達到評價目標、取得評價效果。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管理效能的高低直接影響評價工作的成效。

組織學上,管理效能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完成目標的能力、組織實施的效率。從評價體系設計到評價工作的落實,都要貫穿對評價目標的把握和實施可操作性的考慮,這是確保評價質量管理能效的前提。

3. 從管理效能角度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設計的思考

明確評價目標---公平公正、客觀全面地反映教師教學質量情況是做好教師質量評價工作的前提。因此,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應圍繞評價目標科學合理地進行設計、且具備可操作性。

迄今為止,大部分高職院校采用多元評價主體的評價模式。整個評價體系一般由學生評價、專家評價(或細分為領導評價、督導評價)、同行評價組成,主要的評價方式為量化打分(學生評價占比最高)并適當輔以評價意見。此類評價體系的合理性和全面性仍有待提高。從評價主體上看,一是為了體現職業教育的服務社會、服務行業的宗旨,應適當吸納企業等社會力量作為評價的主體,對擔任相應行業職業技能教學的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評價;二是為了激勵教師、增加評價管理的人性化色彩,應加入教師自身作為評價主體進行自評。從評價的方式上看,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的比重應予調整,應從過分突顯分數考核轉化為強調開放交流式的真實全面的意見反饋上來。

權衡評價目標和可操作性,各類評價主體的量化評價比例也值得商榷。實踐可操作性強的評價模塊可以增加比重,反之可以適當降低,例如增加教學表率性強、質量監控經驗豐富的督導群體(一般評分較為客觀公正、又比領導評教更易組織)的評價比重;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目標關聯度高的主體可增加評價比重,反之可以適當降低,例如確保作為教師教學的對象、對教師教學有直觀了解的學生群體的評價比重不低于40%。

評價指標體系中的評價標準,既要反映教學過程中的共同規律,又要反映教學的個性特色。過往的評價標準往往僅針對反應教學基本規律的典型方面如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態度、教學效果來設定。評價體系的改革過程中,建議在各類教學質量評價項目的標準中加入“教學特色和亮點”一欄,提供對個性化教學方式的質性評價,重點激勵教師在教學上自主創新,發掘教學改革新思路。

4. 從管理效能角度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工作組織和實施的思考

在評價實施中,圍繞“全程管理、全方位管理、全員管理”的思路可試行一些改革措施:

首先應注意建立或完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相關的制度和機制,推動評價工作規范運作。例如,建立與質量評價直接相關的活動組織制度如聽課制度、督導制度,保障教學評價的常規運行;建立完善教學質量評價反饋機制,評價對應反饋,書面結合面談,統計分析反饋信息、總結教師教學質量發展規律;建立完善激勵機制,鼓勵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教學質量評價、為提升個人教學水平和教學單位整體教學質量作出不懈的努力。

其次是對教學評價主體進行優化調整,建立更加專業化的教學質量監控隊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山市| 香格里拉县| 阿克苏市| 合作市| 当涂县| 红安县| 香格里拉县| 淄博市| 西和县| 灵丘县| 涞水县| 红桥区| 涪陵区| 铁岭市| 宁化县| 济南市| 汉川市| 桂阳县| 宜城市| 文水县| 四子王旗| 宽城| 黄大仙区| 枣强县| 天气| 喀什市| 仁寿县| 天等县| 大冶市| 兴化市| 辽宁省| 福海县| 红河县| 潍坊市| 大冶市| 行唐县| 伊宁市| 廉江市| 平山县| 宜城市| 托克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