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自然筆記

自然筆記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自然筆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自然筆記

自然筆記范文第1篇

摘 要:《閱微草堂筆記》一書之所以能夠深透老到、洞燭俗情,正源于作者對人心的刻意探視。人心問題,就是人性問題。從總體上說,紀昀是傾向于自然人性觀的。其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神性的即是人性的;二,持“理”而重“氣”。

關鍵詞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 自然人性觀 持“理”重“氣”

《閱微草堂筆記》(下簡稱《閱微》)在神道設教、洞燭世情和探視人心等方面充滿了智慧。在現存的文言小說中,還沒有哪一部作品在以上的智慧方面超越《閱微》。莊子有言:“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莊子·天地篇》)世情之險惡正源于人心之機巧。《閱微》一書之所以能夠深透老到、洞燭俗情,正源于作者對人心的深入探視。人心問題,從哲學上說,就是人性問題。《閱微》的深刻與睿智,正是基于作者在人性觀方面的多元性和深刻性。《閱微》一書在人性觀問題上基本上是在自然人性觀與倫理人性觀之間游走徘徊的。本文擬就其自然人性觀問題提供一些探討意見,求教于方家。

自然人性觀是中國古代哲學中占主導地位的人性觀。在《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中論述到荀子哲學中的“天與性”的問題。說:“中國自古以來的哲學家都崇拜‘天然’過于‘人為’。老子、孔子、墨子、莊子、孟子、都是如此。大家都以為凡是‘天然’的、都比‘人為’的好。后來漸漸的把一切‘天然的’都看作是‘真的’、一切‘人為的’都看作‘假的’。”[1](P315)荀子在《天論》中批評莊子哲學“蔽于天而不知人”。這是批評莊子崇尚“自然”、反對“人為”的思想。在古代哲學家中,除了荀子和一些法家哲學家等少數人之外,一般都認為“自然的”比“人為的”更好。紀昀是一位讀書廣博、見識通達的人。他在《四庫全書總目》中對荀況提出“性惡說”的動機及對“偽”字的理解,都有持平之論,但他還是明確表示:“至其以性為惡,以善為偽,誠未免于理未融。”[2](P770)從總體上說,紀昀是傾向于自然人性觀的;其人性觀的基本特征是:持“理”而重“氣”。在《閱微》中,崇尚自然人性的觀念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神性的即是人性的

《閱微》有言:“大抵無鬼之說,圣人未有。諸大儒恐人諂瀆,故強造斯言。”(《姑妄聽之》(四))[3](P337)書中多次批評“無鬼之說”。作者說:“堯牽一羊,舜從而鞭,羊不行,一牧豎驅之則群行。物各有所制,藥各有所畏。神道設教,以馴天下之強梗,圣人之意深矣。講學者烏乎識之?”(《姑妄聽之》(四))[4](P339)顯然,“神道設教”是為了馴服天下之“強梗”。在以上的比喻中,我們知道牧豎是不能與堯、舜比肩而論的,但牧豎在驅羊的作用上卻優于堯、舜。這就是說,雖然仁義道德是最為根本的東西,但面對人性中“強梗”的東西,講仁義道德是不及講有鬼論、講“神道設教”更具有針對性,更能起到“物各有所制,藥各有所畏”的作用。因為“神道設教”只是一種馴服“強梗”的手段(用),仁義道德才是這一手段所要達到的目的(體),所以,如果人的自然本性(體)是善的,那么根據“體用不二”的基本思維路線,“神道”(用)自然將統一于人的自然本性(體)。

《閱微》一書中,常常出現“妖由人興”“劫數人所為,非天所為也”“天定勝人,人定亦勝天”等等議論。《閱微》卷六(《灤陽消夏錄》(六))記述了“芝稱瑞草,然亦不必定為瑞”的“不可預測”的現象,然后又借先兄之口議論道:“先兄晴湖則曰:‘人知兆發于鬼神,而人事應之。不知實兆發于人事,而鬼神應之。亦未始不可預測也。’”[5](P81、82)在神性與人性之間,人性是占主導地位的,鬼神只是順應人事而已。

《閱微》卷十五(《姑妄聽之》(一))講述了一個冥間折獄的故事:某乙誤以為冥籍有誤,稱某甲有罪,固爭。“冥王曰:‘冥籍無誤,論其常也。然安知千百萬年不誤者,不偶此一誤乎?我斷之不如人質之也,吏言之不如囚證之也。’”于是,冥王只好派譴冥吏去拘取某甲。后來證明是某乙之誤而非冥籍有誤。紀氏對此議論道:“夫折獄之明決,至冥司止矣;案牘之詳確,至冥司亦止矣。而冥王若是不自信也,又若是不憚煩也,斯冥王所以為冥王歟!”[6](P282)冥王所以為冥王,正是因為他是人間最好的折獄者和最好的至高統治者的翻版。在他身上,沒有一點神性,有的卻是渾然的人性。由此可見,在紀昀看來,宇宙間并不存在一個高高在上的、彼岸性的神道世界,而人們所創造的神道世界是一個此岸性的、以人的自然本性(善心)為其本質規定的世界。

二、持“理”而重“氣”

告子說了一句有名的話:“食色,性也。”(《孟子·告子章句上》)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之甘食悅色者,人之性也。”[7](P437)對告子關于“性”的相關言論,后來的理學家多為不滿。王夫子就說:“朱子謂告子只是識氣為性,其實告子但知氣之用,未知氣之體,并不曾識得氣也。”[8](P660)王氏不但批評告子“未識氣之體”,同時也批評一般理學家只識“體”而不識“氣”的傾向。

《閱微》一書,在對“性”的問題(即理、氣(情)問題)的理解上,當然不會回到告子的水平:強調人的自然性(“氣之用“);但它更反對一般理學家“貴性賤氣,以歸不善于氣,則亦樂用其虛而棄其實”的拘迂。在《閱微》中,作者對“性”的基本態度是:持“理”而重“氣”。書中頻繁出現以譏諷講學家為樂的文字,其哲學背景之一就是對“氣”(即自然人性而非人的自然性)的偏重。這種對“氣”的偏重在以下的故事中可窺一斑:

天下事,情理而已,然情理有時而互妨。里有姑虐其養媳者,慘酷無人理,遁歸母家。母憐而匿別所,詭云未見,因涉訟。姑以朱老與比鄰,當見其來往,引為證。朱私念言女已歸,則驅人就死;言女未歸,則助人離婚。疑不能決,乞簽于神。舉筒屢搖,簽不出。奮力再搖,簽乃全出。是神亦不能決也。辛彤甫先生聞之曰:神殊憒憒!十歲幼女,而日日加炮烙,恩義絕矣,聽其逃死不為過。(《閱微》卷十六(《姑妄聽之》(二)))[9](P290)

《閱微》一書,以奢談“神道設教”著名,此篇卻借辛彤甫之口,對神道發出微辭:“神殊憒憒。”如此出言不敬,實屬罕例。究其原因有二:1.正如上文所述,神性即人性,神道即人道。姑既“慘酷無人理”,“十歲幼女,而日日加炮烙,恩義絕矣,聽其逃死不為過”。而神道卻不能根據“人道”進行判決,所以是憒憒的。2.“天下事,情、理而已”,但情、理并非總是統一的。當情(氣)、理矛盾時,神卻沉默推諉,沒有做出合乎“人情”(氣)的判決,所以是憒憒的。

如果說在上篇涉及到“情理有時而互妨”的故事中,作者還是借辛彤甫之口表現出對“情”(自然人性)的偏重的話,那么在《閱微》卷十(《如是我聞》(四))中,作者對所述的故事先作了一個議論,表達了作者對“無理無情之事”的特殊態度:“至危至急之地,或忽出奇焉,無理無情之事,或別有故焉,破格而為之,不能膠柱而斷之也。”[10](P160)所謂“無理無情之事”即是一件既奇怪、又合乎自然人性的事件:一婦人突然劫走了一位素無關系的未婚女子,機智地逃避了官府的追捕。事出蹊蹺,實有別故。原來此婦人在兒子臨終前得知那女子懷有八個月的身孕——為兒子所為。婦人恐產后必殺,故有此舉。后來孕婦生一男孩,婦人抱孫自首;女子為父所棄,與婦人一道撫養孤兒,“竟不再嫁”。這個故事有懸念、有情節、有起伏變化,可讀性強。整個故事雖然奇譎、突兀,但全都合乎自然人性。對這種“無理無情之事”,紀氏給出“破格而為之,不能膠柱而斷之也”的評論。更有意味的是,如果不是紀氏筆誤,他不該用“再嫁”一詞(以女子身涉溱洧,并無初嫁故);如果是有意為之,則更能體現紀氏對自然人性之認可態度。

注釋:

[1]:《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商務印書館,1987年版。

[2][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中華書局,1965年版。

[3][4][5][6][9][10][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7][清]焦循:《孟子正義》,《諸子集成(1)》,上海書店,1986年版。

自然筆記范文第2篇

一、對比實驗是探究自然事物變化規律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對比實驗是以正確的實驗操作和觀察的方法為基礎,以實驗現象為依據,對實驗過程中通過人為控制所產生的兩個類似現象之間的差異進行對比分析的一種實驗教學過程。組織對比實驗的步驟可以分為前后兩部分,前部分主要是組織學生進行實驗的操作和對實驗現象進行細致觀察的活動。這一步驟具有實驗教學的共性,側重于培養學生實驗和觀察的技能。后一部分是學生運用對比分析的方法逐漸深入地發現實驗現象差異以及這種差異中所包含的事物變化的某種規律,從而學到新的知識。后一部分側重于培養思維能力和學生獲取新知識的過程,屬于對比實驗的個性。

在對有差異的同實驗組兩個實驗進行對比分析時,要注重引導學生對實驗條件的不同進行對比,對實驗過程所發生的不同現象進行對比,以及對不同的實驗結果進行對比。要讓學生知道對比什么,怎樣比,對比的結果與實驗過程條件的變化存在著哪些因果關系。

義務教育中年級自然教材中有關對比實驗的內容比較豐富,主要有:①砂質土、黏質土、壤土性質的對比實驗;②研究水的壓力與深度關系的對比實驗;③不同電路的對比實驗;④溶解快慢的對比實驗;⑤研究擺動快慢的對比實驗;⑥不同的太陽能熱水器吸收太陽能多少的對比實驗;⑦物體從不同高度的斜面上滑下來后滑行距離不一樣的對比實驗;等等。

二、組織對比實驗要與兒童智能的發展相符合

中年級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需要經歷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由具體的感知到能運用語言描述在大腦形成的表象,再由具體的表象到抽象和概括的思維活動過程。教師在設計對比實驗時要充分考慮到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按照兒童的認知規律合理安排實驗教學的流程,優化教學過程。

1.合理安排對比實驗的順序。兒童的思維活動是有序的。組織對比實驗要講究各個不同變化條件的逐一變化順序,這有利于學生進行有序地由易到難、由表及里的思維活動。教材對于對比實驗開展的順序通常都作了較合理的安排。如《擺的秘密》研究擺的擺動快慢的實驗,先是在擺的重量、擺線的長短都不改變的前提下,研究每次擺動的時間是否相同,然后進一步研究當擺線長短相同,擺線下拴著的物體輕重不同時,在相同的時間內擺動的次數是否相同,最后再突出改變擺線長短的條件讓學生自行進行在不同長短的擺線條件下研究擺動快慢是否相同的對比實驗。從整個實驗過程來看,沒有第一個實驗所獲得的知識作為基礎,就無法很好地進行后兩個對比實驗,而后兩個實驗安排的順序也有難易之分。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合理安排實驗中各個環節對于學生的思維發展有著很大關系。

2.化繁為簡,幫助學生尋找變化的規律。大多數對比實驗中的可變化的條件比較多,如果在教學中對實驗的條件不加限制,那么,在實驗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復雜的多種變化的不同現象,這樣,常會影響學生尋找其中變化的規律。這種情況下教師要適當控制實驗條件的變化,簡化實驗過程,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擾,盡可能讓學生從簡化的實驗產生的現象中發現某種變化的規律。以《怎樣加快溶解》一課中研究物體溶解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為例,實驗前先規定在幾個“同樣”的條件下,如一定量的水,冷熱相同,一定量且顆粒大小相同的溶解物(高錳酸鉀或食鹽),然后讓學生分組進行有攪拌和沒有攪拌不同條件的實驗,觀察比較實驗過程所發生的變化及實驗后的不同結果,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發現一個小結論:攪拌能加快溶解。接下來仍然先規定在一定量的水,一定量且顆粒大小相同的溶解物,在水的冷熱不同的條件下,讓學生繼續研究溶解快慢有什么不同,得出又一個小結論:溫度高低會影響溶解的快慢。再接著給學生“一定量冷熱相同的水,在都不攪拌的條件下,給你兩小堆同樣多的同一種溶解物(如堿塊或冰糖),想辦法使其中一堆的溶解物比另一堆溶解得更快”的問題,通過學生想辦法自行設計實驗,探究新的問題,通過具體的對比實驗,得出另一個小結論: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最后歸納綜合上述幾個實驗的小結論,獲得“攪拌、加熱、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的新知識。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化繁為簡,控制實驗條件的變化,有利于尋找出事物變化的規律。同時,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不但知道怎樣做,而且更重要的是知道了為什么要這樣做實驗的道理,這對于培養學生應用科學的方法自行探究自然事物變化規律的能力大有好處。

3.適當增加實驗的趣味性。自然實驗的內容和形式具有較濃厚的趣味性。對比實驗中由于存在著幾個可變化的不同條件,可能會產生實驗現象的某些差異,如果在組織對比實驗時把要進行對比這種差異的過程以競賽的形式表現出來,就更符合學生好勝的心理需求。如《怎樣加快溶解》一課,做完三個小實驗后再給學生一種新的溶解物,對實驗的條件不加限制,讓學生想辦法使物體盡快溶解,比一比誰最先使物體全部溶解。這種組織競賽活動的方式,有利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同時對學生也很有吸引力。

4.對比分析需要差異明顯的實驗現象。有差異就有對比。然而中年級學生對于一些對比實驗中所產生的現象差異不一定能很快發現。為了幫助學生盡快發現對比實驗中的某種差異,教師應創設能產生較明顯差異現象的實驗條件,如溶解物體實驗中的水溫差別要大;《擺的秘密》中的擺線長度相差要大。在這種差異明顯的條件下進行實驗才有利于學生發現變化的規律。差異明顯的實驗現象有助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

5.在對比實驗中要注重語言能力的發展。語言與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語言是思維活動的工具。在對比實驗中可以要求中年級學生具體地描述出實驗現象的變化過程和實驗中產生不同實驗現象的差異,還可以更進一步地要求學生能具體敘述出產生實驗現象差異的原因和經過思維所形成的結論。在對比實驗中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三、注重對比實驗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形式的選擇

對比實驗的設計也是以實驗教學過程最優化為目的的。因此在對比實驗的教學前必須根據教材的內容、學生認知水平和教學設備的條件進行具體設計。

對比實驗一般是探索過程在前(實驗與觀察),探索結果在后(對比、分析、歸納)。在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設備條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教學形式。對比實驗的教學形式主要有以下幾類:

1.按實驗的操作者不同可分為演示對比實驗、學生分組對比實驗和演示實驗與分組實驗相結合的教學形式。最后一種教學形式還可以是師生之間分別在不同實驗條件下同時或先后進行各自的實驗,然后再對比師生各自實驗產生現象中所存在的差異。

2.按實驗中對質與量分析的具體要求可分為定性對比實驗和定量對比實驗。定性對比實驗主要是研究實驗中某種條件變化與產生現象的因果關系;而定量對比實驗主要是通過實驗獲得具體的數值,然后從測得的數值與實驗條件的關系中尋找變化過程的某種規律。如《擺的秘密》。

3.按組織實驗過程步驟的不同方式可分為異步對比實驗和同步對比實驗。異步對比實驗是讓所有學生實驗小組先統一進行某種實驗條件的實驗,再統一進行該實驗的某個條件發生了變化的操作,然后組織對比前后兩次實驗存在的差異。同步對比實驗則是把學生的所有實驗小組分成兩大組,同時進行不同實驗條件的實驗,然后組織兩大組互相對比實驗中產生種種現象之間的所有差異。

4.按實驗的研究方法又可分為探究性對比實驗、驗證性對比實驗和設計性對比實驗。

探究性對比實驗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先通過組織實驗觀察活動,然后對比分析實驗中產生現象的某些差異,幫助學生自行探究產生這些差異的因果關系,形成某種結論,發現某種規律。這種實驗的研究方法對于培養學生科學的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實驗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驗證性對比實驗是在教師的啟發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來驗證有關結論、規律。也可以針對學生所提出的種種猜想或假設通過對比實驗予以驗證。事實上在自然教學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內容是對前人所探索出的結果予以驗證的,通過摸擬重現前人探索的經歷,驗證某些已有結論,使學生掌握某些探索自然事物的方法。驗證性對比實驗在中年級自然教材中也有較豐富的內容,如水的壓力變化與深度關系的實驗等。

自然筆記范文第3篇

【關鍵詞】 石油天然氣資產; 計量方法; 比較

石油天然氣行業對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和世界經濟發展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由于它本身具有高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產量遞減、成本遞增等特點,需要特殊的會計準則進行規范。本文在總結分析國際上對石油天然氣資產計量相關問題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目前我國已經頒布的《石油天然氣開采準則》,就石油天然氣資產計量有關內容進行了探討和總結。

一、石油天然氣資產計量方法的比較

在一般購買力水平不變或變動很小的情況下,資產核算模式的選擇主要是計量屬性的選擇。目前國際上石油天然氣資產初始計量大多以歷史成本為基礎,在此原則下石油天然氣資產初始計量有兩種方法,即成果法和完全成本法。簡單地說,成果法指資本化與探明儲量相關的成本;完全成本法指資本化所有開采階段的成本而不管是否發現探明儲量。

(一)石油天然氣資產初始計量方法研究

1.美國FASB和SEC的相關規定

作為世界上對石油天然氣會計準則研究歷史最長、研究程度最深、石油天然氣會計準則體系最完善的國家,FASB在制定石油天然氣會計準則的過程中一共頒布了六份與石油天然氣行業直接相關的會計準則公告,即SFASNO.19、25、69、95、109、121。其中與SEC關于規范石油天然氣會計的文件中有關資產初始計量的內容主要有如下幾點:

(1)FASB的《SFAS NO.19――石油天然氣生產企業財務會計與報告(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by Oil and Gas Producing Companies)》于1977年12月正式,并于1978年12月25日以后的財政年度予以實施。在這份準則公告里,FASB明確規定,石油天然氣企業應該使用單一的會計方法――成果法,對石油天然氣資產進行初始計量。FASB認為,在事實及環境存在重大的差別時,不同的會計方法可能是適當的,然而企業之間相同類型事實及環境存在不同的會計方法,妨礙了財務報表的可比性以及極大地降低了對財務報表使用者的有用性;FASB進一步認為,圍繞找尋和開發與生產石油天然氣的事實和環境并沒有因為企業的規模及其證券是否已經公開交易而不同,為了提高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因此沒有必要保留備選的會計方法。至于采用成果法而不采用完全成本法的原因主要在于成果法與目前的財務會計框架相一致、不會像某些支持使用完全成本法的人們所擔心的那樣會影響企業的籌資能力等。

(2)SEC第253、257、258號《會計系列公告》(Accounting Series Release)SEC在這些文件中指出,應將完全成本法作為成果法的一種替代的核算方式,并且從1979年12月25日以后結束的會計年度的文件中包含的1978年12月25日以后結束的會計年度開始實施。顯然,這與FASB的SFASNO.19有所沖突。而且,SEC還認為,不管是成果法還是完全成本法,都沒有充分提供有關石油天然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信息,它要求FASB開發一種以已探明石油天然氣儲量的估計為基礎的會計方法,即儲量認可法(Reserve Recognition Accounting,RRA)。

(3)FASB的SFAS NO.25――暫停使用對石油天然氣生產企業的某些規定(Suspension of Certain Accounting Requirements by Oil and Gas Producing Companies)出臺。由于FASB與SEC在資產初始計量方面存在嚴重分歧,而FASB又屬于民間機構,其制定的會計準則必須通過SEC的認可才能得以實施。因此,面對SEC的壓力,FASB別無選擇,經過研究后于1979年2月正式頒布SFAS NO.25以協調其與SEC的矛盾。與SFAS NO.19相比,SFAS NO.25在資產初始計量方面最大的變動就在于允許石油天然氣企業使用完全成本法計量石油天然氣資產。成果法與完全成本法的同時并存一直延續至今。

2.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相關規定

2004年,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Committee,簡稱IASC)了第8號會計準則公告――“礦產資源和報告”(Mining Resource and Reporting)。IASC在這份準則公告里認為,勘探和評價資產應以成本計量。并在第9段里規定:主體應確定一項會計政策來明確哪些支出確認為勘探和評價資產并一致地應用該政策。在做出該決定的過程中,主體應考慮支出與發現特定礦產資源的相關程度。在勘探和評價資產初始計量中的支出包括勘探權的取得、地形、地質、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研究、勘探鉆井、開挖、取樣、與評價礦產資源開采的技術可行性和商業價值有關的活動等。

從IASC的有關規定可以看出,IASC建議以歷史成本為基礎對石油天然氣資產進行初始計量,盡管它沒有明確說明各國應采用成果法還是完全成本法,但仔細觀察后可以看出,IASC在這份準則里所持理念與成果法非常接近。

(二)成果法與完全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1.成果法的基本原理

成果法的基本原理是假如尋找、取得和開發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的費用支出結果直接找到儲量,那么這些尋找、取得和開發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發生的費用支出就應該資本化。反之,假如這些活動的費用支出結果沒有找到、取得和開發一定的儲量,那么它們就應該作為費用列入當期損益。對于資本化的成本以油田為中心進行攤銷,攤銷時以不超過以未來價格計算的儲量價值為限。在成果法中,除了礦區取得成本以外,在對資產確認成本以前,要求在發生的成本和發現的特定儲量之間保持一種直接的關系。在成果法下,只有成功的礦區取得與勘探費用才可以資本化,不成功的礦區取得與勘探費用不能資本化。由于成功的礦區取得與勘探費用帶來了未來經濟利益,因此成果法計量的會計資產和收益與經濟學上的資產和收益更加一致。

使用成果法計量石油天然氣資產,其優點是:在財務報表上只包括那些預計將來會產生收益的資產;成功的勘探成本才予以資本化,提高了收益的質量;減值測試更靈活、更容易被各界人士理解、為FASB所偏愛等。除了歷史成本的普遍缺陷外,其缺點是:將不成功的勘探成本記入當期損益會造成利潤的不規則變動、石油天然氣資產和其實際價值關系不大、一定程度上打擊企業的勘探積極性等。

2.完全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完全成本法是對發生的全部礦區取得、勘探和開發成本在發生時做資本化處理,然后按照生產的礦產儲量進行折舊的一種方法。完全成本法是指無論何時何地發生的全部礦區取得、勘探和開發成本都做資本化處理,并以企業發現的全部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的產量為基礎按比例進行折舊,折舊時以資本化成本不超過以季末價格計算的儲量價值為限。這種方法有時以整個企業范圍作為成本中心,但大多以一個國家作為一個成本中心。如果以小于整個企業范圍的成本中心為基礎,每個成本中心應采用不同的資本化成本限額,礦區取得、勘探和開發成本有時包括在與成本中心相關的資本化成本集合體中。所以,如果該成本中心生產了儲量,這些成本就應立即進行折舊。完全成本法并不考慮在發生成本和發現的特定儲量之間建立一種直接的因果關系。支持完全成本法的國外研究結果并不多,比較有代表性的是Lisa Bryant教授關于石油天然氣行業成果法和完全成本法之間的相對價值相關性的研究。他研究后發現,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完全成本法比成果法更具有價值相關性。

使用完全成本法來計量石油天然氣資產,其優點是:財務報表更有利于反映勘探與開采石油天然氣儲備的總成本、資本成本與實際價值相比不會被低估、在預算和財務報告的編制過程中有較好的可預見性、收益更少出現異常變化等。除了歷史成本的普遍缺陷外,其缺點是:將不成功勘探活動的成本遞延到以后各期會影響當期利潤的準確性、該方法解釋和運用起來更困難容易導致使用者產生混淆。

(三)成果法與完全成本法的比較

完全成本法與成果法是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廣泛使用的兩種會計方法,二者既有相同之處,也存在明顯差異。它們之間最大的相同點就是,都是以歷史成本為基礎來計量石油天然氣資產。它們之間的區別主要有:

1.理念上的差別

完全成本法和成果法會計核算上的差異,主要是由各自不同的資產理念所引起的。持成果法觀點的人認為,資產是一種期望提供未來收益的經濟資源,而非貨幣資產一般是按照獲得或建造時的成本進行計量的。與具有可識別未來利益的特定資產不直接相關的成本,一般不做資本化處理,不管這些成本可能會對企業的持續經營產生多大的影響。假如成本并沒有增加資產的未來利益,它們就作為費用核銷。因而在成果法下,把沒有直接發現石油或天然氣的勘探支出作為當期費用,把成功勘探成本作為資本性支出。持完全成本法觀點的人認為,石油天然氣公司的一切勘探開發活動都是為了尋找地下的石油天然氣儲量,發生在該活動中的成功成本和非成功成本都是發現石油天然氣的成本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非成功成本是不可避免的,發生的成本和發現的儲量之間沒有必要的直接聯系。因此在完全成本法下,未找到探明儲量的一切支出都應由探明儲量來承擔,加以資本化,以正確反映獲得探明儲量所花費的代價。

2.會計處理上的差異

由于成果法和完全成本法在資產理念上的差異,導致了二者在會計處理上的許多重大差異,如表1所示。

3.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影響的差異

由于完全成本法和成果法在會計處理上的不同,使得二者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產生巨大差異。已有研究表明,一般說來,完全成本法公司石油天然氣資產的賬面價值較高、凈收益較大;成果法公司石油天然氣資產的賬面價值較低、凈收益較小。如果經理人員報酬與公司收益掛鉤,則完全成本法有利于增加經理人員的報酬。同時,成功井和未成功井的確定順序對成果法公司的損益表會造成很重要的影響,而鉆井的順序對完全成本法公司的損益表不會有影響。

二、我國石油天然氣核算方法的現狀及選擇

(一)我國石油天然氣核算現狀分析

經過近7年的準備,財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了《企業會計準則第27號――石油天然氣開采》。并將于2007年1月1日實施。這份準則的頒布引起了會計理論與實務界、新聞界、投資者、金融界等社會各界的關注。其中涉及初始計量方面的規定與美國FASB的成果法對比后進行了總結,如表2所示。

《企業會計準則第27號――石油天然氣開采》中采用的資產初始計量方法與FASB的成果法有許多類似的地方。在礦區取得上,兩國準則基本一致,即都認為為取得礦區而發生的支出應在發生時予以資本化,這些支出包括購買或以其他方式取得礦區權益的費用。對于勘探成本,兩國準則對其構成的認識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在具體表述上有所區別。對于勘探費用,我國會計準則采用的是類似于美國FASB成果法的方法,而美國FASB采用的是成果法或完全成本法。對于開發成本的構成,兩國準則的規定是類似的,都將其定義為取得探明礦區中的石油天然氣而建造或更新井和相關設施所進行的活動而發生的支出。但在開發成本的處理上,美國FASB仍采用成果法和完全成本法并用的方法,而我國會計準則的規定與成果法接近。對于生產成本的定義,我國會計準則與FASB的規定基本類似,但在生產成本的構成上,除了FASB規定的費用外,還包括了礦區管理活動中發生的直接和間接費用。

(二)成果法是我國當前的現實選擇

由于成果法有眾多優點,比如與現行財務會計理論一致、適應我國具體實際要求、得到更多實證研究結果支持等,我國新的石油天然氣會計準則也采用了與成果法基本類似的方法對石油天然氣資產進行初始計量。因此,在我國選用成果法來對石油天然氣資產進行初始計量是一種現實選擇,理由如下:

1.成果法的選擇更符合我國石油天然氣企業的實際

國外已有大量實證研究表明,成果法能提供更高質量的會計信息,適合資產規模大且經營穩定的公司,我國的三大石油公司均屬于這類公司,特別是中石油、中石化這兩家公司,2005年已成為世界500強公司。而完全成本法的公司具有更高的財務風險、資產規模更小、更積極進行勘探活動等特征,這與我國石油天然氣企業的特征并不相符。而且,我國石油天然氣企業長期以來所使用的會計核算方法與成果法的要求更為接近。因此,成果法更符合我國的實際。

2.成果法與現行財務會計理論相一致

在成果法下,發生的成本和發現的儲量之間有直接的關系。因此,按照資產的概念,只有直接導致探明儲量(代表一項未來經濟利益)發現的成功勘探成本,才被認為是發現石油和天然氣成本的一部分,并且能被資本化,沒有導致一項資產具有未來經濟利益的非成功勘探成本將予以費用化。而且成果法也符合歷史成本與權責發生制原則。相比之下,完全成本法將成功勘探無關的費用資本化與財務會計理論并不一致。

3.成果法得到更多實證研究結果的支持

美國會計學界對于采用成果法還是完全成本法來對資產初始計量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大多數的研究成果認為成果法提供的會計信息更有用,如Harris和Ohlson使用一個公司間設計(across-firms design),發現SE賬面價值在石油天然氣資產內含的市場價值回升時比FC賬面價值有更強的勘探能力;Bandyopadhyay也運用一個公司間設計發現SE收益比FC收益有更高的盈利反應系數(ERC),他把這解釋為SE收益比FC收益有更高的質量。

4.成果法財務報表具有更大的可比性

除了石油天然氣工業以外,其他采掘行業的會計核算也都普遍遵循成果法。由于成果法在這些行業中被廣泛接受,如果要求石油天然氣生產企業都采用這種方法,就可以使采掘行業各個企業的財務報表具有更大的可比性。

因此,在目前資產初始計量以歷史成本為基礎占主導地位的情況下,我國使用成果法計量石油天然氣資產比使用完全成本法更優,這在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27號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新油氣會計準則按照國際慣例結合我國的實際狀況將對我國石油企業的油氣資產開采進行規范,也為即將進入這個行業的新企業指出了會計處理的規則,為我國的石油企業能夠融入國際競爭環境奠定了堅實的會計基礎。

【主要參考文獻】

[1] 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27 號――石油天然氣開采[S].2006:1-8.

[2] 李晚金,龔光明.石油天然氣會計規范[J].當代經濟管理,2005(4).

[3] 財政部會計司.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6號:礦產資源的勘探和評價[J].會計研究,2005(1).

[4] 黨紅.關于石油天然氣會計研究的最新進展及其啟示[J].會計研究,2005(1).

[5] 趙選民,何玉潤.關于石油天然氣會計核算的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2002(2).

[6] 《石油天然氣會計問題研究》課題組.石油天然氣會計問題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33-52.

自然筆記范文第4篇

林蕭和夏悅是在尚誠小學認識的,那時,林蕭成績優異是夏悅那個小組的組長。那時,林蕭會幫夏悅作弊,這樣夏悅就能早點放學回家,避免回家太晚被父母責罵。

那時,夏悅特崇拜林蕭,常纏著林蕭讓他講題。

后來,林蕭和夏悅一起轉到志陽小學讀五年級,夏悅的家離志陽小學很遠,差不多有二十二里路。夏悅和林蕭同年級不同班,每天林蕭都會等夏悅一起放學回家。

那時,夏悅特能吃,然后,林蕭就會用稀少的零花錢買東西給夏悅吃。

那時,夏悅總是遲到,總是讓林蕭等很久很久,后來,林蕭就每天一大早打電話給夏悅,叫夏悅起床,夏悅也不會接電話,只是當電話被掛斷兩次后再響起,夏悅就會接聽,這是他們之間的約定。

那時,夏悅會搶走林蕭的資料書,后來林蕭會把買來的資料書直接給夏悅。

那時,夏悅會扯著林蕭的書包,然后,讓林蕭帶著自己走。

那時,林蕭會叫他媽媽做好吃的,然后,在夏悅餓了的時候,拿給夏悅

那時的他們,都怕黑。所以,夏悅會和林蕭一起回家,然后林蕭再和他媽媽一起送夏悅回家。

那時,夏悅會叫林蕭在酷日當頭的中午給自己送他家種的香瓜。

那時,林蕭會送夏悅玩具,雖然,后來的他們,都不是小孩子了。

那時的林蕭,會騎著單車帶夏悅,有時會說你怎么這么重?下次我不帶你了,但不管是下次,還是下下次,林蕭都會帶夏悅。

那時的他們,約好要一輩子在一起,然后,林蕭以為只有家人才可以一輩子在一起,所以,林蕭說,夏悅你當我姐姐好不好?然后,夏悅作了林蕭的姐姐,他們勾勾手發誓說要永遠在一起。

后來,讀初三了,林蕭退學了,去外地上班了,不過,他們還是會有聯系,打電話或是聊扣扣。而夏悅則參加中考并順利的考上了市重點高中沿江一中。

在沿江一中,夏悅喜歡上了她的班長,后來由于學習壓力過大,及其他種種原因,夏悅在高二開學的時候退了學,并和朋友一起進了富康電子廠。后來,林蕭打電話向夏悅表白了,林蕭說從上初中時,他便喜歡上了夏悅,只是,那時都太小,一直沒有勇氣表白。

不過,夏悅喜歡她班長,然后,夏悅委婉的拒絕了。再后來,每年林蕭都會向夏悅表白,只是每次都被夏悅拒絕了,夏悅總是說林蕭今天可不是愚人節,你能不開這種玩笑嗎?林蕭總是反駁說:夏悅我是認真的,沒有和你開玩笑。。。然后,夏悅總是哈哈一笑說,知道你喜歡愚人節,那今天我們就過愚人節吧……

再到后來,夏悅實在回避不了了,然后,她就和林蕭打賭,她說林蕭只要在2017年的時候,你混的比我好,你就有百分之五十的機會,另外百分之五十在我,林蕭答應了。其實夏悅知道就算林蕭成功了,還是的自己說了算,夏悅只是怕傷害到林蕭,他怕林蕭頹廢墮落,所以想以這樣的方式激勵林蕭。雖然這個賭約,這么的不合理,但林蕭還是答應了。他相信夏悅心中是有他的。

后來,夏悅向他班長表白了,她班長答應了,而且她班長還送給夏悅一個情侶對戒,并且叫夏悅等他五年。

只是,有次不小心,夏悅把她班長送的戒指搞掉了,然后她難過了好久,她不知該怎么辦?她就和她班長說分手,他班長同意了,然后,夏悅就更難過了。她去參加同事聚會,那天夏悅喝了很多酒。后來,聚會結束,一同事向夏悅表白了,一開始夏悅沒答應,后來夏悅一賭氣就答應了,她想證明其實還是有人喜歡自己的,夏悅覺得很累,她總是覺得她班長不夠在乎她,因為她班長就沒怎么聯系過她,她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她覺得很恐懼,感到很痛苦。

在夏悅答應和她同事談朋友后的第六天左右,夏悅就獨自一人去了外地,然后她還是不由自主的給她班長打了電話,她不知該怎么辦了,她不想傷害任何人的,她的那位同事,林蕭以及她的班長都是她的好朋友,她也不知為何會變成這樣的局面,或許是她自己不懂愛吧……

自然筆記范文第5篇

關鍵詞農資經銷商;農業科技培訓;必然性;存在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0)23-0035-01

農業科學技術能否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關鍵在于及時地把先進的適用技術送到億萬農民手中[1]。農業科技培訓屬農業科技推廣范疇,后者是將農業科技成果從研究者轉移到生產者,使之真正發揮效益的一項工作,被譽為是將科研成果從研究者向生產者過渡的“金橋”[2]。因此,只有較好地將先進農業科技成果講授給農資經營者,才能逐級推廣先進農業技術。加強農資經營者業務水平培訓,制止假劣農資流入市場、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農資是農業科技培訓部門的重要職責,是維護農民利益、維護農村生產生活秩序、維護社會穩定的基本要求。

1培訓的必然性

1.1是確保農資質量和科學使用的重要環節

農業生產資料經銷商是重要的農業科技隊伍之一,他們在提供各種農資的同時,還要運用耕作、栽培、土壤、植保等相關知識指導農民如何科學種田,其常年工作在農業生產第一線,為農業生產付出了大量的腦力和體力勞動。但隨近年來農資需求量和利潤的不斷擴大,一些非專業人士為了盈利也卷入了農資銷售隊伍中,造成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嚴重阻礙了農資科學使用方法的傳播。據測算,農產品產量形成過程中,農藥、種子和化肥等農資產品對農產品產量的貢獻率高達80%以上。可見,農資的使用方法是否得當尤為關鍵,但由于部分經銷商相關農業知識匱乏,使得農資產品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從而造成了農民不必要的投入。

1.2科學使用農資可以保護生態環境及維護農業持續發展

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合理使用農藥、化肥和農膜,促使水體、大氣、土壤和農產品造成嚴重污染。大量盲目使用農資已成為一種掠奪性開發,不僅難以推動農作物增產,反而破壞了生態系統的內在結構,造成土壤板結沙化,地力下降。為更好保護和維護農民利益,必須進一步規范經銷商的經營行為。因此,有必要對經銷商進行法律法規教育,增強經銷商懂法、守法的自覺性。從源頭和中間環節上遏制坑農、害農違法事件的發生,切實維護廣大農民的合法權益。

2存在的問題

2.1從業人員技術水平有待規范

農資經銷商除登記及許可證管理外,沒有對從業人員技術水平進行規范要求,造成從業人員魚目混雜,沒有統一標準,嚴重阻礙了先進農業科技的推廣和普及。因此,采取執業資格認證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2.2經費不足,培訓內容滯后

農科培職工由于常年奔赴培訓一線,知識未能及時更新,因此需聘請相關高校教授、口碑頗佳的農民和工商質檢人員介紹使用經驗、相關法律法規和農資行業最新進展,建議財政給予經費支持,使得農資經銷商能夠真正得到高質量法律法規和專業技術培訓教育。

2.3品牌集中度低

農資行業的品牌集中度低,缺少強勢品牌[3],一般商家規模比較小,點多面廣且分散,抵御風險能力差,開業倒閉頻繁,這也給農業科技培訓造成了很大難度,建議出臺相關政策,聯合商家,建立連鎖性的農資超市,進一步規范農資流通市場秩序,集中培訓商家從業人員,以更好地為農民服務。

3對策

3.1政府高度重視和扶持

要通過多種途徑,增加各級政府、全社會對農業科技的投入。特別要增加各級財政科技投入,中央和地方每年都要在基建撥款中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資金用于重點科研基地和重大科技工程的建設[4]。這樣才能夠確保農業科技培訓有效開展,在農資經營者心目中占據一席之地。

3.2創造良好外部環境,樹立良好口碑

因地制宜,重視營造良好外部環境,與有關部門積極協調關系,尤其是與農資經營者建立好“既是老師又是同學”的和諧關系,相互借鑒經驗。另外,搭建經銷商與生產、批發企業網絡平臺,適時更新數據,避免坑農事件發生。培訓機構在此平臺中可扮演客觀角色,對優秀企業產品信息進行,相反則進行公示、通報,以促進優質、低成本、環保農資產品的推廣,使偽劣產品漸漸退出市場。

3.3培訓形式新穎,提高培訓效果

應做到邊培訓邊示范,對規范的經銷商進行文字圖片展覽、走訪。在培訓后不斷反饋與改進方法,寬進嚴出,保證培訓質量,每期培訓結束后發放資格證書,并進行問卷調查,不斷調整培訓形式,以適應商家的需求。 編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杂多县| 都江堰市| 凤凰县| 甘谷县| 濮阳市| 连江县| 广河县| 潞城市| 思茅市| 荃湾区| 饶平县| 常宁市| 万山特区| 宝坻区| 缙云县| 邓州市| 通江县| 安泽县| 洛浦县| 定边县| 丹凤县| 邓州市| 北票市| 宁强县| 布尔津县| 高尔夫| 温泉县| 榕江县| 天柱县| 开化县| 航空| 关岭| 湖北省| 乐亭县| 横山县| 龙口市| 冀州市| 大足县| 洛宁县| 铜山县| 枣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