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五一勞動節日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10年5月1日
星期六
晴
春種一粒栗,秋收萬粒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今年是一年一度的五一國際勞動節。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塊兒到桂林洋農場機關,參加農場為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舉辦的游園活動。
到了機關的燈光球場,看見在球場的幾個地方貼了許多游戲的名稱和游戲規則。按照游戲的深淺度,每贏一次,可得不同張數的游戲票,憑游戲票到兌換處換日用品,玩具,零食等獎品。
球場上人山人海,人們排成一條條長龍,參加飛鏢、套鴨、猜謎等游戲,誰都希望快些輪到自己。
快看快看!那邊有人在猜謎呢!我也擠過去。一個個謎語掛在一根繩子上?!爱嫊r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猜少筆字)”。呀!這個字謎我猜過,是“日”字。我馬上排好隊,過了一會兒,輪到我了,我告訴那位負責“猜謎游戲”的叔叔我猜的謎底。真可惜!那位叔叔說: “答案是對的,但是已經有人猜過了,不給票?!?/p>
最吸引我的要數敲鑼啦!敲鑼的游戲規則是這樣的:用紅領巾蒙住選手的眼睛,選手在原地轉一圈,然后憑感覺走到鑼前,用手中的鼓棒敲鑼,敲到得一票,敲不到不得票。
我也想試試,于是,我排好隊。由于人多,所以等了差不多二十分鐘才輪到我。一位叔叔拿紅領巾蒙住了我的眼睛,我在原地轉了一圈,轉完后,開始有點暈頭轉向了,媽媽在旁邊指揮著: “左邊,左邊。”
我一邊聽媽媽的指揮,一邊走。 “敲?!?“不要敲”我聽到有人在喊,不知道聽哪個才是正確的,管她三七二十一,敲吧!于是,我舉起鼓棒,往前一敲。 “當!”耶!敲到啦!我拿到了第一票,高興極了!
瞧!那邊的人真多,走近一看。呀!他們正在玩飛鏢呢!我也要玩!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排好隊。
真幸運!第一鏢就投中了小環,得了兩票, 第二鏢和第三鏢各投中中環,得2票。
……
一、主題課程
5月份以傳承紅色文化為主題,開展一系列主題活動。各年級以“知歷史、觀現在、暢未來”三條線開展紅色教育活動,并組織幼兒觀看紅。各班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課程設置選擇合適的節目進行排練。在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進行“紅色精神代代傳 童心共繪愛國情”為主題的文藝演出。
二、教師成長
為提升教師業務素養,每周三、周五進行教師讀書分享活動,鼓勵教師不斷閱讀學習;我們組織了教師課堂模擬評比活動,提升教師對課堂的把控能力。舉行以班級常規培養為主題的班主任論壇,交流培養班級的方法,攜手共促成長。
兩位保育老師參加了惠濟區保育老師技能大比武活動,并分別取得了一等獎和二等獎的好成績。保健員組織保育老師開展了保育老師觀察日記交流分享活動,通過活動我們對下階段保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在做好班級清潔、常規工作同時,學會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交流,我們在觀察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同時還完成了全園幼兒“六一體檢”活動。
三、常規活動
常規工作中,我們進行了“五一勞動節”“母親節”“二十四節氣——小滿”的節日主題教育。通過參與活動,幼兒、老師和家長都對國際性節日和中國傳統節日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和了解,增進了師幼關系、親子關系和家園關系,普及和發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組織大班組幼兒走進小學,了解小學的生活與學習狀態,為幼小銜接做好準備。
面對5月中旬舉辦的幼兒籃球賽,我們在4月份組建了花園口幼兒園籃球隊。按照計劃,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常規訓練與集中訓練。在此過程中,得到了校領導和家長們的大力支持,幼兒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經過激烈的角逐,榮獲鄭州賽區籃球技能賽二等獎、籃球操三等獎。
四、衛生保健
五月份進入夏季,夏季各種致病菌生長、繁殖加快,特別是蚊蠅滋生特別快,為了做好傳染病防控工作,保健室采取了每晚空氣消毒及紫外線消毒等,有效的進行班級消毒,確保傳染病不在園內出現及蔓延。
五、安全工作
關鍵詞:《弟子規》;習慣;養成教育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身受其累?!倍鴱膬和硖攸c來講,小學時期的可塑性很大,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
一、以《弟子規》為準繩,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1.開展《弟子規》誦讀活動,創新良好行為習慣培養方式
(1)以生為本,注重與學生養成教育的結合,體現了傳統文化學習教育的實效。二年級六班周麗老師組織開展的以“與經典同行,做文明兒童”為主題內容的班隊會,通過多種多樣、形式各異的誦讀,讓《弟子規》及一些經典格言深植于孩子們的心中,怎樣做人、怎樣孝敬父母、不注重穿戴等,都和《弟子規》的相關語句要求結合了起來,有的孩子甚至把“好習慣,好人生”當成了自己的格言;三年級五班高思捷老師組織開展的以“誦讀、感悟、自律”為主題內容的表演與展示,讓我們看到了誦讀并學習《弟子規》給孩子們身心帶來的巨大變化,最后還形成了有自己班級特色的“班規”。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在這里找到了最佳的契合點。張俊教師在批一學生作業時,發現字體潦草,書寫馬虎,老師批上“字不敬、心先病”;李玉潔教師去學生家家訪,發現這位學生叫其母親拿試卷過來時直呼其名,連忙批評并教育他“稱尊長、勿呼名”稱呼長輩,不可以只呼姓名,在長輩面前,要謙虛有禮,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2)學校以規范和養成教育為切入點,發揮了圣賢文化的育人作用。學校統一布置了走廊、辦公室,營造和諧文明的文化氣息,創建和諧校園。通過主題班會、隊會、升旗、征文等多項活動促進圣賢文化教育活動的開展。同時學校以《弟子規》為主要內容,開展了師生書法、繪畫、日記比賽。師生互相問好行鞠躬禮,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以校進行《弟子規》演講比賽,細化良好行為習慣
我校每學期召開一次全?!兜茏右帯穼W習演講比賽。通過比賽,學生、老師都明確了《弟子規》不僅能培養孩子們的孝心,對于指導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為人處世也有很大的指導作用。六年級六班潘紅波老師就把《弟子規》融入對學生平時的常規管理中。一開始是課前準備工作的引導,每天課前值日組長都背誦著“列典籍,有定處”,檢查督促學生的課前準備工作,組長似游戲般的提醒,學生都很樂意接受,時間一長,值日組長還沒有背給對方聽,對方就笑著說:“我早已準備好了?!痹僬咭竺课粚W生結合學校發的《弟子規生活例行表》,貼在自己家里的書桌邊,把“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作為座右銘提醒自己;在洗手間貼上“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結合手足口病的預防傳播渠道,讓學生知道這樣做的重要性;在臥室貼上“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結合生活中實例教育學生(穿錯衣服引出笑話)。再有行為習慣的培養與班級事務掛鉤,“物雖小,勿私藏”“用人物,須明求,尚不問,即為偷”,讓學生明白,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一律不能私自占有。通過學習孩子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了,班內亂翻鉛筆盒的現象?;丶液鬄楦改阜眨瑸榧彝プ鲂┝λ芗暗氖虑?,在校孩子們之間的摩擦減少了很多,相互間能夠做到謙讓,說東道西的人大家對他不屑一顧了,偶爾間的摩擦也會從班長開始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檢討,班級的凝聚力增強了不少,老師不在的情況下,對于突發事件(話說多,不如少,惟其事,勿佞巧)學生也知道該怎樣做了。
二、細化《弟子規》要求,強化訓練,規范行為
1.張貼警句,規范行為
學校領導及老師深入學習《弟子規》后,把《弟子規》中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語句和解釋摘錄出來,張貼在醒目處,規范平時學生的行為習慣。
2.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行為習慣
(1)示范導行。如訓練學生良好行為時,學校制訂了“兩個彎腰”校規,即“見了師長彎彎腰,見了垃圾彎彎腰”,學校在召開全校師生大會時,讓學生進行示范,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榜樣示范。如,升國旗時學生要肅立、行注目禮、唱國歌,源于“步從容、立端正”。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做出榜樣。我校規定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也要模范遵守“兩個彎腰”制度,給學生做出正確的榜樣。
(3)禮儀促行。我校從培養學生應具有升旗禮儀、集合禮儀、接人待物禮儀、孝敬父母禮儀、尊重老師禮儀、講衛生、講文明禮儀等十幾種禮儀,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如對學生進行孝敬父母禮儀教育時,一方面讓學生講解《弟子規》學習心得,激發學生孝敬父母的感情;另一方面制訂“五要”“五不要”來約束學生,即了解父母、親近父母、體貼父母、關心父母、孝敬父母,不要惹父母生氣,不要頂撞父母,不要影響父母的工作和休息,不要獨占享受、盲目攀比。通過“愛父母、愛老師”主題班會和母親節、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教師節的節日活動,培養學生對父母對老師的親情、愛心。通過“六一”文藝會演上“早飯自己吃,衣服自己穿,書包自己清,上學自己去”“愛護學習用品”等小品表演全面地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4)環境熏陶。美好的環境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有很重要的熏陶作用,因此,各班都努力創建班級文化建設。如各班都懸掛了規范《弟子規》字畫,辦了學習《子弟規》閃光欄、讀書心得欄、學習《弟子規》服務臺等陣地,讓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受影響,得到教育,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5)活動見行。學生在跳舞時誦讀的經典語句來自于《弟子規》,內容包括惜時、禮儀、誠信、待人、生活和學習習慣。學生在排練“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時,就以《弟子規》要求為背景,讓學生在活動中踐行了《弟子規》所蘊藏的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