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濕地生態系統

濕地生態系統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濕地生態系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濕地生態系統范文第1篇

以遼河保護區七星濕地為研究對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與相關性分析法篩選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指標,構建了由化學需氧量(CODMn)、總磷(TP)濃度、氨氮(NH3N)濃度、葉綠素a(Chla)濃度、溶解氧(DO)濃度5個指標構成的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以表征濕地生態系統的水環境質量、水生生物和棲息地環境質量特征;運用綜合指數法對七星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狀況進行評價。結果表明:七星濕地13個采樣點中,6個為亞健康等級,6個為一般病態等級,1個為疾病等級;七星濕地總體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為亞健康等級。

關鍵詞

遼河保護區;七星濕地;生態系統健康;主成分分析;綜合指數

濕地是地球上水生與陸地生態系統的過渡區,具有物產豐富、水量平衡、滯納洪水、調節局地氣候、去除污染物、提供野生生物棲息地、休閑旅游和維護區域生態平衡等重要功能,與森林、海洋一起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濕地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樣性和較高生產力的生態系統,具有巨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隨著濕地系統的急劇減少,引發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

國內外學者從生態學、地貌學、地理學、水文學、環境學以及經濟學等方面對濕地生態系統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是其中的研究熱點之一。如Parker等建立了考慮棲息地大小、植被覆蓋率、生境多樣性和植物組成的濕地快速健康評價指標體系,對棲息地的狀態進行評價;Spencer等建立了從濕地、土壤、邊緣植物(fringingvegetation)、水生植物和水質4個方面的快速評價永久性漫灘濕地健康狀況的指標體系,對澳大利亞東南部的WrrayDarling盆地內永久性漫灘濕地健康狀況進行評價,并與長期實測值進行對比;崔保山等分別建立了濕地、湖泊生態系統建康評價指標體系,對濕地、湖泊生態系統健康進行評價;高陽等建立了以自然狀態河段為本底,基于河道濕地緩沖帶復合指標的京郊河溪近自然生態評價體系,對位于北京懷柔區二級水源保護區內的懷九河進行了分段近自然生態評價。濕地是遼河保護區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發揮著遏制河道斷流和濕地萎縮、維持河流和濕地的正常生態功能、保護水環境質量和生態平衡、實現流域水資源和水環境的可持續利用等重要作用。通過科學地分析濕地的生態功能,對濕地生態現狀做出客觀正確的評價,以期為制訂合理的濕地保護對策提供依據。

1研究區域

1、1研究區域概況七星濕地位于遼河保護區中部,是典型的支流河口濕地,用于阻控西小河、萬泉河、羊腸河及長河等4條支流中的污染物,凈化支流來水,減輕遼河干流污染負荷,也是遼河保護區管理局重點建設的大型支流匯合口濕地,在遼河保護區內具有典型性和示范作用。遼河保護區七星濕地建設工程位于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黃家街道北部,毗鄰遼河石佛寺水庫。項目借助自然河道水系,在萬泉河、西小河、羊腸河及長河4條河流回流的下游修建2座鋼壩閘和1座溢流壩,攔蓄河水。目前已形成濕地面積667hm2,水深15m,蓄水量1000萬m3。

1、2樣品采集與分析研究區域內共布設13個采樣點(圖1),于2012年8—10月開展七星濕地生態系統健康野外調查與監測,每月監測1次,對采集的樣品進行水溫、pH、化學需氧量(CODMn)、氨氮(NH3N)濃度、硝氮(NO3N)濃度、亞硝氮(NO2N)濃度、電導率(EC)、總磷(TP)濃度、葉綠素a(Chla)濃度、溶解氧(DO)濃度、氧化還原電位(ORP)等監測,結果見表1。現場采樣和實驗室內分析均參照《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進行。

2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模型

2、1候選指標的篩選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對候選評價指標進行主成分提取。根據提取主成分個數累計方差>70%的原則,按照最大方差旋轉法(varimax),保留旋轉因子載荷值為04左右的指標作為下一步待篩選指標;對余下的候選指標進行正態分布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指標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不符合正態分布的指標采用Spearman秩相關分析;最后根據顯著性水平確定指標間的相關程度。結合指標實際重要程度,選取其中相對獨立和重要的指標作為評價指標,上述分析過程在SPSS190統計軟件中完成。

2、2綜合指數法綜合指數法是常見的多指標綜合評價法,通過將調查分析得到的數據與標準值或參照值進行比照,轉化成量化值,然后加權合成,得到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的綜合指數值。根據總指數的分級數值范圍,確定濕地生態系統的健康等級。

3七星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

3、1指標體系的建立

3、1、1候選指標體系的組成在遵循完整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可行性、定性和定量,并對人類干擾有明顯的響應關系,且能夠全面反映七星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的不同特征屬性的原則下,選取能夠反映水環境質量、水生生物特征及棲息地環境質量的11個特征指標作為七星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的候選指標。其中,反映水環境質量狀況指標8項,包括水溫、pH、化學需氧量CODMn、NH3N濃度、NO3N濃度、NO2N濃度、EC、TP濃度;反映水生生物特征指標1項,為Chla濃度;反映棲息地環境質量指標2項,包括DO濃度、ORP。

3、1、2指標篩選對11項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按照積累方差貢獻率>70%的原則提取3個主成分(表2)。O第一主成分包括pH、ORP、DO濃度;第二主成分包括EC、NH3N濃度、Chla濃度;第三主成分包括CODMn、TP濃度。由于pH在各采樣點波動較小,ORP與DO濃度顯著相關,EC與TP濃度顯著相關,根據實際情況,保留DO濃度、NH3N濃度、Chla濃度、CODMn、TP濃度5項指標為七星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的核心指標。其中,水環境質量由NH3N濃度、CODMn、TP濃度構成;水生生物特征由Chla濃度構成;棲息地環境質量由DO濃度構成。

3、2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

3、2、1指標權重的確定通過每項指標對應的主成分的特征值、方差貢獻率、累計方差貢獻率以及初始載荷值,計算各指標的權重。

3、2、2評價等級和標準的確定依據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構建七星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標準,見表4。七星濕地生態健康綜合評分等級,見表5。

3、2、3七星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依據評價標準,根據五分法對各指標進行評分;通過加權平均法計算各指標分值;為便于區分采樣點間得分的差異,將各指標加權平均后的得分乘以20,使5項指標的分值介于0~20,計算得到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綜合評分,滿分為100分。將分值劃分為0~20、>20~40、>40~60、>60~80和>80~100共5個等級,分別代表河流水生態系統的疾病、一般病態、亞健康、健康和很健康等級狀況(表5)。七星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結果詳見表6。2#與7#采樣點的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狀態不佳的原因在于分別受萬泉河與長河水質的影響,萬泉河與長河的匯入,給濕地帶來了大量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其水中CODMn、NH3N和TP的濃度遠超出地表水Ⅴ類水質標準(GB3838—2002),使得濕地水環境質量處于不健康水平,從而導致健康水平的下降。9#采樣點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狀態不佳主要是受長河水質的影響,水中TP和Chla濃度較高,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水體中藻類生長相對旺盛,使水體呈富營養化趨勢,造成了生物多樣性在一定程度上的減少和水環境質量的下降,從而導致健康水平的下降。相反,污染物經過濕地內部的凈化作用,在濕地出口處濃度明顯降低,12#與13#采樣點的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狀態較好。通過遼河保護區濕地恢復與建設工程的不斷深入,七星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狀況將會不斷改善。

4結論

(1)通過主成分分析與相關性分析,從11個候選指標中篩選出5個指標,所建立的綜合指標體系能夠從水環境質量、水生生物特征、棲息地環境質量方面反映遼河保護區支流匯入口人工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狀況。因此,根據人工濕地的不同類型,可選取化學需氧量(CODMn)、總磷(TP)濃度、氨氮(NH3N)濃度、葉綠素a(Chla)濃度、溶解氧(DO)濃度作為遼河保護區濕地生態系統管理策略優選模型。(2)采用綜合指數法對七星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狀況進行評價,13個采樣點中,6個為亞健康等級,6個為一般病態等級,1個為疾病等級。七星濕地總體生態系統健康狀態為亞健康等級。(3)七星濕地重要支流河的匯入,為濕地帶來大量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水體中營養物濃度較高,CODMn、NH3N和TP濃度超出地表水Ⅴ類水質標準(GB3838—2002),河流水環境質量和生境受到較為強烈的干擾,應在河流兩岸加強植被緩沖帶建設。

5展望

(1)七星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僅根據2012年豐水期的調查和監測數據完成的,還應對不同水期進行長時間定點調查與監測,進而對七星濕地生態系統健康進行分期與分類評價,以確定遼河保護區濕地生態系統管理目標,為遼河保護區濕地生態系統管理提供技術保障。(2)濕地毗鄰河流,水體污染等水環境效應對濕地功能、結構等影響顯著。反過來,濕地系統能夠去除河流中污染物等功能對河流系統也有顯著作用。因此,在科學評估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的前提下,采用最節能環保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濕地的干擾性、破壞,適度有序地發揮濕地的多種功能。

參考文獻

[1]牛,劉賢德,張宏斌,等.黑河流域中上游濕地生態功能評價[J].濕地科學,2007,5(3):215220

[2]PAKERK,HEADL,CHISHOLMLA.AconceptualmodelofecologicalconnectivityintheShellharbourLocalGovernmentArea,NewSouthWales,Australia[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08,86(1):4759

[3]SCARDIM,CATAUDELLAS,DATOPD.Anexpertsystembasedonfishassemblagesforevaluatingtheecologicalqualityofstreamsandrivers[J].EcologicalInformatics,2008,3(1):5563

[4]崔保山,楊志峰.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研究進展[J].生態學雜志,2001,20(3):3136

[5]胡會峰,徐福留,趙臻彥,等.青海湖生態系統健康評價[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3,16(3):7175[6]高陽,高甲榮,李付杰,等.基于河道濕地緩沖帶復合指標的京郊河溪生態評價體系[J].生態學報,2008,28(10):51495160

[7]郅二銓.遼河保護區七星濕地凈化效果及其機理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3

[8]隋志男,郅二銓,姚杰,等.三維熒光光譜區域積分法解析遼河七星濕地水體DOM組成及來源[J].環境工程技術學報,2015,5(2):114120

[9]趙偉偉,段亮,宋永會,等.遼河保護區七星濕地磷的空間分布特征[J].環境工程技術學報,2014,4(2):121128

[10]徐微雪,段亮,宋永會,等.遼河保護區七星濕地表層水與間隙水中氮的時空分布[J].環境工程技術學報,2014,4(1):4045

[11]郅二銓,宋永會,段亮,等.遼河保護區七星濕地水質評估及模型模擬[J].環境科學學報,2015,35(6):17521758

[12]馮新偉,彭劍峰,宋永會,等.遼河保護區支流河口濕地構建[J].環境工程技術學報,2014,4(1):1317

[13]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14]JONATHONS.ATutorialon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J].InternationalJournalofRemoteSensing,2014(4):5160

[15]PATRAS,ACHARYASK.DimensionreductionoffeaturevectorsusingWPCAforrobustspeakeridentificationsystem[C]??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RecentTrendsinInformationTechnology.Kunming:IEEE,2011:2832

[16]JOHNSONDE.Appliedmultivariatemethodsfordataanalysis[M].Beijing:HigherEducationPress,2005

[17]高惠璇.應用多元統計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18]王學民.應用多元分析[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19]陳仁杰,錢海雷,闞海東,等.水質評價綜合指數法的研究進展[J].環境與職業醫學,2009,26(6):581584

[20]KHANNAN.Measuringenvironmentalquality:anindexofpollution[J].EcologicalEconomics,2000,35(2):191202

[21]白詳,韓志全.艾比湖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研究[J].林業資源管理,2014(6):9194

[22]SWAMEEPK,TYAGIA.Describingwaterqualitywithaggregateindex[J].JournalofEnvironmentalEngineering,2000,126(5):451455

[23]韓小孩,張耀輝,孫福軍,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指標權重確定方法[J].四川兵工學報,2012,33(10):125

[24]張文霖.主成分分析在滿意度權重確定中的應用[J].市場研究,2006(6):1822

[25]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S].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26]孫雪嵐,胡春宏.關于河流健康內涵與評價方法的綜合評述[J].泥沙研究,2007(5):7480

[27]李法云,呂純劍,魏冉,等.遼河典型支流水生態功能三級區水生態系統健康評價[J].科技導報,2013,32(1):7077

[28]李亞男.湖庫生態安全綜合評估:以浙江省六大重點水庫為例[D].杭州:浙江大學,2014

[29]金相燦,王圣瑞,席海燕.湖泊生態安全及其評估方法框架[J].環境科學研究,2012,25(4):357362

濕地生態系統范文第2篇

關鍵詞:灃峪濕地;現狀;保護措施

灃峪濕地位于秦嶺的北麓地區,是秦嶺的72峪之一。近年來,陜西省旅游業的發展持續走高,侵占濕地資源的現象屢禁不止,且有不斷上升的趨勢。隨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多方面的影響,灃峪水環境也遭到了破壞。灃峪濕地生態系統結構發生了一系列變化,濕地功能開始減弱。文章對灃峪濕地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進行了綜合評價,提出了生態修復策略。為掌握灃峪濕地的生態現狀,深入分析灃峪濕地生態系統現狀,分析灃峪濕地生態系統的演化過程及影響因素,探索改善灃峪生態環境的措施,恢復灃峪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狀態,對秦嶺地區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研究區概況

灃峪濕地位于西安市長安區市區以南約35km處,因灃峪濕地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獨特的生態系統,屬于三大生態系統之一。它不僅很大程度維護了秦嶺生物多樣性,還能存儲洪水、防止干旱,降解污染,對調節氣候和控制水土流失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是灃河流域生態環境建設中的關鍵一環。灃河流域由秦嶺深處的灃峪河、祥峪河和高冠河各自分別流經區域以及三大河流會合之后所流經的廣大區域構成,屬于黃河流域的渭河水系。峪口以上長26km,貫穿喂子坪鄉的整個區域,由許多支流匯合,例如小壩溝、大壩溝、東富爾河、紅梢河、南石槽和拐扒溝。其中最長的大壩溝長度7000m。灃峪河流域面積約161.5km2,平均徑流量約有853m3,平均下降約8.8%。灃峪濕地在維護秦嶺生物多樣性,存儲洪水和防止干旱,控制水土流失方面以及調節當地小氣候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1自然環境

灃河位于西安市長安區西南方向,屬于渭河水系,是黃河流域的主要支流。它發源于秦嶺主山北側的喂子坪鄉雞窩子村,距峪口26km,貫穿喂子坪鄉全境。由大壩口、紅梢河、南石漕、小壩口、拐扒溝、東富爾河等多條支流匯集,其中大壩溝長達7km。灃峪河年平均徑流量8626萬m3,匯流區面積165.8km2,年均減少8.8%。

1.2社會環境狀況

作為西安市政府振興經濟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的旅游業。近年來,從當前的情況出發,把自然景區作為發展旅游業的基礎,用公路干線連接各個旅游景區,隨著當地經濟以及旅游業的發展,灃峪流域西萬公路的車流量呈現出強烈增長的態勢,目前每天可高達5000輛。為適應這種發展趨勢,沿灃河河道公路一側修建了60多家加油站和洗車店等。這無疑為當地人們群眾的致富之路開辟了一條新途徑,同時,洗車和修車店會產生大量含有泥沙、油污的廢水,由于缺乏環境保護意識和廢水處理條件,而將未經處理直接排入灃河河道中。

1.3旅游開發狀況

近年來,由于其獨特的自然資源,灃峪濕地已逐漸發展成為西安郊區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和避暑勝地。沿灃峪河開發了數十個風景名勝區、泳灘和度假勝地。這些風景區中很多都是直接建在河道上,另有些則建在灃峪河道兩岸的森林之中。在河道邊設置旅游景點是造成河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一是農家樂和酒店等產生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二是游客在游覽過程中,由于缺乏環境保護意識而隨意丟棄的食品包裝袋、礦泉水瓶、衛生紙等,都對水質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2濕地保護存在的問題

2.1灃峪濕地的生態結構和功能發生了變化

灃峪濕地生態系統具有脆弱性過渡性結構和功能獨特性的生態系統特點,具有較強的自我凈化能力和自我恢復能力。隨著西安市經濟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提升,生活污染物排放以及圍湖造地等因素,導致濕地資源的萎縮成為當前環境問題的焦點,導致生態功能下降。

2.2環保意識薄弱、官方宣傳力度不足

我國人口素質在21世紀得到了較大提升,但破壞環境等行為仍然頻頻發生,一方面是“知法犯法”類型,要加強約束;一方面是沒有意識到自身行為是破壞環境的行為,因此要加強教育。目前宣傳教育的力度不足,覆蓋人群不夠廣泛,因此絕大多數人對灃峪濕地的環境問題關注不足,保護意識也不強。地方政府的宣傳工作仍然沒有到位。

2.3設計不合理,人造設施占比過大

灃峪濕地自開發以來,成為周邊縣市的熱門景點,為滿足游覽需求,增加了許多設施,如棧道、涼亭、商業街、旅館等,景觀植物則更多地考慮經濟性、觀賞性和栽培難度,忽略了灃峪濕地原本的植被樣貌。人造設施在建設和使用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對灃峪濕地的生態環境有所破壞,使灃峪濕地失去其原有特色,導致景區同質化。

2.4弱化了濕地的生態功能和水質凈化功能

灃峪濕地的開發沒有依據地質地貌類型,以及原有植被類型等因素配置適合本地的植物品種,植被采用了公園中常用的落葉松、蘆葦等,品種較為單一,缺乏沉水植被,多為草甸、灌木、喬木,植被種群不合理,難以發揮凈化水質的功能,也不能起到維持生物多樣性的作用。

2.5注峪濕地保護的體系未完善

雖然政府已經在灃河流域建立了多重保護制度,但各個部門的責任權利和利益尚不明確,它屬于自然保護區,被林業環境保護、農業和水利部門多重管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部門管理不協調,甚至發生沖突和爭執,導致不能及時治理流域生態。一方面,林業部門擁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可以進行依法行政,并有專門的執法團隊。另一方面,環境保護以及農業和水利部門對植被破壞等案件,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在保護過程中政府被要求協調每個環節,明確各部門的全責范圍,自覺承擔社會應負的責任和人民的自覺行為。

3灃峪濕地保護策略

灃河在陜西省西安市的城市發展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灃西灃東新城的建設,必然會影響灃河的生態環境,因此,保護灃河勢在必行。灃河的保護應該由點及面,在灃河的關鍵節點重點保護,灃峪濕地在灃河流域的上游部分,是灃河保護十分重要的部分。灃峪濕地的保護工作是從源頭開始,直接影響灃河整體治理的效果。結合灃河的具體情況,灃峪濕地的保護日趨緊迫,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3.1保護灃峪濕地現存資源,促進生態功能協調作用

灃峪濕地擁有獨特的生態功能。在地方經濟的持續發展過程中,灃峪濕地資源作為一種自然資源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僅能夠有效帶動西安的經濟發展,還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確定了灃峪濕地的生態環境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多樣的動植物資源和強大的節水功能使西安濕地更具特色。退耕還湖是目前恢復生態的主要措施之一,能夠發揮自然環境自我恢復的功能,應該禁止開采河水,設置人為建筑與河流的保護距離,建立健全河流保護的法律法規,保護灃峪濕地不會被進一步破壞。

3.2把控水源、節約水資源

河流與人們生產和家庭用水有著緊密的聯系。為了加快城市優化進程,工業和農業用水、生產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得到了大量的供給,水資源的質量在濕地生態系統中得到了保障,有的其至可以直接飲用。因此,應更加重視保護現有的濕地生態系統,學會合理利用濕地淡水。一方面,必須保護水源不受污染。另一方面,對于生產活動用水要珍惜及合理使用。

3.3抓好生態旅游的開發建設

相關各單位和部門需要設計出完善的方案,對濕地進行有效規劃,使其各項資源得到充分開發和應用,促進濕地發展的合理性[1]。相關管理部門要將各方面工作都安排好,促進生態旅游的和諧發展。首先,要強化民眾的意識,讓民眾能充分認識到生態旅游是一種濕地保護行為。其次,結合群眾力量,將旅游業的發展和濕地保護緊密結合在一起,對其進行有機改造,促進其可持續發展。最后,要制定一系列計劃對于濕地資源進行合理使用,將濕地資源與當地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結合在一起,促進其合理使用和發展,有效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在實行和建設的過程中,為合理開發和利用濕地資源,應充分考慮可持續發展戰略。為適度把握濕地資源開發和利用以獲得相關利益,有必要充分了解灃峪濕地區域經濟與生態系統保護之間的關系,建立和諧的發展關系,防止出現偏向經濟發展的現象。為了從根本上使人們認識到濕地保護的重要性,要求政府、有關機構和專業保護組織增加對教育的投資,以便普及濕地保護的概念。

3.4加強法制的作用和制定相關評價體系

依據濕地保護條例,灃河管理保護條例的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和要求,以相關法律為標準,及時找出灃峪濕地存在的不同類型問題,制定出解決灃峪濕地問題的方案,使灃峪濕地在治理方面越來越完善,形成一套完整可靠的治理體系,并從可持續發展、生態經濟、社會影響等方面進行思考,并且探索灃峪濕地的評價體系,結合各方面的問題以及解決措施,構建出隸屬于灃峪濕地獨特、系統、完整的評價體系,在建立完成時對其綜合效益進行有效評估。

參考文獻

濕地生態系統范文第3篇

關鍵詞: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模糊AHP法

中圖分類號:X8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2670(2014)03-0033-08

一、引言

自2009年11月《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經國務院正式批復以來,中國最后一個正在開發的大河三角洲――黃河三角洲,成為中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國內首個被明確定位為“高效生態經濟區”的國家戰略發展區,“高效、生態”是國家對該區域發展模式的核心定位。這是其區別于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最大特點。

《規劃》提出,加快發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不僅關系到環渤海地區整體實力的提升和區域協調發展的全局,也關系到環渤海和黃河下游生態環境的保護。近年來,生態系統健康評價受到人們的持續關注[1]。所謂生態系統健康,是指一個生態系統所具有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即在時間上具有維持其組織結構、自我調節和對脅迫的恢復能力,是生態系統的綜合特性。濕地作為生態系統的一種,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之一,不僅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提供多種資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環境功能和效益,其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凈化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2]。因此,對濕地生態系統的健康進行評價尤為重要。

(二)對策建議

根據以上評價結果所反映的問題,今后,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濕地管理應在以下若干方面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強化治理措施。

(1)加大治沙治堿力度,逐步改善相對脆弱的生態環境。針對土地沙化,要從源頭開始進行治理。就目前來看,遏制沙化土地擴張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其一,在入海口地區上挖沙、降河、造地,把黃河下游降為地下河,把黃河河區沙質化土壤變成良田,在有水源之后,經過開發種植生態系統自然會得到保護。其二,引水沖沙,可以通過引萊州灣海水注入到黃河利津以下河段,造成水面和河床跌差,進而能夠減少泥沙淤積,沖深河槽。另外,由于咸水、淡水的混合可能產生異重流,導致泥沙遠離河口區。其三,當來水量足夠時,要進行配套的生態工程建設,在沿海、沿河、沿路等地段設立防護林帶,在濱海地區營造海浪防護林帶,在沿河設風景防護林帶,加強植被建設,搞好環境綠化,重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2)加強清淤工程和黃河流路的治理,防范風暴潮的侵蝕和生態環境的惡化。首先要最大限度地減少進入河口地區的來沙量,切實搞好清淤工程。要設法推動黃河中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從根本上減少進入下游河道的泥沙量,同時在下游引洪放淤,疏通河道。通過有效的“疏”、“導”措施,加大輸往三角洲濱海范圍以外的沙量。其次,要盡可能擴大河口三角洲堆沙范圍或空間,有計劃地實施改道工程。要盡量擴大尾閭流路在三角洲入海的范圍,并利用海洋蝕退的動力向外輸沙,以減緩岸線的延伸。第三,加高加固三角洲沿岸堤防,并充分考慮風暴潮對黃河口延伸造成的影響,逐步建立包括保護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系統在內的較為完善的風暴潮防護體系,還可考慮將防潮大堤與沿海公路相結合,不僅可以少占土地,還可以節省投資,而且也能提高防潮大堤的防護抗災強度。

(3)合理引進淡水資源,強化水資源統一調度,縮小水資源供需矛盾。一要統籌規劃,統一調度和強化水資源管理。水資源是流動的多功能、多用途的實體資源,一條河流既不可能分割開發、治理,也不可能為單一目標開發、治理。黃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不能只考慮當地局部利益和一時的利益,而應該從全局出發包括全流域乃至全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出發,統籌考慮黃河流域各行業、居民生活、生態環境和景觀旅游等多方面對水資源、水環境的需求,使有限水資源發揮最大作用。為此,統籌規劃和統一調度水資源,在黃河流域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和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效益。二要加快興建、加固骨干水庫,切實搞好蓄水工程。針對黃河水干流水量60%集中在汛期的特點,在沿黃地帶要因地制宜,多建水庫,把汛期的水盡量蓄積起來,在黃河下游有計劃地修建平原水庫,相機引黃河汛期或冬季來水,做到以豐補缺,豐蓄枯用。通過積蓄黃河水,達到蓄淡壓堿、有效遏制海水侵蝕之目的,維持濕地生態的良性發展。三要合理使用水源,限量開采地下水。針對沿黃地區地下水位高的特點,要采取科學合理的用水方法,盡量把現有的各引黃渠道盡量襯砌起來,減少滲漏。四要針對水土保持進行綜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必須認真搞好水土保持工作,不斷增加蓄水能力,提高降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目前,通過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可更有效地攔蓄降水,有利于緩解人畜飲水困難,提高土壤水分存貯,增強抗御旱災能力。同時,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還能大大增加植被和作物的面積和生物產量,改水分無效蒸發為有效蒸騰,提高降水資源的利用率。

參考文獻:

[1]蔣衛國,潘英姿,侯鵬,等. 洞庭湖區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綜合評價[J]. 地理研究, 2009 (6): 1665-1672.

[2]彭益書,楊瑞東. 草海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J]. 地球與環境, 2014 (1): 68-81.

[3]PARKER K,HEAD L,CHISHOLM L A, et al. A Conceptual Model of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in the Shellharbour Local Government Area,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8, 86(1): 47-59.

[4]VASSALLO P,FABIANO M,VEZZULLI L,et al. Assessing the Health of Coastal Marine Ecosystems: A Holistic Approach Based on Sediment Micro and Meio-Benthic Measures[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06, 6(3): 525-542.

[5]胡志新,胡維平,陳永根,等. 太湖不同湖區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方法研究[J]. 農村生態環境, 2005 (4): 28-32.

[6]袁軍,呂憲國. 濕地功能評價研究進展[J]. 濕地科學, 2004 (2): 153-160.

[7]袁軍,呂憲國. 濕地功能評價兩級模糊模式識別模型的建立及應用[J]. 林業科學, 2005 (4): 1-6.

[8]汪朝輝,王克林,許聯芳. 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估指標體系研究[J].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2003 (4): 63-64.

[9]郝文淵,李文博,王忠斌,等. 拉薩河谷拉魯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3 (5): 95-99.

濕地生態系統范文第4篇

關鍵詞:預警系統;生態系統;紅樹林;指標體系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但人們在注重經濟增長的同時,卻忽視了環境保護與環境價值。面對日益嚴重的資源破壞與環境問題,建立自然保護區成為了人類保護資源環境的重要措施。本文以深圳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與國內外其他大規模濕地生態系統相比,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因其面積小,濕地生態系統的生態健康更加脆弱,迫切需要構建濕地動態監測、生態健康評估及預警系統來支撐其保護、管理工作。首先在廣泛查閱資料的基礎上構建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濕地生態系統指標體系;其次構建濕地動態監測、生態健康評估及預警系統來支撐其保護、管理工作,為了解、掌握濕地生態系統的健康信息,實時監測和診斷生態系統健康狀況,及時的采取科學的防范措施;最后結合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分析了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近幾年的發展趨勢,并針對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最大的現實問題即外來物種入侵進行了重點分析。

二、近年來福田紅樹林生態發展情況分析

福田保護區地處北回歸線以南,水熱條件好,適合紅樹林生長。保護區紅樹林總面積為lll.lha,福田保護區內有真紅樹植物4科5屬5種,半紅樹植物5科5屬5種。保護區內除缺少欖李(Lumnitzera racemosa)外,分布有大陸上所有的紅樹林種類。受半日潮周期淹浸,形成深厚的淤泥,土壤沒有結構,表層土壤(0-3Ocm)含鹽量14.5,pH值為5.3;中層土壤(30-60cm)含鹽量18.2,pH值為6.6;底層土壤(60-90cm)含鹽量19.3,pH值為7.1,顯示為藍燈處于安全警狀態。

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由紅樹植物、其它陸地植被、鳥類、兩棲爬行動物、昆蟲、底棲動物、浮游生物等生物以及其賴以生存的土壤、大氣、海水等環境要素共同組成,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轉換發揮生態功能。福田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受城市擴張和環境污染影響較為嚴重,紅樹林濕地面積不斷縮減,灘涂淤積導致海床升高、高樓林立阻斷鳥類遷飛通道、水環境污染導致魚蝦死亡、外來物種海桑瘋狂擴散已然構成生物入侵、蟲害頻繁爆發導致紅樹植物白骨壤不能自然繁殖等生態問題日益突出,整個生態系統在空間結構與生態過程、自我調節與更新能力以及對外部脅迫的恢復能力等方面,均呈現出不穩定性和不可持續性征兆。

三、福田紅樹林最大的問題及警情分析

近年來,紅樹林生態系統受到脅迫而導致食蟲鳥類的種類和個體數目大大下降,使害蟲特別是鱗翅目害蟲缺少天敵。20世紀90年代以來,福田紅樹林蟲害日趨嚴重,紅樹林主要樹種秋茄、白骨壤、桐花樹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特別是白骨壤受害情況更為顯著。白骨壤出現大面積蟲害,平均枯萎面積達到26%,大于18%,顯示紅燈,處于重警狀態。

八點廣翅蠟蟬在紅樹林寄主較為廣泛,通過對林區主要紅樹上枝條是否產卵以及產卵數量發現,八點廣翅蠟蟬對秋茄危害較為嚴重,平均每30cm枝條上可有83.8個卵;其次為白骨壤、海桑、木欖和桐花,平均每30cm枝條上的卵量為22.6~26.4個之間;老鼠{和海漆上的卵量較少,分別為3.9個/30cm枝條和9.0個/30cm枝條。八點廣翅蠟蟬對紅樹林的危害處于重警狀態。

該蟲以成、若蟲群集在嫩枝、葉背和嫩芽上吸食汁液,使植株營養不良,樹勢衰弱,常導致落花落果,嚴重時枝條死亡其排泄物(蜜露)可誘發霉污病,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

海桑和原產于孟加拉國的無瓣海桑做為外來物種,是1993年10月下旬從海南引進到福田紅樹林保護區試驗性種植,目的是為開展外來物種研究,增加生物多樣性和紅樹植物品種,改善區內生態環境,在沿海推廣紅樹林優良品種的種植。引種后經過多年的觀察,海桑和無瓣海桑表現出與本地品種不同的一些特點,如耐適應、易成活、生長快、樹軀高、抗風浪等諸多生理生態學特性都有良好的表現,尤其在幼樹成長階段這些特性表現的更加明顯,同時,也能與本地秋茄、木欖等多個品種相伴而生、和平共處,完全達到了當初引種時對無瓣海桑樹種的期待。這對后來在深圳西部沿海推廣種植紅樹林防護林工程建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它作為深圳沿海造林的優選先鋒樹種,已在寶安區沿海一帶種植了數十公頃,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隨著海桑和無瓣海桑對深圳灣生境的適應,至2006年夏季以后,在保護區觀鳥屋兩側均發現大片幼苗的擴散和暴發,超出1600株/hm2,顯示紅燈處于重警狀態。海桑和無瓣海桑的爆發導致天然林和海桑林下的生物多樣性有所降低。目前,海桑和無瓣海桑已經成為西鄉、寶安等區域的優勢種,對本地紅樹種的生長造成了一定的威脅。2007年冬季深圳遭遇持續多日的凍害性天氣,超出了海桑和無瓣海桑的生理承受限度,隨之發生枯枝、落葉的現象。直到2008年5月份以后,海桑和無瓣海桑才逐漸恢復生機,最終極少量海桑和無瓣海桑樹枯死。所以紅樹林迫切需要預警系統,持續監測觀察蟲害信息和紅樹林樹種生長情況,一旦出現蟲害或物種失衡,才能及時進行治理。

特區經濟的高速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城市污染,城市內各種特有污染物的排放給保護區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水污染:深圳灣沿岸的部分城市排污口尚未納入市政管網,水污染狀況嚴重,而且河口明渠段穿越保護區的鳳塘河仍然有部分城市污染源無法截流,干流的水體基本全部黑臭,這種情況導致了深圳灣紅樹林灘涂處于中度以上污染狀態,而紅樹林內的銅、汞等重金屬含量,均超出國家地表水V類水質標準,水環境質量的下降嚴重影響到河口濕地的生長發育以及底棲生物和鳥類的生存,紅樹林生境已經受到威脅和破壞;大氣污染:城市大氣中硫氧化物以及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濃度較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紅樹林生態系統正常的生存和發展,對區內動植物構成危害;噪聲污染:濱海大道和廣深高速等快速路上車輛行駛和人類活動所產生的城市噪聲污染程度較強,鳥類的遷徙、覓食和棲息都受到干擾;光污染:保護區周邊的車輛、路燈以及建筑物等所排放的光污染也日趨嚴重,即將成為影響紅樹植物和鳥類正常生長活動的重要因素。(作者單位:吉林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濕地生態系統范文第5篇

關鍵詞:人工濕地;應用;

中圖分類號:R12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數量的劇增,各種污染也相應增加。其中水污染(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農業面源污水)最為嚴重,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已有85%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僅1994年全國城市廢水排放量高達360億噸,其中80%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進入21世紀以來,人們更注重生活質量的提高,無論是政府還是個人都認識到水污染問題的嚴重性,這就需要找到一條解決該問題的有效途徑。下面本文就簡單的分析一下:

一、濕地的定義與人工濕地的特征

由于濕地種類繁多、分布廣泛,而且不同濕地之間差異也較大,因此很難給濕地下一個明確的定義。1994年的《中國濕地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會議上對濕地的解釋是:處于陸地與水域的交匯處,水位接近或處于地表面,或有淺層積水,一般以低水位時水深2米處為界,并具有以下特征:

(1)至少周期性的以水生、濕生植物為植物優勢種;

(2)低層土主要是濕生土壤;

(3)在每年的生長季節底層土被水淹沒4個月以上。

人工濕地是把選定的填料(如沙礫) 按一定的坡度填在一定長寬比及底面坡降的淺池內或低洼地中,在填料表層土壤中種植一些處理性能好、成活率高、生長周期長、根系發達、美觀及具有經濟價值的水生植物(如水葫蘆、菹草、蘆葦等),構成一個濕地生態系統。

二、人工濕地的類型

在廢水處理中,主要應用兩種類型,即表層流人工濕地(廢水水平流動,通過濕地而沉淀)和滲漏人工濕地(廢水垂直流入,經滲透沉積后排水去除),它們具有不同的作用,可以根據需要選擇。

目前,美國、澳大利亞、日本、英國、荷蘭、德國等國家已廣泛應用表層流人工濕地來處理廢水。廢水從它表面流過,一般有一個或幾個填料床組成,床底填有基質,并有防漏層來阻止廢水滲入地下而污染地下水,在系統中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蘆、蘆葦、菹草等,廢水經常同表層水流相混合,在濕地內流動,持續時間一般為10天左右。這種類型的濕地,對生化需氧量(BOD)、化學需氧量(COD)、懸浮物等指標的去除率高于滲漏人工濕地。滲漏人工濕地使污水從濕地表面縱向流入填料床的底部,床體處于不飽和狀態,氧可通過大氣擴散和植物傳輸進入人工濕地系統。垂直潛流人工濕地的硝化能力高于水平潛流濕地,可用于處理氨氮含量較高的污水,但其缺點是對有機物的去除能力不如表層流人工濕地。

三、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是一個綜合的生態系統,具有如下優點:

①建造和運行費用便宜;

②易于維護,技術含量低;

③可進行有效可靠的處理;

④可緩沖對水力和污染負荷的沖擊;

⑤可提供和間接提供效益,如水產、畜產、造紙原料、建材、綠化、野生動物棲息等;

但也有不足:

①占地面積大;

②易受病蟲害影響;

③生物和水力復雜性加大了對其處理機制、工藝動力學和影響因素的認識理解,設計運行參數不精確,因此常由于設計不當使出水達不到設計要求或不能達標排放,有的人工濕地反而成了污染源。

另外,據已有數據,當上下表面植物密度增大時, 人工濕地系統處理效率提高,在達到其最優效率時,需2—3個生長周期,所以需建成幾年后才達到完全穩定的運行。因此,目前人工濕地技術最大問題在于缺乏長期運行系統的詳細資料。

四、人工濕地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人工濕地是近三十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廢水處理新技術。1974年,自前西德首先建造人工濕地以來,該技術在美國、加拿大及歐洲一些發達國家得到迅速發展。我國人工濕地的研究起步較晚,于1990年7月在深圳建起我國第一個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白泥坑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

(1)它能夠利用基質-微生物一植物這個復合生態系統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三重協調作用,通過過濾、吸附、沉淀、離子交換、微生物同化分解和植物吸收等途徑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有機物、氮、磷和重金屬等,來實現對污水的高效凈化,同時通過營養物質和水分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促進綠色植物生長并使其增產,實現廢水的資源化與無害化。

(2)它具有投資低(150~800元/噸)、耗能少、操作簡單、運行成本低廉(0.1~0.2元/噸)的特點,因此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其基建和運行費用僅為傳統二級處理的1/l0~1/2,胡康萍等,1991)。

(3)它作為一個生態系統,能維持生物多樣性及構成景觀的一部分,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時,具有美化環境的功能,因此有較高的生態效益。

(4)人工濕地處理廢水的效果

隨著研究的發展,對濕地去污能力的研究不再停留在定性上,而是更注重定量的研究。其中一個反映濕地去污能力的重要數據庫是NADB(North American Data Base),它是通過對100多個廢水處理型濕地的調查研究而建立(Knight et al.,1992)。該數據庫說明濕地對BOD、COD的去除率可達80~90%,但對氮、磷的去除率相對較低,而且變化也較大,一般在50%左右。J.T.A.Verhoeven和A.F.M.Meuleman(1999)通過對滲漏濕地十年的研究,也得出了反應濕地去污能力的一些數據。從實踐的角度來說,人工濕地的去污能力會更強。因為它們的目的性更明確,而且可在最大程度上受人為控制。在歐洲和美國,凡是投入運行并達到成熟的人工濕地,基本上都能達到尾水排放標準。

五、前景展望與實踐應用

從人工濕地成功的應用實例可以看出,它是一種正在得到不斷研究、應用的廢水處理技術。盡管運用人工濕地來處理工業廢水、日常生活污水、農業廢水等方面的研究已有三四十年的歷史,但是迄今為止應用人工濕地處理養殖廢水的研究卻只有510年的時間,而且具體的研究事例也尚未多見。所以在現階段我們的研究主要是應用人工濕地來凈化蛋鴨養殖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水。本研究以德清縣利虹禽業有限公司的蛋鴨養殖場(見圖4)為基地,該蛋鴨養殖場是浙江省較大的蛋鴨養殖場,占地面積達80畝,全年飼養蛋鴨、種鴨10萬只。養殖場采用循環水人工池,鴨場水清鴨壯,病害少。但到夏天,特別是高溫季節,排水量增加,過多過肥的池水又造成了水田肥害,河水的富營養化。因此,我們通過構建人工濕地來凈化這些富營養水體,并要進行長期的實驗來說明濕地的去污能力。

總得來說,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是一種較好的處理方式,特別是它充分發揮資源的生產潛力,防止環境的再污染,獲得污水處理與資源化的最佳效益,因此具有較高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比較適合于處理水量不大、水質變化不很大、管理水平不很高的城鎮污水,如我國農村中、小城鎮的污水處理。人工濕地作為一種處理污水的新技術有待于進一步改良,有必要更細致地研究不同地區特征和運行數據以便在將來的建設中提供更合理的參數。

參考文獻:

[1]何池全, 趙魁義, 余國營, 趙志春, 王國平. 濕地生態過程研究進展[J].地球科學進展,2000,15(20):165-171

[2]李軍,丁立.湖南給水排水[M].長沙: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3]文樂元,謝可軍.人工濕地新型污水處理技術[J].西南林學院學報,2002,22(2):76-7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尉氏县| 弋阳县| 普安县| 长泰县| 井研县| 嘉善县| 秦安县| 元氏县| 孟连| 上思县| 大田县| 彭水| 正阳县| 苗栗县| 大连市| 高安市| 钦州市| 陕西省| 天祝| 沾益县| 博乐市| 天水市| 盖州市| 临城县| 历史| 永寿县| 灌阳县| 苍南县| 饶平县| 上饶县| 贡山| 平邑县| 新晃| 乐东| 嫩江县| 安平县| 盐源县| 西乌珠穆沁旗| 巴林右旗| 三河市| 夏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