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觀察植物的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頭孢唑林鈉 酚磺乙胺 腎上腺色腙
Stability observations of Cefazolin Sodium and two kinds of hemostatic compatibilities
Li Xiafang,et al
【Abstract】 Objective:Study Cefazolin Sodium and two hemostatic (Etamsylate, Norepinephrine ) stability of compatibility.Method:Adopt purple outside divide all luminosity law investigate Cefazolin Sodium and above- mentioned two hemostatic content change in 6h.Result:Cefazolin Sodium between sodium and two hemostatic 6h their compatibility appearance , pH value and every content of medicine of liquid have remarkable change after the compatibility.Conclusion:Cefazolin Sodium and basic stability of two kinds of hemostatic compatibilities in 6h.
【Key words】 Cefazolin sodium Etamsylate Norepinephrine
頭孢唑林鈉屬第一代頭孢類抗生素,在臨床應用極為廣泛。對葡萄球菌(包括產酶菌株)、鏈球菌(腸球菌除外)、肺炎鏈球菌、克雷百桿菌、流感嗜血桿菌以及產氣腸桿菌等有抗菌作用。本文對其與兩種止血藥配伍的穩定性進行了觀察。旨在為臨床提供依據。
1 儀器與藥品
1.1 儀器。TU-1901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pHs-25酸度計(上海雷磁儀器廠)。
1.2 藥品。注射用頭孢唑林鈉(批號:03010014,齊魯制藥廠),酚磺乙胺注射液(批號:0301301,泗水希爾康制藥有限公司);腎上腺色腙注射液(批號:011017,徐州萊恩藥業有限公司),氯化鈉注射液(批號:2003012413,湖南省衡陽制藥廠)。
2 實驗方法及結果
2.1 供試品配制方法。精取生理鹽水溶解的頭孢唑林鈉5ml(16ug/ml)2份,量取酚磺乙胺注射液0.5ml(約0.125g),腎上腺色腙注射液0.5ml(約2.5mg)各1份,用生理鹽水配成2份25ml的混合觀察液,依次編號為A、B。
2.2 外觀觀察及pH值測定。取上述供試品置室溫下,按0、1、2、4、6h做外觀觀察及pH測定,結果見表Ⅰ。
表 Ⅰ 頭孢唑林鈉與兩種止血藥配伍混合后的外觀與pH值變化
2.3 吸收光譜及A值測定。
2.3.1 波長選定:取頭孢唑林鈉及兩種止血藥分別置于3個量瓶中,用生理鹽水配成臨床濃度[1],并在0、1、2、4、6h取適量用蒸餾水稀釋成適宜紫外可測濃度,在210~400nm波長處掃描。結果顯示,以特征峰如頭孢唑林鈉(271nm),酚磺乙胺(301nm),腎上腺色腙(295nm)作為穩定性考察參考波長。
2.3.2 供試液測定:取供試品在0、1、2、4、6h每時間點取樣,用蒸餾水稀釋成頭孢唑林鈉(16ug/ml),酚磺乙胺(25ug/ml),腎上腺色腙(0.5ug/ml),分別編號為C(頭孢唑林鈉+酚磺乙胺)、 D(頭孢唑林鈉+腎上腺色腙),在選定的相應波長處測定及進行紫外掃描,結果見表Ⅱ。以上述相應生理鹽水稀釋液作空白。
表 Ⅱ 頭孢唑林鈉與兩種止血藥配伍混合后的A值和含量的相對比值(%)
3 討 論
3.1 頭孢唑林鈉與酚磺乙胺,腎上腺色腙兩種止血藥配伍,在室溫下,0~6h其吸收曲線、含量、pH及外觀基本不變。
3.2 由預試知道該三種單一藥在6h峰位和值穩定,未出現特異的吸收峰,且測得特征峰頭孢唑林鈉(271nm),酚磺乙胺(301nm)、腎上腺色腙(295nm)與有關報道文獻[2~3]一致,同時干擾也較小,因此可用作定量的峰位,測得值為穩定性指標。
3.3 本實驗只考察了短時間內配伍的穩定性,是模擬臨床上配藥后在室溫下放置階段的穩定性,因而僅供參考,能否應用于臨床還有待進一步考察。
參考文獻
1 陳新謙等主編.新編藥物學[M].第1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60
關鍵詞:合理利用 “班班通” 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5)05-0185-01
作文,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但也是教師感到最難教、學生感到最難學的內容,許多老師怕上作文課,許多學生怕寫作文。在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班班通”走進了農村小學,我們不妨利用“班班通”來指導學生作文,利用“班班通”上作文課,能突破作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班班通”中的資源具有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不僅可以增加作文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維習慣,激發同學們的寫作欲望。利用“班班通”進行作文教學,為作文教學打開了一條新的通道。
一、利用“班班通”指導學生學會觀察
利用“班班通”中的資源,能夠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小學生由于認知能力的局限性,注意力不能持久,觀察時不仔細,粗枝大葉,分不清主次,順序混亂,寫出來的作文就沒條理了。因此,我們就要指導學生學會觀察。比如,寫一種植物,雖然同學們生活在農村,見過不計其數的植物,但從沒仔細觀察過,也叫不出名字。這可以通過“班班通”,讓學生認識和觀察到眾多的植物,并根據自己喜好及熟悉的程度,自由選擇一種植物來仔細觀察。教師可指導學生從上到下,由遠及近,從整體到局部,進行觀察。如觀察松樹,可制作成PPT,把松樹的枝干、葉、花、果實一一展示給學生,從而,學生學會了一定的觀察方法。學生觀察了松樹后,再按照剛才的觀察方法,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一種植物進行觀察并向大家介紹。
二、利用“班班通”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
運用“班班通”進行作文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培養學生養成觀察生活,了解生活,從生活中收集作文素材的良好習慣。雖然同學們生活在鄉下,每天都能親近大自然,觀察花草樹木、風霜雨雪、鳥獸蟲魚。但學生年齡較小,觀察事物不全面,對事物的認識不深刻,抓不住重點。寫作時,要么面面俱到,要么無從下筆,要么無話可說。但是如果用“班班通”進行作文教學,效果就大不一樣了。例如:在指導學生寫《美麗的家鄉》之前,為了加深學生對既熟悉又陌生的家鄉印象,可事先拍下家鄉的美景、收集有關家鄉的資料并輸入電腦。教學時,大屏幕再現家鄉的照片,引導學生觀察,隨后按照家鄉山美、水美、人情美的三個方面一一播放,或者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一一展示家鄉的美景,再補充有關家鄉的資料?;钌膶嶓w材料促使學生多層次觀察,從而多角度地想象、構思,完整地、有條理地寫出有聲有色的文章來。
三、利用“班班通”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最大的動力。從寫作的角度來說也是一樣的,要想學生能寫出較高水平的作文,就要引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引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不僅僅是在作文課上,而且要滲透在整個語文教學活動中。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課本,挖掘課文內涵,創設作文教學情境,啟發學生展開想象,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例如在教學《鄉下人家》一課時,課文生動地描繪了鄉下美景。教師可利用“班班通”把課文中的美景真實地再現在同學們的面前,雖然同學們都生活在農村,但從沒注意到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是如此之美,不禁嘖嘖稱贊起來。課文中寫到“竹筍從土里探出頭來”,教師利用電腦動畫制作把竹筍探出頭來的情景展現出來,并相機提問這竹筍像什么,它探出頭來干什么?一時間,同學們產生許多美麗的聯想,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創作童話的欲望被充分調動起來,這個時候進行寫作就水到渠成了。
四、利用“班班通”實現師生共同評改作文
第一單元教學便是自然景觀專題,所選四篇課文充分展現了大自然的美麗神奇。語文園地的習作就是引領學生就自己所了解和觀察的自然景觀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下進行寫作。直到這時,我才真正叫苦不迭。這些學生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動筆,大多數學生連基本的用漢語進行交流都做不到。我該怎么辦?是知難而退,聽之任之,還是迎難而上如何才能摸索出適合這些學生的作文教學方法呢?我咬咬牙,選擇了后者。累點就累點吧,把這些學生教好了,我也就問心無愧了。可是,決心好下,實施卻很困難,因為教育從來就是雙向的,我單方面鼓勁是無濟于事的。經過好幾天的思考與準備,我精心準備了一堂觀察作文教學課。
本單元有篇課文《爬山虎的腳》,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的順序觀察,介紹了爬山虎的特點,著重介紹了它的“腳”。寫了“腳”的生長部位、形狀和作用。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賣了個關子,并沒有告訴學生我們學校也有爬山虎。
學生學了課文后產生了探究的愿望,于是,我以此為契機,讓全班學生準備了筆記本和筆,到操場上集合,我告訴學生,我們要去認識一種很神奇的植物,要他們瞪大眼睛觀察,把那種植物的神奇之處記在本子上,課后我要評比,看哪位同學觀察得最認真、最仔細。學生全興致勃勃地跟隨著我,部分學生躍躍欲試,恨不得馬上就看到這種植物,馬上就開始動筆寫。看著學生已經被我充分調動起積極性,我感到很高興,因為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睆男W生的年齡特點、個性特征和身心發展來看,他們的知識幾乎完全是靠興趣獲取的。有了信心,我的勁頭更足了。在知道學生觀察這種植物的時候,我還是“故弄玄虛”,并沒有告訴他們這種植物其實就是我們學過的爬山虎,我邊指點邊提問:“同學們,這種植物是長在學校什么地方的呀?”“同學們,這種植物的葉子和其他植物的葉子有什么不同之處???”“這種植物為什么能爬在墻上不掉下來呢?”“它們的葉子是平鋪的還是重疊的呢?”諸如此類的問題沒什么難度,學生通過仔細觀察都能回答得很好,很多學生都是迫不及待地搶答,部分大膽點的學生忍不住問:“老師,這就是爬山虎吧?”我笑而不答,只是要他們要把觀察到的記在筆記本上。在學生七嘴八舌的發言中,不知不覺,一堂課就結束了。
第二節課,我把學生帶回了教室,告訴他們開始寫作文了,一提到寫,同學們又開始面露難色。我微微一笑,問道“同學們,你們覺得作文難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難!”“沒關系!”我說,“我教一句,你們寫一句。”學生們就拿著筆,眼巴巴地瞅著我?!拔覀兙蛯懡裉煊^察的植物,首先得寫標題,寫個什么標題好呢?”“一種神奇的植物!”學生搶答,我贊賞地摸摸她的頭?!斑€有呢?”我又不斷啟發,這下舉手的學生就很多了,“美麗的植物”“一種不知道名字的植物”“我猜它是爬山虎”“它裝點了我們的校園”等等。初見成效,我按捺住了喜悅,充分肯定了回答得好的學生?!艾F在,讓我們把這種神奇的植物介紹給其他沒看見的同學吧,它生長在什么地方呢?”有個學生舉手回答:“今天我很高興,老師帶我們觀察了一種神奇的植物,它生長在學校綜合樓后邊小花園的墻上,把花園的整個背墻全遮滿了……”學生的回答令我喜出望外,看來,孩子們都有一雙善于發現新事物的眼睛,只是教師要懂得如何引領他們該將眼睛轉向何處?!白屛覀儗⑦@種植物生長的地點寫出來,好嗎?”全班同學都拿起筆,刷刷地寫了起來。
寫完一段,我提醒孩子們要分段了,因為這些孩子根本不懂得作文的格式。“現在我們來寫寫這種植物的葉子是什么樣的?!庇辛酥暗匿亯|,學生回答的積極性更高了,有幾個孩子唯恐我看不見他們舉手,幾乎站了起來,每個孩子回答完,我總是啟發:“還有沒有誰觀察到不同的,來補充一下?!焙⒆觽円贿吇卮?,一邊在本子上寫,寫完了葉子,又寫腳和腳的變化,不知不覺,快下課了,而孩子們的作文本也寫了滿滿一頁,有的還更多。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與標準》指出:習作教學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從而表達真情實感。作文教學,實質就是作文與做人的關系,也就是說作文教學首先要明確“為什么而寫”。因此必須樹立“為做人而作文”的教學觀念,做到人文合一。要樹立“學生是學習作文的主體”的理念,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應貼近學生實際。為此作文教學必須引導學生從觀察人手,以生活為本源,以學生發展為本,聯系生活、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引導并鼓勵學生自由表達。
一、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豐富寫作素材
觀察是寫作的準備,也是基本的前提之一。沒有科學、細致的觀察,就沒有寫作的第一手生動真實的素材,也就不可能寫出好的文章來。例如對動、植物的生活習性和生長過程如果沒有細致地觀察和翔實的記錄,就不可能動態地反映動、植物的特征。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活動場面沒有準確的觀察和比較,就難以使人物立起來而產生如見其人之效。為此,應非常重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如寫《游花鳥市場》作文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了觀察,抓住了“市場繁榮”這一點,以游蹤為線索,采用點面結合的手法,既能抓住花卉一鳥禽―魚蝦一根雕等主要景點,又能抓住景點特征,進行繪聲繪色的描寫。行文活潑自如,具有―定的感染力。其中一位學生的作文被《天水日報》采用。
在精心組織的語文活動課中。如活動課“搶凳子游戲”和“掰手腕比賽”――創新作文教學一例《學會觀察,即興寫作》中引導學生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活動場面進行觀察和比較,結果學生覺得作文有材料可寫,興致盎然,激發了他們的作文情趣,調動學生用眼睛去觀察、用腦去思考、動作去創造。結果《有趣的搶凳子》一文在《第二課堂》雜志征文比賽時獲獎?!栋馔髢罕荣悺房窃趪壹夒s志《優秀作文選評》上。 二、鼓勵學生廣泛閱讀,讀寫結合.表達真情實感 作文教學中,另外―個關鍵是閱讀能力的培養。對于閱讀和寫作的關系。杜甫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沒有吸收就沒有表達,同樣,不能深刻地理解語言,就無法靈活地運用語言。我在語文教學中,教學生注重好詞佳句的積累。開閱讀課,每星期把兩節語文課專設立為“閱讀課”。日積月累,作品中的語言就會成學生的語言。談話時,不知不覺涌向舌根,作文時不知不覺涌向筆端。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摘記,定期舉行摘記評比,讓學生品嘗到課外閱讀帶來的成功喜悅,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是學生作文的重要一環,“厚積而薄發”,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博覽群書,吸收名家名篇的語言精華,讓他們從中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表達實感、攻破作文教學難點。
由此可見,轉變觀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閱讀豐富寫作素材表達真情實感,可以提高學生作文能力,較好地解決學生“不知道寫什么”和“不知道怎么寫”的問題,提高作文教學水平。逐步改變“學生頭疼作文,老師擔憂作文”的局面。 (作者單位 甘肅省天水市天水郡小學)
一、走進生活,豐富素材庫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生活是作文之本,我們要注重把學生的目光引向自然、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態,指導學生做積累素材的有心人。
1 關注校園,激發創作興趣
“要寫作先觀察”,觀察能力的培養是學生語文能力,特別是作文能力培養的基礎工程,我們校園里有許多豐富的生態植物,它們絢麗多彩,爭奇斗妍,不僅美化了校園,也美化了生活。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寫作教學的寶貴資源,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2 深入社會,提升創作情感
為了讓學生能有一雙慧眼和一顆慧心,讓他們能從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從司空見慣的人物中,要努力找出一點使你心動的東西來。這就需要教師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習慣。比如觀察鄉村、街道的重大建設與細微變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設施的添置,觀察各種人物的表現,觀察大自然的花草樹木等,讓他們用心靈去與自然“對話”,傾聽生態的聲音,了解生態蘊含著豐富的科學與人文的內涵,關注生命的意義,這無疑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新鮮的活力。
3 參與活動,點燃創作火花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在兒童記憶庫中,生活表象越高,就越有可能寫出內容真實、形象具體的作文。因此,我們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參與生態的各種活動。如種植花草樹木,讓他們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穩飼養蟲魚鳥獸,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參加家務及公益勞動,體驗勞動的滋味……我們要教學生學會去“愛”,愛山、愛水、愛名勝古跡,愛父母、愛老師、愛周圍的人……讓他們在活動中獲得感受:如獲得成功的喜悅,受到贊揚的歡樂,遇到困難的懊喪。
二、創造生活,展示新天地
1 充分想象
想象是創造的前提。作文教學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導學生觀察時,要引導他們想象,這樣會使意境更加廣闊豐富。為了使學生認識想象能豐富作文內容的作用,教師一方面注意選擇一些觀察的方法介紹給學生,另一方面特別注意發掘學生中的閃光點。
記得有一次,我們走進蘭花鳳梨及食蟲植物室,一株茂盛的紅寶石蝴蝶蘭映入了我的眼簾,我滿懷喜地說“瞧,一朵朵紅花長滿綠色的枝葉上,它們好像在沖我們招手,向我們表示歡迎呢。一棵棵豬籠草也不甘示弱,它搖動著身姿自我介紹,它會怎么介紹呢?”有同學馬上接道“我叫豬籠草,是食蟲類植物,我會散發出一股誘人的香氣來吸引蟲子。你可別小看我喲,我是莊稼的好幫手呢!”靜止的畫面立刻活了起來,動態的景象浮現于我們的眼前。我想正是學生對這些生態的關注,獨特的思維,才真正激發了蘊藏在他們內心的創作情感。
2 動手創作
組織學生定期開展小制作、小發明競賽,讓學生聯系生活的一些具體現象和問題開展動手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大膽地發揮創造才能,呈現出一項項構思獨特的發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把構思的過程和實踐通過語言文字表述出來。如在學完《新型玻璃》一課后,讓學生模仿課文,自己動手創作,再寫成文本。于是《自動驅蠅器》、《吸塵黑板擦》等佳作就問世了。
3 設計生活
學生不僅是學習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因此,我們注重為學生創造契機,讓他們自己設計生活,從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如設計人物角色、班隊活動、家庭生活、校園環境……通過動眼、動耳、動手、動腦,不僅發揮了學生的聰明才智,同時讓他們充實了生活,美化了生活。創造了生活。學生由體驗而感觸,就會言之有物。
法國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的確,生活是寫作的廣闊海洋,我們要引導學生融入生活,讓他們在習作中展示獨一無二的“自我”,用童心童言去寫童趣童真,努力實現習作的“原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