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熟能生巧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熟能生巧,重復就是練習,重復就是進步。
2、任何事情成功關鍵都是熟能生巧。人生在世,沒有一種痛苦會永遠伴隨著你,沒有必要陷在自我的漩渦里走不出來,痛苦只是一個過客,是來磨練你的意志,考驗你的信心的,站起來,把困難踩在腳下。
3、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來源:文章屋網 )
舉一反三,我們的學習也是如此。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有的同學為了提高學習成績,死記硬背,而不求理解。力求把課文的內容背得滾瓜爛熟,遇到常規的題目便去死套公式。即使這樣,一旦在考試中出現了創新類型的題目,這樣同學便束手無策,不知從何下手,滿腦子的公式定義此刻卻一個也用不上,無數個晝夜的努力全部都付諸東流。
可熟能生巧在生活中也有好處。中學生學習寫作就像練習毛筆字一樣,初學書法時,首先需臨摹字帖,形成完全獨立的屬于自己的字體風格,表現出自己的個性。
可見,“熟” 不一定都能生“巧” ,關鍵在于熟練技藝的同時,要敢于開拓和創新,敢于尋找捷徑和竅門,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熟能生巧。
關鍵詞: 電學實驗考查 串、并聯電路 電壓 電流 實驗操作技巧
自2010年宿遷市實行理化生實驗操作考查以來,至今已有三個年頭。在前兩次實驗考查中電學實驗每年至少考一個(四個物理實驗隨機抽一個,前一天下午通知考查哪個實驗,實驗時間是10分鐘)。2010年考查的電學實驗是“伏安法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2011年考查的電學實驗是“探究并聯電路的電流”(只給一只電流表)。2011年我校抽到的物理實驗是:探究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我們之前雖然都讓學生練習了,但在實際考試時仍然有部分學生不能在10分鐘內完成實驗。實驗考查時我也在考場,發現主要有這樣一些原因:(1)由于只能使用一只電流表,就算只測量一組數據,也需要連接三次電路,耗時長。(2)小燈泡在使用過程中有損壞時從外表根本看不出,燈泡不亮學生不能立即找到原因時,就手足無措。(3)畢竟是考試,學生比較緊張,在實驗時更容易出錯。當時有少部分學生做得不太好,雖然后來都通過了實驗考查,但這次實驗考查仍然在我心中留下了一層陰影。
如何才能讓所有學生都順利通過電學實驗考查呢?為什么有的學生能很快做完實驗呢?后來,我調查了在實驗考查時做得快的學生:有的學生操作熟練,還有的學生操作有技巧。下面我對學生在探究串、并聯電路中電流和電壓的實驗操作技巧進行總結。
一、探究串聯電路中的電壓和電流
在“探究串聯電路中的電壓”實驗過程中,學生實驗時一般只給一只電壓表。用電壓表分別測量L、L和電源兩端的電壓,然后換不同規格的燈泡多測量幾組數據。一些學生在把電壓表從一個燈泡兩端拆下來換接到另一只燈泡兩端時,會把電壓表正負接線柱接反,或是把導線頭接在接線柱上花費時間太長。可以做如下改進:在測量完L兩端的電壓后,把L、L擰下來交換位置,就可以測出L兩端的電壓了,如圖1所示。測量L、L兩端的總電壓時,只要改接一根導線,即把L與電壓表負接線柱相連的導線改接到L左端接線柱上,這樣電壓表測量的就是L、L兩端的總電壓。要想測量三組數據,只需換不同規格的燈泡重復實驗即可。這樣可以大大節約學生實驗操作的時間,所有學生都可以在10分鐘內完成實驗。在新課教學中也可以采用這種技巧,縮短實驗時間,從而有更多的時間用于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在“探究串聯電路中的電流”實驗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1)如果只用一只電流表做實驗,電源應盡量用學生電源。因為實驗時間較長,干電池在實驗過程中電壓會改變,對實驗結果會產生一定的影響。(2)每次閉合開關的時候注意盡量把開關閉合在同一位置,因為實驗室的開關閉合在不同位置時接頭處的電阻不同,對電路中的電流也會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實驗結果。
二、探究并聯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
在“探究并聯電路中的電流”實驗過程中,2011年實驗考查明確只能用一只電流表實驗。實驗中用電流表分別測量L、L中的電流,再用電流表測量干路中的電流,如果要測量三組數據,就需要連接九次電路,這樣測量起來很是麻煩,在實驗操作考查時只有10分鐘,并且還包括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論、整理器材,實際的操作時間只有6―8分鐘。可以做如下改進:先測量L中的電流,再把L、L擰下交換位置,即可測量出L的電流,如圖3所示。要測量干路中的電流,只要把開關與L相連的導線一端改接到電流表的負接線柱即可,如圖4所示。
在“探究并聯電路中的電壓”實驗過程中,電壓表如果接在燈泡的接線柱上,則同一個接線柱上至少有兩根導線頭,連接時比較麻煩。在實際操作時可以把接在電壓表兩個接線柱上的導線用手指直接按在燈泡的兩個接線柱上,這樣可以大大節約實驗時間。
在2012年教學探究串并聯電路中電流和電壓的特點時,我嘗試采用了上述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想,2012年理化生實驗考查時如果還考“探究并聯電路中的電流”,我的學生一定都能輕松過關。當然,連接實物電路是學生學好電學的基本功,需要按部就班地認真練習,學生在熟練的前提下才能生“巧”。
參考文獻:
[1]物理教師教學用書(九上).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10.
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像青年那樣不斷練習,熟能生巧之后,方能完成一些事情。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相信只要有一刻不放棄的心,任何難事都能被克服。不斷地練習,積累之后,熟悉了當中的奧妙,很多事情便水到渠成了。
熟,方能生巧,對于任何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慢慢探索,了解其真諦。
邰麗華是一個先天聾啞的女生。先天的殘疾讓他變得很自卑。然而,對于舞蹈的熱愛讓他克服了自卑,進入了舞蹈學校。剛開始時,任何事情對于她來說都是陌生的,甚至他發現自己并不了解舞蹈。可是,憑著那份執著,她每天不斷地練習。有時一個簡單的動作可能會花上她好幾個小時的時間。慢慢地,他已經輕車熟路了。幾年之后,他已經能夠活在自己的舞蹈世界里,品味舞曲的靈魂。老師得知要參加春晚時,便毫不猶豫的選擇它作為領舞者。于是,我們便看到了令全國觀眾嘆為觀止的《千手觀音》。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數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6?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6-0088-02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深入,現代教育技術已經被廣泛運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它以其獨特的作用與魅力深受廣大數學教師的喜愛。2011年版的《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所以,我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巧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學習平臺,提高學生的各種數學能力。
一、巧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學生觀察能力
小學生由于受年齡特征的影響,思維能力往往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感性認識占有很大的比例。新教材的編寫雖然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但多以結果的形式呈現,不利于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教學中我們要巧用現代信息技術,再現生活中的情境,事物發生的過程,以及多年前發生的事情等等,引導學生觀察,提升自己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比如,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第47頁例3時,教材中呈現出的圖片如下圖。這張圖片呈現的是樹上還剩的5個桃子與已經摘了的23個桃子。對于思維能力與想象能力還不健全的一年級學生來說,他們還不能想象出已經摘了的23個桃子也是從樹上摘下來的,所以,學生看圖很難理解題意。這時,我就巧用現代教育技術,把這已經摘了的23個桃子全部回放到樹上,然后演示兩個猴子從樹上摘下23個桃子,學生觀察這個過程就很容易理解要想求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子就是把樹上還剩的5個桃子加上已經摘到地上的23個桃子。這樣,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二、巧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學生分析能力
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學生只有分析能力提高了,他們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才能得到提升。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對知識點理解要透徹,要從不同的角度來讓學生理解問題的實質,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由表及里地分析事物,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把一些抽象的、靜止的東西轉化為具體、直觀、動態的表象,來促進學生分析能力的提高。
比如,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統計》,教材中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先是用圖左右分來直觀演示,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概念,然后再列算式求出平均數(見下圖)。這里左邊的圖移多補少的過程是靜止的,不利于轉化到右邊的求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算式方法。這一過程跳躍性大,學生感覺不到二者之間的必然聯系,不利于學生分析。所以,我就巧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演示4個人套中的總個數,以及除以4后每個人套中的個數與圖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樣的演示使學生深入地理解了求平均數的一般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
三、巧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2011年版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可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我們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巧用現代教育技術的交互功能,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信息,為學生的創新架設一座完美的橋梁,讓學生從這些紛繁復雜的情境中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系,提煉出自己的東西來,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來,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來提高自己的創新思維。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時,讓學生完成教材第88頁的第9題(見下圖)。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把學生每次操作的圖形全部投影出示在大屏幕上,學生通過分析,一下子就知道哪兩個相同的數相乘的積是16,然后就把這兩個數擺成正方形的長與寬。這樣,學生的思維得到有序的發展。最后,我再讓學生把24個小正方形擺成不同的長方形,并讓他們計算出每個圖形的周長與面積。學生因為有了前面的知識作為鋪墊,所以擺出了各種各樣的長方形。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的發揮,學生不但感知了知識存在的系統性,而且滲透了約數的概念,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就在這樣的引導下慢慢提高了。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運用,可以化枯燥的數字為有趣的情境,可以把靜止的東西動態化,把抽象的內容直觀化,為學生的各種能力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葉曉龍,董明強.構建軍醫大學信息化教學模式,培養高素質創新型醫學人才[J].醫學信息,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