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拖欠貨款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可以催促別人還款
2、提前跟對方進行溝通
經驗步驟:1如果因為自己手頭上沒有錢才拖欠的,那就要想辦法去回收自己的資金,可以催促別人還款,也可以想辦法跟別人先借一點周轉一下,但是前提是要按照約定去做事。
2如果實在是沒有辦法按期付給對方,那就要提前跟對方進行溝通,千萬不能抱著能拖則拖,得過且過的心理。就算對方不去追究,這種行為也不利于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國際貿易拖欠 信用風險 管理機制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出現的經濟糾紛也有所增加。其中國際貿易拖欠,即在對外貿易中應收款不能及時安全收回,大量外匯滯留損失在外,成為困擾我國眾多外貿企業的一大難題。而且隨著人民幣的升值,這一難題造成的損失也在擴大。支付結算是進出口貿易業務鏈上最關鍵的一環。伴隨著科技的發展,支付結算工具日漸增多,這給貿易雙方帶來了周轉與交易的便利,但由于商業信用與銀行信用風險的存在,其中也潛伏了風險。以托收方式為例,若買方違約,拒絕贖單,賣方便無法收回貨款。
一、造成我國出口貨款被外方拖欠的原因
從國外統計數據上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造成我國出口貨款被外方拖欠的原因:
1.從國際貿易拖欠案起因結構看,我國對外貿易客戶信用風險的直接起因以惡意欺詐為主。具體結構為:有意欺詐的拖欠款占60%;產品質量、數量或交貨期有爭議的占25%;屬于我方外貿企業交易嚴重失當及管理失誤的占15%;交易人員私下默契臺底交易占2.5%;其他性質占2.5%。我國對外貿易的過半貨款拖欠是由客戶的惡意欺詐引起,而非人們通常理解的主要是由諸如產品質量或貨期等貿易糾紛引起。
2.從國際貿易拖欠案件所涉及的海外公司看:(1)海外華人公司(包括我國港、澳、臺公司)占50%;(2)不良外籍公司占20%;(3)純為貨物有爭議的公司占20%;(4)駐外機構占5%;(5)其他占5%。
3.從外貿企業性質結構看,我國對外貿易客戶信用風險導致的國際拖欠所涉及的企業以國內的全資中資企業為主體。具體結構為:80%來自國內的企業,其中的50%為國有外貿企業,30%為私營外貿企業;另外20%來自三資企業。
4.從客戶新舊特征看,過半數的國際貨款拖欠由老客戶造成。而非人們通常理解的國際貨款拖欠主要由資信不良的新客戶造成。
二、外貿業務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幾年來人們經過對幾十起不同類型國際貿易拖欠案件進行調查,發現在外貿業務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不重視對外商資信調查。資信調查是我國外貿公司對外成交不應缺少的一個環節,外商資信狀況直接關系到外貿公司能否嚴格履行合同,安全收匯、收貨。有些外貿公司在進出口貿易中,對外商既不做資信調查,又輕率采用對出口方具有極大風險的付款方式(D/A、T/T),給國外一些不法商人欺詐行騙造成可乘之機。在對外貿易中,即使多年合作的老客戶資信情況和經營狀況也并非一成不變。當老客戶付款出現異常時,如果缺乏警覺,不及時進行資信調查,了解其目前營運狀況,便會喪失避免風險的機會。
2.貨物質量有問題,履約不嚴肅。出口中不按時交貨,貨物品質、數量、規格與合同不符,導致外方索賠現象時有發生。
3.合同條款有紕漏,業務操作不規范。有些合同貨物品質規格不具體,違約責任不明確,支付條款不對等,出現爭議難以解決。在信用證條件下的交易中,由于不嚴格審證,操作不慎,出現單證不符,遭對方拒付貨款的不乏其例。
4.不重視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在對外貿易中“重關系,輕索賠”是十分普遍的現象,寧可國家利益受損失,也不愿或不善于拆諸法律,有的公司選擇國外不良討債公司追款,反受其害。
從上述現象和存在的客觀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國際貿易拖欠的形成,既有國外原因又有國內原因。就國外原因而言,海外一些不良公司利用我國開放之際,積極擴大對外貿易,但相應的法律體系尚不健全,外貿公司業務人員與管理者還未完全熟悉國際操作規范,又有急于求成的心態,用人情或小恩小惠等方式,將我外貿公司僅有的一些原始警戒攻破,或在合同條款和操作方法上設下圈套,為今后拖欠制造理由。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企業逾期未收匯屬于國外方面諸多原因中,進口商信譽差和我駐外機構有意拖欠約占50%的比重。另外,造成我國外貿企業風險損失的原因除了企業主體信用管理觀念的嚴重缺乏外,來自企業產權制度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
三、我國外貿企業客戶信用風險的成因
具體來說,我國外貿企業客戶信用風險成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外貿公司體制與現代化的國際經貿發展要求不適應。我國外貿公司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司制,雖經轉換經營機制,擴大自主權,但在經營、企業管理、財務制度等方面沒有建立一套健全的制度,對業務人員和業務活動缺少必要的監督和制約,因此既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又不能妥善解決問題。外貿企業產權不明晰,使得很多國有外貿企業管理者為了應付上級主管部門業績考核,不顧企業長遠利益,盲目賒銷;有的企業迫于市場競爭壓力,單純追求銷售額增長,盲目打價格戰。這些行為導致了企業應收賬款上升,銷售費用上升、負債增加,呆賬壞賬增加,效益下降,偏離了最終利潤這一企業最主要的目標。強化企業信用管理,就是要在銷售收入增長和風險控制這兩個目標之間尋求協調一致,保證最終利潤這一根本目標的實現。
2.相關部門缺乏信用風險管理意識,由于從政府到企業信用風險管理意識都比較淡漠,對信用管理工作重視不夠,導致政府對企業缺乏政策引導和有效支持;有的企業雖然感到信用風險管理需要,但苦于所知不多無從下手,且成本較高,在本來利潤率不高的情況下不愿為此支付費用,進而產生畏難情緒,甚至干脆漠視不管。目前中國出口企業的壞賬率超過5%,而發達國家企業卻只有0.25%至0.5%的水平,國際平均水平也只在1%左右。中國企業出口中遇到的很多困難,一開始并不是對方存心拖欠,而是中國企業自己出現制度和管理失誤。
3.企業內部職責不明確,在我國外貿企業現有的管理職能中,應收賬款的管理職能基本上是由銷售部和財務部這兩個部門承擔的。然而在實踐中這兩個部門卻常常職責分工不清,不能形成協調與制約機制,容易造成外貿企業在客戶開發、信用評估、合約簽訂、資金安排、組織貨源、品質監督、租船訂艙、制單結匯等諸多貿易環節出現決策失誤并導致信用損失。外貿企業內部職責不明確已成為企業賬款拖欠趨勢得不到有效抑制的根本原因。
■融資狀況最為困難的為煤炭、紡織、化工、化學纖維、黑色金屬冶煉及專用設備制造等行業
■限載政策使運輸費用大幅度增加,墊資、拖欠貨款現象仍較突出等,中小企業融資和流動資金狀況不容樂觀
東北三省工業企業景氣調查顯示,二季度工業企業生產經營保持平穩,企業家信心基本穩定,但普遍存在企業成本加大、融資困難、資金不足,貨款拖欠嚴重等問題。
成本加大
資料顯示,“高進低出”的購銷格局導致三省的企業成本加大。二季度東北三省原材料購進價格景氣指數出現回升,原材料購進價格已上漲到了近幾年的最高點,但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幅度較小。業內人士指出,購進價格與出廠價格這種“高進低出”的態勢,自2003年一季度起已持續一年多,這表明原材料、能源價格的上漲,并沒有完全在工業品出廠價格上顯現出來,價格傳導在工業品出廠時明顯受阻,上游價格向下游傳導比較困難,導致企業生產成本持續偏高。
與一季度相比,二季度工業企業生產成本繼續提高,景氣指數持續下降,達67.5,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別下降6.47和21.02點。各行業中,采礦業、農副產品加工、石油加工、交通運輸設備制造、電氣機械及器材、電力等行業生產成本上升趨勢明顯,景氣指數呈較大幅度下滑。
融資困難
同時,三省企業融資更加困難、資金依然不足,貨款拖欠嚴重。二季度東北三省企業融資景氣指數比一季度下降0.48點,低于全國平均水平5.35點,依舊運行在不景氣區間。認為融資困難的企業占31.2%,56.25%的企業認為融資困難的局面沒有得到改善。東北三省流動資金景氣指數與一季度基本持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9點。特別是國有、集體企業流動資金景氣指數僅為68.36和59.54,低于其他各類型企業。融資狀況最為困難的為煤炭、紡織、化工、化學纖維、黑色金屬冶煉及專用設備制造等行業,企業融資景氣指數和流動資金景氣指數均在60點以下較嚴重的不景氣區。中小企業貸款難度加大,43.89%的企業表示融資艱難。
從貨款拖欠情況看,制造業中的橡膠、塑料、金屬制品、專用設備、通用設備、電氣機械、通信設備、儀器儀表等行業企業貨款拖欠問題比較嚴重,貨款拖欠景氣指數均在不景氣區間,有些行業比一季度有所加劇。
中小企業困難較多
調查顯示,三省中小企業困難問題較多。由于缺少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只有通過競相壓價參與市場競爭,造成產品銷售價格不斷下降,中小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縮小。
供應商:拖欠貨款超千萬
根據上述情況,記者聯系到一位金錢豹的食材供應商。該供應商表示,金錢豹欠自己的貨款最早可追溯到去年1月。“2015年前3個月的貨款金錢豹只支付了一部分,當時我和金錢豹的有關部門負責人達成口頭協議,這部分的欠款他們每月支付一部分,分12個月付清,事實上后來這部分錢金錢豹并未履約。雖然之后每月貨款金錢豹正常支付,但從今年開始金錢豹又拖欠貨款,我們約定的支付方式是90天結賬,每月的25日為結賬日,但到目前為止,1月和2月的貨款都未結清。”該供應商還表示,自己與金錢豹已經有過多次溝通,甚至此前也去過金錢豹上海的總部討要說法,但問題遲遲未得到解決。由于貨款遲遲不到位,他從今年3月開始斷斷續續停止給金錢豹供貨,但是每當自己停止供貨,金錢豹方面又會支付一部分貨款,同時表示剩余的貨款會下月結清?!暗芏鴱褪?,金錢豹始終沒有給我補齊貨款?!?/p>
當記者問及欠款數額時,該供應商表示,金錢豹僅僅拖欠自己的貨款就有幾百萬元,加上他所了解到的其他供應商的欠款情況,目前已知的欠款就超過1600萬元?!扒房钍窃酵显蕉啵覀儞哪貌换劐X才來維權。”
金錢豹:內部審計無法支付
對于拖欠貨款的情況,金錢豹采購部在發給各供應商的《金錢豹餐飲集團采購部致各供應商公函》中解釋,“集團于5月中旬完成管理團隊的交替變更,由于例行的內部審計流程正在進行中,相應的財務賬款根據審計的要求需暫時凍結。原定于本月25日向各供應商支付的部分貨款由于上述原因將暫緩支付”。
但對于早該支付的欠款,卻沒有明確說法。記者就拖欠供應商貨款事宜聯系金錢豹采購總監劉先生,對方表示拒絕接受采訪。有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當企業的高層出現較大變動時,一般企業確實需要相關審計和凍結財務賬款的程序,但為不影響正常經營,時間一般是7-10天。因此按照金錢豹的說法,今年5月中旬完成管理團隊的交替變更,暫時無法支付貨款是可能的,但這并不足以解釋為何此前沒有支付之前拖欠的貨款。
市場:持續虧損資金鏈出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金錢豹2003年在上海開出中國內地市場第一家門店,2011年被歐洲私募股權投資集團安佰深以15億元人民幣收購。去年6月7日,在港上市公司嘉年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公告表示,以2.53億港元的價格從兩個賣方手里收購金錢豹合計99.9999%的股份,金錢豹成為其附屬公司。這一收購價格較2011年交易價格大幅縮水。
另據嘉年華公布的目前集團即金錢豹餐廳近兩年的財務狀況顯示,截至2013年底,金錢豹的營業額約9.57億元,除稅前虧損約2.23億元,凈負債約3.27億元;截至2014年底,金錢豹的營業額為7.14億元左右,除稅前虧損約2.08億元,凈負債約4.44億元。
基本案情
杭州某從事晶體硅太陽能組件及光伏發電系統產品開發制造的專業型公司(下稱:A公司)于2010年3月與捷克買家B公司簽訂了價值288萬美元的太陽能組件出口合同,合同約定支付方式為5%預付款,余款在出口后40天內支付。A公司在按時收到預付款后,按合同約定分批向B公司出口189萬美元的太陽能組件,在B公司拖欠已收貨部分貨款后,A公司隨即控制已出運尚未被提取的79萬美元貨物,并于5月中旬向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簡稱“中國信保”)報損,報損金額179萬美元。
考慮到本案金額較大,且既涉及到貨物被提取后拖欠貨款,又涉及到貨物未被提取滯留在港口。中國信保在第一時間成立專案小組,展開調查減損工作。經了解,受2010年7月1日開始德國下調光伏補貼政策和歐洲債務危機影響,歐洲光伏市場在2010年下半年有可能將面臨較大的需求調整,光伏行業存在系統性風險。B公司的最終市場在德國,作為相關光伏電站項目EPC,支付能力受銀行融資政策的影響大,而自身償付能力不足。
鑒于2010年7月1日是德國光伏行業政策的拐點,在6月底之前,大量光伏客戶為趕工期,對太陽能組件需求旺盛,市場價格穩中有升,尚未被提取貨物的轉賣前景較好,若拖延至7月處理,不僅價格難以保證,而且將支付大額的港口滯留費用。了解相關行業信息后,中國信保與A公司密切配合,積極與相關潛在買家進行溝通,最終,將原值79萬美元在港貨物以82.7萬美元價格轉賣給其他客戶。同時,中國信保啟動快速理賠機制,于7月中旬及時對拖欠款項進行了賠付,確保TA公司的財務穩定。
目前,向B公司的拖欠款追討正在律師的介入下按計劃進行。
案件啟示
本案是一宗買方受行業政策及融資影響導致應收賬款出現風險的典型案例。B公司對拖欠事實并不否認,并在與中國信保及A公司協商解決拖欠貨款問題上表現出較高的誠意,但這并不能解決因其付款能力問題造成的巨大損失。本案給我們帶來以下幾點啟示和建議。
付款意愿不等于付款能力B公司在拖欠已到期貨款后,對A公司后續到港的79萬美元貨物仍表示出強烈的收貨欲望,并要求A公司先行放單。但在前期貨款遲遲不予支付的背景下,再好的付款承諾也只是空頭支票。倘若A公司取信B公司,不僅將錯過轉賣的有利時機,也將增加損失金額。
正確評估客戶付款能力一些出口企業常常將買方名聲、規模等作為評判其實力的標準。然而,這并不能完全反映一個買方的付款能力,也會讓出口企業在確定付款條件時做出輕率的選擇。本案中,B公司作為光伏電站項目EPC,自然在業內有較大知名度和企業規模,但其運作項目的資金主要依靠銀行融資,其付款能力必然制約于銀行融資政策的變化,而銀行融資政策又會受當地產業政策的影響。在中國信保全面評估行業風險及買方付款能力后,A公司斷然決定將滯港貨物及時轉賣給其他客戶,及時減少了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