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油茶栽培技術

油茶栽培技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油茶栽培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油茶栽培技術范文第1篇

【關鍵詞】油茶栽培技術;茶園管理;病害蟲防治

油茶色清味香,營養豐富,經過加工后可作為優質食用油,同時也可以作為油及防銹油在工業領域應用。但過去人們種植油茶的種苗培養技術較差,品種混雜低劣,單位面積產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油茶種植的經濟效益。因此,如何栽培豐產優質的油茶栽培技術就成為種植者亟待解決的難題。本文采用油茶新品種、新技術,從多個方面探討了油茶豐產栽培技術,希望對廣大種植戶有所幫助。

1.林地的選擇

油茶是一個耐干旱、瘠薄的樹種,但要使之高產穩產則仍需滿足其一定的光、熱、水、肥條件。據報道,油茶在中、低丘緩坡及土層深厚的地方產量更高。作為高產穩產油茶園建設的林地,應選擇在海拔300m以下、坡度25°以下、土層厚60cm以上、植被覆蓋率50%以上、土壤pH值5~6、坡向當陽的地方造林,應盡量避免在高山、長陡坡、陰坡及積水低洼地造林。

2.栽植

2.1 品種選擇

品種優劣直接關系到油茶造林成活率和今后的產量。根據“優質高產、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適宜油茶造林的高產優良無性系品種有30個。

2.2 選用良種壯苗

應選用植株健壯、根系發達、無病蟲害、一年生苗高15cm以上、二年生苗高30cm以上的壯苗造林。由于油茶為蟲媒、異花授粉樹種,造林時應選擇5~6個同一成熟期的品種種植。主要栽植的品種有桂無1號、桂無2號,其他品種有桂無3號、桂無4號、桂無5號,按3:1的比例“品”字形排列。

2.3 栽植

為提高油茶前期產量,使之提前進入豐產期,可適當密植,栽植株行距2m×3m,即667m2種植110株。油茶栽植適宜季節為立春至驚蟄,此期雨水充沛有利油茶苗木成活。應選擇在雨后陰天或即將降雨前的陰天栽植。栽植質量好壞對造林成活率的影響非常大,栽植過程中應始終嚴格掌握好扶正、舒根、分層培土踩實,培土成饅頭形,培土深度適中(比在苗圃地深1~2cm)。

3.幼林油茶園的管理

3.1 除草松土

造林當年除草松土1次。2~3年內,每年松土除草2次,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在8月下旬~9月。造林后的4~6年每年秋季中耕除草1次。三伏天地表熾熱,不宜松土除草。松土深度一般以3~5cm為宜。造林當年宜淺,以后逐年加深;幼樹蔸邊宜淺,向外可逐漸加深;無性系苗宜淺,實生苗宜深;壤土宜淺,粘土宜深。采用草甘膦除草劑除草,每667m2施用1.5~2.0kg,兌水30~60kg,于雜草生長旺盛季節噴施。發現缺株,選用同品種大苗或容器苗補苗,在適宜造林的季節補植,以保全苗。

3.2 施肥

幼林油茶園一年施肥2次,油茶幼林不同齡期的施肥量見表1。

表1 油茶林不同種植年份的施肥量(單位:110株·kg)

幼林施肥方法有點狀施、環狀溝施兩種。點狀施,即在樹冠周圍挖3個,將肥料放入穴中,蓋上泥土;環狀溝施,即在樹冠外沿,挖寬深各20~30cm的圓形或半圓形溝施入。每3年墾復深挖1次,時間在12月至翌年2月下旬進行,穴大小為60cm×60cm×50cm,也可沿等高線定線撩壕,壕深60cm,底寬60cm。

3.3 幼樹整形

油茶幼樹整形分兩步,第一步是養干,造林后1~2年內,頂芽萌發的春梢,應全部保留,使其迅速形成主干;第二步是定形,視樹干情況,對徒長的夏梢和晚秋梢進行壓低修剪,剪口在主枝離樹干20cm處留3個芽位,造林后第三年,當樹高70~80cm時,趁早春季節,在樹干四周選留3條強壯主枝,適當修剪多余的腳枝,修剪后要及時除萌。

3.4 林地間作

油茶林地宜間種花生、豆類等或綠肥,適于間種的冬季綠肥有滿園花、紫花苕子、紫云英、肥田蘿卜等,夏季綠肥有印度豇豆、日本菁、三葉豬屎豆等,間種作物應不與油茶爭光、爭肥、爭水為原則。因此,高桿、藤本和旱季耗水量大的作物不宜在油茶林間作。間作物應及時壓青。

4.成林油茶園的管護

4.1 墾復

油茶進入盛果期后,每年至少淺鋤1次,3年深挖1次。淺鋤在每年8~9月間進行,深度在10cm左右。深挖應在l1月下旬~翌年春季的3月進行,一般深20~25cm。墾復要防止水土流失,15°坡以下宜采用全墾,15°坡以上宜帶墾、穴墾、階梯式墾復。注意樹蔸下宜淺,樹冠下和交叉處宜深。

4.2 林地水土保持

地勢平緩,或坡度在15°以下的油茶林地,可全墾,但視坡面的長短,在山頂、山腰和山腳留不墾帶。坡度在15°以上,特別是砂巖、花崗巖發育的土壤,宜采用帶墾,挖一帶留一帶,帶寬60cm,隔年輪換。

4.3 施肥

油茶一年到頭花果不離枝頭,必須補充肥源,才能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常用的肥料和用量有農家肥10~20kg/穴,復合肥0.3~0.5kg/穴或油茶專用有機肥1~2kg/穴,施肥后回填表土。覆土填滿穴后,應高出地表10~15cm,形成饅頭狀土包。

盛果期主要施磷酸二氫鉀,適當施硝酸銨和硝酸鉀,每株施復合肥250g。每年3~4月和7~8月各施肥1次,每次0.50~0.75kg/株。在上坡沿樹冠投影線開1條深20cm、長1m左右的弧形溝,施肥后蓋土壓實。

4.4 整形修剪

油茶以疏剪為主,培育立體結果的圓頭形或自然開心形樹冠。大年輕剪、小年重剪。第一年一般以整形為主,培育良好的樹形,迅速擴大樹冠,促進早花,早結果和提高產量。在此后的兩年中,要陸續將強壯的春梢培養為側枝群,使主枝、副主枝和側枝群比例合理,均勻分配。成年樹應當去弱留強,剪密留疏。修剪要分次進行,一次性修剪的強度不宜過大,避免過多地損傷植株和損失植株的養分。

4.5 調整密度

密植林地和寬行窄距,一般樹齡在10~12年,枝葉互相交叉、重疊。此時應視林地情況,在2~3年內分1~2次進行密度調整。調整時間一般在12月~翌年2月進行,對疏密不均或過密的油茶林,要間伐過密株和弱株,林中空地則予補植,使林相整齊,分布合理,調整到1650株/hm2。

4.6 高接換種

對于成林后的部分劣株,經兩年觀察標定,用優良品種接穗采用剝皮嵌接法進行高接換種。嫁接時間在5月中下旬~6月中旬為宜。嫁接方法:首先,將原有樹冠剪除,在距嫁接口30~50cm處定干。次年,在20~30cm處選留3~4個方位合理,生長較壯的側枝培養為主枝。第三年,要在主枝培育完成的基礎上根據現有樹冠形狀保留一些強壯的分枝作為副主枝。同一片林地必須在1~2年內完成。

5.防治病蟲害

油茶病蟲害防治應通過整枝修剪,墾復撫育等技術措施,減少病蟲源,達到控制病蟲猖獗,減少損失的目的。

5.1炭疽病防治

炭疽病是油茶生產上最主要的病害。防治方法:冬春結合整枝修剪清除病枝、病葉、病果等減少傳染源。對重病株和重病林區,在夏季果實病害高峰前10d左右噴1%波爾多液加2%茶枯水;或50%退菌特可濕粉3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連噴3~4次,間隔10~14d噴1次。

5.2煙煤病防治

煙煤病一般發生在海拔較高的山區,由蚧類、粉虱類、蚜蟲等蟲害誘發引起。防治方法:在5月中旬~6月上旬,若蟲孵化盛期噴50%敵敵畏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防治效果可達90%以上。

5.3茶梢蛾防治

茶梢蛾是以幼蟲危害葉肉和蛀食春梢。防治方法:剪除被害梢,集中燒毀;5~6月對嚴重受害油茶林,用40%氧化樂果50倍液加適量黃泥制成藥泥漿,涂刷樹干,防治效果達80%以上。在蟲患嚴重危害油茶林地的情況下,需要掌握幼蟲轉移危害時期噴敵百蟲500~600倍液或殺螟松1000倍液,便可在很大程度上解決蟲患帶來的嚴重后果。

5.4油茶象鼻蟲防治

應深挖墾復油茶,消滅部分土中的幼蟲和蛹;8~11月幼蟲出果人土越冬期間,定期收集落果燒毀;5~7月成蟲羽化出土期,用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1:1兌水1000倍液,噴藥2~3次,防治效果較好。

6.適時采摘

油茶應在果實充分成熟時采收,過早會降低出籽率、出油率和茶油品質。寒露籽一般在寒露后采摘,霜降籽在霜降以后采摘。嚴禁提早采摘。適宜的采收期是在果實成熟期開始到后7d完成。提前10d采摘可損失5%的出籽率、7%的種子出油率。過遲則會造成果實開裂、茶果掉落。采收果實時正是油茶含苞待放的時期,嚴禁折枝取果。果實采回后,堆放時間不得超過5~6d,要及時日曬脫粒,除凈雜物,進倉待榨。

7.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油茶豐產栽培技術的發展以及栽培管理水平的提高,油茶種植將會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油茶經過加工后的食用油也會受到人們的更多關注,對人們的身體健康也有重大意義。通過探討油茶豐產栽培技術,廣大種植戶應從林地選擇、栽植、幼林及成林油茶園管理等方面著手油茶種植的發展,最大限度發揮出油茶種植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油茶栽培技術范文第2篇

關鍵詞 油茶;栽培技術;陜西安康

中圖分類號 S794.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9-0160-01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屬于茶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安康市地處陜西省東南部,北靠秦嶺,南依巴山,漢江由西向東橫貫其中,屬于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土壤條件、氣候條件優越,屬于我國北方油茶適生分布區。

安康市油茶栽培歷史悠久,據調查記載,在漢濱區梅子鋪鎮明月村的油茶林已達200多年,其中最大的一株油茶高達6 m,是安康市早期種子點播的。自1972年以來,安康市先后從湖南、湖北、福建、廣西調進油茶種子進行直播,開始發展油茶林基地,但后期由于人們對食用茶油的接受程度、價格和市場等問題難以適應,導致毀林復耕、面積銳減。截至目前,全市保存有油茶林面積逾3 333.33 hm2,分布在7 個縣區的36個鄉鎮55個行政村。從目前的林分來看,絕大多數油茶林生長旺盛,結實良好,病蟲害相對較少;目前保存的品種主要有小桃紅、小紅扁桃、大紅桃、大青桃、紅皮鄒頂、青皮鄒頂、大紅偏桃、大青扁桃、橄欖桃、棉桃、橘形桃、小青桃、小青偏桃13個品種[2],這些資源為打造產業化基地和開展良種選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本文總結了油茶標準化栽培管理技術,以期提高油茶種植水平、增加山區農民經濟收入。

1 品種選擇

秦巴山區屬我國油茶適宜生長的北緣地區,在品種選擇上除了選用適應性強、豐產性高的油茶品種之外,還要考慮抗病蟲害的能力。一般要綜合考慮地域氣候特征,堅持多樣性、一致性的原則選擇良種壯苗,要選用通過國家或省級林木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良種[1-2]。

2 選地整地

種植地宜選擇土壤深厚疏松、排灌良好、向陽、pH值5.0~6.5、海拔200~800 m的砂質壤土、輕黏壤土,忌選堿性土。至少提早1個月整好造林地,其中:林地坡度10°的,按等高線挖水平帶進行整地。整地深度必須>20 cm,清除雜草、灌木根系,雜草比較多的地塊在整地前1~2個月先噴灑甘草膦殺滅,待雜草基本腐爛后再整地[3-4]。整地方式以撩壕或挖大穴的方式進行。株行距以2 m×4 m為最佳,即適宜的栽植密度為1 245株/hm2。

3 栽植

在雨季或雨季栽植前夕,選擇陰天或小雨天進行造林,2月上旬、3月上旬、4月均可。N植時不能埋葉或露根,要求主干正立,踩緊壓實,根系不能觸及肥料。苗木宜隨起隨植,當天種不完的,必須進行假植。如果遇干旱則必須淋足水[3-4]。

4 后期管護

幼林(從種植到開花結實)的撫育工作主要包括松土除草、扶苗培蔸、間苗補植等。種植后前幾年,一般每年撫育2次(3―4月和9―10月),直到成林。幼林期以營養生長為主,前2年每年追肥2次(5月底前和9月以后),在每株葉下垂處開穴淋施氮肥(尿素施用量為50 g/株),并且保持土壤濕潤,防止“燒根”;第3年由于樹冠增長,所以施肥量要適當地增加,可以加施農家肥或復合肥,最好施用有機肥。其間,為了培育分枝均勻的樹冠,于12月至翌年3月進行整形修剪,剪除重疊枝、過密枝,使其成為自然頭形或開心形[3-4]。

5 病蟲害防治

在安康市種植的油茶易發炭疽病,危害葉片、果實,造成落葉、落果。主要防治措施具體如下:剪除各種病蟲枯枝和破傷枝,清除病果;并且用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及25%苯菌靈乳油1 000~1 500倍藥劑進行噴霧防治,一般在落花后10 d左右開始噴藥,每隔15 d噴施1次,連噴3 次,最好于雨后噴施[5-6]。

6 種子采收

待油茶果實陰面轉黃,樹上也有部分果實開裂時即為最佳采收期;過早、過晚采收均會對種植戶造成經濟損失[7-8]。油茶果采回后,在雨水淋不到的地方堆放6~7 d,攤放厚度≤20 cm。然后選在晴天曝曬3~4 d后,其間要常翻動,茶果會自行開裂,未開裂的可以人工剝除。茶籽過篩曬干后即可出售,或者置于通風干燥處儲存1~2個月后復曬1~2 d再榨油[3-4]。

7 參考文獻

[1] 陳植.觀賞樹木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4.

[2] 曹席軼.油茶良種栽培管理技術[M].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

[3] 卓福源,鐘麗芳.油茶栽培管理技術[J].廣東科技,2010,19(14):31.

[4] 羅亮宏,羅雙輝,廖慶華.淺談油茶在梅州的發展及其栽培管理技術[J].廣東農業科學,2010,37(2):28-31.

[5] 徐小軍,王育芳.上猶縣有機油茶栽培技術[J].江西林業科技,2012(4):31-32.

[6] 韓志明,卓洪鐘.豐產油茶的栽培技術[J].現代園藝,2011(21):29.

油茶栽培技術范文第3篇

【關鍵詞】油茶;高產;栽培技術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也是我國主要的生態經濟樹種。油茶樹體根深葉茂,四季常青,是水土保持林,生物防火林帶和綠化、美化的理想樹種;油茶籽可榨油,茶枯是優質的肥料和化工原料。油茶耐酸耐瘠薄,生態適應性非常強。小曠野村種植油茶近年才開始起步,面積約200hm2,根據近年來的生產栽培實踐,結合當地的氣候、海拔、地勢、種植行情,現將小曠野村油茶高產、高效、優質栽培的技術論析如下。

1 造林地選擇

油茶屬喜酸性樹種,種植地宜選pH值5.0~6.5、海拔100~500m,陽光充足,坡度25°以下的紅壤、紅黃壤的陽坡或半陽坡的中下坡地、低山丘陵。

2 選擇良種

選擇果大、皮薄、出籽率高、出油率高、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或無性系苗造林。適合小曠野村種植的優良品種有云油茶3、4、9、12、13等五個優良品種。這些品種的平均產油量達450~900kg/hm2,是普通品種的6培左右;已成林油茶中的低產林可采用高枝嫁接進行品種改良。

3 砧木育苗

3.1 芽苗的準備

在霜降前后,選擇無病蟲害且球果光滑碩大、飽滿成熟的油茶果采摘,采摘后將其均勻攤開放于陰涼處(球果不能曝曬或堆放),并挑選出優質、適宜的種子進行沙藏催芽。沙藏室宜選擇通風條件良好的房屋,經0.3%的高錳酸鉀進行消毒后,用新鮮的細粒河沙在房屋里鋪成20cm厚度的沙層作為沙床。種子經0.3%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20~30min后用清水清洗去除殘留藥液。將種子按3~6cm的厚度快速均勻放入鋪設好的沙床上,其上再鋪設一層厚度為10~15cm的新鮮河沙,最后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300倍液對沙床進行消毒。在沙藏期間,應確保室內溫度達標,沙床較為干燥時應及時噴水灑水,確保其潮濕度,天氣較為潮濕時則應及時開窗通風透氣,確保種子快速發芽.

3.2 苗圃地的準備

3.2.1 苗圃地的選擇

選擇土地平整、水源方便、排水良好、交通方便的地方制作苗圃地,苗圃地經過翻整后制成床高20~25cm、床寬1.1m、溝寬0.5m、床長15~20m的苗床(以方便管理和利于排水為原則),床土要打細、整平。

3.2.2 營養缽及輕基質容器的準備

營養缽一般用塑料容器缽,缽高12cm左右,口徑8~10cm,側面或底部有排水孔。輕基質容器要求一般高10cm左右,口徑4.5~5cm,長10cm。輕基質由60%草炭土+30%珍珠巖+6%黃壤土+2%過磷酸鈣+2%其他配置而成。營養土應選擇土壤pH值為5.5~6.5的微酸性肥沃的黃壤土或稻田土,不宜選擇前茬作物為蔬菜、煙葉、馬鈴薯、紅薯以及油茶的土壤為營養缽用土。營養土的調配以每立方米的營養土可加入1.5~3.0kg的腐熟菜餅、3~5kg的鈣鎂磷肥和量復合肥。若選用的土壤肥力較高,如稻田土可只加入鈣鎂磷肥。營養土裝缽時每缽裝土量以裝滿為原則。裝滿營養土的缽和裝滿輕基質的容器應整齊地擺放在苗床上,擺緊擺實,擺放的寬度不超過1.0m,若一時不能栽植,應將營養缽和容器基質用薄膜蓋上,防治雨淋。設置棚高1.8~2.0m,遮蔭度80%以上的遮蔭棚架進行遮蔭。

3.3 苗木嫁接移植

一般在每年5月上中旬,待天氣變暖、砧木種子芽長6~10cm時開始嫁接,選擇的接穗應經過權威部門、機構的鑒定檢驗,一般選擇當年生半木質化出土時間不長、沒有生長葉片的優良油茶無性系枝條作接穗,并選擇矮壯沙藏油茶苗作砧木,接穗應留有1~2個芽或者半葉及整片葉。嫁接方法為采用雙面刀對芽苗做切短處理,方向由中部往下開深1.5~2.5cm,在其下端用單面刀削成長度為1.5~2.5cm與砧木長度相同的平滑斜面,并在背部切削長度約為1cm的短斜面,接著將接穗長斜面一端插向接口之中,令其形成層處于完全緊密吻合狀態,再用薄鋁皮或牙膏皮、緊密扎捏固定。當完成一定數量苗木的嫁接后,及時統一將嫁接好的苗木栽到準備好的容器中進行培育,每個一株,栽植深度以把苗砧上的種子剛埋入土內為宜,嫁接口露在外面,將土壓緊,栽正落實。然后澆水,以澆透為宜,再蓋好薄膜并架設棚高1.8~2.0m,上罩遮陰度80%的遮陽篷進行遮陽。5d后用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噴灑預防葉枯病或炭疽病;在45d后將薄膜掀開煉苗1周,并剪除砧木上的萌芽枝,及時進行除草、抗旱與病蟲害防治。容器苗既不能積水也不能缺水,如發現缺水,應及時噴霧,當嫁接苗生長到3~5cm時,每15~20d用0.2%的氮素肥料追肥一次,可結合除萌除草進行。采用該類芽嫁接栽培種植工藝具有較高嫁接成活率,且成苗速度較快,一般2年出圃,苗高一般在40cm、地徑0.4cm以上,具有苗木品種質優、性良等特征。

4 種植

新栽油茶宜按2m×3m的株行距進行栽植,栽植1665株/hm2。隨著油茶的掛果,可逐年降低密度,盛果期油茶林保留1050~1200株/hm2。現有掛果的油茶林,按稀的補植、密的間伐、老殘砍掉的原則,留1050~1200株/hm2。

4.1 植樹

植樹就是將苗圃培育出來的營養缽嫁接苗定植到油茶園。由于油茶苗木在苗圃里護理得較好,生長健壯,根系發達,抗旱力強,栽植后扎根快,容易成活,恢復生長快能做到早成林,早收益。要注意的是:栽植油茶的天氣很重要,在一定情況下比造林季節還重要,是造林成敗的關鍵。最好的栽植天氣是陰雨天,栽后下雨,或是毛毛雨天為好,沙土宜毛毛雨天栽,壤土宜雨后晴天栽。土壤過干、過濕、冰凍、大雨、烈日天,都不宜栽種油茶,以免降低成活率。

4.2 油茶撫育管理

在油茶幼林階段,每年中耕除草2~3次,以栽植點作為中心,鋤去周圍雜草,防止雜草同幼苗爭肥、光與水等,保證幼苗良好生長。追肥應以氮肥為主,每株施尿素100g左右,分4~5次施入;一般開環狀溝放入,約距苗10cm。在成林階段,應在油茶初結果至結果時期每年夏季除草1次,同時每隔3年還應在冬季深翻1次。施肥以氮鉀磷的混合肥為主,一般比例控制在3:1:2,每株每年施肥量約250g,并分2~3次施入。在油茶生產時期需肥料較多,一般在2月每株施尿素200g,5月每株施硫酸鉀肥100g,7月施鈣鎂磷肥150g。追肥方式可選擇溝施,延樹干四周距其20cm位置挖開深度為10cm的環形溝,均勻將肥料撒入溝內并蓋土。

4.3 油茶幼苗修枝培育

在油茶幼苗期,應將頂芽及時摘除,以促進幼苗萌發側芽形成數個側枝,再選留不同方位優良側枝為主枝。在形成主枝基礎上,選擇距樹干20cm主枝做進一步摘除頂芽處理,以促進主枝萌發側芽形成優質側枝。對成年樹主要進行整枝修剪,保證樹形通風透光,進而促進其豐產、快生。另外在培育階段還應經常及時將枯枝、病蟲枝剪除。

4.4 樹型培育

油茶定植后,在距接口30~50cm上定干,適當保留主干,第一年在20~30cm處選留3~4個生長強壯,方位合理的側枝培養為主枝;第二年再在每個主枝上保留2~3個強壯分枝作為副主枝;第3~4年,在繼續培養正副主枝的基礎上,將其上的強壯春梢培養為側枝群,并使三者之間比例合理,均勻分布。油茶在樹體內條件適宜時,具有內膛結果習性,但要注意在樹冠內多保留枝組以培養樹冠緊湊,樹形開張的豐產樹型。要注意摘心,控制枝梢徒長,并及時剪除擾亂樹形的徒長枝,病蟲枝,重疊枝和枯枝等。幼樹前3年需摘掉花蕾,不讓掛果,維持樹體營養生長,加快樹冠成形.

5 成林管理

良種油茶進入盛果期一般為8~10年,經濟收益期限長達30~50年。在盛果期內,每年結大量的果實,需消耗大量的營養成份,所以成林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加強林地土、肥、水管理,恢復樹勢,防治病蟲害。

5.1 土壤改良

為了促進土壤熟化,改良土壤理化性狀,滿足樹體對養分的大量需求,改善油茶根系環境,擴大根系分布和吸收范圍,提高其抗旱、抗凍能力,保持豐產穩產,需隔年對土壤進行深翻改土,一般在3~4月或秋冬11月份結合施肥時進行。在樹冠投影外側深翻30~60cm;為避免過量傷根時也可分年度對角輪換進行,以2~3年完成一周期。深翻時要注意保護粗根。

5.2 施肥技術

油茶有“抱子懷孕”的特性,一年四季花果不離枝頭,必須補充肥源才能達到穩產、高產的目的。根據土壤養分含量及油茶生長結實情況,不同時期施用不同種類的肥料。大年以磷、鉀肥為主,小年增施氮肥、復混肥。秋冬季節以有機肥為主,春夏季節以速效肥為主,盛果期施磷肥,適當施氮肥,也可配合葉面施各種微肥或生長調節劑,可于早晚進行,著重噴施葉背面效果更佳。施基肥應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追肥一般施用化學肥料。施肥次數依樹長勢而定,但春梢抽發前要施肥1次。

據研究,油茶林每抽發100kg枝葉,需氮素0.9kg、磷素0.22kg、鉀素0.28kg;每生產100kg鮮果需氮素11.1kg、磷素0.85kg、鉀素3.4kg;每生產100kg茶油(1430kg鮮果)需從土壤中吸收氮素158.7kg、磷素12.0kg、鉀素48.6kg。盛果期為了適應樹體營養生長和大量結實的需要,施肥要氮磷鉀合理配比,一般N:P2O5:K2O=10:6:8。每年每株施速效肥總量1~2kg,有機肥15~20kg。增施有機肥不但能有效改良土壤理化特性,培肥地力,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延長化肥肥效,而且還能提高果實含油量。在施追肥的基礎上,還可根據年情、土壤條件和樹體掛果量適當增施一些適量的葉面噴施,對促花保果,調節樹勢,改善品質和提高抗逆性大有幫助。葉面施肥多以各種微量元素、磷酸二氫鉀、尿素和各種生長調節劑為主,用量少、作用快,宜于早晨或傍晚進行,著重噴施葉背面效果更好。

5.3 灌溉技術

油茶大量掛果時也會消耗大量水份,研究認為,當油茶春梢葉片細胞濃度≥19%時,或土壤平均含水量≤18 .2%時、田間持水量≤65%時,油茶已達到生理缺水的臨界點,這時合理增加灌水可增產30%以上,如果葉片細胞濃度達到25%~28%時,葉片開始凋萎脫落。但在春天雨季時又要注意水澇。

5.4 修剪技術

一般修剪時間宜在12月至翌年2月,油茶采果后和春季萌動前進行。油茶成年樹多以抽發春梢為主,夏秋梢較少,果梢矛盾不突出。春梢是結果枝的主要來源,要盡量保留,一般只將位置不適當的徒長枝、重疊交叉枝和病蟲枝等疏去,盡量保留內膛結果枝。油茶掛果數年后,一些枝組有衰老的傾向,或因位置過低或過里而變弱,且易于感病,應及時進行回縮修剪或從基部全部剪去,在旁邊再另外選擇適當部位的強壯枝進行培養補充。保持旺盛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平衡。對于過分郁閉的樹型,應剪除少量枝徑2~4cm左右的直立大枝,開好“天窗”,提高內膛結果能力。通過合理修剪可使產量增長39%以上,枝感病率降低70%。

5.5 油茶放蜂

選擇合適油茶林的蜂種進行養殖放峰,如中國黑蜂、高加索蜂和高意雜交蜂等,采取系統的養殖放峰技術措施,可增加產量35%以上,而且每667㎡每年可產蜂蜜8~15kg。

6 墾復撫育

墾復能有效改善土壤條件,提高通氣保水性,提高土壤肥力,蓄積水分,減少病蟲害,促根伸展,增加產量。一般油茶林宜3年大挖1次,1年中耕1次。墾復冬夏季皆可進行,冬季宜深挖,深度以25cm為宜,夏季宜淺挖,深度以10cm為宜,應盡量不傷根或少傷根。

墾復方法有:(1)15°以下平坦地宜用全墾,先砍雜灌雜草,而后順水平帶環山而上,邊挖邊把泥土覆蓋在雜草雜灌上,并做好攔水埂,埂高15~20cm,埂寬60cm,以控制水土流失,加速雜物腐爛,提高土壤肥力;(2)對已遭受侵蝕的林地宜將溝先填平再進行深挖墾復,并做好水平排水溝或魚鱗坑,以利水土保持;(3)帶墾宜用于林相較整齊、坡度15°以上地塊,即從山腳至山頂橫向水平挖一帶、留一帶,帶寬視株行距而定,逐年更替墾復;(4)穴墾適宜于坡度在20~30°的地段,在全面砍除雜草雜灌的基礎上,圍繞樹蔸深挖墾復,一般樹冠多大墾復多大,把泥土往蔸上覆,雜物埋入土內;(5)修山,一般適宜于陡坡、山塘、水庫周圍、交通沿線地帶,即僅砍除雜灌而不挖土,以免墾復造成水土流失。

7 病蟲害防治

7.1 油茶炭疽病

其特點是危害期長(4~11月)、侵害部位多。整個生產期內病原菌多次侵害油茶的芽、葉、花、果,病原菌以菌絲在病部越冬,越冬病部產生孢子堆,經雨水溶解分散,再經風雨傳播感染,7~8月達發病高峰期。冬剪時應將一切病原體剪除集中燒毀,也可在夏季發病高峰前噴1%波爾多液3~4次,11月份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樹體各部進行防治。

7.2 油茶尺蠖

以幼蟲咀食葉片為害,1年1代,當氣溫達到18℃以上時,成蟲羽化產卵,幼蟲有群集性,可人工防治進行滅蛹、刮卵或捕蛾,藥物防治應在3齡前進行,可用3%敵百蟲粉30kg/hm2噴殺或90%敵百蟲2000~3000倍液、亞銨硫磷800~1000倍液噴殺。

7.3 油茶刺綿蚧

以幼蟲或成蟲吸取葉片嫩枝梢的液汁為害,其分泌物可誘發油茶煤病。1年1代,以受精雌蟲越冬,第2年4月中旬產卵,7月兩性分化,人工防治可于4~5月人工剪除蟲源,將被害枝葉集中燒毀,5月中旬至6月上旬可用50%敵敵畏乳劑或90%敵百蟲晶體200~1500倍液噴殺。

7.4 油茶煤病

油茶煤病是由蚧蟲類、蚜蟲等危害誘發而引起。煤病病菌從誘發害蟲的排泄物中吸收養分過著寄生生活,附在枝葉表面,形成1層黑色的煤污層,阻塞了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及氣體交換,最后引起病株死亡。因此,防治的根本是須消除油茶剌綿蚧等害蟲。

8 種子采收

果實采收與種子處理直接關系到油茶的產量和質量,須嚴格掌握。油茶種子采收宜在茶果表皮茸毛脫盡,部分茶果開始開裂時采收,過早采收則出油率低,油質也受影響,太遲則會茶果開裂茶籽脫落導致減產。采下的茶果放在曬場曬幾天,待茶果全部開裂時捻出茶籽,晾曬干便可放于通風處貯存或進行調運加工。

參考文獻

油茶栽培技術范文第4篇

1油茶栽培種植概述

從全球油茶栽培種植角度講,世界上油茶種類繁多,約有200種。在油茶栽培種植領域,我國居于領先地位。從性質上講,油茶屬于山茶的一種,油茶最早產于中國,并一直以來得到廣泛分布[1]。油茶本身種植歷史相當悠久,而且具有十分廣泛的用途。按照油茶花色的不同,主要包括黃色、紅色以及白色等不同種類。同一種油茶花色,根據茶類存在的差異性,可以對其予以細分,如按照果實大小,主要包括小果、中果和大果不同種類。普通油茶從外觀上講,一般白色較為常見,中果型較為普遍。

2油茶高產栽培技術與經濟效益的提高

2.1油茶高產栽培技術

2.1.1選地。在油茶選地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海拔及土壤等方面影響。土壤選取過程中,要讓土壤始終具備一定排水性特征,土壤保水性也要充分保障。pH值需保障,一般對于油茶種植以微酸性為宜[2]。高腐殖質特性土壤實際選取過程中,需注意控制好土壤深度及厚度,這樣才能充分促進油茶良好生長。此外,油茶種植盡量注意避風及向陽。2.1.2整地。為保障土壤具備良好結構,應進行土壤深翻工作,這樣才能使土壤通氣,并能起到較好的保水效果,使油茶實現快速成長。土壤深度應提前確定好,通常油茶種植以30cm為宜,并注意對石塊及雜草清除工作。為保障深度整地順利實現,需對平緩坡地進行選取,這樣才能順利開展機械深翻。從原理角度分析,油茶栽培種植過程中,待墾土地通常十分適合。一旦土地坡度出現過大情況,通過穴墾等方式方法能順利解決。除此之外,油茶種植栽培階段,肥料應力求實現充足。

2.2油茶栽培管理技術

2.2.1種植幼林。幼林種植過程中,除草是一大關鍵環節,同時也應注意到施肥等工序。在松土環節,還應注重加強對于幼苗的保護工作。在幼苗種植的第1年期間,應注意避免三伏天氣狀況下,開展幼苗松土等工作,這樣才能使幼苗成活率大大提高。在幼苗定植完成后,還應注重加強撫育工作。通常需按照幼苗植株具體情況不同,科學進行撫育工作。在肥料選取方面,應將氮肥作為重點肥料,并配以相應數量復合肥,一般作為輔助肥料使用。與此同時,在油茶幼苗管理過程中,通過填埋等方式,還應添加適量農家肥料。按照檔期天氣狀況不同,科學確定澆水量。2.2.2成林管理。成林管理過程中,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需加強整型修剪工作,二是應注意科學防治病蟲害。整形修剪過程中,應著重加強枝條頂梢部位,這樣才能促進后續栽培工作順利進行。油茶主干修剪過程中,一般確定90cm。在病蟲害防治方面,應注重從炭疽病及煙煤病著手,炭疽病防治階段,除需要對林地進行科學規劃外,還應認真做好除草方面工作,并實現良好光照及通風,這樣才能使油茶林濕度得到充分控制。

2.3油茶栽培種植經濟效益

油茶本身不僅屬于經濟林,同時也屬于生態林,特別是對于南方地區而言,大力開展油茶種植十分適合[3]。從種植成本角度考慮,油茶成本很低,而且市場前景一致受到人們看好,短期內就能實現良好的經濟利潤。油茶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用途就是能進行食品油制造,并且受到廣大民眾熱烈歡迎,市場上供不應求,在價格方面也普遍一路飆升。從油茶產油量上講,平均每700m2油茶,產油量能超過80kg,產值接近4000元。因此,油茶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隨著油茶附屬品呈現出一定增長,油茶市場前景將更加廣闊。

3結語

油茶栽培技術范文第5篇

關鍵詞:油茶種植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F307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油茶樹為茶科山茶屬常綠小喬木,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純天然高級油料,因其種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長期食用,能有效降低人體血清中的膽固醇、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甘油三脂等天然獨特的功效。油茶樹常綠,葉厚革質,樹干光滑,是防火林帶的優良樹種,同時,油茶樹能綠化荒山、保持水土,調節氣候,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上栗縣油茶具有栽培歷史悠久,已有成林油茶面積32余萬余畝,分布在各鄉鎮的山地、丘陵地區,根據上栗縣林業發展計劃,每年將按上萬畝的種植面積遞增,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對油茶產業發展予以充分重視,出臺多項優惠、扶持政策,極大地調動了發展油茶產業的積極性,因此,在推廣大面積種植油茶的過程中,很有必要對其氣候條件適用性、氣象災害影響程度以及種植技術關鍵環節等方面的進行研究。

1 上栗縣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

1.1上栗縣地理環境

上栗縣位于江西省西部,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的城市群腹地,扼吳楚通衢要地,為湘贛邊貿重鎮。自古商賈云集,邊貿活躍,素有“小南京”之稱。上栗縣總面積721.11平方公里,轄6鎮5鄉,全縣人口48萬,勞動力資源豐富。上栗縣主要以丘陵、山地為主,約占總面積的70%,其東北面多山,西、南及中部多丘陵,以黃、紅壤土為主,森林覆蓋率達55%,山泉水源多,山區干旱輕于平原地區,光熱水資源豐富,是典型的生態縣。

1.2上栗縣氣候條件

上栗縣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豐沛,熱量豐富,且雨熱同季,春季陰冷多雨;夏季高溫多雨,間有臺風影響;秋季風和日麗,秋高氣爽;冬季濕冷,多偏北風。上栗縣歷年年平均氣溫17.6℃;歷年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451.3h;歷年年平均降水量為1624.7mm,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全年降水50%以上集中在4-7月。如此豐富的立體地形和氣候,為上栗縣油茶種植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 上栗縣油茶種植現狀分析

上栗縣油茶栽培歷史悠久,已有成林油茶面積32余萬余畝,垂直分布在上限海拔高度為1200m,經濟栽培海拔高度為700m以下,穩產高產地帶為海拔高度500m以下的陽坡,其主要分布于上栗縣的東源鄉、長平鄉、赤山鎮、金山鎮、桐木鎮。根據上栗縣林業發展計劃,從2010年、2011年油茶已各增加1萬畝,2012年已增加4600畝,2013年計劃增加7500畝。主要品種為贛無系列和長林系列。

3 油茶對氣象條件的一般要求與當地氣候適宜性分析

3.1油茶物候進程

油茶好溫忌寒,生長在陽坡的樹冠較大,樹形飽滿,枝條較多,花芽多,花期早而整齊,產量和出油率均高。其物候進程為3月上旬末葉芽膨大,3月中旬后期葉芽開放,4月上旬展葉,4月上旬末抽稍,7月中旬花芽膨大,10月下旬成熟,11月中旬開花,整個生育周期在250左右。

3.2油茶對熱量的要求與當地氣候適宜性分析

油茶適宜在年均氣溫14~21℃,最冷月均溫大于0℃,極端最低氣溫不低于-10℃,年平均總日照時數在1200-2000h。上栗縣歷年年平均氣溫17.6℃;歷年月平均氣溫均在5℃以上,在歷年極端日最低氣溫-9.3℃,歷年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451.3h,全年氣溫適宜。

油茶10~11月開花最適溫度14~18℃,花粉發芽溫度10~20℃,低于5℃發芽率在5%以下;花粉囊開裂最適溫度為15~25℃,低于8℃時受抑。上栗縣歷年10~11月平均氣溫在16.1℃,歷年極端日最低氣溫-4.3℃,10~11月氣溫基本適宜。

油茶產量與花芽膨大到果實成熟期間的溫度關系十分密切,當期間平均氣溫24℃以上時,干籽率在20%以上,百粒重大于90g;如低于24℃,則干籽率小于15%,百粒重低于60g。上栗縣歷年7~10月平均氣溫在25.1℃,對油茶花芽膨大到果實成熟有利。

3.3油茶對水分的要求與當地氣候適宜性分析

油茶性喜濕潤,一株油茶在夏季一日蒸發消耗的水量為5.5kg以上,白天最大蒸發量為每小時1.75kg,要求年降水量1000mm以上,年均相對濕度75~85%。上栗縣歷年年平均降水量為1624.7mm,年均相對濕度80%。全年水分條件適宜。

8~9月花芽分化,果實膨大,油脂轉化,要保證有足夠水分,9月油脂迅速,降水量需要150-200mm;上栗縣8~9月歷年平均累計降水為214.4mm,多以陣性降水為主,對油脂轉化有一定影響。

11月份開花期要天氣晴好,下雨過多,影響地蜂傳粉,明顯降低產量。上栗縣歷年11月平均日照為116.2小時 ,降水量為81.8mm,多以晴好天氣為主,對花期傳粉有利。

4 油茶生育期間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影響分析

4.1低溫凍害影響

油茶是一種喜光性植物樹種,具有常年開花的習性。在冬季,是油茶處于開花時期,受低溫凍害影響為最嚴重,開花盛期至開花末期(20/10~20/12),出現低于-2.5℃的最低氣溫,減產20~40%,低于-3.5℃時則減產40~90%,主要是花蕾被凍壞,傳粉昆蟲大量凍死。因此,在油茶選擇品種時,應選擇抗寒、晚花類型的品種;在此期間,及時采取保溫護樹等措施,提高油茶抗寒能力。

4.2高溫干旱影響

7~8月雨量250mm以上,8~9月最高氣溫≥35℃的天數少于20天為豐年氣候指標,反之欠收。故群眾有七月干球,八月干油的說法。夏秋季是油茶果實增長膨大和油脂轉化期,夏 秋季高溫干旱會造成油茶落花落果的現象,同時油茶果實生長和油脂轉化期因高溫干旱缺水 而得不到合理的調節,不利油茶果實的飽滿形成,即影響油茶的產量,又嚴重影響油茶的品質。因此,在油茶種植時,應充分考慮油茶生長抗旱灌溉的問題,以最大限度減輕高溫干旱對油茶生長的不利影響,確保油茶的高產和品質。

5農業適應技術與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對策

5.1選擇適宜本地種植的優良品種

首先注意選擇生育期符合本地生態氣候條件的豐產性和品質好的品種,同時考慮品種的抗病性和耐寒性。應該選擇1~2年優良無性系壯苗,優良無性系是經過優樹選擇、采穗圃觀測和當代鑒定的系統程序選育出來的,采用無性繁殖又能充分保持親本優良性狀,具有早實、豐產和穩定的特點,已成為我國油茶生產上最重要的良種資源,如湖南的“湘林系列”、江西省的“贛無系列”和亞中心的“長林系列”等。要求所選擇的苗木頂牙飽滿,根系發達,無病蟲害。一年生壯苗要求高15cm,地徑0.15cm;二年生壯苗要求高30cm,地徑0.3cm。

5.2 加強幼樹油茶的撫育管理

(1)幼樹施肥:施足基肥的林地,第一年不要再施肥。第二年起,施肥一年兩次,冬施遲效肥,如火土灰或其他腐熟有機肥;春施速效肥,如尿素等。早春優于夏秋,每株一年的施肥量不要超過25g,最好多次施用,每株每次施肥量不超過10g。

(2)幼樹整形:以整形為主, 幼樹距地面0.5~0.8米處短截主干,待其萌發新枝后從中選留不同方位、上下間距10~15厘米的健壯枝條4~5個作為骨干枝。主枝、副枝間距宜保持60~70厘米寬。主枝基部或主干上所萌發的無用枝、過密枝,要及時剪去。前3年需要摘掉花蕾,不讓掛果,維持樹體營養生成,加快樹冠成形,為豐產穩產奠定良好的基礎。

5.3加強成林油茶的撫育管理

(1)成林施肥:根據土壤養分含量、油茶生長狀況、以及生長的不同時期,施以不同類型的肥料。大年以磷鉀肥、有機肥為主;小年以磷氮肥為主。每年每畝施復合肥15kg以上,并與有機肥并重施用。

(2)成林修剪:油茶以疏剪為主,大年重剪,小年輕剪。在每年果實采收后至翌年樹液流動前,剪除枯枝、病蟲枝、交叉枝、細弱內膛枝、腳枝、徒長枝等。

5.4加強病蟲害的防治

油茶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煙煤病、軟腐病等,主要蟲害為油茶尺蠖、油茶刺綿蚧。炭疽病防治上,剪去各種病蟲枯枝和破傷枝,清除病果,落花后10天左右開始噴藥,15天噴1次,連噴3次,雨后噴施。常用藥劑有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及25%苯菌靈乳油10001500倍液。煙煤病防治上,改善林內光照條件和衛生狀況,修除病枯枝;夏季用0.30.5°Bé的石硫合劑噴灑,冬季用3°Bé的石硫合劑噴灑。軟腐病防治上,改善林內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發病,清除病葉病果。夏季每隔15天噴灑1次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1%波爾多液。對蚜蟲和介殼蟲等刺吸式害蟲,可用40%樂果乳油或氧化樂果乳油防治;對茶梢蛾和茶蛀梗蟲等鉆蛀性害蟲,成蟲盛發期、卵初孵化或幼蟲轉移蛀梢盛期,用40%氧樂化果乳油等噴灑。

參考文獻

[1]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Abel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

[2]陳永忠,王德斌.油茶綜合利用淺析[M].1997.

[3]許昌農業氣象指標大全[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远县| 淳化县| 会泽县| 保康县| 垫江县| 冀州市| 晋城| 旺苍县| 沁源县| 丰镇市| 蒙城县| 凤山市| 密云县| 河津市| 微山县| 当阳市| 日照市| 塔河县| 赣榆县| 门头沟区| 松潘县| 靖边县| 金坛市| 三穗县| 甘南县| 淮安市| 大方县| 龙海市| 宝坻区| 扬中市| 延长县| 东乡县| 浦东新区| 张家川| 塔河县| 白水县| 平陆县| 潍坊市| 策勒县| 湖州市| 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