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論文后記

論文后記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論文后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論文后記

論文后記范文第1篇

成為一個有水平的室內設計師,是每一個室內設計從業人員的共同追求。“有水平”或“高手”或“高水平”都是一個概括的稱謂,分析每一個有水平的室內設計師的作品,設計道路、創作歷程,他們都有共同的特征,即:

扎實、全面的專業基礎

廣泛的藝術素養

獨到的見解和個性

學術、研究的前瞻性

我以為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不是說擁有了以上的因素就等于擁有了成功設計的作品,只可以說是所有成功設計作品的必要前提和首要條件。業內人士都知道這個道理,每一個設計,一個工程,都受制約于經濟、人為干擾、材料、經營、基礎條件等多種因素,是一個集體行為,所以,搞純藝術的畫家做不得室內設計,他們需要的是一個自由發揮的、完全獨特個性的精神空間。

我理解一個好的設計師,尤其是在中國國情下,應該是在不可能改變各種制約因素前提下,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創造性,運用各種設計手段,達到甲乙方面的共同滿意。縱觀國內設計行業,尤其是處在知識經濟、信息時代,室內設計行業必將會隨著社會大趨勢走向日益完善,社會分工也越細。由于社會的需求,需要設計師們要知道、了解的東西太多,以后也許會隨著分工的精細、行業體制的規范,延生出類似國外的設計師協會,如商業設計協會、文體設計協會、酒店設計協會、家裝協會……實際上,我國室內設計行業,自從有了室內裝飾業后,已經日趨和國際上逐漸接軌,并呈現無比繁榮的現象,裝飾公司,設計公司,“事務所”,整個中國就象一個大的建筑市場、裝飾市場。

我們常常會感覺累,工作強度大,新材料、新工藝需要了解,新理念、新信息需要消化,新的設計工具、設計手段需要學習,大家都很忙,忙于應付,忙于過程,很少有時間停下來想想和再學習。

年輕設計師中,很多人過于追求技巧,而常常忽視設計本質,一旦離開計算機,離開圖庫,大腦一片空白,徒手根本不能畫圖,不能設計,中年設計師,又易墨守陳規,難于改變已有的設計、審美觀念,難于適應新思想、材料……

透過種種表面現象,我們可以看到,為什么有的設計師,設計生命常青不衰,有的則曇花一現,有的則永遠沒有個性……設計行業如同世間萬物的因果關系,所有的現狀、現象和它內在的因素有著必然的聯系。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從事設計行業的人,面臨著一個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思考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微妙的,量化的,只有達到量化的積累,才會有質的突破,也就是我們的題目“厚積薄發”。

室內空間設計的概念,大家都很清楚,它所涵蓋的范圍極廣,涉及的材料、領域也很多,每件成功作品本身由多種因素組合而成,如何把眾多元素組合成一個和諧、統一的室內空間,那就需要我們的水平了。實際現狀是,我們國家裝飾行業,包括室內裝飾教育界,都還很初級、很不規范,剛剛解決溫飽,步向小康的百姓,沒來得及培養和樹立自己的審美觀,室內設計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室內教育也未能很好培養學生的設計觀念。所以,我們目前所能做的就是要清楚自己的狀況,正確地認識自己距離設計,尤其是好的設計有多遠,學習、積累并不停的思考。

具體到室內設計,僅僅憑借學校中所學的知識畢竟是很少、很基礎的概念性的東西,然而也恰恰是最根本和最精華的東西。實際上在工作中我們也在不斷地隨著實踐的深入而在不斷地學習,只是很不系統,往往是缺什么補什么,用到哪里,學到哪里。所以,也要善于利用各自不同環境和方法,達到知識的逐步積累。

裝飾材料多樣化,設計工程項目的多樣性及和各種各樣的具體情況,也需要我們了解更多設計本身以外的知識,不僅需要了解和解決項目中的空間、尺度、比例、材料、顏色的關系,更要了解并運用與之相關的照明、電氣、空調知識。因為設計都是由這些看似不相關的元素構成,組合得感觀好,功能問題解決的好,就可能成為一個好的設計。

如果你設計一個飯店,就需要了解許多與餐飲相關的知識。比如,飯店經營的菜式風格,散座、雅座數量,功能要求,餐桌的形式與大小、對照度、空調、排風的要求,包括業主的投資意向,資金使用情況,甚至需要了解后廚、后灶的操作習慣、走菜方式、前臺的結算方式……幾乎這個飯店所有的一切你都應該有所了解,在這個基礎上,你才能合理地以各種數字和設計法則作出最合適的設計。

論文后記范文第2篇

關鍵詞:候車亭設計;情感設計;城市公交車站

1城市公交站點候車亭設計現狀分析

1.1識別性和歸屬感缺失。識別性是公交站點候車亭一個最基本的要素。公交站點候車亭作為一個交通服務設施,為出行人群提供交通線路示意和換乘信息,但是由于一些地區地形特點或周邊建筑布局導致了部分公交站點候車亭的標識不夠明顯,有的甚至設立在綠化樹叢中。隨著樹木生長,站牌被樹葉遮擋,給乘車市民觀看站牌造成不便。有些站牌擺放位置靠近馬路邊緣,人們看站牌需要進入非機動車道,當候車人群增多時,很容易造成安全隱患。歸屬感是公交站點候車亭服務功能的重要體現。人們出行需要一個安全舒適、方便快捷的候車環境。特別是一些旅游城市,大批游客很容易被當地陳舊、簡陋的公交車候車亭所影響。特別是當前成本最為低廉的不銹鋼金屬材質候車亭,雖然其外表光澤易于清理,但是單一的顏色和材質會使人們產生視覺上的疲勞,冰冷的金屬也顯得讓人毫無歸屬感。1.2多元化難以凸顯。城市公交站點候車亭從原始的站牌指示作用到現代的遮風避雨與整個城市融為一體,其多元化功能還沒有得以展示。比如大部分公交站點候車亭并沒有為殘疾人考慮,一些站臺較高,乘坐輪椅的人群很難進入候車;作為現代化的城市發展需要,人們在候車時更渴望得到多方面的訊息,而大部分候車亭僅僅設立了廣告牌,缺少信息設施。候車亭周邊設施的不完善,也造成了其功能上的單一性。

2城市公交站點候車亭情感化設計的必要性

人口增長迅速的今天,公共交通設施的完善能夠很大程度上緩解交通出行的壓力,而公交站點候車亭如果能夠從以人為本的出發點進行設計,承擔起城市公共空間中情感交流的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引導人們進入到公共交通中,使城市公共空間的發展富有生命力。公交站點候車亭作為人們出行等車的設施,為人們進入下一個地域提供了便利的通道,而情感化的融入則將公交站點候車亭塑造為一個靈活多變、舒適快捷的平臺,使人與空間的關系更加融合,讓人們日常的奔波勞累在候車過程中得到了舒緩。所以,改變以往對于公交候車亭單一的設計理念,融入情感化的設計元素是十分必要的。

3城市公交站點候車亭情感化設計的原則

3.1整體性原則。公交站點候車亭在整體設計上應當體現空間的整體和時間的整體兩個方面。從空間上看,在城市整個公共交通系統中,處于主干道路段的候車亭設計較完善,功能配置現代化,而次干道或城郊路段的候車亭設計過于簡單,大部分情感化功能不能得以體現,甚至只是設立單獨站牌,使居民候車極為不便。公交站點候車亭作為城市的“家具”屬性,應當從空間的整體統一出發,根據地域人流車流不同設立不同需求的情感化服務設施,避免主次區別過于突出。從時間上看,部分路段候車亭的基礎設施,如站牌、遮陽篷、報刊亭等不在同一時期設計,造成了在同一站點上出現了多種時代設計并存的局面,缺乏時間上的統一。整體化的設計應當從空間、時間的相互一致出發,把公交站點候車亭設計與人的情感結合起來,形成一套系統的、完善的設計。3.2持續性原則。當今城市發展速度日新月異,改舊城、蛻新城,在不斷地除去舊建筑物建造新建筑物地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資源上的浪費,為了體現可持續發展的人文主義理念,在公交站點候車亭設計中,把公交候車亭賦予能夠靈活更新的特質,不但能夠使其滿足城市快速發展的需要,同時也能符合當下人民群眾生活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在日后城市發展中形成節能環保又不失時代特點的新型人文情懷視角下的站點候車亭。

4公交站點候車亭情感化設計的方法

公交站點候車亭的情感化設計是遵照社會人群所具有的情感需要而發展的,人們是價值評判的主體,公交候車亭則是被評定的客體,我們則通過對客體情感價值的研究來對主體產生影響。公交站點候車亭的情感化設計,需要考慮大多數人的情感需求。筆者通過反復推敲得出了最終的設計方法:將模塊化的單元作為整個候車亭的組合元素,把不同功能的設計構件裝載于符合實際需要的不同框架模塊中,實現預制生產的目的。比如,廣告牌模塊、站牌模塊、遮陽篷模塊的不同組合,搭配出了符合站點需要的不同類型。各個模塊也根據組合的尺寸要求進行了生產,從而在重組后能夠達到不同尺度又符合整體統一要求的現場組合形式。模塊化的標準設計使生產的形式更加簡化,減少了預期成本,增加了施工的速度和精度,同時在后期維護上也變得簡單易行,達到了既符合人文情懷,又減少資源浪費、節能減排的可發展性。當公交候車亭的尺寸統一后,每個模塊的造型設計也要進行統一化處理。利用幾何學中最簡潔的點、線、面形式,配上干凈利落的折角設計,富有節奏且不顯累贅,構成了不同單元的多樣化,整體上顯得簡潔大方而充滿現代科技氣息。根據候車亭運行高峰期人、車流量特點,同時結合人群心理需求分析,把候車亭分為高、中、低三種類別,其功能性設施也依次減少。這樣就提高了每個候車亭設施的利用率,減少了功能上和資源上的浪費。這種靈活的組合方式不但使模塊構件和施工過程得到了簡化,還使得施工精度、安放質量得到了最大的優化,同時也在人們乘坐公共交通時情感上獲得了最大程度的滿足。

5總結與展望

公交站點候車亭作為一種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不但在緩解道路交通壓力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其統一的布局、簡潔的外觀、豐富的功能也對整個城市的現代化發展起著推動作用。在未來的公交站點候車亭建設過程中,我們應更多地融入人文情感的設計理念,在提高傳統功能性的同時,極大地促進科學技術的注入,不斷優化功能性公交站點候車亭建設,從而對提高城市環境活力,發展綠色經濟,打造科技新都市、人文新社會,彰顯社會主義新風貌產生深遠的意義。

作者:邵楠 馬霄航 單位:南陽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論文后記范文第3篇

【關鍵詞】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微血管減壓術手術后護理

三叉神經痛是三叉神經分布區內反復發作的陣發性、短暫、劇烈疼痛而不伴三叉神經功能破壞的癥狀,常于40歲后起病,女性較多。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是以一側面部肌肉陣發性不自主抽動為特點,無神經系統其他陽性體征的周圍神經病[1]。對這兩種疾病藥物和局部神經治療無效時,可考慮微血管減壓手術治療。我科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對35例三叉神經痛患者和10例面肌痙攣患者采用微血管減壓術治療,術后經過精心護理,均獲較好治療效果,現將術后護理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三叉神經痛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齡36~70歲,平均52.2歲。患側位于右側21例,左側14例;病史1.7~23.0年,平均8.1年;Ⅰ、Ⅱ、Ⅲ支痛者8例,Ⅱ、Ⅲ支痛者27例。面肌痙攣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年齡22~61歲,平均45.6歲。患側在右側3例,左側7例;病史1.5~20.0年,平均6.8年。經MRI檢查可見神經血管異象,表現為神經變形、移位及壓跡,并排除顱內占位病變引起的繼發性疼痛或痙攣[2]。均經過藥物或其它方法治療效果不佳而行微血管減壓術。

1.2手術方法患者氣管插管全麻后,側臥位,頭前屈并抬高20°,于患側枕下乳突后作長約6~8cm直切口,骨窗開顱,直徑約3~4cm,長達橫竇,外側至乙狀竇邊緣。“K”形切開硬腦膜并懸吊之。顯微鏡下銳性打開橋池側翼或小腦延髓池側方的蛛網膜,釋放腦脊液,降低顱內壓,以顯露手術視野,仔細分辨三叉神經或面神經,從神經根部向遠端銳性分離,解剖三叉神經或面神經周圍的蛛網膜,探查和尋找三叉神經或面神經根部的血管壓迫。在動脈與腦干和神經之間放置Teflon棉片,用生物蛋白膠固定,確定無出血后,嚴密縫合硬腦膜、肌肉和皮膚各層。

1.3結果35例三叉神經痛患者30例(85.7%)術后當日止痛,2例(5.7%)疼痛逐漸減輕,3例(8.6%)疼痛無改變。10例面肌痙攣患者中,8例(80.0%)術后痙攣消失,2例(20.0%)減輕。45例患者治療總有效率88.9%(40/45)。住院天數8~25d,平均12.6d。隨訪2.5~3.7年,平均3.1年,無復發病例。

2術后護理

2.1一般護理①生命體征觀察。該手術部位深且毗鄰腦干、小腦及多根顱神經,因此,術后入監護室24h內嚴密觀察神志、瞳孔變化及傷口引流狀況,警惕顱內繼發性出血,同時嚴密觀察呼吸變化,注意有無腦干受壓癥狀[3]。本組術后無再出血及意識障礙病例。②護理。全麻未醒時,予平臥位,頭偏向健側;清醒后取半臥位,利用腦部重力作用壓迫止血,以減少出血,防止腦水腫。③飲食護理。術后清醒6h后,先試飲少量水,患者無誤咽、惡心、嘔吐時,再予流質飲食,并逐漸過渡至半流質飲食,術后2~3d根據患者情況調整為普食。④其他。定時翻身拍背,促進排痰,減少肺部感染的發生。觀察耳、鼻腔有無異常流液現象,一旦發生,及時匯報醫生處理。本組1例三叉神經痛患者發生腦脊液漏,給予半臥位,并及時通知醫生,加強抗感染、對癥治療,于術后第5天停止流液。

2.2并發癥的護理

2.2.1頭痛、眩暈、嘔吐:因術中吸除大量腦脊液,加上術后顱內滲血刺激導致腦脊液分泌減少,術后患者有頭痛、眩暈、嘔吐等低顱壓的表現。全麻清醒后,有頭痛、眩暈、嘔吐癥狀者給予平臥位或頭低位。給予0.9%氯化鈉注射液靜脈輸注,必要時給予氨氛待因或愛茂爾可升高顱壓。本組2例三叉神經痛患者和1例面肌痙攣患者術后發生低顱壓癥狀,經過對癥治療3~5d癥狀消失。

2.2.2口唇皰疹:患者可出現口角或三叉神經分布區皰疹伴疼痛,可能是手術致三叉神經抵抗力下降所致。皰疹因皰膜破裂而形成糜爛或繼發化膿性感染,嚴重者引起帶狀皰疹性腦膜炎,愈后差[4]。因此應給予足夠的重視。采用1%甲紫涂抹患處,涂抹藥物時動作輕柔,避免水泡破裂。按醫囑口服B族維生素,必要時給予抗病毒藥物,一般3~7d皰疹消退,局部殘留色素沉著。本組10例三叉神經痛患者發生口唇皰疹,經過對癥治療,精心護理,均治愈。

2.2.3面神經麻痹:本組4例三叉神經痛患者、2例面肌痙攣患者術后有不同程度面部麻木感,無面癱。給予局部按摩、保暖、促進血液循環,因面部感覺減退,殘留食物易存在于頰部與齒槽間,且咀嚼時頰黏膜和舌易被咬傷而發生潰瘍。因此,應及時清除口腔殘留食物,囑患者進食后漱口,且進食時細嚼慢咽,防止咬傷,預防潰瘍發生。本組2例面肌痙攣患者角膜反應減退,應用眼罩保護,定時涂抹抗生素眼膏,無角膜潰瘍發生。

2.2.4外展神經暫時麻痹:本組1例三叉神經痛患者術后外展神經暫時性麻痹,可能是術中分離三叉神經根周圍蛛網膜,牽拉或觸碰外展神經所致。表現為患側眼球不能外展,視物重影。患者出現復視時易出現緊張不安的情緒,耐心向患者解釋出現復視的原因,安慰患者,消除其緊張心理。遵醫囑給予營養神經的藥物,協助患者熱敷眼部,囑其盡量閉眼休息或雙眼交替休息,必要時用眼罩將患眼遮擋。本病例于術后第10天恢復正常。

2.2.5耳鳴、聽力下降:本組三叉神經痛及面肌痙攣患者各有1例術后出現耳鳴及聽力下降,可能是手術操作影響面神經、聽神經和供血動脈而出現聽力損害。護士需做好其心理護理,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必要時提高說話的音量或在健側與患者交流,護理人員同情、關心、愛護患者,使患者感到溫暖。1例三叉神經痛患者隨訪半年聽力恢復,但面肌痙攣患者隨訪1年后患側聽力完全喪失。

3討論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和面肌痙攣,手術開顱部位相同,減壓神經相近,因此術后并發癥基本相同,護理內容基本一致。小腦橋角解剖結構復雜,匯集著從基底動脈所發出的小腦上動脈、小腦前下動脈、迷路動脈、橋支及其分支靜脈,還有個別從椎動脈直接發出的小腦后下動脈等。而三叉神經痛和面肌痙攣患者局部神經和血管多呈異常形態或走行,因此,手術易損傷血管造成神經受壓。其術后并發癥包括殘余痛、口唇皰疹、面神經麻痹、動眼神經或外展神經麻痹、耳鳴、聽力減退、后顱窩血腫、術后腦積水、枕部麻木、共濟運動障礙、癲發作等。但多數并發癥比較輕微,幾乎無手術死亡病例。所以,此類患者的護理問題易被護理人員忽視,從而導致護理質量降低。三叉神經從腦干發出,腦干是人的生命中樞,此處血管、神經密集,由于血管對神經的壓迫,術中及術后可能會影響腦干,引起心跳、呼吸的改變和繼發性損傷昏迷,因此,護理上我們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細致認真地觀察病情,給予系統、完善的術后護理,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吳江,賈建平,崔麗英,等.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18,121.

[2]趙虎威,高國棟,趙振偉,等.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和面肌痙攣[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5,26(12):封三.

論文后記范文第4篇

[論文摘要]目的:總結因喉部炎癥所致急性喉梗阻的治療經驗。方法:對我院2000~2005年診治的82例喉部炎癥所致的急性喉梗阻病例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結果:經分度治療后均痊愈出院,無死亡病例,僅1例行氣管切開術。結論:喉部炎癥性急性喉梗阻應盡快作出分度診斷,及時進行分度治療。重癥患者(Ⅲ度、Ⅳ度)要把握時機,行氣管切開術,挽救生命。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和糖皮質激素治療可減少氣管切開率。

急性喉梗阻是耳鼻咽喉科急重癥之一,如不能及時進行快速、適當的治療可引起嚴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喉部炎癥是引起急性喉梗阻最常見的病因。現對我院2000~2005年82例喉部炎癥所致的急性喉梗阻病例進行臨床分析,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82例患者中,男54例,女28例,年齡1~79歲。其中小兒急性喉炎47例,急性喉氣管支氣管炎19例,急性會厭炎11例,扁桃體周圍膿腫2例,咽后壁膿腫1例,口底蜂窩組織炎1例,會厭膿腫1例;按徐蔭祥對喉梗阻的呼吸困難分度法[1]分度:Ⅰ度25例,Ⅱ度43例,Ⅲ度13例,Ⅳ度1例。

1.2治療方法

Ⅰ度:應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和糖皮質激素(簡稱“激素”)治療,同時輔以超聲霧化吸入,酌情間斷吸氧,小兒酌情使用鎮靜劑,不需要行氣管切開術。

Ⅱ度:以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和激素治療為主,以后視病情激素可逐漸減量,并輔以超聲霧化吸入,半坐位吸氧,鎮靜治療,同時做好床頭行氣管切開術的準備工作。

Ⅲ度:在嚴密觀察呼吸變化的情況下,先應用足量抗生素和激素治療,同時輔以超聲霧化吸入。坐位吸氧,鎮靜治療,立即做好床頭行氣管切開術的準備工作。

Ⅳ度:即刻行氣管切開術。若病情緊急,可先行環甲膜切開術,待呼吸困難緩解后再行常規氣管切開術,同時應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和激素治療。

對咽喉部膿腫者適用上述分度治療的同時,應及早行膿腫切開引流。

2結果

本組82例急性喉梗阻患者經分度治療均痊愈出院,療程3~10d,無死亡病例,僅1例行氣管切開術,4例行膿腫切開引流術,無并發癥發生。

3討論

本組病例中,小兒急性喉炎居首位,急性喉氣管支氣管炎次之,6個月~3歲的嬰幼兒發病較多,發生呼吸困難的癥狀較重,原因在于:小兒喉腔小,黏膜腫脹易致聲門裂阻塞;喉黏膜與黏膜下層附著不緊密,罹患炎癥時腫脹顯著;小兒咳嗽機能較差,氣管和喉部分泌物不易排出;小兒神經系統較不穩定,容易發生喉痙攣[1]。急性會厭炎居第三位,成人兒童均可發病,會厭根部因炎癥浸潤壓迫而腫脹,使靜脈回流障礙,會厭迅速發生劇烈水腫,遮蓋聲門,影響呼吸而發生喉梗阻,有導致突然窒息的危險。喉部臨近組織的急性炎癥如扁桃體周圍膿腫、咽后壁膿腫、口底蜂窩組織炎等向下蔓延可發生急性喉梗阻。

本組中Ⅰ、Ⅱ、Ⅲ度呼吸困難的患者占極大比例,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和激素對喉部炎癥所致急性喉梗阻的治療多數情況下效果滿意。糖皮質激素具有很強的抗炎消腫作用,可減低血管和結締組織的滲透作用,使血管張力增強,從而減少和防止水腫的發生或加劇[2],及早正確足量使用糖皮質激素可有效快速地緩解喉梗阻癥狀,即使診斷為Ⅲ度呼吸困難者,在做好氣管切開前提及嚴密觀察呼吸變化的情況下也可先行此治療,喉梗阻癥狀多可緩解,且可有效地減少氣管切開率。

氣管切開術是解決喉梗阻的急救手術,要把握時機,當行則行。對于喉部炎癥性急性喉梗阻Ⅲ度呼吸困難者在做好氣管切開前提及嚴密觀察呼吸變化的情況下行藥物治療,若呼吸困難無緩解或加重時,應立即行氣管切開術。Ⅳ度呼吸困難者應立即行氣管切開術,以改善病人缺氧狀態,挽救生命;若情況緊急可先行環甲膜切開術,待呼吸困難緩解后再行常規氣管切開術。本組1例患者,男,63歲,因急性會厭炎致急性喉梗阻(Ⅳ度呼吸困難)急診來我院,立即行環甲膜切開術,待呼吸困難緩解后,轉入院行常規氣管切開術及藥物治療,10d后拔管治愈出院。

綜上所述,喉部炎癥性急性喉梗阻患者必須盡快作出分度診斷,及時進行分度治療,收到滿意療效。重癥患者(Ⅲ度、Ⅳ度)要把握時機,行氣管切開術,拯救生命;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和糖皮質激素治療可減少氣管切開率。

[參考文獻]

論文后記范文第5篇

關鍵詞:氣候變化 經濟

論文正文:

氣候變化中國經濟論文

1、數據來源以及處理方法

本文的主要數據源是年鑒資料(1992~2006)、公報資料(1991~2005)以及中國國家統計局、農業部和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等部門公布的統計資料(1991~2005)。依據以上數據源,整合為與氣候變化相關的8種影響,即洪澇、干旱、臺風、風暴潮、風雹、低溫凍害、病蟲害和火災對農林牧漁業以及其他領域的直接影響。其中的小部分資料為量化非經濟指標,參考了1991年以來《中國物價年鑒》的統計價格,先將直接從數據源中獲得的量化非經濟指標轉化為與該時期價格相匹配的量化經濟價值指標,然后將量化的經濟指標與統計資料中直接獲取的經濟指標按照以上的分類計算得到各種影響的經濟損失,8種影響的直接經濟損失總和即為氣候變化的經濟響應評估值。

2、結果分析

2.1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經濟的直接影響1991~2005年氣候變化對農業經濟的直接影響1992~2005年洪澇災害造成的農業直接經濟損失在214億~1159億元之間,經濟損失的上升趨勢不明顯;1991~2005年干旱造成的農業直接經濟損失在102億~603億元之間,經濟損失呈上升趨勢;

1991~2005年風雹、低溫凍害造成的農業直接經濟損失分別為24億~90億元、8億~74億元,經濟損失呈上升趨勢1991~2005年農作物病蟲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在138億~245億元之間,1991~2000年經濟損失呈上升趨勢;1994~2003年臺風造成的農業直接經濟損失上升趨勢不明顯,經濟損失為3億~58億元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中國近百年的氣候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年平均氣溫升高了0.5℃~0.8℃,略高于同期全球增溫平均值,近50年來氣候變暖尤為明顯。

年均降水量變化趨勢不顯著,但區域降水變化波動較大。主要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出現了明顯變化。農業是對氣候變化反應最為敏感的領域之一。1991~2005年干旱、病蟲害、風暴和低溫凍害對農業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均呈現上升趨勢,洪澇和臺風的損失上升不明顯。在未來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高溫事件將增加,未來的干旱和洪澇災害亦將增加。農業生產將更加不穩定,產量波動增大,農業生產布局和結構將出現變動,種植制度和作物品種將發生改變,農業生產條件將發生變化,農業成本和投資需求將大幅度增加。受氣候變化影響,農業遭受的損失會更加嚴重。

2.2中國經濟對氣候變化的響應1991~2005年洪澇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在623億~2551億元之間,經濟損失上升趨勢不明顯;1991~2005年干旱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在102億~603億元之間,經濟損失呈現上升趨勢1995~2005年臺風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在54億~900億元之間,經濟損失上升趨勢不明顯;1991~2005年風暴潮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在13億~308億元之間,經濟損失呈上升趨勢;1991~2005年農作物病蟲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在138億~245億元之間,經濟損失呈上升趨勢;1991~2003年森林病蟲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在33億~88億元之間,經濟損失呈下降趨勢;

1996~2002年草地病蟲害的直接經濟損失在6億~30億元之間,經濟損失呈上升趨勢;1991~2005年風雹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在5億~138億元之間;1991~2005年低溫凍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在16億~180億元之間;1991~2003年森林火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在1億~17億元之間,經濟損失呈上升趨勢;1996~2002年草地火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在0.06億~1.25億元之間,經濟損失呈下降趨勢(1991~2005年因氣候變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在932億~3570億元之間,經濟損失呈明顯上升趨勢;相當于當年GDP的1.08%~5.70%,比重呈下降趨勢。GDP年際增長率呈下降趨勢,而與氣候變化相關的直接經濟損失年際變化率呈上升趨勢。在GDP增長過程中,因氣候變化造成的直接損失顯著抑制國民經濟的增長,成為削弱經濟增長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3、結論和討論

3.1結論

以國家權威部門的統計資料為基礎數據,分析氣候變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結果表明:近15年來氣候變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在加劇。1991~2005年期間與氣候變化相關的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在932億~3570億元之間,呈明顯上升趨勢;所占GDP的比重為5.70%~1.31%,呈下降趨勢。在此期間,干旱、農作物病蟲害、草地病蟲害、風暴潮、森林火災的直接經濟損失呈現上升趨勢;洪澇災害和臺風上升趨勢不明顯;森林病蟲害和草地火災呈下降趨勢。2000年以來自然災害的直接經濟損失一直穩定在相當于GDP1.08%~2.05%的水平,氣候變化對國民經濟存在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3.2討論

據《中國災情報告》統計,我國每年僅氣象、洪水、海洋、地質、地震、農作物病蟲害、森林災害等7大類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折算成1990年價格):50年代平均每年約480億元,60年代平均每年約570億元,70年代平均每年約590億元,80年代平均每年約690億元,90年代前5年平均每年約1190億元,經濟損失逐年增加。建國近50年來,各種自然災害經濟損失高達25000多億元,平均每年造成的損失大約是平均GDP的3%~6%,財政收入的30%左右,是發達國家的數十倍。

我國GDP連續多年保持8%的高速增長,但各種災害造成的損失也在逐年上升。1989~1996年,中國每年因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損失占GDP的比重在3%~6%之間,平均為3.9%。

所不同的是,與氣候變化有關的自然災害不包括地震、赤潮、人為誘導的地質災害和火災等。1991~2005年由氣候變化引起的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在932億~3570億元之間,經濟損失呈明顯上升趨勢;損失相當于當年GDP的1.31%~5.70%,呈下降趨勢。尤其在2002年GDP首次突破10萬億之后,2003~2005年GDP保持13.96%、16.99%和33.55%高增長率的情況下,2000年以來經濟損失一直維持在GDP1.08%~2.05%的水平上,直接經濟損失對我國GDP的負面影響并沒有隨著經濟迅速增長而減弱。

我國目前觀測到的氣候變化影響遠不止上述8種,還有:20世紀50年代以來,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1.4~3.2mma-1,西北冰川面積減少了21%,西藏凍土層減薄,最大可達4~5m,四川、青海和甘南草原產草量下降;20世紀80年代以來,春季物候期提前2~4d,海南和廣西還發現珊瑚白化現象,六大江河實測徑流量都呈下降趨勢;20世紀60年代以來,祁連山山地森林面積減少16.5%,林帶上升400m,覆蓋度減少10%,西南地區、三江平原和青海的濕地面積減少,功能衰退,氣候變化對蟲媒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洪澇災害后,感染性腹瀉,如霍亂、痢疾、傷寒、副傷寒等病例增加。這些由氣候變化引起的緩變性影響尚沒有從經濟的角度開展研究,若不采取應對和緩減措施,其中一些影響將給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致命的毀壞,功能的衰退或喪失造成的潛在價值損失可能也遠超過直接經濟損失。我國未來的氣候變暖趨勢將進一步加劇,與2000年相比較,2020年年平均氣溫將升高1.3~2.1℃,2050年將升高2.3~3.3℃;未來50年年平均降水量將呈增加趨勢,預計到2020年,全國年平均降水量將增加2%~3%,到2050年可能增加5%~7%。未來100年,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可能性增大;干旱區范圍可能擴大、荒漠化可能加重;沿海海平面仍將繼續上升,青藏高原和天山冰川將加速退縮,一些小型冰川將消失;草原承載力和載畜量的分布格局將發生變化;

主要造林樹種的分布發生變化;河流的徑流量下降,平均年降水量偏少,以及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縮、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積萎縮、海水入侵、海岸侵蝕、凍土融化、河湖冰遲凍與早融、中高緯生長季延長、動植物分布范圍向極區和高海拔區延伸、某些動植物數量減少、一些植物的開花期提前,冰川、珊瑚礁島、紅樹林、熱帶雨林、極地和高山生態系統、草原濕地、殘余天然草地和海岸帶生態系統等仍面臨適應能力有限的問題,容易受到嚴重的、甚至不可恢復的破壞危險,緩變性的經濟影響隨氣候變化的加劇繼續加重。未來加強研究其經濟影響對全面認識、正確看待氣候變化影響至關重要,但是評價難度也遠大于直接突變性經濟影響,需要各國給予足夠的重視,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

從我國15年來GDP的增長率與氣候變化直接經濟損失增長率的變化趨勢來看,我國GDP增長率逐漸下降,氣候變化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增長率逐漸上升。隨著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方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等政策性措施的實施,以及節能減排技術的進步,經濟損失增長率應該會有所下降。

但是,目前災害直接損失沒有統計毀壞設施的災后重建和修復費用,還有一些沒有從經濟的角度量化到已有的直接影響。因此,對直接經濟影響的評估值可能比其真實值要小得多,實際經濟損失值增長可能會更快。隨著20世紀90年代以來災害評估方法的改進和認知水平的提高,以及對災害影響的研究愈來愈受到重視,前期的直接經濟損失縮微化的程度可能比后期要大得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林县| 延安市| 台北市| 河南省| 凤台县| 武宁县| 福清市| 论坛| 文成县| 西安市| 永兴县| 连城县| 米泉市| 扎赉特旗| 通城县| 汨罗市| 福清市| 阿拉善右旗| 鹤峰县| 绥德县| 大城县| 资溪县| 三门峡市| 井研县| 大足县| 遵义市| 中宁县| 丹凤县| 花莲市| 龙游县| 泰顺县| 克东县| 和顺县| 新绛县| 丹阳市| 武平县| 民丰县| 师宗县| 定陶县| 麻阳|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