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液相色譜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儀器與材料
美國waters2695高效液相色譜儀,VWD檢測器;鬼針草采自云南紅河州、廣西,經劉圓副教授和戴斌教授鑒定為菊科鬼針草屬植物狼杷草BidenstriparticaLinn.,白花鬼針草BidenspilosaL.var.ratiataSch-Bip.,婆婆針BidensbipinataLinn.,三葉鬼針草BidenspilosaLinn.的干燥全草;槲皮素(批號081-9304,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含量測定用);甲醇為色譜純;水為二次重蒸水;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2方法與結果
2.1色譜條件KrosmasilC18柱(4.6mm×250mm,5μm),柱溫30℃,流動相為甲醇-0.4%磷酸水溶液(41∶59),檢測波長360nm,流速1ml·min-1。槲皮素峰可以達到基線分離,峰形對稱,分離度好,按照槲皮素峰計,理論塔板數不應低于5000。見圖1~8。
圖1槲皮素對照品色譜圖(略)
圖2三葉鬼針草(云南產)根色譜圖(略)
圖3三葉鬼針草(云南產)莖色譜圖(略)
圖4三葉鬼針草(云南產)葉色譜圖(略)
圖5狼杷草色譜圖(略)
圖6白花鬼針草色譜圖(略)
圖7婆婆針色譜圖(略)
圖8三葉鬼針草色譜圖(略)
2.2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2.2.1對照品溶液的制備精密稱取槲皮素對照品適量,加甲醇配置成0.04mg·ml-1的溶液。
2.2.2樣品溶液的制備稱取鬼針草藥材粉末(過40目篩)約1.0g,精密稱定,置圓底燒瓶中加入甲醇-25﹪鹽酸溶液(4∶1)25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1h,取出,冷卻至室溫,用上述混合溶液補足減失重量,搖勻,過濾,取續濾液,過0.45μm的微孔濾膜,作為樣品溶液。
2.3線性關系的考察分別精密量取上述對照品溶液0.5,2,4,8,20μl,在上述色譜條件下測定峰面積。以進樣量(μg)為橫坐標,峰面積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回歸方程為Y=3×106X-33404,R2=0.9999(n=5)。結果表明槲皮素在0.02~0.80μg范圍內與峰面積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2.4精密度實驗精密吸取對照品溶(0.04mg·ml-1)10μl,重復進樣6次,測得峰面積的RSD為0.97%(n=6)。結果表明精密度良好。
2.5穩定性實驗精密量取樣品溶液10μl,分別于0,2,4,6,8h測定。按照槲皮素對照品峰面積計算RSD為0.6%(n=6)。結果表明樣品溶液在配制后8h內穩定。
2.6重復性實驗取同一批樣品溶液,精密稱取6份,按“2.2”項下方法制備樣品溶液,按照“2.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槲皮素的含量,RSD為1.6%(n=6),表明重復性良好。
2.7回收率實驗精密稱取9份已知含槲皮素量的藥材粉末0.25g,依次加入低、中、高3種質量濃度槲皮素對照品溶液,按“2.2”項下方法制備樣品溶液,按照“2.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結果平均回收率為99.87%,RSD為0.9%(n=9)。
2.8樣品含量測定按“2.2.2”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再按照“2.1”項下方法測定,不同部位測定結果見表1,不同種測定結果見表2。
表1三葉鬼針草不同部位中槲皮素的含量(略)
表2鬼針草屬不同種中槲皮素的含量(略)
3討論
液相色譜其主要優勢體現在其能夠將復雜混合物進行良好的分離,其分離純度高,在各個學術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使用。但是這種方式最大的缺點是不能對分離化合物的結構信息進行及時分析,需要在分離后提取化合物的樣本再對其進行鑒定,才能對比未知化合物的性質。
質譜技術能夠對化合物的結構信息進行高度分析,并且需要的化合物的樣本較少,尤其適合用于分析化合物的化學結構以及成分。但是質譜技術需要獲得較為純凈的化合物樣本。
根據兩種方式的使用性質,相關研究人員試圖將這兩種檢測方式進行串聯使用,采用取長補短的方式將兩種方式的優點更好的發揮出來,彌補缺點。通過這種想法,液相色譜與質譜技術聯用技術就此誕生。在這項技術中,將液相色譜作為將化合物進行分離的工具,而質譜檢測成為了主要的檢測手段。液相色譜與質譜聯用接口將色譜與質譜進行連接,利用液相色譜的高度分離能力以及質譜的高靈敏度與選擇性,對混合化合物進行分離、檢測。這種檢測方式已經成為了現代科學檢測中一項重要的檢測方式。
由于液相色譜與質譜有鑒定、分離的有特點。隨著近年來科技的不斷發展,這項技術已經在食品安全分析檢測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國內外也出現了大量關于HPLC-MS對食品中有害成分的安全監測報道。就目前來說,我國也進行了串聯四級桿液質聯用對糧食種8種真菌毒素進行測定、三重串聯四級桿液質混合監測糖果、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等研究,都取得了良好的研究結果。
試驗研究
本文采用液相色譜與質譜聯合檢測方式對核桃油中19種游離氨基酸進行檢測,現報道如下。
氨基酸標準品。19種純氨基酸為: 純氨基酸標準品: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絲氨酸(Ser)、脯氨酸(Pro)、擷氨酸(Val)、蘇氨酸(Thr)、半膚氨酸(Cys)、異亮氨酸(Ile)、亮氨酸(Leu)、天冬酞胺(Asn)、天冬氨酸(Asp)、賴氨酸(Lys)、谷氨酸(Glu)、蛋氨酸(Met)、組氨酸(His)、苯丙氨酸(Phe)、精氨酸(Arg) ,酪氨酸(Tyr)、色氨酸(Trp)。
樣品處理。取核桃油樣品1ml,加入10ml甲醇與水體積比例1:9溶液,提取核桃油樣本中的氨基酸。將溶液進行攪拌5min,保證溶液混合均勻后靜置15min等待提取,采用12000rpm離心轉速進行離心,溫度控制在5°C,時間應控制在15min。待離心完成后,采用氮氣進行吹干,并采用2mL0.1%乙酸與甲醇體積比1:1溶液進行復溶,采用0.22μm的濾膜進行過濾測量。
結果。在上述條件中,采用色譜與質譜優化,將19種氨基酸進行提取,繪制其標準曲線,具體結果如表2。結果表明,在線性范圍0.1―2.5μg/mL以內。R>0.99,從而可以檢測出限為0.001-0.05μg/mL。
討論。在此次研究中,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譜與質譜進行聯用的檢測技術,對核桃油中19N游離氨基酸含量進行了檢測。并對其中直接采用了體積比為19:1的0.1%甲酸以及乙氰作為流動相,對其進行C8柱反向液相色譜分離,并采用電噴霧對其中的離子源進行離子化處理,從而使其能夠進行三重四級質譜測定,從而提高檢測效果。在這項測量研究中,測量線性范圍為0.1-2.5μg/mL,R>0.99,其中檢出限為0.001-0.05μg/mL。這種檢測方式能夠更加簡便的對氨基酸進行檢驗和測量,對試驗結果的影響較小。
總結
食品是人們進行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而食品安全對于人們的身體健康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現代社會中,食品安全問題也頻頻發生,人們對食品的安全以及營養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所以,采用高水平的檢測技術作為食品安全的保障支柱是現代科學研究中一項不可或缺的工作。就目前來說,食品類型以及混合物也愈加復雜化,對食品中的多含量進行同時分離和檢測,對類似物進行區分與檢測也是食品成分分離檢測中的一項重點研究內容,也是食品檢測工作的難點所在。
[關鍵詞]高效液相色譜法、色譜柱、檢測器、矯正
中圖分類號:O657.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11-0365-01
高效液相色譜法具有分離效能高、分析速度快、重現性好、準確度和靈敏度高等優點,其應用范圍之廣,是其它分析儀器所不能比擬的。隨著儀器的普及和蒸發光散射檢測器、質譜檢測器的商品化,本法已成為生藥含量測定的首選和主流方法。
1.對儀器的一般要求
(1) 色譜柱 最常用的色譜柱填充劑為化學鍵合硅膠。反相色譜系統使用非極性填充劑,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最為常用,辛基硅烷鍵合硅膠和其他類型的硅烷鍵合硅膠也有使用。正相色譜系統使用極性填充劑,常用的填充劑有硅膠等。離子交換填充劑用于離子交換色譜;凝膠或高分子多孔微球等填充劑用于分子排阻色譜等;手性鍵合填充劑用于對映異構體的拆分分析。
填充劑的性能以及色譜柱的填充,直接影響待測物的保留行為和分離效果。孔徑在15nm以下的填充劑適合于分析分子量小于2000的化合物,分子量大于2000的化合物則應選擇孔徑在30nm以上的填充劑。
以硅膠為載體的一般鍵合固定相填充劑適用pH2~8的流動相。當pH大于8時,載體硅膠會被溶解;當pH小于2時,與硅膠相連的化學鍵合相易水解脫落。當色譜系統中需使用 pH大于8的流動相時,應選用耐堿的填充劑,如采用高純硅膠為載體并具有高表面覆蓋度的鍵合硅膠、包覆聚合物填充劑、有機-無機雜化填充劑或非硅膠填充劑等;當需使用pH小于2的流動相時,應選用耐酸的填充劑,如具有大體積側鏈能產生空間位阻保護作用的二異丙基或二異丁基取代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有機-無機雜化填充劑等。這些特殊的色譜柱已有商品供應。
(2) 檢測器最常用的檢測器為紫外檢測器,其他常見的檢測器有二極管陣列檢測器、熒光檢測器、示差折光檢測器、蒸發光散射檢測器、電化學檢測器和質譜檢測器等。
紫外、二極管陣列、熒光、電化學檢測器為選擇性檢測器,其響應值不僅與待測溶液的濃度有關,還與化合物的結構有關。示差折光檢測器和蒸發光散射檢測器為通用型檢測器,對所有的化合物均有響應;蒸發光散射檢測器對結構類似的化合物,其響應值幾乎僅與待測物的質量有關。二極管陣列檢測器可以同時記錄待測物在規定波長范圍內的吸收光譜,故可用于待測物的光譜測定和色譜峰的純度檢查。
紫外、熒光、電化學和示差折光檢測器的響應值與待測溶液的濃度在一定范圍內呈線性關系,但蒸發光散射檢測器響應值與待測溶液的濃度通常并不呈線性關系,必要時需對響應值進行數學轉換后進行計算。
不同的檢測器,對流動相的要求不同。如采用紫外檢測器,所用流動相應至少符合紫外 - 可見分光光度法對溶劑的要求;采用低波長檢測時,還應考慮有機相中有機溶劑的截止使用波長,并選用色譜級有機溶劑。蒸發光散射檢測器和質譜檢測器通常不允許使用含不揮發鹽組分的流動相。
(3) 流動相 可采用固定比例(等度洗脫)或按規定程序改變比例(梯度洗脫)的溶劑組成作為流動相系統。由于C-18鏈在水相環境中不易保持伸展狀態,故對于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固定相的反相色譜系統,流動相中有機溶劑的比例通常應不低于5%,否則C18鏈的隨機卷曲將導致組分保留值變化,造成色譜系統不穩定。
2.系統適用性試驗
色譜系統的適用性試驗通常包括理論板數、分離度、重復性和拖尾因子等四個指標。其中,分離度和重復性是系統適用性試驗中更具實用意義的參數。
通常用規定的對照品對色譜系統進行系統適用性試驗。
(1) 色譜柱的理論板數(n)在規定的色譜條件下,注入供試品溶液或內標物質溶液,記錄色譜圖,量出供試品主成分峰或內標物質峰的保留時間tR(以分鐘或長度計,下同,但應取相同單位) 和半高峰寬(Wh/2),按n=5.54(tR/W h/2)2計算色譜柱的理論板數。
(2) 分離度 (R) 無論是定性鑒別還是定量分析,均要求待測峰與其他峰、內標峰或特定的雜質對照峰之間有較好的分離度。
(3) 重復性取對照品溶液,連續進樣5次,除另有規定外,其峰面積測量值的相對標準偏差應不大于2.0%。也可配制相當于80%、100%和120%的對照品溶液,加入規定量的內標溶液,配成3種不同濃度的溶液,分別至少進樣2次,計算平均校正因子。其相對標準偏差應不大于2.0%。
(4) 拖尾因子(T)為保證分離效果和測量精度,應檢查待測峰的拖尾因子是否符合相關規定。
3.測定法
(1) 內標法加校正因子測定供試品中某個成分含量精密稱(量)取對照品和內標物質,分別配成溶液,精密量取各溶液,配成校正因子測定用的對照品溶液。取一定量注入儀器,記錄色譜圖。測量對照品和內標物質的峰面積或峰高,按下式計算校正因子:
校正因子(f)=式(3-8)
式中As為內標物質的峰面積或峰高;AR為對照品的峰面積或峰高;CS為內標物質溶液的濃度;CR為對照品溶液的濃度。
再取含有內標物質的供試品溶液,注入儀器,記錄色譜圖,測量供試品中待測成分和內標物質的峰面積或峰高,按下式計算含量:
含量(Cx)=f×式(3-9)
式中Ax為供試品峰面積或峰高;Cx為供試品溶液的的濃度;A′s為內標物質的峰面積或峰高;C′s為內標物質的濃度。f為校正因子。
當配制校正因子測定用的對照品溶液和含有內標物質的供試品溶液,使用等量同一濃度的內標物質溶液時,Cs=C′s,則配制內標物質溶液不必精密稱 (量)取。
(2)外標法測定供試品中某個成分含量 精密稱(量)取對照品和供試品,配制成溶液,分別精密取一定量,注入儀器,記錄色譜圖。
由于微量注射器不易精確控制進樣量,當采用外標法測定供試品中某成分含量時,以定量環或自動進樣器進樣為好。
(3)面積歸一化法 是測量色譜圖上某色譜峰和除溶劑峰以外的總色譜峰面積,計算某色譜峰占總面積的百分率。該法通常用于對照品純度的檢查。
參考文獻
【摘要】
目的: 建立夏枯草的指紋圖譜分析方法,并對不同產地的夏枯草進行指紋圖譜的比較研究。方法:以齊墩果酸為參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色譜柱為Hypersil C18,流動相為甲醇:水:醋酸(86:14:0.1),檢測波長為208nm,流速為1ml/min。結果: 標出10個主要共有峰,方法學考察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有較好的重現性,比較了不同產地夏枯草藥材與標準藥材指紋圖譜的相似性。結論: 方法穩定、可靠、簡便,為提高夏枯草藥材質量控制提供依據。
【關鍵詞】 夏枯草; 高效液相色譜; 指紋圖譜
夏枯草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干燥果穗,我國各地均產,主產于江蘇、浙江、安徽、河南等地[1]。夏枯草臨床應用廣泛,藥典中載有“清火、明目、散結、消腫”[2]之功效,現代研究表明夏枯草還具有降血脂,降血糖,免疫抑制以及抗腫瘤等作用[3]。目前,市場上夏枯草產地多,質量不一,缺乏統一質量檢測標準,通常采用測定其中一、兩種化合物含量的方法來進行質量評價,不足以全面反映藥材的整體質量。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夏枯草進行了指紋圖譜的研究,結果表明,本方法穩定、可靠、重現性好,可為夏枯草藥材質量控制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
1 儀器與試藥
日立高效液相色譜儀,DAD檢測器,EZChrom Elite色譜工作站;KQ100A型超聲波清洗器;電子天平。
夏枯草對照藥材及齊墩果酸對照品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夏枯草藥材分別購自各地藥材市場和藥店,經鑒定為夏枯草藥材的干燥果穗。
甲醇為色譜純,其它試劑為分析純。
2 方法與結果
2.1 色譜條件
色譜柱:Hypersil C18,4.6*250mm,10μm;流動相:甲醇:水:醋酸(86:14:0.1);檢測波長為208nm;流速為1ml/min。
2.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將夏枯草藥材擇去雜質,60℃恒溫干燥,粉碎機粉碎,粉末過40目篩,反復進行,直至藥材粉碎全部過篩為止。精密稱定夏枯草藥材粉末約1g,加入90%甲醇20ml,超聲30min,過濾,洗滌,合并濾液和洗液,揮干溶劑,殘渣加流動相溶解定容至10.00ml,溶液用微孔濾膜過濾,得夏枯草液,10μl進樣。
2.3 流動相的選擇
試驗過程中,系統比較了不同配比的甲醇水(80:20;84:16;86:14;88:12)和乙腈水(80:20;85:15;90:10)及添加劑的用量。結果表明,以甲醇:水:醋酸(86:14:0.1)為流動相系統效果較佳。
2.4 檢測波長的選擇
試驗采用DAD檢測器,在波長190~400nm范圍內進行夏枯草樣品的吸收情況考察。通過比較各不同保留時間的峰的紫外吸收光譜,得知多數峰的最大吸收在203~210nm范圍,少數在230nm附近,綜合比較各波長處的色譜圖,最終確定208nm作為檢測波長。
2.5 參比峰的選擇
為消除測定結果的系統誤差,選取與其它組份分離較好、峰形對稱、保留時間24.617min的色譜峰作為參比峰(經與標準品色譜圖譜及紫外吸收圖譜對照,得知此組份為齊墩果酸),以便計算夏枯草藥材共同特征組份的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含量[4]。
夏枯草標準藥材的色譜圖及齊墩果酸標準品色譜圖見圖1和圖2。
2.6 方法學驗證
2.6.1 精密度試驗 同一夏枯草樣品液,在相同條件下,重復進樣5次,得到色譜圖,計算保留時間和峰面積的RSD%。結果見表1。
轉貼于
2.6.2 重現性試驗 同一夏枯草樣品在相同條件下平行提取5份,分別進樣,得到色譜圖,計算保留時間和峰面積的RSD%。結果見表2。
2.6.3 穩定性試驗 同一夏枯草樣品液分別于0h、2h、4h、6h、8h、10h、12h、24h進樣,計算所得色譜圖中各相對應的保留時間和峰面積的RSD%。結果見表3。
圖1 夏枯草標準藥材色譜圖(略)
圖2 齊墩果酸標準品色譜圖(略)
表1 精密度試驗(略)
表2 重現性試驗(略)
表3 穩定性試驗(略)
2.7 夏枯草HPLC指紋圖譜的建立
按供試品的制備和檢測方法,對31份夏枯草藥材分別測定色譜圖。比較各夏枯草藥材的色譜圖,結合各組份峰的紫外吸收特征,確定相同組份峰,計算各組份相對保留時間及相對峰面積。
αi=ti / ts ,α為相對保留時間,ts為內參峰保留時間,ti為其它組分保留時間。
Ar=Ai×100/∑A ,Ar為相對面積值,Ai為各組分面積值,ΣA為總峰面積。
選取10個主要共有峰為特征峰,其面積和占到總面積的99%以上,建立夏枯草樣品藥材的HPLC相對保留值指紋圖譜。結果見表4,其中αi為31種樣品譜圖中相同組份的相對保留時間值的平均值。
2.8 夏枯草HPLC指紋圖譜相似度的計算
以10批夏枯草對照藥材的HPLC圖譜為標準,用計算機輔助中藥指紋圖譜相似度計算軟件計算31個夏枯草樣品藥材的HPLC圖譜與對照藥材的相似度。結果見表5。
表4 夏枯草樣品藥材的HPLC相對保留值指紋圖譜(略)
表5 樣品相似度計算結果(略)
3 討論
對夏枯草的高效液相色譜條件進行了考察,包括流動相的組成、配比等,并依據不同保留時間峰的紫外吸收特征確定檢測波長。確定色譜條件為:流動相為甲醇水醋酸(86:14:0.1);流速為1ml/min;進樣量為10μl;檢測波長為208nm。在此色譜條件下,基線穩定,各峰得到了較好的分離,峰形、保留時間等也較好。
對中藥夏枯草的HPLC指紋圖譜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建立了31種夏枯草樣品藥材的HPLC相對保留值指紋圖譜,并進行了夏枯草樣品藥材與標準藥材相似度的研究。為夏枯草藥材的質量控制提供了依據,為建立規范化的夏枯草種植基地提供了有效的質量控制手段。
【參考文獻】
1 鄭漢臣,蔡少青.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9.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197~198.
材料與方法
儀器。戴安3000;旋渦混合器;離心機。
試劑。甲基氰(色譜純);乙酸銨(分析純);NaCl(分析純);脫氫乙酸(99.9%)。
測定方法。①色譜條件:流動相為15:85的甲基氰(0.02mol/ml)、乙酸銨溶液;流速為1.0 mL/min;進樣量為10μL;柱溫為35℃。②實驗方法:實驗樣品為市售不同品牌的果汁、醬菜、糕點,分別做如下處理。果汁:準確稱量5.00g于50mL離心管中;醬菜、糕點:預先均勻,稱取2~3g于50mL離心管中,加入飽和NaCl溶液5mL,1:1的鹽酸溶液1mL,在旋渦混合器中混合處理1min,精確添加甲基氰10 mL,再次混合處理3min,然后以3000轉/min的速度離心處理15min,取上清液,用0.45μm規格的過濾器進行過濾,待用。③色譜分析:根據上述色譜條件,利用外標法分析樣液,保留時間定性,根據峰面積定量,計算脫氫乙酸含量(mg/mL)。
結果與討論
檢測波長的確定。由掃描結果得知,脫氫乙酸在230nm處出現強吸收,但基體干擾較多;在297nm處出現次強吸收,基體干擾較少,因此,選擇297nm作為檢測波長。
流動相的選擇。以甲基氰+水作為流動相時,色譜峰出現拖尾,以0.02mol/L的乙酸銨替代水時,峰形明顯改善。甲基氰的比例對出峰時間和響應有一定影響,比例較低時,保留時間長,響應也比較低,反之則出峰時間短,響應較高。經多次試驗得出,當甲基氰與乙酸銨(0.02mol/L)的比例為15:85時,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提取液的選擇。脫氫乙酸對水難溶,但脫氫乙酸鈉易溶,通常利用水、NaOH溶液、NaCO3溶液等作為提取液,但提取后需要先凈化后才能使用。本文研究中,以甲基氰作為提取液,原因是脫氫乙酸可以溶于甲基氰,且甲基氰的水溶性有助于將酸性樣液中的脫氫乙酸徹底溶解,而且甲基氰能夠沉淀蛋白質,與脂肪不溶,通過離心即可獲得純度較高的提取液。
色譜分離。在上述色譜條件下,脫氫乙酸的保留時間為5.775min,峰形和組分的分離情況比較好,色譜圖如下:
標準曲線。將70%的甲基氰水溶液作為溶劑,制作不同濃度的脫氫乙酸標準液,得到若干測定結果(見表1)。利用峰面積對脫氫乙酸的濃度做回歸方程分析,得Y=2.39X×108-1.33×105,R=0.9997,線性結果良好。然后,對各濃度標準液連續進樣5次,所得峰面積及保留時間的相對標準偏差依次為0.35%和0.24,表明此測定方法具有較高的定性及定量準確度。
回收率及精密度試驗。取未添加脫氫乙酸的腐乳樣品3份,每份3g,分別加入0.1mg、0.2mg、0.4mg、0.6mg、1.0mg脫氫乙酸標準液,利用1.3所述方法及步驟進行處理,最終測定結果顯示,加標回收率為96.1~99.5%,平均回收率為98.5%。
取含有脫氫計算的腐乳樣品1份,以同樣的方法和步驟測定6次,得到下列測定值:0.192、0.195、0.194、0.198、0.195、0.193g/kg,相對標準偏差為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