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電臺情感節目

電臺情感節目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電臺情感節目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電臺情感節目

電臺情感節目范文第1篇

一、電臺新聞播音主持的特點分析

電臺新聞播音主持人在新聞信息的傳遞過程中,會逐漸形成自身的語言風格,但是在語言敘事方面需要準確把握主持的特點,從而保證播音主持的質量和效果。首先,內容新鮮與邏輯嚴謹。電臺新聞播音主持人在對最近發生的新聞事件進行播報時,需要注重播報的氣息、力度和節奏等,對這些因素進行合理轉換,確保新聞信息能夠及時傳達給聽眾。此外,主持人在實際播報工作中,應具備嚴密的邏輯思維,堅持將新聞事實進行簡短準確地敘述,把握好句子中的停頓、連音和重音等問題,保證播報的層次感,清楚傳達新聞的中心思想及重要信息。

其次,高超的語言交流及表達能力。由于電臺新聞播音主持人只能借助電臺與聽眾進行交流,沒有表情動作或肢體動作的輔助,因此需要主持人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2]。在播報新聞的過程中,需要做到語速適度以及咬字清晰,準確把握播報時的轉換、語氣、情感和節奏等,詳細了解聽眾的實際需求,具有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加以展現,以謙遜溫和的語氣及態度與聽眾進行互動交流,增強新聞播報的層次感。

最后,準確把握新聞稿件的特點。新聞稿件作為新聞播音的前提條件,是播音主持人的重要信息來源和工作基礎,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典型性與簡短性。新聞稿件需要采用簡短的形式,全面表達出最典型的新聞內容,這要求播音主持人能夠將有價值和重要的新聞信息加以簡潔概括,向聽眾準確傳達新聞事件。②及時性與新鮮性。最新的新聞才屬于新聞,具有播音的意義及價值,因此電臺新聞稿件需要迅速及時地呈現最近發生的新聞事件,通過播音主持人進行傳達,這樣才能將新聞的及時性與新鮮性的特征加以體現。③真實性。新聞稿件的基礎就是真實性,如果新聞稿件不真實,則會將虛假信息傳達給聽眾,引發不良后果,降低電臺播音的形象與公信力。因此電臺新聞播音主持過程中,需要保證新聞內容的有效性與真實性,與基本的既定事實相符合。

二、電臺新聞播音主持的播音技巧分析

要想保證電臺新聞播報等一系列工作的真實性與客觀性,播音主持人在新聞播報過程中,需要準確把握播音的技巧,從播報新聞的特點出發,對其進行實際的增減或調整。一般電臺新聞播音主持的播音技巧如下:

第一,氣氛的緩解與調節。氣氛對節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決定著聽眾的關注度,因此電臺新聞播音主持人需要對節目的氣氛具有較強的把控能力,能夠對節目氣氛進行及時有效調整[3]。當然這些都要求主持人能夠很好地調整自身的情感與聲音狀態,利用自身的話語來調動節目氛圍,保證節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為聽眾帶來健康舒適的情感體驗。

第二,新聞的科學串聯。對于電臺新聞播報節目而言,其主要是將不同內容的小新聞進行組合,這要求播音主持人具備豐富的專業基礎和知識儲備,能夠圍繞新聞播報主題巧妙結合各種新聞。這樣才能做好聲音的收放自如,用情感帶動聲音,通過聲音來展現新聞,實現良好的播音效果,增強節目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第三,播音情感的準確把握。電臺新聞播音主持人應該合理掌控自身的情感,以聽眾滿意度和節目效果為主,表現出與節目相一致的情感狀態。通常聽眾都追捧和崇拜自己喜歡的主持人,因此主持人可作為“大眾榜樣”的形象,在實際播報過程中準確表達情感,從公平正義的角度來評論新聞事件,將輕松愉悅和積極向上的情感傳遞給聽眾,促進自身榜樣作用的發揮,向社會大眾傳播正能量。

第四,個性的彰顯。在新聞播報的過程中,電臺新聞爆音主持人往往會將“自我”的形象呈現給聽眾,結合自身的藝術修養、心理結構與生活經驗等進行新聞內容的構建,并適當增加自己的內心感受,從而形成獨特的語言風格。這樣能夠使聽眾逐漸熟悉之后準確辨別出主持人,達到吸引聽眾的目的[4]。值得注意的是,播音與生活實際相貼近,是對生活的一種講述,與表演和朗讀存在明顯不同,但是播音主持人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將新聞的價值及信息進行傳遞,做到最平實的表述,而不能修飾與夸張或刻意追求藝術效果。

電臺情感節目范文第2篇

關鍵詞:電臺音樂節目;音畫效果;節目策劃;主持人語言

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03-0098-02

音樂節目素來是廣播節目中最具可聽性的節目類型。當前網絡電臺音樂節目的種類繁多,因許多是由電臺愛好者或者資深樂迷創作,所以節目真誠樸實并具有鮮明個性特點。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業余選手”投身網絡電臺的節目制作中,致使競爭愈發激烈,節目質量也參差不齊。其主要問題是一些創作人員因過分注重渲染節目的情緒而忽略了更具聽覺延伸意義的音畫效果。音畫效果的加強可以極大地激發聽眾的想象力和情感記憶,促使廣播節目達到過耳不忘的藝術效果。也是廣播在媒介競爭激烈的今天,抓住聽眾日趨“碎片化”耳朵的迫切需要,同時也是促使網絡音樂節目良性發展的必要選擇。

一、網絡音樂節目的視聽特點

音是聽,畫是視,音畫效果要基于視聽語言的共同作用或轉化才能呈現。傳統廣播是一種純粹訴諸于聽覺的媒介,通過所創造的聲音空間來激發聽眾的想象力,使其在腦海中產生豐富的畫面感,這是一種建立在聽覺基礎上的音畫效果。當前,借助多媒體呈現技術,網絡廣播突破了傳統單一介質傳播的局限,其音樂節目可通過與圖像、文字相配合,達到聽覺和視覺同步的表現效果。這是融媒體時代廣播節目呈現的一種新的音畫特征。對視覺和聽覺特點的了解和把握,是構筑良好音畫效果的前提。

1.網絡音樂節目的視覺特點。視覺表現為一種“觀察”的藝術,相比聽覺它具有動態性,追求沖擊力,對我們的思維也是影響極大。日常世界里的一些傳播樣式如畫作、建筑、園藝、書籍等無不是為視覺符號的設計而馬首是瞻。

在網絡電臺中,視覺性元素的運用也隨處可見。由于網絡電臺的聽眾主要來自手機、ipad等客戶端的收聽,所以吸引受眾點擊的任務就自然而然落在了電臺節目的封面及名字上。通過閱讀封面圖片和節目名稱,聽眾能迅速反應,將自己的興趣喜好對號入座,通過視覺刺激人的行為欲望,網絡廣播節目也概無例外。網絡電臺許多節目一開始也是通過視覺來傳達節目特色,如上傳幾張具有表現力的圖片在電臺頁面上,利用視覺的沖擊力來吸引受眾,來營造一種首因效應。

2.網絡音樂節目的聽覺特點。與視覺相比,聽覺更具有邏輯性、聯想性和啟迪性。因為“聲音的發生雖然是在人體的外部,并為人體的外部器官所捕捉,但聲音引起的感覺卻作用于人的內心。[1]”麥克盧漢曾用“熱”和“冷”來形容媒介提供信息與受眾參與度的多寡。“熱媒介”受眾的參與度低,“冷媒介”參與度高。而聽覺與視覺相比要“冷”得多,參與者的想象投入也要更多,從而也更增強了聽眾的理性和主體意識。因而西方一些學者認為當代廣播的一個重要傳播價值是“刺激智力思考”[2]。

音樂是廣播音樂節目中的主角。它同樣是一種訴諸聽覺的具有抽象性和想象力的藝術形式。它不僅蘊含著人類最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也是人類情緒的載體。在感覺的刺激作用下,聽眾會有意無意加入個人的閱讀經驗、人生經歷或某種回憶,當這些因素融合在一起時,就產生了個人的審美體驗,這種體驗形成了腦海里揮之不去的畫面。

因此好的廣播音樂節目,需要主播有著良好的語言敘述能力,能對音樂所蘊含和引發的情感進行準確描摹。當前一些網絡電臺音樂節目經常患有“失語癥”。主持人僅一味依靠音樂去支撐拓展聽眾的情感共鳴,致使表達相當單薄。良好的語言功力與恰到好處的畫面、文字相互配合,才是節目致勝的關鍵。

二、《民謠與詩》中音畫效果的構筑技巧

《民謠與詩》是蘇州民謠愛好者易小婉在網易云音樂、荔枝FM開設的音樂節目,目前累計收聽量已突破二百萬。是當前網絡平臺眾多播客爭鳴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檔音樂節目。對這檔節目的剖析有助于更好提升網絡電臺音樂節目的音畫效果。

1.獨辟蹊徑的節目策劃。以往廣播音樂節目在策劃時,通常以專題的形式來組織結構,常見的有歌手專題、節日專題以及一些情感性專題。創作者通常圍繞這些主題播放歌曲,渲染氣氛,與聽眾交流。但存在問題是不同類型的歌曲堆積在一起介紹,使歌曲原有獨特的質感在曲目雜糅中流失,也容易造成比較高的節目“撞衫”率。節目策劃的同質化易使聽眾產生審美疲勞,也使節目缺乏區分度和競爭力。

《民謠與詩》則在堅定民謠特色的前提下,獨辟蹊徑策劃了“華語民謠版圖系列”,于2016年1月起,通過盤點各個地方的特色民謠歌手和歌曲來展現這個地方的地域特色和故事,迄今為止做了煙雨杭州、西安氣脈、霾困北京、蒼茫蘭州等十個城市主題,都獲得了不錯的收聽效果。《民謠與詩》的音樂主要可以用兩個部分來概括,一類是本土歌手所創作的民謠歌曲,另一類則是曾在此處經過的歌手原創的民謠。這正好代表了兩類聽眾,即此處為家鄉和到過此處的人。毋庸置疑,這兩類聽眾都對此地有著特殊的情結和具體的生命體驗,因此他們極易被帶入主題氛圍中,回憶起與此地的故事。其實還有第三類似乎游離于主題之外的聽眾,他們未曾到過此地,但通過本土人和路過人眼中這座城的不同感受描摹,從而使他們對這座城市產生向往,而想象中的世界更趨于“完美”。所以節目策劃很巧妙的包容了所有的聽眾,并使之生出情愫和聯想。

2.撥人心弦的主持人語言。語言是廣播節目最重要的編碼符號。廣播音樂節目中,借助語言的提示,可以明確揭示音樂的內涵,規定聯想的線索和范圍,從而增強音樂形象的具體性與明確性[3]。在廣播音樂節目中,主持人聲音的不同色彩及各異的表達,同樣也是造成聽眾聯想及不同收聽體驗的手段。主持人語言可分為敘述語言和留白。此前提到的網絡電臺音樂節目的“失語癥”正是因為未處理好這兩者的情況,《民謠與詩》的主持人語言可以為此借鑒。(1)獨特的敘述語言。在音樂節目中,主持人的敘述語言具有引領作用,帶領人們走進故事,走進故事發生的地點,走進故事中的人物。主持人往往通過對敘述語言的恰當運用來激發聽眾的聯想,增強音畫效果。新媒體時代要求廣播傳播具有“親密感”和“共在感”,而廣播的“共在感”很大程度上與廣播激發聽眾情感回憶的能力有關[4]。作為訴諸聽覺的敘述語言,真誠質樸有代入感,才能為聽眾選擇。例如主播易小婉在《民謠與詩?煙雨杭州》這期節目中開篇說道,“2013年11月,我從老家來到杭州。到杭州的第二天,我去下城區面試。面試完,我坐上8路公交車去了西湖。那天我在西湖邊的長椅上坐了一下午,當時的我,對未來真是一點把握也沒有。可是當我看著寬闊的湖面,吹著輕柔的秋風,我在心里告訴自己,無論如何要留在這座城市。”主持人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開場,平實的話語勾勒出一幅年輕人背井離鄉去陌生城市闖蕩的畫面,以及對這座城市一見傾心的獨特情感,一下子拉近了與聽眾之間的距離,增強了節目的代入感和共鳴。在“霾困北京”站的節目中,主持人在將播放完民謠歌手趙雷的一首《開往北京的火車》后說道:“趙雷在這首歌里唱:即使我還是個窮人,但這里還是有期待我的人,即使北京再擁擠,還是給我留了一個位置的。我想,這大概是為什么這么多人依然留在北京的原因吧,他們把所有美好夢想都寄托在這里”。這樣寥寥幾句對歌曲的感悟,相對于對歌手及歌曲信息“復制粘貼”式的念稿,反而一下子會讓聽眾感覺到這是一檔有溫度的節目。所以,創作者應該充分考慮到聽眾的情感需求,在敘述語言中加入自己對歌曲的解讀和感悟,既能在節目中與聽眾營造交流的氛圍,也有助于勾起聽眾情感回憶,增強節目的親密感和黏性。音樂節目的語言還應具有文學性,主持人可通過適當運用文學手法對細節和情景進行描繪,增加節目內容的魅力,延伸聽覺空間,增強語言在聽眾腦海中的聯想。例如《民謠與詩?西安氣脈》一期開篇,“西安是位姑娘,歷史就是那只穿過她黑發的手。沿著城墻根,走過書院門和碑林孔廟,聽著鐘樓的鐘,鼓樓的鼓,感受關于這座城市的脈搏跳動,仿佛輕輕一轉身就邂逅一個盛唐。一e手一投足,便有了深邃的意味。少時不歸長安,長安歸去不為。”通過對西安諸多物象的擬人描寫和藝術想象,促使歷史與現代的時空在此交匯,鮮活的生命交融跳躍其中,給聽眾留下可深思可想象可尋味的余地,充滿了畫面感。自然曉暢的文學語言成功地為音畫效果加分,同時又增強了節目的藝術性和審美性。(2)恰到好處的留白。網絡音樂節目主持人的重要功力在于語言敘述及對節奏的把控。筆者認為對節奏把控的關鍵是恰到好處的留白。易小婉對聲音節奏的把握十分嫻熟,能根據當期節目的不同曲風游刃有余地變換節奏和語調,而適時使用留白她獨特的主持風格。易小婉擅長掐歌曲前奏和第一句詞出來的時間留白。即將歌曲前奏作為背景音樂伴隨簡要介紹,然后在第一句歌詞出來之前適當停頓留白再把歌名拋出。這樣編排銜接緊湊,使語言與音樂在情感和畫面上有一個自然的延續,十分有利于增強節目的音畫效果。但這種掐點功力實際上需要在背后下很大功夫去準備。

3.巧妙的“蒙太奇”剪輯。蒙太奇是電影藝術中常見的敘述剪輯手法。廣播節目制作中也經常運用蒙太奇的創作方法,通過對聲音元素的創作、剪輯、組合,來表現聽覺世界不同時空的人、事、物及情感,使聲音形象更具鏡頭感和畫面感。

廣播音樂節目中蒙太奇的使用主要體現在對音樂和語言的剪輯上,包括片頭、片花以及背景音樂。把握好節目的節奏是運用好蒙太奇的關鍵。剪輯時要注意節拍,兩首樂曲銜接時最好選擇的兩首樂曲的節拍一致,這樣才不會感覺到突兀,同時也應注意漸強漸弱的運用。此外還要把握好節目的長度和情緒變化,使背景音樂、語言與音樂能夠巧妙配合,保持完整并富有節奏。從而使音樂和語言的情感性在聽覺空間得到充分延伸,刺激聽眾產生聯想,使節目更具音畫效果。

三、結 語

美國新聞學家雷特狄克在《特寫寫作》中寫道,“在人們心里,蘊藏著各種各樣的記憶。如果你能喚起他們心中的這些形象,你的描述就具有了激動人心的力量。”如何構筑廣播音樂節目的音畫效果,如何把聽眾心中的那些記憶畫面喚醒,答案也在這句話中。就廣播音樂節目來說,需要音樂、語言和節目策劃技巧三者的通力配合,避免上文“失語癥”、“念稿式”情況出現。但無論哪一要素,最終你會發現它們都是在為情感服務。音樂是在描摹你難以言喻的那部分情感,語言是在撩撥你難以啟齒的情緒,包括音樂語言之間的銜接技巧都是為了讓你的情感得到最大的釋放。因此,網絡電臺音樂節目的創作者們應當善于捕捉音樂中蘊藏的情感,并基于對受眾的了解,將這種情感用具體形象的語言描摹出來,以此拉近與受眾的距離體現共在感。同時通過對節目大膽創新,拓展聽覺空間,使聽眾產生共鳴。需要注意的是,在追求創新和藝術效果的過程中也不能忘了責任,即用最真摯樸實正向的情感去鼓勵人和治愈人。

參考文獻:

[1] 孟偉.廣播傳播學[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3.

[2] Andrew Crisell(ed.)More than a music box:radio cultures and communities in a multi-media world,New York:Oxford:Berghahn, 2004:10.

電臺情感節目范文第3篇

關鍵詞:電臺;播音主持;語言技窮;情感把控

電臺作為我國廣電體系歷史最悠遠的特殊載體,在經歷了時間驗證與歷史考驗后,具備很好的傳播覆蓋面積和信息傳播功效。在我國個人買車較為寬松的經濟環境和車輛是財富象征的國民心態下,購車人群日益增加、擴大。車輛成為一個家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從而,私家車為廣播帶來了巨大的聽眾人群和受眾市場。

情感是人與人之間建立互相信賴機制、消除防備機制、拉近距離感的重要紐帶。而廣播電臺播音主持人員作為廣播電臺的喉舌,其在對聽眾傳播信息的同時,也在潛在下得對聽眾輸送了情感態度、觀點立場和思維方式。“其在現場播音過程中的語言表達方式、情感表現方式、對現場氣氛的操控和能力等直接決定著受眾的關注度。”

一、當下電臺播音主持存在的問題和失誤

(一)播音主持語言技巧的不熟練運用

由于傳媒行業在我國產生和發展的歷程尚不夠豐富,在職傳媒工作人群,尤其以年齡較大的傳媒工作人群,對于播音主持的學習可謂半路出家,根基不厚。加之,我國普通話普及的時間也為時不長,真正從小接觸到并學習沒有方言痕跡的普通話的人群甚為稀少。一個能超級熟練普通話而不因為緊張、分神等內在心理素質影響發錯字、播音錯誤的電臺播音主持人員鳳毛麟角,甚至沒有。

而當下信息爆炸產生的社會信息快速傳播與更改,一個廣播電臺主持人的備稿時間較之信息傳輸緩慢的過去極大得被壓縮。在匆忙的節目錄制或直播中,主持人出現卡殼、吃字、語言表述混亂的現象仍有發生。甚至在中央級廣播人員的播報過程中仍出現一定量的語言技巧不熟練運用問題。

(二)自我約束過多,情感無法釋放

在傳統傳媒機制以政治宣傳、大型活動播報內容為主的歷史背景影響下,我國廣播電臺人員仍然還出現著態度過于平正、沒有感情特征的播報方式。而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快速跟進和深入,傳統行業在向第三產業服務業靠攏,廣播電臺播音主持人員面臨向市場靠攏的客觀需要和具備服務意識的需要,不得不進行轉型和改變。

而我國廣播電臺的主持人在主持自身欄目時,仍有很多主持人無法擺脫原定姿態和腔調,自我約束過多,情感不能得以釋放和自由表達。這種原始的一板一眼、字正腔圓的播報方式已不再被現當今聽眾,尤其是追求自由和個性的年輕群眾所喜愛。而廣播主持人播音主持情感的約束和不釋放,最終將帶來聽眾離去、收聽率下滑的負面現象。

(三)感情矯揉造作,受世風影響較大

與情感釋放過于約束相對,感情的過度釋放所帶來的感情宣泄也同樣對廣播欄目的傳播帶來負面效果。受商業世俗文化影響和互聯網自媒體在網絡流行詞方面的大量傳播,一些年輕的廣播電臺主持人受世風影響較大,在主持本身欄目過程中,感情把控不到位,讓人感覺到矯揉造作。一些男主持人在主持本身欄目時,經常自稱自己“寶寶”以取悅聽眾,但不恰當的反復使用會適得其反,不但拉低了該男性主持人的男子形象,而且還降低了該欄目和電臺的格調和檔次。同樣,在一些電臺女主持人不恰當的感情表示方法時,撒嬌、賣萌、聲音發嗲的感情流露,對于社會男性成員尚可,而對于社會女性聽眾成員而言,將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電臺播音主持語言技巧與情感把控的改進方法

電臺播音主持人員“是連接聽眾最直接、最能溝通情感的中介,是最積極、最能傳情達意的主導人物。” 如果把聽眾人群比作是水的話,電臺無疑是水上的小舟,而廣播電臺播音主持人員則是船槳。沒有船槳與水之間接觸產生的阻力帶動,小舟無法行駛順利。而播音主持人員如何可以給舟帶來動力,則必須考究于如何與水的接觸,如何提供自身語言技巧和把控自身情感表達。

(一)提升播音主持語言技巧和心理素質

針對于廣播電臺主持人播音播報失誤,產生的讀音讀錯、吃字咬字、詞不達意和語言邏輯混亂等問題,其必須有針對性的對其本身播音主持專業進行學習和糾正,以致于達到合格、優秀的職業人員。

同時,介于繁雜多變的信息環境和事件發生歷程,原定的新聞稿可能臨時需要改動和調整,使得電臺主持人的應變能力受到了考研。而一些電臺人員由于年齡、經驗的不豐富,容易緊張,從而播錯信息、停頓錯誤。在一些緊急安排的稿件時,經驗不深的播音主持人員甚至將到場領導、嘉賓的名字念錯。這么大的過失不僅使得節目在開頭時便陷入僵局,還帶給了電臺吐槽點,貽笑大家。這就要求廣播電臺主持人要提高和改善自身心理素質,從容淡定面對問題。

(二)情感把控需拿捏得當,收放自如

針對于播音主持人員過于約束自我,放不開的現狀,播音主持人員需要通過各種語言鍛煉,來突破自我,改變既有的主持情感把控。一個主持人員不僅需要有一定的感情表現能力和感染力,還需要對感情控制收放自如、拿捏得當,“在該笑的時候笑,該哭的時候哭。”

針對于娛樂節目,電臺主持人需要積極、陽光、幽默、風趣。通過主持人的歡聲笑語帶給聽眾放松的語言環境,讓聽眾在一次又一次歡聲笑語中忘卻煩惱、淡忘憂傷。針對重大歷史災難、重大事故等話題時,電臺主持人不能以歡快的語氣情感進行表述,而是以莊嚴、肅穆、悲涼的語氣進行播報。

當然,考慮到廣播電臺主持人本身所代表的立場和形象和聽眾的市場反饋,主持人在一些事件時必要的哭泣也會帶給欄目很好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在汶川地震期間,某電臺欄目女主持人在播報汶川災情時失聲痛哭,不僅把自身對汶川災區群眾的關心和愛心表現出來,感染聽眾,而且還極好把主持人所代表的下至電臺、當地政府、上至黨國立場和態度直觀的表現出來。同時,聽眾從其悲憫的哭泣中感受到巨大的人文關懷,拉近了自己和電臺之間的心理距離,而且潛在對該電臺提升了忠實度。

(三)感情需貼近生活,接地氣

在經濟高速的發展的帶動下,人們內心中的空虛感增強。這愈發的使得聽眾對真實信息和感情的需要。這就需要電臺主持人合適的表示自己的觀點和立場,不能太過做作。“矯揉造作的語言容易引發觀眾的反感,而源于自己內心的真實感情的流露才能夠真正打動聽眾的心。” 這就要求廣播電臺主持人用心說話,以誠待人。

三、結語

市場化競爭和聽眾群眾增多這兩個因素帶給了廣播電臺更大的競爭與動力。而作為電臺團隊中最顯眼和最直接與聽眾交流互動的播音主持人員,其播音主持技巧和感情把控能力都無疑對欄目形成明顯直接且深遠持續的影響。

而針對于現今存在的主持人播音主持技巧不規范出現的問題,需要通過主持人自身訓練和提高,改善語言技巧的問題。同時,提升自身心理素材以達到從容淡定,盡大可能性得減少錯誤。而對于主持人在欄目中感情過于約束、情感抒發不夠和矯揉造作,主持人應當進以改正,放開自我的同時將感情把握的到位,對于笑、哭、肅、平等感情收放自如,真實流露。

【參考文獻】

[1]張春華.關于播音主持的情感表達要求及把握[J].西部廣播電視,2015(16):173.

電臺情感節目范文第4篇

那么,廣播媒體如何體現平民意識呢?筆者以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電臺節目的宣傳方略中體現平民意識

長期以來,眾多的廣播電臺都延續了以往綜合辦節目的模式,以為面面俱到,就與老百姓的生活貼近了,就能最大限度地吸引聽眾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面對當前受眾越來越多元化的需求和細分化的市場,“全”反而不是優勢。相反,和企業一樣,電臺的產品越具專業化才越受歡迎。一個什么都有唯獨沒有特色的媒體在競爭中將毫無出路。就拿澠池縣電臺的節目來說,因為農民是聽眾群中占最大比重的一部分,所以注重為農民提供致富信息,專門開辦了農民喜聞樂見的專題節目《農村俱樂部》;關注人們衣食住行,開辦了健康保健類節目《生活在線》;意在傳播法律知識、倡導社會公德,開辦了法制類節目《法制天地》。另外,還開辦了熱線節目《碧空飛歌》、談心節目《心靈空間》等等,這些節目貼近了老百姓的生活,吸引廣大聽眾參與,成為老百姓的生活指南和良師益友。這些例子都說明,廣播既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又是信息產業,要面對受眾市場,就要把以往的“我播――你聽”轉變為“你聽――我播”。只有這樣才能讓廣播成為廣大受眾心中放不下的牽掛和惦念,廣播媒體的優勢才能充分發揮。

二、廣播節目采編實踐中體現平民意識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更加豐富,思想觀念不斷更新,精神追求不斷增長。面對聽眾的新需求,廣播節目迫切需要創新,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滿足百姓的精神文化需要和信息需求。

平民化廣播節目的采編既要求內容和形式的創新,更要求電臺記者要扎根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形式和內容上不斷推陳出新,記者要善于平視生活,學會從百姓的角度看問題、作報道。在采編工作中要做到:

內容要實一點。作為廣播人,無論是新聞策劃,還是專題采制,都要善于從平民百姓的生活中去思考和選擇節目的內容和主題,要善于抓“活魚”,多從基層生活中發現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典型材料和選題,節目應關心社會的熱點和難點,體現對平民百姓生活狀態的關注。比如筆者曾經做的廣播專題節目《生活在線》,其中就設了四個板塊:《時尚生活》、《百姓經濟》、《健康指南》、《醫療保健專家談》。筆者在逛街和旅游時經常會發現一些很鮮活的事實,它反映了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的美德。我就把自己觀察到的東西寫進節目,和更多的聽眾朋友一起分享。這樣,通過自己在生活中的不斷積累和聽眾的不斷反饋,節目就越辦越好,深刻地感染聽眾。總之,只有時刻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頭,才能讓廣播走進平民百姓的心中。

風格要活一點。廣播的生命力在于鮮活,廣播的最大優勢就是充滿感彩的聲音。每個電臺編輯和節目主持人都要善于創新欄目和主持風格,要不斷捕捉聽眾新的需求,把節目和節目中的欄目辦活。比如我臺《生活在線》中的一個板塊是《醫療保健專家談》,就是一個很容易發展成熱線的節目,這樣的節目很容易通過和聽眾的雙向互動交流而活起來,只要善于把握和引導,熱線節目將是最有潛力的,最具平民化的一支奇兵。

視角要平和一點。廣播具有較強的親和力,但它更要求廣播人的視角平和一些。在實際工作中,廣播人要把自己置身于生活的最底層,以一顆真誠的心體驗平民生活,傾聽百姓呼聲,用最平和的心態去和群眾交流。只有這樣,才能采集到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真實生活的線索,廣播節目才能“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受眾心中深深地扎下根。

電臺情感節目范文第5篇

關鍵詞音樂廣播 音樂之聲 音樂魅力

中圖分類號:J90文獻標識碼:A

南昌電臺于1999年在全省率先創辦了音樂廣播頻率――音樂之聲,并建立了數字播出系統。當即,便贏得了聽眾的青睞和廣告客戶的歡迎。十年后的今天,據江西方圓廣告公司的市場調查表明, 音樂之聲的收聽率和廣告投放量均在南昌(省會)同類媒體、同類頻率之首。南昌電臺音樂之聲憑借什么來取悅個吸引聽眾,讓人們如此的追捧、呼應、推崇?它靠的就是音樂廣播的魅力,使其喜聞樂聽、長久不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本文試圖通過南昌電臺音樂之聲節目來淺析音樂廣播的魅力。

1 廣播專業化

隨著生活方式的多樣化與生活意識的多元化傾向加劇,使得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上,各種媒介傳播內容的演變更多趨向專業化、個性花、休閑化和娛樂化。廣播當然也不例外,廣播的傳播特性――快捷性、移動性作為其傳播的優勢被重新認識。廣播是目前唯一能夠實現伴隨性移動的普及型電子媒體,“一心二用”的優勢帶來的便利化和個人化是許多聽眾選擇廣播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廣播是聲音的一維傳播,是四大傳播媒介中的唯一非視覺媒介。其聲音形成的廣播節目成為其他媒體難以拷貝克隆的獨門秘籍。因此“聲音”無疑是廣播最大的魅力與優勢,而聲音在廣播中的傳播就是:主持人(播音)的聲音,同期聲、音響、音樂。廣播發展的歷史曲線證明,音樂一直是廣播節目的重要表現元素。“音樂”正是發揮廣播優勢的一種最佳表現方式。于是,音樂廣播就應運而生,南昌電臺音樂之聲正為趕上了音樂化浪潮而融入了專業化廣播的洪流中。

2 音樂的權威化

專業音樂廣播,除了有豐富的音樂門類外,還能把體現自身的音樂專業性、權威性的優勢資源、獨有資源融入到常態節目中,形成個性化的競爭優勢,塑造頻率品牌形象,擴大社會影響力。

比如聽眾喜愛的排行榜節目,就是音樂廣播的優勢資源之一。北京電臺音樂廣播的《中國歌曲排行版》、上海東莞音樂的《東方風云榜》、香港電臺的《十大中文金曲》等等,都已是全國乃至全球華語界赫赫有名的廣播品牌了。每年的年度頒獎都成為華語樂壇巨星云集的盛會,不僅社會效益顯著,其品牌經濟價值也扶搖直上。當然,南昌電臺音樂之聲頻率雖然比不上這些大臺,但通過向他們取經學習,結合當地實際所辦的排行榜節目在聽眾中扎根,成了自身最具標志性的音樂廣播節目。

其次,新歌首播權也是音樂廣播的另一個優勢資源。南昌電臺音樂之聲頻率突破地域概念,把觸角伸向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與多家唱片公司及歌手合作,爭取新歌的首播權,成了自身的一個辦節目的王牌――獨有資源,使新歌在第一時間中得以推薦出臺,將唱片公司的市場推廣與頻率的形象推廣有機結合,久而久之,南昌聽眾就會形成一種愛聽新歌,就聽音樂之聲廣播的新歌提示。通過這些手段,音樂廣播手中的優勢資源就成了音樂之聲頻率中的收聽亮點。

3 “DJ”個性化

2002年12月2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了全國第一個專業化的音樂頻率“音樂之聲”。這個頻率從開播的第一天起,所有主持人就在節目中介紹自己為:“我是您的DJ……”。從此“DJ”這個稱謂便在各地專業音樂臺正是應用。

隨著“DJ”的移入,專業音樂電臺和數字化播出系統的出現,對音樂廣播的節目主持人――“DJ”的挑戰就更大了。他(她)們既要在1~3分鐘有限的間隔時間里,將有關音樂的信息用語言傳送給聽眾,又要配合節目的風格將自己的感悟與聽眾分享,這就要求“DJ”的概括能力更強,語言表達能力更準,對歌曲的領悟更透徹。就拿南昌電臺音樂之聲的“DJ”來說,他(她)們二十多個人在每天24小時播出的二十多檔節目中,都是集節目策劃、編輯、記者、播音、制作等角色于一身的專家,不同的是個人都有自己的主持風格,有的知識豐富、語言流暢;有的態度謙遜、問答得體;有的情感真摯、嗓音甜潤。一句話,用各自的形象,在話筒前解讀音樂,推薦音樂,引導聽眾欣賞音樂,既使自己主持節目的個性風格得到張揚,又使音樂廣播的青春活力得到凸顯。

4 欄目品牌化

作為專業廣播,并須依托品牌開發,依靠高質量的節目和受歡迎的欄目。節目是充滿頻率的細胞,欄目是貫穿頻率的脈絡。只有細胞強壯活躍,脈絡搏動有力,才能向人們展示自身青春靚麗的外部形象。基于這一認識,音樂之聲頻率把品牌放在首位,精心運作欄目。

相關期刊更多

中國廣播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廣播與電視技術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數字技術與應用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天津中環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林县| 灯塔市| 鄂伦春自治旗| 溧阳市| 安陆市| 乾安县| 长宁县| 陵川县| 湖南省| 古浪县| 宁南县| 武功县| 江门市| 天长市| 五寨县| 德庆县| 左云县| 郴州市| 东乌珠穆沁旗| 光泽县| 渭南市| 镇平县| 蒲城县| 武平县| 江城| 新丰县| 环江| 突泉县| 楚雄市| 昌江| 怀仁县| 清丰县| 霍城县| 喀喇| 洛扎县| 沾化县| 信宜市| 吉隆县| 博爱县| 新竹市| 耿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