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近代漢語

近代漢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近代漢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近代漢語

近代漢語范文第1篇

關鍵詞:近代漢語 “遭遇”等 訓釋

除了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之外,近代漢語也值得注意。本文訓釋了《近代漢語讀本》中三個詞語:遭遇、處分、水性。期待能為讀者了解近代漢語詞義略盡綿薄之力。

一、遭遇

動詞,“跟隨、侍奉(顯貴)”義。

《警世通言》第七卷:“郡王即時寫表進上御前,龍顏大喜,崔寧就本府增添請給,遭遇郡王。”

“遭遇”,在《漢語大詞典》中有四個義項:1.猶遇到;2.猶際遇;3.泛指人生經歷;4.指遇到的不幸的事情。通過考察上下文,《警世通言》中的“遭遇”釋為此四義項,均不通,劉堅釋為“跟隨、侍奉顯貴”。下文試對這一義項作簡要分析。

上古漢語“遭”“遇”都有“遇到”“碰到”義,動詞。《說文?u部》:“遭、遇,逢也。” 《易?暌》:“遇主于巷。”崔注:“遇者,不期而會。”《禮記?曲禮》:“遭先生于道。”疏:“逢也。”東漢時,“遭遇”發展為同義聯合復音詞,義為“碰上”“遇到”。該詞見于《漢書?禮樂志》:“幸得遭遇其時。”

“遭遇”在古漢語中作“遇到”義時,其對象無好壞之分,無具體抽象之別。如:

(1)古者賞有功,J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2)桓譚謂嚴尤曰:“凡人賤近而貴遠,親見子云祿位容貌不能動人,故輕其書。若遭遇時君,更閱賢智,為所稱善,則必度越諸子矣。”(《論衡》)

(3)臣繇言:臣自遭遇先帝,忝列腹心,爰自建安之初,王師破賊關東。(《全三國文》)

(4)哀吾生之無樂兮,遭遇讒佞,失官爵也。(《楚辭》)

(5)兇人遭遇兇惡于道,亦如之。(《論衡》)

(6)乃至昔時,有國王女,遭遇疾患,太史占之,須詣冢間,為其解除。(《雜寶藏經》)

“遭遇”的對象既可為褒義詞,以上(1)-(3)例即是,也可為貶義詞,以上(4)-(6)例即是;其對象可為具體的事物,以上(1)-(3)例即是,也可為抽象的事物,以上(4)-(6)例即是。

后“遭遇”詞義范圍縮小,表“遇到好的事情”,即“際遇”義。如:唐?常建 《太公哀晚遇》詩:“古來榮華人,遭遇誰知之。” 再由“際遇”義具體引申,表 “升官”義。該詞義的賓語常常為圣明,因為遇到圣明顯貴,有升官發達的結果。如《漢書?丙吉傳》:“自曾孫遭遇,吉絕口不道前恩。”顏師古注:“遭遇,謂升大位也。”另舉例如下:

隋唐時期:

(7)張宿遭遇,除諫議大夫,宣慰山東,憲宗面許回日與相,至東洛都亭驛暴卒。(《定命錄》)

(8)及臣遭遇,曲沾恩誘。漸漬玄猷,朝夕諮訓。(《法書要錄》)

宋遼金:

(9)夤緣遭遇,官至防御使。同時有張袞臣者,組之流,亦供奉禁中,號曲子張觀察。(《碧雞漫志》)

(10)他日陳公遭遇,出鎮成都,京國亂離,僖皇幸蜀,宗生避地,亦到錦江。(《北夢瑣言》)

(11)道君朝,起寒族,與子寓遭遇,皆致位通顯。建炎閑還鄉,屬李承亂,全家被害。(《泊宅編》)

(12)臣遭遇之年,方始三歲。及賜臣御詩云:“七閩山水多才俊,三歲奇童出盛時。”(《揮塵錄》)

明:

(13)晚年遭遇為閣老大儒,朝廷大制作多出其手,實有賴于獄中之功。(《天順日錄》)

其中,該詞義大多不帶賓語,多與官名同時出現在文例中,如“諫議大夫”“防御使”“閣老大儒”。

古時,“升官”多與“顯貴”聯系緊密。因果互推,則由“升官”義進一步引申為“侍奉”義。舉例如下:

(14)翔自釋褐東下,遭遇霸王,懷抱深沉,有經濟之略,起中和歲,至鼎革大運。(《舊五代史》)

(15)禹純厚長者,遭遇漢祖,及蘇逢吉夷滅,禹恬然無咎,時人以為積善之報也。(《舊五代史》)

(16)子宣云:“臣兄遭遇神宗,擢中書舍人,修五朝史,不幸早世。其文章與歐陽修、王安石皆名重一時。”(《揮塵錄》)

(17)遭遇先朝,薦更煩使。(《欒城集》)

(18)然念臣頃自遭遇,曾未數年,致位近侍,其間因緣職事,催督官吏,修定舊條,在于微臣絕無分毫之效,若皆一一僥幸恩賞,實愧心顏。(《欒城集》)

(19)信自言遭遇兩朝,恩寵隆厚,敘謝感慨,涕泗橫集。上加慰勉,錫賚有差。(《宋史》)

以上例句中,該詞義在宋代使用頻率極高。它既可帶賓語,也可不帶賓語。帶賓語時,賓語多為“顯貴”,如霸王、漢祖、神宗、太宗、陛下等。

清之后,“升官”“侍奉”義消失。如今,“遭遇”表“碰上、遇到不好的事”,“遇到的事情(多指不幸福的)”義,成為 “遭遇”的常用義,詳見《現代漢語詞典》。

二、處分

動詞,“吩咐”“命令”義。

《六祖壇經?惠能從弘忍受衣法》:“門人得處分,卻來各至自房。”

通過考察上下文,此處應釋為“吩咐”“命令”義。下文試對此義項作簡要分析。

“處分”一詞最早見于《漢樂府?孔雀東南飛》“處分適兄意,那得吾自專”,表“處理”“處置”義。又魏晉南北朝時期《晉書》:“時陶侃雖為盟主,而處分規略一出于嶠,及賊滅,拜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封始安郡公,邑三千戶。”

“分”,甲骨文寫作“”。為會意字。從八,從刀。“八”就是分,從“刀”,是以刀剖物,使之分開的意思。本義為:一分為二。后“分”加“口”,即“吩”,與“咐”構成雙聲聯綿詞。表“命令”“叮囑”義。

據漢籍全文檢索系統和北大語料庫檢索系統來看,“吩咐”一詞出現較晚,始見于元代《全元南戲》:“休得胡說,明日吩咐管家,安排酒席,權且冠帶成親。”可見,古漢語多用“處分”表“命令”“吩咐”義。例如:

魏晉南北朝:

(20)顯祖又嘗對邕白太后云:“唐邕分明強記,每有軍機大事,手作文書,口且處分,耳又聽受,實是異人。”(《北齊書》)

隋唐五代:

(21)賊黨因乞便風還海岸,婦人回頭處分,尋而風起,群賊拜別。(《廣異記》)

(22)謹具如前,伏聽處分。(《韓愈集》)

(23)大王曰:“有冤家上訴,手雖不殺,口中處分,令殺于江中。”(《河東記》)

(24)靈曰:“此既皆我所奏,安得不待我處分懸奏捷書!據高麗奴此罪,合當斬,但緣新立大功,不欲處置。”(《舊唐書》)

(25)帝以軍府事讓季父,曰:“兒年幼稚,未通庶政,雖承遺命,恐末能彈壓。季父勛德俱高,眾情推伏,且請制置軍府,俟兒有立,聽季父處分。”(《舊五代史》)

宋元:

(26)俄而罷宴,處分兩轄速請王給事離館,暗授意旨,并令害之,一家上下悉投黃河,獲其囊三四百籠,以舟行沒溺聞奏。(《北夢鎖言》)

(27)到這里須是大用現前,針扎不入,不聽他人處分。(《碧巖錄》)

(28)右下逐處,各可照驗,應宋之舊臣,或作藩鎮,并事新君,軍國之務,事無大小,一切聽其處分。(《大金吊伐錄》)

(29)看小生面則罵。當罵呵。則處分幾句。(《關漢卿戲曲集》)

(30)若人主有所處分,則宣付中書、門下施行而已。(《揮塵錄》)

從明代開始,“處分”表“吩咐”“命令”義已消失。“處分”表“處理”義,使用頻率極高。如:

(31)曰:“朝廷處分已定,兵甲無缺,宜留以防西藩。”(《藏書》)

(32)上憂其不遜,問宰相曰:“克融所奏如何處分?我欲遣一重臣往宣慰,便索春衣使可乎?” (《藏書》)

表“處罰”義,如:

(33)原舉各官,已處分者,免議;其余著詳察薦語,分別罰處。(《痛史本崇禎長編》)

(34)辛家見大守處分,不敢生詞說,叩頭而出。(《初刻拍案驚奇》)

如今,“處分”作為常用詞,使用頻率很高。表“處置”“處罰”義,詳見《現代漢語詞典》,而“吩咐”“命令”義,則由后起詞“吩咐”代替表示。

三、水性

名詞,比喻“無主見”“輕信別人”之意。

《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婆婆休得耍水性,做大不尊小不敬。”

通過考察上下文,此處應釋為“無主見”“輕信別人”義。下文試對此義項作簡要分析。

“水性”,偏正結構,初始義指“水的特性”。如《后漢書?卷三十上?蘇竟傳》:“今年比卦部歲,坤主立冬,坎主冬至,水性滅火。”《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倉素知水性,又在荊州住了數年,愈加慣熟。”

水有隨勢而流的特性。 “水性”比喻引申,表“性情柔軟”“無主見”義。例:

(35)可憐我差遲了這夫婦情,錯配了這姻緣簿,都則為俺那水性的兒夫。(《全元雜劇?尚仲賢?洞庭湖柳毅傳書》)

(36)你看那水性的君王,愚迷肉眼,不識妖精。(《西游記?第三十回》)

(37)“所以婦人不可使他引入邪道,他水性易流,比不得男子,有些血性。”(《金屋夢?第四十回》)

“水性”詞義程度加深,表“易變”義。由中性變成貶義。如:

(38)陳氏甚是美貌,卻是個水性婦人,因見其夫敦重,甚不相樂。(《包龍圖判百家公案?第七卷》)

(39)正是烈女怕閑夫,婦人家水性,能有幾個真烈的?不久被劉鴻儒弄上手了。(《杌閑評》)

明清時期,常用“”,表“性情浮蕩,如水一樣隨勢而流,比喻婦女愛情不專一”。《包龍圖判百家公案?第十卷》“仙英奔之婦,、飄蕩無比。”

現代漢語,“水性”表“游泳的技能”義;常與“楊花”連用,表“比喻女子用情不專,輕薄”。而“易變”“無主見”“輕信別人”義已消失不用。

參考文獻:

[1]劉堅.近代漢語讀本(修訂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3.

[4]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Z].北京:商務印刷館,2012.

近代漢語范文第2篇

關鍵詞《近代漢語詞典》白維國編寫審稿

《近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近漢》)經過18年的艱苦努力,終于面世了。我作為編者之一,在這里向讀者諸君介紹一些《近漢》編寫和審稿的情況。

一、 編寫

1997年《近漢》編寫工作啟動,白維國、江藍生兩位先生商定了這部詞典的宗旨、特色和主要體例,確定的目標是“收詞量大、釋義精確、例句恰當、全面反映近代漢語詞匯系統面貌及其動態演變”。與一般辭書以“解疑釋惑”為主要目標不同,希望能把《近漢》編成一部漢語詞匯史性質的工具書,而不僅僅是釋疑解難。后來全體編寫人員多次開會討論,反復推敲,試寫樣條,不斷修改,最終形成《〈近代漢語詞典〉編寫體例》(以下簡稱《編寫體例》)定稿,這是指導《近漢》編寫的綱領性文件。

我承擔了W和X兩個字母的編寫任務,總計50余萬字。整個編寫工作包括九大環節――(1) 閱讀文獻;(2) 收集詞條;(3) 篩選并確定詞條;(4) 確立義項及排序;(5) 釋義;(6) 引例;(7) 核對例句;(8) 統一體例;(9) 定稿。貫穿所有環節的一項基本工作是反復研讀、揣摩《編寫體例》,直至深刻領會、熟練掌握;同時,(3)―(6)環節離不開檢索語料庫。

閱讀文獻是第一步。主要是廣泛瀏覽有關近代漢語詞匯研究的論著,盡量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把有價值的詞條和釋義吸納進來。為此還專門編了一個《詞語考釋論文索引》。

接下來是收集和確定詞條。這是編寫工作的關鍵一環,因為收哪些詞、不收哪些詞,關系到《近漢》的定位。《近漢》的收詞原則是: “主要收入唐代以后新產生的口語詞或新義項,以作為漢語詞匯主干的常用詞為收詞主體,近代漢語時期新出現的常用詞語和常用意義不應有重大偏失或遺漏。”“收詞以精要為原則,突出體現本詞典收口語新詞、新義的特點,寧少勿濫。”根據這一體例,我們的做法大致如下。

先把已有辭書中屬于唐―清中葉這一時段的詞條收集起來,其中《唐五代語言詞典》《宋語言詞典》《元語言詞典》和《白話小說語言詞典》(當時尚未正式出版)四部詞典是收詞的基礎,此外還參考了許多相關辭書和著作,如龍潛庵《宋元語言詞典》,王A《詩詞曲語詞例釋》《宋元明市語匯釋》,顧學頡、王學奇《元曲釋詞》,高文達主編《近代漢語詞典》,許少峰編《近代漢語詞典》和《近代漢語大詞典》,還有《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等,以及一批專書詞典。然后根據閱讀的文獻和語料,增補這些辭書所未收的詞條。最后依據《編寫體例》,通過檢索語料庫,篩選并確定詞條,主要是把不符合收詞要求的詞條予以剔除。這些詞條包括兩類,一類是“意義比較偏僻或使用范圍較窄的專有名詞、名物詞、只呈現為一種構詞格式而無特殊意義的四字格詞語,從嚴掌握,基本上不收入;擬聲詞、擬態詞不收入”“典故與詞藻原則上不收,宋元以來只在詩文等書面語場合出現的詞語慎重選擇,以口語程度強、使用頻率高為原則”。另一類是超出收詞時段的,包括已見于唐以前文獻的和19世紀中葉以后出現的,《編寫體例》規定: “魏晉南北朝時期以前已有用例的詞語本詞典原則上不收入,個別魏晉南北朝時期雖見使用但用例極少(只有一、二例)而在唐以后才普遍使用的口語詞可酌情收入,在該詞語(或義項)前加標*號,注明該詞語(或義項)在唐代以前已有用例。19世紀中葉以后出現的詞語一律不收。”經過這樣的“一放一收”,基本上把入選的詞條確定下來。當然,實際編寫過程中難免還會有所調整。就我所編寫的兩個字母部而言,增加的口語新詞、新義為數不少。

詞條確定后就開始編寫,包括確立義項、義項排序、釋義和引例,這是編寫工作的核心部分,這幾個步驟實際上是緊密相連的。我們在參考已有辭書的同時,主要通過檢索語料庫,根據實際用例來確定義項的分合、排序和釋義。這里重點談引例問題。引例看似簡單,實則頗為不易。《編寫體例》規定: “每一義項下引二至三條用例作為釋義的支持。……其他詞語(義項)一般引三個用例。……同一義項下的引例按出現時代早晚為序排列。其第一例是該義項的最早用例,第三例是最晚的用例,第二例用來調節使用地域和文體的分別: 如果前后兩例都是口語體的用例,中間一例注意選用書面語體的用例;如果前后兩例都是北方作家或使用北方方言的作品的用例,中間一例注意選用南方作家或使用南方方言的作品的用例。反之亦然。我們的編纂宗旨主要靠精準引例來體現。”就是說,要用最典型的例子給讀者以最大的信息量,從而反映從唐五代到清代中葉漢語詞匯的發展脈絡。同時還要通過例句盡可能地反映詞語的用法、功能,而且一般避免引舉其他同類詞典已使用過的例句,務求推陳出新。要從巨量的實際用例中精選出三個有代表性的例子談何容易!所以選定一個恰當的例子常常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這種勞動讀者是看不到的,純粹是“良心活”。由于掌握的資料比較豐富,確定的體例比^科學,所以在義項確立、排序、釋義和引例諸方面,《近漢》總體上比已有的很多辭書都有較大的提高。

最后是核對例句、統一體例和定稿。

下面試舉一個詞條來作說明。

歪wāi① 斜;偏;不正。宋汪云程《蹴g譜》: “~,不正。”《元曲選外編?獨角牛》二折: “直打的這壁破,那壁傷,磣可可嘴塌鼻~。”古本《老乞大》: “人叫喚有: ‘大了也,恰好者!射~了也!’”清《儒林外史》二回: “~戴著瓦楞帽。”② 半坐半臥;斜躺著。也指臨時居住。元明《水滸傳》三九回: “東邊歇兩日,西邊~幾時,正不知他那里是住處。”明《警世通言》卷三三: “鬧里鉆頭熱處~,遇人猛惜愛錢財。”清《紅樓夢》五三回: “賈母~在榻上,與眾人說笑一回。”③ 傾側;往一邊偏斜。元佚名《小孫屠》一九出: “拄杖身邊,誰人撇下,手顫怎生拿?東倒西~,我怎生提拔?”元關漢卿《遇上皇》一折: “東倒西~,后合前搶,離席上。”清李光地《榕村語錄》卷五: “王陽明就是這樣,他本講正路學問,初間~向那邊去,漸漸攙入些佛家話,漸漸竟說那一路好。”④ 胡亂;不正派。元宮天挺《范張雞黍》一折: “怕不~吟得幾句詩,胡謅的一道文。一味地立碑碣諂佞臣。”元《水滸傳》九四回: “本處有個~學究,姓何名才,與本州庫吏最密。”清《紅樓夢》一七―一八回: “雖不喜讀書,偏倒有些~才情似的。”⑤ 壞;惡;刁蠻。明胡居仁《易像鈔》卷九: “這便喚做臭惡嘴臉、~賤骨頭、齷齪肚腸。”清《聊齋俚曲?禳妒咒》: “模樣既然好,性兒再不~。”清《醒世姻緣傳》三四回: “我掏著指頭兒算,那留下的,都不是小主子們~哩。”

《唐五代語言詞典》《宋語言詞典》和《元語言詞典》均無“歪”詞條,本條在龍潛庵《宋元語言詞典》《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和《白話小說語言詞典》的基礎上進行編寫,主要的不同有以下幾點:

第一,增加了“③傾側;往一邊偏斜”一義。此義雖然跟①義聯系緊密,但仍有不同: ①義主要作形容詞,而③義是動詞,所以還是以分開為宜。

第二,義項④《宋元語言詞典》釋作“引申為不正派,不好”,另外三部辭書都釋作“不正當;不正派”,我們改作“胡亂;不正派”,因為這種“歪”可以用作狀語,如所引《范張雞黍》例,“歪吟得幾句詩”跟“胡謅的一道文”相對,“歪”就是“胡亂”義,不能用“不正當;不正派”來解釋。[1]

第三,據《宋元語言詞典》增引了宋汪云程《蹴g譜》“歪,不正”一條書證,這是目前所見最早解釋“歪”字的資料,為當時人釋當時語,可信度高,彌足珍貴。[2]

第四,書證多有更換和增補,像古本《老乞大》《易像鈔》《聊齋俚曲?禳妒咒》都是新增的例子,此外義項③的《小孫屠》《遇上皇》《榕村語錄》三條書證都是本書第一次征引。

二、 審稿

白維國先生作為《近漢》主編,負責全書的審稿。他敬業盡職,逐條仔細推敲,精心修改,不但審校精細,而且水平很高,令人心生敬佩。出版社曾經把他審改過的稿子寄給我復看,很多頁上都用紅、藍、綠、黑各種顏色的筆做了許多修改,還有鉛筆做的各種記號,著實讓我震撼!審稿內容包括增、刪、改、核等,下面分別舉些例子。

1. 增

(1) 增加詞條。如“稀糊爛,稀松,席號,喜呷,喜狎”等。

(2) 增加義項和釋義。如“息氣”條增補“氣息;呼吸”一義。“奚落”條義項①“遺棄;冷落”的末尾,補入: “明徐渭《南詞敘錄》: ‘~,遺棄也。’引申指消磨。明葉憲祖《鸞q記》一三出: ‘只怕自此以后,~了志氣,荒廢了學業。’”

(3) 增加例句。如“息婦”條補引《曲譜》卷八引《琵琶記》: “奴是他親生兒子親~,難道他是何人我是誰。”“息氣”條“消氣;息怒”義原僅引一例,白先生又補引兩例(詳下)。“喜信”條原僅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喜信》一例,白先生補引宋張元幀斷睬ㄝ郝?鹿鳴宴作》: “姓標紅紙,帖報泥金,~歸來俱捷。”

2. 刪

有刪除詞條的,如“惜別”(南北朝已見)、“席帽”(晉代已見)、“惜命”等;有刪去不恰當的例子的;有刪簡例句文字的,等等。

3. 改

(1) 改釋義。這是最重要的修改,事關《近漢》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如“息氣”條義項④,徹底改寫(詳下)。“習成”條原釋義為“養成;習慣”,白先生刪去“習慣”。“習尚”條刪去原義項① “指接受的影響”,將原義項② “猶崇尚”改作“崇尚;喜好”,原義項③ “猶風尚”改作“習性;風尚”。“席舍”l原釋義為“號舍;科舉試場中供考生答卷兼休息的小房間”,白先生改作“科舉試場中用席子搭起的供考生答卷兼休息的小房間。正式的號舍是磚瓦建的,席舍是臨時搭建的,多供額外人員使用”。“洗脫”條把“把污點、嫌疑、罪名、冤屈等洗雪掉”改成“洗掉,多指把污點、嫌疑、罪名、冤屈等洗雪掉”。“狹邪”條義項① “妓院”改作“即狹斜,狹小曲折的街巷。借指妓院”。“霞帔”條義項① “指道士服”改作“道士披帛,上有云霞紋,也用來美稱道士服”。“瑕玷”條把原來的三個義項合并成“玉上的斑點或裂痕。比喻嫌隙或可利用的機會、空子”一個義項,等等。原釋義與修改后的釋義,正誤優劣讀者自能判斷。

(2) 改書證。如“息氣”條義項③原引周密《武林舊事》卷六: “又有吹簫、彈阮、~、鑼板、歌唱、散耍等人,謂之‘趕趁’。”換成《武林舊事》卷七“打~唱道情”(見下)。

(3) 改義項排列次序。如“奚落”條將義項②“捉弄;欺騙”和③“用尖刻的言語譏笑、嘲諷”互換位置,使之更符合詞義引申的邏輯順序。

(4) 改體例。這是大量的,如“息婦”條把俞樾《茶香室續鈔?媳》的解釋移到義項①的末尾。

(5) 改錯別字。

4. 核

就是核對例句,改正錯、倒、衍、脫等。

下面將改動較大的“息氣”條列出,以見一斑。改稿中加下劃線的部分是白先生增補或改寫的。

原稿:

息氣xī qì① *閉氣。唐呂巖《絕句》: “息精~養精神,精養丹田氣養身。”元鄭廷玉《忍字記》三折: “~受境禪,迷惑若顛倒。”清《紅樓夢》六七回: “只見兩三個小丫頭子,都在那里屏聲~齊齊的伺候著。”按,此義晉代已見。② 消氣;息怒。明《西游記》六回: “牛王聞言,卻與他整容陪禮,溫存良久,女子方才~。”③ 宋代的一種樂器演奏,一說即吹笙。宋洪邁《夷堅志》支癸卷一: “遇三四道人聚野店,各有~竹拍,從而求之。”宋周密《武林舊事》卷六: “又有吹簫、彈阮、~、鑼板、歌唱、散耍等人,謂之‘趕趁’。”

改稿:

息氣xī qì① 閉氣。唐呂巖《絕句》: “息精~養精神,精養丹田氣養身。”元鄭廷玉《忍字記》三折: “~受境禪,迷惑若顛倒。”清《紅樓夢》六七回: “只見兩三個小丫頭子,都在那里屏聲~齊齊的伺候著。”按,此義晉代已見。此句白先生用鉛筆打了個問號。② 氣息;呼吸。宋張邦基《墨莊漫錄》卷六: “因鳴中使馳賜一粒時,~已絕,乃強灌之。”明羅^《送吳先生歸宜興序》: “坐移時,不言,亦不聞其有~。”③ 消氣;息怒。明馮惟敏《不伏老》五折: “相公~罷,我待睡覺哩。”《西游記》六回: “牛王聞言,卻與他整容陪禮,溫存良久,女子方才~。”清《野叟曝言》五九回: “小的阿媽已經打罵過小的,他總不~。”④ 即簡子,唱道情打拍子用的樂器。息氣,歇氣。引申指節拍。宋洪邁《夷堅志》支癸卷一: “遇三四道人聚野店,各有~竹拍,從而求之。”周密《武林舊事》卷七: “后苑小廝兒三十人打~唱道情,太上云: ‘此是張掄所撰鼓子詞。’”元舒E《沈谷華休官入道蓋庵疏》: “云筒~,一聲高,一聲低,聲聲透徹。”

由此不難看出,白先生在審稿環節對《近漢》整體質量的提升起到的關鍵作用。可惜天不假年,由于積勞成疾,白先生未能審讀完全部稿子,帶著深深的遺憾于2015年10月23日與世長辭了,令人無比痛惜。

在主編和全體編者的努力下,《近漢》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有值得稱道之處,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少,有待今后進一步修訂完善。

附注

[1]許少峰《近代漢語大詞典》單列“胡亂,瞎扯”一義,除《范張雞黍》外,還引了一例――明缺名《雙林坐化》第一折: “你們則管里胡說亂道,~謅白扯。我生下這一肚孩子來就羞殺你也。”“胡亂”義單列當然也是可以的,但是因為例子不多,所以我們沒有把它分出來。又,“瞎扯”釋義不確,“扯”是“歪”后面一個字的含義,而非“歪”的詞義。

近代漢語范文第3篇

(一)經濟意識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各種經濟活動都要根據各地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合理地配置和利用各種資源,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效益。英語教材中有很多涉及效益意識教育的內容,在JHZ Book 6 Module 8 Unit 3 Professor YuanLongping is one of China's most famous scientists教學中,通過介紹“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跡和研究成果,讓學生了解到目前我國大江南北的農田普遍種上了袁隆平研制的雜交水稻。雜交水稻的大面積推廣種植,為我國糧食增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節儉意識

在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同志強調“要進一步增強節儉意識,始終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聯系當前中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學校工作的實際,在學校中對中學生進行節儉意識和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十分必要和緊迫。

我們把這方面的教育貫穿到英語教學之中,引導中學生逐步形成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嚴謹踏實的作風,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能力,強化勞動觀念和公德意識。如在JHZ Book 4 Module 7 Unit2教學中,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節約用電的可行性,并合作寫一張以“節電方法”為題的海報。

(三)環保意識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環境保護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心與重視。對中學生進行環保知識教育,培養中學生的環保意識,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顯得尤為重要。作為英語教師,對中學生進行環保教育,要聯系英語教學的具體實際,可以在身邊、課堂詞匯教學、故事對話、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教學活動中進行環保教育。

1.環保教育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

對學生樹立環保意識,愛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必須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讓他們從小接受環保意識教育對保護地球有相當大的益處。每當我走進教室時,發現教室里有垃圾,我就會及時教育學生,并給他們教學英語的環保標語:Don'tthrow refuse(別亂扔垃圾!)Don't throw paper!(不要扔紙屑!)Don't spit up on the floor!(別隨地吐痰!)No smoking! (別抽煙!)Don't pickflowers! (不要摘花!)等。

2.在詞匯教學中進行環保教育。

英語教學當然離不開詞匯教學,把環保教育滲透到詞匯教學中也是很有意義的。如在JHZ Book1 Module 7 Animals Book 4 Module 1 At theZoo中,教詞匯lion、panda、koala、西raffe、tiger、golden monkey等動物英語名稱,除讓學生覺得動物的可愛外,還讓學生認識到有些動物是世界級和國家級的重點保護動物,如:panda(熊貓)是僅生存在中國的瀕危動物之一,我國特別重視對其進行保護,設立了專門的保護區,世界上一些瀕臨滅絕的動物,各國都采取了有效的保護措施。從這些詞匯教學中,可以教育學生愛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人與動物、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共同生存發展。

3.在故事對話教學中進行環保教育。

英語的課文教學活動也可融入環保教育。如在JHZ Book 2 Module 5 Unit I'm watering thenew trees中,運用圖片、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植樹節以及樹與人類的關系,使學生懂得愛護樹木人人有責的道理,激發愛護花草樹木之情。并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懂得Why do we plant trees?How to plant a tree?再通過植樹活動和“與小樹結對”活動,讓學生參與園內植物的管理。

在JHZ Book 3 Module 4 Unit 2 Kunling wasa beautiful place中,介紹了昆嶺在20年前和現在的自然地理狀況和生態變化的情況。并把環境知識寓于其中,讓學生了解保護動物,珍惜土地資源,創建綠色環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地球自然環境受到了嚴重的污染,已危及人類的健康和生存。

(四)競爭意識

21世紀是一個競爭的時代,隨著社會化大生產和社會分工的發展,競爭將更加激烈。競爭是無情的,我們要使學生明白:必須努力學習,優化自我,發展科技,振興中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為學生營造競爭的氛圍,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在教學JHZ Book 6 Module 4 Unit 1 You must stir it gently過程中,特別是實驗操作時,我有意識地讓學生比一比哪一組最先完成,完成得最出色,哪位同學完成得最好;在讓學生嘗試操作時,比一比,誰最先成功,誰的想法最妙……

這對于老師來說,不過是多了幾句言語,多了一些表情……但對學生來說,卻受益匪淺,無形中給學生創造了一種競爭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中學會了“競爭”,并且在潛移默化中知道了如何獲勝,這對于學生今后的生活與學習都有幫助。在此過程中,學生獲得了自我肯定,也得到了同學的肯定,這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信心也有很大作用。

有競爭,才有激情;有激情,才會有更多的創新。實踐證明,如此競爭,課堂的學習氣氛能充分地調動起來,而且學生能夠積極的思考、實踐,并在此基礎上,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五)團隊合作意識

當前,培養學生學會關心、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學會發展的健全人格,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近年來,隨著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小組活動教學方法應運而生。這種活動形式要求學生2~4人一組。圍繞老師所給的問題進行英語語言活動,或操練語言知識點,或發表個人見解,或通過討論獲得某個問題的答案。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JHZ Book 6 Module 4 Unit 1中,以一個小實驗為導入,選擇的實驗易操作,又有趣味性。在進行此教學時,讓學生實地操作實驗,這樣更真實。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熱愛科學、熱愛生活,以科學家為榜樣,樹立遠大的目標,從而逐步學會與他人進行交流、合作的能力。

(六)健康意識

創建“健康促進學校”是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范圍內積極倡導的學校健康新策略,旨在利用學

校、社會等資源,減少或消除各種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從而為學生提供有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的學校環境。我認為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要聯系英語教學的具體實際,可以寓健康教育于飲食健康、體育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之中。

1.寓飲食健康教育于英語教學中。

在JHZ Book 4 Module 8 Food中,我們學到有關食物的一些單詞,如:hamburger、Frenchfries、ice cream、pizza等。這些食物大多數是學生喜歡的,但吃多了是不利于身體健康的,所以在教學這些單詞時,我都會穿插一些有關健康的小常識,比如:冰淇淋多吃會拉肚子,會影響消化,還會影響食欲,從而導致一系列身體方面的連鎖反應。經過教學中短短的幾分鐘,使學生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樹立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健康行為習慣。

2.寓體育健康教育于英語教學中。

培養學生的體育健康意識,發展學生的體育能力,養成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是學校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英語教學追求和探索的一個重要內容。在JHZ Book 3 Module 10Sports,Book 4 Module 12 Yao Ming,Unit 2 TheDlympic games中,通過談論北京奧運會以及學生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和運動明星,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體育健康意識,學習運動健兒永不服輸的拼搏精神。

3.曹心理健康教育于英語教學中。

重視和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當務之急。根據青少年心理發展的規律和要求,依據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在英語教學中,也應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在JHZ Book 5Module 12 Wonders of the world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Ds you know what the seven wonders ofthe world are? (你知道世界七大奇跡是什么嗎?)激發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熱情,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利用提出的問題,在學生好奇的思索中,注意力最集中的一段時間里,教師控制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動力作用和智力因素的操作功能,使其達到最佳狀態,完成新課教學任務。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學生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應發展。

(七)感恩意識

感恩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礎,目前已被各界重視。在英語教學中,我也采用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嘗試。其中,以學習“節日”為載體的感恩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我們把“節日”進行整合歸類,挖掘尊敬長輩的節日來激發學生對父母、長輩和教師的感激之情,有選擇地把感恩教育融入“節日”學習中。

“三八”婦女節(Women's Day),5月份的“母親節” (Mother's Day),6月份的“父親節”(Father's Day),9月10日的“教師節”(Teacher's Day)等,都是學生熟悉的節日。我們利用這些節日,開展尊敬長輩的感恩教育,讓學生懂得長輩對自己的關愛和辛勤的付出,從而產生感激之情。如我們在教學JHZ Book 2 Module5 Unit 2,I'm making a card,for my mother,Book6 Module 3 Mother's Day時,組織學生開展“向老師問好”(Gires regards to teacher)、“我為媽媽做賀卡”(I make a greeting card for my moth-er)、“給媽媽買份禮物”(I buy the gift for my mother)、“給爸爸寫首詩”(I write a poem for my father)等系列活動。這些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懂得應感謝養育他們的父母,也會讓家長感動不已的。以此教學活動為契機,讓學生養成這種心存感激、關愛別人的良好習慣。

(八)人口意識

人口問題是影響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學過程中,適當介紹一些人口知識,使學生了解我國和當今世界的人口現狀和發展趨勢。在教學JHZ Book 6 Module 5 World Population中,使學生認識到人口極度增長的嚴重后果,讓學生明白解決人口問題的關鍵是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通過學習和宣傳,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轉變觀念、增強人口意識、加強計劃生育觀念,推動國家的經濟發展。

(九)法制意識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法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完善與否也日益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現代化程度高低的標志。現代社會是一個法制的社會,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學法、懂法、守法。

因此,英語教師要聯系英語教學的具體實際,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如在JHZ Book 3 Module 12 Rules中,學生通過對交通規則、游泳池規則、圖書館規則、動物園規則、公園規則、校規等的了解和學習,增強了法制意識,提高了法制觀念。

(十)科技意識

英語教材中有著豐富的科技內容,在教學中要結合英語教材和閱讀理解,如JHZ Book 3 Module 3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Book 5 Module I 1Mobile Phones,Book 6 Module 4 Unit l You must stir gently,恰當地介紹一些高科技的發展情況,激發學生對高科技的興趣和對未來的向往,鼓勵學生搞小發明、小制作、小實驗和科技創新,樹立科技意識和強國之志。

近代漢語范文第4篇

關鍵詞:焉;詞性;用法;兼詞

“焉”經歷一個由實詞到虛詞的演化過程,研究者多是通過對文獻中“焉”的詞性和用法進行計量分析,然后歸納出“焉”的詞性和用法,并且得出其歷時演變。另外一些研究者也對該領域中的一些普遍觀點提出質疑。其中最為熱點的是“焉”是否是兼詞,以及對兼詞這一概念的異議。這些到目前也沒有明確的定論,所以還需要研究者更加深入的研究。

一、“焉”的詞性

(一)“焉”字兼詞說。連元通過對《史記》中“焉”的研究,認為“焉”作兼詞 ,相當于“於(于)”加上代詞,表示與謂語中心成分有關的處所、對象等。

張玉金通過對戰國出土文獻中“焉”的研究,認為“焉”作兼詞,有“焉、安”兩種寫法。將兼詞“焉(安)”的用法分為七種,分別是施事、受事、表示對象、與事、伴隨、比較、范圍、時間。

(二)“焉”字語氣詞說。連元認為“焉”作語氣詞時可分為三種:①謂語中心成分后有補語、賓語。②謂語中心成分之前有表示對象的狀語。③不及物動詞、形容詞、體詞性詞組作謂語中心成分,并且不需要補出處所或對象。

張玉金提出“焉”作語氣詞時只在表陳述語氣詞,并不表示疑問、測度、感嘆等語氣。并且有“焉、安、言”三種寫法。

(三)“焉”字其他詞性。連元認為“焉”作代詞,可分別作人稱代詞和疑問代詞。也可作助詞。

張玉金認為“焉”可作順承連詞,有 “焉、安、按、案”四種寫法,表示時間的前后關系。

許家璐則在認為“焉”有指示代詞,疑問詞、語氣詞的同時,提出“焉”具有連詞的性質。且其認為語氣詞“焉”是由指示代詞“焉”演化而來的。

二、“焉”的用法演變考略

(一)“焉”在句中位置的演變。張歸壁通過對先秦至漢的傳世經典中的“焉”分別進行計量分析,得出:①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沒有出現“焉”字。②春秋以前的作品中“焉”字一般不單獨用于謂語之前。③春秋末及戰國時期的典籍中“焉”字被大量用于謂語之前。④漢以后,一般的敘述性語言極少在謂語前用“焉”。

(二)“焉”的詞性演變。連元認為“焉”的演變主要是作語氣詞增多。從先秦到西漢,“焉”明顯虛化。

李小軍認為主觀性對語氣詞的發展演變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并指出由于主觀移情的作用,“焉”的句法地位逐漸下降,最終語法化為語氣詞。

三、對“焉”是否是兼詞的研究

(一)介詞兼代詞說。馬建忠的《馬氏文通》提到“‘焉’代‘于是’者,指事也,代‘于此’者,指地也。”【1】其中“于”是介詞,“是”、“此”是代詞。

董希謙認為兼詞“焉”常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作補語。并認為“焉”的代詞性消失的用法是由兼詞“焉”演變而來的。

何樂士、洪成玉、荊貴生、連元、張玉金也持同樣的看法。

(二)指示代詞兼語氣詞。王力提出“焉”是一個指示代詞兼語氣詞,指示代詞指的是某一范圍和方面,經常用于敘述句的句尾表示停頓。

(三)決斷詞說。李佐豐認為“焉”是一個兼有指代作用的決斷詞。依據有二:一是“于之”在古書中很少見;二是將“焉”理解為“于是”等,已經取消了其決斷作用。

(四)否認兼詞說。關樹法認為“焉”不是兼詞。①從形成兼詞的語音條件來看,“焉”不具有合音的條件。②從形成兼詞的構詞條件來看,“焉”不是“于”和“是”(或“之”、或“此”)的結合體。③他認為“焉”只是一個代詞。④按語法學的要求把“焉”定為兼詞,則是一種誤解。

王世華持同樣的看法。

王立軍和王永安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論證焉不是兼詞:①兼者與被兼者理應處在同一歷史平面上,而訓釋詞和被釋詞則大多居于不同時代。②從兼詞的定義來看,不存在合音詞,也不存在兼詞,只有合音字。③從兼詞的印證來看,“焉”可以作為指示代詞、疑問代詞、承接副詞、語氣詞這四種主要用法,但不能用這四種用法來解釋兼詞“焉”。

根據對前面研究者所做研究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幾點:

1.對“焉”的詞性和用法的研究主要是通過對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中“焉”進行計量分析,并做出歸納,以達到分析全面的目的。

2.通過以往的研究,“焉”的詞性種類的范圍已基本確定,主要有代詞、兼詞、助詞、語氣詞、連詞這些分類。

3.在考略“焉”的歷時演變的研究中,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焉”在謂語成分前后位置的變化,二是“焉”的詞性演變過程。

4.對于“焉”是否是兼詞有不同的看法。何樂士、董希謙、洪城玉等人認為“焉”是兼詞,而關樹法、王世華、王立軍和王永安則認為“焉”不是兼詞。他們分別從合音條件,構詞條件,時代性特征等多個角度對自己的觀點提供依據。但是目前尚未形成定論,所以在這方面可以深入研究。

注釋:

【1】馬建忠. 《馬氏文通》[M].北京:商務印書館,第54頁,2007.

參考文獻:

[1]董希謙,《古漢語簡明讀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4年.

[2]關樹法,焉并非兼詞――兼論兼詞形成的條件,遼寧大學學報,1986 (1).

[3]王世華,破 “兼詞”說一一兼談古代漢語研究中的兩個問題,古漢語研究,1989 (2).

[4]洪成玉,《古漢語教程》,中華書局,1990年.

[5]張歸壁,“爰”“焉”用法演變考略一一兼談《天問》的作者,古漢語研究,1990 (4).

[6]王立軍,王永安,“焉”字兼詞說質疑,河南師范大學學報,1991(4).

[7]連元,《史記》中“焉”字用法研究,北方論叢,1997 (2).

[8]荊貴生,句尾 “焉” 字的詞性及辨別方法,河南師范大學學報,1998 (1).

[9]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

[10]何樂士,《〈左傳〉虛詞研究》,商務印書館2004年.

[11]李佐豐,《古代漢語語法學》,商務印書館2004年.

[12]許家璐,《古代漢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3]馬建忠,《馬氏文通》,商務印書館2007年.

[14]李小軍,從指代到語氣,從句法到語用――以“者”“焉”為例試論主觀性對語氣詞形成的影響,漢語史學報,2008 (1).

近代漢語范文第5篇

【關鍵詞】經營利潤 企業經濟 公司業績

一、當前財務分析存在的弊病

(一)報告資料源頭存在的問題

2014年,證監會鄧舸曾經指出上市公司會計判斷不當、會計處理存疑。其實是為粉飾報表而已。如,會計利潤可分解為:現金利潤、應計利潤(應收未收)、持有利潤(公允價值變動)、虛擬利潤(債務重組)、外部利潤(政府補貼)。權責發生制自身缺陷導致后4部分利潤容易縱,而現金利潤是難以做假的。

(二)傳統分析難以滿足互聯網+時代分析需求

現行通行的財務分析主要參照1919年杜邦財務分析系統,屬于工業化時代的產物,重利潤及凈資產收益率為。但是新商業模式屢見不鮮,現金才是王道,短期贏不贏利有時已不重要。BAT三巨頭i前期燒錢不斷且年年虧損,為什么能夠年年融資并在美國上市?為什么不在國內上市?這就是最好注腳。

打開各大證券網站,普遍以4大導向30個基本指標為核心。證券之星13個財務指標中,傳統指標12個,與現金流相關指標只有1個;東方財富7大類38細類指標中,傳統指標35個,與現金流相關僅有3個。

二、經營利潤現金指數的重構設計

(一)經營利潤現金指數的公式設計

利用現金流量表和利潤表重構跨表分析指標,識別公司主營業績真偽,并分析業績含金量,其公式表述為:

經營利潤含金指數=經營凈現金流量/經營利潤

經營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剔除了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等持有利潤影響,目的是權責發生制下的會計利潤與收付實現制的經營現金流的口徑進行匹配,聚焦到經營業績的造血能力。

(二)經營利潤含金指數的閥值設定

估且不考慮不同行業、企業周期等因素,全行業閥值初步設定如下。

1.指數閥值大于1.2,且經營利潤、經營凈現金流均為正(簡稱數值雙正),經營業績優秀,說明本期回籠資金有大量現金溢余,內部積累資金運營良好。

2.指數閥值介于0.8-1.2,且數值雙正,經營業績良好,說明本期回籠了回經營總成本,現金溢余有限,內部積累資金運營略有堵塞。

3.指數閥值介于0.5-0.8,且數值雙正,經營業績一般,說明本期銷售貨款不足以維持現有業務運營,但內部積累資金出現大面積堵塞。

4.指數閥值介于0-0.5,且數值雙正,經營業難以為繼,部分依賴外部輸血維持業務運營。

5.指數閥值小于0,說明數值一正一負,說明該公司要么在地獄,要么在天堂。第一種情形,經營利潤為正,經營凈現金流為負,公司業績嚴重惡化,或者會計造假。

三、經營利潤含金指數的運用――以樂視網為例

企業簡介:2010年8月,樂視網成為國內A股唯一一家視頻上市公司,經營的四大產品和服務包括網絡平臺、終端、應用、內容。

樂視網作為一個新型互聯網公司,傳統財務分析已不足判斷其未來發展。我們以樂視網近5年年報數據為基礎進行指數分析,再通過核心資產的穿刺分析,觀察其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存在的風險。

(一)5年經營利潤現金指數趨勢:高開低走,趨穩向好,觸底反彈

2010年該指數實際值為0.9,經營業績良好,自身積累經營溢余資金,為售迅猛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2012年該指數實際值為0.5,經營業績一般,經營現金流不足彌補主業各項成本,需要輸血保持現有業務運營。

2014年該指數實際值為2.3,經營業績優秀, 經營溢余資金1.3億元(經營凈現金流2.3億元減經營利潤1.0億元)。

近5年該指數平均值為0.95,應該說在上市公司,表現還是非常好。

(二)核心競爭力的穿刺分析:2014年無形資產到底帶來了多少現金流

2014年末樂視網無形資產凈值為33億元,總資產占比為37.7%,恰恰等于該公司的凈資產,屬于核心資產構成其核心競爭力。

2014年銷售現金流入58.2億元,恰恰覆蓋經營成本58.2億元,也就是說當年資產折舊、攤銷等均如期全部收回。

2014年主要是影視版權計提攤銷10.4億元,應該計入2014年業務成本。反觀樂視網會計報表附注:1.2014年無形資產攤銷額10.4億元;2.2014年固定資產折舊0.8億元;3.2014年較2013年營運資金節約4億元(2013、2014年營運資金分別為-4.2億元、-8.2億元),三者合計15億元。

2014年經營利潤1.0億元再加上15億元,經營現金凈流量應約為16億元,但2014年經營現金凈流量實際為2億元,少了14億元。

疑問一:經營現金凈流量差額14億元是怎樣形成的?會計利潤虛增,還是經營現金流量不實?

疑問二:2014年處理影視版權時,處置攤銷額3.8億竟比原值為2.7億元,為什么多了1.1億元?難道是前期隱藏了攤銷費用,在本期轉化為會計利潤?

疑問三:樂視網以利潤換市場,為什么選擇擴大網絡終端,而不是選擇網絡內容?抓住廣大網民的核心是網絡內容,不應是網絡終端!網絡終端屬電子行業,技術更新速度也就18~36個月,有較大經營風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修县| 沿河| 甘孜县| 锡林郭勒盟| 九台市| 仁寿县| 巩留县| 蒲城县| 扶绥县| 加查县| 岑溪市| 崇义县| 根河市| 商城县| 丰都县| 大理市| 靖边县| 宁晋县| 扎兰屯市| 崇阳县| 琼海市| 简阳市| 霍城县| 德昌县| 永善县| 锦屏县| 三穗县| 夏津县| 鹰潭市| 苗栗市| 紫阳县| 沂水县| 克拉玛依市| 南京市| 商都县| 开阳县| 绥棱县| 怀柔区| 张掖市| 梅州市| 龙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