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同在陽光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春夏之交,布谷時節,落英繽紛,幼果集結。記者一行來到距睢縣縣城25公里的白樓鄉中心學校,實地考察了白樓中學、白樓小學、馬樓小學等幾所農村學校。所到之處,那一所所充溢田園風光的生態校園令我們耳目一新。
白樓鄉中心學校是全縣最偏遠的鄉村中心學校之一,處在商丘、周口兩市及睢縣、寧陵、柘城和太康等四縣交會處。服務區域涵蓋26個行政村,56個自然村,服務總人口32000人,全鄉1所初級中學,10所小學,在校學生4043人,共有教師242人。近幾年,白樓鄉中心學校在鄉黨委、政府及睢縣教體局黨組的領導和支持下,按照睢縣縣委、縣政府的具體部署,搶抓發展機遇,加大資金投入, 組裝“校園工程”,實施“建設”,一改被動落后的局面,短時間內使學校面貌煥然一新。近幾年該鄉累計投入校園建設資金800多萬元,新建校舍7500平方米,新建校門5座,新打圍墻1900米,校園硬化10500平方米,校園綠化4200平方米,廁所改良6所,新建操場4個,致使全鄉11所中小學無論是辦學條件還是教學環境都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從而一改先前被動落后的局面,帶來了整體工作上水平,2011年中招成績獲晉位獎,職教招生工作獲一等獎,在教育質量檢測中,物理、數學、政治、化學、英語等學科均獲全縣前三名的好成績,2011年,共獲縣級獎勵8項。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白樓初級中學、白樓小學和馬樓小學,看看最近兩年來這幾所學校發生的深刻變化。
白樓初級中學
白樓初級中學坐落在鄉政府所在地,始建于1975年,學校占地面積2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生均校園面積22 平方米?,F有1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127 人,有專任教師64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62人;中高職稱7人,中學一級教師26 人,中學二級教師31人?!笆晃濉币詠恚撔7e極實施“校園工程”和“裝備工程”,辦學條件明顯改善。一是新建了一棟1000平方米的四層教學樓,一棟700 平方米的實驗樓和兩棟1100平方米的學生宿舍樓,另建了一座800 平方米的標準餐廳。二是投資50多萬元裝備了理化實驗室儀器室各2所、微機室2所,配備計算機55臺,理化生教學實驗儀器已達到二類配備標準。遠程教育IP資源實現正常接收,并能有效服務于教學。添置了復印機、電腦等辦公設備及體、音、美等教學器材。購置圖書3萬冊,生均已達到26冊。三是實施校園美化亮化工程,新硬化水泥路面、地面1500多平方米,栽植花木2萬株,綠化面積達到1400多平方米,添置了校園雕塑、國旗等一批文化設施。此外,還安裝了一套安全監控系統、多個防盜門窗及電子顯示屏幕,對師生廁所及下水道設施等都進行了改善……
辦學條件和教學環境的明顯改善,有效促進了該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2010年全縣七年級教學檢測,該校取得第一名的佳績;2011年全縣七年級質量抽測中,數學獲得全縣第二名,英語獲得全縣第三名,總評位居全縣第二名。2011年中招中,該校有五科進入全縣前四名,取得了物理第一名,數學、政治第二名,化學第三名,語文第四名的好成績。目前,白樓初級中學已成為睢縣規范化管理學校和文明學校。
白樓小學
白樓小學位于該鄉白樓村北部,學校占地面積7326平方米,服務區域包括白樓、西崗、蔣樓三個行政村,服務人口6000多人。在校生360人,教師17人。
在白樓小學的校園內,邵校長指著剛落成不久的校園雕塑和花壇告訴記者:原來白樓小學基礎差,底子薄,校園建設一直投入不足,辦學條件和教學環境差,周邊群眾和全校師生迫切要求盡快改善辦學條件,能有一個與城市學校一樣優美舒適的育人環境。最近兩年來,中心校領導給予了白樓小學極大的關懷與支持,幫助爭取項目、引進資金,加上學校內部挖潛,籌措資金近30萬元,連同施工方墊資,共投入37萬多元用于校園基礎建設,包括新建校門、修繕校舍、硬化綠化校園、添置文化設施以及改廁、整理操場等十六七個建設項目,中心校領導的心血沒有白費,全校教職員工的汗水沒有白流,你看——
記者順著邵校長所指的方向,舉目四望,教學樓雕塑器宇軒昂,麗日當空彩旗飄揚,綠色蓬勃人文相伴,生態和諧花香書香……盡管這所學校的風景還不是最美麗的,但卻圓了周邊農民幾代人的夢想,農家子弟也同城里的孩子一樣幸福成長。
馬樓小學
馬樓小學緊鄰惠河南岸,校園四周綠野環抱,可謂在水一方,朝霞夕暉里,有她的旖旎風光。馬樓小學始建于1980年,服務區域涵蓋馬樓和蔡劉兩個行政村。該小學現有5個教學班,150名在校生。現有教職工12人,其中小學高級教師8名。學校建有微機室、圖書室和教學儀器室。
近幾年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均衡發展,以“塑專家學者型教師、育合格加特長的學生、辦規范加特色的學校”為目標,發揚“精誠團結、追求卓越”的校本精神,大力實施“校園工程”及 “”建設,逐步實現了“教育思想現代化、辦學條件標準化、學校管理規范化、學生素質優良化”的目標。多年來,馬樓小學注重依法治校、規范辦學,現已成為縣級平安校園和縣級規范化管理學校。
這所小學的另一個特色是始終秉承“整體優化、個性發展”的辦學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在學生中一直堅持開展諸如主題班會、升國旗儀式、節慶日文體活動、詩歌朗誦競賽、學生才藝展示等,為學生張揚個性、發揮特長營造環境、創造條件。
流動兒童是城市中的邊緣群體
流動兒童主要是指,年齡在義務教育階段、戶籍在農村老家、本人隨父母在城市求學和生活的青少年。流動兒童由于受到戶籍、學籍的制約,以及城市公共資源有限、家庭經常性流動和經濟條件相對薄弱等原因,在教育、醫療、安全等方面遇到一定的困難。
1.課業學習障礙。流動兒童普遍反映“提高學習成績”是列第一位的需求。從全省的情況看,流動兒童的父母大多分布在準入門檻低、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的二、三產業。有的因忙于生計,往往重養輕教疏于溝通;有的本身文化水平一般;有的家庭學習環境惡劣。在流動兒童中,學習成績較差的占20%,而同齡城市兒童只占3.3%。
2.環境適應障礙。面對城市陌生的環境,原有社會關系和支持網絡斷裂,流動兒童缺乏歸屬感、安全感。雖然物質生活和社會行為逐漸城市化,但是文化生活和思維方式沒變,與城市兒童存在差異。比如,個別地區方言特色明顯,即使衣著外貌上融入城市,但是舉手投足間還是能感受到障礙和壓力。年齡越大反而對環境適應的障礙越大。
3.社會行為障礙。流動兒童處在特殊的年齡段,既要與父母一樣適應新的社會環境,還要與城市兒童一樣認知社會本身,完成少年的社會化過程。雙重適應容易造成人際交往上的行為障礙,主要表現為運動性抑制和運動性興奮,前者體現退縮性,后者體現攻擊性。如厭學逃學、沉溺上網或電腦游戲,參與校園暴力、青少年犯罪等。據調查,流動兒童行為問題的總檢出率為25.5%,其中男生為28.8%,女生為21.5%,大大高于同齡城市兒童。
4.自身心理障礙。一切外在環境和社會行為都會影響人的心理,流動兒童的主要心理障礙是容易主觀感覺到同伴、教師、鄰居等對自己的歧視性態度,從而產生個體歧視知覺,形成“自卑”、“自閉”、“壓抑”等心理特征。據調查,流動兒童普遍有自信心不足、自我評價偏低、行為拘謹、性格內向、不愿與人交往等心理不適。
讓均等化公共服務普惠流動兒童
按照《未成年人保護法》賦予的職責,全省各級共青團組織積極協助政府及職能部門為實現均等化公共服務惠及流動兒童扎實做好工作。
一是服務流動兒童接受義務教育。遵循以流入地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的原則,切實維護流動兒童享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以張家港市為例,團組織協助做好新市民積分管理,2012年10407名起始年級流動兒童根據積分量化排名,有7898名順利進入公辦學校;同時配合教育部門扶持民工子弟學校。目前,全省流動兒童公辦學校就讀率達到86.4%,流動兒童基本享有與本地兒童平等的教育權益。
二是配合流動兒童公共衛生服務。流動兒童本應被納入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但2010年團省委樣本數1250的調查顯示,48.9%的農民工家長對兒童社會醫療保險的了解程度幾乎為零。我們積極向有關職能部門反映調研情況,組織團隊配合民政、公安、衛生等部門摸底排查、信息采集、保健服務。目前,流動兒童接受衛生部門計劃免疫、發育監測、兒童常見病防治等兒童保健管理率穩定在98%以上,流動兒童的衛生健康狀況正在逐步改善。
三是協助流動兒童公共安全服務。從2007年起,省財政每年投入3000萬元,購買意外傷害校方責任險。建立“校園警務室”,統一聘任法制副校長、法制班主任。目前,全省共建立校園警務室13545個,校園周邊治安崗亭3004個,切實保障流動兒童的安全和權益。每到假期,共青團組織大學生青年志愿者針對流動兒童傳授安全知識、開展自護教育,提高流動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
讓公益性社會關愛溫暖流動兒童
關愛流動兒童,需要社會各方面力量的積極參與。近年來,我們廣泛爭取社會資源,充分動員青年志愿者,按照“四位一體”的原則要求,為農民工子女健康成長提供形式多樣、切實有效的志愿服務。
一是深化“結對+接力”機制,推動關愛流動兒童服務常態化。基層團組織、志愿者團隊與流動兒童數占比大于20%或者絕對數多于50人的學校結對;團干部、青年志愿者與流動兒童個人結對。目前,團中央網絡平臺上顯示,全省已有2326所留守流動兒童相對集中的學校實現結對;其中,885610名留守流動兒童已完成結對812710人,結對率為91.8%。二是選拔項目專員,落實關愛流動兒童工作責任制。全省分兩批共選拔了2300名項目專員,確保每所學校至少有1名項目專員。下發5000本《全國關愛行動工作案例》,推薦部分專員參加團中央培訓,省市兩級分層組織培訓。推動每個項目專員實名注冊微博,團省委召開關愛行動微博分享會,進行交流討論、案例分享。三是推行“七彩課堂”,實現關愛流動兒童活動菜單化。圍繞學業輔導、親情陪伴、感受城市、自護教育、愛心捐贈等內容開展“七彩課堂”志愿服務,南京的“流動花朵之家”、鎮江的“四點鐘學校”、徐州的“周末課堂”、南通的“校外輔導站”等一大批七彩課堂蓬勃發展。推行各具特色的“七彩課堂”關愛課表,建立全省“七彩課堂”精品課程庫。近期,圍繞“中國夢”集中開展“我的中國夢×來吧課本劇”競賽活動。四是建設“希望來吧”,促進關愛流動兒童陣地實體化。全省各級團組織向社會募集資金950多萬元,在社區在學校建設關愛陣地2417個。其中,實體化、標準化“希望來吧”267個,覆蓋了13個省轄市、80余個縣(市、區)。2012年,全省“希望來吧”開展關愛活動近萬次,直接服務農民工子女27萬人次,參與“希望來吧”青年志愿者達6500余人。
用發展的辦法解決流動兒童問題
在湖南省的各個地區,有那么一群家庭貧困落后,渴望知識卻因家境窘迫面臨失學的孩子們。但物質的貧乏從未改變他們的信仰,學習的困難從未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
我們同在一片藍天下,同在一塊熱土上。其實,他們需要的不多。只要您奉獻一點點愛,就可以資助一名貧困學子,撐起一個家庭的希望,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就可以為促進國家穩定、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作出一份貢獻!
參與公益慈善事業是全社會的善行義舉,更是當代青少年和社會人士的責任和義務。長沙市共青團市委青少年發展基金與拓普教育共同倡議:拓普教育全體教職員工、家長朋友、學員、社會愛心人士奉獻一份真誠的愛心,捐出您的愛心款,讓貧困學子感受祖國大家庭的溫暖,感受社會各界人士的真情和關愛,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戰勝困難,在陽光下健康幸福地成長!
我們期待您的參與和支持!我們愿意成為傳遞愛心的橋梁!援贈的愛心款將統一交由長沙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轉交指定貧困學子,捐款名單將向社會公布。
希望大家能熱心地參與到其中來,為孩子們帶來一絲溫暖。
有人說陽光代表青春.在中國神話中,"夸父追日"尤為壯觀,他追的應該就是青春吧,這青春不正是早晨八九點的太陽嗎?我們中的很多人覺得自己還年輕,有的是時間,因此倒在陽光下睡大覺.殊不知虛度時光只會讓你距離陽光越來越遠.只因為陽光就是青春.
有人說陽光就是機遇,這也未嘗不可.新加坡是一個很小的國家,并資源貧乏.雖然他們沒有中國的長城,法國的凱旋門那樣舉世聞名的名勝古跡,但他的旅游卻搞的紅紅火火,已成為國家經濟的主要來源.他們靠的是什么?陽光!一年四季的陽光,他們充分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多種花草樹木,發展種植業及旅游業,使之成為國家騰飛的翅膀.現在新加坡已成為一個花園式的國家,也是亞洲的四小龍之一.上帝賜給了我們陽光,就看我們能否抓住它,抓住機遇.我們身邊的機遇比比皆是,稍不留神它就會溜走,就如同陽光從手掌中漏掉,一去不復返.
陽光就是自信樂觀的心.快樂與悲傷同在,就看你看待問題的角度.我們總愛抱怨命運的不公,其實是我們不善于用快樂之水沖淡苦味,在我們沉浸嘆息甚至流淚,快樂就在我們身邊朝我們微笑.擁有陽光就擁有快樂.
陽光就是成功.陽光總在風雨之后,那風雨不正是前進途中的重重困難嗎?但只要我們勇于面對并努力拼搏,就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陽光其實無處不在。讓我們拉開窗簾,放進一絲陽光,讓自己的生活多一些絢麗的色彩,同時在享受陽光的時候不要忘記嘗試去抓住它。
使你放心寶寶舒心我們用愛心給您的孩子一個完美的學前旅程
教育為本為每個孩子創造屬于他們的知識海洋
為人師表,學子愛戴
成長搖籃,親子樂園
滿園蓓蕾,個個芬芳。
請您放手,讓我們一起陪孩子成長!
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是您的期待,也是我們的責任!
祖國的花朵在這里綻開,明天的希望在這里浮化。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一切孩子
讓歡樂的種子撒在每個孩子的心田!
新起點,新方向,我們在陽光下成長。
孩子是祖國未來的太陽
這里是培養新一代種子的地方,愿您的孩子永遠健康成長!×××幼兒園歡迎您
疼愛無微不至,關懷教導有方
關注成長,心系未來
育幼懷母愛,光明滿童心
七彩童年,美好明天
同在藍天下,和孩子共同成長!
關心下一代,汗水澆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