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賞月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吃完了晚飯,我和爸爸出外散步。
一路上,星星向我們眨眼睛,可我始終不見月亮的蹤跡,我非常掃興,走著,走著,前面天空亮起了一道白光,白光把四周天空照得如同白晝般明亮,我抬頭一看,原來是月亮,今天的月亮格外亮,猶如一個銀盤發出萬道銀光……
到了蘇州河,月亮的倒影映在河面上,在河中的月亮也顯得格外明亮,加上星星的淡光,河面霎時成了一條鑲滿鉆石的彩帶。一陣風拂過,河面上頓時波光粼粼,更是美不勝收。
不一會兒,月亮被一片烏云擋住,這時的月亮竟變成了一位害羞的小女孩,時時不敢露面。
我愛農歷10月16的月亮,它給我留下了無窮的幻想……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千家萬戶都沉醉在歡樂之中,我們家也不例外。
我和爺爺奶奶,還有媽媽來到公園的湖邊,一邊來哦天一邊欣賞美麗的 月色。天空像黑色的幕布一樣,一輪圓月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邁著輕盈的腳步,飄然而來,灑向大地。月光照在湖面上,仿佛湖里也有一個月亮,湖面泛起了縷縷銀絲。月光照在樹上,好像給大樹披上了一件柔美的輕紗。除了大自然,誰還能畫出這么美的畫?
沐浴著這銀白色的月光,我想到了出差在外的爸爸,百般滋味涌上心頭,真希望那個爸爸也可以坐在我們的身旁,共享這美麗的月色。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讓我們一起盡情地欣賞這美麗的月夜吧!
從時令上說,中種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獲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這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描繪。從淵源上說,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于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一天,“秋分”這個季節在八月內每年不同,所以秋分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逐漸約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從科學觀察來看,秋季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華夏大地上空的暖濕空氣逐漸消退,而此時,西北風還很微弱。如此,濕氣已去,沙塵未起,空氣即顯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別潔凈,月亮看上去既圓又大,是賞月的最佳時節。恰如古詩所云:“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尋思豈是月華別?都為人間天上氣清澈。”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盛于唐宋。據宋朱翌《曲消舊聞》說:’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時?考古人賦詩,則始于杜子美。”瀏覽唐詩,中秋賞月詩確有多篇,如王建有詩云:“月似圓盛色漸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徐凝的詩云:“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間中秋賞月之風更加興盛。據《東京夢華錄》對北宋京都賞月盛況有這樣的描寫“中秋夕,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我連坐至曉”。《新編醉翁談錄》記載:“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飾之,登樓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秋高氣爽,萬里無云。一群大雁“嘎嘎”的叫著,飛過秦嶺,直向南方。優勢一個晴朗的月夜。
我走出教室,一陣涼爽的秋風迎面撲來,頓時舒暢愜意。仰望天空,星星稀疏,像人們泛因的眼睛,諾明諾暗。明亮的月亮那樣的皎潔.恬靜。
月亮慢慢移動著,不一會就到了當空。照在墻上,仿佛給墻鍍了一層銀;照在昏暗的地方。幻成了一屢屢游動不定的輕紗。啊,多迷人的月夜!
這柔美的月光照在大地上,照在每個人的心理里,它引起多少人的思念之情啊!
我的心猛然抖了一下,深深的思念之情涌上心扉。啊,臺灣同胞,何年何月才能與我們一同欣賞這迷人的月色啊!
月亮越升越高,已經爬上了樓頂,它俯視大地,把光輝揮灑。我瞇著眼確確實實看到了月亮中模模糊糊的景物,是樹?是山?是云霧?是我的身影?真是想什么就像什么。月亮照在杜鵑花的葉子上,在地面上就能看見影子。
望著宛如銀盤的明月,我仿佛看見美麗動人的嫦娥仙子裙裾飄飄,正翩翩起舞,好像望見吳剛正用力地砍那棵桂花樹,似乎瞧見活潑可愛的玉兔拿玉杵,正跪地搗藥。月亮特別明亮,圓月像一只雪球高懸中天,皎潔的月光,像水似地瀉向大地。幾朵灰白色的、輕紗似的云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動紗巾翩翩起舞。我多想去和嫦娥做伴,多想去慰問受苦的吳剛,多想去逗逗那可愛的小白兔兒呀!我想那時嫦娥一定會捧出桂花酒來招待我這位遠方的小客人的,玉兔也一定會在我身旁嘻鬧……
太陽的溫暖過于熱烈奔放;星光又孤寂清冷了些;只有這溫柔恬靜的月光,才能這般地恰到好處。月光透過斑駁的樹隙絲絲縷縷地掛下來,在地面上鋪了一層碎銀。月光照得樹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婀娜多姿的柳樹的稀疏的倩影,別提有多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