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虞舜孝感動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14年春節晚會一首《時間都去哪了》引發了千千萬萬人心靈極大的顫動。父母把一生的時間貢獻給子女,而子女的時間都去哪了?古語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生命經不起太多的等待,同樣孝道經不起太多的徘徊。
歐陽修有句名言:“祭之豐,不如養之薄也”意思是安葬父母再厚重,祭祀的貢品再豐厚,也不如趁其有生之年,盡自己哪怕一丁點微薄的奉養義務,歐陽修又言:“養不必豐,在于孝。”在物質充足的今天,養之豐又有何難?但是孝呢?在我看來,祭之豐,不如養之薄,善待親人,及時行孝。
生活中遇到這樣一行人,總說等有錢了,要大把大把的塞給父母。等有時間了,帶著父母去世界各地旅游……可是,等你把錢掙到手了,父母的牙還啃得動大魚大肉嗎?等你有了時間,他們還上得去飛機嗎?祭之豐,不如養之薄。孝順父母要及時,不要等到父母百年之后,你才幡然醒悟,你已錯過太多。蘇格拉底說:“要用希望孩子對你的方式去對待父母。”望你不要讓父母晚年還要面對子女“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空寂落寞。
“ 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為人需當孝父母”孝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傳統美德。虞舜孝感動天,黃香扇枕溫席,王祥臥冰求鯉等一個個孝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祭之豐,不如養之薄。盡孝要及時,一顆孝心也只是平平常常,很多時候在子女眼中根本無關緊要的細節,在父母心里都可以掀起驚天波瀾。所以,哪怕是幫母親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是替父親捶捶腰揉揉肩,父母都會有極大的滿足感。一個電話,一聲問候,一句閑聊,一頓晚餐,一次出游……只要我們有心和父母在一起的每時每刻,都可以傳遞我們的愛。
中國人自古就講“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何況父母之恩,即使以高山大海喻之亦不為過。臺灣有“三代碗”的故事,所謂“記得當初我B兒,我兒今又養孫兒。我兒餓由他餓,莫叫孫兒餓我兒。”莫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在孝的的天平上,豪宅與土房,美味與粗茶,錦衣與舊襖,在父母的眼中,都是等值的。祭之豐,不如養之薄,盡孝要及時。關心你的父母,關懷他們的起居,關注他們的冷暖,這就是孝,這就是做子女的責任。
“人”字,由一撇一捺兩個筆畫相互支撐而成,寫起來很簡單。可無論從書法美的角度還是從現實生活的角度看,要“寫好”一個“人”字,都很不容易。正如漢字“人”所包含的意蘊一樣,相互支撐,是人在世間生活的最高生存法則。
人人都有親人,親人是支撐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的最原始、最堅定的力量。親人之間的相互支撐,就是親情。可以說,世間每一個人都浸泡在博大無比的親情中。而古往今來的文人樂此不疲地吟唱的最動人的歌,也莫過于親情頌歌了。那么該如何表現與贊頌親情呢?
只要是人,都會在世間度過一個生命周期后回歸塵土。人的生命能不能輪回,我們暫不去思考,但人的一生到底擔負著怎樣的使命?人生該怎樣度過才會有意義呢?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幾千年來,人類也一直在盤問著自身。
本期素材健身房為同學們奉獻一組關于親情與人生主題的寫作素材。你只要在“素材健身房”愉快地晃悠晃悠,你就會練就一雙犀利的“素材眼”,從而觸類旁通。具備了敏銳的素材意識,相信在今后寫各類主題的作文時,你會文思泉涌的。
■
暴走媽媽 割肝救子
2009年11月3日,CCTV新聞頻道持續報道了一例在武漢同濟醫院進行的內科手術,引起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人的高度關注。被網民稱為“暴走媽媽”的陳玉蓉,這天完成了一個心愿――割肝救子。
現年55歲的陳玉蓉從鄉辦企業下崗后,在一家建材市場做會計。她的兒子葉海斌13歲時,被確診為一種先天性疾病――肝豆狀核病變,肝臟無法排泄體內產生的銅,銅長期淤積可能給身體造成多種損害,最終會導致死亡。要挽救兒子葉海斌的生命,須做肝臟移植手術。醫生告訴陳玉蓉,親屬捐獻肝臟進行肝移植是醫治兒子最好的辦法。陳玉蓉的丈夫葉國祥和葉海斌的妻子都想捐肝,但陳玉蓉斷然反對,決定自己捐肝。
2009年2月9日,陳玉蓉住進病房,準備進行肝臟移植手術。就在手術前一天,她被告知葉海斌有丙肝。如按既定方案手術,原肝臟病毒會傳染到移植過去的肝臟,再次導致肝硬化。因此,肝臟需全部移植,陳玉蓉需切1/2甚至更多的肝臟供手術用。然而,經檢查,陳玉蓉患有重度脂肪肝,如果捐出1/2的肝臟,剩下的1/2肝臟將不足以支撐她自身的代謝。捐肝救子的手術無奈被取消,“救子之門”被無情地關閉了。
面對救子心切的母親,醫生勸慰說:“先試試減肥吧,只有你的脂肪肝消除,肝移植才有可能實現。”于是,陳玉蓉當晚便開始了自己的“減肥”計劃。從此,在諶家嘰長長的堤壩上,活躍著一個婦女“暴走”的身影。她每天暴走10公里,卻只吃很少量的米飯和青菜。春去秋來,風雨無阻。七個月里,陳玉蓉走破了四雙鞋,腳上的老繭長了刮,刮了長,她的體重也減掉了8公斤。終于,奇跡發生了。2009年10月19日,當陳玉蓉進行全面檢查時,她的重度脂肪肝消失了,符合肝移植條件。“暴走媽媽”因此得名并走紅網絡。
母愛是一種生命的本能慣性,因此,母愛永恒。這世界上所有的愛和感情都可能會變,唯獨父母對子女的愛和感情不會變。
分析點撥:
“暴走媽媽”的背影,體現出的是忍耐與堅持,它讓我們明白,愛,不僅表現為物質上的舍得,同時更需要精神上的忍耐與堅持。愛,在“舍”的過程中,顯示了它的無私與偉大;在“得”的過程中,實現了它的生存、成長、延續與茁壯。“暴走媽媽”是天下父母的鮮活符號,“割肝救子”的故事,觸動著人們心靈深處最柔軟的地方。愛與被愛的互動,構成了生動而完整的人性樂章。有愛,就有感恩;懂得感恩,才可能享受到無限的愛。
適用主題:親情 感恩 堅持 人性美
■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舜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
相傳舜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都曾多次想害死他。舜修補谷倉倉頂時,他們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舜掘井時,瞽叟與象一起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
舜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
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干,就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了舜。
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堯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還加封象做了一方諸侯。
分析點撥:
面對失敗和挫折,親情是一劑良藥,填補我們失落的心,讓我們重整旗鼓,這是一種勇氣;面對誤解和仇恨,親情是一杯涼水,澆滅我們心頭的火,讓我們坦然面對,這是一種達觀;面對阿諛奉承,親情是一把錐子,刺破我們心中那虛無的夢,讓我們不斷進取,這是一種警示;面對煩惱和憂愁,親情是一縷清風,吹去我們雜亂的思緒,讓我們平和釋然,這是一種境界。
人世間的一切情感都是相互的。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限的給予;子女對父母的孝,是無條件的反哺。
適用主題:親情 挫折 感恩 正直 和諧
■
骨癌媽媽:
去世前為小兒子織好25歲前所有毛褲
吉林白山一位家境貧寒、生前烙煎餅的骨癌媽媽,在得知自己患上絕癥后,在生前的最后15個月內與死神賽跑,硬撐著為9歲的兒子織完了他25歲之前所需的毛褲。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2006年9月24日,9歲的張宇唱起這首歌的時候淚流滿面,小張宇的媽媽因患骨癌醫治無效,已經離開他7天了。記者采訪過程中,張宇一直撫摩著媽媽留下的按照不同年齡段織得大小長短不等的毛褲流淚,喃喃自語:“媽媽,我想您……”
張宇一家沒有房子,多年來一直借住在白山的親戚家,媽媽烙煎餅,爸爸在外打工。2004年7月,張宇的媽媽被醫院確診得了骨癌,手術后喪失了勞動能力。得骨癌一事,家里人一直都瞞著張宇的媽媽。2005年5月,張宇的媽媽突然對家人說她要趁著自己還未完全倒下,為家人多準備一些毛褲御寒。家里人顧及到她虛弱的身體,才不得不告訴她實情。可得知這一切后,張宇的媽媽更加堅定了為家人織毛褲的想法。
此后的每一天,她強撐著編織,直到2006年的8月初,骨癌已發展到晚期,她一動也動不了時,她已經為小兒子張宇織完了他25歲之前所有的毛褲。
分析點撥:
母愛很平凡,它就是張宇媽媽織的那一條條的毛褲;母愛很不平凡,因為身患絕癥的張宇媽媽在生前最后15個月為9歲的兒子織完了他25歲之前所需的毛褲。母親,用甘甜的乳汁,哺育我們成長;母親,用溫柔的話語,呵護我們的心靈。我們擁有母愛,有如寒冷的小麥蓋上了潔白的雪被,時時感到溫暖如春。讓我們共同祝愿天下的母親身體健康。
適用主題:大愛無言 母愛 平凡中孕育偉大
■
王者歸來
2009年10月25日,在濟南奧體中心體育場舉行的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110米欄決賽中,劉翔以13秒34的成績摘金,奪得了他傷愈復出后首個正式比賽的冠軍,并一舉實現了他全運會三連冠的心愿。
當看到電視轉播的劉翔在賽場和現場觀眾激情互動的時候,人們不會忘記,2001年8月28日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劉翔拿到第一個110米跨欄世界冠軍,奪得中國首枚田徑金牌;人們不會忘記,2004年8月27日,雅典奧運會男子110米欄決賽,劉翔以12秒91奪得中國男選手在奧運會上的第一枚田徑金牌;人們不會忘記,2008年8月18日上午,背負奪金眾望的劉翔因傷退出北京奧運會男子110米欄預賽的時候,留給人們的那痛苦的表情;人們不會忘記,因傷退賽的13個月里,劉翔承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他在治傷、養傷的起伏過程中變得更加成熟。
重新回到公眾面前,“翔飛人”經歷了一個浴火重生的過程。讓我們歡呼:王者歸來!
分析點撥:
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會遭遇到困難和挫折,關鍵看你能不能戰勝它。戰勝了困難,你就是生活的強者;如果你因困難而氣餒導致失敗,你就是弱者。人生就是在不斷地經受磨難中走向成功的。“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適用主題:人生 挫折 奮斗 磨礪
■
老鷹的重生
很多年前,有一只威嚴的老鷹,孤單地居住在一座非常高的山頂上。有一天,它覺得自己死期已近,就大喊一聲,把住在山嶺較低處的兒子們召喚過來。當兒子們來齊后,老鷹一個接一個地看了它們一番,然后說道: “我已經撫育了你們,將你們拉扯大,使你們能夠直視日光。你們兄弟中那些不能忍受日光輻射的,我就讓它們餓死了。就為這個,你們理應比所有別的鳥都飛得更高。那些還想活命的,是不會襲擊你們的鷹巢的。所有的動物都將畏懼你們,但你們千萬別去傷害那些尊敬你們的動物,你們應該允許它們分享你們吃剩的殘羹。
“現在我就要離開你們了,但我不會死在自己的巢里。我將飛得非常高,遠到我的翅膀能夠帶我去到的高空,我將展翅高飛向太陽道別,讓猛烈的日光燒掉我老了的羽毛。然后我將向大地直落下來,掉進大海。但是,我將不可思議地從海中再飛起來,得到新生,準備開始新的生命。這就是鷹的命運,我們的命運。”
說著這番話,老鷹飛上天空,它尊嚴威武地圍繞著它的兒子們站立的高山飛翔,跟著,它突然扭轉身子,向那能燒掉它老邁疲倦身體的太陽沖去。
分析點撥:
在人生的旅途中,遭遇磨難是一件壞事,但也是一件好事。困難會逼著你想辦法去戰勝它,困難的環境能鍛煉出人才。老鷹在臨死之前說給兒子們的一番話,揭示了一個樸素的道理:苦難能讓人的生命獲得重生,從而增加生命的重量。
適用主題:生命的重量 生死觀 使命 困難
■
1.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前蘇聯]高爾基
2.人生的光榮,不在永遠不失敗,而在于能夠屢仆屢起。――[法國]拿破侖
3.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宋]李清照
4.誰要游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一個奴隸。――[德國]歌德
5.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清]顧炎武
6.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戰國]莊子
7.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
――[三國]曹植
8.最值得高度珍惜的莫過于每一天的價值。
――[德國]歌德
9.生命,那是自然付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