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四年級語文試卷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8《靜夜思》課時訓練(I)卷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礎題
(共23題;共88分)
1.
(3分)課文內容我知道。
《靜夜思》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人。表達了詩人________的感情。
2.
(5分)看拼音,寫詞語。
sī
gù
xiāng
dī
tóu
míng
yuè
guāng
chuáng
qián
________念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2分)選擇正確的說法(
)。
A
.
《靜夜思》的作者是唐代的李白。
B
.
《靜夜思》的作者是唐代的杜甫。
C
.
《靜夜思》表達了作者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
4.
(2分)《靜夜思》中“舉”的意思是(
)
A
.
提出
B
.
興起
C
.
抬起
5.
(4分)看拼音,寫詞語。
wāi
xié
huì
chéng
zhào
kàn
gǔ
sh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
(3分)加上偏旁組成新字,再選字填到橫線上。
①知識淵________的王老師深受同學們的喜愛。
②學校運動會上,我們班的同學齊心協力、奮力拼________,奪得了團體總分第一名。
③舉重運動員的胳________特別健壯有力。
7.
(6分)讀句子,按順序在橫線上填上序號。
________小白兔常常給白菜澆水、施肥、拔草、捉蟲。
________小白兔向老山羊要了一包菜籽。
________白菜很快就長大了。
________小白兔回到家里,把土翻松了,種上菜籽。
________過了幾天,白菜長出來了。
________小白兔把自己種的白菜送給老山羊。
8.
(5分)寫一首有關思鄉、思念親人的古詩。
9.
(1分)猜謎語。
一寸光陰。——________
10.
(4分)快來碰碰對,把字母按順序填在橫線上。
草芽________
A.夏
谷穗________
B.秋
雪人________
C.春
荷葉________
D.冬
11.
(4分)加偏旁,變新字。
青——________、________
田——________、________
12.
(2分)把句子補充完整,加上合適的標點
我的故鄉在________,我愛________
13.
(8分)比一比,再組詞。
思________ 英________ 層________ 詩________
意________ 李________ 屋________ 說________
14.
(2分)給劃線字選擇正確的意思
疑是地上霜______
A
.
以為
B
.
懷疑
15.
(8分)比一比,再組詞。
意________
成________
偉________
照________
一________
喊________
尾________
灶________
16.
(5分)默寫古詩《靜夜思》。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7.
(2分)選擇劃線字的正確解釋
低頭思故鄉______
A
.
思考
B
.
思念
18.
(3分)選詞詞語
①綠綠的________
A.花朵
②圓圓的________
B.草地
③香香的________
C.皮球
19.
(6分)選詞填空
A座
B朵
C條
D個
E棵
F片
公園里有一________橋,橋下有一________小河,河邊種著一________樹,樹底下有一________草地,草地上開著幾________花。一________小朋友在草地上玩耍。
20.
(4分)我能把下面的詞連成句子
A電視機
B我家
C洗衣機
D有
E和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5分)看拼音,寫句子。
yè
wǎn
,wǒ
zài
yuàn
zi
lǐ
shǔ
xīng
xing.
22.
(2分)讀詩《靜夜思》,解釋詩句的意思。
(1)床前明月光________
(2)低頭思故鄉________
23.
(2分)讀詩《靜夜思》,寫出下列詩句的意思。
(1)疑是地上霜________
(2)舉頭望明月________
二、閱讀題
(共2題;共27分)
24.
(10分)讀一讀。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這首詩主要寫了(
)
A
.
李白十分喜愛夜晚圓圓的月亮,明亮的月亮。
B
.
李白望著月亮,思念家鄉。
(2)這首詩描寫的是________(季節)夜晚的景色。通過________可以看出。
(3)詩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
(4)看看夜晚的天空,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25.
(17分)閱讀短文,完成后面練習。
愛玩的太陽娃娃
天上的太陽娃娃喜好吹白云玩兒。
瞧,她把嘴巴鼓得圓圓的,朝著身旁的云吹呀,吹呀,吹出了一對長耳朵,一條短尾巴,一個胖肚子,一個圓腦瓜。哈,她把那朵白云改成一只小白兔啦!
太陽娃娃一邊在天上跑,一邊吹,把這朵白云吹成荷花,把那朵白云吹成白雪公主……她越吹越開心,一不小心把一朵白云吹進海里去了,自己也一塊兒滾進大海中。
啊,她在海里把那朵白云吹成了一朵漂亮的白浪花。
(1)短文共有________個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________句話。
(2)太陽娃娃都把白云吹成了什么?找一找,圈出來。
(3)找出短文中寫小白兔樣子的句子。
(4)太陽娃娃還會把白云吹成什么呢?趕緊寫一寫吧。
參考答案
一、基礎題
(共23題;共8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2-2、
22-3、
23-1、
23-2、
23-3、
二、閱讀題
(共2題;共27分)
24-1、
24-2、
24-3、
24-4、
25-1、
25-2、
兒子的問題比較特殊,不是他不想學,或者不愿學,而是他的思維模式或者說答題思路跟老師“不合拍”。舉例來說,兒子上小學時,四年級語文上冊第11課,課文講述一只信守承諾的小鳥,答應次年春天給大樹唱歌。當大樹被砍伐做成火柴之后,它依舊按時飛來對著燈火歌唱。課后的問題是:你想對這只小鳥說些什么?
標準答案大概是:小鳥,你的樹朋友雖然不在了,可它帶給人們的溫暖和光明還在。我學習你的誠信,欣賞你的鍥而不舍……
兒子的答案卻是:小鳥,大樹已經不在了你還唱什么歌呢?這一年的時間里,你已經產蛋生子,你拋下自己的寶寶,千里迢迢飛回來,你忘記了做母親的天職,這是多么愚蠢啊!
我曾仔細看了兒子的答案,問他何以斷定這只小鳥不負責任。兒子說:“課文的描寫讓我斷定這是一只候鳥。候鳥夏天在溫帶地區繁殖,冬天在熱帶地區越冬。所以我可以肯定,這只鳥在一年中已經做了媽媽,有了寶寶。我看電視知道鳥類的遷徙是要付出代價的,比如要消耗大量的體能,還可能遇到不良天氣或遷徙方向定位錯誤,還要適應沿途不熟悉的新環境……所以,我覺得這只鳥媽媽九死一生地跑回來,只是為了跟一棵被砍伐的樹唱歌,很愚蠢。”
語文老師卻為我兒子的答題思路特意給我打電話,說:“我不反對學生發散性思維,更不反對他們寫自己真實的想法,但課文里從沒講到小鳥生蛋做媽媽等內容。所以孩子的想象毫無根據,這樣的思維模式本身是有問題的。”
從小學四年級到高中,我兒子面臨的問題始終沒有改變過。仔細琢磨一下,兒子的答案未必全無道理,只是他太直接、太露骨、太孩子氣。所以,他寫的答案就像《皇帝新裝》里那個誠實孩子的發言,不招人待見,常常得零分。
兒子經歷了好幾個語文老師,每個老師都被他氣得夠嗆。高考在即,如何幫助兒子適應高考,已經刻不容緩。
輔導孩子的語文閱讀,真是個巨大難題。我這個文學碩士、期刊專欄作者也感到束手無策。一方面,我不想扼殺孩子的想象力和誠實的品質,但另一方面,我又必須幫助他適應應試教育的大環境。
怎么辦呢?我聯想到一個游戲,游戲中的玩家必須將自己裝扮成外星人,他的行為舉止必須刻意往“正常的反面”來發展。
我跟兒子說:“你課外閱讀可以天馬行空,但考試的時候做閱讀理解題時,就要有所改變。改變的方式就像玩游戲,你暫時‘壓抑’自己的本能反應,然后像一個外星人一樣來對待這些題目。”接著我給他舉了個古詩解讀的例子,“‘千里黃云白日曛’,看到這句詩,你的第一反應估計能跟霧霾扯上關系!”他聽了立即點頭:“我就是這么想的。”于是我問他:“那假如外星球沒有霧霾,假如空氣質量很好,你想想‘黃云’會是什么?還有這句,‘天下誰人不識君’,你一聽是不是覺得寫詩的人在吹牛皮?但同樣的,假如外星球上人很少,大家彼此之間都很熟呢?”兒子邊聽邊頻頻點頭。
我接著告訴兒子:“文學,之所以是文學,就因為它不是那么實際和直接。文學的世界與我們生活的現實是有一定距離的,進入這個世界,你最好當成進入了一個外星球,不能用地球人的思維模式來解讀。相反,你要學著去理解‘外星文化’,用外星人的方式來溝通。”然后我又以剛才的兩句古詩來跟兒子舉例分析,“‘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你想象一下,自己坐上時空穿梭機,來到了另一個星球。那里落日黃云,曠野蒼茫,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你會怎么想?”
兒子興趣盎然,十分配合,裝模作樣地喊:“好恐怖啊,快跑啊!”
我笑了,進一步啟發他:“這種感覺,你用文學一點的語言來形容,或者說用語文老師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該怎么說呢?”
兒子說:“讓人感到很凄涼,好像置身風雪之中,有無限的離愁別緒!”
我立即對兒子豎起了大拇指。其實我知道,兒子已經在大量閱讀中積累了足夠的詞匯,只要調整思路,他就能表達得很好。
我們接著往下分析。我告訴兒子:“高適正在送別的友人,是當時最著名的董庭蘭樂師。董庭蘭在當時可是大明星,影響力不亞于今天的周杰倫。如果你換到這個角度來想一想,高適并不是在阿諛奉承,而是在鼓勵自己的朋友去奮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滿信心和力量。你不覺得正是因為他倆是好哥們兒,所以說話才質樸而豪爽嗎?所以才沒有文人的酸味嗎?”
兒子哈哈笑了起來,他聽懂了我對古詩的解讀。也難怪,要讓現在的孩子們明白古詩詞的情境,真的需要讓他們有“參觀外星球”的感受才可以。
在我的幫助下,兒子漸漸懂得了加工自己的“第一答案”。
比如他的“第一答案”是“表達了作者想寫詩又寫不出來的感情”,他會自我審視一番,然后改為“表達了作者心中飽蘸著眾多情感,千頭萬緒,無處訴說的苦悶之情”。
前一個答案,是兒子的第一感覺,是老師一定會給低分甚至零分的答案;第二個答案,我讓兒子試著多用幾個成語,多用幾個他正在學習的詞匯,然后寫得“文縐縐”“朦朧含蓄”甚至有點“不知所云”。有趣的是,這樣的答案常常能得高分甚至滿分。
這個過程有點像一個人先寫母語,然后用外語將母語翻譯出來的過程。在刻意訓練兒子加工“第一答案”一段時間之后,他考卷上的閱讀題答案里沒有“大白話”了,也沒有匪夷所思的“異想天開”了,得分顯著提高。當然,兒子在家寫作業時會邊寫邊跟我吐槽,把他的“第一答案”告訴我。這些“第一答案”都充滿想象力和創新性思維,給我日常寫作平添了不少靈感。
我想,與我有著類似困惑的家長不會少,因為應試教育給孩子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帶來了“束縛”,這一點很多人都是承認的,但我們又不敢徹底為孩子解開這個“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