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又見花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大院門口的兩棵泡桐樹又開花了。一團團一簇簇,密密匝匝的,長長的淡紫色花萼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認識桐樹是很小的時候,大概在五六歲吧。那時,父親在部隊,一年也回不來一次。母親帶著我和兩個弟弟生活。兩個弟弟,一個比我小兩歲還不到三歲,一個未滿周歲。母親要上班,實在是看不過來了,就把我送回了河南老家。我父母的老家都在河南,是一個鄉的兩個村子,相距不過幾里地。爺爺不大喜歡我,我在老家住久了,認識了路,就經常從爺爺家溜到姥姥家。姥姥家的院子里有兩棵高大的泡桐樹,開花的時候,滿院子都是清香。姥姥采下桐花,用水焯一下,拌上面蒸著吃,真香啊!從那時起,我認識了桐樹。
秋天了,桐樹上掛了好多果子,姥姥采了下來。我想桐花那么好吃,果子一定也好吃,就抓起一個放進了嘴里,隨即我便吐了出來。姥姥看了,呵呵地笑了,說:“傻妮兒,那不中吃。”我說:“那收它弄啥?”姥姥說:“給你做棉靴[注1]用。”我問姥姥這東西怎么做棉靴呢,姥姥說做好了你就知道了。我楞楞地想了半天,也沒琢磨出結果,小伙伴們叫我出去玩,就把這個事兒忘記了。年三十兒,姥姥拿出一雙新棉鞋給我穿上,我突然想起了姥姥說用桐籽做棉靴的事兒,就脫下棉鞋找桐籽在哪里。姥姥瞇縫著眼又笑了:“真是個傻妮兒!是把桐籽肚子里的油擠出來,蘸到底兒和幫兒上,靴就不好[注2]濕了,穿著暖和。”我拿著棉鞋仔細一看,還真是的,這棉鞋的底子和幫子的下三分之一處泛著油亮,聞著還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清涼的味道。我高興地穿上鞋,一溜煙兒地跑出去向小伙伴們顯擺去了。這樣的棉鞋我穿了很多年,它們不好看,但真的很暖和。
再后來我還知道了,老家多數人家的院子里都有幾棵桐樹,那是老人們為自己故去時準備的。因為桐木的木質輕、耐腐蝕,所以,當地家境一般的人就把它作為首選的裝殮木材。院子里的樹多數是自生自長的,一陣風過來,桐籽落在了院子的土里,慢慢萌芽出土,人們就由著它長起來。花開花落,在不經意中,樹長大了,人也變老了,老人們就把自己的下輩子托付給了這些個開著淡紫色花朵的桐樹們。他們不圖別的,圖的是自己院子里長成的樹打造的屋子溫暖、親切。
上學了,讀到《焦裕祿》的課文,我又知道了,桐樹生命力頑強,生長快,是抗旱御沙、改善農田環境的極好樹種。焦裕祿同志帶領蘭考人民用泡桐治沙造田,鞠躬盡瘁,倒在開著淡紫色花朵的桐樹下,融入了桐花,融入了大地,化作了一棵參天的泡桐樹,屹立在人們的心中。
泡桐樹是一個平凡的樹種。它的花不燦爛,淡淡地紫色一點也不顯眼;它的香不濃烈,清淡的極易讓人忽略;它的葉不美麗,難以變幻更多的色彩。可它卻努力把自己的平凡發揮到極致,把自己的平凡擴展到無限。登不得大雅之堂,那就遇院落而生,給人們帶去蔭涼;花葉生的不美,那就把身軀長高長大,最大限度地供人們取用;生時不能成為梁柱,那就在死去時化作小屋,為逝者奉上溫暖。
一年又一年春夏時節這熱熱鬧鬧的花事,漸漸地就敗了。父親病了,在醫院里進進出出,沒有精力侍弄牽牛花了。我們想讓父親高興,照著父親的樣子去做,才知道了養花的不易。撒下的花籽埋深了發不了芽,埋淺了會被饞嘴的麻雀叼走。有時幾天想不起澆水,盆土干得開裂,想起時又澆得太勤,花苗都漚爛了根。以前父親施花肥時我們都捏著鼻子叫臭,可我們種的“衛生”花,勉勉強強開出的花朵小,顏色也黯。開春時,收花籽的小塑料瓶找不到了,無意中落在花盆里的籽倒發了芽。再一年,我們用“話當年”的口吻說起牽牛花開的情景。再一年,父親走了。父親走在深冬,陽臺上空空蕩蕩的,抬頭看見種牽牛花時拴繩的釘子,是八十多歲的父親踩著凳子釘在高高的窗框上的。那時遞錘子打下手的我們以為父親永遠這么硬朗,以為牽牛花永遠為我們盛開。
父親帶走了他的牽牛花,父親還帶走了很多東西。父親走了三年以后,我想明白了,失去了的就是失去了,比如時間,比如感情,比如生命,任怎么強求也求不回來,那個巨大的空白永遠懸在我的心頭。
我在正午的陽光下看見陪伴父親的牽牛花,忍不住心中的悲戚,又仿佛得到些安慰。這矮牽牛不是陽臺上牽絲攀藤的那一種,植株矮小,不爬藤,花形是個大大的喇叭,色彩繁多,在城市的綠地和街邊常能看到。我知道他人的墓旁種著雛菊,父親的墓旁種著牽牛花,純屬巧合。可我想父親會喜歡的。我輕輕摘下一朵開得正嬌艷的牽牛花,帶回家放在父親的像前。
閱讀提示
這篇短文作者抓住了我們全家的愛物――牽牛花來寫的。首先寫父親親手種的牽牛花,葉繁花盛;然后寫父親病了,牽牛花花朵小,顏色黯;接著寫父親走了,帶走了他的牽牛花;最后寫父親墳頭已經不是原來的牽牛花。這樣比較著寫牽牛花,把讀者的“情”也自然而然地“牽”了出來,生動地表現了物是人非,時過境遷的哀怨情愁,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深深懷念。
課后實踐
1.趣味字謎猜猜看。
(1)粗一半,細一半。 ( ) (2)要一半,扔一半。 ( )
(3)一來再來。 ( ) (4)守門員。 ( )
(5)無人偷車。 ( ) (6)需要一半,留一半。 ( )
(7)一口咬住多半截。 ( ) (8)一月一日非今天。 ( )
2.我是小醫生。請仔細閱讀下面的一段話,找出需要修改的地方用修改符號在原文上修改。
黃昏,蒸人的暑氣散了,便齊齊地站在陽臺欄桿邊,仔細的數著細長的花蕾……直到將高處的,低處的,躲在綠葉后面的花朵,三朵并蒂的花朵,一一數清楚了才放心。
3.各就各位。
(1)“晨曦中,那花朵仿佛也在點頭應和,舊舊的陽臺上滿是快樂。”這句話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
A.比喻 B.擬人 C.夸張 D.排比
(2)文中最后一自然段第一句“我在正午的陽臺上看見陪伴父親的牽牛花。”是指( )
A.我家陽臺的牽牛花 B.醫院花壇里的牽牛花
C.父親墓前的牽牛花 D.城市街邊的牽牛花
時光老人總是沒有經過人們同意,就輕易搶走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時間在一分一秒的逃走的同時,也讓人漸漸成長。就像花,一年四季的開與敗,總是亦復如是的重復這同一種動作。
又見花開,我已不再是那個幼小不懂事的孩子了。就像這匆匆度過的七年,七年里成長了許多;七年里結交了無數的朋友了;認識了無數不同性格的人自己開始學會獨立,不再輕易的流眼淚。因為我知道:眼淚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又見花開,我成為別人的學姐,看到新一屆的同學在賣力的軍訓,自己感嘆:這個學年是不是過得太快了!看到他們稚嫩臉上純真的笑容,自己感悟:我是否還擁有這樣純真的笑臉?看到他們追逐打鬧,自己心想:這樣的游戲有意義嗎?然而,同學說我裝深沉,老媽說我想太多了。是嗎?也許我就比他們大了幾個月罷了,也許就是這幾個月,讓我和他們不一樣啊!
又見花開,我已習慣這種重復而又不單調的生活,升入初中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做集體生活,也許上次花開時還在擔心自己在一個新的環境中是否適應?現在我得到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絕不會不適應!雖然每天都有繁忙的作業每學期都有沉重的名次,但這并不會使生活單調!同學之間的一個小玩笑,也許也是一種關心的方式,也許會讓剛才被老師罵過的不快煙消云散。
時間會改變許多,但是花還是從凋零到綻放。我們又何曾不是呢?又見花開,我也長大!
隔壁鄰居有一個空巢老人,老伴去世,老人的子女都沒有時間陪伴與她,忙于工作,就她一個孤零零的住著。
老人喜歡在每天下午,坐在椅子上曬著太陽,屋子的周圍種滿了金燦燦的油菜花,花的上空,白色的蝴蝶翩翩起舞,溫暖的陽光散落,銀色的發絲閃爍著光芒,構成了一副很美麗的畫面。
童年,我和小伙伴很喜歡去老奶奶的家去玩。因為那里場地空敞,而且還有好吃的。老奶奶會坐在旁邊的椅子上,看著我們玩耍,嘴角邊掛著那開心的笑容。油菜花被風輕輕地吹動著,搖擺著它的身子。老奶奶的手上有捧著一本用書殼包著的圣歌。她偶爾會捧圣歌問我:“小丫頭,這個是什么字呀?”有時候,我回答不出來,就著憋漲紅了臉,老奶奶看到這個情景的時候,她就會哈哈的大笑起來。
少年,初中的生活,學業的繁重,使我沒有時間去老奶奶家里做客。只有每天放學回家,騎著單車回家路老人的門前,跟她打一聲招呼。老奶奶坐在門口夕陽的余暉照在老人的身上,照在房屋周圍的油菜花上。過了幾天,我再也沒有見到老奶奶的身影了。我猜想或許是她的子女接到身邊照顧去了。恰好,我的奶奶生病住院了,我得去醫院照顧她。從自家的奶奶口中得知隔壁家的老奶奶了。
當我去看老人的時候,老人渾身上下插著管子,瘦如柴骨,手上還打著點滴。那一刻,觸動了我的心靈,酸酸的。她的子女在照顧,我坐在老人的身邊。我聽到老奶奶叫了我一聲,雖然那一聲很輕,但是我依然聽了。我給老奶奶喂了幾口東西吃。
時間不知不覺的飛逝,我不得不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那些油菜花都凋謝了。凌亂的花瓣靜靜地躺在黑色的泥土上。
少年時的懵懂讓我誤以為老奶奶會好起來,但是沒有想到,在醫院的那一次的見面,居然是最后一次的見面。在人生的旅途之中都充滿著悲歡離合,每一天都在上演那其中的一幕,或許要學會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的珍惜,亦不造成內心深處的遺憾。
又見梔子花兒開了,季節總是趁人不被時悄然的徙轉。
走上不太長的街道,遠遠就聞見了梔子花沁人心脾濃濃的香味兒;路過街角,買花的大姐總會笑盈盈地招呼:買花嗎?我總是輕輕的搖搖頭。
其實,我是很喜歡梔子花的,打小就很喜歡。在往年梔子花開的季節,我幾乎天天都會買幾束掛在客廳中寢室里,特享受地斜躺在沙發上或斜倚在床頭,微閉雙眸,輕輕地呼吸梔子花散發的縷縷香味兒,遐想著亦或發呆著。
而今的我,不買了,盡管路過街角時目光總是會不由自主的停留,盡管目光中流露出了些許的貪婪, 可,我還是決絕地轉過了頭。
曾經梔子花開時的我,是簡單的、天真的、快樂的,雖然那時年少的我幾乎沒聽見過“幸福”二字,但現在想來,那時的自己應該是幸福的,對,是幸福的,因為簡單天真,所以快樂幸福。而現在的我,簡單嗎?快樂嗎?也或幸福嗎?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更不愿意去問自己,真的。
其實,對現而今的我而言,是否快樂是否開心是否幸福已經不重要了,亦或者可以說,無所謂了。我,只想擁有一小片清靜的天空;只想獨守著這一片寧靜的天空,孤獨著亦或寂寞著,自閉亦好孤僻也罷,這樣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可,身在俗塵中的我,就連這微不足道的期許已然都成了一種可望不可及的奢求。
遠親表妹文玉時常用羨慕的口吻對我說,我的愛好好高雅好有情調;而對我而言,愛好文字,卻只是一種寄托,只是寄托而已,無所謂高雅還是低俗,盡管大多時候都是欲言又止,盡管初衷是想簡單快樂于字里行間,可說著說著就會莫名的情緒低落,讓文字也跟著莫名的情緒低迷...為什么?不為什么,也不想去知道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