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世界四大漁場

世界四大漁場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世界四大漁場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世界四大漁場

世界四大漁場范文第1篇

一、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過兩個渠道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從目前情況來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還不夠強,一些高校把已設計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規范灌輸給學生,最終將學生“塑造”成“理想的道德模型”和“社會的工具”,忽視了社會思想的多元化和學生個體的差異化,造成知與行、理論和實踐的脫離。另外,教育形式比較單調也是當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談心、講座、座談會等無法從根本上打動學生,黨團活動創新力度又不夠,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欠佳,學生的思想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而思想和心理是密切相關的。一方面,思想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嚴重還有可能引發心理問題;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獨特的辦法,其中最為核心的精神在于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從而從內心自覺接受教育,而這樣的方法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應借鑒的。因此,應該改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各自為政的局面,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增強思想、心理工作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

二、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可能性

(一)二者的理論淵源相同。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有其理論基礎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根據大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活動。這表明,二者有著共同的理論淵源,即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二)二者在內容上相關。康德說:“我們的一切認識從感性開始,進而到知性而終于理性。”心理健康教育屬于認識的感性階段,而思想政治教育屬于認識的理性階段。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關注社會對學生政治思想、行為規范的要求,也需要關注學生基本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的補充了后者,并彌補了傳統教育理念的不足。

(三)二者在方法手段上互動。心理健康教育較之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方法上的優勢,其通過共情,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再通過排解、疏導,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自己的主體地位,教師僅為協助者,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自覺接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理論性較強,容易出現凌駕于實際生活空泛說教的現象,使學生談“思想政治”色變,產生抵觸心理。因此,針對學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問題采用潤物細無聲的心理疏導方法,可以減少思想工作的阻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實效性。

三、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實踐措施

(一)轉變教育理念。傳統意義上的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過多地強調對社會的服從,淡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造成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觸心理。在很多人眼中,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單純的從黨、國家和社會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的教育和引導,社會至上是它的價值本位,而不是為了滿足學生個體的發展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從教育理念上要進行轉變,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服務于社會,也是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這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觀念上的結合。

(二)了解學生心理。當前大學生的心理發展主要面臨五個方面的壓力:觀念變革的壓力、經濟壓力、學習壓力、就業壓力、人際關系壓力。同時,他們自身又存在五個方面的矛盾: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學好知識和提高素質的矛盾、自我發展和家長要求的矛盾、經濟消費和經濟能力的矛盾、性意識和行為規范的矛盾。這些都是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應了解的。大學生處于價值觀的形成時期,他們的思想可塑性很強。從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出發,對其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觀、政治觀、法制觀的教育和引導,探索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心理活動規律,使其從心理上產生認同和接受,并逐漸外化成行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實效性的有效途徑。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適應不斷變化的形勢,從學生的不同個性和成長規律入手,因材施教,把育人工作真正做到每個大學生的心坎上。這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內容上的結合。

世界四大漁場范文第2篇

掠奪式的捕撈,瘋狂的近海污染和開發,讓多種魚蝦絕跡。漫長的海岸線曾經以其豐厚的漁業資源讓漁民受益,然而隨著近海漁業資源的日漸枯竭,漁民們發現,如今他們賴以為生的大海變了,每次打魚都能滿倉的那個年代已經過去,雖然漁網的網眼變得更小,漁船跑得更遠,但打上來的魚卻越來越少,導致出海就賠錢。

中國近海漁業究竟怎么了?

消失的近海漁場

浙江沈家門外面的海面,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這一帶大陸架寬闊,西面有長江、錢塘江、甬江三大入海口,帶來了豐富的營養物質,更因東海沿岸流、臺灣暖流和黃海冷水團于此交匯,水流攪動,養分上浮,吸引了眾多魚群棲息、洄游。歷史上,舟山漁場就是浙江、江蘇、福建和上海3省1市漁民的傳統作業區域,以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墨魚(烏賊)為主要品種。

曾幾何時,舟山漁場是與俄羅斯千島漁場、加拿大紐芬蘭漁場和秘魯漁場齊名的世界級大漁場。而今呢?中國近海沒有漁汛了,當然也就沒有了漁場。舟山海域原來有四大漁汛,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一個個相繼消失了。至少從漁業資源的角度看,中國的近海漁業資源已經在20世紀開發完畢,如今可謂是油盡燈枯。

小黃魚的漁汛是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消失的,近年來因為休漁,種群恢復,產量大大提高。但不要忘了,東海區小黃魚1966年的平均體長24.4厘米,平均體重318克;而2011年平均體長12.4厘米,平均體重36克。大海里游動著的全是低齡幼小黃魚!它們中的絕大多數永遠沒有機會長大成年。從前捕獲的小黃魚平均為5齡以上,現在差不多都是1齡魚,經濟價值大打折扣。

帶魚又叫刀魚、牙帶魚,我國沿海各省均產。浙江嵊山漁場的帶魚最為有名,每年冬汛時都吸引了來自各地的漁民,萬船云集。帶魚的產卵場近海和外海都有,補充能力強,但80年代后期漁汛也逐漸消失。從1960年到2000年,東海區帶魚的平均肛長從23.2厘米下降到17.9厘米,平均年齡從1.94齡下降到1.45齡。帶魚至今仍是我國主要經濟魚類,但是也出現了個體小型化問題,幼齒當道。

曼氏無針烏賊,俗稱墨魚,是一種暖水洄游性軟體動物,平時棲息在外海,每年春夏之際,洄游至舟山群島中街山一帶海域產卵。它的汛期與大黃魚相同,舟山地區因此有“大水捕黃魚,小水拖墨魚”的說法。烏賊屬于一年生動物,生長迅速,資源補充恢復快,即使這樣也沒能挺住。經過對產卵前的“進港烏賊”的多年圍捕,這種最高年產達6萬噸的優質海產品迅速減少,80年代中后期便難覓蹤影。

大黃魚、小黃魚、墨魚和帶魚,一向為我國主要經濟魚類,號稱“四大漁業”和“四大漁產”,如今都已潰不成軍。據《東黃海漁業資源利用》一書統計,在東海區的所有漁獲物中,20世紀50年代,四大漁產占63.7%;70年代下降到47.4%;90年代下降到18.8%,僅剩下年幼的帶魚和小黃魚了。

南海是中國四大海區中的最大海區,屬于熱帶,盛產優質魚紅笛鯛,俗稱紅魚。體長近一米,肉質豐厚,深受人們喜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北部灣,紅笛鯛占拖網漁獲物的20~30%,高居第一位,如今基本絕跡,偶有捕獲,體長也只有30厘米左右。南海其他一些傳統優質魚類如鰣魚、四指馬友、大黃魚、石鱸、尖吻鱸和真鯛等,也逐漸退出漁獲物。

位于遼東半島西北部的蓋州有42公里的海岸線,年產漁蝦蟹貝等以10萬噸計,海蜇產量全國居首,約占全國總量的60%。沿海從事捕撈的漁民也靠海吃海富了起來。但近十年來,漁民們漸漸發現,海蜇越來越小,各種魚越來越少,過去活躍的青皮魚、鲅魚、油扣魚現在幾乎難覓蹤影,而最受市場歡迎的對蝦已基本絕跡。

2011年,天津市渤海水產研究所的《渤海灣漁業資源與環境生態現狀調查與評估》報告顯示,經過多年的連續跟蹤,渤海灣漁業資源由過去的95種減少到目前的75種,野生牙鲆、河豚等魚類徹底消失。其中,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漁業資源已從過去的70種減少到目前的10種左右。

據渤海水產研究所介紹,歷史上渤海灣水生生物約有150多種,有經濟價值的漁業資源多達70種。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由于受到過度捕撈、海洋污染等眾多因素的影響,渤海灣漁業生態環境極度惡化。

沒有海洋,中國經濟乃至社會都將大受影響。在中國史籍中,提到海洋,大多總會敘其“魚鹽之利,舟楫之便”。

現代海洋經濟是從上世紀60年代興起的。1960年,法國總統戴高樂提出“向海洋進軍”。次年,美國總統肯尼迪向國會提出“美國必須開發海洋”,要“開辟一個支持海洋學的新紀元”。1967年法國政府成立海洋部,統管全國的海洋事務。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人曾預言:“21世紀將是海洋開發的世紀。”這個預言已日漸顯現,尤其是在人類社會面臨地球表面“資源日趨枯竭、環境日益惡化和人口不斷增加”三大威脅的今天,各沿海國都把發展海洋經濟列入戰略重點。

對中國而言,沒有海洋經濟就意味著沒有未來,關系到能不能利用世界資源,能不能形成世界大國的核心問題。

而根據國家海洋局公布的數據,2010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達到38439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7%。但這38439億元的海洋生產總值中,只有40%是統計自海洋產業增加值,60%為相關產業通過模型推算出來的,實際上海洋經濟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實際貢獻僅為5%左右。

極端的漁業捕撈

世界四大漁場范文第3篇

許多漁民賴以生存的海洋漁業捕撈生產,正在受到沖擊,漁民失海現象嚴重。在漁業體制從集體合作制向股份合作制的轉軌過程中,漁民群體的貧富分化開始加劇。失海漁民受年齡老化、生存技能缺乏等因素影響,生計艱難,部分陷入了“赤貧”。

“隱性失海”導致生存艱難

隨著漁民失海愈演愈烈,生產空間日漸狹窄,我國沿海漁區部分漁民正陷入“要地沒地、要海沒海”境地,各地政府正積極開拓渠道,幫助“失海”漁民轉產上岸。然而,由于多數漁民年齡偏大、就業技能單一,脫離漁業生產后就業困難,生計艱辛。

“想轉產無門路,想發展無思路”,玉環縣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林仁碧說,玉環縣97%的漁民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60.2%年齡在40周歲以上,大多數只有海洋捕撈一種技能,且受自身素質限制很難掌握新謀生技能。

舟山市普陀區塘頭社區42歲的漁民翁宏立說,他從18歲開始打漁,沒上過幾年學。“船上的營生還能憑經驗,如果不打漁,自己真不知道能干什么。”他說,自家漁船2002年被減掉后,他就在別人船上打工,一個月工資2000元,妻子沒有經濟收入,孩子讀書開支又比較大,負擔很重“心里也想做點什么多掙點錢,可實在摸不著門道。”翁宏立說。

筆者在廣西、浙江、山東等地都注意到,一部分年齡較大的漁民,由于缺乏其他生產技能,轉產轉業之后又不得不入海求生,返流漁民變成了無證生產,給管理帶來了新難題。

許多漁民反映,漁民和農民不一樣,因為沒有土地等基本保障,生活沒有著落感,且成本較高。“連吃棵菜都要買。現在物價這么高,我們的日子過得比農民緊。”采訪中有漁民這樣對筆者說。

浙江省玉環縣坎門社區是傳統的漁村,社區主任、坎門海洋漁業公司經理許火云說,上世紀90年代以前,漁民日子比農民好,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部分漁民生活就只夠溫飽了,進入新世紀之后越來越差。

由于成本上升,漁民雖然還能出海捕魚但是漁業效益下降甚至虧本的“隱性失海”現象,也導致這些漁民生存現狀越來越艱難。最近幾年來,隨著柴油、勞動力價格上漲,一些還有漁船的漁民作業成本快速上升,一些漁船出海打漁經常虧本。由于漁船造價較高,一些船主虧本經營甚至折價賣船,從而背上沉重債務,生活陷入赤貧。

林仁碧說,不少漁民的積蓄基本上投入到更新漁船、添置設備和擴大再生產上,一次投資由10~20萬元增加到40~50萬元,少數漁民舉債投資。但由于近幾年捕撈生產效益滑坡,油價上漲,漁民收入普遍下降,一些船東資不抵債。

筆者還發現,漁民群體的貧富分化正在加劇。在漁業體制從集體合作制向股份合作制轉變過程中,多數漁民選擇了放棄股份,股份結構由此從全員持股變成少數人持股。在浙江舟山,漁船股份集中到了30%左右的漁民手上,大部分漁民則淪為沒有生產資料的雇工,股東漁民與雇工漁民之間年收入相差懸殊。

吁請建立失海漁民利益補償機制

漁民失海困境的出現,歸根結底是因為當前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機制的失靈。

接受采訪的一些海洋漁業管理和研究人士指出,要緩解“失海”漁民的困境,需要以維護漁民權益為核心,進行包括失海漁民利益補償機制、漁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一系列制度更新。

第一,完善相關法律,探索建立海域征用補償辦法,建立失海漁民利益補償機制。我國至今尚未制定“漁民海洋使用權利保障法”和“漁民漁業捕撈權益保障法”等相關法律,一些地方政府在變更海域使用性質時,不征求漁民意見,損害了漁民的海洋使用權和漁業捕撈權。目前在漁民當中,對建立類似農民土地征用補償機制那樣的海域征用補償機制的呼聲越來越高。除國家和政府對“失海”漁民給予必要的經濟利益補償外,可與建立“誰開發、誰負責”的補償辦法相結合,使“失海”漁民在海洋開發中同樣受益。

第二,創新漁業管理機制遏止競爭性捕撈。只有海洋捕撈業可持續發展了,漁民的生計才能從根本上得到保障。但在目前,國內海洋漁業基本上陷入了“競爭捕撈―過度投資―過度捕撈―資源枯竭”這一惡性循環。“先捕經濟價值高的魚種,然后是價值低的;大的捕完了捕小的;為了多捕魚,船也越造越大。哪怕是一些新開發的種類,例如馬面,一旦進入商業捕撈階段,其群體很快就表現出衰退的跡象。”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副教授慕永通說,因為管制失靈導致的競爭性捕撈必須得到改變。

專家提出,海洋漁業管理應該明確漁業權屬,避免資源利用的無限準入及自由準入狀態,才能從根本上消除漁民競爭性捕撈心理。同時,盡快研究捕撈限額制度,如規定漁民要申請捕撈證,然后按照額定捕撈量捕撈,如果無證捕撈則屬違法。

第三,建立多元“失海”漁民社會保障制度。比如,與當前正在籌建的漁(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有機結合起來,籌建“失海”漁民的基本生活、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制度;為“失海”漁民建立適合漁區標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當前,鑒于淺海養殖潛力大,近期可以通過大力發展淺海貝類養殖,解決部分捕撈漁民轉產轉業就業問題。

近海幾已無魚可捕

筆者發現,濫捕濫撈帶來的海洋資源“荒漠化”,沿海工業快速推進、近海資源開發導致漁民作業海域大量被占用,以及漁民作業成本不斷快速攀升等因素,正在不斷侵蝕我國漁區漁民的生存空間。

近年來,我國許多海域近海漁業資源日益減少。慕永通說,在渤海和黃海,掠奪式捕撈已致海洋漁業資源局部“荒漠化”。“以大黃魚為例,80年代在黃海還挺多,目前野生種群基本已經消失。”

筆者在沿海漁區采訪,近海“無魚可捕”成為聽得最多的感慨。浙江舟山漁場是世界四大漁場之一,也是我國四大傳統海產主產區之一。當地漁民和漁業管理部門官員反映,受近年來濫捕濫撈影響,漁民作業漁場日益遠離近岸,目前近海基本上已經無魚可捕“傳統漁場已難以形成漁汛。”舟山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劉舜斌說。

慕永通說,在渤海和黃海,掠奪式捕撈已致海洋漁業資源局部“荒漠化”。“以大黃魚為例,80年代在黃海還挺多,目前野生種群基本已經消失。”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竇碩增認為,渤海曾經定位為我國的“戰略漁場”,以前在渤海搞調查,一拖網拉上來能有100多種經濟魚類,十多年后,現在只有50多種,很多魚種已經在渤海消失。“長江口、黃河口作為我國重要的漁場,現在黃河口漁場基本消失,長江口漁場也面臨嚴峻考驗。”竇碩增說,近海漁業逐漸衰退,而且近海資源近年不可能很快補充。

同時,近年來,我國與鄰國實施漁業劃界,也讓漁民失去了大片作業漁場。劉舜斌說,中日、中韓漁業協定的相繼生效,使我國漁民失去了10萬平方公里的漁場,此外受限制漁場還有26萬平方公里。僅舟山一地,受此影響的生產漁船就近5000艘,涉及漁民2萬人。

在廣西,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梁雨祥說,北部灣劃界后,從北部灣傳統漁場撤回的漁船達到5828艘,直接影響到了廣西全區4.67萬漁民的生計,涉及家庭人口16.69萬人,并間接影響到與海洋捕撈業相關的二、三產業就業人員共計11.23萬人。

此外,港口、通訊等沿海工業的快速發展,也在大量侵占漁民賴以生存的海域。筆者在舟山了解到,目前整個舟山漁場管線密布、航線縱橫,其中經過舟山漁場的各種管線超過170條。同時,隨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建設、寧波―舟山港口一體化進程加快,外輪航線進一步增多,目前整個舟山漁場的40%海域受到了限制。在廣西,統計顯示2007~2009年全區漁業水域被工業建設、旅游、公路建設等行業擠占使用面積達60637畝。

大量圍海造地工程也侵占了漁民傳統作業漁場。在海島縣浙江玉環,浙江省重點工程――漩門二期、三期圍墾完成后,全縣將減少近10萬畝灘涂和淺海面積,5000名漁民將不得不轉產。“漩門灣圍墾完成后,玉環幾乎就沒有灘涂了。”當地水產養殖戶黃小祝說。

與此同時,目前,我國漁民的漁業作業成本還在不斷快速攀升。山東省榮成市虎山鎮大龍嘴村漁民孫鳳林告訴筆者,這幾年來,漁業資源少、油價高、人工工資高,海洋捕撈經濟效益一直在下降。孫鳳林給筆者算了一筆賬,從2010年9月1日至11月底,他的150馬力漁船共收入60萬元左右,但是柴油錢花費40多萬元,工人工資支付30多萬元,“目前看還在虧損”。孫鳳林說,自己已經59歲,雖然經營漁船不賺錢,但是自己已經沒辦法改行“只能硬著頭皮堅持下去”。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銀海區喬港鎮,漁船主范德珠也給筆者算了筆賬:自己300噸左右的漁船造價是400多萬。目前捕撈效益不太理想,一年只能賺10來萬。“要收回成本遙遙無期。”范德珠說。

遠洋漁業:能否緩解漁民失海困境?

“走出去”發展遠洋漁業已成為中國漁業不得不為的一種選擇。

遠洋漁業,對于拓展我國漁民生產空間、增加漁獲、參與全球海洋資源分配等,日益凸顯其重要意義。目前,受國內和國際漁業環境不斷發展的影響,我國參與遠洋漁業的門檻越來越高,正需加大政策推動,盡快利用我國漁業面臨的“戰略窗口期”。

遠洋漁業正成為世界漁業發展的熱點。無論是在地理范圍還是水域深度、捕撈品種上都進入廣泛而全面的開發。

我國遠洋漁業盡管起步較遲,近幾年雖然發展勢頭頗猛,沿海不少省份都把遠洋漁業作為重點產業加以扶持培育,但隨著我國近海漁業資源的日漸衰竭,以及國際漁業環境的變化,我國遠洋漁業發展將面臨重大考驗,如果不能提速發展,日后發展將遇到更多制約。

“走出去”發展遠洋漁業,首先是我國近海漁業資源日漸衰竭的迫切需要,已經成了中國漁業不得不為的一種選擇。“發展遠洋漁業,讓近海休養生息具有長遠意義。”竇碩增說。

從國際漁業環境的變化來看,也需要我國盡早抓住機遇,否則日后再想參與難度將大很多。目前國際社會對公海漁業資源的管理日趨嚴格,各國公海漁業資源爭奪日漸激烈。特別是北太平洋的魷魚和秋刀魚資源又已被提出列入國際公約管理議程,預計2-3年后將實施國際公約管理。同時,沿海國家相繼調整漁業管理政策,提高入漁費的呼聲漸高,遠洋捕魚成本將進一步提高。

慕永通說,1994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后,世界各國加強了對自己專屬經濟區內漁業資源的管理和保護,同時積極對公海和極地漁業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實現對海洋權益的物化。因此遠洋漁業成為世界漁業發展的熱點,無論是在地理范圍還是水域深度、捕撈品種上都進入廣泛而全面的開發。

投入大、風險高是漁民不敢投身遠洋漁業的主要原因。“造一條遠洋漁船投入都在千萬元以上,一般人根本投資不起。”

目前,我國遠洋漁業仍面臨燃料成本、船舶設施設備購置或建造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資源使用成本等“五大成本”的增加,以及現代漁民隊伍匱乏、漁船裝備落后、海外漁業基地缺失,這些因素成為制約我國遠洋漁業發展的“緊箍咒”。

第一,投入大、風險高是漁民不敢投身遠洋漁業的主要原因。“造一條遠洋漁船投入都在千萬元以上,一般人根本投資不起。”林仁碧說,即使是一些漁業公司,也不敢輕易地去造遠洋漁船。

漁船建成后,生產運營的成本也頗高。廣西裕華漁業公司副經理鐘琪給筆者算了筆賬,一條400千瓦左右的遠洋漁船去南沙捕魚,一個航次1個月左右,一般需要50噸柴油,按照目前的柴油價格光油費就在40萬左右;此外冰錢要1萬多、機油1萬5左右、人工費2萬左右、機器配件一兩萬,再加上捕撈工具等,所有成本在60萬元上下。

筆者了解到,國內的遠洋漁船普遍油耗大,隨著燃油價格上升,燃油成本成為吞噬遠洋漁業利潤的主要因素,企業苦不堪言。“盡管魚貨價格也在上漲,但捕魚成本上升更快,遠洋漁業總體效益在下降。”鐘琪說。

第二,遠洋捕撈和近海漁業不同,漁船裝備現代化要求更高,再加上跨國作業,對船員的個人素質要求更高。但現實情況是,我國沿海漁區的年輕人普遍不愿意從事捕撈工作,新補充的船員也多是內地農民工,并不能熟練操作現代捕魚裝置,造成船員隊伍老化嚴重,知識結構偏弱,捕魚技能下降。“缺乏有經驗的漁民,尤其是現代漁民,已經成為一個問題。”廣西北海市銀海區僑港鎮是個漁業鎮,副鎮長陳錦成說,目前多數漁民基本上還是用傳統的技術在捕魚,能跑遠洋的漁民成了緊俏人才。

第三,相對于日本等遠洋漁業大國,國內遠洋漁船噸位小、裝備落后,發展遠海漁業還需要更多科技支撐。舟山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劉舜斌說:“遠洋漁業跟造船業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世界上先進的遠洋漁船跟5星級酒店沒有什么區別,它既是個捕撈船、工廠,還是個游艇,我們中國要真正成為遠洋漁業大國,還需要在裝備上提升檔次。

第四,海外漁業基地缺失導致我國遠洋漁業效益流失嚴重,已經成為近期業界反應最集中的問題之一。由于缺乏海外漁業基地,目前,我國遠洋公司多以捕撈生產為主,貨物運輸、油料補給、漁船維修等業務基本依賴于境外公司,價格高昂;冷藏、加工、銷售等后勤服務和配套設施不完善,導致低價出售原料的現象比較嚴重,降低了我國遠洋漁業效益。

榮成市靖海集團榮遠漁業有限公司是當地較早發展遠洋漁業的公司。經理許德祝說,以中西太平洋金槍魚延繩釣項目為例,中國目前有200條船在斐濟海域作業,其中榮成市已經有34艘漁船在斐濟附近海域生產,而且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但是,我國漁船在斐濟附近海域的后勤補給和漁貨銷售等,都要通過國外公司,漁船維修也沒有自己的船廠,這樣就無法發揮船隊的規模優勢。

從遠洋漁業戰略意義上考慮,建議國家開展財政支持,建立遠洋漁業行業風險基金,處理海上偶發、突發事件。

遠洋漁業從業人員和基層漁業管理人士建議,要加快發展遠洋漁業,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第一、建立遠洋漁業風險基金。當前,我國的遠洋漁業企業基本上處于靠天吃飯狀態。自然災害和政治因素的雙重風險,再加上海盜及有關入漁國家的戰爭,讓遠洋漁業面臨高風險。從遠洋漁業戰略意義上考慮,建議國家開展財政支持,建立遠洋漁業行業風險基金,處理海上偶發、突發事件。

第二、加大柴油和新建遠洋漁船補貼力度。廣西裕華漁業公司副經理鐘琪說,希望柴油補貼與市場柴油價格聯動,同時柴油補貼要發放及時。同時,我國遠洋漁船目前普遍面臨裝備老化、產能效益不高的困境,急需加大投入,更新換代。

世界四大漁場范文第4篇

【關鍵詞】 地理教學 比較法 圖表直觀比較法 地理科學方法論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72(2014)03-037-01

“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是高中地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地理比較法適用范圍廣、應用簡明、邏輯性強,日益成為高中地理教與學的方法和目標。運用地理比較法進行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地理事物或現象發展變化的過程,揭示其各個發展階段間的異同點,而且有利于分析預測其未來的發展變化趨勢。如何科學、有效地運用地理比較法進行高中地理教學、實現高中地理教學目標,從而促進高中生地理素養的提高,是值得每位地理教師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地理比較法要與其它教學方法結合使用

任何教學方法都具有針對性和局限性,因此,要綜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比較法也毫不例外地要與其它教學方法結合使用。

1. 地理比較法要與其它地理邏輯方法結合使用。地理比較法是教師引導學生確定各種被比較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在某些特征或關系上的共同點與不同點的方法。它與地理綜合分析法、地理歸納法與地理演繹法等方法組成重要的地理邏輯方法體系,而且又是這些邏輯方法體系中最為常用和最為重要的方法,其它各種地理邏輯方法都不同程度地依賴于地理比較法而進行;反之,地理比較法也要與其它地理邏輯方法結合使用。例如,我們可以對世界四大漁場的分布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北海漁場位于東格陵蘭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交匯處,北海道漁場位于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交匯處,紐芬蘭漁場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灣暖流交匯處,秘魯漁場位于秘魯寒流的上升補償流處;然后通過比較,發現前三大漁場具有共性,即都位于寒、暖流交匯處,而秘魯漁場則不然,位于寒流流經處;最后綜合四大漁場的分布特征和洋流的關系,歸納得出洋流對海洋漁業生產具有重要影響的結論。

2. 地理比較法要與地理直觀教學方法結合使用。高中地理教學在重視地理比較法應用的同時,不能忽略地圖冊、地理版畫、地理圖表、多媒體輔助地理教學等手段的運用以及與地理觀察法、地理參觀法和地理實驗法等直觀教學方法的結合使用。一方面,直觀教學方法以其形象性、直接性、真實性、多樣性不僅有利于獲得直觀感受和地理感性知識,也有利于培養觀察能力和地理形象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在獲得地理感性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運用地理比較法,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地理邏輯思維能力,從而螺旋式地推進地理教學。

二、地理比較法是教師教的方法,也要成為學生學的方法

在高中地理教材的“致同學們”中,非常明確地提出:“地理的學習,要注意比較法的運用。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新知識,對地理數據、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和地理區域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通過比較,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本質,有助于對所學的地理知識形成鮮明而準確的印象。”可見,地理比較法不僅是教師教的方法,也應該成為學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地理能力和觀點的重要方法。

但是,從目前來看,許多學生還沒有真正樹立起學習和運用地理學習方法的意識,沒有真正掌握地理學習方法的要領,這就要求地理教師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地理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并受用終身。因此,建議地理教師在運用地理比較法進行教學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首先指導學生根據教學需要和已知可比事物確定比較目的、選擇比較對象,然后根據分析綜合列出比較項目、找出比較內容,最后運用不同的比較方式進行比較。通過適時地進行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大膽嘗試應用各種地理比較法,使學生學會運用地理比較法,并將靈活、科學地應用地理比較法內化為自己的一種能力和素養。

三、地理比較法的方法論基礎主要是地理科學方法論

地理學的研究領域十分寬廣,涉及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復雜多樣,綜合性和區域性顯著。從學科性質來講,高中地理是跨“人文與社會”、“科學”兩個學習領域的綜合性學科。受學科內容及學科性質的影響,地理比較法在運用中區別于一般的比較法,其方法論基礎主要是地理科學方法論,具有“地理性”。它與地圖法、地理統計方法、野外考察、參觀法等方法一樣是地理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方法。地理比較法的應用要以地理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指導,遵循地理學習和地理教學的規律,充分體現地理科學的思想與方法,發揮地理學科育人的獨特功能,完成時代賦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地理比較法是高中地理教學中重要的地理邏輯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課程的一項重要目標,更是高中生地理素養的重要組成內容。所以,教師要樹立地理比較法的教學意識,科學有效地應用地理比較法進行地理教學,學生要逐漸學會運用地理比較法學習地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

[ 參 考 文 獻 ]

[1]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4第4期.

世界四大漁場范文第5篇

[關鍵詞]地理信息技術 綜合圖解 存儲和顯示 編制 評判

地理信息技術的內涵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地理信息系統(GIS )、遙感(RS)、全球定位系統(GPS ),三者有機結合,即被稱為“3S”。

地理信息技術是研究地理教學的一種現代化技術工具。GIS可以使呆板、靜止的數據、圖形變得形象生動,直觀可視;可以使運動的場景,變化的數據,統計圖、分析表靈活轉換;可以使教育教學資源得到盤活共享,方便檢索,分析查尋;這一切都便于教師去創設情景,開展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非常濃厚。地理信息技術所展示的科技含量高的RS遙感圖片,GIS不同圖層的對比分析,GPS的準確定位,對學生來說吸引力也是非常大的。具體探究一下地理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用于綜合圖解地理分布現象

地理教學能力培養的第一個方面就是培養學生閱讀、填繪、分析地圖的能力,而且地理教學問題中有關地理分布的知識隨處可見。以往的教學手段是運用教學掛圖、課本附圖以及復合投影片來講授地理分布知識。教學掛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深化教學目的,但是在使用上會占用一定的空間,給教師板書帶來不便。復合投影片的使用較教學掛圖方式稍方便一些,但教師需要在課前花費大量時間制作和維護投影片。而運用地理信息系統制作的針對性非常強的課件,通過計算機與大屏幕投影來講解,效果就好得多。

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制作的相應課件具有以下優點:

1.圖形比投影片更準確,比掛圖更清晰。特別是地圖注記和符號規范、清晰、易讀。

2.可以復合疊加呈現,并可以靈活地動態顯示。既可以像復合投影片一樣一張張顯示,還可以用幾個圈層分繪組成一張綜合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圖。

3.易于存儲。計算機以數字方式存儲信息,不會損壞。教師能夠節省出更多時間更好地設計課堂教學過程。

4.可以把分布圖與信息數字結合起來,給學生以量的概念。

例如,世界洋流分布與世界四大漁場。洋流可以用紅、藍兩色分別表示暖流和寒流,并可實現動態演示。在流動的寒、暖流匯合處形成漁場,同時通過標注與其相關的文字、數字信息。學生既可以形象直觀的理解漁場的形成、漁場的位置,又可以獲得豐富的資料。

二、用于地理數據的存儲和圖形化顯示

地理教學中常涉及到很多地理的數字信息,如世界主要國家小麥產量、世界七大儲油區的石油產量等。以往采用繪制投影片或掛圖,以柱狀圖、折線圖的方式進行表示。使用地理信息系統處理、顯示地理數據具備簡便、準確、多樣化等特點。

1.簡便。減輕教師工作量。無論是制作投影片還是畫板圖都可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

2.準確。計算機處理數據準確,顯示圖形標準,給學生以正確的量的對比。

3.多樣化。不僅可以以柱狀圖、折線圖的方式顯示,還可以以餅狀圖、三維立體圖等多種方式顯示地理數據,而且可以實現各種顯示圖的相互轉化,使學生可以更多的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并且地理數據可以與地理分布圖相結合創建相應的專題地圖,把單調、空洞的數據空間化。

三、用于示意圖的動態演示和模擬動畫演示

這一部分功能主要體現在自然地理的教學中,如地球的運動、地球的水循環、褶皺與斷層、大陸漂移與板塊構造、大氣環流、鋒面與大氣、氣旋與反氣旋等。這些知識反映了空間現象的基本原理,用一般方法和平面靜止圖進行教學對學生的理解有一定難度。而地理信息系統動態演示功能則可以實現地理現象的模擬演示,使學生獲得更形象化的認識,起到突破難點的作用。如大氣環流:三圈環流的位置、流向、強弱、帶來的天氣等,都可以用地理信息系統的動態演示功能,形象地為學生講解。

四、用于課堂練習題的編制和成績的評判

用地理信息系統將課堂練習穿插于講課之中,隨講隨練,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尤其是一些人機交互性較強的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有很大幫助。用計算機評判學習成績公平、快速,沒有人為因素的干擾。并可根據成績循序漸進安排學習,達到教與學雙向溝通的目的。

例如,講授中國行政區劃時,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編制一套練習,讓學生隨堂進行,檢測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填注行政區劃的名稱、簡稱、省會等,起到鞏固課堂教學的作用。可以增強人機交互性,還可配以相應的畫面、窗口或聲音提示填注是否正確。同時,可以通過計算機對成績進行評判,使教師很快得到反饋。用計算機配以大屏幕投影設備可以代替板書。教師備課直接用計算機進行,對教學中涉及到的知識內容進行合理設計、巧妙安排。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需要直接使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節字體、字號、設置背景圖案、調節明暗程度等,以適合學生具體情況,并可為學生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五、用于豐富和深化課堂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知識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婺源县| 普兰店市| 东丽区| 兴海县| 宣汉县| 濮阳县| 射阳县| 灵川县| 古浪县| 平凉市| 墨玉县| 来凤县| 睢宁县| 佳木斯市| 杨浦区| 绥宁县| 雷州市| 昌图县| 宜兰市| 绥宁县| 旺苍县| 吉林省| 虹口区| 黎川县| 昌邑市| 吉林省| 盐津县| 北票市| 昌乐县| 蒙城县| 信宜市| 文安县| 宜章县| 五峰| 诸暨市| 万年县| 通海县| 敦化市| 老河口市| 沐川县| 闻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