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南京南京觀后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是個喜歡發表感慨的人,往往是一寫就是很長很長的文字,但是今天我不知道我還能寫下多少,我希望有很多很多。。。。
身在南京,人說南京是座傷城,承載了太多太多的傷痛和記憶,南京也是全國數一數二的旅游勝地,但他和其他城市的不同在于他的重要景區除了墳地還是墳地,中山陵,雨花臺,紫金山,大屠殺博物館。。。
來南京已經三個年頭了,記憶里最深刻的還是每年12月13號的警笛長鳴。。。
曾經有同學從大屠殺博物館回來后,和我說的第一句話:千萬別去。至今我都沒有親眼目睹館內究竟有些什么可以讓這樣一個半夜起來看《咒怨》和《午夜兇鈴》的女生可以說出這樣一句話。我沒有她的膽量,也沒有她的魄力,我終究是沒有鼓起勇氣去看看。。。是我不勇敢還是什么,在此之前我沒有認真去考慮過這些,即使有過,也是腦海中的一閃而已。但是今天我有了答案,是怕。
我是在宿舍里看的盜版片,沒有影院的氣氛,周圍也充斥著雜亂,有舍友在聽蔡依林的音樂,有舍友在愉快地同家人語音,還有舍友在網聊,兩盞燈也明晃晃的照在頭頂上,但是悲傷仍不可抑止。有在影院看過的朋友和我說,這部片子很令人失望,沒有當初期盼的那么好,一般而已。而當我在這樣一種氣氛下看完這部片子的時候,我發現我有史以來第一次看悲情片沒有掉眼淚,甚至眼圈都沒有紅過,難道真是片子的失敗?可為什么看完以后我會想這么多,心情也久久不能平復。而這也是唯一一次看悲情片沒有過的。我想只有這樣的片子才真正能夠在人們心里留下點什么。
而這部片子也是至今為止我看過的所有盜版片子里最安靜的一部----沒有影院里的噪雜聲,沒有看電影的人們的說笑吵鬧聲,很靜很靜。。。。靜到讓我感覺不出他的盜版。
影片出彩在哪里?哪里都出彩哪里也都不出彩,閉上眼睛看不到任何東西任何畫面在你眼前晃。睜開眼睛的那一瞬,腦海里出現的是順子將兩朵小花別在耳后邊走邊笑的情形。這是這部片子里唯一幸福的一刻,但是那真的是幸福嗎?笑著的小豆子為什么會讓我有種他邊笑邊哭的感覺?那到底在那樣一個時期活著和死究竟哪個來得更幸福一些?
對于影片本身我有很多話想寫,有很多感受想抒發,但我寫不出來也抒發不出來,我更無法說出這部片子究竟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但或者只能說我無話可說。。。
70多年過去了,那場大屠殺在當代人的心里似乎早已沒有了任何的重量感,我們需要這樣一部題材的影片來喚醒現代人對歷史的麻木,即使他不成功,至少他做到了讓現代人愿意從自己快節奏的生活中去抽出這兩個小時的時間去看這樣一部題材的影片,能夠在這一刻記起曾經我們也有過這樣的傷痛,即使也只有一瞬。從這個角度講他成功了。
那個時期的女人,讓我看到的不是高圓圓在見面會上所提到的堅強,而是殘忍,女人們對自己的殘忍!似乎在任何一個時期女人的作用都是男人泄欲的工具,永遠扮演的都是弱者的角色,即使他們堅強過,但最終的結果仍然是一樣的,沒有差別。
那個時期的女人,能夠活著,本身就是一種最大的奢求,,尊嚴,原則,信念。。。提這些嗎。。。失去了,也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但是沒有了這些的女人們仍然拼命想活下來,何苦?不殘忍嗎?難道這樣活著會比死來的更容易嗎?我不明白。
可是現代的女人?本身可以擁有這所有的一切,也沒有人強迫剝奪,可結果?人性,我也不明白。
我慶幸自己沒有生在那樣一個年代,有幸福的家,有美好的回憶,有美麗的生活,有愛我的人,有未知的未來,將來可能還會有我愛的孩子和家庭。。。。
對于日本人,小的時候仇恨,到了今天反而沒有那么強烈,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更多的是悲憫,如果說中國人是病夫,那么如果現在的日本人也如當時那般,這個民族遲早有埋葬自己的一天,而且不會太久。
精選抗日電影《金陵十三釵》優秀觀后感范文
國破家亡,商女當真只懂儂語唱?
--------題記
1937年的南京,因日本的入侵很快就淪為一座死城。滿眼望去,皆是死尸,生者像那無頭蒼蠅般亂竄,只求找到一棲之地以便保住性命。唯一仍拼死抵抗的,只有寥寥無幾的中國士兵。
可是教堂外那些搔首弄姿的風塵女子在這個嚴肅甚至危險的時刻,卻還是如往常那般輕慢嬉戲。這不禁讓人唏噓,她們真的是在向喬治求助嗎?
電影伊始,無論是喬治還是女學生,沒有人喜歡她們,更別妄提“尊重“,即使是看似熱情的男主角,也只是沖著美色而去。她們粗俗、,與矜持、高貴的女學生簡直是云泥之別,因此也不配踏入這片還殘留這著的凈土。
當僅存的潔凈被污染,暫時的寧靜被打破,誰又曾想到正是這些低賤的風塵女子散發出的人性之光保護了孩子們的純潔。她們清楚日本軍隊的邀請沒有想象的單純,所有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么。也許當初一句“姐姐們替你們去”只是為挽救孩子們別做傻事所找的借口。可是回到地窖,誰也沒有多少片刻的輕松。玉墨的提議有人猶豫,有人反駁,但最終這些女人的善良戰勝了內心的恐懼。
在臨走的前一天,她們高興地讓約翰為自己化妝,因自己從未試過的裝扮而像個小女孩般雀躍不停。如此模樣其實正是她們心中所真正渴求的,濃妝艷抹實屬被迫無奈之舉。最后送給妹妹們的一首《秦淮景》,又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或許被送上敵車回首的那一剎那,正是她們人生中最美的時刻。
最后電影的結局只講述了約翰含淚開著載有學生的卡車逃出了南京,卻并未交待女人們的下場。但誰都明白包括她們自己也心知肚明,前方等待她們的是死也不能輕易解決的可怖。
魯迅曾言,真正的用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他為紀念并稱頌劉和珍所寫的。雖然這些風塵女子手無縛雞之力,但在我看來“勇士”二字,她們當之無愧。或許這十二人在百年之后只化作一抔凄慘的黃土,永遠無法擺脫那令人唾棄的卑賤身份。可我想她們并不會在意那所謂的身份與可笑的名譽,她們只是想做便做了。由此,才讓我們真正看到污穢外表下,原來藏著的是一顆出淤泥而不染的心。
精選抗日電影《金陵十三釵》優秀觀后感范文
故事發生在1937年,南京淪陷被日軍侵占,僅有一座教堂暫時未被占領,十三個女學生冒著戰火,沖進了這座教堂。還有一隊受創嚴重的軍人,十四個逃亡的秦淮河(其中有兩個在逃亡過程中被日軍奸致死,死狀極其悲慘),一個美國人約翰,他們先后進入了這最終未被發現的教堂。
就在日本人即將發現幾名女學生時,已是自身難保的中國軍人開槍打死了騷擾女學生的日本軍官,吸引了日本人的注意,成功救下幾名學生,自我卻陷入了危險的境地,最終一名軍人亦在殺敵幾個小分隊后與敵人一輛裝甲車同歸于盡。舍身取義,成就大業,這就是我們的軍人!可敬可親的親人!
“金陵”是南京的別稱,它不僅僅代表著一座城池被破壞得只剩殘垣斷壁,還代表著當年南京被屠殺的三十萬同胞的生命!國恥不可忘!而如今,雖然那段歷史已漸漸離我們遠去,但我們將永遠銘記這一段歷史,中國今日之富強是從昔日被彈丸之國的打壓磨練出來的,中國明日之輝煌必定由我們來成就!
在大多數人的意識里,對的看法從來就不是友善的,她們是貪戀錢財而又無情無義的代名詞,但她們也是迫不得已才會選擇這種賴以為生的并不光鮮的職業,在教堂里的那十二個秦淮河與十幾名女學生構成了強烈的比較,一邊是經歷社會百態、庸俗、人性丑惡的;一邊是未經人事、純潔無暇的女學生。可是戲劇性的是在應對日本人要求的“表演”時,女學生卻表現得六神無主、甚至膽小退縮,而那群所謂的秦淮河們,卻在女學生們將要跳樓自殺的時候把她們勸了下來,并承諾代替她們去演出生命最終一章。們的機智、善良、勇敢的形象隨即凸顯出來。這又從另一個方面引起我們的思考,到底人的善惡是由什么來評定的呢?
同時,男扮女裝與們一同去充當替身的還有教堂里的男孩喬治,他的年紀跟女學生們一般大,同樣的勇敢善良,為了營救女學生們而獻出了自我年輕的生命。片中不乏出現一些中國同胞被日軍凌辱的場面,每觀及此,身為中國人,卻只能握緊拳頭在心里暗下決心,必須要讓國家富強起來,不讓祖國再受外侮之辱!
愛國從來就是一個不會過時的主題,不論是過去還是將來,看到那一幕幕悲壯的畫面,時常被感動得一塌糊涂。此刻我們的安居樂業離不開前人為我們所付出的代價,他們的身影已經遠去,但在他們身上那種不屈不撓奮勇拼搏的精神將永存我心!
整個影片始終貫穿著大愛、救贖、救國的主題。我感動于女學生們的純真善良;我感動于軍人們奮不顧身舍生取義的表現;我感動于喬治舍己救人的精神;我感動于蒲生的可憐身世;我感動于漢奸父親對女兒的愛;我感動于們的美麗、善良、勇敢!
古人云:商女不知亡國恨。
吾道:商女亦知亡國恨。
精選抗日電影《金陵十三釵》優秀觀后感范文
昨天看了《金陵十三釵》,感想很多,心中的愛國情節又激發起來,日本能發展到今天也是喝著我們的血喂飽它們的,到今天它們也不正視這段歷史,不是說自己多么愛國,只是也應該學習一下韓國人。
電影《金陵十三釵》是張藝謀導演近年來一部史詩級的戰爭巨作,這部影片,無論在藝術上還是在商業上都被寄予厚望。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金陵十三釵觀后心得,歡迎大家參閱。
金陵十三釵觀后心得1熱播的金陵十三釵博得了影迷們的不少熱情,在觀看之后,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感受,整理一些金陵十三釵觀后感,以供參考:
金陵十三釵觀后感1、故事類似于回憶錄,是由書娟回憶作為旁白,我以為當貝爾飾演的“神父”開車將女學生們送走后,會描述一段這些秦淮河女生如何反抗小日本的劇情,很遺憾,電影在貝爾驅車護送女學生們離開后便結束了,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這部電影和國產的其他影片不一樣在于貝爾,正因他的出現使這部影片多了些國際化色彩,影片全程85%以上都是英文,就連渡邊篤郎飾演的日本軍官也都是用英語交談。能夠這么說吧,我之因此去看這部影片也是由于貝爾,他詮釋的蝙蝠俠深入人心,第一次在中國拍戲,很想去看一下他的精彩表現,真的沒有令人失望,不愧是好萊塢一線巨星,他能夠瞬間變成一個放蕩不羈的playboy令人捧腹,也能夠瞬間變成莊重的神父,義正言辭令人崇敬。
金陵十三釵,聽到這名字肯定是講女生的。十三個“女生”(電影其實是十四個),只有看過電影的才知道內涵。但是一部戲只能有一個女主角,故焦點落在了玉墨身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玉墨轉身走路的妖嬈姿勢,這絕對是這個主角的招牌動作。每個人都有精彩,但是相比之下玉墨更出彩,倪妮演繹的入木三分,我都懷疑她平時就是這個樣貌。
雖說是青樓女子,這些女生身上良知的一面或許就是影片的亮點。豆蔻為了給浦生談好聽的琵琶曲,回到滿目瘡痍的妓院遇到日本鬼子,不甘凌辱咬破日本鬼子的耳朵,被殘忍的刺死了;香蘭僅僅為了漂亮的玉耳環回到妓院無疑說明這個女生貪財愛慕虛榮的,而在她只剩最后一口氣的時候拽著日本鬼子的腿幫忙豆蔻逃脫時,她的善良倔強令人生敬。這些女生們替學生們去赴日本人的“生死宴”,更是人性光環的最大亮筆。
在這一座破舊的教堂里,真正的神父死了,當女學生們把貝爾作為唯一的依靠時,他做的只能是朝著日本人怒哄或用人道主義去感化求情,用善意的謊言去安撫孩子們受傷的心靈,手無寸鐵他做得已經夠多了。貝爾驅車送女學生們離開時的熱淚盈眶令人回味,那時的腦海里他想的是什么。是玉墨的安危,是戰爭殘酷的無奈,還是自己身臨其境的凄涼?這部電影總體氣氛是很凝重的,尤其是佟大為領導的軍隊和鬼子負隅反抗的時候確實是情緒的最低點,但是沒有淚眼朦朧。反正看了這部戲更加痛恨日本人了,這些上輩子必須沒見過女生。
個人感覺這部電影是導演心血的結晶,比三槍拍案好幾千倍甚至幾萬倍,能夠當做導演最有代表的作品,沖奧的機率那就看專業人士的評定了。
其實一部好的電影作品不必須票房高就是佳作,口碑更加重要吧。周星馳的電影作品在當年不必須就是票房冠軍吧,但是時隔多年你在電視或是網上再看到它的時候,還是愿意去回味一下,百看不厭;而有的電影你花錢看過一遍,等有機會免費看的時候卻不想看第二遍。好的作品是能夠經得住時刻的推敲。
俗語說得好,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上純屬個人觀點,牢騷這么多主要是為了對得起偶的60元大鈔。
金陵十三釵觀后心得270多年前,我們輸了,輸給了千年前還是我們學生的的倭國,但為什么呢?!
先來報道一下觀影現場的體驗。
離我好幾排的最后一排坐著一對中年人,帶著個5、6歲的小P孩,P孩不停地在電影關鍵場景時刻大聲地問些弱智問題,或時不時地哭鬧,爸媽則要么旁若無人地、愚蠢無比地試圖給P孩講解10歲小孩都明白不了的復雜的劇情,要么只是像在自己家里似的嘻嘻哈哈地由著P孩哭鬧,引得眾人側目,但都默然而無人制止。我擦,您不知道這是有關國恥的片子,以為這是在看玩具總動員嗎!你難道不知道帶著P孩看這種電影,就算您自己不怕觀影受影響,但會影響別人觀影嗎?!這是怎樣的素質!---那一刻,我知道了中國為何輸!
坐在我后排的是一幫男女,一男的在開始放映后,仍不斷洋洋自得地、像在課堂演講一樣地說自己以前在南京上過幾年學、聽著南京話多親切之類,碰到殘忍電影場景,竟也眉飛色舞地拿殘酷開玩笑,以刻意顯擺自己對南京的熟知和自己的超現實的“幽默”,一幫狗男女也迎合嬉笑。我擦,您不知道這是有關國恥的片子,以為這是在參加歡樂PARTY嗎是在相親獻媚嗎!您難道不知道在觀眾應對國之傷痛而抹眼淚時,您竟旁若無人地插科打諢,這不是幽默而是無恥嗎?!這是怎樣的素質!----那一刻,我知道了中國為何輸!
突然地起了魯迅的文章,記起中國人像被拎著脖子的鴨子似地歡呼踴躍在中國土地觀賞處決日俄戰爭中被俘的中國同胞!!!!……那是怎樣的素質,那是怎樣的悲哀,那是怎樣的絕望!
國家的競爭是國力的競爭,更是人的素質的競爭。
70年前,日本已經實現工業化,全民普及教育,中國仍是落后農業國,文盲遍地,素質之別,戰事未開,勝負已定!
70年后,當你看到日本孩子都能群眾自覺將個人垃圾從公共場所帶走,都能自覺地將盤中餐吃盡,而中國孩子,凡是玩過的地方都是垃圾一片,都不當回事地把自助餐中吃不完的美食倒掉時,……。。更當你突然意識到這一切發生在日本人均收入遠高于中國的背景下時,你不禁得汗毛倒豎----我知道,我們輸了,我們又輸了,我們必然會輸了,正因我們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我很想扇那對中年人,很想給那個以在南京上過學而自居的SB一記響亮的耳光!真想把他們都送回到37年的南京遭倭寇蹂躪----呵呵,倭寇呀,拜托了,把他們殺了吧,他們本來就不配做人,更不配做中國人!那一刻,我知道了中國為何輸!這一刻,我不想輸!
金陵十三釵觀后感3、看了這么多遍電影最后明白了這部電影的中心——人性最完美的東西犧牲。
第一次去看這部電影是模模糊糊看完的,更多的感覺是震撼和憤慨是不忍心。而看第二遍時眼睛變得清晰了,我看到了李教官看到玉墨看到約翰看到書娟看到所有學生和秦淮河女生。他們是被描述得如此清晰,一個個人物仿佛就在我面前他們是那么的生動那么的真實!
當我第三次走進電影院時可能沒意識到我能認識到犧牲這個人性最完美的東西!
約翰從開始的‘二流子'為什么突然變成了保護孩子們的神父。玉墨一個風塵女子秦淮河的頭牌一個在人性丑惡中生活的女生,為什么會成為一個用自己去代替學生應對殘酷的姐姐!李教官一個帶著同生共死的兄弟即將逃出那好像永遠不會消散的迷霧時,卻會做出可能讓自己和兄弟們永眠于此的決定。喬治一個貌似跟顧廚師一樣身份的人卻做出一個讓大家笑著哭的決定。書娟的父親一個漢奸身份的人,從一個自私的父親轉變成為一個舍生去為孩子們鋪路的人。豆蔻一個為了讓弟弟聽到秦淮曲冒死去拿琴弦的風塵女子,香蘭一個中彈后抱著日軍大腿不放,只是為了讓自己姐妹能跑遠一點的秦淮河女生。和片中所有讓大家感動的主角一樣,他們身上都擁有最完美的東西——犧牲。在生命最無助的時候在環境最苛刻的時候,是犧牲帶來了生機是犧牲帶來了期望!
不管他們之前是什么樣的人但那一刻他們都很偉大!
金陵十三釵觀后心得3國破家亡,商女當真只懂儂語唱?——題記
1937年的南京,因日本的入侵很快就淪為一座死城。滿眼望去,皆是死尸,生者像那無頭蒼蠅般亂竄,只求找到一棲之地以便保住性命。唯一仍拼死抵抗的,只有寥寥無幾的中國士兵。
可是教堂外那些搔首弄姿的風塵女子在這個嚴肅甚至危險的時刻,卻還是如往常那般輕慢嬉戲。這不禁讓人唏噓,她們真的是在向喬治求助嗎?
電影伊始,無論是喬治還是女學生,沒有人喜歡她們,更別妄提“尊重“,即使是看似熱情的男主角,也只是沖著美色而去。她們粗俗、,與矜持、高貴的女學生簡直是云泥之別,因此也不配踏入這片還殘留這著的凈土。
當僅存的潔凈被污染,暫時的寧靜被打破,誰又曾想到正是這些低賤的風塵女子散發出的人性之光保護了孩子們的純潔。她們清楚日本軍隊的邀請沒有想象的單純,所有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么。也許當初一句“姐姐們替你們去”只是為挽救孩子們別做傻事所找的借口。可是回到地窖,誰也沒有多少片刻的輕松。玉墨的提議有人猶豫,有人反駁,但最終這些女人的善良戰勝了內心的恐懼。
在臨走的前一天,她們高興地讓約翰為自己化妝,因自己從未試過的裝扮而像個小女孩般雀躍不停。如此模樣其實正是她們心中所真正渴求的,濃妝艷抹實屬被迫無奈之舉。最后送給妹妹們的一首《秦淮景》,又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或許被送上敵車回首的那一剎那,正是她們人生中最美的時刻。
最后電影的結局只講述了約翰含淚開著載有學生的卡車逃出了南京,卻并未交待女人們的下場。但誰都明白包括她們自己也心知肚明,前方等待她們的是死也不能輕易解決的可怖。
魯迅曾言,真正的用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他為紀念并稱頌劉和珍所寫的。雖然這些風塵女子手無縛雞之力,但在我看來“勇士”二字,她們當之無愧。或許這十二人在百年之后只化作一抔凄慘的黃土,永遠無法擺脫那令人唾棄的卑賤身份。可我想她們并不會在意那所謂的身份與可笑的名譽,她們只是想做便做了。由此,才讓我們真正看到污穢外表下,原來藏著的是一顆出淤泥而不染的心。
金陵十三釵觀后心得4對于金陵十三衩,我并不陌生,因為在它剛剛上映的時候,我就已經體驗了其中的徹骨心酸。今日坐在教室里,再一次的回味震撼。
一個動蕩的年代,人心惶惶,無從逃離的恐懼,該如何去面對,該如何去銘記。真正的,看著大屏幕,深一些,如果我處在其中,我想對那滿目的瘡痍,我只會感到無力了吧。人人都道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對于這個年代的她們,近日網上的新詩應該更能道的真切些,商女熟知亡國恨,贖幼之身永貞真,山崩地摧志猶在,興我中華休忘魂。興我中華,休忘魂,魂,這是一個帶著尊嚴與信念的載體。
整部影片,陰沉抑郁,灰暗的整體色調,看著就讓人揪心,想著那里,人無安逸,恐懼扎心。小的時候,還記得在美術課上的水彩課,在多么美麗絢爛的色彩上,只需一點黑色加入其中,他便蔓延開來,腐蝕著多彩。但是,在一片黑色之上,多少亮麗的色彩只是轉瞬即逝,剛剛延開的觸角一眨眼便淹沒在一片黑色之中,沉了下去,永遠不會再起來。她們,一群擁著色彩的女子,被那一雙雙暗淡的眼睛透過美麗的窗子凝望著,有歡聲飛揚,有笑語回蕩。為了這群孩子,她們失了色彩,掩埋了,在這煉獄般的世界。金陵十三衩里包含著與以前電影一樣的情感,愛國,奉獻。中國人,很偉大,或者,人都是偉大的,在一個場景中,一段年代里,一波,又一波的涌現。教堂,在那么一個滿是流血的土地算是一方避難之地了吧。外出卻受死的她們,到底為了什么,琵琶弦,亦或是耳環?這些似乎微不足道的東西,她們也愿冒死而尋,處在世界的邊緣,在邊緣有如何呢,戰火還是燒到了她們。當她們喬裝學生,那懷中的剪刀,是她們赴生死之約的武器。一直記得在地窖里,她們的光彩,那般奪目,她們的歌聲,雖然穿著樸素的學生棉衣,但那首透著蒼涼凄美的秦淮曲,直到現在,任在心中,每每想到在一方小小的地窖里,卻飄浮著多少的俠義真膽與真情心語,眼濕了,心碎了。
現在幸福生活的我們,回望歷史的時候,對那慘絕人寰的場景最多只有哀痛,難以置信,生活前進中,人也慢慢忘記了哀鳴的痛楚。只盼全世界能平安永世,此般地獄的世界只存在于過去,放眼未來,是拉起的友好之手。
金陵十三釵觀后心得5紀伯倫的《先知》里面有段話:“生活的確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識,一切知識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虛的,除非有了愛;當你們帶著愛工作時,你們就與自己、與他人、與上帝會為一體。”最近看了《金陵十三釵》,收獲很大,我也慢慢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從中學習到一些東西。
一部電影,一段時光,就是一段人生經歷,里面有很多元素,戰爭,愛情,親情,友情,仇恨,委屈等等,但這里面最重要、最感人的是有愛。
先說電影里面的父親,被女兒冤枉是漢奸,但是血緣關系的愛,就是這樣,即使犧牲自己,也要讓子女能活的更好,父愛,母愛,永遠是最無私的。
關于彈鋼琴的日本軍官,從他的眼神和音樂里面可以看到他有多么的厭倦戰爭,希望能回到自己的家鄉,找到童年的那種幸福快樂。但是自己卻又身不由己,因為每個人在這個社會中都扮演了很多個角色,他是一個軍人,只能服從,即使是錯誤的,除非他能為了真理拋棄尊嚴甚至生命。但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我們有多少人被生活綁架了,有多少人能做你自己?
關于陳喬治,我認為他是演的最好的,從他身上,我們能學習到的最多,可以說他是真正神父的化身。他沒有逃離教堂,他一直在保護女學生,他一直在盡忠職守,他一直很聽神父的話,他是為了信仰而活的。他用“you can!you can!”的期待,讓一個貪財貪酒貪色的人,變成一個閃爍著人性光輝、智慧光芒的新人。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對我們的親人,朋友,都是這樣的期待,這樣的無私,我想世界一定會變的更美好,我們的生活也會更精彩。
關于李教官,我覺得他做了所有他能做到的事,保護自己的下屬,保護女學生,他選擇了后者,因為可能覺得后者更弱小,后者更有希望。戰爭的殘酷在他身上也體現出來了,死也要一起死。
關于玉墨,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從小經歷波折,職業被人看不起,但是往往這部分人在關鍵時候最能挺身而出,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價值得到體現,而價值只有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才能得到最大體現。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女性的嫵媚、溫柔、善良和勇敢。尊重你身邊的每個人,即使他的職業你感覺很卑微,但是也許有一天,是他用犧牲來換取了你的性命。
關于約翰,我想起了以前一個學哲學的領導說的,不是好人先裝好人,裝久了你就是好人了。不成功先裝成功,裝久了你就成功了。
南京青奧會期間部分國民反映出的素質問題令人嘆惋:先有假冒的“殘障人士”坐輪椅騙過排隊入場。后又有觀眾席里有些觀眾的一系列不雅行為:辱罵某國的工作人員,哄 搶臺灣館發放的免費環保袋,在館內大聲喧嘩、接打電話,在草坪上隨意坐臥,隨地吐痰,有的還拿著相機對著每一個金發碧眼的老外狂拍,更有甚者,一邊猛拍桌子、一邊對著外國游客狂喊,嘿!嘿!嘿……
二、 活動目的
(一) 公民形象是一個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民素質是個人內在修養和社會環境影響共同 的結果。素質,是我們在追求經濟發展中被忽視的一門功課。無論是上海世博會上面對數百萬的各地參觀者,還是在其他行業中數以千計的群體,提高素質、改善形象都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此次活動幫助同學們更好地了解我國國民素質方面仍存在的一些問題,引發同學深刻思考、樹立“做好大國民,從點滴做起,從自我做起”的觀念。
(二) 通過演講比賽形式,讓同學們在以寢室為單位的小組討論中體悟合作的重要性,另外給更多的人提供舞臺,多一些上臺演講的歷練。
三、活動主題:做好大國民
四、活動時間: 11月25日下午3:30
五、活動地點:J2
六、活動對象:金試Q1341班全體同學
七、前期準備
1、 以寢室為單位,通過報紙、網絡等渠道廣泛收集“國民素質問題”相關材料,準備演講稿,各寢室推選一至二名演講代表,提前上報演講主題。
2、 確定主持人,與主持人溝通,安排活動相關流程問題。
3、 確定布置教室、收集圖片視頻等的相關負責人,分配任務。
4、 組織學習團歌
5、 繪制宣傳板
6、 為演講優勝者準備小禮品,準備好布置教室的材料。
八、團日活動流程
(一) 布置教室
1教室布置一簡單肅穆為基調,更能切合本次活動的主題,重點在黑板報的結構和內容上。主要由團支部討論決定,宣傳委員主負責。
2、相關負責人在周四下午3:00到達活動教室布置。
(二)具體活動
1、全體起立,齊唱團歌。
2、組織全體同學參觀收集的主題相關的視頻及圖片,以此引入活動主題。
3、支持人發表觀后感。
4、同學們可自由發表觀后評價及感想,時間為10分鐘左右。
5、支持人進行簡短總結后宣布開始演講比賽環節。
6、各寢室代表依次上臺演講。每人演講時間為3~5分,演講總時間為40分鐘左右
7、自由投票選出最佳演講者前三名
8、主持人為獲獎者頒發獎品
9、劉泉同學吉他獨奏
10、集體玩小游戲
11、結束語
九、活動后期
(一)班干部及負責小組留下來清理現場,做好教室衛生工作。
(二)團支部進行工作總結,找出問題,做好記錄給下次的團組織生活更好的指導
十、活動經費
卡貼
小貼士
棒棒糖
單價
6.00
3.00
0.50
數量
6
3.
5
費用
6.00
3.00
2.50
活動總費用:11.50
剛看完虎年春晚,其實看完的感覺跟以前一樣,一年不如一年。
今年之所以守在電視機前面看,主要是陪家里人看,家里人都在看,我也不好去干別的。
歌舞的節目大多沒什么感覺,不管是王菲也好,小虎隊也好,聽了都沒有太多的感覺,最另我意外的是原來預報的那個亞克西的節目沒有出來。
小品類節目最大的感覺就是使用了很多的網絡上的題材和語言,但使用的并不在點上,家里很少上網的人聽不懂他們在說什么,我這種經常上網的人聽了感覺很俗套,用一些為了避免被和諧掉而產生的詞語去歌頌和諧,能不俗嗎?
馮鞏的小品讓我想起了南京的彭宇案,當然,他的小品有一個很主旋律的結局,可能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馮鞏的小品注定沒人關注,另外馮鞏的網絡詞匯用得那是相當的庸俗。
牛莉和郭東臨的小品也是一個網絡很有名的笑話改編而來的,感覺還不錯,演得很到位,后面那個美國姐夫的部分有點別扭和俗套,但整體感覺挺不錯的。
五十塊假錢的那個小品里面的警察竟然公然公車私用,開警車去買包子。
姜昆的相聲就不說了,聽他現在的相聲有點新聞聯播的感覺。
本山大叔今年的小品,用一句今年春晚的臺詞來說就是:廣告中加播小品,今年本山大叔的小品中的軟廣告可能比整臺春晚都要多了,而且小品內容上還有種虎頭蛇尾的感覺。
倒是后面那對新人相聲演員不錯,男女組合那個,很有意思。
閻妮的小品演得很不錯,其實是很感人的,但是這類“感動”看得太多了,隨時想看隨時有,再想想中國解放軍目前第一的任務,就更沒感覺了,再想想十一閱兵的時候北京的程度,就完全沒感覺了。
中間還把那幾個“維和英雄”的家屬也請去了,聯合國都已經發了聲明說死的那幾個人不是維和警察了嗎?還好意思把這幾個人拿出來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