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納米銀

納米銀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納米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納米銀范文第1篇

The homemade amino-terminated hyperbranched polymer was applied as a reducing agent, reacting with silver nitrate to produce silver nanoparticles biocides. The stability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means of DLS、TEM and Uv-vis. Meanwhile silver nanoparticles distribution was observed with SEM. As a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s, we concluded that with the same processing, the silver content on oxidized-grafted cotton fabric was about 10 times that of raw one, though treated with the lowest concentr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

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是一種高度支化的水溶性單分散聚合物,其表面含有豐富的氨基和亞胺基,可作為自還原劑,將Ag+還原為納米銀單質。

經高碘酸鹽氧化處理后的纖維本身具有良好的物理機械性能,并可通過高分子化學反應,引入其它官能團,如羥基、氨基、肼基、羧基等,合成具有新功能和新用途的纖維素衍生物,如可獲得具有熒光、儲能、螯合劑及生物醫用等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1實驗

1.1材料與儀器

織物:純棉漂白布(120 g/m2),中國華芳集團。

試劑: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簡稱HBP NH2,實驗室自制);硝酸銀、硝酸,均為分析純(AR級以上);高碘酸鈉(AR級)。

儀器:SZCL 數顯智能控溫磁力攪拌器、R201D旋轉蒸發儀、SHZ D(III)型循環水式真空泵(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公司); HPPS 5001型激光粒度分布儀(英國馬爾文公司);Tecnai G 220型透射電鏡(美國FEI公司);U 3010紫外分光光度計(日本日立公司);電熱鼓風干燥箱(南通宏大有限公司);Vista MPX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美國瓦里安公司);WD 5型全自動白度儀(北京市興光測色儀器公司)。

1.2納米銀抗菌劑的制備

將端氨基溶液與一定濃度的AgNO3溶液混合均勻,加熱攪拌,直到溶液由無色變為棕色,得到納米銀抗菌劑。

1.3納米銀抗菌劑的表征

(1)納米銀的形態和粒徑分布

取少量納米銀溶液,采用HPPS 5001激光粒徑儀(DLS)測定納米銀的粒徑及分布情況。將一定量的納米銀溶液滴加于銅網上,采用Tecnai G 220透射電鏡觀察納米銀的形態。

(2)納米銀溶液的紫外可見光吸收性能

采用UV 301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儀測定納米銀溶液的紫外吸收性能。

1.4棉織物納米銀抗菌整理

稀釋抗菌劑至納米銀含量為 20 ~ 200 mg/L,將純棉織物放在不同濃度的整理液中,浴比 1∶50,常溫浸漬一段時間后水洗烘干。

(1)纖維微觀形態測試(SEM)

用S 4700掃描電子顯微鏡放大一定倍數觀察纖維的縱向表面形態。

(2)織物白度測定

用WD 5型全自動白度儀測定,將織物折疊成 4 層,選取不同位置測 4 次取平均值。

(3)織物上納米銀含量測試

取 50 mg納米銀整理織物用 10 mL濃硝酸(65%)溶解,再用水稀釋 10 倍。將得到的溶液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測量其在Ag波段(328 nm)上的值。

2結果與討論

2.1納米銀的形態和粒徑分布

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在納米銀抗菌劑的制備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HBP NH2分子結構中含有大量的伯、仲、叔胺基,能和溶液中銀離子絡合并將銀離子還原成銀單質。

由圖 1 可以推測,HBP NH2在納米銀抗菌劑的形成過程中起到了穩定劑的作用。納米銀在溶液中是呈負荷性的,而HBP NH2分子具有聚陽離子特征,因此HBP NH2分子會吸附在納米銀顆粒表面,阻礙納米銀顆粒因相互碰撞而發生團聚,起到了穩定劑的作用。

2.2納米銀溶液的紫外可見吸收性能

納米銀顆粒在紫外可見光范圍內具有明顯的吸收特征峰。不同晶形的納米銀顆粒,其紫外可見特征吸收峰的形狀也不同。如圖 1 所示,端氨基化合物和硝酸銀反應得到的納米銀顆粒為球形。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在接近 400 nm左右出現特征吸收峰,則表明球形納米銀顆粒的形成。

從圖 2 可以看出,HBP NH2與硝酸銀反應較快,放置 2 h即出現了納米銀的特征吸收峰。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吸收峰峰寬變窄,峰高增高。根據有關文獻報道,當納米銀粒徑小于 52 nm時,其粒徑的增大會引起納米銀特征吸收峰的增大和峰寬變窄。另外,放置 24 h與放置 1 周后的納米銀溶液特征吸收峰相似,吸收峰的位置、峰高和峰形變化極小,這也說明由HBP NH2制備的納米銀溶液具有良好的穩定性。

2.3纖維微觀形態測試(SEM)

未經整理的原棉纖維縱向光潔,而整理后的纖維表面分布著一定尺寸納米銀顆粒,說明整理后棉纖維能固著一定量的納米銀(圖 3)。

2.4織物上納米銀含量測試及織物白度

抗菌處理基質的抗菌效果與基質上的抗菌劑含量有關。因此在評價純棉織物的抗菌效果時,將織物表面銀含量作為一個重要指標(圖 4)。

從圖 4 可以明顯看出,原棉織物抗菌整理后,即使大幅度提高抗菌劑濃度,銀含量并沒有明顯變化,而經過高碘酸鈉預處理和接枝端氨基的棉織物,隨著抗菌劑濃度的增加,銀含量呈明顯上升趨勢。預處理棉采用高碘酸鈉作為氧化劑,使纖維素大分子中葡萄糖環上C 2和C 3位的仲羥基發生選擇性氧化生成雙醛,利用這些表面醛基的反應活性,可以使棉織物接枝一些功能性分子,而端氨基超支化合物是一種高度支化的準球形水溶性多分散性聚合物,其表面含有大量的氨基。HBP NH2分子中的一個氨基和氧化棉纖維的一個醛基反應,就可以使一分子HBP NH2固著在棉纖維上,這樣就有可能大大提高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HBP NH2所包覆還原的納米銀顆粒在棉纖維上的固著量。

從圖 5 可以看出,未經處理的原棉經不同濃度的抗菌劑整理后,織物白度變化較小或不太明顯,而經過預處理的棉織物抗菌整理后,織物的白度隨著抗菌劑濃度的增大成明顯下降趨勢。這是因為銀的某些價態具有顯色性,納米銀在整理后的純棉織物中呈亮黃色,另外一些未被還原的銀離子會與空氣發生脫水反應,生成黑色氧化銀,這些都會對織物的白度造成一定的影響。用最小濃度的抗菌劑整理氧化預處理的棉織物后,白度仍達到 90.34,而原棉白度為91.26,對織物白度影響不大。

3結論

(1)采用粒徑測試(DLS)和透射電鏡(TEM)方法,對HBP NH2與AgNO3混合形成的納米銀溶液進行表征,結果表明:納米銀粒徑較小,在 15 nm左右。此外溶液穩定性也較好,放置一個月也未出現明顯的納米銀顆粒團聚現象。

(2)紫外特征吸收峰證明納米銀的顆粒為球形,其吸收峰值在 400 nm左右。同時紫外吸收光譜也表明了AgNO3與HBP NH2完全反應所需時間較短,12 h左右溶液即比較穩定,能應用于實踐生產中。

(3)SEM結果表明了純棉織物抗菌整理后織物表面納米銀顆粒的存在。

(4)純棉織物經過高碘酸鈉預處理后,接枝一定量的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再進行抗菌整理,能在相同的生產工藝條件下,比原棉織物固著更多的納米銀,保證抗菌效果的同時能有效的節約生產成本。

參考文獻

[1] 曲忠先,焦劍,王軼潔,等. 超支化聚合物的研究進展[J]. 材料導報,2006,20(3):25 28.

[2] Kim YH,Webster OW. Hyperbranched Polyphenylenes[J].Polymeric Preprints,1988,29(2):310 311.

[3] Gao C,Yan D.Hyperbranched Polymers:from Synthesis to Applications[J].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2004,29(3):183 275.

[4] 劉葦,侯慶喜,劉澤華. 高碘酸鈉氧化纖維素的研究及應用進展[J]. 纖維素科學與技術,2007,15(4):62.

[5] 許云輝,陳宇岳,黃晨. 膠原蛋白涂覆棉纖維的研究[J]. 紡織學報,2007,28(5):22 27.

[6] Chen CC,Hsu CH,Kuo PL. Effects of Alkylated Polyethylenimines on the Formation of Gold Nanoplates[J]. Langmuir,2007,23(12):6801 6806.

[7] Kuo PL,Chen CC,Jao MW. Effects of Polymer Micelles of Alkylated. Polyethylenimines on Gener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J].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2005,109(19):9445-9450.

[8] Selvakannan PR,Kumar PS,More AS,et al. One Pot,Spontaneous and Simultaneous Synthesis of Gold Nanoparticles in Aqueous and Nonpolar Organic Solvents Using a Diamine-containing Oxyethylene Linkage [J]. Langmuir,2004,20(2):295 298.

[9] 許云輝,林紅,陳宇岳. 選擇性氧化棉纖維的聚集態結構[J]. 紡織學

報,2006,27(11):1 5.

[10] Fan Q G,Lewis D M,Tapley K N. Characterization of Cellulose Aldehyde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01,82(5):1195 1202.

[11] Sun YG,Xia YN. Gold and Silver Nanoparticles:A Class of Chromophores with Colors Tunable in the Range from 400 to 750 nm [J]. Analyst,2003,128(6):686 691.

[12] Zhang ZQ,Patel RC,Kothari R,et al. Silver Clusters and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Reduction of Silver Nitrate by Sodium Borohydride in Water,in the Presence of Polyacrylate Ions[J].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2000,104(6):1176 1182.

納米銀范文第2篇

    1試驗方法

    稱取一定量硝酸銀溶于去離子水中,配成硝酸銀溶液,另外稱取一定量乙二胺四乙酸與氫氧化鈉溶于去離子水中,配成乙二胺四乙酸的氫氧化鈉溶液,以某一恒定的轉速攪拌該溶液,均勻加入硝酸銀溶液,配成Ag-EDTA絡合溶液。稱取一定量連二亞硫酸鈉與少量氫氧化鈉溶于去離子水中,配成堿性連二亞硫酸鈉還原溶液,轉移至梨形分液漏斗中。控制恒溫水浴磁力攪拌器溫度開關,保持Ag-EDTA絡合溶液溫度恒定,并保持一定轉速攪拌該溶液,打開梨形分液漏斗閥門,控制還原劑溶液以一定的速度滴入Ag-EDTA絡合溶液中;還原劑溶液滴加完畢后,再攪拌反應溶液5min,然后采用離心機離心、固液分離。銀粉用去離子水洗滌3次后在真空干燥箱中于45℃下干燥12h;干燥后得到的銀粉送X射線衍射、掃描電鏡分析。試驗藥劑硝酸銀、連二亞硫酸鈉、乙二胺四乙酸、氫氧化鈉均為分析純。X射線衍射采用日本RIGAKU公司D/MAX-RB型X射線衍射儀;掃描電鏡分析采用日本日立公司S-4800型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

    2結果與討論

    連二亞硫酸鈉與硝酸銀的反應摩爾比為1∶2。為了提高反應的轉化率,試驗采用連二亞硫酸鈉過量的形式,實際連二亞硫酸鈉用量為理論用量的1.5倍。初步試驗發現,在AgNO3濃度為0.01mol/L,連二亞硫酸鈉濃度為0.005mol/L,溫度為20℃,攪拌器轉速為300r/min,自然pH值條件下,向AgNO3溶液中以0.12mL/s的速度滴加連二亞硫酸鈉,制得銀粉平均粒徑在250nm左右,且粒徑分布不均勻。為了制備粒徑更小的銀粉,將AgNO3用EDTA溶液絡合,替代AgNO3溶液。經過試驗探索,在AgNO3與EDTA摩爾比為1∶1,Ag-EDTA絡合溶液濃度為0.01mol/L,pH值為11左右,還原劑量為1.5倍理論用量,攪拌器轉速為400r/min,反應溫度為20℃,還原劑滴加速度為0.12mL/s的條件下制得銀粉的粒徑為100nm左右,且其均勻性較好,在此基礎上進行條件試驗,考察絡合劑用量、Ag-EDTA濃度、pH值、還原劑濃度、反應溫度、攪拌速度、還原劑溶液滴加速度對所制得銀粉粒徑的影響。

    2.1絡合劑用量對銀粉粒徑的影響在AgNO3溶液濃度為0.01mol/L,pH=11,還原劑量為1.5倍理論用量,攪拌器轉速為400r/min,反應溫度為20℃,還原劑滴加速度為0.12mL/s的條件下,絡合溶液用量對銀粉粒徑的影響見圖1(圖中,D50表示樣品累積粒度分布百分數達到50%時所對應的粒徑,也叫中值粒徑,常用來表示粉體的平均粒度;D90表示樣品累積粒度分布百分數達到90%時所對應的粒徑,余圖同)。隨著絡合劑EDTA用量增加,銀粉粒徑明顯減小,在EDTA與硝酸銀摩爾比為1.1∶1之后,銀粉粒徑隨EDTA加入量的增加而減小的趨勢減緩。Ag+與EDTA在溶液中形成結構穩定的螯合物,降低了Ag+的反應活性及Ag+的氧化還原電位,增大了還原反應的難度,因此能夠得到粒徑較小的銀晶體顆粒。EDTA用量過量10%保證Ag+被完全螯合,繼續增加EDTA的量對銀粉粒徑的影響不大。

    2.2Ag-EDTA濃度對銀粉粒徑的影響在上述試驗基礎上,其它條件不變,保持EDTA過量10%,考察Ag-EDTA絡合體系濃度對銀粉粒徑的影響(見圖2),可以看出,隨著Ag-EDTA絡合溶液濃度的降低,銀粉粒徑逐漸減小,在銀離子濃度為0.005mol/L時,銀粉粒徑達到最小,平均粒徑為60nm左右,并且粒度分布均勻。繼續降低Ag-EDTA濃度,銀粉粒徑略有上升。

    2.3pH值對銀粉粒徑的影響保持Ag-EDTA絡合溶液濃度為0.005mol/L,EDTA過量10%,其它條件不變,Ag-EDTA絡合溶液的pH值對銀粉粒徑的影響見圖3。隨著絡合溶液pH值升高,銀粉粒徑逐漸減小,當pH值為11.5時,銀粉粒度達到最小,隨后銀粉粒徑減小趨勢減緩,變化不大。pH值影響還原劑連二亞硫酸鈉的還原能力和絡合劑EDTA的絡合能力。絡合劑EDTA適宜的pH值范圍為10以上,pH過低,EDTA解離不完全,絡合能力降低;pH過高,則Ag+與OH-結合生成氫氧化銀,并迅速轉化為黑色的氧化銀析出溶液,還原反應難以繼續進行。

    2.4還原劑濃度對銀粉粒徑的影響Ag-EDTA絡合溶液濃度為0.005mol/L,EDTA過量10%,pH值為11.5的條件下,其它條件不變,還原劑濃度對銀粉粒徑的影響示于圖4。隨還原劑濃度的降低,銀粉粒徑逐漸減小,還原劑濃度為0.0075mol/L時,銀粉粒徑達到最小;繼續降低還原劑濃度,銀粉粒徑變化不大。本試驗采用向銀溶液中滴入還原劑溶液的方法,降低滴加的還原劑溶液的濃度,單位時間內加入的還原劑量減少,反應速度慢,銀晶核生成粒度小且經攪拌很快分散到溶液中,有利于制備小顆粒銀粉。

    2.5攪拌速度對銀粉粒徑的影響Ag-EDTA絡合溶液濃度為0.005mol/L,EDTA過量10%,pH值為11.5,還原劑濃度為0.0075mol/L,其它條件不變,攪拌速度對銀粉粒徑的影響見圖5。可以看出,加大攪拌速度可以明顯減小反應制得的銀粉粒度,在攪拌速度為400r/min時,銀粉粒徑最低,繼續加強磁力攪拌器的攪拌速度,銀粉粒度變化不大。

    2.6反應溫度對銀粉粒徑的影響Ag-EDTA絡合溶液濃度為0.005mol/L,EDTA過量10%,pH值為11.5,還原劑濃度為0.0075mol/L,攪拌轉速為400r/min,其它條件不變,反應溫度對銀粉粒徑的影響示于圖6。隨著反應溫度升高,銀粉粒徑有減小的趨勢,在溫度50℃時達到最低,繼續升高反應溫度銀粉粒徑減小的趨勢減緩。由阿累尼烏斯定律可知,提高反應體系的溫度可以加快反應進行的速度,溫度每升高10℃,化學反應速率增加2~3倍。提高反應溫度,還原反應加快,銀的成核反應速率增加,在銀離子濃度及擴散有限的條件下,銀晶核的生成占主導地位,獲得的銀粉粒徑減小。

    2.7還原劑溶液滴加速度對銀粉粒徑的影響Ag-EDTA絡合溶液濃度為0.005mol/L,EDTA過量10%,pH值為11.5,還原劑濃度為0.0075mol/L,攪拌轉速為400r/min,反應溫度為50℃,還原劑溶液的滴加速度對銀粉粒徑的影響見圖7。隨著還原劑溶液的滴加速度降低,制得銀粉粒徑逐漸減小,當滴加速度為0.12mL/s時,銀粉粒徑達到100nm以下。滴加速度為0.06mL/s時制得銀粉粒徑最小。當滴加速度快的時候,短時間內加入大量還原劑,反應速度過快,銀晶核生成后在還原氣氛下迅速長大,所生成的銀粉顆粒粒徑較大。降低滴加速度,反應速度降低,銀晶核生成后消耗了還原劑,晶核來不及長大就分散到整個溶液中,降低了晶核長大的可能。以上條件試驗表明,在Ag-EDTA絡合溶液濃度為0.005mol/L,EDTA過量10%,pH值為11.5,還原劑濃度為0.0075mol/L,攪拌轉速為400r/min,反應溫度為50℃,還原劑滴加速度為0.06mL/s的條件下,制得銀粉的粒徑最小。圖8為所制得銀粉的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FE-SEM)圖像,可以看出,銀顆粒整體分散性較好,且基本呈類球形;銀顆粒粒徑基本在40~80nm之間,平均粒徑約為58nm。為了考察制得銀粉的晶體結構,進行了X射線衍射分析(見圖9),在2θ=35°~85°有5個衍射峰,經過與標準譜圖對照,它們分別為面心立方金屬銀的(111)、(200)、(220)、(311)、(222)5個晶面的衍射峰,無其它雜質峰,這表明所制備的樣品為面心立方結構的單相納米銀粉。

納米銀范文第3篇

燒傷創面處理足燒傷治療的關鍵。而燒傷創面外用藥物是燒傷創面處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想的燒傷創面外用藥不僅應具有抗感染作用,而且能為創面愈合提供一個有利的微環境,促進愈合過程,縮短愈合時間,改善愈合質量[1]。納米銀抗菌凝膠采用納米技術,將單質銀制成粒徑約為25nm的銀微粒,與細菌體內去氧核糖核酸相結合,導致細菌微生物死亡,達到抗菌作用[2]。本科于2010年7月起將該產品用于治療各類深淺程度不一的燒燙傷創面,至今共76例,并進行了臨床觀察和后期隨訪,效果滿意,現總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1)一般情況:自2008年7月~2011年10月期間我科收治病人76例,其中男48例,女28例,年齡18~59歲,平均(30±11)歲,其中同體對照22例。

(2)創面類型:在臨床觀察期間納米銀抗菌醫用敷料應用于各種二度燒傷創面,其中包括:淺二度(治療組28例,同體對照9例)、深二度(治療組21例,同體對照7例)、殘余創面(治療組27例,同體對照6例),治療面積為1%~15%,平均6.46%±2.51%。

(3)治療方法:各種入選觀察創面用生理鹽水清潔干凈后,將納米銀抗菌醫用敷料覆蓋于創面上,外用無菌紗布、棉墊包扎,根據創面滲出情況每日或隔日換藥,同時觀察創面分泌物、創面炎性反應及創面愈合情況。用藥期間密切觀察藥物不良反應和藥物毒副作用。同體對照部位以碘伏油紗覆蓋創面。

(4)實驗室檢查:所有患者均于用藥前做創面細菌培養、肝、腎功能及血、尿常規檢查,用藥后1周、2周復查創面分泌物培養、血尿常規,治療完成后再復查肝、腎功能及血尿常規。

(5)統計學處理:實驗數據均以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結果以x±s表示。

2 結果

2.1 患者創面細菌培養:用藥前創面細菌檢出率較高,用藥后治療組創面細菌檢出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

臨床觀察結果顯示:治療組創面1周和2周細菌檢出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2.2 患者創面外觀:治療組創面分泌物較對照組明顯減少,創面分泌物持續時間也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創面干燥迅速。

2.3 病人創面愈合情況:淺二度、深二度及殘余創面愈合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

2.4 毒副作用:納米銀抗菌醫用敷料臨床使用期間,入選病例均未發現全身及局部不良反應,用藥后血尿常規和肝腎功能檢查未發現明顯異常。

3 討論

銀制劑作為燒傷創面外用藥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尤其是磺胺嘧啶銀霜劑。但在應用過程中,銀離子在體內被吸收的量隨用藥面積增加而增加,可產生蓄積作用[3],由此引發的安全問題日益受到人們關注。將銀納米化處理后物理效應明顯增加,如量子效應、表面效應[4],在燒傷創面使用過程中,人體內也會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而產生蓄積作用[5],通過研究表明,在臨床療效方面,本組資料顯示,納米銀敷料在促進創面愈合方面明顯優于磺胺嘧啶銀霜。在銀代謝的安全性方面,已有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了納米銀在燒傷創面使用同樣會引起血清中銀離子水平蓄積性升高,但比磺胺嘧啶銀組有較大幅度的降低,停止使用銀制劑后,血、尿銀離子恢復到正常水平的時間明顯提前[6]。

因此,創面外用藥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應該引起注意。納米銀抗菌醫用敷料是采用納米銀技術將納米級銀超細顆粒以醫用無菌紗布為載體制作而成,使其比原來功能增強,與傳統的磺胺嘧啶銀比較,它保留了銀離子高效抗感染的優點,剔除了磺胺成分過敏和銀離子過度沉積的缺點。當其應用于創面,具有極高的溶出度和殺菌效果。納米級銀離子紗布能明顯減輕創面局部感染,改善了創面局部的微環境,從而間接地促進了創面愈合,縮短愈合時間[8]。且納米銀敷料本身具有一定的保濕作用[9],而微濕環境有利于創面的愈合[10]并使納米銀緩釋銀離子更有效地抑制燒傷創面基質金屬蛋白酶作用及細菌生長。研究表明。納米銀能加快創面上皮再生的速度,從而促進創面愈合[11]。通過臨床觀察和實驗數據分析,我們認為納米銀抗菌醫用敷料是一種具有較強抗感染作用,吸收少,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的燒傷臨床外用藥。

參考文獻

[1] 黎鰲,楊宗城.燒傷治療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221―225.

[2] 郭振榮,盛志勇.燒傷學臨床新視野.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263-264.

[3] Sondi I,Goia DV,Matijevic E.Preparation of highiy concentrated stable dispersions of uniform silver-nanoparticles.J Colloid Interface sci,2003,(260):75―81.

[4] 陳炯,韓春茂,余朝恒.納米銀敷料用于燒傷創面銀代謝的研究.中華燒傷雜志,2004,20(3):167―169.

[5] 陳炯,韓春茂,張力成.納米銀用于Ⅱ度燒傷創面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中華創傷雜志,2009,25(5):451-455

[6] 石家仁,蒙善端,陳玉林,等. 燒傷創面外用磺胺嘧啶銀致亞急性銀中毒一例報告. 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1988,4:228-229.

[7] 胡驍驊 張普柱 孫永華,等.納米銀抗菌醫用敷料銀離子吸收和臨床應用.中華醫學雜志,2003,Vol 83,No. 24,2178-2179

[8] Chert J,HanCM,Su GL,et al.The absorption rate of new dressings and their effect on the evaporation of bum wounds.Chin Med J。2007,120(20):1788―1791.

納米銀范文第4篇

銀是一種可殺滅細菌、真菌和霉菌的金屬。自進入20 世紀, 臨床應用銀化合物殺菌消毒、抗菌消炎逐漸廣泛。如濕潤燒傷膏用于治療燒、燙傷;應用含氟化二氨銀漱口水防治牙周炎、齲齒、口腔潰瘍; 應用一種羧酸銀與乙醇復配液,治療淚管炎、陰道感染、細菌性感冒等;納米銀抗菌凝膠是近幾年來研制的一種通過納米技術原理,將金屬銀制成直徑為25nm左右的銀微粒單位,與細菌體內去氧核糖核酸相結合,導致細菌微生物死亡,達到抗菌作用[1]的新藥。自2011年9月~2012 年12月我科分別采用外用斯麗凱納米銀抗菌凝膠和濕潤燒傷膏治療二度燒傷及燙傷,并進行對比觀察,報道如下。

本院共收治82例有Ⅱ度燒傷創面的患者,其中男45 例、女37例,年齡14~ 62歲,Ⅱ度燒傷總面積為3%~15%,均為72h內入院的火焰燒傷和熱液燙傷患者,所有燒傷患者均無糖尿病等代謝系統疾病。隨機將患者分為納米銀抗菌凝膠治療組41例和濕潤燒傷膏對照組4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方法:試驗組:納米銀抗菌凝膠(深圳市源興納米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對照組:1%濕潤燒傷膏霜劑(汕頭市美寶制藥有限公司)。

Ⅱ度燒傷患者:2組分別去除腐皮及污物后常規碘伏消毒液清洗創面, 將2組藥物分別均勻涂于創面表面,后用普通紗布包扎,隔日換藥1次。

1.3檢測項目:治療前、后各檢查1次, 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作為參考。

1.4觀察創面指標:①疼痛程度以視覺模擬評分法定量,疼痛越輕、分值越小;②疼痛持續時間以分鐘測量;③觀察滲出液以及腫脹情況。

1.5實驗統計數據:①計算2組患者Ⅱ度創面愈合率,記錄創面愈合時間。②創面分泌物實驗室細菌培養:創面用藥前及用藥后3、10、20d各1次

1.6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0.0 統計軟件, 采用配對t檢驗、進行比較, 計量資料以X±s表示。P

2 結果

2.1 2組創面治療后對比:試驗組(創面疼痛測量分值均明顯小于對照組, 疼痛分鐘明顯短于對照組。2 組創面滲出液、創面腫脹均存在, 經治療后創面愈合, 滲出逐漸減少,腫脹逐漸減退。創面愈合時間和愈合率見表1。

2.2 實驗室分泌物細菌培養:試驗組無一例出現細菌培養陽性結果。

2.3 創面愈合質量兩組患者創面治愈后均采用常規綜合康復治療,納米銀抗菌凝膠治療組創面愈合后色素沉著消退時間為7 ~ 60 d ,濕潤燒傷膏對照組為30 ~ 90 d; 納米銀抗菌凝膠治療組創面愈合后9例出現瘢痕增生,濕潤燒傷膏對照組為22例瘢痕增生; 納米銀抗菌凝膠治療組局部色素沉著較輕,消退快,瘢痕增生例數出現少,瘢痕增生較輕。

3 討論

創面的良好修復有賴于合理的創面處理和外用藥物的選擇, 而創面在愈合過程中卻往往是局部或全身感染的重要途徑之一。至今,局部抗菌藥物仍是預防創面發生侵襲性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有研究表明, 納米銀能加快創面上皮再生的速度, 從而促進創面愈合[2] 。納米銀抗菌凝膠具有很強的吸收液體能力, 凝膠膨脹后形成濕潤環境, 易于肉芽形成, 對創面產生一定壓力, 有收斂作用[3] 。它具備以下特點:①起效快, 能在30 min 內迅速滅菌。②抗菌作用持久, 至少保持3 d 有效。③抗菌譜廣, 對革蘭陽性、陰性菌以及真菌等150 余種病原體有效, 包括耐藥假單胞菌, 耐甲氧西林金色葡萄球菌。濕潤燒傷膏是中成藥,其對淺度燒傷有明顯治療效果,但面積較大或病情較復雜的病人往往見效時間長,效果改善緩慢,且治療過程中有明顯異味伴隨,某些體質特殊病人對中藥制劑有著潛在的不良反應風險,用藥往往受到限制。在進行臨床對照的過程中, 未發現納米銀對患者造成的明顯不良反應, 偶有因換藥引起的發熱反應, 經對癥后短時間內逐漸恢復正常。通過統計抽取的樣本數82例研究結果表明, 試驗組創面愈合時間、創面愈合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納米銀范文第5篇

一、納米銀的不同形貌

在實際應用中,不同行業對納米銀的特性有著不同的需求,而納米銀的特性主要由它的結構、形貌、尺寸以及材料本身所處的化學物理環境所決定。目前已成功制出了球形、片狀、立方體、線狀(棒狀)、棱柱等多種形狀的納米銀,其中球形納米銀顆粒和片狀納米銀已經為生產生活帶來了重大的變革。

納米銀粉的表面積大,表面原子比例高,具有高表面活性和良好的光譜殺菌作用,是一種具有長效性和耐候性的抗菌劑,廣泛用于醫用抗菌消炎材料和抗菌陶瓷。納米銀敷料具有持續殺菌特點和顯著的抗菌、促進創傷愈合的良好療效,并且這種敷料對諸如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臨床常見的40余種外科感染細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摻入納米銀粉的陶瓷具有殺菌、自清潔的功能。銀納米顆粒熔點低,作為導電漿料可低溫燒結,對基片材料的耐高溫要求大大降低,甚至可采用塑料代替耐高溫的陶瓷材料,因此導電銀漿在電子工業中是一種重要材料。目前,以片狀結構的銀粉制備高導低溫銀漿涂層性能優良,研究和制備光亮的片狀銀粉成為材料科學的一個熱點領域[2]。納米銀線可用于傳輸激光,制造新的光學器件,良好的導電性使其可作為納米電子器件的導線,并可望用于制備新型導電復合材料。目前納米銀棒、納米銀立方體的應用研究還不完善,而樹枝狀納米銀的研究還集中在制備階段。

在納米銀顆粒的制備方法中,物理和化學方法較為成熟,近些年生物還原法正逐漸受到關注。化學法是目前制備納米銀最常用的方法,下面介紹利用電化學方法制備球型銀納米顆粒的學生實驗方案,該方法簡便易行,可以為教師實驗教學提供參考。

二、學生實驗―電化學方法制備球形銀納米顆粒

1.實驗目的

(1)了解前沿領域納米銀的相關知識,理解納米銀的制備原理。

(2)掌握相關實驗技能,提高思考、探究及實驗操作能力。

(3)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2.實驗原理

用電解裝置,在加有適當穩定劑的有機相電解液或水相電解液中,將硝酸銀、硫酸銀等銀鹽中的Ag+還原為Ag0,可獲得分散的納米銀粒子,這一方法稱為電化學還原法[3]。該法簡單、快速、無污染,是一種合成納米銀的有效手段。由于這是一種新方法,因此合成條件和納米粒子形成機理的研究系統性還存在不足。

在電化學還原制備納米銀的過程中,穩定劑的作用是阻止銀粒子的團聚,控制銀粒子生長,它對納米粒子的形成起著關鍵作用。如果沒有穩定劑,還原生成的Ag0會相互團聚生長,只能得到大顆粒的銀單質。常用的穩定劑有PVP(聚乙烯吡咯烷酮)、EDTA(乙二胺四乙酸)、檸檬酸鈉、半胱氨酸等。

本實驗選用檸檬酸鈉為穩定劑,它在納米銀的制備中主要從兩方面起作用。(1)檸檬酸鈉具有很強的配位能力,可以通過與Ag+配位來降低溶液中游離Ag+ 的濃度,這樣就間接地減緩了Ag0的生成[4],降低了顆粒聚集的速度。檸檬酸鈉與Ag+的配位離解平衡為:

(2)檸檬酸鈉能夠和初始形成的納米銀團簇(Ag2+,Ag42+)相互作用,從而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銀粒子之間的團聚效應。在水相電解液中,在反應初期,Ag+被還原為Ag0,生成的Ag0彼此聚集并和Ag+結合,形成納米銀團簇Ag2+,Ag42+。這些納米銀團簇彼此碰撞,并且再生成的Ag0也會聚集到它們上面,使得銀顆粒變大。

檸檬酸根離子帶有負電荷,它可通過靜電吸引力吸附在帶正電荷的納米銀團簇Ag2+,Ag42+表面,形成負電層。負電層的強排斥作用減少了碰撞引起團聚的概率,因而大大延緩了晶粒的生長速率,形成檸檬酸根包裹的穩定納米團簇[4,5]。檸檬酸根的作用原理如圖1所示[5]:

3.儀器及試劑

試劑:檸檬酸鈉溶液(1%)、硝酸銀溶液(0.001mol•L-1)、丙酮。

儀器:磁力攪拌器、鉑絲-鉑片雙電極系統、10mL小燒杯、試管、吸量管。

4.實驗步驟

(1)向小燒杯中加入3mL檸檬酸鈉溶液和2mL硝酸銀溶液。

(2)在小燒杯中放入磁子,置于磁力攪拌器上,攪拌混合均勻。

(3)插入鉑絲和鉑片(5mm×6mm)。以鉑片電極為工作電極(陰極),鉑絲為輔助電極,于8~10mA電流下電解20min。停止時,先關閉電流,再停止攪拌。反應完成后,溶液為淡黃色。

(4)離心分離,將上層液體密封避光保存。取出下層固體,分別用蒸餾水及丙酮洗滌兩次,并自然風干。

(5)用掃描電鏡觀察固體產物的形態,可以看到球型納米顆粒,粒徑一般在20~60nm之間。

(6)取密封避光保存的上層液體,測定納米銀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譜,其特征吸收峰位置出現在400nm左右。

5.拓展探究

依據以上實驗方法,改變硝酸銀、檸檬酸鈉的用量及電流大小,通過比較產物的粒徑及形貌,探究制備條件對球形納米銀的粒徑及形貌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李敏娜,羅青枝,安靜,等.納米銀粒子制備及應用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08,27(11):1765-1771.

[2] 朱桂琴,史建公,王萬林.銀納米材料制備和應用進展[J].科技導報,2010,28(22):112-117.

[3] 尹秉勝,馬厚義,陳慎豪.電化學技術制備納米材料研究的新進展[J].化學進展,2004,16(2):196-2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龙县| 枝江市| 增城市| 犍为县| 乐业县| 五原县| 满洲里市| 乌拉特前旗| 华阴市| 平阴县| 遂昌县| 扶沟县| 遂溪县| 潼关县| 措美县| 宜川县| 靖州| 德惠市| 定南县| 资溪县| 新泰市| 双鸭山市| 石城县| 济南市| 邯郸市| 平泉县| 富川| 元朗区| 喀什市| 米泉市| 曲松县| 凤台县| 高淳县| 宁河县| 乌鲁木齐市| 石林| 两当县| 水富县| 镇平县| 通化县| 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