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教案范例

教案范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案范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教案范例

教案范例范文第1篇

本節課中全反射的概念、全反射現象的產生條件是學習的重點,因此這節課的教學主線有兩個,一是按照物理概念的形成過程展開教學:直觀實驗一引導學生分析推理一經過分析、比較、抽象后提出假說一實驗驗證一通過概括形成概念一鞏固深化;二是以實驗為主線,通過演示實驗的觀察、分析,揭示全反射的現象與產生條件,另外,通過學生間的討論、動手操作及合作,使學生對全反射概念的理解更加準確、豐富和全面,最后,通過全反射的應用性實驗,開拓學生的視野。

[教學過程]

一、觀察現象,發現問題

演示試驗將光亮鐵球出示給學生看,鐵球在陽光下很刺眼,將光亮鐵球夾在試管夾上,放在點燃蠟燭上熏黑,將試管夾和鐵球置于燭焰的內焰進行熏制(一定要全部熏黑,再讓學生觀察),然后將熏黑的鐵球浸沒在盛有清水的燒杯中。

現象出現:放在水中的鐵球變得比在陽光下更亮。好奇的學生誤認為是水泡掉了鐵球上的黑色物,當把試管夾從水中取出時,發現熏黑的鐵球依然如故,將其再放入水中時,出現的現象和前述一樣,學生大惑不解,這時已經吸引了全部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尋求答案的心情很“迫切”。

學生試驗在一個盛有清水的燒杯里放人一根里面插有鉛筆的試管,如圖1所示,把燒杯放在明亮的地方,當你從適當的角度觀察水中的試管時,可看到試管壁好像鍍了銀一樣明亮,但試管中的鉛筆卻看不見了。當從水中取出試管后,試管又是透明的,又可以看到鉛筆。(雖然老師可以獨自做演示實驗,但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這個實驗,使他們有親身的體驗,能更進一步刺激他們的求知欲。)

學生頭腦中已出現了問題,這里由老師點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師:剛才同學們觀察到了什么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它究竟是一種什么現象? 二、分析推理,提出假設 1.分析推理 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光的折射的規律分析,提出假設來解釋所觀察到的現象。 分步引導,設問如下: (1)同學們可看到試管壁像鍍了銀一樣明亮,那么光線從哪里來的呢?

(光從試管壁射到眼睛)

(2)試管壁不會自行發光,那這個光到底從哪里來呢?

(應當是四周的光線射到試管壁后,試管將光反射)

(3)這里光從水中射入試管內的空氣,是否同時存在光的反射和折射?

(既然不能看到管內的鉛筆,只能看到試管壁像鍍了銀一樣明亮,說明試管壁――水與空氣的界面――上有較強的反射光,折射人管內的光可能沒有) 2.提出假設 讓學生討論并總結提出:光從水中射入試管內的空氣中時,只發生反射,不出現折射。 3.建立概念 這是一種特殊的光學現象,稱為全反射。請學生總結出全反射的定義:全部發生反射,不出現折射的現象叫做全反射。 三、實驗驗證,歸納概括,知識發展 以上僅僅是經過分析推理后作出的一種猜測,是否正確,還必須通過實驗進行檢驗。(讓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

1.描述光在兩種介質界面的反射與折射現象,并分析推理:

演示實驗(光學激光演示儀):讓一束激光照在半圓柱透明玻璃的平面上,讓光線過圓心入射到玻璃平面上,觀察折射情況,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如何變化。 請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總結。 Ⅰ.光從玻璃射向空氣,當人射角等于某個角度時,其折射光的折射角等于90。,當入射角繼續增大時,折射光消失,出現全反射現象。

Ⅱ.當光以0°角入射時,無論是從空氣到玻璃還是從玻璃到空氣,其折射光的折射角均等于0°。

Ⅲ.光從空氣射人玻璃時,無論怎樣都有折射光線存在,故不產生全反射。 從特殊情況推廣到一般情況:(使學生體會到引入“光疏介質與光密介質”的必要性,繼而介紹這一組概念。)

I.光從光疏介質射入光密介質時,無論怎樣都有折射光線存在,故不產生全反射。

Ⅱ.光從光密介質射向光疏介質,且入射角等于某個角度時,其折射光的折射等于90°,當入射角繼續增大時,折射光消失,出現全反射現象。

Ⅲ.當光以0°角入射時,無論是從光疏介質到光密介質還是從光密介質到光疏介質,其折射光的折射角均等于0°。 2.全反射的產生條件(這一條件是在實驗過程中歸納概括的,是對全反射概念的理解的進一步深化):

I.光必須從光密介質射向光疏介質;

Ⅱ.入射角必須大于(或等于)臨界角C。

Ⅲ.臨界角

折射角等于90°時的入射角,叫做臨界角,用C來表示。 四、注重實踐,發展能力 1.應用全反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解釋學生實驗“水中試管變明亮”的原因。(請學生回答,并讓其思考是不是從任何方向看過去都可觀察到這樣的現象,為什么?)

(2)水中的魚看岸上的景物均出現在一個頂角為97.6。的圓錐范圍內,為什么?

(3)海邊、沙漠出現蜃景的成因。

2.全反射棱鏡

在講完全反射棱鏡的知識后,可讓學生觀察自行車尾燈內部結構,回想在夜間看到的現象,用燈光來照射尾燈時,尾燈很亮,這也是利用全反射現象制成的儀器。引導學生注意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用科學知識來解釋它,體會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光導纖維

(1)利用光纖束傳像制成內窺鏡;

(2)利用光纖傳遞信號――現代網絡通訊。

演示實驗用光導纖維應用演示器(J2516型),演示傳光、傳送圖像的實際應用。

[教后思考]

全反射現象是光學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現象。雖然教材內容簡明扼要,但組織這節課的教學卻不能簡單從事,不能僅單純地注重知識的傳授,應當充分挖掘本節知識的教育教學功能,以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因此,教學的組織必須從知識和技能,方法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樣三個層次去考慮。

教案范例范文第2篇

關鍵詞:任務驅動;學習興趣;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TP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17-0000-02

中專院校的計算機課已經成為文化基礎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門學科對于一部分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學生來說,簡單易懂,但老師們卻感覺教授起來并不容易,學生的學習興趣低,而且不愿意去操作。作為一名計算機學科的任課教師,我不斷的去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希望能讓學生既可以掌握必要的知識,又讓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提高呢。我采用了“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課堂上,不再是一味的教師講授,學生動手,而是通過教師預留一些“任務”,先讓學生去嘗試操作,通過教師巡視后,發現問題,再去解決問題。上述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完全改變了傳統的講授,讓學生感受到他們才是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整個教學過程從開始至結束,讓學生愉悅地參與,積極地探究,自主地發展,學生集體的參與率高,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真正獲得了通過自己學習,從不懂到完成任務,一個快樂的成功的過程。整個教學過程的突出特點是創造一個全新的情境,激發學生想象的空間,促進學生自主的學習,從而完全教學任務。

1 強調學生的學習心理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從不懂到接受的過程,只有充分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的教學活動才會與學生的學習心理產生共鳴,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取得最好的教學狀態。因此教師在準備課中的“備學生”這一步應是非常關鍵的。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對一節課全面思考,做好安排,例如什么內容由學生自學,哪些內容由教師啟發學生自主完成等等。

采用任務驅動模式,設計每堂課內、每個教學單元內、各教學單元之間乃至整個教學過程中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的教學任務,通過這些任務來達到教學目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有的可通過閱讀教材解決,有的可通過同學間相互交流、討論來解決,解決不了的教師再稍加點撥指導,啟發學生獨立去找到制作方法,讓學生討論解決如何遇到的問題,讓學生獨立練習制作過程,對于有梯度的問題,教師加以提示,并且講解。對于不同的學習任務采用不相同方法,從中取得高效的教學效果。

2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樂趣。”它是學生自主的學習、積極的探索、大膽提出疑問、勇于探究的強大動力。如果學生對學習有了一定的樂趣,那么,他在學習中所產生的欲望和在學習方面產生的效益是不可預測的。因此,我們的教學更重要的是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始至終完全主動的自主去加入到學習之中,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學生對發生在身邊的事情最容易產生興趣,如果發生在身邊的事情能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強學生自己去學習的自信心。

從上面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教師是從“備學生”出發,先是做出鋪墊,引出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新內容,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探究心理和學習欲望,這種方法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學生們都精心準備,全身貫注的投入,這樣就激發了學生想到加入到學習中的興趣,使學生發揮出極大活躍性、探究性和創造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真正體現了教學的最高境界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不斷地激發學生、鼓勵學生、喚醒學生接受和自主的學習。同時在教學中,我還提倡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和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獨立思考,發表見解,善于傾聽其他同學的不同意見,在小組交流、合作中達到共同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

3 創造愉悅的學習氛圍

創造一個快樂的、民主的、愉悅的學習氛圍,是新課改的一個重要部分,這是一個促進學生完全自行學習、自行探索的關鍵所在。因此我們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必須創設一個和諧的教學環境,讓課堂能夠充分活躍起來,讓學生也能夠在一個愉悅的氛圍中體驗到快樂的學習的樂趣。學生的成長需要鼓勵,因此教師要多表揚,多肯定,少批評,少指責。在課堂上,教師應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給予鼓勵和肯定。有的學生回答問題不全面,不到位,但他敢于回答,教師應給他的勇氣加以鼓勵。

在這個教學過程完全體現了老師和學生之間是一個民主的合作關系。在課堂上的教師與學生合作、學生再與學生合作、大家共同討論、相互彌補不足,給學生提供一個完全可以展示自己的契機。學生們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可以自由地表現自己的能力,快樂輕松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言語實踐中表達想法,在積極思維中開拓想象空間,在交流表達中提高語言能力。教師的積極參與不僅加大了師生間的平和力,而且對學習重點有效地進行講授和指點,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深度和廣度。

4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計算機作為培養學生探索創新能力的課程,在中專教學中實際上占著重要的比例。教師不僅應該注重學習任務的設計與布置,同時也應該注意學習的自主性與思維探索能力的培養。既應該重視學習的最終結果,同時也應該重視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既要追求知識與技能目標的掌握,也要追求學生自主創新意識等學習的心理的培養,努力的使學生的習不僅是外在驅動力同時也是他們內心需求的共同發揮作用。好奇心人皆有之,好奇心是科學研究的驅動力,是創新人才最重要的素質。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應用的重要陣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陣地。

5 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快樂

“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教學,從學生方面來說:首先會讓學生的學習面貌發生很大變化,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主體意識明顯增強了,綜合應用能力和創造性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自我探究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其次,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有很多問題可以自由討論,互相幫助,加強了團隊的合作意識,增進了學生間的相互了解。從以上的教學中可以看到,教師只有通過自己去認真地設置課前預習項目、檢查學生預習結果、讓學生自主嘗試,最后通過演示完成的作品等方法的實施,把學習的自完全地交給學生,而且應該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并且實踐。學生通過共同討論探索、相互交流實踐,最終獲取了知識,不僅大大地提高了他們的能力,并且真正地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6 用檢查的手法擴大知識面

在做上機練習作業時,是讓學生運用自學的成果和教師演示的操作來完成一項任務,并且有時間上的限制,最后展示部分同學的作品,讓其余同學評價優缺點,存在有哪些不足,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哪些,以及如何改進。在這個環節,老師還可以把課前準備的與此課相關的知識,進一步的擴展,拓寬學習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下節課相關聯的知識做鋪墊。

總之,計算機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操作、交流等,使學生通過各種活動,掌握計算機的知識、技能,學會從各種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任務驅動”教學法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解決了職業高中學生的素質較低,自控能力和自學能力較差的現狀。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發展了學生個性和創新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除了具有輔導者、引導者的身份外,不具備其他任何權威。這一模式將完全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實處,讓每個學習者將學習當作一種終身享受。

參考文獻:

[1]程可拉.任務型外語學習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

教案范例范文第3篇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善民生、促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強縣為目標,以房屋設施配套建設、實驗教學儀器裝備為重點,以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教學管理為手段,全面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提升農村辦學水平,促進縣域內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我縣新農村建設進程。

二、建設目標及主要任務

(一)建設目標。根據《省教育廳關于2010年度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建設項目校申報有關事項的通知》文件精神,2010年度我縣將啟動11所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建設項目工程,其中實事項目校9所,備案項目校2所,基本達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標準》要求,改善辦學條件和規范辦學行為,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主要任務。對照《辦學標準》要求,11所合格學校建設項目總投入資金1145萬元,其中條件建設項目投入資金1055萬元,管理建設項目投入資金90萬元。新建校舍6984平米,維修加固校舍9400平米,新砌護坡1350立方、圍墻900米,新建垃圾池400平米,拆除D級危房1000平米,綠化校園1500平米,硬化道路、平整運動場15010平米,新開民用通道200米,添置圖書15200冊以及理化生、音體美、科學等儀器2363件,進行校長、教師各類培訓143人次,制定完善各項規章制度39套,赴省市縣參加各級各類教研教改活動249人次,并逐步建立學校管理規范化、完善化的長效機制。

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建設具體任務見附件。

三、工作責任

(一)組織領導。根據義務教育管理體制要求,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建設項目以縣為主,成立縣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書記、縣長任顧問,分管教育的副縣長任組長,領導小組成員由縣發改局、教育局、財政局、建設局、國土局、人事局、編辦、房產局等單位負責人及各項目學校所在鄉鎮負責人和學校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縣教育局,由縣教育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各鄉鎮、學校相應成立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安排專人負責合格學校建設工作。

(二)部門職責。實行教育部門牽頭,財政、發改、建設、國土、人事、房產、編辦等部門共同參與組織的工作管理體制。縣教育局負責牽頭制定縣級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建設年度實施方案,落實省級考評驗收的內容,牽頭組織實施合格學校建設工作,定期收集匯總及通報各項目學校建設工作實施進度情況,并向省、市匯報。縣發改局負責將合格學校建設納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列入全縣重點工程進行管理,落實有關政策。縣財政局負責落實上級各項資金和縣級專項資金,管好用好各項資金,做好大宗設備設施的政府采購工作。縣建設局負責對工程實施過程,特別是工程質量和安全進行指導和監管,落實有關優惠政策,加強工程質量和安全的監督管理。縣人事局負責組織教師的技能和業務培訓。縣編辦負責規范教職工崗位與編制的管理。縣國土資源局、房產局負責落實本單位工作相關職責。

各鄉鎮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協助教育等部門對合格學校建設工作實施全過程的組織與管理,落實好項目的立項審批、地型勘察、圖紙設計、招投標、開工報建、施工管理、驗收決算和審計等工作,及時協調處理項目建設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解決實際困難。

建立合格學校建設“綠色通道”,行政審批實行“一站式”辦公,有關行政性收費一律全免,事業性或服務性收費原則上給予免收或只收取成本費。

四、項目學校的申報和備案條件

(一)項目學校應為縣人民政府制定的合格學校建設縣級總體規劃現存的學校且屬2010年度建設規劃改造的學校。

(二)項目學校在當地學校布局規劃之內,屬義務教育階段完全小學及以上學校,以農村學校為主。

(三)項目學校必須按省頒發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標準規劃建設。

(四)項目學校建設任務必須在2010年度內能夠完成。

五、項目資金保障

(一)積極爭取省級合格學校建設以獎代撥資金每所10萬元。

(二)積極爭取市級合格學校建設以獎代撥資金每所2萬元。

(三)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教育資金的10%用于合格學校建設。

(三)縣本級通過調整財政預算支出結構,設立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建設專項資金500萬元。

(四)優先將中國(香港)燭光教育基金會捐贈款用于合格學校建設。

(五)合理利用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資金。

(六)合理利用義務教育公用經費,按比例支付教師培訓、教育教學等教學業務開支。

(七)統籌安排中小學信息技術費,優先安排采購合格學校建設所需信息技術設備設施。

六、項目實施保障措施

(一)科學規劃。將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建設工程納入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并將所需經費納入政府預算。縣教育局會同財政、發改、建設、房產等部門對轄區內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校舍安全現狀進行全面徹底地排查、核實。對照省頒發的《辦學標準》和《縣合格學校建設工程整體規劃》,將合格學校建設工程與“新農村衛生新校園建設工程”、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以及“初中工程”(二期)緊密銜接,制定2010年度合格學校建設實施規劃,提高教育資源配置效益,報市教育、財政部門審核。

(二)嚴格項目管理。凡是列入合格學校建設的項目都按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的要求進行管理,又要區別不同的學校、針對不同的問題靈活實施。校園規劃、立項預算、勘察設計、招(投)標管理、工程監理、質量及安全監督、施工許可、資金管理、預決算審計、竣工驗收、檔案管理均嚴格執行國家現行有關法律法規和部門的規章及行業標準。工程項目設計由縣教育局通過招(投)標或委托符合認證等級的縣級或縣以上勘察設計單位承擔。新建、改擴建項目且投資金額達到50萬元以上的項目施工,必須實行招投標,嚴格實行工程項目合同管理制度和工程質量保修制度。建設項目保修由施工單位在工程項目竣工后出具工程項目保修單,并在工程竣工決算后預留一定的工程費用作為保修保證金,保修期內出現質量問題所需費用由施工單位負責。施工過程中,縣教育局組織或委托專門機構對工程質量進行質檢和監理,項目竣工時,按規定程序和標準進行驗收,并進行專項資金審計。工程項目堅持先勘察、后設計、再施工的原則,嚴禁搞邊勘察、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以確保工程質量。

縣教育局會同縣財政局對采購大宗的理化生、音體美、科技、信息技術等設備設施均按相關規定和程序實行政府采購。維修加固和校園硬化、綠化等小型工程,教育局會同建設、園林等部門根據學校實際進行,做到安全、適用、夠用,不搞不切實際的高標準建設和裝飾。

在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提高設施利用率的同時,按照年齡結構、學科結構、學歷結構合理的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進學校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和水平。

(三)嚴格資金管理。對合格學校建設工程資金按國家有關規定,設立項目資金專戶,分帳單獨核算,專戶管理,封閉運行,專款專用。將各級資金統一納入財政專戶管理,嚴格履行合同,實行按建設進度撥款制度。實行政府采購的項目資金,減少中間環節,直接支付到經銷商帳戶。嚴格資金的預算制度和審計制度,強化合同管理,從嚴控制建設成本;嚴禁將上級專款用于償還債務或挪為他用。

(四)強化督查和監督。縣委、縣政府督查室及縣教育局會同相關部門組成合格學校建設督查小組,常年對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建設工作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實地督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解決,對督查過程中發現的重大問題,要及時向當地政府主要領導反饋意見,督促政府統籌研究解決。督查及整改情況以書面的形式上報市相關部門和縣人民政府。

教案范例范文第4篇

我校為了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于本學期舉行了大規模的教師基本功競賽,我上了一節語法復習課——If引導的虛擬條件句。

二、案例呈現

在這節英語課上,通過學生自主探究、教師補充提出、合作學習等環節,學生不僅梳理出了if虛擬條件句的三種情況,而且把省略if用倒裝以及錯綜條件句的形式都總結了出來(對口單招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到了學生展示環節,既有清晰的語法結構又有經典的的例題,還有用特殊符號標出的重點。我心里很高興:掌握的很好,重點呈現的非常完美。到了提問環節,有位學生說:“我聽懂了,例句也會了,但要是離開了筆記本,我做題的時候就會錯,有什么好的記憶方法嗎?就像您介紹的多個形容詞修飾名詞的順序——美麗的大長新愛上了顏國材就很好記的。”

當這位同學提問結束后,教室里鴉雀無聲,學生沉默了片刻后,教室里頓時沸騰了。我也被這個問題震驚了,在這么多年的教學中,這些語法結構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我認為記住那些規則是理所當然的事,這一點是我教學過程中沒有去深思的。但我表揚了這個敢于在課堂上提問的學生,然后大膽地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學生。“It’s a wonderful question! I think most of you have the same problem, yes or no? Do you have a good way to remember the rules? You can think or discuss with your parters.”然后,我繼續追問;“Who have the good idea? ”“Who can help her?”沒想到,一位同學說了一聲:“從句的時態都向前推了一步。”聲音雖然小,但我聽到了,她的這個發現觸動了我——我的學生太有思想了,他們細心的觀察和思考令我驚嘆不已,我給予了肯定。但此時我“趁熱打鐵”繼續挖掘學生的潛能,問道:“Any more? Could you please develop your ideas further?”同時,我黑板上將她說的內容寫了下來,如此一來可以引導其他學生對這位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以求得問題較全面、較透徹的解決。很快,學生開始七嘴八舌的表達著自己的看法。這時,我看到英語課代表舉手,我就讓她來介紹自己的方法。她說道:“從句的時態都是‘向前推一步’:與現在事實相反,向前推一步,就用過去時;與過去事實相反,向前推一步,就用過去的過去,即過去完成時;與將來事實相反,幾乎跟‘與現在事實相反’一樣。”學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我點評道:“You did a wonderfully job!”這時,我看到學生依然很有興趣,就讓他們再討論,有好的記憶方法都拿出來分享一下。“What else? Do you have any more ideas?” 一位學生站起來說:“主句的4個情態動詞would/could/should/might,念快一點,就是我們這里的方言‘無褲去買’,那不就是‘沒有褲子要去買’嘛。”學生一起大笑起來。天哪!真不知我的學生們哪來這么多的奇思妙想,有些真是我始料不及的,原來語法復習課還可以這樣上!

短暫的一堂課結束了,看著他們臉上的笑容。作為教師的我,感到由衷的欣慰。這是學生的智慧,這是將課堂交給學生后產生的精彩。

三、案例評析

這只是我這節課上的一個小片段,雖然超出了我的預設,但我抓住這一契機,依據學情的變化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探究,讓課堂生成變得十分出彩,也讓學生的思維更加的廣泛,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的透徹。反思這個教學小片段,我自認為以下方面做的比較好:

1.相信學生,給予學生自信

相信學生。課堂本應是解決學生問題的主陣地,但是通常因為教師總擔心學生學不會,擔心課堂會出錯,因此不敢放手讓學生去合作探究,去發現問題。但是,只要我們相信學生,給他們思考和質疑的空間,學生會給課堂帶來更有價值的資源。在案例中,我相信學生,大膽的把問題拋給學生,通過適當的鼓勵和引導,讓學生自己來解決問題 ,每當新觀點得以碰撞的時候,我又不斷的用“Excellent! Very good! Wonderfully! You did a good job! Any more ?”等及時肯定學生的回答。在這樣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信息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享受被尊重的快樂,更加的自信,更加的敢于在課堂上提問和討論,使課堂成了妙趣橫生的“討論會”。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教師由單向講授變為互助啟發,這不正是我們追求的有效的課堂教學嗎?

2.巧妙引領,促進“生成”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隨時會遇到教師事先無法預測的學生的提問,如果教師簡單的一語而過的話,這樣既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影響教師上課的情緒,使得整個課堂氣氛沉悶。 如果教師能把它作為資源加以利用,就能讓課堂教學化險為夷、絕處逢生。譬如,當我的學生提出“語法聽懂了,但是有什么好的記憶方法”的時候,大家都一愣,但是通過巧妙地提問“Who have the good idea? ”“Who can help her?”后,一位學生回答說:“從句的時態都向前推了一步。” 同學們立刻表示贊同,再次的啟發和引領下,如:“Any more? Could you please develop your ideas further?” (What else? Do you have any more ideas? ) 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而且,學生自己探究出來的問題、自己解決的問題,自然會在腦海里留下更深的印象。于是,課堂的生成便水到渠成(學生扎實的掌握了If 引導的虛擬條件句的用法)。

四、結語

教案范例范文第5篇

【關鍵詞】價值量;價值量的計算;反思

記得我剛參加工作那年,從事高一年級政治教學工作。高一年級第一學期思想政治課開設的是必修1《經濟生活》,對于剛從事工作的我雖然在上課之前認真備課,對每個知識點仔細揣摩,力爭課堂上把每個知識點講的都很清楚,可即使我準備的再充分,在課堂上還是難免有一些問題的出現……。

那堂課我講的是商品的價值量,這個知識點是經濟學中的一個重點內容,所以我上課的時候講的也比較詳細。

一、商品價值量

(1)商品價值量的定義。量即大小、多少的意思,商品的價值量是指商品價值的大小。既然有大小,那是用什么來衡量的呢?這就是價值量的決定問題了。我們知道商品的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可見,要衡量商品價值的大小,就應當看凝結在該商品中勞動量的大小。那么,用什么來衡量勞動量的大小呢?――勞動時間,這是衡量勞動的天然尺度,所以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這種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來決定的(勞動――勞動量――勞動時間――價值量)。比如,生產同樣一件衣服,甲廠用4小時,乙廠用3小時,丙廠用2小時,那么他們生產的衣服的價值量是不是一樣大的?

如果學生回答其中一個大,那么就是說哪一個生產者的勞動時間長,他的價值量就大,社會上就會出現一種奇怪現象:哪個生產者的工具越差,技術越低,人越懶,花費的勞動時間越長,他的商品價值量就越大。顯然這是不合理的,與事實也是不相符的,所以,同一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各個商品生產者耗費的勞動時間來決定的。我們把生產同種商品的不同生產者、不同廠家所耗費的勞動時間稱為個別勞動時間。 (如果學生回答是一樣大的,就問:那么是由什么時間來決定的?)既然不是個別勞動時間,那么是由什么勞動時間來決定的呢?這就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2)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概念在課本上P13倒數第二段最后一句話,我請一位同學朗讀一下。在這個概念中“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是指什么呢?比如某服裝廠生產一件衣服,有的用手工,有的用電腦,而絕大部分是用機器生產出來的,那么使用的機器就是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是指什么呢?在同樣使用機器的生產條件下,由于每個生產者的技術水平、生產經驗、勞動態度等是不同的,因而勞動熟練程度和強度是不一樣的,生產同樣商品的勞動時間也就不同。生產同樣一件衣服,甲廠用4小時,乙廠用3小時,丙廠用2小時,而社會上大多數生產者用了6小時,那么,決定這一件衣服價值量的就是這大多數生產者所用的勞動時間6小時,這也是生產一件衣服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也就是說甲廠、乙廠、丙廠生產一件衣服的價值量是一樣大。但在同樣多的時間里丙廠生產出的商品多,在市場交換中就能獲得更大的收益,所以給各個商品生產者一個重要的啟示:努力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注:勞動生產率有兩種表示方法:一種是用單位時間內所生產的產品數量來表示,如:6件衣服/1小時;一種是用生產單位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來表示,如:10分鐘/1件衣服)縮短個別勞動時間,從而在競爭中獲利。既然一件衣服的價值量是由它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那么,各個商品生產者的個別勞動時間對于他們來說是不是毫無意義的呢?不是的,各個商品生產者的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會使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從而使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降低,商品價值量變小,商品價格降低。當然,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對于各個商品生產者而言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越多。根據以上分析,可得出兩個結論:

(1)社會勞動生產率越高,生產該商品所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少,該商品價值量就越小。

(2)個別勞動生產率越高,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就越多,該商品的價值總量越大(價值總量=價值量×數量)。

我請大家計算這道題:假設某一服裝廠生產水平處于社會正常生產條件。2011年該廠年產量10億件,每件衣服價值15元,2012年該廠提高勞動生產率50%,問: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值量和價值總量分別是多少?學生計算答案不一,所以我進行了總結。

我們先計算商品的價值量:假設2012年社會勞動生產率是1,那么2011年社會勞動生產率是1+50%,而2011年商品價值量是15,所以2012年該商品的價值量是:1/1+50%=×/15,×=10,價值總量=10(價值量)×10×(1+50%)(數量)=150.突然有個學生舉手說,老師我認為這樣算不正確,我讓她說下她是怎樣理解的。她說假設2011年社會勞動生產率是1,那么2012年社會勞動生產率是1+50%,而2011年商品價值量是15,所以2012年該商品的價值量是×=15×(1+50%)=22.5,當時我也被蒙住了,學生這一解釋也不無道理,再一看答案就發現不合理,因為社會勞動生產率越高,所需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少,那商品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明顯學生這一答案高于15,所以不正確。下課回到辦公室我趕緊從網上搜索到關于價值量的很多計算題,我發現我的那個計算方法是正確的,可學生的那個算法我還是解釋不了,我發現我和學生的算法的區別主要在乘還是除。我在我計算過的所有計算題中進行了總結,突然我眼睛一亮,社會勞動生產率越高,商品價值量越小,二者成反比,反比應該除;勞動生產率越高,單位時間內生產產品數量越多,二者成正比,正比應該乘;提高應該加;降低應該減。

自從那節課后,我備課除了備教師外,我還備學生,我備的時候我會把每節課的每個知識點學生都會有哪些疑惑都備進去,對自己不懂的知識我除了翻閱資料、上網查詢外我還要多向老教師請教,我要不斷的提高我的業務素質,我要靠我的學識贏得學生的尊重。

參考文獻:

[1]中學思想政治必修1《經濟生活》課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拉玛依市| 黄冈市| 白水县| 纳雍县| 东兴市| 金山区| 商城县| 临西县| 刚察县| 澄城县| 潼关县| 彭山县| 沁源县| 即墨市| 南平市| 新沂市| 额尔古纳市| 镇江市| 颍上县| 平山县| 象山县| 桃园市| 曲阳县| 申扎县| 德庆县| 太原市| 吴堡县| 光泽县| 治多县| 通城县| 英德市| 兰溪市| 乌鲁木齐县| 荥阳市| 绥阳县| 河津市| 梅州市| 汉寿县| 尼勒克县| 南昌市| 上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