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持之以恒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深入了解、對癥下藥
學困生造成“學困”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先天因素的殘缺,例如,弱智,生理缺陷;其次,后天良好學習環境的缺失,例如,家庭變故,家庭的破裂;生活環境的惡劣。再次,教師教學方法的不當,例如,沒有因材施教,忽視學生年齡、性格、知識基礎。只有深入了解學生、分析“學困”的原因,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深入學生的內心,通過與學生交流與溝通,找到“學困”的根本原因,做到對癥下藥。
例如,我班有個學生開學初我觀察他課后跟同學玩得很開心,表現得也有靈氣。制定學困生輔導計劃時沒有考慮到他。一段時間后,我發現有問題了。他家庭作業不完成,上課不專心聽講,成績落在倒數第一。面對這些,我主動找到他談心了解情況。開始他一言不發,后是失聲痛哭。我感到不解,當我遞給他紙巾后,耐心詢問其中的原委。這才知道他思想變化是源于他父親婚外戀,父母正在鬧離婚。面對父母即將分裂,他傷心、悲痛、憤怒。他感覺學習對他已經毫無意義。于是我給予這無辜孩子以同情與安慰;更重要的是,幫他分析情況,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鼓勵他學會自立自強。經過多次的努力,該學生擺脫家庭困境,學會靜心學習、專心作業;成績天天上升。這給我帶來很大的慰藉。
沒有天生的學困;只有后天的努力。
二、理解與尊重學生
在教育學困生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做到理解與尊重學困生。切忌歧視、挖苦、諷刺與打擊他們。因為這樣做是對他們再次傷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諷刺中有愛迪生”。陶行知的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文化科學知識,而且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生活、如何做人。教師工作的特殊性決定要有較高的人格修養。在教育過程中不管對象是誰,教師都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教師的行為不僅在課堂內還是課堂外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
例如,我班上兩個學困生課余時我常常會跟他們開開玩笑,聊家常;甚至與他們玩游戲。他們對老師漸漸感到特別的親切。因為以前的老師是從來沒有這樣做過的。從此,他們喜歡上了我,喜歡上我的語文課。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只要老師對他們不離不棄、真誠相待、耐心幫助;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主動做他們的知心朋友;獲取他們的信任。學困生要擺脫困境、重新跟上學部隊是不困難的。
三、經常給予幫助
每個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需要激勵、需要支持。學困生更需要來自教師的激勵。那樣,年幼的心理倍感力量。法國教育家盧梭說過,“表揚學生微小的進步,要比嘲笑顯著的惡跡高明得多”。所以,教師應當珍惜學困生的每一滴進步,充分點燃他們學習的激情與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人文關懷性的試題;充分給予他們機會,同時不斷鼓勵他們大膽去嘗試。只要堅持一定會取得很好的結果。比如,上課時多給以激勵性的話語“你真聰明!”“你今天的表現真是讓大家刮目相看,同學們給他點掌聲。”“你的回答很精彩了;真了不起!”“你像個語言藝術家,都出口成章了!”。在批改作業時,批語用上一些熱情洋溢的語句,“看到你的進步真為你高興!”“你的書寫漂亮,加油!”。這些普通語句對學生卻能起到不一樣的效果。此外,根據學生作業完成的情況畫上個笑臉、可愛的小動物或貼上個“星”。簡單的舉措卻能使他們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這不僅能增強他們做好作業的動力,而且能轉變他們做作業的態度。
四、生生互助,樹立信心
作為老師應當明確學困生不是孤立的而是有集體的。因此,老師應當把學困生融入學生群體中去,積極鼓勵他們參與集體的學習與活動。在一起學習和活動中產生興趣、快樂,從而使他們內心產生集體歸屬感。不僅有利于形成一個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集體,而且有利于糾正學困生身上一些不良的思想、缺失的心理。漸漸地使他們恢復應有的自信,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最終擺脫學困生的帽子。下面是本人的具體教育實例。
大家都沉浸在考完期中時的喜悅之中,而我卻發狠一般的練著琴。
是的,我今年要考電子琴三級了,還有整整四篇的音階,二十幾首行云流水般的曲子等著我去熟悉它們,去彈奏它們。
漸漸地 ,我有些厭煩它們了,可是,媽媽給了我啟示,她說:“知道持之以恒是什么意思嗎?”我想了想,搖搖頭。她又說道:“持之以恒的意思是:長久堅持下去 持的字義是 :對待,面對;恒:指恒心。 詞義: 面對任何事情恒心對待。莎士比亞曾說過:`人生是各種不同的變故、循環不已的痛苦和歡樂組成的。那種永遠不變的藍天只存在于心靈中間,向現實的人生去要求未免是奢望。’所以,我希望你不要做逃兵哦。”聽了媽媽的話,我想打了一劑鎮定劑,頓時鎮靜下來,我想:我要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都犯了什么錯誤了。
關鍵詞:計算教學;口算教學;高效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2)12-0294-01
新版的教材中,口算教學穿插在筆算教學中,每個計算單元后的練習題中,都有口算的訓練內容。但是,在日常教學中,很多一線教師忽略了口算的教學,總是認為,口算就是學生理所當然應該會的,沒什么好講,也講不出什么所以然,總是用“開火車”一帶而過,或者直接忽略這些習題。其實,學生的口算能力是他整個計算大廈的根基,只是夯實的根基才能崛起高樓,否則,他的計算大廈就岌岌可危了。
學生在計算題目及涉及到計算的綜合性題目中,錯誤率總是特別高。很多教師、家長,包括學生自己,總是將這類錯誤定義為“粗心”引起的。其實,靜心思考,這樣的錯誤除了“粗心”這個外在的因素,學生自身的口算基礎不扎實,才是真正的本質因素。而且, 口算是項“細活”,容不得馬馬虎虎,口算技能的習得與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也緊緊相關,這種技能絕非一日半年之功所能鑄成。如何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下面是我的幾點思考。
1.重數感,少錯誤
對數字特點的敏銳觀察能力,是對口算中已知數字進行分解、分組、進而進行簡便運算的前提。我們在教學中首先要注意將數學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多感受生活中的數字,并能有意識地從生活中尋找數字。如:教室里有幾塊黑板?花園里有幾棵大樹?學校門口有多少獎牌?到了中高年級,可以教孩子寫數學日記,將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記錄下來;也可以請家長帶孩子出去購物的時候,多讓孩子算一算需要多少錢。讓他們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觀察、了解數字的特點,自覺主動的通過口算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對口算的興趣和持之以恒自覺堅持口算的好習慣。
2.明算理,懂法則
口算能力的提高,有賴于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大大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準確性,并形成口算能力。為此要重視加強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并鼓勵孩子說算理,這樣有利于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進而提高口算能力。如教學"9+6"的進位加法可以讓學生講出各種思考過程,9+1=10,10+5=15;4+6=10,10+5=15;10+6=16,16-1=15……這樣,學生說口算思路的過程也就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就能促進他們更好的理解算理,口算能力也必然得到培養。
還要教會孩子一些巧算的方法,例如:口算中常用的湊整法、湊十法、分解法,以及熟記一些常見的數據等。本學期,我擔任三年級的數學教學任務,于是,我就在黑板報的一角寫下了25×4=100 125×8=1000,提醒孩子們能經常用它們作為口算的拐杖,還可以利用分解法口算形如如25×12=25×4×3=100×3=300。同時我留一個版面給孩子們,讓他們將平時發現的巧算方法記下來,大家分享。這樣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口算的興趣。
3.換形式,激興趣
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過經常性的訓練才能實現,且訓練要多樣化。包括:分散練習、集中練習、分散集中結合練,每堂課上安排練,多種形式變換練。例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游戲、“對抗賽”、“接力賽”等等。
我一般在每堂計算課前5分鐘進行視算訓練,視算的內容盡量與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有關,例如:在教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課前,我有意視算乘法口算題,以及形如()×8
4.好習慣,要養成
學生計算失誤率教高,除了一些外在的因素,學生內在的良好習慣沒有養成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從一年級學寫數字、10以內的口算開始,就要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國家已經推出了七大新興產業規劃,同時2011年也是“十二五”規劃開端之年,對于青云創投來說是十年磨一劍,也到了亮劍的時候。
“2010年是清潔技術產業發展最好的一年,也可以說是清潔技術轉折之年,在各個方面都已經成熟。國家在政策上推出了七大產業振興規劃,整個國際大環境也有一個很好的氛圍,都在倡導低碳經濟、節能環保、綠色科技。”青云創投創始人葉東在總結時表示。
2010年,青云創投延續了2009年的良好勢頭,完成了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投資在內的十幾個項目,在清潔技術方面投資可謂是四處開花,從節能環保到水資源,從節水灌溉到有機蔬菜等項目。
葉東認為有機農業是可持續發展農業的最佳實踐,是清潔技術的重要分支。
“從青云創投成立至今,在我們所有投資的項目里,有四家與農業及現代農業相關的公司。”青云創投管理合伙人陳曉平表示。這四家公司分別是嘉博文、珠海風光、嘉禾木、多利農莊。而這四家公司各有各的特點,如嘉博文致力于運用微生物技術對餐廚垃圾等有機廢棄物進行徹底的無害化處理,并實現資源循環再利用;珠海風光耕水致力于研發、生產和銷售水體凈化設備;嘉禾木則是依靠清潔制漿和可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的最新技術,通過循環回收利用中小紙漿廠排放的黑液,從而實現污染物“零排放”;多利農莊是上海最大的有機農產品生產者和供應商,在上海近郊擁有占地近2000畝的有機農莊。
現在,農業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在可持續與現代化發展的光環下,農業的概念已經得到了很大的延伸。
“農業是在所有我們關注的七大領域里面最復雜的一個行業,當初選擇農業的時候也有很多困擾。”陳曉平表示,因為農業企業的價值鏈最長,不可控因素最高,導致投資決策會很糾結,是投資一個精明的商人,還是投資一個農業科技人員,需要二者選其一。“對于青云創投來說,會選擇一個精明的商人,同時其要對農業需要有足夠的激情以及使命感。”陳曉平說。
也正因為正確的選擇,2010年青云創投所投資的項目繼2009年之后,再次獲得不錯的收益。
作者:張欣慧
“老師,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種者。是您用美的陽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才綠草如茵,繁花似錦。”一個學生是這樣贊美老師,而班主任工作又比科任教師多了一重任務,多了一份責任心。
班主任是學校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是教學工作的協調者,班級管理要求班主任熱衷于本職工作,盡職盡則,持之以恒講究方法對學生的關愛貫穿于班級,自己要時時處處做好學生和榜樣。作為一名班主任,雖然不曾取得什么豐功偉績,但工作中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地為學生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一、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抓好班級學風
身為班主任,抓好班級學風,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因為優良的學風,是班集體的生命線。一個好班集體,是否優秀,最主要的是看它在學習上的表現。勤奮的學風是促進班級發展的動力,可以有效地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二、以身作則,處處做學生的榜樣
大教育家烏申斯基曾有過這樣一段話:“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學生,對班主任有著一種特殊信任和依賴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質,道德修養,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形之中會成為全班幾十個孩子的榜樣。因此,在班級工作中我時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從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的學生。例如:我每次上完課,發現講臺上有垃圾的話,我就悄悄地撿起來放進垃圾箱,學生發現后,也就紛紛效仿,即使是高中生下課后主動把自己座位上的垃圾撿干凈。教師行為對學生的影響,使我看到:教師的人格魅力會帶給學生窮的力量。因此我必須時刻自律,用健康向上的心靈去凈化育人環育人環境,用認真、模范的行為影響學生的心靈。
三、真情投入,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
班集體,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一方活土。我從來都把教的班級,看作一個大家庭。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是這個家庭中的一員,要想家庭興旺,必須大家努力。為了優化班級管理,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噥和,我費盡了心思。首先,我樹立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這樣既創造了和諧的班級,又增強了班集的凝聚力。其次,我讓學生對待自己和同學,要像對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這樣使我班的學生與學生之間相處和十分融恰。在我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我班在紀律,衛生等方面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四、親近學生,研究學生;展現自我,樹立威望
“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這是主任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研究學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最好的途徑是通過活動觀察,了解班風、學風,了解全班主要的優缺點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長普遍的文化層次,找到亟待糾正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