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軟件架構師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SOA;電子政務
1 引言
隨著政府信息化系統的完善,各行業與政務軟件銜接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政府通過電子政務軟件來保證對各部門信息的共享,及下屬企業信息的收集、數據處理等工作。而下屬企業為了實現辦公自動化必須引入相關的管理軟件,這時就會產生不同系統之間數據的管理及共享問題。電子政務軟件采用SOA的架構是比較適合的架構,因為分布于各部門和社會各單位中的系統是各自獨立的也是千差萬別的,當執行數據處理任務的時候,又需要這些系統進行協同操作,此時SOA就有了優勢。本文從多個角度探討了SOA架構下電子政務及項目管理軟件之間的接口銜接問題。
2 SOA架構的概念
SOA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是一個組件模型。SOA與其它的標準不同的是,SOA的標準是基于分布式的、松耦合的,具有良好的夸平臺性。它將應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單元通過這些單元之間定義良好的接口和契約聯系起來,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進行定義的,它獨立于實現服務的硬件平臺、操作系統和編程語言。這使得構建在各種這樣的系統中的各個單元可以用一種統一和通用的方式進行交互。
3 電子政務軟件面臨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電子政務正在逐步實現由“政績導向”向“服務導向”的轉變。以服務為中心,使得使用者能夠更廣泛的、更快捷的獲得需要的信息。但是目前電子政務軟件的獨立性很強,很難和其他軟件進行交互,這使得各行業之間在上報資質等問題上需要2次登記,在企業內部的信息系統上登記相關的信息后再到政務軟件上進行登記。同時,在項目管理上,項目組織機構人員的劃分是需要嚴格的按照國家設計管理人員資質的等級劃分的。企業內部系統與政務系統可能存在信息不一致的情況也會導致違背項目管理標準規范的現象。
因此,數據的完整性和唯一性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在這種環境下,利用信息化的手段,達成自上而下的政府業務標準和企業生產管理的統一,實現數據自底向上的快速準確匯集和業務自上而下的高度協同就顯得十分重要。
4 如何完成電子政務軟件與項目管理軟件接口的銜接
由于電子政務軟件的安全級別較高,出于安全性的角度,企業的其他軟件只能讀取政務軟件的數據。
在具體實施SOA架構的電子政務與項目管理軟件接口銜接時,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 :
1) 安全管理。
以SOA架構規劃的電子政務的應用程序是比較繁雜的。對其進行保護也更為困難。因此需要專門的安全人員進行接口的開發,通過訪問者的權限進行安全性的劃分。本地用戶通過登入項目管理系統,來獲得對電子政務信息的訪問權限。開發人員應該透徹的了解軟件體系結構和安全性方面的知識,應同時了解SOA的相關知識。團隊中的安全架構師將負責創建系統的安全模型。同時,安全架構師將與項目架構師配合工作,確保SOA實現符合安全性的要求,對電子政務系統及項目管理業務分析人員和系統工程師進行安全性指導。
2) 需求策略制定
在建立需求模型時,務必選擇正確的工具,以便團隊進行協作和方便地記錄SOA的安全需求和創建SOA電子政務安全接口模型。正確的需求與分析工具將幫助團隊了解問題領域、捕獲和管理不斷發展的需求、建模用戶交互、在整個電子政務項目生命周期中包含參與者反饋,而最為重要的是進行協作。良好的安全需求與分析實踐將極大地減少系統安全風險。
3) 風險評估
由于信息系統的重要性、計算機網絡的開放性、信息系統組成部分的脆弱性以及用戶有意、無意的不正當操作或惡意的破壞企圖,使信息系統面臨很多的風險。因此,對于企業要求電子政務開放的接口進行風險評估。在風險控制的過程中,企業是否具備適當的控制能力,以確保符合相關的管理規定。
5 總結
本文比較系統的分析了電子政務軟件面臨的問題,并總結了在SOA架構下安全實的各項特點和優勢,提出電子政務系統與項目管理軟件接口的銜接的方法。在文章中為電子政務與其他軟件進行交互的安全運營提供安全管理制度規劃、策略制定、風險評估等一系列服務,通過SOA服務型的管理平臺,建立統一的安全策略,從而將有效提升電子政務的可擴充性,滿足日益變更的需求。
關鍵詞:關鍵詞: SSH;MVC;架構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0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引言
為加強政府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需要,按照天津市商務委員會的部署要求,天津市市場運行監測快速反應系統正式啟動。天津市市場運行監測信息系統預計涵蓋商場、超市、批發交易市場、餐飲等多個行業共有監測企業282家,監測點1168個,監測商品涵蓋55個大類,244個品種。Struts是運用MVC的體系編寫的一個Web應用的一個框架, 可以說是一個傳統MVC設計模式的一種改進類型。
天津市場運行監測信息系統采用了Struts的框架技術,如圖2,它的View層主要包括商戶和操作管理人員與系統的交換界面例如數據報送,數據的統計圖標顯示,商品數據報送,通報表彰,政府的公告和公文,企業的形象展示等;Controller層主要包含了對View層的事件邏輯處理例如頁面間跳轉,操作過程中的異常處理,各種數據過濾分析指令。Model層是數據管理層,主要對企業報送的數據進行操作,如不同形式報表數據的存儲,企業數據及商品價格數據的操作和分析,獲得各種報表,及同比,環比,基期,比重等統計數據。
5. 結語
天津市場運行監測信息系統軟件采用Struts框架具有開發方便,低耦合,代碼重復利用方便,編寫整潔,利于標準化的特點 ,開發更有效率,維護也更加方便。有 利于快速獲取市場數據,催進天津市場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工具軟件;知識架構分析與評估;智能化;個性化;控制系統模型;統計學;模糊算法
中圖分類號:TP31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6)03-0083-02
本軟件建立學習過程控制系統模型,并據此設計評估軟件,設計思路新穎。現有教育軟件,主要關注的是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在學校學生管理方面,多是應用大數據庫對整體分析。在分析知識架構方面,沒有做成工具軟件,也沒有應用于每個學生。本軟件將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智能評估。
1現有教育軟件分析
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發展,政府、家庭更加重視教育,現有教育系統的一些問題也日益顯露[1]:
1)傳統“大班教育”模式下,教師只能大致了解到班級整體學習情況和個別優秀學生的掌握狀況,并不能照顧到每一名同學,從而導致了一些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降低。
2)家長更愿意讓孩子接受“小班教育”或“一對一教育”,該教育形式多按課時收費,成本遠遠高于學校的“大班教育”,很多家庭難以承擔高額的輔導費用[1]。
3)中學學生管理系統多采用數理統計分析,只能分析出一些最基本數據及整體水平,并不能根據考試成績分析出每一位學生的知識點掌握狀況[2]。針對以上問題,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高效、便捷的分析出學生的知識盲點,減少家庭高額的輔導費用,設計了中小學生知識架構分析與評估智能工具軟件。該軟件有如下優點:
1)該軟件能高效、便捷地分析出每位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情況。相比學校學生管理系統,更加個性化,可滿足家庭、學校的需求。
2)可與網絡上教育軟件嫁接。在教育軟件上網上答題,提交后可自動分析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
3)有效減少家庭高額的輔導費用。
4)該工具軟件成本很低、普及性強。
2軟件設計
2.1學習過程控制系統模型的建立
中小學生知識架構分析與評估的智能工具軟件主要針對中小學生知識點進行分析,下面將結合簡化的教育模式結構圖來詳解本工具軟件的實現過程。
2.1.1傳統師生教育系統
當今教育方式主要為:
方式1:教師講授知識——學生做題——測試成績。此方式沒有反饋,全靠學生的自覺性和能力,學習效率低。
方式2:教師講授知識——學生做題——測試成績——家長分析——反饋給家教。家教主要對學生的錯題進行分析,但是錯題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學生知識盲點,也有一部分知識掌握不扎實,且家教與學生需要較長磨合期。
方式3:教師講授知識——學生做題——測試成績——教師分析——反饋給教師。教師主要對整體成績分析,缺乏個性化,無法照顧到每位同學。
2.2.2中小學生知識架構分析與評估的智能軟件
為解決上述問題,我們設計了中小學生知識架構分析與評估的智能軟件。該軟件通過對教育模式結構圖功能、反饋的添加,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享受個性化的知識評估,高效、便捷的分析出知識盲點,同時降低家庭教育費用,減少家教和學生的磨合時間。在基本的教育系統中,以評價軟件為核心,極大的優化反饋效率。教師出題,學生做題后反饋給教師,教師批閱并將結果輸入該軟件,軟件將自動整理信息,得出詳細的學生知識點評估統計圖,將結果反饋給所以學生,使所有學生能高效、了解自己知識盲點,更能方便家教因材施教。上述環節不只一次反饋,經過多次過程之后將不斷縮小學生的不足之處,更快地促進學生學習。
2.2軟件設計原理
2.2.1科學權衡
給予作業、測試、考試成績不同的權重,軟件可以由家長、教師、家教根據實際情況修改權重,增加軟件對不同教學情況的適應性[3]。
2.2.2模糊算法
采用模糊算法對上一個步驟處理后的數據繼續分析。引入模糊隸屬公式,設置六個模糊語言變量:極優、優、良、中、差、極差[4]。模糊算法公式圖:對于任意一個成績,都與模糊隸屬公式擁有兩個交點值:u(x0),v(x0),選取較大的值作為結果,給出模糊語言變量的評價。
2.2.3周期性時間統計
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是隨時間的改變而改變的,這就需要對數據進一步處理,根據時間次序給予數據不同權重[5]。分值G=a0x(i)+a1x(i+1)+……+amx(n)(m=n-i)滿足:a0+a1+……am=1其中a0,a1,……,am為權重。2.3功能設計
2.3.1知識點數據庫
1)教學大綱
系統內部含有一個完整的知識點數據庫,按學科、章節細分知識點類型、知識點。
2)知識點錄入系統
知識點錄入分為兩種實現形式,分別為人工錄入和軟件嫁接。人工錄入由教師、家長等人將試卷每一道題的知識點通過大綱目錄錄入系統。可以很方便地找出題目對應的知識點,然后錄入,錄入結果填入程序內部表格;軟件嫁接即該軟件可與市面上自帶題庫的教育軟件嫁接,省去人工錄入,學生網上答題,提交后軟件自動分析,能極大降低工作量。
2.3.2成績錄入
錄入的成績包括作業、測試、考試成績,給予三種成績不同的權重。成績錄入界面與知識庫相對應,以試卷格式錄入。同樣此處也可嫁接軟件直接評分。
2.3.3評估與統計
2.3.3.1評估
1)統計評估
統計數據,以知識點為主要關鍵字,統計每個知識點掌握百分比,分值型分值低于80%視為錯誤。
2)模糊算法評估
根據知識點的正確率分析,在此使用了基本的模糊算法加以解決。模糊算法將對上一個步驟處理后的數據繼續進行分析。引入模糊隸屬公式,設置六個模糊語言變量:極優、優、良、中、差、極差。計算方法:以每個學生為單位,對應每個知識點,都通過模糊算法給予學生評級。對應一個x值(0<x<1)可以求出兩個函數值,對比兩個函數值,選取較高者。每個知識點都給予模糊計算,對于分值題則可直接用分值百分率計算。極優,優,良,中,差,極差給予權重1/0.8/0.6/0.4/0,2/0。模糊算法結合精確統計,分別給予30%、70%權重,得出最終分值。
2.3.3.2實時統計和周期性統計
1)實時統計
實時統計可以繪制知識點掌握情況評價圖,并及時反饋給學生、家長、教師。
2)周期性統計
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是隨時間的改變而改變,對數據進一步處理,根據時間次序給予數據不同權重。
2.3.4輸出系統
輸出即為軟件反饋給教師學生的數據,在經過上述步驟處理后之后,得到許多個表。輸出系統將以圖表的形式反饋給教師與學生。輸出內容為:1)一次測評后,給予每位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統計情況表和柱狀圖,都以百分制的形式給出,知識盲點一目了然。
2)多次測評后,給予單一知識點多次測評曲線圖,按時間順序排列,隨時能查看對于某一知識點掌握情況。
3)多次測評后,給予所有知識點掌握情況一覽圖,給出綜合評價[6]。
3結束語
該軟件可以達到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高效、便捷分析出知識盲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育質量,減少家庭教育費用。
參考文獻:
[1]陳國龍.家庭教師問題的淺析[J].林區教學,2001(2).
[2]張壽松,劉為邦.小班化教育與大班教育的比較研究[J].麗水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3(1).
[3]羅毅.基于知識點-難度比例的組卷算法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9(10).
[4]彭愈強.基于模糊綜合評價的電大教學評估系統設計[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09.
[5]米遲,鄭驚歐,劉勁.學生評估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0).
關鍵詞:區域軟實力;評價指標體系;因子分析
一、 引言
當今世界各國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它不僅包括經濟、政治、軍事的實力較量,也包含文化、科技、教育等各個方面的激烈競爭。對一個地區來說,可以用區域軟實力這一指標來評判其經濟發展狀況,同時還可以用于不同地區之間的比較,這些的前提都是要求建立一個較合理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2011年山東省的GDP位居全國第三,作為一個經濟大省,區域軟實力的作用尤為重要。
二、 區域軟實力的概念與構成要素
(一)區域軟實力的概念
對區域軟實力這一概念較權威的定義來自于2007年出版的 《區域軟實力的理論與實踐》 。在這本書中,區域軟實力被定義為:"在區域競爭中,建立在區域文化、政府公共服務、人力素質等非物質要素之上的區域政府公信力、區域社會凝聚力、特色文化的感召力、居民創造力和對區域外吸引力等力量的總和"。
(二)區域軟實力的構成要素
根據以上的定義,大部分學者將區域軟實力的構成要素歸納為四個方面:區域文化、人力素質、區域形象和公共服務。本文除了包括上述的四個方面之外,還加入了技術創新這一要素。
三、 區域軟實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指標體系的設計
根據區域軟實力的構成要素,其評價體系由三級指標組成。一級指標為區域軟實力綜合指數,下設5個二級指標,即區域文化、人力素質、區域形象、公共服務和技術創新。區域文化下的三級指標為文化事業機構數、圖書館數和博物館數;人力素質下的三級指標為普通高等院校數量、科技活動人員數量、適齡兒童入學率和高校畢業人數比重;區域形象下的三級指標為入境旅客人數、出口總值、專利申請授權數和星級飯店個數;公共服務下的三級指標為衛生機構數、有線電視入戶率和每萬人擁有公共電汽車;技術創新下的三級指標為科技活動經費內部支出、R&D人員折合全時人員、專利授權數、科學家和工程師、外商直接投資。此外,所有指標均為正指標。
(二)數據來源
數據來源于《山東省統計年鑒2009》、《山東科技統計年鑒2009》和山東省十七地市的統計年鑒。
(三)評價方法
為消除三級指標量綱不同的影響,對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采用z-score標準化方法進行預處理:新數據=(原數據-均值)/標準差
四、 山東省區域軟實力綜合評價分析
(一)區域軟實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實證分析
對三級指標的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之后,采用因子分析法計算得到各因素的綜合得分,根據各因素的得分繼續使用因子分析法為各個因素的權數賦值,最后計算得到區域軟實力的綜合得分,如表1所示:
(二)山東省各地區區域軟實力綜合得分的分析評價
根據表1可以看出,區域軟實力綜合得分最高的是青島,濟南僅次于青島,最低的是萊蕪。青島的區域文化、區域形象、公共服務和技術創新四個因素得分均位于首位,只有人力素質得分低于濟南,所以,青島的綜合得分是最高的。這也說明青島在區域軟實力的建設中各方面均衡發展,沒有偏頗。濟南的區域軟實力綜合得分居于第二位,其人力資源得分是最高的,但是其他因素得分均低于青島,尤其是區域文化得分較低,所以,濟南為了加強軟實力建設,應著重文化建設,并且加強地區形象的宣傳,努力吸引外商投資。菏澤和萊蕪的區域軟實力得分較低,為了提高區域經濟的發展,應在區域文化、人力素質、區域形象、公共服務和技術創新五個方面加強建設。
五、 結論
本文從區域文化、人力素質、區域形象、公共服務和技術創新五個方面評價了山東省17地市的區域軟實力,選用了19項評價指標,形成了一個系統的、層次性、可操作性強的區域軟實力評價指標體系。根據這一評價指標體系,各個市既可以進行橫向比較發現自身的優勢和不足,還可以通過縱向比較總結軟實力取得進步的原因,進而有針對性地制定發展戰略,提過區域軟實力,從而提高本地區的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
[1] 馬慶國,樓陽生.區域軟實力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關鍵詞關鍵詞:軟件測試;B/S;Web
DOIDOI:10.11907/rjdk.161488
中圖分類號:TP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800(2016)008-0137-03
0 引言
系統測試的目的主要是驗證系統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發現系統的實際應用效果是否與系統定義相符合。系統測試是檢驗軟件質量的重要手段,軟件質量的檢測一方面要檢查軟件的設計是否合理、編碼是否準確,另一方面要看軟件的系統測試是否全面。在軟件開發和應用中,很多編碼上的錯誤很難發現,只有通過后期的系統測試才能被發現,所以軟件系統測試在保證軟件質量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在不同的環境下,軟件系統的測試方法也有所差異,本文就基于B/S架構的Web軟件系統測試進行探討。
1 基于B/S架構的Web軟件系統
B/S體系結構的應用原理是:用戶通過瀏覽器將操作請求發送給網絡上的服務器,服務器對接收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后將用戶所需要的信息發送至瀏覽器。相比二層的C/S體系結構,B/S體系結構只是從客戶機的任務中將事務處理邏輯模塊分離出來,并單獨組成一個任務應用層,該方式將負荷分配給Web服務器,可以極大減輕客戶機的壓力。B/S架構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簡化了客戶端,只需要安裝通用的瀏覽器軟件,不需要在客戶機上設置多個客戶應用程序,所以整個系統安裝過程非常簡單,網絡結構非常靈活,而且系統的開發和維護簡單。B/S體系結構的特殊性意味著系統的測試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基于B/S架構的軟件系統以網頁表單的方式進行界面展示,服務器承擔了系統的大部分工作,客戶端對后臺服務的訪問通過瀏覽器實現,而且只能夠完成瀏覽、查詢、數據輸入等比較簡單的功能操作,同時還采用Cookies形式保存用戶信息。Web軟件系統的開發需要以HTTP協議和HTML為依據,這就決定了此類軟件都要遵循統一的結構。圖1是一個典型的基于B/S架構的Web軟件系統結構。
2 基于B/S架構的Web軟件系統測試
基于BS架構的Web軟件系統測試涉及到多方面內容,包括可行性測試、性能測試、功能測試、安全性測試、兼容性測試等等。相比傳統的軟件測試,基于BS架構的Web軟件系統測試內容側重點明顯不同,測試過程需要用戶參與,不僅要檢查系統的運行是否按照設計要求,還要評價系統在各種瀏覽器上的顯示效果,尤其要進行系統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測試。
2.1 系統可行性測試
可行性測試其實就是檢測用戶對系統的理解程度和使用效果,類似于系統的可操作性測試,涉及到系統的功能、系統的、用戶與系統的交互效果。系統可行性測試主要包括導航測試、圖形測試、內容測試、界面測試等。
系統可行性測試方法:①通過頁面走查的方式檢查系統頁面是否符合要求,測試不同分辨率下頁面的顯示效果,如果發現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應交給設計人員進行調整;②根據數據定義文檔來檢查表單項的內容設計效果;③通過瀏覽查看方式檢測動態網頁。
(1)導航測試。系統導航是對系統頁面中用戶操作方式的描述,可以在不同的連接頁面之間,也可以在按鈕、窗口等不同的接口控制之間。系統的導航測試主要是檢測系統是否易于導航,系統導航的界面設計是否直觀,是否可以通過主頁面實現對系統主要內容的存取,系統是否需要搜索引擎或者網站地圖幫助,另外還需要檢測系統的頁面結構設計、導航設計、菜單設計以及連接方式的風格是否一致,是否可以讓用戶通過導航直觀地了解系統的主要內容。
(2)圖形測試。網頁的構成主要包括兩種元素,即文字和圖片。圖片在網頁應用中有著重要作用:①美化網頁;②進行廣告宣傳。但在系統運行過程中,網絡傳輸的數據量是有一定限制的,所以網站的圖片數量也不能無限大。圖片在網頁上的位置也有一定要求,不能隨意放置,要符合頁面的審美要求。圖形測試主要是檢測系統中圖形是否具有應用價值,圖形或者動畫的放置位置是否符合要求,頁面上的文字應用風格是否一致,頁面的背景、前景以及字體顏色應用是否搭配,網頁中圖片的大小設置是否合適,圖片的質量是否達到要求,以及圖片的應用格式(一般是JPG或者GIF壓縮)是否符合。
(3)內容測試。內容測試主要是用文字處理軟件對系統文字信息進行檢測,檢驗系統文字信息是否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準確性,信息是否真實可靠,信息是否存在語法錯誤或書寫錯誤,是否能夠在當前的頁面找到相關的信息列表等等。
(4)界面測試。界面測試主要是檢測用戶在瀏覽Web應用系統時,對系統的整體界面是否感到舒適、直觀,是否能夠憑直覺找到信息,系統整體設計風格是否一致。
2.2 系統功能測試
基于B/S架構的Web軟件系統功能測試主要包括鏈接測試、表單測試、Cookies測試、設計語言測試以及數據庫測試,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黑盒測試、白盒測試、邊界測試或者越界測試。功能測試是驗證產品功能是否與產品需求規格一致,不需考慮系統內部軟件的實現邏輯。功能測試是系統測試最重要、最基本的內容,要求測試人員全面了解產品的需求規格和業務功能,設計出高效的測試方案。
(1)鏈接測試。鏈接的主要功能是實現頁面切換,并引導用戶找到所需要的頁面。在基于B/S架構的軟件系統中,鏈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鏈接測試3個內容:①檢測頁面鏈接的準確性;②檢測所鏈接的頁面是否存在;③確定Web系統中不存在沒有設置鏈接的孤立頁面。
(2)表單測試。表單測試是對系統運行過程中,服務器所接收到的表單信息是否正確進行檢測。例如用戶在登錄系統時需要填寫用戶信息,在表沃械撓沒名和密碼條框中設置要輸入數字的地方是否也可以輸入字母,輸入后系統是否會提示出錯。如果表單采用了默認值,就需要對默認值的正確性進行檢測。如果表單輸入限定了某些值,則需要繼續測試。
(3)Cookies測試。Cookie是指服務器暫存在計算機上的信息資料,主要用于存放用戶應用系統時的信息。當用戶瀏覽網站時,服務器會向用戶的計算機上發送一些Cookies形式的資料,以便服務器能夠很好地辨認用戶的計算機。如果系統有Cookies應用,就需要對Cookies的功能和性能進行測試,檢測Cookies是否正常工作,是否準確、有效地保存,是否受到系統其它操作的影響。
(4)數據庫測試。數據庫為系統的管理、運行以及數據存儲提供空間。數據庫測試主要是檢測數據輸出的準確性、數據的一致性。用戶在提交表單時所填寫的信息不正確可能導致數據一致性出錯,網絡速度過慢或者程序設計缺陷則可導致數據輸出錯誤,數據輸出錯誤和數據一致性錯誤是系統數據庫發生的兩個重要錯誤。
2.3 系統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是保證軟件系統質量的重要測試內容,涉及到的測試內容較多,主要包括3個方面,即客戶端、網絡以及服務器端的性能測試。客戶端性能測試包括數據量測試、速度測試、并發性測試等,主要檢測客戶端的應用性能;網絡上的測試主要內容是利用相關技術進行網絡預測、網絡性能分析;服務器端的測試在于實現對服務器系統、設備性能的全面監控,可采用工具或命令進行監控。上述三者有效結合才能實現系統的高性能運行。性能測試常用工具有webload、was、ewl等。
(1)鏈接速度測試。鏈接速度測試是基于B/S架構的軟件系統性能測試的重要內容。在基于B/S架構的軟件系統應用中,軟件的功能主要是通過服務器實現的,服務器將系統信息發送至客戶端,客戶端通過對信息的瀏覽實現各種應用操作。因此,基于B/S架構的軟件系統對鏈接速度有很高的要求。如果系統對用戶的頁面訪問需求響應時間超過5s,則用戶很可能因為沒有耐心等待而放棄本次訪問。一般情況下,系統網頁的鏈接速度與入網的方式與很大關系,例如寬帶上網、電話撥號上網等各種上網方式的鏈接速度各有千秋。當系統響應速度太慢時,用戶往往還沒有瀏覽到信息就需要重新登錄,而且鏈接速度慢也是導致數據丟失的重要原因。
(2)負載測試。負載測試就是檢測系統在一定需求范圍內是否能夠正常工作,例如系統允許多少用戶同時訪問,如果訪問數量過大會出現什么情況。負載測試一般需要在實際網絡環境中測試,因為在因特網上有足夠量的訪問用戶,才能獲得準確可信的測試結果。
(3)壓力測試。壓力測試包括表單測試、登錄測試以及其它信息輸出情況測試。檢測在一定訪問數量壓力下系統的反應,以及系統的壓力極限和故障恢復能力,檢測系統在較大訪問壓力下是否會發生崩潰。黑客在對系統進行攻擊時通常會對系統提供錯誤的負載,讓系統發生崩潰,并在系統重啟時獲得存取權,以此對系統實施攻擊。
2.4 客戶端兼容性測試
系統的兼容性缺陷引起的問題往往比較微妙,很難被發現,系統的兼容性測試經常被忽略。系統兼容性測試方法一般是創建兼容性矩陣,測試過程中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①系統能夠在哪些操作系統環境下運行;②系統能夠與哪些類型的數據庫進行數據交換;③系統能夠在哪些硬件配置環境中運行;④系統能夠與哪些軟件系統協同工作。客戶端兼容性測試主要包括平臺測試、瀏覽器測試。平臺測試需要在系統之前進行,系統使用哪一種操作系統往往由系統的配置決定。同一應用可能在某些操作系統中能夠正常運行,但卻無法在其它操作系統中運行。瀏覽器測試主要是檢測瀏覽器的顯示效果。
2.5 系統安全性測試
系統安全性測試主要是檢測系統安全機制的有效性,驗證系統內部的安全機制能否保護系統免受非法攻擊。系統的安全性不僅是指系統能夠抵擋住正面攻擊,還要能經受來自側面和背面的攻擊,如此才能保證系統資源的安全性。系統安全性測試內容主要有:①對用戶名和密碼信息進行測試,檢測系統對登錄信息大小寫是否敏感,對輸入次數有沒有限制,在沒有登錄系統的情況下是否能夠直接瀏覽頁面;②檢測系統是否對登錄狀態有時間限制,用戶登錄后一段時間是否需要重新登錄才能正常使用;③檢測系統訪問信息是否被寫入日志,是否能追蹤;④檢測安全套接字中密碼設置的正確性,以及信息是否完整;⑤檢測服務器端腳本的管理應用是否設置權限,以免成為黑客攻擊系統的漏洞。
3 結語
本文從系統可行性測試、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兼容性測試以及安全性測試等方面對基于B/S架構的Web軟件系統測試進行了探討。基于B/S架構的軟件測試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相比傳統的軟件測試有很大差別,整個測試內容要保證全面性、充分性,并扎實地完成系統測試,這樣才能通過系統測試體現軟件的應用效果,保證軟件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志崢,楊社堂.基于 B/S 結構下的軟件系統測試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6(7):232-234.
[2] 陳技能.軟件測試技術大全――測試基礎流行工具項目實戰[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159-160.
[3] 單良.校園網環境下的 Web 軟件測試方法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09(6):62-64.
[4]劉錦.基于B/S架構的Web應用軟件系統測試研究[J].科技廣場,2013(9):39-42.
[5]廖非凡.B/S架構的Web應用系統軟件測試研究[J].科技風,2008(11):76-82.